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表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
實結
論A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門齒化石發(fā)掘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發(fā)源地B《周易》中記載黃帝教民種植五谷西周出現(xiàn)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C良渚遺址發(fā)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D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2.下表中史實與歷史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歷史結論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夏朝可能出現(xiàn)牛耕B西周時期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C良渚文化遺址發(fā)掘出玉器及祭壇和神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D《周易》中記載神農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現(xiàn)刀耕火種3.戰(zhàn)國時期道家人物列子在《兩小兒辯日》說,孔子游歷看到兩個小孩爭辯太陽遠近問題:小孩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陽比中午看起來要大;另一小孩認為,中午太陽離我們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陽比早上感覺熱??鬃訜o法作出判斷。材料反映了()A.諸子百家之間的爭鳴日趨激化B.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權威受到挑戰(zhàn)C.人們對自然宇宙現(xiàn)象提出思考D.私學發(fā)展提高了兒童知識水平4.朱熹在編著《資治通鑒綱目》時,改變了《資治通鑒》中魏國正統(tǒng)的形象,進而將蜀漢政權改為正統(tǒng)。這表明朱熹()A.認為道義才是政權存在價值B.鼓勵世人批判懷疑精神C.宣揚理學倡導儒家思想復興D.注重對歷史問題的考證5.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發(fā)展情況示意圖。下列對四處出現(xiàn)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a處處于低潮是受秦朝“焚書坑儒”的影響B(tài).b處處于高潮是受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推動C.c處處于低潮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的沖擊D.d處處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動6.從現(xiàn)有文獻看,東晉十一位帝王中,明確與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東晉權力實際掌握者王導與高僧帛尸梨密多羅交往甚厚,瑯琊王氏家族中有兩名成員出家為僧,其一即為王導之弟釋道寶。東晉僧人與統(tǒng)治階層的交往()A.打破了儒學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地位B.標志著佛教中國化進程基本完成C.形成了外佛內儒的士族意識形態(tài)D.擴大了佛教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7.譚嗣同在其著作《仁學》中,將儒家的仁、墨家的兼愛、耶穌教、佛教的教義結合起來,再同當時科學家的“以太說”混合,來宣揚他的仁學。這一做法()A.是以西方思想變革中國傳統(tǒng)文化B.強調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創(chuàng)新C.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的思想基礎D.目的是為變法尋找合理依據(jù)8.公元前6世紀時,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宗教,反對婆羅門種姓的優(yōu)越地位,提出“眾生平等”,力圖在宗教領域內破除種姓之間的嚴格界限。他認為,種姓之間沒有貴賤之分,看人不應分種姓出身,應看其行為和才能。與上述材料相關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9.宋代學者紛紛為經典重作注釋之時,陸九淵則對此不屑一顧,認為經典是為個人服務的,不是個人為經典服務,并主張“六經當注我”。這表明陸九淵()A.否定了儒家經典的權威性B.著力擺脫宋明理學的束縛C.構建了嚴密的心學思想體系D.強調了個體能動性的重要性10.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強調社會個體對綱常倫理的絕對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將個體意識與天理合一,肯定了個體自我的利益與價值。以上變化本質上反映了()A.對程朱理學的否定B.儒學危機的出現(xiàn)C.新社會條件下儒學的新發(fā)展D.宋明理學內部的分歧11.戰(zhàn)國時期,墨子基于“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提出“選擇天下賢良、圣知、辯慧之人,立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梢?,墨子的這一主張()A.融合了儒家與法家思想精髓 B.蘊含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思想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 D.反映了士人階層的利益要求12.孔子曾與弟子宰予討論“三年之喪”的問題。宰予認為為父母守喪的時間可以改為一年,因為“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鬃訂査绱耸欠裥陌?,回答說:“安?!笨鬃诱f:“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钡鬃诱J為宰予不仁。這表明()A.孔子教育學生未做到表里如一 B.孔子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則C.禮在當時已喪失了社會約束力 D.孔子認為道德要重于實利13.《周易》是儒家經典之一。根據(jù)甲骨文研究結果,《周易》乾卦的卦辭“元享利貞”中的“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享利貞”被闡釋為“仁義禮信”四德。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儒家義理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 B.《周易》年代久遠導致認知偏差C.借助于傳統(tǒng)文化宣揚儒家思想 D.“貞”字內涵的演化受時代影響14.董仲舒《春秋繁露》載:“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yǎng)之?!睂@段材料解讀正確的是()A.體現(xiàn)了儒學的民本思想 B.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倫觀念C.強調了孔孟儒學的“仁愛”思想 D.體現(xiàn)了道家“無為”的治國理念15.朱熹在編著《資治通鑒綱目》時,改變了《資治通鑒》中魏國正統(tǒng)的形象,進而將蜀漢政權改為正統(tǒng)。這表明朱熹()A.認為道義才是政權存在價值 B.鼓勵世人批判懷疑精神C.宣揚理學倡導儒家思想復興 D.注重對歷史問題的考證16.根據(jù)下表(兩宋儒學學術流派代表人物簡表)可推知兩宋時期()流派代表人物生卒年代籍貫濂學周敦頤1017~1073年湖南道州關學張載1020~1077年陜西鳳翔臨川學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臨川洛學程顥1032~1085年河南伊川程頤1033~1107年河南伊川閩學朱熹1130~1200年江西婺源婺學呂祖謙1037~1181年浙江金華永康學陳亮1143~1194年浙江永康永嘉學葉適1150~1223年浙江溫州A.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開始動搖 B.地理差異孕育不同文化C.教育發(fā)達培養(yǎng)大批人才 D.文化的重心在向南方轉移17.新儒學思想家雖受到了—些佛教觀念的強烈影響,然而新儒學基本上排斥佛教關于神和來世的觀念,像古代中國人一樣強調倫理道德。材料中的新儒學()A.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 B.積極應對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C.以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為目標 D.借宗教形式傳播倫理道德18.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刪述六經,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日“載諸空言,不如見諸行事”…愚不揣有見于此,凡文之不關于六經之指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下列項中與此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愚夫愚婦與圣人同C.主張“修己治人之實學” D.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19.在曲阜孔府大門前,看到兩旁的明柱上,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讓儒家思想“與國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家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民貴君輕”C.董仲舒的“君權神授” D.荀子的“仁義”和“王道”20.朱熹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太極既包括萬物之理,萬物便可分別體現(xiàn)整個太極。認為“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每一個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為它存在的根據(jù)。他主張()A.擯棄自然欲求 B.追求內心寧靜C.恢復固有良知 D.掌握普遍天理二、材料題:21.民本思想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重要的思想資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材料二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愛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設誼立禮以導之。——董仲舒(1)指出材料一、二中民本思想的內涵有何變化,并分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2)結合戊戌變法,舉例說明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演變和政治實踐。政治實踐:發(fā)起維新變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華文化史》(馮天瑜等著)認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表現(xiàn)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秦漢以后“定型為以儒學為正宗,兼納百家、融匯釋道的帝國文化”;而“在商品經濟有較充分發(fā)育的基礎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葉以前的整個中國社會都相當幼弱”。——摘編自馮天瑜等著《中華文化史》材料二16、17世紀的中國,當時明中葉以后,封建專制主義社會經歷一千多年的發(fā)展,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變動,它不僅表現(xiàn)在經濟上產生有別于封建生產關系的資本主義萌芽,還表現(xiàn)在文化上涌現(xiàn)出與正統(tǒng)思想相叛離的因素。——劉志琴:《明清之際文化近代化的萌動與夭折》(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材料一中先秦、西漢和宋朝時期以儒學為正宗的“帝國文化”的形成和強化的過程。(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并概括宋代理學在哪些方面對儒學有所發(fā)展。(3)材料二中“與正統(tǒng)思想相叛離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股新思想?參考答案:解析:根據(jù)材料“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門齒化石發(fā)掘”結合所學,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早期直立人的代表,故可得出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發(fā)源地,故選A項;根據(jù)所學,《周易》中記載教民種植五谷的是神農,且材料表述中并未提到“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排除B項;良渚遺址位于長江流域,故良渚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大規(guī)模祭壇和神廟,不能說明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排除C項;根據(jù)所學,西亞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故選項中的史實與結論之間不存在邏輯關系,排除D項。2.B解析:根據(jù)材料“宅茲中國”可知,材料認為西周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從這里統(tǒng)治人民,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故選B項;甲骨文是商朝王室用于占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不能說明夏朝出現(xiàn)牛耕,排除A項;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不是黃河流域,排除C項;《周易》記載神農氏教天下耕作,意味著神農氏時期已經出現(xiàn)刀耕火種而不是周代出現(xiàn)的,排除D項。3.C解析:由材料“兩個小孩爭辯太陽遠近問題:小孩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陽比中午看起來要大;另一小孩認為,中午太陽離我們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陽比早上感覺熱”可知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注和思考,故選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出諸子間思想的激化,排除A項;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提及私學的發(fā)展,排除D項。4.A解析: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更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蜀漢政權號稱是漢朝的延續(xù),與材料中“將蜀漢政權改為正統(tǒng)”相符,故選A項;朱熹“改變了《資治通鑒》中魏國正統(tǒng)的形象,進而將蜀漢政權改為正統(tǒng)”并沒有鼓勵世人批判,實質上強調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排除B項;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哲學,不僅是倡導儒家思想復興,排除C項;材料中只是改變了正統(tǒng)的形象,并未涉及考證,排除D項。5.D解析:通過題干中的數(shù)軸圖可知,d處是宋明時期,該處處于高潮的主要原因是宋明理學的出現(xiàn),而不是“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動”,故選D項;通過題干中的數(shù)軸圖可知,a處是秦朝時期,秦朝是以法家思想立國的,不但不提倡儒家思想,而且還實行了“焚書坑儒”,大大打壓了儒家思想,所以該時期處于低潮,排除A項;通過題干中的數(shù)軸圖可知,b處是漢朝時期,在該時期,董仲舒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又經漢武帝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逐漸處于社會的主流思想地位,所以在該時期儒家思想處于高潮時期,排除B項;通過題干中的數(shù)軸圖可知,c處是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該時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沖擊,儒家思想又進行了一次融合,所以在該時期儒家思想處于低潮時期,排除C項。6.D解析:據(jù)材料“東晉十一位帝王中,明確與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東晉權力實際掌握者王導與高僧帛尸梨密多羅交往甚厚,瑯琊王氏家族中有兩名成員出家為僧”可知東晉僧人與統(tǒng)治階層交往密切,必然會擴大佛教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故選D項;據(jù)所學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危機,但正統(tǒng)地位并沒有被打破,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佛教中國化,排除B項;材料僅說明東晉僧人與統(tǒng)治階層交往密切,無法體現(xiàn)士族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排除C項。7.D解析:“譚嗣同在其著作《仁學》中,將儒家的仁、墨家的兼愛、耶穌教、佛教的教義結合起來”主要體現(xiàn)其維新變法的思想,其實質是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制度結合,從而為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故選D項;“將儒家的仁、墨家的兼愛、耶穌教、佛教的教義結合起來”不是用誰變誰的問題,是結合起來說明變法的合理性,排除A項;“將儒家的仁、墨家的兼愛、耶穌教、佛教的教義結合起來,再同當時科學家的‘以太說’混合”不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它們屬于不同的性質,排除B項;“將儒家的仁、墨家的兼愛、耶穌教、佛教的教義結合起來,再同當時科學家的‘以太說’混合,來宣揚他的仁學”其目的是宣揚自己的觀點,而無法知道其抨擊的對象是什么,排除C項。8.A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古印度釋迦摩尼創(chuàng)立了佛教,對“種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沖擊,故選A項;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與題干中“反對婆羅門種姓的優(yōu)越地位”不相符,排除B項;1世紀,耶穌于巴勒斯坦創(chuàng)立基督教,其影響逐漸擴大,到4世紀末成為羅馬帝國國教,與題干中“釋迦牟尼”無關,排除C項;伊斯蘭教是由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的,與題干中“釋迦牟尼”無關,排除D項。9.D解析:據(jù)材料“宋代學者紛紛為經典重作注釋之時,陸九淵則對此不屑一顧,認為經典是為個人服務的,不是個人為經典服務”可知,陸九淵主張經典應為己所用,這體現(xiàn)出個體對經典解釋的能動性,故選D項;陸九淵只是強調反對時人對經典的盲從,并非否定經典的權威性,排除A項;陸九淵的思想是宋明理學的一部分,排除B項;王陽明構建了嚴密的心學思想體系,排除C項。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個體意識由抑制到肯定,從本質上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個體意識的增強,體現(xiàn)新社會條件下儒學的新發(fā)展,故選C項;陸王心學是對程朱理學的發(fā)展,而不是否定,排除A項;儒學危機出現(xiàn)于魏晉時期,排除B項;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內部的分歧只是表象,但在本質上都是儒學的新發(fā)展,排除D項。解析:依據(jù)“百人百義”,墨子提倡“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可知,這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思想,故選B項;法家思想精髓是法治,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A項;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按照血緣關系世襲,排除C項;墨子是小生產者的代表,其主張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要求,排除D項。解析:“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大意是:服喪三年,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宰予認為為父母守喪的時間可以改為一年,孔子認為宰予不仁,說明孔子認為道德要重于實利,故選D;材料無法體現(xiàn)孔子教育學生未做到表里如一,排除A;材料信息與因材施教無關,排除B;C表述太絕對,錯誤。13.C解析:春秋以后“元享利貞”被闡釋為“仁義禮信”四德,結合所學可知此種闡釋意在借助傳統(tǒng)文化宣揚儒家思想,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儒家義理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A項錯誤;B項說法本身錯誤,B項錯誤;春秋以后“元享利貞”被闡釋為“仁義禮信”四德是為闡釋意在借助傳統(tǒng)文化宣揚儒家思想,而不是”貞“在內涵的時代變化,D項錯誤。解析:《春秋繁露》中天地君臣,陰陽夫婦,春夏父子這種對應關系反映了古代中國人的人倫觀念,B正確;題干中未體現(xiàn)民本思想,排除A;“仁愛”思想強調的是統(tǒng)治者的施政原則,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C;“無為”主張順應自然,不要過的干預社會發(fā)展,這與題無關,排除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儒家道義觀,認為道義才是政權存在價值,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對“正統(tǒng)”政權的不同觀點,無法體現(xiàn)鼓勵世人批判懷疑精神,排除B;北宋已經創(chuàng)立理學,使儒學思想得到復興,排除C;題意沒有涉及歷史問題的考證,排除D。解析:表中的儒家各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共9人,其中6人的籍貫在南方,3人在北方,可見兩宋時期文化的重心在向南方轉移,故D正確;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儒學處在正統(tǒng)地位,故A錯誤;BC均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解析:根據(jù)新儒學思想家為強調倫理道德,吸收佛教觀念,排斥佛教關于“神”和“來世”觀念等做法可知,新儒學以積極態(tài)度應對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B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新儒學“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A項錯誤;“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與“強調倫理道德”不符,C項錯誤;宋代思想家在發(fā)展儒學思想時并沒有借助宗教形式,D項錯誤。解析:根據(jù)“載諸空言,不如見諸行事”“凡文之不關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漢字繪畫課件
- 漢字的藝術魅力課件
- 戶口遷移單位介紹信
- 漢字字謎的多媒體課件
- 《英語語言與文化》2019秋冬知到智慧樹答案
- 房產銷售個人月工作總結
- 通信行業(yè)G技術應用前景展望
- 漢字書法課件模板慧字
- 2024年秋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課件 我上學啦 我上學啦 2.認識新同學
- 2024年秋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第四單元 10以內數(shù)加與減 第1課時 猜數(shù)游戲
- 醫(yī)院患者病情評估制度
- 鋼欄桿安裝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幼兒教師師德培訓案例集
- GB/T 33130-2024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guī)范
- 養(yǎng)老院老人權益保護制度
- 高空作業(yè)車安全知識培訓
- 吉林大學《計算機網(wǎng)絡(雙語)》2021-2022學年期末試卷
- 《解除保護性止付申請書模板》
- 2024年云網(wǎng)安全應知應會考試題庫
-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
- 南京大學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