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簡)_第1頁
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簡)_第2頁
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簡)_第3頁
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簡)_第4頁
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儒家思想與西方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演變春秋以前——原儒孔孟荀——真儒秦漢至明清——后儒民國以來——今儒春秋以前——原儒堯舜禹湯周公孔孟的理想之道(敬德保民、明德慎罰、孝養(yǎng)父母、以德輔天,禮樂)孔孟荀——真儒兩個角度修身方面的道德規(guī)范:仁從政方面的治國原則:仁政、民本;一統(tǒng)天下、禮義王道。承接三代文明主流價值文化,不從屬于政治權力。具體的

規(guī)范和原則,自覺修養(yǎng)秦漢至明清——后儒①董仲舒新儒學——“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春秋大一統(tǒng)”、“三綱五?!保ㄈ鍖W的宗教(神學)化與儒學的政治制度化):

不但在理論上解決了封建王朝的更替的合法性,加強了君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孔孟的民本思想。秦漢至明清——后儒②宋明理學——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致良知”:在相當程度上恢復了儒學作為倫理道德、身心修養(yǎng)層面的社會功能,從而與作為政治制度層面的儒學相呼應配合,進一步強化了儒學在社會政教兩方面的功能。秦漢至明清——后儒③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離經叛道、抨擊君主專制、倡導經世致用、唯物思想批判地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以民為本(民本思想,民貴君輕);保留君主制。新見: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臣分治);君臣平等。民國以來——今儒

新儒家在儒學發(fā)展史上有特殊地位。其特殊就在于皇權政治體制被廢棄后儒學脫離了政治權力的歷史性“綁架”,回歸了相對自由的學術本位。

《全球倫理宣言》的起草者孔漢斯先生,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全球倫理的黃金規(guī)則。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古希臘文藝復興——人性宗教改革——自由啟蒙運動——理性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古希臘

①人是萬物的尺度(反對迷信,強調自由;道德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②美德即知識(建立道德價值觀,教育促進美德,理性)③理想國與理念論(道德、理性)④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我愛我?guī)煟腋鼝壅胬怼蔽乃噺团d——人性注重人性,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追求名利,享受人生,發(fā)展個性發(fā)展了現(xiàn)代思維方式三個基本原則:理性主義、個人主義和科學主義

宗教改革——自由(獨立思考的自由)

馬丁·路德:因信稱義(信仰得救)。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加爾文及其繼承者:因信稱義(信仰得救),預定論等;圣約和國度下的自由;政府需要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以及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啟蒙運動——理性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人民主權;三權分立;權力制衡;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為對象的理性主義時代到來世俗生活——宗教生活——政治生活英美憲政實踐革命反抗暴政、代議制、兩黨制;英國有限君主制;美國三權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