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5 板塊運動_第1頁
專題5 板塊運動_第2頁
專題5 板塊運動_第3頁
專題5 板塊運動_第4頁
專題5 板塊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喜馬拉雅山專題5板塊運動地殼運動:由于內(nèi)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又稱為構造運動。地殼是怎樣運動的呢?觀察各大洲輪廓圖,你有何想法?主要觀點:大陸曾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水平運動。大陸漂移學說

“如果兩片撕碎了的報紙按其參差的毛邊可以拼接起來,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連接,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兩片破報紙是由完整的一張撕開得來的?!?/p>

——魏格納如何尋找撕裂的文字?非洲南美洲大陸漂移主要證據(jù)

驅動大陸漂移的動力來自何方?

海底探測技術的發(fā)展下的兩大發(fā)現(xiàn):1、大洋中脊的發(fā)現(xiàn):海底地形大洋中脊(海嶺)海溝海底探測技術的發(fā)展下的兩大發(fā)現(xiàn):2、離大洋中脊越遠,洋殼越老,并以洋脊為軸呈對稱分布。海底洋殼年齡分布圖海底擴張學說(大洋中脊)地殼地殼地殼地殼海底擴張示意圖主要觀點:洋殼從海嶺處不斷生長并向兩側擴張,老的洋殼在海溝處俯沖入地幔而消失。板塊構造學說總結前人成果不斷完善大陸漂移學說提出科學假設驗證科學設想海底擴張學說探測科技成果邏輯推理

1、全球巖石圈可以劃分為六大板塊;2、巖石圈板塊是在軟流層上滑動的;3、板塊作用的驅動力是地幔對流作用;4、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間在相互運動。1、全球巖石圈可以被劃分為哪六大板塊?2、板塊之間有哪兩種運動?分別形成什么邊界?112235463美洲板塊2全球板塊分布及板塊運動示意圖

今天的地中海,位于歐、亞、非三大洲陸地海岸的環(huán)抱之中。如果沒有西面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它就是個典型的內(nèi)陸海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如今的地中海過去曾是一個比現(xiàn)在大數(shù)百倍的喇叭形巨洋?!跃W(wǎng)頁中國雅虎知識堂紅海用板塊構造學說來分析以下地形的形成原因:喜馬拉雅山脈日本群島東非大裂谷馬里亞納海溝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大西洋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板塊構造學說的“三級跳”大陸漂移學說提出科學假設驗證科學設想海底擴張學說探測科技成果邏輯推理板塊構造學說總結前人成果不斷完善科學研究永無止盡!向四級跳沖擊運動形式形成地貌舉例板塊張裂(生長邊界)裂谷

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碰撞洋陸相撞洋海溝馬里亞納海溝陸島弧鏈

海岸山脈日本群島科迪勒拉山系陸陸相撞

巨大山脈阿爾卑斯山

喜馬拉雅山(消亡邊界)板塊構造學說軟流圈:上地幔上部,呈熔融狀態(tài),被認為是巖漿源地。巖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較流圈堅硬。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巖石圈地球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用板塊構造學說來分析:(1)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2)日本群島的和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3)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5)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