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省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講解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1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省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講解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2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省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講解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3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省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講解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4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省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講解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講解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叫判斷句。(一)用“…….者,……也”來表示。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于殿下也--《出師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1)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2)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此為何若人--《公輸》為與此同類--《公輸》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六)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判斷詞“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記·淮陰侯列傳》)且相如素賤人。(《廉藺列傳》)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傳·襄公八年》)(七)用“是”表示判斷。斯是陋室--《陋室銘》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八)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韭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一)省略主語1.承前省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我)還自揚州--《傷仲永》(他們)見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高山)互相軒邈--《與朱元思書》(吾)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余)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余)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牛序》(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記》(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殿下)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2.蒙后省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項王)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王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3.對話省(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狈畤堅唬骸敖袢罩潞稳?”良曰:”(今日之事)甚急。"(二)省略謂語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三)省略賓語問(之)所從來--《桃花源記》便要(之)還家--《桃花源記》使(之,身子)與臺齊--《童趣》可以(之)為師矣--《論語》十則愿為(此)市鞍馬--《木蘭詩》投(之)以骨--《狼》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記》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上使(之)外將兵--《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之)用者--《陳涉世家》獨守丞與(之)戰(zhàn)譙門中--《陳涉世家》將以(之)攻宋--《公輸》貨惡其棄(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詞“于”場主集薪(于,在)其中--《狼》吾既已言之(于,對)王矣--《公輸》驅之(于)別院--《童趣》與同人飲(于)樓上--《山市》彼其受之(于)天也--《傷仲永》予獨愛蓮之出(于,從)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漣而不妖--《愛蓮說》各隱(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記》飲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時--《觀潮》急湍其(于,比)箭。--《與朱元思書》寓(于,在)逆旅--《送東陽馬生序》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記》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記》獨守丞與戰(zhàn)(于,在)譙門中--《陳涉世家》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陳涉世家》一厝(于,在)朔東,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五)省略量詞古漢語中,數(shù)詞可直接修飾名詞,表數(shù)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詞。船頭坐三(個)人--《核舟記》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口技》孔子東游,見兩(個)小兒辯斗--《兩小兒辯日》一(個)男附書至,二(個)男新戰(zhàn)死--《石壕吏》被動句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用介詞“于”“受……于……”表示被動,“于”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二)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為所……”表示被動。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屬今為之虜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三)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進動作的主動者)。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信而見疑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四)用介詞“被”表被動予猶記周公之被逮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五)無任何標志,根據(jù)句意判斷戍卒叫,函谷舉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帝感其誠??勺g為:上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愚公移山》

檣傾楫摧??勺g為:船上的桅桿被吹倒了,船槳被折斷了?!对狸枠怯洝焚e語前置(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大王來何操?大王來操何?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客何為者?客為何者?疑問代詞分別是“何”“安”“何”,它們分別作“操”“在”“為”的賓語。(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臣未聞之也(三)用“是”或“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是”或“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2、何陋之有?有何陋3、唯兄嫂是依。唯依兄嫂(四)介賓結構,介詞的賓語有時會置于介詞前,形成介詞的賓語前置。1、何以戰(zhàn)?以何戰(zhàn)2、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與誰歸3、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向東賓語前置專項練習題:下列句子中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是(c)A、豫州今欲何至?B、臣實不才,又敢誰怨?C、若事之不濟(成功),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找出下面賓語前置的文言語句1.賢哉,回也!2.君何以知燕王?賓語前置3.會于西河外澠池。4.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5.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6.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8.豫州今欲何至?賓語前置9.又試之雞,果如臣言。10.惟命是從賓語前置1.下列句中不是賓語前置的一句是(B)A、沛公安在?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舉。D、爾何知?2.下列各句中不是賓語前置的一句是(D)A、何陋之有?B、唯余馬首是瞻。C、時不我待。D、馬之千里者3.選出下列各組中不同的賓語前置的句子(B)A.“唇亡齒寒”,其斯之謂與? 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舉。 D.姜氏何厭之有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C.奚以知其然也? D.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下列各句中不屬于賓語前置的一項是(B)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6.下列句子中與另三句的句式特點不相同的一項是(D)A.陳利兵而誰何。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崛起阡陌之中。7.選出下列各組中不是賓語前置的句(C)A.之二蟲又何知? B.卿欲何言?C.安得廣廈千萬間。 D.與言皇上無權,君未之信。8.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晉,何厭之有? D.何故而至此?9.找出賓語前置句并翻譯: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禺頁異焉。玄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參考答案】故世人未之奇也:所以世人并沒有認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10.翻譯下面語句: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你)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11.下列句子,屬于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而前置的是(D)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逼涫侵^乎? B.姜氏何厭之有?C.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2. 下列句子,屬于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而前置的是(B)A.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B.雖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C.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D.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13.找出賓語前置句并翻譯:師曠撞晉平公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睅煏缡套谇?,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惫唬骸肮讶艘?。”師曠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弊笥艺埑9唬骸搬屩?,以為寡人戒?!?3.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沒有人比做國君的更快樂了!他的話沒有人敢違背!【參考譯文】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興正濃時、他得意地說:“哈哈!沒有誰比做國君的更快樂了!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著名音樂師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墻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太師,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睍x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嘛?!睅煏缯f:“喲!這可不是做國王的人應說的話?。 弊笥页甲诱J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為鑒戒。”

賓語前置復習任務復習任務一1.下列句子中,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C)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實不才,又敢誰怨?2.下列句子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C)A.城中皆不之覺 B.時人莫之許也C.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D.未之多見也3.下列句子中,“之”用作代詞,復指前置賓語的一句是(D)A.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B.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1.下列句子,屬于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句的是(C)A.大哉,堯之為君! B.是以腸一日而九迴C.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D.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2.下列句子,有介詞賓語前置的是(A)A.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C.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D.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3.下列句子,屬于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句的是(A)A.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B.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C.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D.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E.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復習任務二1.下列句子,有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的是(B)A.許子奚為不自織?B.君何患焉?C.“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雒陽?!盌.姜氏何厭之有?E.吾誰欺?欺天乎?2.下列句子,“是”作為代詞,復指前置賓語的是(B)A.惟余馬首是瞻。B.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C.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D.君子是則是效。3.找出賓語前置句并翻譯: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人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三日矣?!别I者吁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閱讀文言小故事,標出賓語前置句,并指出前置的賓語。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也。為秦檜所害,魂赴天庭。帝曰:“來者曷為者也?”對曰:“吾乃南宋岳飛也?!痹唬骸昂我詠泶耍俊痹唬骸拔嵋匝庵|往來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心之竭誠,人神共鑒。為奸人秦檜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钡墼唬骸皺u安在?”乃命拘檜。曰:“夫飛,何罪之有?何以殺之?虛言之務去!”對曰:“莫須有!”怒言:“此等奸臣,雖生,何面目以歸宋!宜杖而死?!痹唬骸皺u知罪矣,求見恕?!痹唬骸白镆阎良?,定不相從許。”乃廷杖之,檜死。帝嘆曰:“岳飛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乃曰:“夫飛,爾復何撼?”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養(yǎng)也。”帝乃命養(yǎng)其子,以慰其靈。3.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我看從我這里經過的人多了,卻沒有人同情我。4.來者曷為者也?(曷)何以來此?(何)未敢自恤。(自)任人唯才是舉。(才)用事唯命是從。(命)不然,吾何以至此?(何)則良善何恃?(何)小人之不拘,目不暝。(小人)檜安在?(安)夫飛,何罪之有?(何罪)何以殺之?(何)虛言之務去。(虛言)何面目以歸宋。(何面目)求見恕。(見)必不相從許。(相)岳飛之不余欺也。(余)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其飛)吾有幼子,身死莫之養(yǎng)也。(之)狀語后置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一)動詞+(以+賓語)1、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2、請其矢,盛以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組4、申之以孝悌之義5.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6.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二):動詞+于(乎,相當“于”)+賓語(某個時間或者地點)1.能謗譏于市朝2.且立石于其墓之門3.生乎吾前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6.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醉翁亭記》7.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三)形容詞+(于+賓語)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定語后置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后置”。(一)“中心詞+之+定語+者”這可以看作古漢語定語后置句式的標準格式。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為學》)譯文:富和尚不能到達,窮和尚卻到了那里。③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譯文:發(fā)出鏗鏘的聲音的石頭,到處的石頭都是這樣的。(二)“中心詞+定語+者”①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譯文:原來是挑選狹長形的桃核來雕刻核舟的。②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活板》)譯文:有些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當即就把它刻出來。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促織》)譯文:村子里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養(yǎng)著一只蟋蟀。④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譯文:況且將軍您的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勢,就是長江。⑤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想找一個可以出使秦國向秦國回復的人,也沒有找到。⑥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譯文:太子丹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給荊軻送行。從中學語文教材來看,這類定語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動詞結構(包括動詞和以動詞為中心的短語)擔任定語。反過來說,由動詞結構擔任的定語經常后置。這里還有一條規(guī)律:當一個中心詞不止一個定語,則名詞擔任的領屬性定語不后置,動詞結構擔任的修飾性定語后置。如例③④就是這樣。在例④中,“將軍”是領屬性定語,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動詞結構組成的修飾性定語,則置于中心詞之后。這樣一來,古漢語處置多項定語的方式比現(xiàn)代漢語還要靈活。(三)“中心詞+之+定語”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譯文:(處在高高的朝廷,就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在偏遠的江湖[即民間],就擔憂他的國君。)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健強的筋骨③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ā肚袀鳌罚┳g文:高尚的人誰又能讓自己清潔的身子,蒙受污濁的外物[污染]呢!)可以看出,這類例子中的定語一般是由形容詞擔任,反過來說,由形容詞擔任的修飾性定語如果后置,通常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四)“中心詞十數(shù)量定語”數(shù)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①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多名騎兵,數(shù)萬名士兵”。②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二、定語后置句的翻譯翻譯定語后置句的一般思路如下:1、找出定語和中心詞。2、確認是否有標志性詞語,看該句子屬于定語后置常見類型中的哪一類。3、調整語序4、按調整后的語序進行翻譯。5、疏通句義。翻譯示例:【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ā秳駥W》)【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詞,修飾語分別為“利”和“強”。這句話翻譯的時候還要注意對“黃泉”的解釋,作為古今異義詞,這里應該解釋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釋也很特殊,這里用作介詞,解釋為“因為”?!爸笔嵌ㄕZ后置句的標志,無實在意義?!咀g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壯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喝地下的水,因為它專心?!纠洹看逯猩倌旰檬抡?,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促織》)【解析】“少年”屬于古今異義詞,解釋為“年輕人”。什么樣的少年,后面緊跟了修飾語“好事”。中心詞是“少年”,后置定語是“好事”,“者”是標志性詞語?!咀g文】村里喜歡多事的年輕人,養(yǎng)了一只蟋蟀,自己起名叫“蟹殼青”?!纠}一】請判斷以下定語后置句的類型1、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2、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3、馬之千里者(《馬說》)4、僧之富者不能至(《為學》)5、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7、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8、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9、其兩膝相比者(《核舟記》)10、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醉翁亭記》)答案:(對應筆記區(qū))二;二;一;一;三;三;一;四;二;二【例題二】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求人可使報秦者A.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B.時人莫之許也C.州司臨門,急于星火D.石之鏗然有聲者2.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A.時人莫之許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與言皇上無權,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來何操D.微斯人,吾誰與歸/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3.下列句子不是定語后置句的是()A.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C.念鄉(xiāng)人有客于涇陽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昔者之戰(zhàn)也,非二三子之罪也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項脊軒,舊南閣子也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5.下列句子為判斷句的是()A.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B.求人可使報秦者C.故死而不容D.此所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與“后有老父遺劍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死生,晝夜事也B.三歲貫女,莫我肯顧C.石之鏗然有聲者D.刑戮是甘7.下列各項中與“而未之志也”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此時之所以不傳也B.以為莫己若者C.臣誠恐見欺于王D.蚓無爪牙之利8.選出下列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A.覆之以掌B.后者爇香于鼎C.何陋之有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答案:1.D.(D和例句都是定語后置句,A是被動句,C是賓語前置句,C是狀語后置句)2.D(“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語后置句)3.D(A.定語后置B.定語后置C.定語后置D.賓語前置)4.D(A.判斷句B.判斷句C.判斷句D.定語后置句,利之爪牙)5.D(A介賓結構后置句,“于齊質”B.定語后置C.被動句D.判斷句)6.A是判斷句,題干和另三項都是倒裝句;題干是定語后置,B是賓語前置,C是定語后置,D是賓語前置。7.B與題干一樣是賓語前置。A是判斷句,C是被動句,D是定語后置。8.D例句定后;A介后;B介后;C賓前;D定后【習題一】請翻譯下列句子。①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找一個可以派去回復秦國的人。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③馬之千里者(《馬說》)譯文:一匹日行千里的馬。④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譯文:敲打時發(fā)出鏗鏘作響的石頭。⑤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糧。【習題二】完成以下文言文閱讀。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后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數(shù)百人,轉運使疑其積物多而僧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兩饋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聽我言乎?今歲大兇,汝有積谷六七萬石,能盡以輸官而賑民,則吾不籍汝?!鄙苍唬骸爸Z?!别嚸褓囈匀睢"陉悎蜃梢院蕾F自驕,官屬莫敢仰視。在江陵,用私錢詐為官市黃金,府吏持帖,強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當有文符?!豹毑豢鲜?。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③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余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于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鼻艏刺槠唬骸拔覛⒁?,不敢以累他人?!惫R事明辨,猶古良吏,決獄之術多如此。所居,人皆愛思之。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1)少而所與親舊(2)終身不造其門(3)素號難治(4)乃徙公治之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饑民賴以全活以吾一日長乎爾B.至則決滯獄百余事他植者則不然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恍驚起而長嗟D.決獄之術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5分)(1)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定語后置)4.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歐陽曄怎樣的心理?(3分)5.本文表現(xiàn)了歐陽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3分)答案:1.(1)交往(2)到(3)一向(4)調任2.C3.(1)陳堯咨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斗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4.對僧人賄賂不以為然,對處理好此事自信從容,安撫僧人。5.廉潔愛民正直睿智復習任務【童生試】1.

選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語后置的一項

()A、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2.選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語后置的一項(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C、

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D、

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答案:D3.選出下列各組中不含定語后置的一項()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答案:B

下列哪句話與“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本涫揭粯樱ǎ〢、楚人有涉江者。B、富者曰:“子何恃而往?”C、一言以蔽之。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答案:A5.下列不含有定語后置句的一項是()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答案:B6.下列不屬于定語后置句的是()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C、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D、馬之千里者。答案:C7.請翻譯下列的句子。①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為學》)譯文:富有的和尚不能到達而貧窮的和尚卻到了。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譯文:在朝中做官就擔憂百姓,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就為君主擔憂。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壯的筋骨?!距l(xiāng)試】《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經、都、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