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統(tǒng)基礎知識_第1頁
心血管系統(tǒng)基礎知識_第2頁
心血管系統(tǒng)基礎知識_第3頁
心血管系統(tǒng)基礎知識_第4頁
心血管系統(tǒng)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基礎知識第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一(dìyī)節(jié)細胞第三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第四節(jié)心動周期第二節(jié)血液第五節(jié)RAAS系統(tǒng)第六節(jié)心肌細胞收縮運動第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第一節(jié)細胞是形態(tài)和功能的基本單位(dānwèi),大小形態(tài)不一。卵細胞(120m)、淋巴細胞(6m)血細胞(圓形)、肌細胞(梭形、長圓柱)神經(jīng)細胞(有突起)?;A知識第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一、細胞的結構(jiégòu)及其功能第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一)細胞膜1、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內外兩層電子致密(zhìmì)帶,中間為疏松帶,均為2.5nm,稱為單位膜或生物膜?;瘜W成分為脂質、蛋白質、糖。1972年Singer和Nicholson提出——液態(tài)鑲嵌模型學說。第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1)脂質

70%磷脂、30%膽固醇、少量鞘脂。均為雙嗜性分子,形成雙分子層,體溫條件(tiáojiàn)下呈液態(tài)。(2)蛋白質

鑲嵌蛋白:以螺旋或球形結構鑲嵌在脂質雙分子層(表面蛋白、結合蛋白),可作為載體、通道、離子泵、受體、酶、免疫蛋白等。(3)糖為寡糖和多糖,形成糖脂和糖蛋白,是細胞的特異性標志。如:紅細胞膜A、B凝集原的差別在于糖鏈中一個糖基的差別。

(一)細胞膜第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第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細胞膜的跨膜物質(wùzhì)轉運功能(1)單純擴散概念: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移動的現(xiàn)象(xiànxiàng)。特點:①擴散速率高②無飽和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質的“幫助”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⑤擴散通量與濃度梯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關例如:O2、CO2、乙醚和乙醇等少數(shù)幾種。第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O2]o>[O2]i[CO2]i>[CO2]o第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易化擴散(kuòsàn)

②經(jīng)載體(zàitǐ)的易化擴散①經(jīng)通道(tōngdào)的易化擴散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質,需特殊膜蛋白質的“幫助”下,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移動的過程。分類:

第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①經(jīng)通道(tōngdào)的易化擴散[K+]i>[K+]o[Na+]o>[Na+]i第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易化擴散(kuòsàn)

②經(jīng)載體(zàitǐ)的易化擴散①經(jīng)通道(tōngdào)的易化擴散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質,需特殊膜蛋白質的“幫助”下,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移動的過程。分類:

第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②經(jīng)載體(zàitǐ)的易化擴散:GL、AA第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特點: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質的“幫助”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③選擇性(∵特殊膜蛋白質本身有結構特異性)④飽和性(∵結合位點是有限的)⑤竟爭性(∵經(jīng)同一(tóngyī)特殊膜蛋白質轉運)⑥濃度和電壓依從性(∵特殊膜蛋白質的變構是有條件的,如化學門控通道、電壓門控通道、機械門控通道)

(2)易化擴散(kuòsàn)

第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主動(zhǔdòng)轉運概念:分子或離子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的轉運過程特點: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來提供②依靠(yīkào)特殊膜蛋白質(泵)的“幫助”③是逆電-化學梯度進行的例如:Na+、K+、Ca2+、H+、I-、Cl-、葡萄糖、氨基酸。最重要且研究較充分的是Na+、K+

的轉運,依靠鈉泵(Na+、K+依賴式ATP酶)第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靜息狀態(tài)下細胞膜內外主要(zhǔyào)離子分布及膜對離子通透性第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Na+-K+泵又稱Na+-K+-ATPase,簡稱(jiǎnchēng)鈉泵。當[Na+]i↑[K+]o↑時,都可被激活,ATP分解(fēnjiě)產生能量,將胞內的3個Na+移至胞外和將胞外的2個K+移入胞內。第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通道(tōngdào)轉運與鈉-鉀泵轉運模式圖第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30%能量用于鈉-鉀泵的轉運(zhuǎnyùn),是組織具有興奮性的基礎。維持(wéichí)[Na+]o高、[K+]i高原先的不均勻分布狀態(tài)2K+泵至細胞(xìbāo)內;3Na+泵至細胞外分解ATP產生能量當[Na+]i↑/[K+]o↑激活Na+-K+-ATPase第二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一(dìyī)節(jié)細胞第三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第四節(jié)心動周期第二節(jié)血液第五節(jié)RAAS系統(tǒng)第六節(jié)心肌細胞收縮運動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基礎知識體液:機體含有大量的水分(shuǐfèn),這些水和分散在水里的各種物質總稱為體液,約占體重的60%。一、細胞內液(40%)二、細胞外液(20%)1、組織間液(包括淋巴液和腦脊液,16%)2、血液的血漿(約占體重的4%)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3血漿(xuèjiāng)55%水:90%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脂蛋白:4g-8g/L(非溶性脂類分散在血漿中)脂滴無機鹽酶激素維生素各種代謝產物血細胞:45%(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液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血液的組成、功能與理化性質(xìngzhì)一、血液的組成●組成:血漿——呈淡黃色的液體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清:血凝塊回縮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

●血細胞比容:

概念:血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

男性為40~50%,女性為37~48%變化:

血漿量與紅細胞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時,都可使紅細胞比容改變。

例:嚴重腹瀉或大面積燒傷時→血漿量↓→紅細胞比容↑貧血→紅細胞↓→紅細胞比容↓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一、血細胞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紅細胞體積很小,直徑只有7~8μm,形如圓盤,中間下凹,邊緣(biānyuán)較厚,呈圓餅狀。它具有彈性和可塑性。紅細胞RBC正常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也沒有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等細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謝功能。紅細胞內充滿著豐富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約占細胞重量的32%,水占64%,其余4%為脂肪、糖類和各種電解質。血紅蛋白(Hb)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結合而成。它具有一種神奇的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與氧分離(fēnlí)。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的親和力比氧的大210倍。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白細胞: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主要功能是防衛(wèi)作用,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shù)為(4.0~10.0)x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yídòng)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白細胞WBC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1.中性粒細胞(50~70%):吞噬、水解細菌及壞死細胞,是炎癥時的主要反應細胞。當急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增多,尤其(yóuqí)是中性粒細胞增多。2.淋巴細胞(20~30%):參與機體特異性免疫:對“異己”構型物,特別是對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殺滅和消除的能力。T淋巴細胞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B淋巴細胞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3.單核細胞(2~8%):進入組織轉變?yōu)榫奘杉毎?,其吞噬力大為增強,能吞噬較大顆粒。單核-巨噬細胞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功能。4.嗜酸性粒細胞(0~1%):不能殺菌,可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內的過氧化物酶和某些堿性蛋白質,參與對寄生蟲的免疫反應?;歼^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5.嗜堿性粒細胞(0~7%):胞內的顆粒中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參與過敏反應。趨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堿粒細胞參與過敏反應。白細胞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量無核,有線粒體、致密體(5-HT)、類溶酶體

分泌(fēnmì)小泡。微管、微絲與收縮功能有關。還有

殘存的核蛋白體和高爾基體。

正常人血小板小數(shù)為10-30萬/mm3。飯后、運動后

增加,少于5萬易出血。血小板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1、凝血和止血作用:當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暴露出膠原纖維↓粘附:血小板粘著在膠原纖維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xíngchéng)松軟血栓聚集:彼此粘連聚集成聚合體(ADP、PG)釋放:釋放血小板因子→促纖維蛋白形成→網(wǎng)絡血細胞擴大血栓收縮:在Ca2+作用下其內含蛋白收縮,使血凝塊回縮堅實血栓

2、纖溶作用:釋放出纖溶酶以及纖溶酶激活物

3、營養(yǎng)和支持: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的功能(gōngnéng)第三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血小板聚集(jùjí)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1、運輸功能

2、緩沖(huǎnchōng)功能

3、體溫調節(jié)作用

4、防御和保護作用

5、生理止血二、血液(xuèyè)的生理功能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血漿含水(hánshuǐ)約90~92%,含溶質約8~10%。溶質中血漿蛋白含量最多,其余為無機鹽及蛋白有機物等。(一)血漿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α1、α2、β、γ四種球蛋白。(γ幾乎全部是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功能:形成膠體滲透壓、參與免疫、運輸作用(球、白)、營養(yǎng)作用、緩沖作用(白)、凝血與抗凝。三、血漿(xuèjiāng)的成分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二)無機鹽(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膽紅素等。血中NPN主要經(jīng)腎臟排出,測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體內(tǐnèi)蛋白質代謝狀況和腎功能。

(四)其它血漿中含有葡萄糖、脂類、乳酸,微量酶、維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氣體等。三、血漿(xuèjiāng)的成分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四、血量血量:人體(réntǐ)全身血液的總量

血漿量和血細胞量的總和約占體重的7~8%包括循環(huán)血量和貯存血量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五、血液(xuèyè)的理化特性(一)血漿滲透壓

當不同濃度的溶液被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不允許溶質(róngzhì)分子通過的半透膜隔開時,水分子將在滲透壓差的作用下,由滲透壓低的一側跨膜向滲透壓高的一側移動的現(xiàn)象稱為滲透。0.9%NaCl溶液(róngyè)或5%葡萄糖溶液與血漿滲透壓相近稱為等滲溶液。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滲透壓的大小與溶質顆粒數(shù)目的多少呈正比,而與溶質的種類和顆粒的大小無關?!锓诸悾?/p>

晶體滲透壓

膠體滲透壓組成

無機鹽、糖等晶體物質

血漿蛋白等膠體物質(主要為NaCl)

(主要為白蛋白)壓力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義維持細胞(xìbāo)內外水分交換

調節(jié)毛細血管內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

的交換和維持血漿容量血漿(xuèjiāng)滲透壓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一(dìyī)節(jié)細胞第三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第四節(jié)心動周期第二節(jié)血液第五節(jié)RAAS系統(tǒng)第六節(jié)心肌細胞收縮運動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9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

心血管系統(tǒng):是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管道,它以心臟為中心。通過血管(xuèguǎn)與全身各器官、組織相連,血液在其中循環(huán)流動。

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三大組成部分:心臟——發(fā)動機血管——輸油管路血液——能源

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三項基本功能:物質運輸:代謝原料和代謝產物體液調節(jié):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穩(wěn)定、實現(xiàn)防衛(wèi)功能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0血管(xuèguǎn)系統(tǒng)構成及功能血管系主要血管類型動脈:將血液運出心臟靜脈:將血液運回心臟毛細血管:將小動、靜脈相連,在組織中呈網(wǎng)狀分布毛細血管網(wǎng):由單層細胞構成,具有半通透性血管系主要血管結構內膜:由單層、扁平的內皮細胞構成中膜:由纖維束和平滑肌細胞構成,負責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外膜:致密彈性纖維、營養(yǎng)血管和神經(jīng)構成,起保護作用并抵抗(dǐkàng)壓力第四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1心臟壁心內膜—肌層—心包(由內向外)。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層不直接相連,它們分別起止于心房和心室交界處的纖維支架,形成各自獨立的肌性壁,從而保證心房和心室各自進行獨立的收縮舒張(shūzhāng),以推動血液在心臟內的定向流動。心房肌薄弱,心室肌肥厚,

其中左室壁肌最發(fā)達。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2心腔右心房、左心房:儲存血液右心室、左心室:將血液泵入循環(huán)心臟瓣膜(bànmó)主動脈瓣—左心室出口肺動脈瓣—右心室出口二尖瓣—左心室入口三尖瓣—右心室入口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3血管系統(tǒng)構成(gòuchéng)及功能循環(huán):血液通過心臟和血管(xuèguǎn)不斷循回流動循環(huán)途徑: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泡毛細血管網(wǎng)-肺靜脈-

左心房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構成及功能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心臟的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環(huán);左心:泵血入體循環(huán)。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6心臟循環(huán)

上、下腔靜脈(jìngmài)和冠狀靜脈(jìngmài)竇→右心房右心室

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通過各級動脈分布至全身)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三尖瓣開放肺動肺瓣開放肺泡壁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二尖瓣開放主動瓣開放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023/7/3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48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

心臟傳導系統(tǒng)心傳導系統(tǒng),它是由特殊的心肌纖維所構成(gòuchéng),能產生并傳導沖動,使心房肌和心室肌協(xié)調地規(guī)律地進行收縮。從而維持心收縮的正常節(jié)律。正常心臟傳導系統(tǒng)包括: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纖維。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傳導過程

竇房結↓↓結間束房間束(優(yōu)勢(yōushì)傳導通路)↓↓房室交界心房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心室肌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傳導速度(sùdù)浦氏纖維(4m/s)

束支(2m/s)

心室肌(1m/s)

心房肌(0.4m/s)

結區(qū)(0.02m/s)傳導時間

心房內---房室(fánɡshì)交界---心室內(0.06s)(0.1s)(0.06s)第五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51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

心臟做功:每次心臟搏動時前負荷、后負荷、心臟收縮力作用的凈結果。前負荷: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由血液充盈(chōngyíng)左心室產生。主要決定因素靜脈回心血量。后負荷:心臟泵血時(收縮)必須克服的體循環(huán)阻力。主要決定因素主動脈壓力。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心輸出量=每搏輸出量

×心率

1、每搏輸出量的調節(jié)(1)異長自身調節(jié):是指搏出量決定(juédìng)于收縮前心肌纖維的初長度(初長),在一定范圍內心肌初長越長,收縮力越強,搏出量越多。而異長自身調節(jié)的初長度又取決于前負荷。

(Starling定律(dìnglǜ))等長自身(zìshēn)調節(jié)異長自身調節(jié)‖‖前負荷、后負荷、心縮力↓心臟泵血功能的調節(jié)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

前負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長度↑↓心肌收縮(shōusuō)力↑↓心搏出量↑

異長自身調節(jié)(tiáojié):心肌收縮力能隨心肌初長度的改變而改變的現(xiàn)象。特點:調節(jié)范圍?。ā咝募〕蹰L度2.25~2.30m)。意義:能精細調節(jié)每搏輸出量。Starling定律:心臟不依賴神經(jīng)-體液因素(yīnsù)自身調節(jié)并平衡心搏出量與回心血量之間關系的現(xiàn)象。

↓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心肌收縮能力(等長自身調節(jié))概念:指心肌在前、后負荷不變,而改變肌縮程度、速度和張力等方面,實現(xiàn)調節(jié)每搏輸出量的內在(nèizài)特性。意義:能對持續(xù)的、劇烈的循環(huán)變化有強大的調節(jié)作用。收縮(shōusuō)能力↑:NE→β受體→cAMP↑→Ca2+通道開放幾率↑+開放時間↑→[Ca2+]i↑→心縮力↑。收縮能力↓:ACh→M受體→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AP的2、3期縮短→Ca2+內流↓→心縮力↓。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后負荷:=ABp臨床:ABp持續(xù)↑→心肌肥厚(féihòu)→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復正常異長自身調節(jié)(tiáojié)↑+等長自身調節(jié)(神經(jīng)-體液)前負荷↑剩余(shèngyú)量↑+回流量不變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后負荷↑(一定范圍內)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56

心輸出量

心率(xīnlǜ)后負荷每搏輸出量收縮(shōusuō)性前負荷左心室收縮(shōusuō)協(xié)調性左室壁的完整性瓣膜功能完好心室功能決定因素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一(dìyī)節(jié)細胞第三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第四節(jié)心動周期第二節(jié)血液第五節(jié)RAAS系統(tǒng)第六節(jié)心肌細胞收縮運動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58

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解剖及生理功能

心動周期:心臟每搏動一次的過程,包括(bāokuò)收縮期和舒張期兩個階段。在一個心動周期中,首先是兩心房同時收縮,繼之以心房舒張,在心房開始舒張后即刻兩心室又幾乎同時進行收縮,然后心室舒張,接著心房又開始收縮而進入下一個心動周期。心率:心室收縮的頻率,即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60~100次/min)。心律:是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正常心律起源于竇房結,經(jīng)正常房室傳導系統(tǒng)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傳導;沖動再經(jīng)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纖維到達心室肌。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心率正常(zhèngcháng)變異:年齡:初生兒(130次/分)成人(60~90次/分)性別:女>男體質:弱>強興奮狀態(tài):運動、激動>安靜、休息體溫每↑1℃→心率↑10次/分心率(xīnlǜ)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1)心房(xīnfáng)收縮期心房收縮↓心房容積(róngjī)↓↓房內壓↑(右房↑4-6mmHg)(左房↑6-7mmHg)

↓房室瓣開放(動脈瓣處關閉狀態(tài))↓擠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25%)↓心房舒張(75%由V經(jīng)心房流入心室)第六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心室(xīnshì)收縮期(1)等容收縮期:心室開始收縮(shōusuō)↓室內壓急劇↑(左室內壓↑近80mmHg)↓房室瓣關閉(動脈瓣仍處于關閉狀態(tài))(容積不變、血液不流)↓繼續(xù)收縮↓快速射血期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快速射血期:心室繼續(xù)收縮↓室內壓>動脈壓(左室>80mmHg)(右室>8mmHg)↓動脈瓣開放(房室瓣仍處于關閉狀態(tài))↓迅速射血入動脈(占射血量70%)↓心室容積(róngjī)迅速↓↓減慢射血期特點(tèdiǎn):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內壓與主動脈壓最高;②用時少(≈收縮期1/3),射血量大。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減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動脈后↓心室容積(róngjī)繼續(xù)↓↓室內壓略<動脈壓↓射血能=血液的動能繼續(xù)射血入動脈(占射血量30%)↓心室容積繼續(xù)↓↓心室舒張前期①用時長(≈收縮期2/3),射血量少。②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zuòyòng),血液的動能在主動脈轉變?yōu)閴簭娔埽箘用}壓略>室內壓。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心室(xīnshì)舒張期(1)等容舒張期:心室開始舒張↓室內(shìnèi)壓迅速↓(室內壓=動脈壓)↓動脈瓣關閉↓心室繼續(xù)舒張↓室內壓急劇迅速↓(∵室內壓仍>房內壓∴房室瓣仍處于關閉狀態(tài))(容積不變、血液不流)↓快速充盈期特點:①動脈瓣、房室瓣都處于(chǔyú)關閉狀態(tài);②動脈瓣關閉產生第二心音。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2)快速充盈(chōngyíng)期:等容舒張期末↓室內壓↓(室內壓<房內壓)↓房室瓣開放↓心室繼續(xù)舒張↓室內壓↓(室內壓-房內壓=負壓)↓心房和大V內的血液快速入室(占總充盈量2/3)↓心室容積迅速↑特點:快速充盈(chōngyíng)期末的室內壓最低。

第六十五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3)減慢充盈期:隨著心室內血液(xuèyè)的充盈,心室與心房、大V間的壓力差減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減慢。

其前半期為大V的血液經(jīng)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為心房收縮期的擠血入心室。第六十六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心臟(xīnzàng)射血過程第六十七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③心動周期中心室壓力(yālì)變化:最高:快速射血期最低:等容舒張期末④后負荷:后負荷↑↓等容收縮期延長↓射血期縮短↓射血量↓①心動周期中的4對矛盾:心臟縮與舒(主要矛盾)壓力(yālì)升與降瓣膜開與關血液進與出②心動周期中的瓣膜變化:房室瓣關:等容收縮期初房室瓣開:快速充盈期初動脈瓣關:等容舒張期初動脈瓣開:快速射血期初小結(xiǎojié):第六十八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生理(shēnglǐ)基礎知識第一(dìyī)節(jié)細胞第三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xìtǒng)第四節(jié)心動周期第二節(jié)血液第五節(jié)RAAS系統(tǒng)第六節(jié)心肌細胞收縮運動第六十九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刺激腎素分泌(fēnmì)的因素:循環(huán)(xúnhuán)血容量↓腎動脈壓↓入球小動脈牽張感受器致密(zhìmì)斑感受器腎動脈壓↓腎血流量↓

腎近球細胞

腎交感N興奮↑GFR↓遠曲小管Na+、Cl-負荷↓NA、Adr、PGE2循環(huán)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動脈壓力感受器腎素反射性++++++NAβ受體第七十頁,共七十七頁。整理課件循環(huán)(xúnhuán)血量↓等適宜刺激腎素-血管緊張(jǐnz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