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教育史考研輔導宋紅霞前言時段劃分:古代教育、近現(xiàn)代教育古代教育——獨立形成與發(fā)展1、教育制度:文教政策學校教育體制:官學(中央與地方)、私學、書院考試制度(選士制度與學校考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度教育內容2、教育思想與實踐:儒學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顏之推、韓愈、朱熹、王守仁、黃宗羲、顏元等為主要代表)、墨家教育思想家、道家教育思想家、法家教育思想家近現(xiàn)代教育——中西教育結合1、教育制度與教育實踐:教會教育洋務教育: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留學教育:幼童赴美、留歐;留日、庚款興學維新教育改革:興辦學堂(京師大學堂),興辦學會、發(fā)行報刊,廢八股,改革科舉近現(xiàn)代學制:壬寅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壬戌學制、戊辰學制國民政府教育:教育方針、教育發(fā)展與管理措施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jù)地教育: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與以干部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2、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洋務派的教育思想(張之洞為代表)維新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思潮與運動(平民教育思潮、職業(yè)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勤工儉學運動)、收回教育權運動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晏陽初與梁漱溟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與實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與實踐陳鶴琴的“活教育”(幼兒教育)思想與實驗楊賢江的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2011年考研教育學專業(yè)(中國教育史部分)【考查目標】1.系統(tǒng)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準確理解有關中國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國教育史實,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為現(xiàn)實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理論啟示。一、中國古代教育(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1.學校萌芽的傳說(1)五帝時期:成均、庠(2)夏代的學校:序:教射、議政、祭祀、養(yǎng)老、教育;校:養(yǎng)馬馴馬、軍事訓練、教化(3)商代的學校:大學(右學)、小學(左學)、庠、序、瞽宗(禮樂)等2.西周的教育制度“學在官府”(學術官守):(1)惟官有書,而民無書(2)惟官有器,而民無器(3)惟官有學,而民無學國學與鄉(xiāng)學;(1)國學:大學、小學(2)鄉(xiāng)學:鄉(xiāng)三物:六德、六行、六藝大學與小學;(1)大學:辟雍、泮宮(2)小學:德、行、藝、儀家庭教育。3.“六藝”教育(二)私人講學的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講學的興起與諸子百家私學的發(fā)展“學術下移”、士、私學2.齊國的稷下學宮3.孔丘(前551-前479)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創(chuàng)辦私學與編訂“六經(jīng)”;“庶、富、教”;“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與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yōu)則仕”與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學思行并重;道德教育(“仁”“禮”);論教師;歷史影響。4.孟軻(前372-前289)的教育思想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明人倫”與教育目的:“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5.荀況(前313-前238)的教育思想“六經(jīng)”傳人;“性惡論”與教育作用;(韓非、李斯)“性”與“偽”以“大儒”為培養(yǎng)目標;以儒經(jīng)為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虛一而靜論教師。尊師、“師云亦云”6.墨家的教育思想“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培養(yǎng)目標;以科技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chuàng)造的教育方法。實踐、量力7.道家的教育思想《老子》(《道德經(jīng)》)
“法自然”與教育作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無不為”“逍遙”的人格理想;“上士”或“隱君子”提倡懷疑的學習方法。講究辯證法,提倡“貴師”“道觀”“用反”“虛靜”等教育教學原則8.法家的教育實踐與思想李悝《法經(jīng)》-商鞅-韓非
“人性利己說”與教育作用;禁詩書與“以法為教”;禁私學與“以吏為師”。
9.戰(zhàn)國后期的教育論著(《禮記》)《學記》:教育作用、教育制度及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歷史影響《樂記》:藝術教育+道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大學》:“三綱領”“八條目”《中庸》:性與教、道德的最高原則、修養(yǎng)的途徑、學問的步驟(三)儒學獨尊與讀書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秦朝的文教政策與措施:統(tǒng)一文字、焚書坑儒、推行吏師制度(設立學室,以官吏為教師,以法律為教育內容)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2.察舉制度3.太學(博士)、郡國學(地方官學、文翁興學)與鴻都門學4.董仲舒(前179-前104)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春秋繁露》《對賢良策》)《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性三品”:斗簫、中民、圣人之性論道德教育:德教是立政之本、以“三綱五?!睘楹诵牡牡赖陆逃齼热?.王充(27-約100年)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論衡》
對讖緯神學的批判:天道自然、萬物自生、人死神滅關于教育作用:胎教、針對性教育訓練以培養(yǎng)“鴻儒”作為教育的理想目標: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理論人才論學習:學知與聞見、思考與求是、問難、距師6.今古文經(jīng)學之爭p113-116鄭玄:東漢后期著名的經(jīng)學大師經(jīng)學會議與石經(jīng)(四)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曹魏:九品中正制、五經(jīng)課試法(太學)、律學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西晉的國子學;南朝宋的“四館”與總明觀(藏書、研究、教學):“元嘉之治”:儒、玄、史、文學館2.隋唐時期教育體系的完備文教政策的探索與穩(wěn)定;重振儒術,兼容佛道政府教育管理機構和體制的確立;國子監(jiān)中央和地方官學體系完備;“六學二館”私學發(fā)展;學校教育發(fā)展的特點。P75-763.科舉制度建立P76科舉制度的萌芽與確立;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明經(jīng)、進士科舉制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4.玄學教育思潮(嵇康):《老子》《莊子》《周易》:越名教而任自然:5.傅玄:晉初教育理論家。論學校地位與作用;論學校教育(教育規(guī)劃的首倡者P147);論道德教育5.顏之推(531-595)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必須重視教育,教育目標在培養(yǎng)治國人才,德與藝是教育主要內容論兒童/家庭教育:盡量早教、慈嚴結合、均愛教育、重視語言和品德教育6.韓愈(768-824)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關于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思想;抨擊科舉論尊師重道。《師說》(五)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1.科舉制度的演變與官學的改革:科舉制度的演變:宋代確定殿試制度。元代開創(chuàng)以朱熹注釋《四書》《五經(jīng)》作為科舉考試模本。明代“八股取士制”確立學校淪為科舉附庸;明代:“科舉必由學?!?/p>
宋代“興文教”政策;北宋三次興學與“三舍法”;“蘇湖教法”;(元)積分法;(清)“六等黜陟法”;(明)“監(jiān)生歷事”;(元明清)社學。2.書院的發(fā)展
書院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東林書院與書院講會;詁經(jīng)精舍、學海堂(阮元)與書院學術研究;書院教育的特點。3.私塾與蒙學教材
私塾的發(fā)展與種類:義塾、專館和散館;蒙學教材的發(fā)展、種類和特點.4.朱熹(1130-1200)的教育思想
(《白鹿洞書院揭示》《四書章句集注》《童蒙須知》)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論“大學”和“小學”教育(教育目的、內容、方法)道德教育:“明天理,滅人欲”為根本任務,“三綱五常”為核心“朱子讀書法”。
5.王守仁(1472-1529)的教育思想
(《王文成公全書》《答顧東橋書》《稽山書院尊經(jīng)閣記》《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教約》)“心學”體系-陽明學派“致良知”與教育作用;“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學以去其昏蔽”“存天理滅人欲”“明人倫”與道德教育:(“知行合一”為指導思想)靜處體悟、事上磨練、省察克治、貴于改過“隨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則;論教學;論兒童教育。(六)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反思1.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等啟蒙思想家2.黃宗羲(1610-1695浙東學派《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公其非是于學?!保粡V泛、實用的教育內容;教學思想:力學致知、學貴適用、學貴獨創(chuàng);論教師-清議3.王夫之(1619-1692)的教育思想教育作用:教育是治國之本,受制于政治、經(jīng)濟;人性“日生日成”說教學思想:因人而進,施之有序(五階段),學思“相資以為功”道德觀和道德修養(yǎng)論:理欲統(tǒng)一,主張節(jié)欲論教師4.顏元(1635-1704顏李學派)的教育思想
顏元與漳南書院;“寧粗而實,勿妄而虛”對傳統(tǒng)教育的批判“實德實才”的培養(yǎng)目標;“六齋”與“真學”“實學”的教育內容;六府、三事、三物p291“習動”“習行”的教學方法。二、中國近代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傳統(tǒng)教育的危機、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對教育的沖擊p296-298和改革派(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的教育主張2.教會學校在中國的舉辦從英華書院到馬禮遜學堂;教會學校的競相設立與發(fā)展;從“學校與教科書委員會”到“中華教育會”;教會學校的課程;教會學校的性質與影響3.洋務學堂的興辦洋務學堂的舉辦、類別和特點(外國語、軍事和技術實業(yè)學堂p311-313-319);京師同文館;1862-1902-1912福建船政學堂。4.留學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1872-1881容閎、丁日昌、曾國藩—詹天佑、歐陽賡等p320-323派遣留歐。1877-1889法國、英國、德國沈葆楨、李鴻章、左宗棠—劉步蟾、方伯謙等p323-3245.“中體西用”思想與張之洞的《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張之洞(1837-1909)與《勸學篇》;1898“中體西用”的歷史作用和局限。p89(二)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2.維新派的教育實踐興辦學堂;興辦學會、發(fā)行報刊。P89-903.“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1898改革科舉制度。廢八股取士制度3.康有為(1858-1927)的教育思想
(《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變科舉、廢八股;興辦學校,建立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教育制度;《大同書》的教育理想。人本院-育嬰院-慈幼院-小學院-中學院-大學院4.梁啟超(1873-1929)的教育思想(《變法通議》《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yǎng)“新民”的教育目的;廢八股,變科舉,興學校介紹西方學理,指點教育新政。論學制;幼兒期(0-5)—兒童期(6-13)—少年期(14-21)—成人期(21-25)教育經(jīng)費p341論師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兒童教育。5.嚴復(1854-1921)的教育思想(《天演論》《原富》留歐學生)“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論”;指摘八股考試,比較中西學風“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6.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和“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意義廢科舉,興學堂;1905改革教育行政體制;學部-提學使司-勸學所制定教育宗旨。19067.清末的留學教育(20世紀初)
留日教育;“庚款興學”與留美教育?!肚才闪裘缹W生辦法大綱》,清華學堂(1911.4.29)-留美預備學校8.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批判封建教育;革命與改良政治論爭中的教育地位;開展革命教育活動(中國教育會、愛國女校和愛國學社,大通師范學堂)(三)近代教育體制的改革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蔡元培“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頒布學制;壬子-癸丑學制頒布課程標準。2.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教育論集》)的教育思想與實踐(1)“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2)改革北京大學的教育實踐;抱定宗旨,改變校風;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學科與教學體制改革(3)教育獨立思想。經(jīng)費、行政、學術和內容、脫離宗教3.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
大綱p96-97“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封建教育的批判與變革(觀念上的變革和教育改革)p381-387平民教育思潮;工讀主義教育思潮;職業(yè)教育思潮;勤工儉學運動;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學校教學改革與實驗。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4.1922年“新學制”
(“壬戌學制”/“六三三學制”)七項標準;新學制體系新學制特點新學制改革的意義5.教會教育的擴張-1921年巴頓調查團:《基督教教育在中國》與1924-1925年收回教育權運動—《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三、中國現(xiàn)代教育(1927-)(一)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1.教育宗旨與教育方針的變遷黨化教育;1927“三民主義”教育宗旨;1929“戰(zhàn)時須作平時看”的教育方針(保存教育實力)。《中華民國憲法》中有關教育的規(guī)定2.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改革大學院和大學區(qū)制的試行;“戊辰學制”的頒行1928“整飭學風”,建立訓育制度(施行導師制)開展童子軍訓練和軍訓頒布課程標準,實行教科書審查制度實行畢業(yè)會考制度1933-1945人民的民主教育運動(1945昆明“一二一”慘案-反美、1947南京“五二〇”慘案-反饑餓、反內戰(zhàn))3.學校教育發(fā)展
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戰(zhàn)時期的學校西遷(西南聯(lián)大、西北聯(lián)大。共遷址調整大學55所,共辦國立中學34所,國立大專院校附中16所,國立師范學校和職業(yè)學校14所)(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jù)地教育1.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形成
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p489)新民主主要教育方針(“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職培訓;干部學校教育(高級和中層干部學校);蘇維埃大學、紅軍大學、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大學、抗大、中共中央黨校、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大學、華北聯(lián)合大學;中央農(nóng)業(yè)學校、中央列寧師范學校、高爾基戲劇學校“抗大”。歷史沿革、培養(yǎng)目標與教育方針、課程(499-503)成人教育普通教育3.社會/群眾教育冬學、夜校、雨校、半日學校、識字班等4.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教育政策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教育政策:擴大教育界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施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解放區(qū)中小學教育的正規(guī)化;解放區(qū)高等教育的整頓與建設。5.革命根據(jù)地教育的基本經(jīng)驗緊密結合當前的中心任務,堅持教育為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依靠群眾辦學(三)現(xiàn)代教育家的教育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安徽陽光采購服務平臺有限責任公司社會招聘1人(第二次)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完整參考答案詳解
- 2025湖北荊州市石首市面向城市社區(qū)黨組織書記專項招聘事業(yè)崗位人員5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2025江西數(shù)字文化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誠聘數(shù)字技術部智能化工程師1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名校卷)
- 2025福建新華發(fā)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漳州轄區(qū)分公司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完整答案詳解
- 2025江西上饒市廣信區(qū)公安局招聘編制外聘用人員25人模擬試卷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春季北燃實業(yè)集團校園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揚中市市級機關公開遴選考試真題
- 2025年核工業(yè)四一七醫(yī)院招聘(2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奪冠)
- 2025年哈爾濱道里區(qū)工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招聘若干名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全優(yōu))
- 2025福建泉州市洛江區(qū)公辦學校專項招聘編制內新任教師9人(二)模擬試卷及1套完整答案詳解
- 資陽產(chǎn)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第三輪一般員工市場化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答案解析
- 宣威課件教學課件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級上冊英語Starter Units 1-3綜合測試卷(含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
- 高乳酸與休克
- 日本蠟燭圖技術完整版
- 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課件
- LY/T 1571-2000國有林區(qū)營造林檢查驗收規(guī)則
- 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總論課件
- 教科版四年級(上)科學1.1聽聽聲音課課練習題(含答案)
- 金剛經(jīng)講義江味農(nóng)居士遺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