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賞析_第1頁
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賞析_第2頁
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賞析《月夜憶舍弟》原文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家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家鄉(xiāng)的最光明。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jīng)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月夜憶舍弟》解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頭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相互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長:始終,老是。

達:到。

況乃:何況是。

未休兵:戰(zhàn)斗還沒有結(jié)束。

《月夜憶舍弟》賞析

意境賞析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凡,不落俗套,單憑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需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這首詩首聯(lián)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涯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原來就荒蕪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寂靜。“斷人行”點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舊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lián)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羌亦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家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確定,不容質(zhì)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由于它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家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家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格外強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擅長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麈史》)讀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奇妙的本事。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jīng)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zhuǎn)入抒情,過渡非常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簡單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味道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擔心,語氣也格外沉痛?!坝械芙苑稚?,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難過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受。

尾聯(lián)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常寄書老是不能送到,更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jié)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qū)懗觥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月夜憶舍弟》結(jié)構分析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zhuǎn)圓熟,結(jié)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zhuǎn),一氣呵成。

《月夜憶舍弟》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月夜憶舍弟》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劇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歷史評價

梁啟超在“詩圣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shù)闷鹎槭サ幕仗?,由于他的情感的?nèi)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嫻熟,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么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蕩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沖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

《月夜憶舍弟》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宏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分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名家點評

《詩人玉屑》:杜子美擅長用故事及常語,多離析或顛倒其句而用之,蓋如此則語崚而體健,意亦深穩(wěn)矣(《麈史》)。如“露從今夜白,月是家鄉(xiāng)明”之類是也。

《李杜詩選》:此二句(按指“露從”一聯(lián))妙絕古今矣,原其始從江淹《別賦》“明月白露”一句四字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

《唐詩歸》:鐘云:只說境,含情往復不行言(“露從”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淺淺語使人愁。周珽曰:……結(jié)聯(lián)所謂“人稀不到,兵在見何由”也。征戰(zhàn)不已,道路阻隔,音書杳莫,存亡難保,難過斷腸之語。令人讀不能終篇。

《杜臆》:只“一雁聲”便是憶弟。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伹月不如家鄉(xiāng)之明,憶在家鄉(xiāng)兄弟故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也。

《瀛奎律髓匯評》:何義門;“戍鼓”興“未休兵”。“一雁”興“寄書”。五、六,正拈憶弟。紀昀:平正之中,自饒情致。無名氏(乙):句句轉(zhuǎn)。“戍鼓”是領句,突接“雁聲”妙。

《繭齋詩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