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_第1頁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_第2頁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_第3頁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_第4頁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yè)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1歷史沿革企業(yè)成就資質證書企業(yè)規(guī)模人才培養(yǎng)企業(yè)文化目錄030502040607社會責任所獲榮譽現任領導目錄0908基本信息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BeijingGeneralResearchInstituteofMining&Metallurgy)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yè),屬國家首批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是中國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4月8日,最初院名為重工業(yè)部選礦研究設計院;1960年與冶金工業(yè)部地質研究所合并,更名為北京礦山研究院;1999年7月,根據國務院決定該院轉制成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yè),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同時劃入該院;2003年,隸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設有7個研究設計所,1個技術研究院,2個上市公司,1個發(fā)展中心,8個全資子公司,7個控股子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建設有國家級研究平臺9個,北京市級科研平臺9個,此外礦冶總院還建設了9個省部級和11個行業(yè)級科研條件平臺,牽頭成立4個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礦冶研究總院員工總人數達3424人,共有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970人。共招收培養(yǎng)博士生163人,碩士生299人。2015年,全院實現營業(yè)收入23.50億元,利潤總額1.55億元,納稅總額1.63億元。2020年4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yè)”名單。歷史沿革歷史沿革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成立于1956年4月8日,最初院名為重工業(yè)部選礦研究設計院。1956年6月,更名為有色金屬選礦研究設計院。1957年,更名為北京冶金工業(yè)選礦研究院。1958年4月,更名為冶金工業(yè)部選礦研究院,原北京鋼鐵研究院所黑色金屬選礦研究室成建制并入。1960年11月24日,與冶金工業(yè)部地質研究所合并,更名為北京礦山研究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1963年3月22日,更名為北京礦冶研究院。1963年10月和11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從事重有色金屬研究業(yè)務和人員,北京有色冶金設計院的冶金試驗、機修人員和相應的設備儀器調入該院。1964年6月11日,冶金工業(yè)部屬北京鋁試驗廠劃歸該院并改建為實驗廠。1966年初,冶金工業(yè)部將該院從事黑色金屬選礦研究工作的第二選礦研究室及部分分析測試專業(yè)人員調馬鞍山礦山研究院。1970年11月,分別下放河北省和甘肅省,實行部、省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管理。企業(yè)規(guī)模人員編制組織體系條件保障合作交流企業(yè)規(guī)模人員編制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員工總人數達3424人。共有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970人,有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學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專家86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人,博士114人,碩士636人,研究生占專業(yè)技術人員的77.3%。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汪旭光、邱定蕃、孫傳堯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1人):汪旭光、金錫根、羅家珂、方志剛、林毅、孫傳堯、邱定蕃、熊代余、陳何、楊小聰、盧世杰

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蔣開喜、梁殿印、沈政昌、熊代余、余斌、于月光、周俊武、陳何、楊小聰、盧世杰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6人):汪旭光、金錫根、羅家珂、方志剛、林毅、孫忠銘、陳鼎玖、劉振春、李正驊、幸偉中、龔盛標、劉大星、劉文華、繞綺麟、張竟成、于建中、韓壽林、邱定蕃、孫傳堯、宣道中、謝百之、崔安娜、鄭寶臣、東及良、謝懷復、湯集剛、邢永清、符斌、李忠義、李昌福、林運亮、趙純祿、鄒介斧、賈永昌、康廷璋、周以華、沃國經、汪光烈、洪丕基、蘇仲平、周桂華、于一公、黃振華、謝珉、張文祿、蔣開喜、羅忠義、馮桂婷、鐘蔭庭、尹才硚、梁殿印、周峰、李長根、江培海、鄭九齡、吳峰、沈政昌、王澤杭、熊代余、夏曉組織體系管理機構(12個):院務部、規(guī)劃發(fā)展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科技發(fā)展部、科技產業(yè)部、法律審計部、黨群部門、開發(fā)建設部、信息研究中心、工程公司、商貿部

研究機構(11個):礦山技術研究院、礦物工程研究設計所、信息與自動化研究設計所、冶金研究設計所、機械研究設計所、金屬材料研究設計所、炸藥與爆破研究設計所、環(huán)境工程研究設計所、測試研究設計所、礦產資源研究設計所、北京植物膠發(fā)展中心

北京市級科研平臺(9個):北京市鋰電正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工業(yè)部件表面強化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效節(jié)能礦冶技術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特種涂層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金屬礦山智能開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高端礦山裝備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金屬礦產資源評價與分析檢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特種涂層新材料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條件保障掃描電鏡及能譜系統(tǒng)根據2016年11月礦冶總院官顯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擁有現代化的大型設備儀器600多臺(套),如等離子光譜(ICP),石墨乳原子吸收光譜(GFAAS),原子吸收光譜(AAS),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碳硫測定儀,碳氫氮測定儀,示蹤粒子跟蹤儀,葉輪給料機,旋流器料漿濃縮機,臨界流速測試儀,沖量流量計,超聲波粒位計,γ射線濃縮計,充填體剪切儀,掃描電鏡,原子顯微鏡,電位測定儀,流動注射分析儀,比色儀,可控強場可調介質的強磁選分選設備,電泳儀,離子儀,溶氧儀,低頻函數發(fā)生器,雙線示波器,康氏振蕩機,電化學繁用測試儀,函數記錄儀,數控超聲波清洗機,三維坐標測量儀,磁測量儀,磁性材料成型自動壓機,預燒料回轉窯,燒結推板窯等。

根據2016年11月礦冶總院官顯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擁有工程化能力較強的中試裝備:選礦中試線,濕法(常壓、加壓)和火法冶金中試線,礦山節(jié)能設備研制中試線,超細破碎中試線,超細礦物材料、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中試線,高效熔煉及SO2凈化回收擴試線,復合粉末材料中試線,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中試線,植物膠及深加工中試線,浮選藥劑及精細化工中試線等。

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先后與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瑞典、南非、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蒙古等國家的眾多知名企業(yè)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作出了貢獻。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加盟40多個國家、行業(yè)和區(qū)域產業(yè)聯盟。中國礦業(yè)聯合會選礦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選礦學術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環(huán)境保護學術委員會、北京金屬學會采選分會均設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國工程爆破協(xié)會掛靠在該院。有61人在國內外有關學術社團組織擔任184個職務。礦冶總院承辦了2008年第24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2014年首屆清潔采礦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等國際會議。

企業(yè)成就學術刊物科研成果企業(yè)成就科研成果根據2016年11月礦冶總院官顯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100余項,授權專利和制訂國家及行業(yè)標準1100余項。

礦冶總院共完成了6721項科研課題,取得科研及工程設計成果2708項,其中獲國家級科技和工程設計獎101項,省部級(設計)科技獎995項,取得授權專利720項。

2006年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科技人員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170篇,其中SCI論文29篇,EI論文110篇,出版專著29部。

2015年,全院實現營業(yè)收入23.50億元,利潤總額1.55億元,納稅總額1.63億元。

學術刊物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編輯的刊物(5張)《有色金屬(礦山部分)》于1949年創(chuàng)刊,是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主管,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的科技刊物。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刊源、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中國期刊入期刊,入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的收錄源期刊,被評為全國首屆《CAJ-CD規(guī)范》評獎優(yōu)秀期刊、全國有色行業(yè)優(yōu)秀期刊(三等獎,2006年)。

《有色金屬(選礦部分)》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主管,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的科技期刊,于1949年創(chuàng)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刊源、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的收錄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入期刊,入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光盤版)。曾獲全國首屆《CAJ-CD規(guī)范》評獎優(yōu)秀期刊、全國有色行業(yè)優(yōu)秀期刊(一等獎,2006年)。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主管、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的收錄源期刊、中國期刊入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曾獲有色金屬行業(yè)優(yōu)秀期刊、全國首屆《CAJ-CD規(guī)范》評獎優(yōu)秀期刊。

《有色金屬工程》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主管、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主辦的公開刊物,是涉及有色金屬(輕、重、稀、貴)地質、采礦、選礦、冶煉、加工、材料、環(huán)保、設備、過程控制等專業(yè)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刊物。人才培養(yǎng)著名學者教學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著名學者沈政昌,1960年出生,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科建設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擁有4個一級學科所屬的5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3月經教育部正式批準,礦冶總院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開展聯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試點工作,是中國首批與高等學校開展聯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試點工作的工程研究院所之一。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礦業(y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

專業(yè)碩士學位(5個):“材料學”、“有色金屬冶金”、“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

教學建設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共招收培養(yǎng)博士生163人,碩士生299人。

2016月11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張行榮博士獲第28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青年作者獎。

資質證書資質證書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具有工程設計、工程咨詢、環(huán)境影響評價和環(huán)境工程咨詢、安全評價甲級資質。

冶金行業(yè)設計資質工程咨詢資質安全評價資質環(huán)境影響評價資質地質勘查資質證書企業(yè)文化核心理念文化活動企業(yè)形象企業(yè)文化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點石成金,追求資源利用極致;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客戶企業(yè)共贏

企業(yè)精神:團結、求實、開拓、奉獻

企業(yè)形象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的院徽以該院英文簡稱BeijingGeneralResearchInstituteofMining&Metallurgy的縮寫B(tài)GRIMM結合為主體圖案,寓意該院是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

文化活動文化傳統(tǒng)(2張)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構建和諧的企業(yè)文化,為員工搭建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開展職工技能競賽,培養(yǎng)職工業(yè)務能力。舉辦了礦山項目管理技能比武大賽、采礦設計競賽、“崗位能手、先進班組”評選等活動。舉行橋牌、跳繩、籃球、乒乓球、足球、象棋和英語演講比賽,開展春秋兩季長走活動,開辦八段錦培訓班,豐富了員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社會責任志愿服務扶貧攻堅社會責任扶貧攻堅2013年,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務院國資委的安排,該院與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開展了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兩年來,通過院工會與平輿縣扶貧辦的配合和工作,將扶貧資金有效、合理地利用,共資助貧困家庭學生600人次,為保證貧困家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選派優(yōu)秀員工到到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雙廟鄉(xiāng)前張村任第一書記,駐村開展調研扶貧工作。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被河南省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評為“中央、國家機關駐豫定點扶貧先進集體”,曾健同志被授予“中央、國家機關駐豫定點扶貧先進個人”稱號。

志愿服務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重視社區(qū)服務,鼓勵員工投身志愿服務,院工會、團委等群團組織組織員工深入社區(qū)、學校、貧困地區(qū)開展志愿服務和獻愛心活動。該院幫助北京建筑大學附小建立了礦業(yè)科普宣傳欄,普及礦業(yè)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孩子科學研究的興趣;邀請中學生走入該院研發(fā)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觀學習,宣傳礦業(yè)科學發(fā)展成就;號召員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美化廠區(qū)的同時增強員工合作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