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批判實在論與國際關系研究
批判是20世紀70年代來自英國的一個哲學流行,對社會科學的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批英國學者將批判實在論引入國際關系學科,使其成為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元理論立場。傳統(tǒng)上,國際關系元理論爭論圍繞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展開,溫特溫和建構主義為國際關系元理論走出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對立提供了一種思路。批判實在論的興起,將為國際關系理論發(fā)展提供新的視角。一、元理論的研究范圍元理論(Metatheory)是國際關系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常指從哲學層面思考理論根基。哲學在人類理性活動中處于最后根據的地位,它為人類的知識和行為提供了元理論?!?〕元理論是在方法論層次和哲學層次分析理論,來判斷什么樣的理論是好理論?!?〕但是,學者們對于元理論內涵存在一定爭議。亞歷山大·溫特認為,元理論涉及的是“社會研究的根本假定問題”,屬于第二層面理論,它和第一層面的實體理論相區(qū)別?!?〕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元理論視為哲學層面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合?!?〕“我所使用的元理論主要是指對國際關系的本體論與認識論研究,偶爾涉及一些哲學層面的方法論問題?!薄?〕同時,有學者反對將元理論與哲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等同起來?!霸碚撌悄骋粚W科的研究取向和對邏輯的研究。元理論總是以某個學科長期以來一直探索和關注的核心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是各個學科理論研究與發(fā)展的基礎,它不同于本體論和認識論?!薄?〕也有學者指出,元理論建立在推理基礎上,對推理規(guī)則進行研究,看其是否符合科學原則?!?〕本文認為,上述對于元理論的討論基本上涵蓋了元理論內涵,但也存在不足。將元理論等同于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忽視了方法論概念的模糊性。元理論注重邏輯研究,而非抽象的研究方法,但邏輯研究并不必然和元理論中的本體論、認識論相排斥。從科學哲學視角分析,理論建構在假定基礎之上,這些假定以哲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作為根基;理論建構也需要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方法論。因此,元理論內涵表現在本體論、認識論和基于邏輯推理的研究方法三個方面。本體論可區(qū)分為物質主義和理念主義兩大類。物質主義強調世界的客觀性,理念主義認為世界是主觀的。與此同時,邏輯推理規(guī)則(研究方法)建立在一定本體論基礎之上。物質主義本體論承認世界的規(guī)律性,需要采取因果分析。理念主義則突出世界的建構性特征;認識論問題所涉及的是人的思維能否認識世界以及怎樣認識世界的問題?!?〕約翰·塞爾將認識論區(qū)分為客觀認識論和主觀認識論兩類,〔9〕亦即知識的客觀性和主觀性。二、堅持客觀本體論,維護社會主義傳統(tǒng)上,國際關系元理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主義觀,另一類是反自然主義觀?;衾购褪访芩箤⒋藲w納為兩種不同研究方法:解釋和理解。“社會科學喜歡兩種學術傳統(tǒng)。一種基于自16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成功;另一種根植于19世紀歷史觀念和從內部寫作(的方法)?!薄?0〕自然主義觀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突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tǒng)一性。反自然主義觀與后實證主義一致,反對社會科學采取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實證主義建立在客觀認識論基礎之上。尼科爾森認為,“我認為實證主義是一種國際關系認識論方法,它意味著某種方法論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方法的正當性?!薄?1〕以客觀認識論為基礎,實證主義推導出客觀本體論:社會世界是客觀的,具有規(guī)律性,可采取休謨式(單一)因果觀進行分析、研究。國際關系中,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建立在實證主義基礎之上。相反,后實證主義建立在主觀認識論基礎之上,認為人類觀念構建了社會世界,是一種觀念本體。社會世界不存在客觀性規(guī)則,不可能采取因果性分析,只能是理解、詮釋。后實證主義概念比較廣泛,包括批判理論、后現代主義、規(guī)范理論和建構主義等。不同后實證主義具有不同的哲學、社會理論基礎。但是,它們都具有共同的假定:人們能夠設想、建構、組成他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包括完全由人類安排的國際世界?!?2〕第一,后現代理論的哲學源泉是主觀詮釋學,它的思想來源于語言哲學傳統(tǒng),從海德格爾對胡塞爾現象學的批判,發(fā)展到維特根斯坦、伽達默爾和溫奇的哲學理論。這種傳統(tǒng)以人文科學哲學為指導,強調社會科學的主觀性,認為社會科學無法超越其文化文本。第二,建構主義主張客觀詮釋學,其發(fā)展歷程是從新康德哲學和德國歷史學派,到韋伯的理解社會學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主要特點是客觀主義,即對人類意義的研究可以導向客觀現實。第三,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是法蘭克福學派,強調社會理論的批判功能。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雖然在本體論、認識論和研究方法(邏輯)方面存在根本差異,但它們之間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方面,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將認識論置于本體論之前,形成了一種認識論繆誤,這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認識論轉向存在密切聯系。實證主義以客觀經驗來界定真實世界,后者以語言或話語來界定真實世界,實質上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本質在于缺乏本體論緯度。〔13〕另一方面,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之間的對立其實恰恰顯現出它們固執(zhí)于自然—社會的二元論,阻礙了社會科學的發(fā)展?!?4〕三、批判實在論的方法論基礎[4]批判實在論是將自然科學研究中科學實在論引入到社會科學中的成果??茖W實在論認為,雖然自然界存在不可觀察的實體,如原子、質子等,需要通過理論術語對其進行描述,但是它們是客觀存在?!翱茖W實在論主張,理論包含其指涉的規(guī)則和實體,包括理論實體,是真實的?!薄?5〕批判實在論最早由英國哲學家羅伊·巴斯卡提出,其影響擴散到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國際關系理論等。在國際關系研究中,支持批判實在論的學者包括赫爾辛基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海基·帕托馬克(HeikkiPatomue562ki)、??巳卮髮W國際關系教授科林·懷特(ColinWight)、阿伯里斯特維斯大學講師米爾加·庫爾基(MiljaKur-ki)、肯特大學政治和國際關系副教授喬納森·約瑟夫(JonathanJoseph)等人。其元理論特征表現為:1.深層本體論。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將經驗存在或者觀念存在作為實在的本質特征。但是,批判實在論認為,這種假定并不正確,并不是所有存在都需要歸結為人類認知?!皩嵲诒倔w觀認為,存在獨立于人類認知?!薄?6〕巴斯卡認為,社會本體可區(qū)分為經驗域,是實證主義所認同、憑感官可觀察到的事實。經驗域中的事實總帶有理論負荷。實際域是事件出現的層次,它不一定能為感覺所覺察。真實域由趨勢和機制所構成。機制處于社會本體最高層次,存在于事物內部或事物與事物之間,但它并不是在空間中能找到的對象,而是一種趨勢。機制是事件得以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因為世界中事件的發(fā)生取決于事物中的機制能否被啟動。而科學研究的任務在于分析那些引發(fā)事件得以發(fā)生的機制與趨勢?!翱茖W工作是調查和確認在我們所經歷、實際發(fā)生和世界中產生事件的潛在機制之間的各種關系?!薄?7〕2.多因果分析。批判實在論因果分析來自它的多層本體觀。批判實在論承認社會本體的客觀性和規(guī)則性,但并不接受對社會規(guī)則進行休謨式(單一)因果關系分析?!芭袑嵲谡摮薪觼喞锸慷嗟碌挠^念,認為事出必有因,事件發(fā)生受到多種因素影響。”〔19〕從本體論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一大差異在于社會科學是一種開放系統(tǒng),自然科學是封閉系統(tǒng)。開放系統(tǒng)認為,社會科學研究中很難找到像自然科學研究那樣封閉的實驗條件,直接通過實驗控制獲得與某種恒常事件相關聯的可能性是相當有限的?!?0〕由于社會科學系統(tǒng)的開放性,也就不可能存在單一因果關系。社會科學中因果關系復雜性使得社會科學研究的解釋和預測呈現不對稱性特點。社會真實層面中的生成機制具有因果作用力,但是這種力量、機制能否被啟動或者啟動后能否被實現,則要視開放系統(tǒng)的具體條件而定。也就是說,原因是某一事件發(fā)生的不充分必要條件(INUS-condition),在任何產生事件的復雜因果(K)關系中,存在五個基本社會因素,包括行為體(AR)、規(guī)范和構成性規(guī)則(RU)、資源、能力和設備(RE)、關系性和地位性實踐(PRA)、有意義的行動(AN)。因此,復雜性因果關系可概括為:K={AR,RU,RE,PRA,AN}?!?1〕由于社會科學研究中因果關系的復雜性,需要采用回溯研究方法,也就是從某現象結果的觀察,追溯產生該現象原因的一種論證。3.主觀認識論(認識論相對主義)。批判實在論深層本體觀決定了其認識論立場。批判實在論認為,人類知識可分為可及和不可及兩個層面。所有科學研究對象皆屬于不可及層面,它們獨立于人類的知識活動而存在。所有科學知識、理論或論述都屬于可及層面,它們可以被綜合、修改。這意味著思維和客體之間并不存在直接對應關系。從批判實在論的觀點來看,知識來自創(chuàng)造知識的社會實踐過程,是特定經濟、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此,我們所獲得的知識是可錯的?!八形覀儺斍按鎯Φ闹R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可能被推翻。認識到科學是知識的社會生產,這意味著,需要將知識置于歷史之中,而不是超歷史之外?!薄?2〕但是,批判實在論并不是徹底主觀認識論,它同時承認判斷理性主義?!袄碚摽杀唤邮芑虮环瘩g,方式是理論對于其尋求解釋對象的解釋力和理論超越其競爭對手的能力?!薄?3〕四、結構與國家從批判實在論本體觀出發(fā),分層的社會本體將呈現出“突現”特性?!巴滑F”理論認為,一個實體的特性來自于更低層面的特性,但是該特性并不能由更低層面的特性所預測,也不能還原為更低層面的特性?!白鳛橐环N工作界定,一個實體或者屬性是突現的,意味著該實體或屬性在組織上來自于其組成部分,在分析上又不能簡化為其組成部分。”〔24〕社會本體“突現”特性包括行為依賴性、時空依賴性和概念依賴性,使得社會科學區(qū)別于自然科學。行為依賴性表明社會結構的存在不能獨立于行為之外,而是各行為者之間存在的相對持久的社會關系。概念依賴性表明社會結構的存在不能獨立于行為者的觀念之外。時空依賴性表明社會結構只有相對的持久性。從批判實在論“突現”理論出發(fā),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國際關系中層次分析法、國家概念和結構與施動者問題。1.層次分析法。國際關系研究中,最為常見的分析方法為層次分析法。該方法人為地將國際關系研究區(qū)分為個人、國家和國際體系三個層次,而忽視社會結構的客觀和突現特性,要么從個體主義視角出發(fā),要么從主體間性理解社會結構。例如,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雖然從國際體系層次出發(fā),但是其理論建立在個體主義基礎之上,結構是單元間的互動,是個體行為的產物。新自由制度主義持有同樣觀點,接受微觀經濟學假定,行為體是理性自私的,制度是個體互動的結果。溫特建構主義理論重新界定了國際體系,認為結構不是物質能力分配,而是知識的分配。但是,溫特也承認個體互動是結構的基礎,從一種主體間性出發(fā),結構根據屬性和構成單位的互動產生,結構也就不具有獨立存在屬性和權力,也不具有因果優(yōu)先性。英國學派強調國際社會觀,國際社會來自于調和國家間關系的共同規(guī)則和制度。當國家意識到它們間存在共同利益和價值,并構成社會時,就形成了國際社會。國際社會是從社會互動中產生,因而否認了國際社會的先天存在,也不是根植于某種深層的社會結構?!?5〕批判實在論認為,區(qū)分個人、單元和體系是不合理的,任何層次都是一種突現。結構是其他結構的突現,關系是其他關系的突現?!巴滑F”理論認為,國際關系理論不是研究國際如何從國家(或國內)突現,而是國家(或者國內)和國際都是潛在的社會條件的突現。社會理論的目的在于解釋這些社會條件和影響。“突現”理論和批判實在論的本體分層是一致的,更高層次的事件受到超過一種法則或機制的控制。更高層次根植于或者來自低層次的突現,但是又不能還原到低層次,因為不同的社會層級是相互重疊和彼此決定。分層的觀點意味著,社會結構和機制的因果力量應被看作不止一種趨勢,秩序越高,就越復雜,結果越難以確定,也就有更多其他的相互對立的過程和趨勢發(fā)揮作用,它也就變得更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6〕2.國家理論。根據“突現”理論,需要重新理解國家概念。主流國際關系理論中,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采取工具國家觀,國家類似于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定,它是理性和自私的。國家也缺乏主動施動能力,被動接受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tài)的制約。溫特突破了工具國家觀,認為國家也是人,在此基礎上,提出將國家看作一種組織,具有團體施動性。但是,將國家看成團體施動者,忽視了國家構成中的突現特性?!皩易鳛閳F體的理解并不等同于國家構成屬性中的突現特性”?!?7〕批判實在論認為,國家是真實的,但并不具有意識,國家不是人,也不是人的集合,并最終還原到個體身上。從“突現”理論出發(fā),國家是突現的制度集合。作為社會形式的國家不能簡單通過個體或者社會群體可觀察的話語或者物質方式等來解釋(例如規(guī)范、共享習慣、行為方式等)。國家權力的具體和可觀察的屬性,例如國家領導人、國防開支、選舉等活動,在缺乏大量無法觀察的社會關系條件下,是不可能產生的。因此,國家是潛在的社會結構,根據杰索普的策略性關系理論,國家是一種總體制度。“國家是一個特定的制度整體,它具有多重邊界,沒有制度固定性,沒有事先給定的形式統(tǒng)一或實質統(tǒng)一,國家的形式統(tǒng)一必須總是跟實質統(tǒng)一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個制度整體,國家構筑了一個平臺,在其上不同政治力量試圖給予不同部門的個體或集體行為一個特定的指導策略?!薄?8〕總之,國家是一個先天存在的制度結構,國家事實上是復雜的制度和組織的集合?!?9〕3.施動者—結構問題。從批判實在論出發(fā),需要重新理解施動者—結構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主流國際關系理論將結構理解為物質性或者觀念性兩類。從物質角度理解結構的觀點認為社會結構是一種關系。華爾茲倡導一種位置間關系結構論,他認為關系包含單元間互動和單元相對于他者所占據的位置。從觀念性理解結構概念的學者是溫特,將結構看作一種社會規(guī)則或規(guī)范的集合。〔30〕另一方面,從施動者—結構出發(fā),必然將施動者理解為具有意圖性的行為體。為此,溫特將國家看作人,而非“好像”是人。施動者和結構是相互建構關系,而非單方面的因果關系。因此,施動者—結構既是一個本體論問題,關注施動者和結構的概念化和彼此間的關系。同時,它也是一個認識論問題,基本論點在于主觀本體論與實證主義認識論不相容,需要理解性認識論作為替代?!?1〕批判實在論則從“突現”理論出發(fā),重新認識施動者—結構問題,認為社會本體處于施動者—結構之中,施動者和結構緊密聯系,難以區(qū)分,它們彼此互為突現。這是因為,第一,施動者不能和它鑲嵌的社會制度相分離。第二,所有社會活動都是情境性活動,它突出了社會世界動態(tài)性本質和突現特征。第三,所有社會活動依賴于先前的物質結構和產生于一定的環(huán)境中?!笆﹦诱吆徒Y構問題強調施動者的行為發(fā)生于結構環(huán)境之中,因而促使或者限制了它們的行為。簡單來說,施動者和結構關系令施動者處于多層結構之中。”〔32〕五、批判實在論是一種獨立的國際關系元理論元理論內涵包括本體論、認識論和研究方法(邏輯)三個層面。一般來說,國際關系元理論分為實證主義:客觀本體論和認識論、休謨式(單一)因果分析;后實證主義:主觀本體論和認識論、詮釋與理解分析。溫特溫和建構主義試圖在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之間走一條中間路線。但實際上,溫特提供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元理論,采取主觀本體論、客觀認識論、建構和因果分析的結合。正如有學者認為,“溫特的計劃最好理解為理論大綜合,而非中間道路。”〔33〕從元理論角度出發(fā),與其說溫特在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間走一條中間路線,還不如說他提供了一種有別于實證主義和后實證主義的國際關系元理論。批判實在論則是第四種國際關系元理論,采取客觀本體論、主觀認識論和多因果分析。雖然也有學者認為批判實在論和溫特溫和建構主義一樣,僅僅是在實證主義和后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校園師生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絕食減肥測試題及答案
- 甲乳外科考試題及答案
- 自律作息測試題及答案
- 桂林社工面試題及答案
- 胰腺炎考試試題及答案
- 鎖骨護理試題及答案
- 茶藝綠茶考試題及答案
- 危重護理考試題及答案
- 餐飲標準考試題及答案
- 盧浦大橋PPT.
- 江蘇譯林英語9上Unit-1-4課文翻譯
-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yè)英語分類詞匯表
- 2019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一~三課文翻譯(全冊精校)
- A4橫線稿紙模板(可直接打印)-a4線條紙
- 列車牽規(guī)正文
- 漁業(yè)船員證書申請表
- 淺談汽車4S店客戶關系管理
- 云南民族大學聽課記錄表和效果評價表-202203158163
- 中央空調檢驗批范例
- STOP 6 安全衛(wèi)生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