長汀民俗風情_第1頁
長汀民俗風情_第2頁
長汀民俗風情_第3頁
長汀民俗風情_第4頁
長汀民俗風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汀民俗風情長汀民風淳樸。客家人勤勞善良,崇尚道德,講究禮儀,特別尊師敬老,熱情好客。不論城市或鄉(xiāng)村,教師和老人都在人們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論何方來客,都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和長汀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識、好善樂施、向往未來有直接的關系。長汀客家的民俗風情,不論衣食住行、婚喪喜慶都在祖祖輩輩的傳承中兼容中原遺風和土著稱習俗,而豐富多彩,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民俗畫卷。【歲時風俗】春節(jié)春節(jié)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長汀客家人認為,春節(jié)才算是真正的過年。百節(jié)年為首,對新的一年寄托著無限的希望。春節(jié)大約分3個階段:從入年界至除夕為準備階段:年初一至年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jié)為余興階段。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為入年界。入年界后積極籌備年料,送年禮、大掃除、洗曬被褥衣物理發(fā)沐浴、添置新衣等。蒸歲飯:除夕前一天蒸歲飯,歲飯要供數日,取“歲有余糧”之意。初三早晨重蒸食用。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鍋。過年:除夕(年三十晡)晚上合家團聚飲酒,稱“食年酒”,即“過年”。除夕在門前、廳堂貼對聯(lián),家庭用具上貼紅紙,叫做“封歲”、“上紅”。守歲:吃完年夜飯,全屋到處燈火通明直至天亮,叫“點歲火”,家中親人歡聚一堂,共敘天倫,通宵達旦,謂之“守歲”;長輩用紅紙做紅包給孩子,叫“壓歲線”;將紅包放在供桌上,稱“壓歲”。開大門:正月初一凌晨,以“通書”為準擇吉時,打開大門,口頒“開門大吉,萬事如意,腳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辭舊迎新。拜年:農歷正月初一,人們打開大門,擇吉利方向,以示“出天方”迎喜神。同時前往親朋好友家互相拜年,互祝新年好。游樂:春節(jié)期間傳統(tǒng)游樂活動頗為豐富。民間踩船燈、舞龍燈、舞獅燈、踩高蹺、迎花燈、打花鼓、演戲、提傀儡等活動遍布城鄉(xiāng),熱鬧非凡。立春立春,長汀客家人“交春”。因它是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頗為重視。屆時,備香案、燒香照燭,放鞭炮,貼上“迎春接福”、“春臨福至”等紅箋,名為“接春”。元宵節(jié)長汀客家人的元宵節(jié)又叫“正月半”,這是一年中第一個節(jié)。元宵節(jié)吃“元宵”,“無宵”用糯米粉、紅糖、花生米、芝麻等做成,意在祝福一家團圓和睦。民間舉辦各種燈會,玩燈、賞燈,好不熱鬧,俗稱“鬧元宵”。迎花燈以涂坊、南山、河田、三洲等鄉(xiāng)(鎮(zhèn))尤為有名。驚蟄驚蟄這天,長汀客家人炒豆子、炒麥子,或在熱水中煮連毛芋子;在櫥腳、桌腳、柱腳、墻腳等處撒上生石灰。這兩種做法叫做“炒蟲炒豸”、“混蟲混豸”。尺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蘇之時,客家人主張早期滅蟲。春社長汀客家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風俗。每年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是春社,客家人妝扮人物故事鑼鼓喧天,迎神游行,祈求豐收,但并不普遍。清明清明期間,長汀客家人掃墓,祭祀祖先,從春分開始到清明達到高潮。祭祀活動非常講究。在這期間,外出的家人多趕回家祭祖。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長汀客家人又稱五月節(jié),是一年中“五、八、臘”三大節(jié)日之一。過節(jié)除沿襲中原習俗用竹葉包棕子,吃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等外,還在五月初五那天,男女老少都用“藥把水”洗浴?!八幇阉笔怯蒙缴夏苋胨幍牟菽炯逯贫伞H敕L汀客家人在入伏這天家家熬“仙人凍”吃。習俗認為,吃了“仙人凍”好度炎熱的三伏天?!跋扇藘觥币韵刹轂橹?,配以淀粉熬成。六月食新長汀客家人“食新”就是嘗新米。日子一般選小暑過后,逢卯日“食新”。在鄉(xiāng)間,割下稻谷碾成新米,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中元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jié),而長汀客家人的中元節(jié)卻是七月十四日。相傳宋代末年,客家人正準備過節(jié)元兵突然入侵,因此改為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以避兵擾。七月十四日祭祀祖先,七月十五日祭祀“野鬼”。中秋節(jié)客家人過中秋和中原習俗大致相同。但長汀客家還有守“月華”的習俗。據民間傳說,守到“月華”天門大開,月亮大放奇異光彩,月光菩薩降臨,看見者求福得福,求財得財,因此有人在月光下守“月華”至深更半夜。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為“九九”重陽節(jié),長汀客家人俗稱“九月節(jié)”。家家戶戶做米凍,打糍粑,殺雞鴨,買豬肉,宴請親友。此外,還有登高、賞菊活動。九月十四農歷九月十四,原為長汀城區(qū)廟會,古時迎神拜佛十分隆重,大街小巷小泄不通,家家戶戶賓客滿坐各種民間文藝演出通宵達旦,熱鬧三天?,F(xiàn)在已成為閩粵贛三省十四縣的物資交流會期。冬至本是農事節(jié)氣,但長汀客家人稱為“冬年”??图胰藲v來有冬至進補的習俗。汀州(長汀)客家米酒向來在冬至日添水,因為冬至添水的酒色、香、味俱佳,而且久經不壞。【婚嫁風俗】汀州(長?。┛图一榧揎L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婚俗的遺風,即:“納采”(提親),“問名”(問生辰八字),“納吉”(雙方占卜合婚),“納微”(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請期”(男方將選定的結婚日期通知女家),“迎親”(迎娶新娘)等六禮。現(xiàn)在長汀客家婚嫁的六禮為:“提親”,“問名”,“送定”,“報日子”,“送嫁妝”,“接親”?!締试崃曀住客≈荩ㄩL?。┛图业膯试崃曀走€保留著“五服制”遺風。從孝服上分為:“斬縗”(最重孝服),“齊縗”(次重孝服),“大功”(稍輕孝服),“小功”(次輕孝服),“緦麻”(最輕孝服)。從守孝上分為:三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基本沿襲中原漢族喪服制。治喪過程:報喪、擺孝堂、守靈、吊孝、入殮、發(fā)靷、祭三朝、五七、完七、出服等。此外,長汀客家人還有“撿金”習俗,也稱二次葬?!旧L俗】汀州(長?。┛图绎L俗大致有:催生、坐月子、報喜、出燕、滿月酒、開葷、剃頭、安名、百日、過際等。宗教文化長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而大多數客家人信仰佛教。佛教傳入長汀有千余年歷史。第一座佛寺開元創(chuàng)于侵占開元二十四年(736),五代時(907-960)為長汀佛教鼎盛時期,北宋時先后有兩名高僧伏虎和定光來汀傳教。定光、伏虎圓寂后,僧眾尊崇為神佛,與觀音合稱“三太祖師”,信徙遍布汀州各縣,后傳至臺灣,今彰化有定光圖佛廟,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創(chuàng)建。長汀遠百年來每年農歷正月十三,九月十四日為迎送定光、伏虎的會期,頗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創(chuàng)建八寶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閩西各縣僧尼多屬本湛徙嗣。目前,全縣有寺廟100多座。道教傳入始于唐代,在唐宋兩代頗為盛行,清初頓衰,到清末縣內已無正式出家道士。現(xiàn)僅有少數民間道士活動。天主教兩次傳入長汀。首次為明末崇禎年間,活動10年后停頓。第二次于清光緒年間傳入,延續(xù)至今?,F(xiàn)存教堂1座?;浇逃谇骞饩w年間傳入,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1941-1945年教會最盛?,F(xiàn)存教堂1座。此外,長汀還有許多民間信仰,大約可分為四類: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庭神。汀城東門外的汀州天后宮,初建何時未詳,清道光五年(1825)重建,殿宇巍峨規(guī)模宏大,在海外頗有影響??图颐朗抽L汀的客家美食,種類繁多,制作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咸鮮辛辣,原汁原味;主題新穎,構思嚴謹;造型脫俗,色調和諧;雕工精細,圖案清晰。長期以來,長汀人把傳統(tǒng)方法與現(xiàn)代科學結合,繼承與發(fā)揚相輔相成,烹調出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種系列。“食在長汀”的贊語已被越來越多前來觀光旅游的海內外來賓所公認。一、獨特名菜三角豆腐餃三角豆腐餃,是明清以來長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頗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筍、蔥白等做餡,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廚師制成的三角豆腐餃,皮白肉香,鮮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獨具一格,別有風味。[特色]白色棱形,皮嫩餡香,湯鮮味美,營養(yǎng)豐富。白斬河田雞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式多樣,以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贊譽,為汀州自古以來之名特優(yōu)佳肴,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之首。其雞頭、雞抓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頭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1986年省閩菜評比中,“白斬河田雞”菜獲地方特殊風味菜點稱號。[特色]干蒸精制,金黃油亮,肉香撲鼻,十分誘人。原汁原味,鮮香脆爽,滑嫩不膩。麒麟脫胎“麒麟脫胎”又名“麒麟鉆象肚”,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是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后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zhèn)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1985年麒麟脫胎在福建省閩菜評比中獲得“優(yōu)質菜點”稱號,《福建省日報》于1986年5月2日曾予報道。[特色]狗頭外露者為麒麟脫胎狀,全包者為小象臥產狀。味香肉嫩,另有風味;壯陽補腎,祛風濕,健脾胃。皺紗肉皺紗肉,俗稱“燒大塊”,是長汀傳統(tǒng)菜肴,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皺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皺紗肉的制作工藝如下:[特色]皮似皺紗,肉香撲鼻,爽口不膩。荔枝肉荔枝肉是盤菜,據說它來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楊梅肉”。早在清朝時,宴寬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盤菜,至民國初,幾乎每席必備。后來,經過廚師不斷改進刀工等烹調技巧,入盤菜型宛如嶺南荔枝,即造型美觀香脆酸甜,風味獨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古詩名句。[特色]色澤金黃,香嫩酸甜。鳳凰醉酒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zhèn)”。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每每取勝,列為斗雞之雄。長汀米酒娘,素以民間精工釀制,純天然原料,含有20多種氨基酸,營養(yǎng)豐富。酒娘、雞是長汀食文化園地的兩朵奇葩。融雞酒于一體烹制菜肴,深為來賓青睞。[特色]雞似醉臥缸中,雞皮金黃油亮,酒香撲鼻,令人饞涎欲滴。燒肝花煤肝花盤菜是長汀傳統(tǒng)菜肴。因其味道香脆,為下酒妙品。[特色]色澤金黃,外酥內軟,食而不膩。生燜草魚長汀城鄉(xiāng)池塘、水庫大多放養(yǎng)鯇(草魚)、鳙(大頭鰱)、鰱、鯉等,每日都有鮮魚上市。而人們最愛吃草魚,因其湯鮮肉嫩,老少皆宜。《長汀縣志?物產志》記載:鯇,即草魚,似鱒而大,形長身圓,肉厚而松,其種來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飼之,故俗稱草魚。生燜草魚自清末以來為婚喜賀慶、華廈落成等宴席的主菜。[特色]湯呈乳白色,清甜可口,肉嫩而鮮。溫水魚河田溫水魚以肥、鮮、嫩著名。相傳溫水魚起自明代,里人發(fā)現(xiàn)溫泉下游有一種魚,圓扁無鱗,肥大色美。犯錯誤上岸來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顯出絲絲血痕,在鍋中稍煮即熟,鮮嫩無比。于是人們便在溫泉下游挖池,試放魚苗養(yǎng)殖。細心觀察,多數幼苗適應環(huán)境,發(fā)育正常,半年中竟長成肥美大魚。后又養(yǎng)殖鯇(草魚)、鯉、鰱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二)風味小吃長汀豆腐干長汀豆腐干是閩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開元年間,采用傳統(tǒng)工藝科技方法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種中草藥材,鹵制而成。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綠色食品。它有3個品種:五香豆腐干、醬油豆腐干、黃色豆腐干。[特色]甜、香、咸、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糍粑相傳宋朝長汀滿嵐嶺寶珠峰有座龍廟,天旱求雨時,城鄉(xiāng)群眾多以糍粑供奉。后來廟內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韌甜美、價廉耐飽,來往旅客至此多爭相品嘗,致使?jié)M嵐嶺的糍粑子無人不曉。糍粑現(xiàn)已在為宴席上的點心首菜,也是人們饋贈親友的食品,市場上常有出售。[特色]形圓質白,柔韌甜美。燈盞糕燈盞粒,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經油炸而成,形扁圓,中空而隆起,形似兩個舊式燈盞吻合一起,故稱“燈盞糕”。民國初年,基督教英籍傳教士詹嘉德牧師來汀傳教,在教徙周某家中吃“燈盞糕”時,反復幼稚地詢問:“面底兩塊是怎樣粘合的?”成為一時笑談。長汀農村每逢年節(jié),家家都要炸燈盞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則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內加精肉、長城菇、冬筍或蔥蒜等餡心。有一首兒歌“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得死?!钡莱隽巳藗儗@種傳統(tǒng)食品的喜愛。[特色]松嫩香酥,色澤金黃,兼有豆香?;\床糈籠床糈,又名“簸箕糈”,為長汀城鄉(xiāng)傳統(tǒng)食品。籠床餳蒸好后,切成片條曬干,加佐料煮食者稱“米粉條”,蒸好后整張包入炒熟的瘦豬肉絲、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狀,淋上花生油、醬油者稱“籠床卷”。[特色]質地細嫩,色澤潔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膩。卷餅(春餅)卷餅在長汀歷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制。[特色]卷筒狀,色澤金黃,皮酥餡香。燒麥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燒麥皮為面粉制成,吃時又要“趕燒”(趁熱吃),便叫“燒麥”?!盁湣庇腥澦貎煞N。板栗糕明《永樂大典》在記述汀州府的貢品中曾有“栗”的記載。汀江兩岸沙灘多種栗樹。板栗、毛栗為長汀特產。清代暢銷沿海商埠,民國初年產品已遠銷海外,深受歡迎。板栗糕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鮮制(外地風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為筵席中的時令美點。[特色]色黃似桂花,味香、甜、松。兜湯哩“兜湯哩”是長汀的熱湯類傳統(tǒng)小吃,有豬肉兜湯、魚肉兜湯、雞肉兜湯等。長汀方言“兜湯哩”是“端肉湯”的意思。[特色]湯熱肉嫩,清香可口。扁食(餛飩)餛飩,有史記載在2000年前就已成為中國通食,長汀通稱為“扁食”。長汀的“扁食”是以極薄的面皮包餡制成,餡如小指頭大,薄皮圍邊,餡心多種多樣,可用豬、牛、雞、魚各種肉類或蝦仁等分別制茸成餡,但以精豬肉為多。[特色]滑溜適口,湯味清鮮。炸雪薯(薯包)藥薯,《本草備要》名“薯蕷”,又稱山藥、準山。相傳宋英宗趙曙,為了避諱,把薯蕷改名為“山藥”,今又稱雪薯。閩、贛邊區(qū)少數縣份有種植,長汀較多。炸雪薯,又名“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睥,國際友人路易艾黎來長汀時,工業(yè)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靂巖公園“中南旅運社”舉行盛大歡迎酒會。席間,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贊美。1984年,幼年離家的美籍汀人陳鼓應教授返回家鄉(xiāng),吃了薯包,也覺得酥香味美,贊不絕口。[特色]形圓外黃內白、皮酥肉嫩。民間文藝長汀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輸入,歷代外來文化的滲透以及與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長汀客家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特色?!久耖g文學】長汀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情節(jié)生動,詼諧有趣,語言流暢,性格明朗。神話傳說故事主要有《河龍布雨》、《牛的傳說》、《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晉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傳說》、《九斗有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樓》、《錢財與人意》、《太平軍在汀州》等;寓言笑話主要有《人為財死》、《三個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員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敵探》、《槍的故事》等。長汀民間歌謠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朗朗上口,具有鮮明的長汀客家語言色彩和風格。主要有長篇敘事歌《趙玉林與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燈籠送郎歸》、《十二月長工》、《苦情歌》、《怨娘歌》、《長工苦》、《講了要戀就要戀》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謠。長汀民間諺語大致可分外來諺語和本地諺語兩類。外來諺語大多與各地通用。本地諺語是長汀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經世代流傳下來的,具有典型的長汀地方文化特點?!久耖g藝術】長汀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主要有舞龍燈、踩船燈、高蹺、抬閣、打花鼓、花燈、角子燈、十番、長鑼鼓公嫲吹、南詞北調、客家山歌、漢劇、楚劇、采茶劇、木偶戲、民間剪紙、根雕、竹編、鐵畫等。這些民間藝術秉承中原漢族遺風,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風格,深受客家人的喜愛。客家山歌是長汀最廣泛流行的民間音樂,是汀州客家文化藝術的結晶。它既融和了粵東、贛南等地山歌的特點,又富于閩西特有的風格,歌詞明白曉暢,樸實無華,大多采用比興手法??图疑礁?,用客家方言對唱,在山野田園間一唱一和、一問一答,或抒情、悠揚、纏綿,回味無窮,或敘事、高吭、激越,一泄無遺愛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題,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勞動、歷史、傳說、兒歌、童謠等等都是山歌表達的對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長汀民間器樂曲。它是以演奏樂器中其中二件樂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樂器形似嗩吶,但比嗩吶長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渾厚,音域寬廣;“嫲吹”音色柔和,圓潤,清亮?!肮怠焙汀皨按怠敝g的關系是純五度的復調關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為主要樂器,配以二胡、揚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鑼、小鑼、鬧鈸等樂器?!肮珛按怠鼻{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時而旋律舒展優(yōu)揚,似一對老夫妻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時而交替吹奏,互問互答,象這對老夫妻在傾訴各自的心聲;時而緩慢低沉,緩緩吹來,象這對老夫妻在撫摸自己的白發(fā),嘆息歲月的無情;突然樂器齊鳴,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幾十年的親人突然去世后悲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聲;轉而鳴咽聲聲 “公嫲吹”的作者和創(chuàng)作年代無從查考,由民間藝人歷代相傳保留下來。“公嫲吹”的曲調內涵及吹奏水平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1985年由長汀民間藝人赴省演奏,被評為優(yōu)秀節(jié)目。福建省民間音樂研究機構及專家高度評價了“公嫲吹”藝術價值。這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F(xiàn)在只有長汀還保留演奏,成為八閩絕響。旅游景點古城墻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于唐大歷四年?,F(xiàn)在保留下來的城墻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lián)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至今保存完好?,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儲門又名三元閣,建于唐代。城墻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筑,青磚斗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F(xiàn)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在礎柱?,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雙陰塔 是唐代古井“八封龍泉”和宋代古井“學府陰塔”的合稱。與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稱“陰塔”。這是我國罕見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報》兩次發(fā)出新華社記者專稿,報道長汀文物工作者發(fā)現(xiàn)“雙陰塔”。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云驤閣建于唐大歷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于一體,具有我國園林建筑的鮮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qū)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里。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風景區(qū) 臥龍山位于城區(qū),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龍盤屈而臥,中分九支,故名臥龍”。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龍山白云”。臥龍山巔的北極樓、金沙寺建于宋代,樓內還保存“雄鎮(zhèn)閩西”四字大匾額。1989年公布北極樓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汀州府文廟 建于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明間為龍風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汀州天后宮始建于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后殿檐兩側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5580平方米。后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朝斗巖風景區(qū)位于縣城南郊,與臥龍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lián)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朝斗巖草木蔥蘢,清泉飛瀑,奇石異洞,景色迷人,是長汀著名的古跡名勝,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汀州試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后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wèi)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現(xiàn)為博物館,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qū)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yè)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于此。省蘇的成立,標志著福建蘇區(qū)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國民黨部隊36師師部駐扎這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后,于1935年5月9日囚禁于此,6月18日,在羅漢嶺英勇就義。省蘇舊址莊嚴宏偉、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游觀光勝景,全國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