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_第1頁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_第2頁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_第3頁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_第4頁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父母應告訴孩子,他在為誰以及為什么而學習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yè),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關。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從不會過多的去想“為什么”,他們認為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級后,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由于自我意識剛剛出現(xiàn),這時候的孩子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時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如果父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發(fā)展的特點,能夠采取措施讓孩子明白,他在為自己而學習,并引導他找到學習的樂趣,那孩子就會動力十足地學習。其次,這與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fā)展規(guī)律有關。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讓孩子明白“學習時自己的事情,孩子才會真正地去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chǎn)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處于哪個年齡段,你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了解他們的心理。做父母的就應該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于思維正在高速發(fā)展的四、五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wěn)步前進,而不是厭學。父母要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孩子在四年級之前,或者在讀四、五年級的過程中,父母還應該提前知道哪些知識呢?或者說,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案例:一天,媽媽下班回家,看到曉宇拿著課本在客廳里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她沒有像往常那樣勃然大怒,逼著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里去看書,而是跟孩子打過招呼后,就開始忙自己的家務。一會兒,曉宇沉不住氣了,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明天要考語文?!眿寢尅班拧绷艘宦?,就沒再理他。他還在繼續(xù)試探媽媽,說:“可是,媽媽,我還沒有復習完呢!”媽媽還是“嗯”了一聲,又開始忙自己的事情。曉宇有點失望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怎么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關心我了呀?”媽媽放下手里的家務,認真對他說:“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書。媽媽當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績了,可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書,在哪看書,是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的事情?!睆拇艘院?,曉宇對媽媽的態(tài)度深信不疑了。當孩子試探父母時,父母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定,說不參與就不參與。如果面對曉宇的試探,媽媽用責備的口氣對曉宇說“再不好好看書,就會考試不及格”“考不好會被老師懲罰的”……那么,曉宇會繼續(xù)與媽媽玩這種“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學”的游戲。。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現(xiàn)在有很多的家長這樣勸孩子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好老公)!”“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就要過很艱苦的生活!”……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思維的高速發(fā)展期,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父母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學習。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yè)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jù)還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方法三: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如果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媽媽就給你買什么。”“考了這么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你還好意思要這要那!”……這種教育只能是害了他們,或者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蠻橫不講理,或者使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郁郁寡歡,甚至走向抑郁或自卑。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對待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首先不能打罵他們,其次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幫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并告訴他們:“只要學習一直在進步,成績是次要的?!奔议L還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成績、放學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yè),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為成績而活。方法四: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他們就會做什么,父母說什么,他們就會聽什么。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嚴厲地要求他們?nèi)W習、再規(guī)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對于那些還沒有上學,或者剛剛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們不要急于教會他們多少知識,也不要要求他們考多么好的名次,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關于對10歲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總結的很好:多問快樂,少問學習;多問“這次考試中,你細心了嗎”,少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名啊”;多問“你喜歡學……”,少說“今天我教你學……”三、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四、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那些成績好其他年齡段養(yǎng)成的好習慣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靈。生活習慣:勤勞、講衛(wèi)生、講禮貌、有愛心、能夠體諒他人;學習習慣:愛思考、細心、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性格:堅強、勇敢、樂觀、積極。方法三: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壞習慣也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zhàn)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方法四: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家長的權威和毅力父母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必須有一定的權威,在征得孩子統(tǒng)一的基礎上,給孩子制定出一些“紀律”和“規(guī)則”。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是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比21天要更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面對孩子的耍賴、軟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夠的毅力,不要向孩子妥協(xié)。五、是孩子道德情感發(fā)展的重要轉(zhuǎn)折期——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品德和社會評價能力與小時候相比,到了四、五年級,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現(xiàn)出以下兩方面的差異:1、在道德認識方面,由具體、膚淺的認識,向本質(zhì)的認識過渡。2、在道德評價方面,由只注意行為的效果,向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tǒng)一過渡。方法一: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1、預防定勢效應定勢效應是指,家長對孩子產(chǎn)生了某種固定的看法,對孩子的評價總受這種固定看法的影響。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孩子的行為。2、克服光環(huán)效應光環(huán)效應,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也就是說,由于孩子出現(xiàn)了某些缺點,就彌蓋了孩子所有的優(yōu)點,認為孩子“一無是處”;由于孩子有了某項優(yōu)點,就彌蓋了孩子所有的缺點,認為孩子“一切都好”。如果家長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總是誤解孩子,孩子就會變得十分叛逆。方法二:杜絕打罵,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偶爾打一打孩子,可能會震住孩子,起到快速教育孩子的效果。過后,父母再找個機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也許很快就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但是,當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崛起,父母再打罵孩子,孩子就要記仇了,并且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促使不良道德行為越來越多。從道德情感方面來講,父母的粗暴會使他們越來越叛逆,道德水平越來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則會使孩子愿意與父母溝通,從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方法三:在孩子的行動問題上下工夫一般來講,四、五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認知能力,他們可以通過一定的道德原則分析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開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的沖動,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孩子還是孩子,他們在思想上懂得這些大道理,但他們的行動卻往往會跟不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做到道德認知教育和行為教育的結合,尤其要注重孩子的道德行為教育,讓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在道德品質(zhì)方面出現(xiàn)言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所以在這個時候,他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而不是責怪和批評。方法四:利用潛移默化的暗示法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