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詩歌2016_第1頁
如何讀懂詩歌2016_第2頁
如何讀懂詩歌2016_第3頁
如何讀懂詩歌2016_第4頁
如何讀懂詩歌2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知識讀懂鑒賞表述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chǔ)?!驹鯓硬潘阕x懂?】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

事情、景物營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態(tài)度、觀點)1.明白表層意思2.領(lǐng)會深層意思5詩歌由于聲律要求和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常會改變詞性,打亂語序,省略跳躍。補充省略識別倒裝對策:理解文言詞語

特點:知曉活用留意互文連綴整合句意明白表層意思1.知曉“活用”,理解詞句。①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綠”本是形容詞,此處意為“使……變綠”(吹綠),動態(tài)感強烈。②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鏡”原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即“照鏡子”。③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濺”與“驚”活用為使動詞,詩句的意思是:因感傷國事,春花使我淚飛濺;因恨別離之苦,鳥聲使我心驚。2.留意“互文”,參互理解。所謂互文,指古代詩文中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修辭手法。①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②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識別“倒裝”,還原語序。①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③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無處覓英雄孫仲謀。④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之八)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1.謂語前置。“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謂語“歷歷”和“萋萋”置于主語“漢陽樹”、“鸚鵡洲”之前。還原語序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礈Y明、風(fēng)流酷似,臥龍諸葛?!保玻e語前置。晉代的陶淵明怎么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fēng)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

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p>

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等。3.主、賓換位?!八艌簏S花”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4.以賓語面貌出現(xiàn)的狀語。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靶Υ猴L(fēng)”表面上是動賓詞組,實際上“春風(fēng)”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風(fēng)中笑”的意思。5.定語位置。例1、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例2、劉叉《從軍行》: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6、其他:例1、蘇軾《念奴嬌》:“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應(yīng)笑我多情。例2、毛澤東《沁園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寒秋,(我)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目窮千里”。4.注意“省略”,添補字詞。①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獵”后面省略了介詞“于”,理解時應(yīng)補出。②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風(fēng)”、“雨”前省略了比喻詞“像”,閱讀中應(yīng)補出。詩歌的跳躍----聯(lián)想《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問:師往何處去?答:吾師采藥去。問:采藥在何處?答:只在此山中。問:山前抑山后?答:云深不知處。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歐陽修《蝶戀花》詩歌的跳躍----聯(lián)想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將黃昏掩于門外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于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一個少婦黃昏關(guān)門的動作,表現(xiàn)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悵。竹窗聞風(fēng)寄苗發(fā)司空曙李益微風(fēng)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fù)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dāng)一入幌,為拂綠琴埃。[注]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練習(xí):翻譯這首詩的大意竹窗聞風(fēng)寄苗發(fā)司空曙李益微風(fēng)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fù)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dāng)一入幌,為拂綠琴埃。[注]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fēng)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fēng))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fēng))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fēng))何時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20

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泉壑帶(圍繞著)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憐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閑鷺常早棲,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遲落。家童(正在)掃蘿徑,(因為我)昨與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帶:環(huán)繞生:升起憐:喜歡期:約定試一試薜:薜荔帷:帷幔登快閣黃庭堅

癡兒①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②絕,青眼③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

此心吾與白鷗盟?!疫@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雨后晚晴的余輝里,倚欄遠眺。遠望無數(shù)秋山,所有山上的樹葉都已落盡了,浩瀚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一道澄凈如玉的贛江水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清朗澄澈。

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彈奏,只有見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悅的光輝,象阮籍那樣與美酒做伴,聊以解憂了。

什么時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著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的故鄉(xiāng)?我的這種心情,只能與江上的白鷗去傾訴呵!1、頸聯(lián)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2分)用典借代2、試比較本詩的頷聯(lián)和杜甫《登高》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表現(xiàn)的意境的異同。(5分)同:都表現(xiàn)了景物的遼遠和闊大的意境(2分);3、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4分)①對公事(官場生活)的厭倦;②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③對世無知己(缺少知音)、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感慨;④對遠離世俗(辭官還鄉(xiāng))、回歸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異:杜詩沉郁頓挫、慷慨悲壯,傳達出對韶光易逝、

壯志難酬的感傷(1分);黃詩灑脫明快、奔放自然,

表現(xiàn)詩人寬廣的胸襟和豁達的情懷(2分)。御街行·秋日懷舊范仲淹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①,諳②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注]①敧(qī):傾斜。②諳:熟悉。1、有人認為“寒聲碎”的“寒”“碎”兩字用得極妙,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2分)2、上闋是如何表現(xiàn)“愁”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上片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

在詞的開頭,詞人通過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圍,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diào)?!罢嬷椤眱删浼啊霸氯A如練”句,極寫遠空皓月之澄澈,營造出空寂、凄涼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達出秋夜離人的相思之愁。(3分)同意?!昂币鉃楹洌八椤币鉃槠扑?。表現(xiàn)寒秋時節(jié),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1分)體現(xiàn)了自己處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寂寥的心情。(1分)3、請簡析下闕的寫作特色。(4分)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蹦c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細節(jié)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必須有分析,否則不得分)26

我們不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詞包孕著的豐富的含義,而且要努力去尋求他的詩句之外包含的不盡的韻味?!x冕【如何領(lǐng)會深層意思?】一、品標(biāo)題

標(biāo)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qū)А?、從標(biāo)題推知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例:《過故人莊》《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早發(fā)白帝城》《秋曉行南谷經(jīng)荒村》《晚泊潤州聞角》《酬樂天揚州席上見贈》《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標(biāo)題可以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2、從標(biāo)題看詩人寫詩的緣起及情感的觸發(fā)點

例:《感弄猴人賜朱紱》《江南逢李龜年》《逢入京使》《劍門道中遇微雨》《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夜上受降城聞笛》《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3、從標(biāo)題探尋詩歌的感情傾向例:《憫農(nóng)詩》《傷田家》《春怨》

《書憤》《惜牡丹花》《哭晁卿衡》

《懷吳中馮秀才》《桃林夜賀晉公》

《汾上驚秋》《望鸚鵡洲悲禰衡》4、從標(biāo)題看詩歌的意旨,即詩人寫作本詩的目的意圖

近試上張水

唐·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酬朱慶馀

唐·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5、從標(biāo)題看詩歌的題材類型

不同題材類型的詩有不同的情感內(nèi)容,

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⑴以地名(包括亭、臺、堂、館)為題例:《隋宮》《金谷園》《烏衣巷》《臺城》《石頭城》《赤壁》《蘇武廟》《焚書坑》《西施灘》《黃鶴樓》詠史詩、懷古詩:借古諷今、吊古傷今5、從標(biāo)題看詩歌的題材類型⑵以動植物或事物名為標(biāo)題例:《蟬》《菊》《早梅》《孤雁》

《柳》《蜂》《云》《流鶯》

《石灰吟》《海棠》《子規(guī)》詠物詩,多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如有定語,定語是詩歌立意的重點。5、從標(biāo)題看詩歌的題材類型⑶以人物為標(biāo)題例:《山中寡婦》《里中女》《貧女》《蠶婦》《代賣薪女贈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賈生》《漁翁》《劍客》①下層人民對其命運表示同情②歷史名人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

多為代言體,即詩人代人設(shè)詞,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語氣來創(chuàng)作構(gòu)思,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抒發(fā)情志的一類寫法。5、標(biāo)題看詩歌的題材類型⑷與節(jié)日有關(guān)標(biāo)題例:《九月九日憶山東諸兄弟》《除夜作》《寒食寄京師諸兄弟》《邯鄲冬至夜思家》

《正月十五日夜》《立秋前一日覽鏡》

《十五夜望月》《小寒食舟中作》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清明》《社日》①節(jié)日的風(fēng)俗②詩人的處境思鄉(xiāng)懷人

羈旅行役飄零孤苦

注意:不要讓下面這些標(biāo)題引入歧途⑴《飲中八仙歌》《麗人行》《李憑箜篌引》《病婦吟》……這里的歌、行、吟、引表示詩歌的類型。⑵詞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臺近”近“二郎神””憶王孫“等不反映詞作的具體內(nèi)容。⑶樂府舊題一般只揭示詩歌的題材類型,而不反映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如“出塞”“塞下曲”“關(guān)山月”“青樓曲”等。

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題目揭示內(nèi)涵品標(biāo)題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fēng)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題目揭示內(nèi)涵題目透露情感品標(biāo)題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望月懷遠題目揭示內(nèi)涵題目透露情感題目展示思路品標(biāo)題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如何領(lǐng)會深層意思?】二、知作者知人論世思想性格、生活遭遇經(jīng)歷、風(fēng)格流派及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目的。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春日即事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思考:這首詩表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練習(xí)1、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李清照的兩首詞中,哪一首的愁更重,為什么?武陵春李清照

點絳唇李清照

南宋·北宋·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練習(xí)2、一個時代的詩詞往往帶有一個時代的印記不同的作家因經(jīng)歷和個性等不同風(fēng)格會不同同一作家不同時期詩詞的風(fēng)格特征也會不同知人論世1、李太白的自信與狂放。

2、柳三變的不羈與艷情。

3、李清照的閑適與愁苦。1、盛唐建功立業(yè)的豪歌。

2、中唐亂離時世的悲歌。

3、晚唐王朝衰敗的挽歌。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詩。

5、南宋的愛國情懷入詩。九死不悔:漫漫長路的探索

世外桃源:疲憊靈魂的皈依

詩中有畫:描摹景物的頓悟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張揚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見證

強者宣言:永不放棄的追求

明白曉暢:現(xiàn)實主義的革新

放浪形?。菏⑹码y再的挽歌

委婉隱晦:迷惘無助的宣泄—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如何領(lǐng)會深層意思?】三、讀注釋注釋-------介紹作者背景,相關(guān)詩句解釋,

用典或?qū)懽黠L(fēng)格。命題者在試題中作注釋,常常起到暗示思想內(nèi)容或降低難度的作用。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練習(xí)1、【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練習(xí)2、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本詩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取次:任意,隨意。

詩中前兩句借“滄?!薄拔咨健北扔魇裁矗窟@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滄?!薄拔咨健笔侵甘篱g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救绾晤I(lǐng)會深層意思?】四、析意象“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耙庀蟆笔侨谌肓嗽娙酥饔^情感的特殊形象。

汴河曲唐·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fēng)起楊花愁煞人。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fēng)景。思考: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端居

李商隱遠書歸楚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簡要分析詩人蘊含其中的深刻情感。

“空床”“素秋”“青苔”“紅樹”“雨”“月”,詩人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練習(xí)1、過香積寺王維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咀ⅰ浚喊捕U,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古木深山危石泉聲咽冷日幽靜孤寂練習(xí)2、意境主題詞:宏闊:蒼涼、雄渾、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寧謐、婉轉(zhuǎn)、朦朧……熱鬧:熱烈、繁華、淳樸、喧鬧、歡快……清冷:凄清、寥落、蕭條、荒涼、冷寂……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歌情境,設(shè)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感受意境?!救绾晤I(lǐng)會深層意思?】五、明典故語言精煉,增加內(nèi)容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

慶庵寺桃花[南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窘庾x】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nèi)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tǒng)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救绾晤I(lǐng)會深層意思?】六、抓尾句、關(guān)鍵詞

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lián),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楊柳,春風(fēng)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思考:這首詩體現(xiàn)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解讀】全詩抒發(fā)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1、抓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