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外殼造型設計說明_第1頁
鼠標外殼造型設計說明_第2頁
鼠標外殼造型設計說明_第3頁
鼠標外殼造型設計說明_第4頁
鼠標外殼造型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畢業(yè)設計〔論文題目基于CAD/CAM鼠標外殼造型的設計系別專業(yè)班級學號姓名指導教師完成時間閩南理工學院教務處制二0一0年六月一日目錄引言…………………………11、鼠標簡介………………11.1鼠標的分類…………21.2鼠標的接口類型…………………21.3光電鼠標的工作原理……………21.4三鍵鼠標的結構……………………21.5手感…………………21.6造型…………………21.7功能選擇…………31.8故障情況……………32、鼠標外殼設計…………32.1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52.2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頂面的剖面圓頂面…………………52.3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的拔模特征和主要圓角特征……72.4創(chuàng)建鼠標的三個按鍵凹槽…………82.5將抽成薄殼………………………102.6分割鼠標按鍵部分………………112.7創(chuàng)建鼠標上下蓋結合處的唇特征………………142.8創(chuàng)建用于連接的突臺……………152.9保存零件模型……………………183、創(chuàng)建鼠標三鍵模型…………………193.1打開鼠標按鍵部分模型〔左鍵………………203.2分割按鍵部分……………………203.3創(chuàng)建偏移特征……………………203.4鼠標的右鍵、中鍵創(chuàng)建…………20結束語……………………21參考文獻…………………22致………………………23引言此次設計的鼠標〔上蓋主要是三鍵光電式鼠標,如何設計3鍵鼠標,首先創(chuàng)建鼠標上蓋和鼠標左、中、右三個按鍵,最后在Pro/ENGINEERWildfire的裝配模塊中完成鼠標上蓋和三個按鍵的裝配。主要是鼠標上蓋及三個按鍵的造型方法。在比例中,將用到多種復雜的造型方法,重點是將在主體造型過程中用到變截面掃描特征、剖面圓頂及唇特征等高級特征。Pro/Engineer的功能包括參數(shù)化功能定義、實體零件及組裝造型,三維上色實體等〔三維造型還可移動,放大或縮小和旋轉。Pro/Engineer是一個功能定義系統(tǒng),即造型是通過各種不同的設計專用功能來實現(xiàn),其中包括:筋〔Ribs、槽〔Slots、倒角〔Chamfers和抽空〔Shells等采用Pro/Engineer建立形體,更自然,更直觀,無需采用復雜的幾何設計方式??扇我饨⑿误w上的尺寸和功能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參數(shù)改變,其也相關的特征也會自動修正。這種功能使得修改更為方便和可令設計優(yōu)化更趨完美。Pro/Engineer能夠交互地建立和修改特征。通過鼠標點擊和拖動,就能夠快速地建立和修改倒圓角、加料和減料。通過點擊和拖動特征剖面、直接在屏幕上編輯尺寸值,就可以做出改變。1.鼠標簡介"鼠標"的標準稱呼應該是"鼠標器",英文名"Mouse",它從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38年的歷史了。鼠標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計算機最早使用的標準輸入設備是"鍵盤",用它打字確實不錯,所以也沿用至今。不過因為鍵盤有局限性,所以鼠標誕生了!最早的鼠標誕生于1968年的美國,當時并不算什么轟動的發(fā)明,也沒有很快推廣。后來鼠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圖形界面的廣泛應用,為了得到更友好的人機界面,光是輸入一排排文字不行了,連續(xù)輸入命令也顯得不方便了。于是鼠標能在畫面上方便定位及選擇的優(yōu)勢使它很快成為圖形操作系統(tǒng)的伴侶。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圖形操作系統(tǒng)的快速推廣,鼠標跑遍世界各地,可以算是最普及的計算機輸入設備之一了。1.1鼠標的分類鼠標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鼠標和光電鼠標;按外形分為兩鍵鼠標、三鍵鼠標、滾軸鼠標和感應鼠標;此外還有無線鼠標和3D鼠標等。1.2鼠標的接口類型鼠標按接口類型可分為串行鼠標、PS/2鼠標、總線鼠標、USB鼠標〔多為光電鼠標四種。串行鼠標是通過串行口與計算機相連,有9針接口和25針接口兩種;PS/2鼠標通過一個六針微型DIN接口與計算機相連,它與鍵盤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時注意區(qū)分;總線鼠標的接口在總線接口卡上;USB鼠標通過一個USB接口,直接插在計算機的USB口上。1.3光電鼠標的工作原理光電鼠標是指通過發(fā)光二極管〔LED和光敏管協(xié)作來測量鼠標的位移,一般需要一塊專用的光電板將LED發(fā)出的光束部分反射到光敏接收管,形成高低電平交錯的脈沖信號。這種結構可以做出分辨率較高的鼠標,而且由于接觸部件較少,鼠標的可靠性大大增強,適用于對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1.4三鍵鼠標的結構在原有的左右兩鍵當中增加了第三鍵"中鍵"。一開始大家似乎不太喜歡三鍵鼠標,這個鍵也沒能被重用。直到Windosw98推出后才增強了中鍵的作用,另外很多軟件也經(jīng)常使用到"中鍵",特別是繪圖軟件、三維射擊游戲以及上網(wǎng)瀏覽時鼠標中鍵確實使操作事半功倍。1.5手感鼠標的外形可謂變化多端,反正握在手里舒適就可以,這也是評價鼠標優(yōu)劣的標準之一——手感。長期使用手感不合適的鼠標、鍵盤等設備,可能會引起上肢的一些綜合病癥。因此長時間使用鼠標,就應該注意鼠標的手感。好的鼠標應是根據(jù)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的外型,手握鼠標時應感覺輕松、舒適且與手掌面貼合,按鍵輕松而有彈性,屏幕指針定位精確。

1.6造型造型漂亮、美觀的鼠標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從這個角度講,其中有一種"綠色"的含義。另外,如果鼠標外形能讓人"愛不釋手",也能提高操作者或孩子學習電腦的興趣。

1.7功能選擇一般的用戶使用標準的二鍵或三鍵鼠標就足夠了。對于經(jīng)常進行如CAD設計、三維圖像處理、玩游戲等的用戶,則最好選擇專業(yè)光電鼠標或者多鍵、帶滾輪可定義宏命令的鼠標。這種高級鼠標可以帶來操作的高效率。廣義地說,一個"好"的鼠標應該是外形美觀、按鍵干脆、手感舒適、定位精確、輔助功能強大、服務完善、價格合理。1.8故障情況當然鼠標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故障,常見故障有如下幾種:移動不靈活、某個方向上失靈、按鍵不起作用以及計算機不認鼠標等幾種情況?!?移動不靈活

移動不靈活是指鼠標移動時,屏幕上對應的指針不跟隨移動。一般情況下為大幅度移動鼠標時,光標能正常移動,但小幅度移動鼠標時,光標多半不能移動。鼠標大幅度移動時工作正常,而小幅度移動時工作不正常,說明鼠標安裝正常,電路工作也正常,故障原因是橡皮小球不能有效地帶動光柵盤轉動。這是橡膠小球、左右軸、前后軸及支撐輪太臟,引起轉動不靈活所致。這是鼠標最易發(fā)生的故障。

〔2在某個方向上失靈

鼠標只在一個方向上移動,而另一個方向不起作用,說明有一個方向上的滾軸沒有轉動,或相應的一組發(fā)光二極管與光敏三極管至少有一個損壞?!?按鍵不起作用

按鍵不起作用,一般為微動開關損壞。在鼠標故障中,微動開關的損壞率是比較高的,僅次于鼠標移動不靈活故障,特別是左按鍵下面的微動開關由于使用頻繁,很容易損壞。

〔4計算機不認鼠標

計算機不認鼠標是指鼠標的所有操作均不起作用。計算機不認鼠標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軟件的原因,也可能是硬件的原因。軟件原因包括計算機有病毒、沒有正確安裝鼠標驅動程序、應用軟件與鼠標驅動程序發(fā)生沖突等多種情況。2、鼠標外殼造型設計鼠標上蓋組裝圖1—1鼠標上蓋的創(chuàng)建是鼠標模型中重要的一步,因為鼠標三個按鍵將從上蓋中分離出來.鼠標上蓋的創(chuàng)建過程大致如下:創(chuàng)建鼠標基本特征,如圖1—2所示。<2>創(chuàng)建鼠標頂部的曲面,如圖1—3所示?;w拉伸圖1—2頂部曲面圖1—3〔3創(chuàng)建鼠標側面拔模特征和鼠標的主要圓角,如圖1—4所示。<4>以可變截面掃描的方式創(chuàng)建鼠標按鍵的三個凹槽,如圖1—5所示。拔模和圓角圖1—4按鍵的三個凹槽圖1—5<5>將鼠標做成薄殼,如圖1—6所示。<6>分割鼠標按鍵部分,如圖1—7所示。薄殼圖1—6鼠標按鍵分割部分圖1—7<7>創(chuàng)建上下蓋結合處的唇特征,如圖1—8所示。<8>創(chuàng)建突臺,如圖1—9所示。唇圖1—8突臺圖1—92.1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按圖1—10所示的草圖修改尺寸,輸入拉伸深度27,完成拉伸創(chuàng)建如圖1—11所示。基體草繪圖1—10拉伸圖1—112.2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頂面的剖面圓頂面〔1選擇[插入]→[高級]→[剖面圓頂]命令,系統(tǒng)彈出菜單管理器。在菜單管理器[選項]面板中選擇[掃描]、[一個輪廓]選項,單擊[完成]。系統(tǒng)提示選擇將被取代的面,選擇鼠標基體頂面。如圖1—12所示。選取圓頂面圖1—12〔2繪制輪廓線單擊草繪工具欄上的圓弧按鈕,繪制一段圓弧作為輪廓,圓弧的兩個端點對齊至左右邊界,圓弧與頂邊相切。雙擊圓弧半徑數(shù)字,修改半徑為200。如圖1—13所示。草繪輪廓線圖1—13〔3繪制剖面單擊草繪工具欄上的圓弧按鈕,繪制一段圓弧作為剖面圓頂?shù)钠拭?圓弧的兩個端點對齊至左右邊界,圓弧與頂邊相切,如圖1—14所示;雙擊圓弧半徑數(shù)字,修改半徑為100,完成的剖面圓頂如圖1—15所示。草繪圓頂圖1—14剖面圖1—152.3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的拔模特征和主要圓角特征〔1創(chuàng)建拔模特征單擊工具欄上的拔模按鈕,彈出拔模特征操控板。系統(tǒng)提示選擇要拔模的面,選擇鼠標基體四周的直立面,如圖1—16所示。選取拔模面圖1—16系統(tǒng)提示選擇拔模樞軸平面,選擇TOP平面為拔模樞軸平面。選擇拔模拉伸方向,選擇TOP平面為拔模拉伸方向平面。輸入拔模角度2,更改角度方向。完成的拔模特征如圖1—17所示。拔模圖1—17〔2創(chuàng)建鼠標基體的主要圓角特征首先創(chuàng)建第一組圓角特征。設置圓角半徑。單擊[設置]按鈕彈出[設置]面板,單擊[設置1],在下面的[半徑]文本框中輸入10,按回車鍵。用同樣的方法設置[設置2]:10,[設置3]:15,[設置4]:15。完成的圓角特征如圖1—18所示。第一組圓角圖1—18接下來創(chuàng)建第二組圓角特征。在#欄中的1上右擊,彈出快捷菜單,選擇[添加半徑],重復右擊,增加3組半徑值,增加的4組半徑值分別為:8,10,12,6。再在下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參照]選項。分別設置4個圓角半徑對應的點,完成的倒圓角特征如圖1—19所示。第二組圓角圖1—192.4創(chuàng)建鼠標的三個按鍵凹槽〔1創(chuàng)建掃描軌跡線在菜單欄上選擇[插入]→[模型基準]→[草繪曲線]命令,彈出[草繪基準曲線]對話框。單擊草繪工具欄上的繪制直線按鈕,繪制一條傾斜的直線。單擊修改尺寸按鈕,按圖1—20所示修改草圖尺寸。完成掃描軌跡線如圖1—21所示。草繪曲線圖1—20曲線圖1—21〔2以可變剖面掃描切削的方式創(chuàng)建第一個按鍵凹槽選擇步驟〔1創(chuàng)建的曲線為掃描軌跡線。以實體的方式和切削材料的方式掃描,其他保持系統(tǒng)缺省值不變。創(chuàng)建好的第一個鼠標按鍵凹槽的如圖1—22所示。中鍵凹槽圖1—22〔3隱藏掃描軌跡線單擊主工具欄上的設置圖層按鈕,在模型樹的位置系統(tǒng)顯示[層]結構樹,在空白處右擊彈出快捷菜單,選擇[新建層]命令。此時系統(tǒng)彈出[層屬性]對話框,更改系統(tǒng)自動給出的層名LAY0001,給出新的層名:Curve,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層的創(chuàng)建。在繪圖區(qū)單擊選擇基準曲線,此時在[容]選項卡上顯示出選擇項目的信息。在[層]結構樹中右擊剛才創(chuàng)建的Curve層,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遮蔽層]命令,隱藏層容。單擊主工具欄上的重畫當前視圖按鈕刷新繪圖區(qū),可以看到基準曲線消失。再次單擊主工具欄上的層按鈕,又切換到模型樹狀態(tài)?!?以復制的方式創(chuàng)建另外兩個按鍵凹槽以復制的方式創(chuàng)建第二、三個按鍵凹槽選擇[編輯]→[特征操作]命令,彈出菜單管理器[特征]面板。在菜單管理器中依次選擇[復制]→[移動]/[獨立]/[完成],在繪圖區(qū)選擇第一個按鍵凹槽,或者在模型樹中選擇對應特征。在[選取特征]面板中單擊[完成],在[移動特征]面板中選擇[平移],在[選取方向]面板中選擇[平面],在模型樹中單擊FRONT平面,在彈出的方向面板中單擊[正向]〔紅色箭頭方向指向屏幕外,輸入偏距距離值。單擊[√]按鈕,在[移動特征]面板中單擊[完成移動],在接下來的[組可變尺寸]面板中單擊[完成],得到凹槽如圖1—23所示,圖1—24所示。右鍵凹槽圖1—23左鍵凹槽圖1—24〔5創(chuàng)建凹槽的圓角在菜單欄中選擇[插入]→[圓角]命令,輸入圓角半徑值2。單擊凹槽邊為要倒角的邊。創(chuàng)建圓角特征后的鼠標模型,如圖1—25所示。三鍵倒圓圖1—252.5將抽成薄殼〔1設置觀察鼠標底面的視角單擊工具欄上的重新定位視圖按鈕,彈出[方向]對話框,在[類型]下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動態(tài)定向]命令,在[旋轉]選項中單擊[使用旋轉中心軸旋轉]按鈕,在旋轉軸X后面輸入旋轉角度180,按回車鍵。在[已保存的視圖]面板中的[名稱]文本框中輸入視圖名稱:bottom_3d,單擊[保存]按鈕,并單擊[確定]按鈕關閉對話框。創(chuàng)建抽殼特征單擊窗口右邊工具欄中的抽殼按鈕,彈出抽殼特征操控板,在[厚度]文本框中輸入抽殼厚度2。單擊底部平面為要刪除的面,如圖1—26所示的平面,選中的面系統(tǒng)以網(wǎng)狀顯示。完成抽殼特征后的鼠標模型如圖1—27所示。選取刪除面圖1—26抽殼圖1—272.6分割鼠標按鍵部分〔1創(chuàng)建第一個拉伸曲面修改矩形位置及尺寸,如圖1—28所示。草繪拉伸面圖1—28輸入拉伸深度30,完成拉伸曲面的創(chuàng)建,如圖1—29所示。拉伸曲面圖1—29〔2創(chuàng)建第二個拉伸曲面單擊繪制圓弧的按鈕,繪制一段圓弧,圓弧的端點分別對齊至邊界。單擊修改尺寸按鈕,按圖1—30所示的草圖修改尺寸。草繪拉伸面圖1—30輸入拉伸深度100,單擊按鈕[拉伸為曲面]使草圖作為曲面拉伸,如圖1—31所示。拉伸曲面圖1—31〔3合并曲面在模型樹中選擇剛才創(chuàng)建的兩個曲面,此時在[編輯]菜單中的[合并]命令和工具欄的曲面合并工具處于可使用狀態(tài)。選擇[編輯]→[合并]命令,系統(tǒng)彈出曲面合并操控板。更改兩個曲面要保留的一側如圖1—32所示,完成曲面的合并,此時的模型效果,如圖1—33所示。選取合并面圖1—32合并曲面圖1—33〔4使用合并的曲面分割鼠標模型單擊上步合并得到的合并曲面,此時[編輯]菜單[實體化]命令加亮顯示,呈可用狀態(tài)。選擇[編輯]→[實體化]命令,系統(tǒng)彈出實體化操控板。更改要刪除實體的方位。單擊[√]按鈕,完成曲面來分割鼠標實體。如圖1—34所示,圖1—35所示。鼠標上蓋分割圖1—34鼠標上蓋分割圖1—35保存按鍵部分模型,輸入新文件名:Key_base,以備后面制作三個按鍵之用。保存鼠標上部模型,輸入新文件名:Mouse_Top。2.7創(chuàng)建鼠標上下蓋結合處的唇特征選擇[插入]→[高級]→[唇]命令,在菜單管理器[邊選取]面板中選擇[鏈]命令,在繪圖區(qū)選擇側邊界為唇特征要附著的邊,選中的邊系統(tǒng)以高亮顯示。在[邊選取]面板中單擊[完成],系統(tǒng)提示選擇要偏移的面,在繪圖區(qū)選擇如圖1—36所示的平面。輸入偏距值:2,單擊[√]按鈕。輸入從邊到拔模曲面的距離值:1,單擊[√]按鈕。選擇拔模參考平面,選擇鼠標的底面為拔模參考面。輸入拔模角:1,單擊[√]按鈕,完成唇特征的創(chuàng)建。完成唇特征如圖1—37所示。選取偏移圖1—36唇圖1—372.8創(chuàng)建用于連接的突臺〔1新建基準平面單擊工具欄上的[基準平面工具]按鈕,系統(tǒng)彈出[基準平面]對話框。選擇TOP平面為參考面,輸入偏移距離2,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基準平面DTM1的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選擇[插入]→[拉伸]命令,在窗口底部彈出拉伸特征操控板。繪制一個圓,單擊修改尺寸按鈕,按圖1—38所示修改圓心位置和圓的直徑尺寸,完成拉伸特征的創(chuàng)建,如圖1—39所示。突臺草繪圖1—38突臺拉伸圖1—39〔3創(chuàng)建打孔特征選擇[插入]→[孔]命令,系統(tǒng)在窗口底部彈出打孔特征操控板。輸入孔直徑2,設置鉆孔深度為7。系統(tǒng)提示選擇鉆孔面,選擇突臺的頂面為鉆孔面。如圖1—40所示。選取鉆孔面圖1—40單擊[放置]按鈕,在彈出的面板中選擇孔的放置方式為[同軸]。單擊主工具欄上的[基準軸開/關]按鈕,顯示軸線,在[次參照]欄中單擊一下,然后在繪圖區(qū)選擇圓柱突臺的軸線。單擊[√]按鈕完成打孔特征的創(chuàng)建,單擊[基準軸開/關]按鈕關閉軸線顯示,完成的孔如圖1—41所示??讏D1—41〔4創(chuàng)建拔模特征單擊工具欄上的[拔模工具]按鈕,彈出撥模特征操控板。系統(tǒng)提示選擇要拔模的面,選擇圓柱突臺的外圓柱面,如圖1—42所示。選取拔模面圖1—42用鼠標單擊激活[拔模樞軸]框,選擇圓柱突臺的頂面為拔模樞軸平面,如圖1—43所示。選取拔模樞軸面圖1—43選擇拔模拉伸方向,選擇與拔模樞軸平面完全一樣的平面為拔模拉伸方向平面。輸入拔模角度2,單擊[反轉角度以添加或去除材料]按鈕更改角度方向。單擊[√]按鈕完成拔模特征的創(chuàng)建,完成的拔模特征如圖1—44所示。拔模圖1—44〔5以鏡像的方式創(chuàng)建第二個突臺選擇[編輯]→[特征操作]命令,彈出菜單管理器[特征]面板。在菜單管理器中依次選擇[復制]→[鏡像]/[選取]/[獨立]/[完成],在繪圖區(qū)或者在模型樹中選擇對應突臺特征。在[選取特征]面板中單擊[完成],在模型樹中單擊FRONT平面為鏡像平面,在[特征]面板中單擊[完成]完成鏡像特征的操作,鏡像得到的第二個突臺如圖1—45所示。鏡像圖1—45〔6創(chuàng)建基準軸,供以后裝配用單擊工具欄上的[基準軸工具]按鈕,系統(tǒng)彈出[基準軸]對話框。在對話框[參照]框中單擊一下,將其激活,然后在繪圖區(qū)選擇TOP平面。[參照]框中出現(xiàn)TOP:F2〔基準平面,在后面約束方式選擇[法向]。在[偏移參照]框中單擊一下,在繪圖區(qū)分別選擇FRONT平面和RIGHT平面。[偏移參照]框中出現(xiàn)FRONT:F3〔基準平面和RIGHT:F1〔基準平面,在RIGHT:F1〔基準平面后輸入偏移值20。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基準軸線的創(chuàng)建。如圖1—46所示?;鶞瘦S圖1—462.9保存零件模型選擇[文件]→[保存]命令,輸入文件名:ms,完成文件的保存。至此,鼠標上蓋模型創(chuàng)建完畢。3、創(chuàng)建鼠標三鍵模型3.1打開鼠標按鍵部分模型〔左鍵選擇[文件]→[打開]命令,在[文件打開]對話框中選擇以前保存的文件:Key_base。選擇以前分割的鼠標按鍵部分模型。3.2分割按鍵部分〔1選擇[插入]→[拉伸]命令,在窗口底部彈出拉伸特征操控板?!?使用草繪工具欄上的繪制矩形按鈕,在繪圖區(qū)繪制一個矩形,尺寸如圖1—47所示。草繪拉伸面圖1—47〔3選擇拉伸方式為拉伸至與所有的面相交?!?單擊按下切除材料按鈕,此時系統(tǒng)用黃色箭頭指示要切除材料的部分,單擊[去除材料]按鈕后的[將材料的拉伸方向更改為草繪的另一側]改變黃色箭頭指向,使黃色箭頭指向矩形框,其他保持系統(tǒng)缺省值?!?單擊[√]按鈕完成按鍵部分的分割。3.3創(chuàng)建偏移特征〔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