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服飾民俗生活在云貴高原的苗族支系裙裾上極其簡單的抽象線條,被看成是一條條遷徙過的河流與山道,有人竟能指出哪條是長江,哪條是黃河;那背牌上的回環(huán)式方形紋,被看做曾經(jīng)擁有的城市,也有人能指出哪是城墻,哪是街道,哪是角樓。如今居住在黔西北、滇東北一帶的苗族同胞,幾乎沒有什么稻田,但他們制作使用的蠟染刺繡品上卻有田連阡陌的圖案,這與史書記載的秦漢時期其先民生息在江淮湖濱地區(qū)的情形相吻合。
一.服飾民俗概述
二.中國漢族服飾民俗流變三.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四.外國服飾民俗一.服飾民俗概述
服飾民俗是一個地區(qū)生活風尚的表征,服、飾結合的民俗,既指衣飾,也包含穿著者的行為和文化習慣。1.服飾及構成服飾是有關人體外部裝飾的總稱。服飾主要包括:(1)衣著:用不同質料制作的衣、褲、裙、帽等。(2)各種附加的裝飾物:頭發(fā)、耳朵、頸部等飾品。(3)對人體自身的裝飾:梳各種發(fā)飾、畫眉、描唇等。(4)具有裝飾作用的生產(chǎn)工具、護身武器和日常用品。第二章服飾民俗第二章服飾民俗2.服飾民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服飾民俗由最初的遮身蔽體之物發(fā)展到今天,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大體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遮身蔽體,防寒御暑為主要目的。特點是:服飾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還未形成,地區(qū)之間的差異很小,差異主要因自然條件的不同而形成。第二階段:服飾除用于遮身蔽體之外,以適應生產(chǎn)需要為主要目的,并因生產(chǎn)條件的不同而產(chǎn)生明顯差異。第三階段:服飾成為社會角色和等級身份的標志。如在我國古代,黃色衣服是皇家的標志,紫色衣服是達官貴人的標志,灰色、藍色衣服成了平民百姓的標志第二章服飾民俗第四階段:除具有上述功能外,還能反映出某些社會觀念、政治觀念方面的變化3.影響服飾民俗的主要因素(P17表2-2)(1)性別(2)年齡(3)職業(yè)(4)地位(5)用途(6)民族(7)季節(jié)(8)質料(9)色彩(10)樣式及工藝第二章服飾民俗4.服飾民俗的文化內涵(以中國服飾為例)(1)崇宗敬祖,強調禮儀倫常。例如:在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有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禮四次重大禮儀,產(chǎn)生四次換裝,每次換裝都以不同方式及內容,體現(xiàn)了中國的禮儀倫常和崇宗敬祖的觀念。(2)求吉心理。例如彝族婦女戴的雞冠帽。(3)表現(xiàn)民族的自我意識。(4)成為某種政治觀念的載體。例如,歷史上實行明治維新的日本人和推行洋務運動的清朝官吏之間,關于服飾問題的一場爭論,第二章服飾民俗二.中國漢族服飾的民俗流變
中國漢族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據(jù)有跡可尋的考古發(fā)現(xiàn),迄今至少已有上萬年的悠久歷史。1.古代漢族服飾的發(fā)展(1)采獵經(jīng)濟時代:祖先已能用獸皮縫制衣服。
1933年考古學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骨針,同期文化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一些人工制作的飾品,如白色鉆孔的小石珠。(2)農耕經(jīng)濟時代:紡織業(yè)興起,人類的服飾大為改觀,進入了“耕而食”“織而衣”的時代。第二章服飾民俗(4)西周時期。承襲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間的束帶漸寬,衣身也出現(xiàn)了寬博的式樣。(3)商代。商朝人有三種服飾:第一種,免冠,身著窄袖圓領衣,其身份大概是奴隸或俘虜。第二種,頭戴平頂帽。第三種,頭戴尖頂帽或裹巾子。男女均束發(fā)。第二章服飾民俗(5)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服飾風格不同,就整體而言,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變化是深衣和胡服的出現(xiàn)。深衣是將原來不相連屬的衣與裳連在一起,長至腳踝處,為當時諸侯、大夫、士人平日閑居所穿的常服。胡服指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裝,他們常年在馬上生活,為適于騎馬,多穿緊身窄袖的短衣、褲和皮靴。趙武靈王率先引進胡服,提倡“胡服以習騎射”。第二章服飾民俗(6)西漢時期。上下連體的長衣統(tǒng)稱袍,成為貴族的主流的短衣與合襠褲多為勞動者所穿。漢代服飾的另一變化是冠式。古制“士冠庶人巾”,沒有冠巾同戴的。第二章服飾民俗(7)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駐中原,胡服大規(guī)模向中國傳統(tǒng)服飾滲透,促進了兩種服飾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中國服飾的重大轉變。第二章服飾民俗(8)唐朝。唐代服飾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點,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圓領袍、裹幞頭,穿長靿靴。婦女以半袖衫為時尚,袖口窄而裙裾曳地,披帛用輕薄的沙羅制成,是未出嫁女子的飾物。第二章服飾民俗(9)宋朝。宋代服飾改唐代袍的圓領為圓領內加襯,改小袖為大袖,衣身也較寬大。幞頭成了脫戴方便的展腳烏紗帽。女裝改唐代短衫長裙,在長裙外加旋襖,頭飾改用花冠。宋代服飾較唐保守。(10)元代。蒙古族統(tǒng)治了中國。男女均穿寬大長袍,用帶子束腰,但女裝左衽,男裝右衽。男子頭戴笠子帽,貴族婦女必戴姑姑冠。第二章服飾民俗第二章服飾民俗(11)明朝。
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朝后,禁胡服,恢復唐代的衣冠服飾制度。出現(xiàn)了瓜皮帽由六片羅帛制成。女裝是上穿豎領、大袖、對襟襖,下著長裙,以披云肩及比甲為時尚。流行假髻。(11)明朝。
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朝后,禁胡服,恢復唐代的衣冠服飾制度。出現(xiàn)了瓜皮帽由六片羅帛制成。女裝是上穿豎領、大袖、對襟襖,下著長裙,以披云肩及比甲為時尚。流行假髻。(11)明朝。
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朝后,禁胡服,恢復唐代的衣冠服飾制度。出現(xiàn)了瓜皮帽由六片羅帛制成。女裝是上穿豎領、大袖、對襟襖,下著長裙,以披云肩及比甲為時尚。流行假髻。第二章服飾民俗(12)清朝。男子穿長衫馬褂并蓄長辮。婦女穿旗袍,外罩馬甲,足蹬花盆鞋,發(fā)式有如意頭、大拉翹等。2.近現(xiàn)代漢族服飾的變化(1)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男子服飾上的變革首先是“剪辮子革命”,其次是在長衫隊列里,加進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裝”。女子服飾仍流行旗袍,青年學生中流行短衣短裙。(2)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山裝、西褲取代長衫,成為城市男裝主流,但在農村,對襟小褂仍較普遍。20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與蘇聯(lián)外交關系較好,受其影響,女裝中曾一度盛行大翻領、雙排扣的“列寧裝”,“布拉機”即連衣裙也受到城市婦女的青睞,成為流行不衰的夏季服飾樣式。(3)文革期間服飾單一,男女一般都穿軍裝或灰藍黑服裝。這是我國服飾文化的大倒退。第二章服飾民俗第二章服飾民俗(4)改革開放以來直至今日。我國同世界其他國家的接觸增多,外來文化對我國服飾文化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西裝、夾克衫取代了中山裝,高跟鞋也走遍全國。尤其是女裝,花樣翻新、變化之快,是過去幾十年未曾有過的。它極大豐富了中國服飾文化。從第一根古針到今天的服飾文明,中國服飾經(jīng)過了近2萬年的發(fā)展歷程。服飾的改變總與傳統(tǒng)繼承性保持著某種聯(lián)系,現(xiàn)在式樣各異的服飾正式古今中外服飾文化長期融匯的產(chǎn)物。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shù)民族55個。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兄弟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背景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服飾民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絢麗多彩。一.東北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1.滿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朝鮮族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婦女穿短衣長裙,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長褲,褲腳系上絲帶。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xiàn)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3.赫哲族。他們早年的服裝的主要原料是魚、獸皮。赫哲族的魚皮服飾文化是世所罕見的,制作出來的魚皮服飾具有防水、抗?jié)?、輕便、耐磨等諸多特性。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4.鄂倫春族“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于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chǎn)以集體狩獵為主,采集和捕魚為輔。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yè)。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4.鄂倫春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二.西北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1.蒙古族服飾服飾名稱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因地區(qū)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例如,科爾沁地區(qū)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qū)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jié)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制成。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qū)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1.蒙古族服飾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1.蒙古族服飾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
2.維吾爾族服飾——花樣較多,非常優(yōu)美,富有特色。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男子穿繡花襯衫,外套斜領、無紐扣“裕袢”。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套穿繡花背心。男女皆喜歡戴繡花小帽。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繡花帽,著的是繡花衣,穿的是繡花鞋,扎的是繡花巾,背的是繡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3.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服裝便于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男子內穿套頭式高領襯衣,青年人的衣領上多刺繡有彩色圖案,下穿便于騎馬的大襠皮褲,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形帽,左右有兩個耳扇,后面有一個長尾扇,這種帽可遮風雪、避寒氣;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氈帽,帽的翻邊用黑平絨制作,這種帽既防雨又防暑。
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繡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女子最講究帽子和頭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條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頭巾,冬天戴一種絨布的硬殼圓頂帽,帽頂飾有貓頭鷹羽毛,象征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尖頂帽,上有繡花與金銀珠寶裝飾,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在臉前,一年后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后開始戴披巾。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3.哈薩克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4.回族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男士在服飾上最具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由白布制作,式樣為無檐小圓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做禮拜時戴的,現(xiàn)在已成為民族標志,平日隨處可見。回族婦女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并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三.西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1.藏族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長裙、長靴、編發(fā)、金銀珠玉飾品等。
農區(qū)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衫上,農區(qū)婦女藏袍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幫典”。牧區(qū)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襖,袖口、底邊等鑲著平絨或毛呢,婦女也穿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臧鞋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那女都喜歡在頭、手、胸、腰上佩戴珠寶、金、銀、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飾。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fā)挽髻,將長發(fā)盤于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在發(fā)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盛產(chǎn)竹子,他們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靜而雅致的干欄式住宅和制作各種生活用具外,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傣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傣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3.白族白族是中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飾以白色為主色。女子頭飾代表大理的“風花雪月”,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shù)臐嵃资巧n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xiàn)在所呈現(xiàn)的模樣。男子服飾,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F(xiàn)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jié)等民族節(jié)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3.白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4.納西族
“披星戴月”的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干,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tǒng)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制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征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后的產(chǎn)物。
麗江納西族男子蓄短發(fā),戴氈帽或纏包頭中甸三壩一帶的納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褲,衣為右衽或對襟、長袖外套,衣長到腹部,纏紅布包頭。各地的納西族男子服飾都比較簡潔,色調明快,顯得純樸自然。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4.納西族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5.苗族苗族服飾樣式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多達200多種樣式,年代跨度大。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么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掇o?!防镉涊d“代表著苗家刺繡最高水平的苗繡已同湘繡、蘇繡、蜀繡、粵繡一同并列收入?!泵缱宕汤C、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繡巧奪天工,湘繡蘇繡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yè)開發(fā)和前景。
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裝和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兩類。右衽上裝結構與男上裝中的左衽上裝大體一致,唯方向相反。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稱“烏擺”(意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傳統(tǒng)的苗族女裝女盛裝一般下裝為百褶裙,上裝為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繡花或挑花圍裙。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為紅、黃、綠等暖調色。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5.苗族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5.苗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6.彝族7.羌族8.侗族9.布依族10壯族11.瑤族12.京族13.毛南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不斷的借鑒貴州,湖南等地的苗族銀飾以及苗族服飾改良成土家族服飾。往往使人們經(jīng)常把苗族服飾混淆進去。一般來說,土家族傳統(tǒng)銀飾沒有苗族銀飾的多,占不顯眼的部分。而且土家族服飾一般都以樸素見長。沒有苗族服飾的花哨。四.中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1.土家族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樸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由于土家族歷史上漢化較早,傳統(tǒng)土家族服飾已經(jīng)基本消失。由于表演的需要,現(xiàn)代的土家族服飾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式,種類非常繁多。有的地方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畬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于當?shù)貪h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畬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閩東北畬族婦女發(fā)式稱為“鳳凰髻”,16歲前少女用紅絨纏辮子,盤繞頭上,額前留“留海”,畬族稱為“布妮頭”。成年已婚婦女發(fā)式畬族稱為“山哈娜頭”,隨地域不同略有差異。畬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婦女裝扮上,被稱為“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于頭頂,象征著鳳頭;衣裳、圍裙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繡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象征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飄蕩不定的金色腰帶頭,象征著鳳尾;佩于全身的叮當作響的銀飾,象征著鳳鳴。已婚婦女一般頭戴“鳳冠”。它是在精制的細竹管外包上紅布帕,懸一條30多厘米長、3厘米寬的紅綾做成的。冠上有一塊圓銀牌,下垂3個小銀牌于前額,稱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公主有了兒女后,也把女兒打扮得象鳳凰一樣。當女兒出嫁時,鳳凰從廣東的鳳凰山銜來鳳凰裝送給她做嫁衣。從此,畬家女便穿鳳凰裝,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稱為“鳳凰”。因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時是不下跪的。2.畬族關于鳳凰裝的傳說:畬族的始祖盤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兒三公主嫁給他。成婚時帝后給女兒戴上鳳冠,穿上鑲著珠寶的鳳衣,祝福她象鳳凰一樣給生活帶來祥瑞。三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民俗2.畬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于當?shù)貪h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畬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閩東北畬族婦女發(fā)式稱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15-T 1152-2025 黃瓜集約化育苗技術規(guī)程
- 還款標準合同
- 基本功大賽現(xiàn)場做課件
- 初三化學健康化學試卷及答案
- 中國鋼鐵行業(yè)并購重組的路徑探索與績效提升-以WG集團公司為例
- WTO框架下中國農產(chǎn)品貿易:現(xiàn)狀、挑戰(zhàn)與突破路徑
- 初二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試卷及答案
- 基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活動
- 汽車工程學:汽車縱向動力學 中英文翻譯、外文文獻翻譯、外文翻譯
- 培訓課件溫馨提醒語錄簡短
- 2025年醫(yī)學三基考試(醫(yī)師)三基考試真題(含答案)
- 2025年衛(wèi)生系統(tǒng)招聘考試-衛(wèi)生系統(tǒng)招聘考試(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卷套題【單項選擇題100題】)
- 2025年全科醫(yī)生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全國職業(yè)病防治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 DB5308-T 74-2023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guī)范
- 銀行保安制度管理辦法
- 中國閱兵儀式課件
- 浙江省2025年中考真題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
- 渝23TG02 鋼管桁架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板圖集 DJBT50-165
- 物流園區(qū)保安管理制度
- 2025年思想政治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