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_第1頁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_第2頁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_第3頁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_第4頁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1概述§2淺基礎的類型§3基礎的埋置深度§4地基計算§5基礎尺寸設計§7無筋擴展基礎設計§8擴展基礎設計主要內(nèi)容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本章重點基礎的埋置深度,地基計算與驗算,基礎尺寸設計,無筋擴展基礎與擴展基礎設計。本章難點無筋擴展基礎與擴展基礎設計。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1地基基礎的重要性與復雜性1.地基基礎的重要性2.地基基礎的復雜性3.地基基礎設計考慮因素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2地基基礎方案的類型1.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2地基基礎方案的類型2.人工地基上的淺基礎軟土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2地基基礎方案的類型3.樁基礎和深基礎大直徑鉆孔樁風化砂巖及粉砂巖部分風化及不風化泥巖樁基礎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3地基基礎設計內(nèi)容與步驟

1)初步擬定基礎結(jié)構(gòu)形式、材料與平面布置;

2)確定基礎埋置深度d;

3)計算地基承載力fak,并經(jīng)過深度與寬度修正,確定fa;

4)確定基礎底面尺寸;

5)計算基礎高度與剖面形狀;

6)若地基持力層下部存在軟弱下臥層時,則應驗算軟弱下臥層承載力;

7)按要求計算地基變形及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

8)驗算建筑物或構(gòu)筑物的穩(wěn)定性(若必要時);

9)進行基礎結(jié)構(gòu)設計;

10)繪制基礎施工圖,編制施工說明。1概述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4淺基礎設計所需資料

1)建筑場地的地形圖;

2)巖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

3)建筑物平面圖、立面圖、特殊結(jié)構(gòu)物布置與標高;

4)建筑場地環(huán)境、鄰近建筑基礎類型與埋深、地下管線分布;

5)工程總投資與當?shù)亟ㄖ牧瞎闆r;

6)施工隊伍技術力量與工期要求。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1.獨立基礎:

框架結(jié)構(gòu)柱基、高爐,煙囪、水塔基礎等。獨立基礎的主要受力層深度

1.5b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1.獨立基礎:

框架結(jié)構(gòu)柱基、高爐,煙囪、水塔基礎等。墻下獨立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1.獨立基礎:

框架結(jié)構(gòu)柱基、高爐,煙囪、水塔基礎等。柱下獨立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2.條形基礎:

Stripfoundation條形基礎的主要受力層深度

3.0b墻下條形基礎柱下條形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2.條形基礎:Stripfoundation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2.條形基礎:Stripfoundation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3.十字交叉基礎:應用條件:如荷載較大,采用條形基礎不滿足承載力的要求,地基軟弱土且在兩個方向分布不均,需要基礎縱橫兩向都有一定的抗彎剛度來調(diào)整基礎的不均勻沉降。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4.筏板基礎:應用條件:對于地基很軟弱,荷載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礎仍不能滿足要求;或相鄰基礎距離很小,或設置地下室時,可把基礎底板做成一個整體的等厚度的鋼筋混凝土板,形成無梁式筏形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平板式梁板式4.筏板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4.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4.筏板基礎:梁板式基礎施工圖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1淺基礎的結(jié)構(gòu)類型5.箱形基礎:底板外墻內(nèi)墻概念:當柱荷載很大,地基又特軟弱,基礎可作成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側(cè)墻及縱橫墻組成箱形基礎。優(yōu)點:整體性好,抗彎剛度大且空腹埋深等特點。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適用于多層民用建筑和輕型廠房。1)砌筑材料:

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2)受力特點:抗壓性能好,抗拉、抗剪能力差3)構(gòu)造:

滿足臺階寬高比允許值(剛性角)的要求1.無筋擴展基礎(剛性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1.無筋擴展基礎(剛性基礎)F

b?h剛性角:無筋擴展基礎設計要求無筋擴展基礎外伸寬度b

與基礎高度h的比值有一定的限度,避免剛性材料被拉裂。

——基礎的剛性角。

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2.擴展基礎(柔性基礎)適用于重要建筑物或利用地基表土硬殼層。1)砌筑材料:鋼筋混凝土材料;2)受力特點:其抗彎和抗剪性能良好;3)構(gòu)造:不必滿足臺階寬高比允許值(剛性角)的要求。aⅠb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3.對基礎材料的要求用途:多用于低層建筑的墻下基礎;在寒冷而又潮濕的地區(qū)采用不理想。優(yōu)點:可就地取材,建筑方便;缺點:強度低且抗凍性差。要求:磚強度≥MU10,砂漿強度≥M5;大放腳:磚基礎剖面一般砌成階梯形,通常稱為大放腳。(1)磚基礎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3.對基礎材料的要求(2)毛石基礎要求:強度等級≥MU20的毛石,砂漿強度≥M5砌筑而成。優(yōu)點:抗凍性比較好,在寒冷地區(qū)可用于6層以上的建筑;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3.對基礎材料的要求(3)混凝土基礎混凝土基礎:強度、耐久性和抗凍性均比較好,其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采用C15,常用于較大的墻柱基礎毛石混凝土基礎:為了節(jié)約混凝土用量,可在混凝土內(nèi)摻入15%~25%(體積比)的毛石。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3.對基礎材料的要求(4)鋼筋混凝土基礎受力特點:其抗彎和抗剪性能良好;不必滿足臺階寬高比允許值(剛性角)的要求。aⅠb2

淺基礎的類型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2基礎的材料3.對基礎材料的要求(4)灰土基礎特點:灰土基礎造價低可節(jié)省材料,多用于5層以下的民用建筑。

灰土:是用熟化石灰和粉土或黏性土拌合而成。在進行淺基礎設計時,一般遵循順序:無筋擴展基礎柱下獨立基礎柱下條形基礎交叉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箱形基礎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基本概念基礎埋置深度:基礎底面至設計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的距離。持力層下臥層直接支承基礎的土層。持力層以下的土層。合理選擇基礎埋深,關系到建筑物安全經(jīng)濟等,要慎重考慮各方面因素??傇瓌t:基礎埋深應考慮力求淺埋的原則。d≥0.5m≥0.1m基礎埋置地表以下的最小埋深為0.5m,且基礎頂面宜低于室外地面0.1m;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2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1.工程地質(zhì)條件:原則:持力層必須是工程性質(zhì)好(承載力高、壓縮性?。┑耐?。2.水文地質(zhì)條件:原則:基礎應埋在地下水位以上,若必須在地下水位下,應考慮基坑排水,并注意流砂等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3.1上部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上部結(jié)構(gòu)情況,包括:建筑物用途、類型、規(guī)模、荷載大小與性質(zhì)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2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d持力層下臥層討論:1.地基自上到下是良好的土,力求淺埋。

2.地基自上到下為軟土,考慮人工地基。

3.地基上軟下硬,埋深取決于軟土層厚度。

4.地基上硬下軟,力求寬基淺埋。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3當?shù)貎鼋Y(jié)深度季節(jié)性凍土在凍融過程中使土的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大反復產(chǎn)生凍脹和融陷FTTTTPG凍結(jié)深度基礎作用在基礎上的凍脹力如果荷載F和基礎自重G不足以平衡凍脹力p

基礎受凍脹力的作用而上抬溫度升高p消失基礎產(chǎn)生下沉

融陷和上抬不均勻建筑產(chǎn)生方向相反、相互交叉的裂縫1.地基土凍結(jié)的危害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3當?shù)貎鼋Y(jié)深度2.地基凍脹行分類《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按平均凍脹率η將地基的凍脹類別分為五類: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特強凍脹可按表3查取條件:土的凍脹取決于當?shù)貧鉁赝恋念悇e凍前含水量地下水位置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3當?shù)貎鼋Y(jié)深度3.季節(jié)性凍土地基的設計凍深z0

標準凍深;土的類別對凍深的影響系數(shù)環(huán)境對凍深的影響系數(shù)土的凍脹性對凍深的影響系數(shù)zd

–設計凍深;凍脹土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3當?shù)貎鼋Y(jié)深度4.基礎最小埋深基礎最小埋置深度按下式計算:為了使建筑免遭凍害,對于埋置在凍脹土中的基礎,應保證基礎有相應的最小埋置深度dmin以消除基底凍脹力。式中,zd–設計凍深;凍脹土3

基礎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4建筑場地的環(huán)境條件1.臨近存在建筑物相鄰建筑物間的基礎埋深

1-原有基礎;2-新基礎1△HL≥(1~2)△H2(1)一般新建筑物基礎埋深不宜大于相鄰原基礎的埋深。(2)當必須深于原基礎時,兩基礎之間應保持一定凈距,數(shù)值根據(jù)原有建筑荷載大小和土質(zhì)情況確定。一般取兩相鄰地面高差的1~2倍。若不滿足,采用分段施工,臨時支護,打板樁等,保護舊建筑物的安全。3

本節(jié)小結(jié)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建筑場地的環(huán)境條件(3)當?shù)貎鼋Y(jié)深度(2)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1)上部結(jié)構(gòu)的情況持力層必須是工程性質(zhì)好的地基上,基礎埋深應考慮力求淺埋的原則。3

本節(jié)小結(jié)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在滿足地基穩(wěn)定性及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但對于非巖石地基,其埋深最小不宜小于()A0.3mB0.5mC0.8mD1.0m2.確定凍土層的凍脹類別的依據(jù)是()A天然含水量及地下水埋深B凍脹率

C天然含水量,地下水位及塑限D(zhuǎn)平均凍脹率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1

基本規(guī)定(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根據(jù)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guī)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地基基礎設計劃分為三個設計等級,見表7。(2)兩種極限設計狀態(tài)

①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是指對應于結(jié)構(gòu)或結(jié)構(gòu)構(gòu)件達到最大承載力,出現(xiàn)破壞或不適應繼續(xù)承載的變形。(如:強度破壞、傾覆、失穩(wěn)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結(jié)構(gòu)構(gòu)件承載力的設計值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結(jié)構(gòu)重要系數(shù)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設計等級建筑和地基類型甲級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物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業(yè)建筑物;次要的輕型建筑物重要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體型復雜、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連成一體的建筑物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車庫、商場等)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邊坡)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筑物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復雜地質(zhì)條件及軟土地區(qū)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4.1

基本規(guī)定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1

基本規(guī)定

②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指對應于結(jié)構(gòu)或結(jié)構(gòu)構(gòu)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項規(guī)定的極限值。(如:過大的變形、裂縫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值。結(jié)構(gòu)構(gòu)件達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規(guī)定的限值。如變形、應力、裂縫的限值。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1

基本規(guī)定地基基礎設計兩種極限狀態(tài)對應的荷載組合及使用范圍設計狀態(tài)荷載組合設計對象適用范圍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基本組合或簡化基本組合基礎基礎的高度、剪切、沖切計算地基滑移、傾覆或穩(wěn)定問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標準組合頻遇組合準永久組合基礎基礎底面確定、裂縫寬度計算等(地基承載力的驗算)地基沉降、差異沉降、傾斜等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2承載力計算①中心受荷基礎②偏心受荷基礎1.基礎底面的壓力,應符合以下要求pmaxpminF+G

e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3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0sppcrpuabc地基承載力的特征值:指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nèi)規(guī)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地基承載力的影響因素:

1)地基土堆積年代及其成因;2)土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

3)地下水;

4)建筑物性質(zhì);

5)建筑物基礎。

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0sppcrpuabc土質(zhì)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取值原則①載荷試驗p-s曲線上有比例界限時,取該比例界限所對應的荷載值;②當極限荷載小于對應比例界限的荷載值2倍時,取極限荷載值的一半;③當不能按上述要求確定時,當壓板面積為0.25~0.50mm2,取s/b=0.01~0.015所對應的荷載,其值不應大于最大加載量的一半。同一土層參加統(tǒng)計的試驗點不應小于3點,當試驗實測值的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時,取此平均值作為該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按荷載試驗p-s曲線確定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2.根據(jù)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①當偏心距e≤0.33b時,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fa=Mbb+Md

md+Mcckfa

-相當于深寬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設計值);

-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Mb、Md、Mc

-承載力系數(shù),根據(jù)內(nèi)摩擦角φk,按表9確定;b-基底寬度,當b>6m時按6m考慮。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考慮;c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nèi)土的黏聚力標準值;d-基礎埋置深度。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2.根據(jù)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②第4章中講的pcr、p1/4(p1/3)和f=pu/K等統(tǒng)稱理論公式法

3.當?shù)亟?jīng)驗參數(shù)法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4.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深寬修正當基礎寬度>3m或埋置深度>0.5m時,從荷載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經(jīng)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下式修正:

fa=fak+

b

(b-3)+d

m(d-0.5)

fak-靜載荷試驗確定的承載力特征值(標準值);fa-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設計值);

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系數(shù),查表10取值;

-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b-基底寬度,當b<3m和b未知的情況下,都取b=3m;b>6m時按6m計算;d-基礎埋置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例7-1.下表是某地基的地質(zhì)資料,求持力層的承載力修正。①若單獨基礎底面尺寸為:2.5×3.5m,基礎埋深:d=1.8m,則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②若取箱形基礎,寬6.5m,長30m?;A埋深d=4m.1.8m1m4.2m粉質(zhì)粘土γ=18kN/m3γ=18.9kN/m3γ=19.2kN/m3ω=26%ω=32%ωl=36%ωp=20%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4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解:

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6軟弱下臥層強度驗算zdp0θθPcz+pz持力層軟弱下臥層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6軟弱下臥層強度驗算

zbllijk基礎底面軟弱層頂面p0Pz??基底附加應力的等效擴散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4.6軟弱下臥層強度驗算θ—附加應力擴散角,見表11;條形基礎:矩形基礎: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粉質(zhì)粘土fak=130kPa3×3.5m21.5m±0.00γsat=19.8kN/m3ηb

=0.3;ηd=1.6;MK=105kNmQK=67kNFK=850kN0.7m填土γ=16kN/m3解:γ=18.8kN/m3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粉質(zhì)粘土fak=130kPa3×3.5m21.5m±0.00γsat=19.8kN/m3ηb

=0.3;ηd=1.6;MK=105kNmQK=67kNFK=850kN0.7m填土γ=16kN/m3解:γ=18.8kN/m3承載力符合要求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粉質(zhì)粘土3×3.5m21.5m±0.00γsat=19.8kN/m3MK=105kNmQK=67kNFK=850kN0.7m填土γ=16kN/m3γ=18.8kN/m3淤泥質(zhì)土fak=85kPaγ=15kN/m3ES1=9MPaES2=3MPa3.3m解:θ=23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粉質(zhì)粘土3×3.5m21.5m±0.00γsat=19.8kN/m3MK=105kNmQK=67kNFK=850kN0.7m填土γ=16kN/m3γ=18.8kN/m3淤泥質(zhì)土fak=85kPaγ=15kN/m3ES1=9MPaES2=3MPa3.3m解:4

地基計算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粉質(zhì)粘土3×3.5m21.5m±0.00γsat=19.8kN/m3MK=105kNmQK=67kNFK=850kN0.7m填土γ=16kN/m3γ=18.8kN/m3淤泥質(zhì)土fak=85kPaγ=15kN/m3ES1=9MPaES2=3MPa3.3m解:軟弱下臥層滿足要求4

本節(jié)小結(jié)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持力層的驗算軟弱下臥層的驗算(1)地基計算①中心受荷基礎②偏心受荷基礎(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確定①當偏心距e≤0.033b時,

fa=Mbb+Md

md+Mcck②當基礎寬度>3m或埋置深度>0.5m時,

fa=fak+

b

(b-3)+d

m(d-0.5)4本節(jié)小結(jié)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如果矩形底面基礎的尺寸為l×b=4m×2m,在進行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修正時,公式中b應取()A.2m;B.3m;C.6m;D.8m2.毛石或素混凝土基礎臺階的高度是根據(jù)臺階寬高比的限值確定的,與該限值有關的主要因素是基礎材料和()A.基底平均壓力 B.地基承載力特征值C.基礎沉降大小 D.基底附加壓力3.以下哪種情況下地基承載力需要進行深度修正與寬度修正()A.基礎寬度等于3m,深度等于0.5mB.地基承載力由荷載試驗確定的人工填土,b=5m,d=4mC.d=0.5m,b=5.0m的淤泥質(zhì)土上的基礎

D.d=1.0m,b=3.5m的粉土地基上的基礎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1中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1.基礎底面積AdNGA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1中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1.基礎底面積A(1)矩形基礎:(2)條形基礎: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1中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①按埋深修正承載力特征值②按中心受荷公式初求基底面積A≥

b≤3mb≥3m重新對fa

作基礎寬度修正之后再作①②③步驟③地基驗算bb重復①②③步驟思考:1.持力層是否驗算?2.軟弱下臥層是否驗算?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1中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例7-2墻下條形基礎在荷載效應標準值組合時,作用在基礎頂面上的軸向力Fk=280kN/m,基礎埋深d=1.5m,地基為黏土(ηb=0.3,ηd=1.6),其重度γ=18kN/m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50kPa,求該條形基礎寬度。解:先假定b<3m條形基礎:該條形基礎寬度?。篵=1.9m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2

偏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①按埋深修正承載力特征值②按中心受荷公式初求基底面積A1≥

③考慮偏心受壓計算基底面積Ab≤3mb≥3m重新對fa

作基礎寬度修正之后再作①②③④步驟④地基驗算思考:1.持力層是否驗算?2.軟弱下臥層是否驗算?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2

偏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例7-3某柱下矩形單獨基礎。已知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傳至基礎頂面的內(nèi)力值Fk=920kN,Vk=15KN,MK=235KN.m;地基為粉質(zhì)粘土,其重度為γ=18.5KN/m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基礎埋深d=1.2m,試確定基礎底面尺寸。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假定基礎寬度b<3m,則(2)初步按軸心受壓基礎估算基底面積5基礎尺寸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5.2

偏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考慮偏心荷載的影響,將底面積A0增大20%,則A=5.2×1.2=6.24m2,取基底長短邊之比l/b=2,得則取b=1.8m,l=3.6m。(3)驗算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故基底尺寸長l=3.6m,b=1.8m合適。5本節(jié)小結(jié)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偏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1)中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尺寸①矩形基礎:②條形基礎:≥

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1無筋擴展基礎適用范圍由磚、毛石、素混凝土與灰土等材料建筑的基礎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無筋擴展基礎材料抗拉、抗剪強度低。在地基反力作用下,基礎挑出部分如同懸臂梁一樣向上彎曲?;A外伸懸臂長度越大,基礎越容易因彎曲而拉裂所以必須減少外伸梁的長度或增加基礎高度,材料及底面積確定后,只要限制寬高比b2/H0<(表3)允許值要求,就可以保證基礎不會因受彎、受剪而破壞。使基礎寬高比減小而剛度增大懸臂梁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b0hbtbt≥100~150mmd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基礎構(gòu)造(1)磚基礎兩皮一收二一間隔法防潮層防潮層磚的標準尺寸:240×115×53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基礎構(gòu)造(1)磚基礎磚的標準尺寸:240×115×53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基礎構(gòu)造(2)毛石基礎

宜用2層或2層以上毛石;

每層臺階高度≥300mm;

每個臺階的伸出長度≤200mm。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2無筋擴展基礎底面寬度基礎構(gòu)造(3)混凝土基礎

H≤350mm,做一層臺階;350mm≤H≤900mm,做二層臺階;

H≥900mm,做三層臺階;每個臺階高度≤500mm。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7-5】某中學教學樓承重墻厚240mm,地基第一層土為0.8m厚的雜填土,重度17kN/m3;第二層為粉質(zhì)粘土層,厚5.4m,重度18kN/m3,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已知上部墻體傳來的豎向荷載值Fk=210kN/m,室內(nèi)外高差為0.45m,試設計該承重墻下條形基礎?!窘狻浚?)計算經(jīng)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設計值選擇粉質(zhì)粘土層作為持力層,初步確定基礎埋深d=1.0m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7-5】某中學教學樓承重墻厚240mm,地基第一層土為0.8m厚的雜填土,重度17kN/m3;第二層為粉質(zhì)粘土層,厚5.4m,重度18kN/m3,ηb=0.3,ηd=1.6。已知上部墻體傳來的豎向荷載值Fk=210kN/m,室內(nèi)外高差為0.45m,試設計該承重墻下條形基礎?!窘狻浚?)確定基礎寬度取基礎寬度b=1.3m

(3)選擇基礎材料,并確定基礎剖面尺寸基礎下層采用350mm厚C15素混凝土層,其上層采用MU10或M5砂漿砌二、一間隔收的磚墻放大腳。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磚基礎設計:由表3查得混凝土基礎寬高比允許值:,混凝土墊層每邊收進350mm,基礎高350mm。磚墻放大腳所需臺階數(shù):及墻體放大腳基礎總高度:(4)基礎剖面圖,如圖所示6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無筋擴展基礎如何進行結(jié)構(gòu)設計的?2、無筋擴展基礎設計是否需要進行內(nèi)力分析和截面強度計算?3、基礎高度應滿足什么條件?請回答: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擴展基礎適應范圍(a)現(xiàn)澆柱下獨立基礎(b)現(xiàn)澆柱下條形基礎(c)預制柱下獨立基礎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柱下鋼筋混凝土單獨基礎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2)墊層,墊層厚度≥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10;3)底板受力鋼筋的直徑≥10mm;100mm≤間距@≤200mm;有墊層時,保護層凈厚度≥40mm,無墊層時,保護層凈厚度≥70mm;縱向分布筋直徑≥8mm,間距@≤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不小于受力筋面積的1/10;4)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20;5)基礎寬度b≥2.5m,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基礎寬度的0.9倍;6)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個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的1/4處;在拐角處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鋼筋構(gòu)造bb1/4b受力筋分布筋1/4b拐角處鋼筋構(gòu)造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鋼筋混凝土擴展式條形基礎施工圖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鋼筋混凝土擴展式條形基礎施工圖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柱下鋼筋混凝土單獨基礎施工圖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柱下鋼筋混凝土單獨基礎施工圖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錐形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擴展基礎構(gòu)造要求臺階形基礎高度一般為300-500;當600mm≤H≤900mm時,宜為二階;當H>900mm時,宜為三階。臺階形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1.計算基礎高度h(抗剪驗算)2.計算基礎底板的配筋(抗彎計算)

②地基凈反力:由基礎頂面設計荷載產(chǎn)生的地基反力ps,不包括G產(chǎn)生的反力;凈反力能使基礎產(chǎn)生內(nèi)力。軸心受壓偏心受壓①計算內(nèi)容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上部結(jié)構(gòu)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基礎破壞形式純剪切破壞:條形基礎沖切破壞:單獨基礎1)擴展基礎底面面積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斜抗沖切面積抗沖切力沖切破壞示意圖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b0a0h0lh0h0hh0F45°Ab①軸心荷載作用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①軸心荷載作用h0la0b0bA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②

偏心荷載作用b0a0Mh0lh0h0hh0bF45°A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②

偏心荷載作用h0la0b0bAl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2)擴展基礎高度與變階處高度有墊層:無墊層: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3)擴展基礎彎矩與底板配筋計算①軸心荷載作用b0a0lh0hbFⅠⅠⅡⅡ123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①軸心荷載作用b0a0lh0hbFⅠⅠⅡⅡ123垂直Ⅰ-Ⅰ斷面受力鋼筋面積:垂直Ⅱ—Ⅱ斷面受力鋼筋面積:3)擴展基礎彎矩與底板配筋計算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②偏心荷載作用b0a0MlbFⅠⅠⅡⅡ1233)擴展基礎彎矩與底板配筋計算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②偏心荷載作用b0a0MlbFⅠⅠⅡⅡ123垂直Ⅰ-Ⅰ斷面受力鋼筋面積:垂直Ⅱ—Ⅱ斷面受力鋼筋面積:3)擴展基礎彎矩與底板配筋計算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Fk=1100kNMk=250kN.ml1.8mVk=50kN

【例】已知某偏心受壓柱尺寸,a0×b0=600×400mm,上部結(jié)構(gòu)軸壓力標準組合:Fk=1100kN,彎矩Mk=250kN.m,地表處作用有水平剪力Vk=50kN,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250kPa,試設計柱下單獨基礎。【解】①確定基底尺寸按軸心受壓基礎估算基底面積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Fk=1100kNMk=250kN.ml1.8mVk=50kN

【例】已知某偏心受壓柱尺寸,a0×b0=600×400mm,上部結(jié)構(gòu)軸壓力標準組合:Fk=1100kN,彎矩Mk=250kN.m,地表處作用有水平剪力Vk=50kN,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250kPa,試設計柱下單獨基礎。【解】①確定基底尺寸考慮偏心荷載的影響,將底面積A0增大30%,則: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Fk=1100kNMk=250kN.ml1.8mVk=50kN

【例】已知某偏心受壓柱尺寸,a0×b0=600×400mm,上部結(jié)構(gòu)軸壓力標準組合:Fk=1100kN,彎矩Mk=250kN.m,地表處作用有水平剪力Vk=50kN,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250kPa,試設計柱下單獨基礎?!窘狻竣俅_定基底尺寸令l/b=1.5,則取b=2.2m。基礎長度:?。簂=3.2m。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②地基承載力驗算基底處總豎向力:基底處總力矩:偏心距:基底平均壓力:基底邊緣最大壓力: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③基礎高度的確定因采用C20混凝土,其抗拉強度設計值f=1.1N/m3,設基礎高度:h=750mm,有效高度:h0=750-40-10/2=705mm。偏心距:基底邊緣凈反力力:基本組合荷載:因:故沖切破壞錐體位于基礎底面內(nèi),沖切發(fā)生在最大反力一側(cè)。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基礎底面沖切面積:因:故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④底板配筋驗算繞短邊的彎矩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④底板配筋驗算繞長邊的彎矩垂直Ⅰ—Ⅰ斷面受力鋼筋面積:選用20φ14@110(實配As=3078mm2)。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④底板配筋驗算垂直Ⅱ—Ⅱ斷面受力鋼筋面積:選用19φ10@170(實配As=1491mm2)。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墻下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a)無肋;(b)有肋基礎構(gòu)造要求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①

軸心荷載作用圖圖bⅠbⅠaⅠⅠps地凈反力:剪力值:彎矩值: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②

偏心荷載作用按內(nèi)插法計算計算截面的地基凈反力: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③基礎高度的確定:按抗剪計算確定有墊層無墊層④基礎底板配筋:按抗彎計算確定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擴展基礎計算②偏心荷載作用b0a0MlbFⅠⅠⅡⅡ123垂直Ⅰ-Ⅰ斷面受力鋼筋面積:垂直Ⅱ—Ⅱ斷面受力鋼筋面積:3)擴展基礎彎矩與底板配筋計算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題:某磚墻240mm,相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與基本組合時作用在基礎頂面的軸心荷載分別為144kN/m和190kN/m,基礎埋深為0.5m,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試設計此基礎。解:基礎埋深為0.5m,故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20,,鋼筋用HPB235級,先計算基礎底面寬度:

地基凈反力:基礎邊緣至磚墻計算截面的距離: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題:某磚墻240mm,相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與基本組合時作用在基礎頂面的軸心荷載分別為144kN/m和190kN/m,基礎埋深為0.5m,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試設計此基礎?;A有效高度:取基礎高度:配鋼筋φ12@200,As=565mm2,滿足要求。7擴展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題:某磚墻240mm,相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與基本組合時作用在基礎頂面的軸心荷載分別為144kN/m和190kN/m,基礎埋深為0.5m,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試設計此基礎。受力筋沿垂直于磚墻的長度方向配置,縱向分布筋取φ8@250,墊層用C10混凝土。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形式:指布置成單向條狀的鋼筋混凝土基礎,其上部框架結(jié)構(gòu)由條形基礎連接成整體。①多層或高層建筑,或上部結(jié)構(gòu)荷載較大、地基承載較低,采用單獨基礎無法滿足設計要求。②采用單獨基礎所需底面積,由于臨近建筑物或設備基礎的限制而無法擴展時。8.1

應用范圍③地基土質(zhì)變化較大,或局部有不均勻軟弱地基,需作地基處理。④各柱荷載差異大。⑤需增加基礎剛度,以減少地基變形。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3、常用的條形基礎的內(nèi)力計算8.3

設計要點(1)倒梁法(2)彈性地基梁法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1)倒梁法適用條件:若基礎高跨比≥1/6,對一般柱距及中等壓縮性地基,或柱距較大,地基土壓縮變形很小時亦可用,認為地基反力呈線性分布。計算假設:①

梁上地基反力呈線性分布,根據(jù)柱子傳到梁上的荷載,利用平衡條件可求得地基反力。②

將地基反力視為作用在基礎梁上的荷載,把柱子作為基礎梁的支座,將基礎梁視作一倒置的連續(xù)梁進行。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1)倒梁法適用條件:若基礎高跨比≥1/6,對一般柱距及中等壓縮性地基,或柱距較大,地基土壓縮變形很小時亦可用,認為地基反力呈線性分布。計算假設:③

豎向荷載合力重心必須與基礎形心重合,偏心距以不大于基礎寬度的3%為宜。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1)倒梁法計算步驟:①根據(jù)初步選定的柱下條形基礎尺寸和作用荷載,確定計算簡圖。②計算基底凈反力分布③用彎矩分配分配法或彎矩系數(shù)法計算彎矩及剪力。④調(diào)整和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1)倒梁法計算步驟:

首先根據(jù)支座處的柱荷載Fi和支座反力Pi求出不平衡力ΔPi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

其次,將各支座不平衡力均勻分布在支座相鄰兩跨間。邊跨支座:1in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

其次,將各支座不平衡力均勻分布在支座相鄰兩跨間。1in中間跨支座: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

其次,將各支座不平衡力均勻分布在支座相鄰兩跨間。⑤

繼續(xù)用彎矩分配法或彎矩系數(shù)法計算內(nèi)力,并重復步驟d,直到不平衡力在計算精度內(nèi),一般不超過荷載的20%。⑥逐次計算結(jié)果疊加,得最終內(nèi)力分布。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例題:如圖所示柱下條形基礎,已選取基礎埋深d=1.5m,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126.5kPa,圖中的柱荷載均為設計值,標準值可近似取設計值的0.74倍,試確定基底尺寸,并用倒梁法計算基礎內(nèi)力。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1)基底尺寸確定基底寬度: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轉(zhuǎn)動剛度:AB桿僅當A端產(chǎn)生單位轉(zhuǎn)動時,A端所施加的桿端彎矩,稱為AB桿A端的轉(zhuǎn)動剛度,記作SAB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不平衡力矩:結(jié)構(gòu)無結(jié)點轉(zhuǎn)角位移時,交匯于A結(jié)點各桿固端彎矩的代數(shù)和。分配系數(shù):結(jié)構(gòu)交匯于A結(jié)點各桿的轉(zhuǎn)動剛度總和分子某桿該端的轉(zhuǎn)動剛度,稱為該桿A結(jié)點的分配系數(shù)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分配力矩:將A結(jié)點的不平衡力矩改變符號,乘以交匯于該點各桿的分配系數(shù)。傳遞系數(shù):三類位移法基本桿件AB,當僅其一端產(chǎn)生轉(zhuǎn)角位移時,遠端的桿端彎矩和近端的桿端彎矩的比值。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彎矩分配法:先固定結(jié)點,由固端彎矩獲得結(jié)點不平衡力矩;然后用分配系數(shù)求桿端分配彎矩;接著用傳遞系數(shù)求傳遞彎矩,最后計算桿端最終桿端彎矩。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沿基礎縱向的地基凈反力:各支座固端彎矩: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線剛度: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2)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基礎梁彎矩彎矩分配系數(shù):先解除A、D端: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8.3

設計要點F1=850kNF2=1850kNF3=1850kNF4=850kN6m5m5m1m1mADBC【解】再解除B、C端: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分配系數(shù)01.00.470.530.530.471.00固端彎矩150-625625-900900-625625-150M(kN.m)150-150886-886886-886150-150ABCD傳遞與分配475-475235-2351619.9-19.9-16-9.99.94.75.2-5.2-4.7-2.62.61.21.4-1.4-1.2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6m5m5m1m1mABCDOO'AOBMBARAA截面左邊剪力:由:得:A截面右邊剪力: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OARARBMCBC取OABC為脫離體由:得:B截面左邊剪力:B截面右邊剪力: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A、D支座不平衡力:B、C支座不平衡力:OA段彎矩:(x為距O端距離)AB段彎矩:(x為距A端距離)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由:得:BC段彎矩:因荷載對稱,最大彎矩在中間截面8柱下條形基礎設計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ABCDOO'ABCDOO'602.8-602.8-300300900-900-892892150150886886455.6455.6464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①上部結(jié)構(gòu)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小,采用條形基礎

不能滿足設計要求。②土的壓縮性或柱的荷載沿兩個柱列方向不均勻時。9.1

適用范圍9.2設計要點類基礎計算式是解決節(jié)點荷載在縱橫兩個方向的分配問題,應滿足:靜力平衡條件變形協(xié)調(diào)條件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9.2

設計要點①靜力平衡條件②變形協(xié)調(diào)條件FxyFxFyxyoooMyMxMyMx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9.2

設計要點無限長梁交點處的撓度:半無限長梁交點處的撓度:內(nèi)柱和角柱節(jié)點: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9.2

設計要點T字節(jié)點: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

已知如圖所示交叉基礎,Ec=25.5×106kN/m3,柱荷載P1=1200kN,P2=2000kN,P3=2500kN,P4=1400kN,地基為軟弱淤泥質(zhì)土,基床系數(shù)k=5000kN/m2,縱向:Ix=3.808×10-2m4,bx=1.5m,橫向:Iy=2.688×10-2m4,by=0.9m,試按溫克爾地基梁計算基礎內(nèi)力時的荷載分配。P1=1200kNP2=2000kNP3=2500kNP4=1400kN8m8m8m6m6m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

已知如圖所示交叉基礎,Ec=25.5×106kN/m3,柱荷載P1=1200kN,P2=2000kN,P3=2500kN,P4=1400kN,地基為軟弱淤泥質(zhì)土,基床系數(shù)k=5000kN/m2,縱向:Ix=3.808×10-2m4,bx=1.5m,橫向:Iy=2.688×10-2m4,by=0.9m,試按溫克爾地基梁計算基礎內(nèi)力時的荷載分配?!窘狻浚?)剛度特征值縱向:剛度特征值: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例

已知如圖所示交叉基礎,Ec=25.5×106kN/m3,柱荷載P1=1200kN,P2=2000kN,P3=2500kN,P4=1400kN,地基為軟弱淤泥質(zhì)土,基床系數(shù)k=5000kN/m2,縱向:Ix=3.808×10-2m4,bx=1.5m,橫向:Iy=2.688×10-2m4,by=0.9m,試按溫克爾地基梁計算基礎內(nèi)力時的荷載分配?!窘狻浚?)剛度特征值橫向:剛度特征值: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荷載分配:邊柱2:邊柱4:9十字交叉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2)荷載分配:邊柱3:邊柱1:10筏形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當?shù)鼗休d力較低,上部建筑物荷載較大,需將單獨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面加以擴大,形成一塊整體連續(xù)的鋼筋混凝土基礎板。10.1

適用范圍10筏形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0.2

設計計算xyc/2c/4c/411箱形基礎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11.1概述①定義:箱型基礎是指由頂板、底板和相當數(shù)量的縱橫內(nèi)隔墻構(gòu)成的單層或多層箱型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