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8)課件_第1頁
第七章-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8)課件_第2頁
第七章-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8)課件_第3頁
第七章-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8)課件_第4頁
第七章-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8)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第七章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1

身體鍛煉有助心理健康

身體鍛煉有助心理健康2重要問題體育鍛煉帶來的心理效益。健康體能是社會應激的重要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育鍛煉影響心理健康的原因各種鍛煉行為模式之間的差異。影響人們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促進人們體育鍛煉堅持性的策略。體育鍛煉的消極影響。重要問題體育鍛煉帶來的心理效益。3第一節(jié)

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一、對體育鍛煉的界定

在體育運動心理學領域,身體活動是個上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產(chǎn)生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移動,包括體育鍛煉以及職業(yè)勞動。全民健身,不僅健身,而且健心第一節(jié)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全民健身,不僅健身,而41、身體活動

是指能量消耗高于休息時的新陳代謝水平的人類身體運動。通常指那些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進行的有助于健康的身體活動,如有規(guī)律的長時間散步、騎單車、爬樓梯等等。2、身體鍛煉

是以發(fā)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zhì),調(diào)節(jié)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各種與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韌性和身體成份等有關的活動形式,

3、有氧運動:就是以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謝方式提供能量的運動,它是一種能夠增加心肺功能的身體活動。有氧鍛煉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有氧舞蹈、有氧健美操等。

1、身體活動5心理健康的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自我情況良好,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2)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6《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為:認知過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樂觀,精神舒暢;意志堅強,做事有目的、計劃、步驟、方法,能克服困難達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價值觀等均正常;養(yǎng)成健康習慣和行為,無不良行為;精力充沛地適應社會,人際關系良好。心理健康的標準《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為:認知過程正7(1)智力正常;(2)適當?shù)那榫w控制能力;(3)對自己能作出適當?shù)脑u價;(4)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季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標準至少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1)智力正常;季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標準至少應該8(1)智力正常;(2)心理特點符合年齡;(3)情緒穩(wěn)定而愉快;(4)意志健全;(5)行為協(xié)調(diào);(6)人際關系適應;(7)反應適度。王極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為:(1)智力正常;王極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為:9(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三、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三、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10(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11(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1、對認知的理解(1)認知是信息的處理過程;(2)認知是心理上的符號運算;(3)認知是問題求解;(4)認知是思維;(5)認知是一組相關的活動,如知覺、記憶、思維、判斷、推理、問題求解、學習、想象、概念形成、語言使用等等。

(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122、身體鍛煉與認知衰老(1)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2)身體鍛煉與中老年的反應速度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衰老2、身體鍛煉與認知衰老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衰老133、馬啟偉,張力為(1996)總結(jié)了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反應時關系的以下規(guī)律:第一,進行積極身體活動的老年人,其反應時和其他認知功能的下降幅度比不進行積極身體活動的老年人小。第二,測驗的任務難度越大,身體鍛煉對反應時和其他認知功能的這種影響就越明顯,比如,身體鍛煉效應在選擇反應時上表現(xiàn)得比在簡單反應時上更明顯;但也有個別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鍛煉的效應隨任務難度加大而呈現(xiàn)縮小趨勢。第三,即使是年齡很大時才開始進行身體鍛煉,同樣可以提高信息加工速度。3、馬啟偉,張力為(1996)總結(jié)了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反應時14(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

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

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15

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1)諾斯等人(Northetal.,1990)對1969年至1989年間的80項關于身體鍛煉與抑郁的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結(jié)論如下:

①短期身體活動和長期身體鍛煉都能有效地降低抑郁;②鍛煉的降抑郁效果在那些要求心理幫助的人身上最為明顯;③身體鍛煉與特質(zhì)性抑郁和狀態(tài)性抑郁的降低都有聯(lián)系;④身體鍛煉既可以降低心理健康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者 的抑郁;⑤無氧練習和有氧練習均能降低抑郁;⑥鍛煉周數(shù)和每周次數(shù)與抑郁的降低量相聯(lián)系;⑦身體鍛煉降低抑郁比放松和愉快的活動更有效;⑧身體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jié)合比單純進行身體鍛煉的降抑郁效果好。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16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

佩特魯澤羅等人(Petruzzelloetal.,1991)對1960年至1989年間的104項關于身體鍛煉與焦慮的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①鍛煉的活動時間必須長于20分鐘,才能有效地降低焦慮;②漸進性放松練習同身體鍛煉一樣可以有效降低狀態(tài)焦慮;③身體鍛煉比漸進性放松練習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質(zhì)焦慮;④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⑤長期的和短期的有氧練習均可有效降低狀態(tài)焦慮;⑥身體鍛煉必須堅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降低特質(zhì)焦慮。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17拉方丹等學者(LaFontaineetal.,1992)對1985年至1990年間涉及有氧練習和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且實驗控制十分嚴格的研究進行了總結(jié)分析,結(jié)論如下:

①有氧練習可降低焦慮、抑郁;②有氧練習對長期性的輕微到中度的焦慮癥和抑郁癥有治療作用;③鍛煉者參加鍛煉前的焦慮、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身體鍛煉的程度也越大;④身體鍛煉后,即便心血管功能沒有提高,焦慮、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⑤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尚不足以證明或反駁身體鍛煉導致或引起焦慮和抑郁下降的假設。拉方丹等學者(LaFontaineetal.,199218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指描述個體目前體驗到的幸福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進行的整體性評價。由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個不同的維度組成。

(1)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支持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具有某種關系;(2)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項目差異;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19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

(1)最佳表現(xiàn)(Berger&Motl,2001)

①清晰的注意指向;②高水平的行為表現(xiàn);③對活動任務本身的迷戀;④自發(fā)產(chǎn)生,不期而至;⑤強烈的自我意識;⑥對個人實力的意識;⑦極大的滿足感;⑧發(fā)生的短暫性;⑨對這種卓越狀態(tài)的不可描述性流暢體驗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20(2)流暢體驗

一種理想的內(nèi)部體驗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從事的活動之中,從活動過程本身體驗到樂趣和享受,并產(chǎn)生對動作過程的控制感。

流暢就像林中的小溪(2)流暢體驗流暢就像林中的小溪21(3)高峰體驗

人在某項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強烈的情感狀態(tài),如喜悅、興高采烈、極大的樂趣以及精神啟迪。這一經(jīng)歷可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沖破外部阻力的自由感,可以理解為“極度歡樂的時刻”。(4)跑步者高潮

瞬間體驗到的一種欣快感,通常是不可預料地突然出現(xiàn)。高潮出現(xiàn)時,跑步者的健康幸福感高漲,對大自然的欣賞大增,而且有強烈的時空障礙超越感。

(3)高峰體驗22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1

最初的30分鐘,純粹是極大的痛苦—那是周身的劇痛并伴隨著人生觀的危機。30分鐘一過,情況有所好轉(zhuǎn)。雙臂和雙腿變得輕松和有節(jié)奏。疲勞消失并感到又恢復了力量?!拔蚁?,我今天要跑25英里。我要把研究預算金額加倍。我要就此找院長談話而且再也不能容忍他含糊其辭……”于是,開關一轉(zhuǎn),我由四擋轉(zhuǎn)入了超速飛馳……有時候跑到第二個小時,靈光閃現(xiàn)的時刻到來了:周圍的色彩明亮而美麗,水光鱗鱗,云飛如絮,而我那正在游泳的身體,仿佛飄離了地球。我的心靈深處被一種可愛的滿足感所占據(jù),思想毫無保留地向上冒出。我找到了自己將來的生活歸宿。跑步的文獻中說如果你每天跑6英里并堅持2個月,你將永遠為之著迷。這句話我理解了。跑到6—10英里之間就可以體驗到一種博大的視野和宇宙的寧靜。

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123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2

……我跑第一步時就感到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輕快松弛。我的襯衫緊附著我的身體,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付骨架在風洞中飛馳而下。我仿佛感到自己每英里都跑得飛快,就像說謊一樣令人難以相信,就像換了一個別人從未聽說過的軀體。我的頭腦一如水晶般的清晰,以至于可以主持一項會談。此時惟一的感覺就是節(jié)奏和心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完善和自然……距離、時間、動作渾然一體。那里只有我自己——這種膠合劑,只有對雙腿的模糊感覺,以及即將到來的黃昏。我不由得繼續(xù)飛奔。我本可以不停地向前跑。可能,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人生觀的轉(zhuǎn)變,但無論如何,它是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我來到路邊,悲喜交加,失聲而泣:喜的是自己生龍活虎;悲的是那種暫時性的模糊感覺,而且自己不可能將這種神奇的體驗傳授給任何人。

引自Weinberg&Gould,1999,p.363

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224《美國總統(tǒng)身體健康與體育委員會通訊》1992年刊登的一份聲明指出:

“假如鍛煉可以包裝成一枚藥片,那它應該是全國上下惟一一劑應用最廣的良藥。”(Staff,1992)

《美國總統(tǒng)身體健康與體育委員會通訊》1992年刊登的一份聲明25

1、某些人格特質(zhì)在體育鍛煉中的改變2、體育鍛煉對自尊的影響(1)體育鍛煉能提高身體自我價值和其他重要的身體自我認知(如身體表象)。(2)體育鍛煉對不同性別人群的自尊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3)體育鍛煉對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顯(4)不同鍛煉方式對自尊的影響有差異(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

1、某些人格特質(zhì)在體育鍛煉中的改變(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26體能是社會應激的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能與有氧體能通常體能分為兩類:一是與健康有關的體能二是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能有氧體能是指人體消耗氧的能力,它是由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的綜合表現(xiàn)所決定的。體能是社會應激的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能與有氧體能27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心血管系統(tǒng)的喚醒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的抑郁有氧體能與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心血管系統(tǒng)的喚醒28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解釋一、生理學假設(一)氨基酸類神經(jīng)遞質(zhì)假說(二)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假說(三)腦內(nèi)神經(jīng)肽假說(四)心血管健康假說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解釋一、生理學假設29(一)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二)注意力分散假說(三)認知行為假說(四)社會交互作用假說(五)心理控制感假說(六)運動愉快感假說二、心理學假設(一)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二、心理學假設30第二節(jié)影響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

歸納國內(nèi)關于成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原因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參與鍛煉的原因極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審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和休閑娛樂的需要等。甚至還有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不需要理由,其動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第二節(jié)影響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31

鍛煉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絕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他們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沒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動機”??梢园l(fā)現(xiàn),在所有阻礙體育鍛煉的因素中,很多都是個人可控制的因素。不從事體育鍛煉的理由鍛煉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絕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32(三)不參加身體鍛煉的理由沒時間沒精力沒動機(四)退出鍛煉的理由影響工作家務家庭成員生病缺乏鍛煉樂趣花時間和金錢堅持鍛煉的影響因素很多,既有個人因素也有環(huán)境因素(三)不參加身體鍛煉的理由堅持鍛煉的影響因素很多,33

許多人認為鍛煉時間過長影響了工作和家務、家庭成員需要照顧、鍛煉缺乏樂趣、去健身中心太費時間和金錢等原因是自己退出體育鍛煉的原因

退出體育鍛煉的理由許多人認為鍛煉時間過長影響了工作和家務、家庭成員需要照顧、34(一)個人因素1.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2.個體生理狀況3.個人行為4.個人心理特征和狀態(tài)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一)個人因素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35

1.社會環(huán)境2.物理環(huán)境3.體育活動的特征(二)環(huán)境因素1.社會環(huán)境(二)環(huán)境因素36

第三節(jié)

鍛煉行為的理論及干預一、健康信念理論HBM模型(Beckeret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學領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鍛煉心理學的研究中來。HBM模型認為,健康行為來于自心理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其核心內(nèi)容是關于健康的個人信念,人是否產(chǎn)生預防性的健康行為,取決于其對自身潛在疾病的嚴重性的知覺,及其對采取行動的代價與所獲利益的評估,這些信念調(diào)節(jié)著人們對威脅的感知,從而影響他們采取健康行為的可能性。

當人們健康受到威脅時可能采取健身行為第三節(jié)鍛煉行為的理論及干預當人們健康受到威脅37合理行為理論(Ajzen&Fishbein,1980)認為,人是理智的,當他看到危險時會以一種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應,而意圖是行為預測的最佳因子。(二)合理行為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合理行為理論(Ajzen&Fishb38二、計劃行為理論

TPB(Ajzen,1985)假設,人的行為取決于行為意向,行為意向是由個人對行為的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所體驗到的主觀控制感共同決定的;主觀控制感不僅決定行為意向,而且對行動的產(chǎn)生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對行為的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主觀控制感行為意向行為計劃行為理論的預測二、計劃行為理論對行為的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主觀控制感行為意向行為39

控制點理論認為,個體要對影響自己行為的因素進行評價,評價這些因素是處于自己控制之下,還是由他人或某種偶然因素所控制。

(三)控制點理論控制點理論認為,個體要對影響自己行為的因素40

根據(jù)社會認知理論(Bandura,1997),個體、行為、環(huán)境三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因素中的認知、思維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四)社會認知理論根據(jù)社會認知理論(Bandura,1997),個41鍛煉行為干預常用的一對一干預和小群體干預的策略有

1.情境安排2.積極反饋3.目標設置4.決策評定5.社會支持鍛煉行為干預42(五)跨理論模型

跨理論模型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該理論從認知、行為和時間等三方面來綜合考慮行為的變化過程,指出不同類型的認知在鍛煉行為改變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其重要性也不同.(五)跨理論模型跨理論模型是由Prochask43第四節(jié)體育鍛煉的成癮行為鍛煉成癮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癮

通常狹義的成癮是指個體強迫性地尋求藥物和使用藥物的行為,其生理和心理已產(chǎn)生對藥物的強烈依賴。廣義的成癮則延伸到對一些行為的強迫性依賴,如病態(tài)賭博、瘋狂購物、網(wǎng)絡成癮等。第四節(jié)體育鍛煉的成癮行為鍛煉成癮的界定44

鍛煉成癮是指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研究(Anshel,1991)比較了鍛煉成癮者和非鍛煉成癮者的差異,發(fā)現(xiàn)這些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二)對鍛煉成癮的理解鍛煉成癮是指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45鍛煉成癮者鍛煉后更難以休息,并產(chǎn)生更多的應激參加體育鍛煉后體驗到高度積極的情感當錯過一次鍛煉機會后產(chǎn)生高度的抑郁、焦慮和憤怒的情緒體驗;為完成某項鍛煉計劃傾向于忽視身體的不適、疼痛或傷病鍛煉成癮者鍛煉后更難以休息,并產(chǎn)生更多的應激46Glasser(1976)曾經(jīng)提出積極的跑步成癮的標準:1.體育鍛煉是非競爭性的、個人選擇的,每天從事一小時;2.體育鍛煉只需很少的技能和精神努力;3.體育鍛煉不依賴于他人,可最大限度地獨立進行;4.鍛煉者相信活動具有價值;5.鍛煉者相信堅持活動會導致某種程度的提高;6.鍛煉后不會帶來自我貶低。鍛煉成癮行為的測量Glasser(1976)曾經(jīng)提出積極的跑步成癮的標準:鍛煉47

總的來說,鍛煉成癮行為在各種運動項目中都有可能存在,就目前而言,還缺乏有效的測量工具對鍛煉成癮行為的程度作出準確的判斷,這也是造成這一領域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關于鍛煉成癮行為的研究總的來說,鍛煉成癮行為在各種運動項目中都有可能存48第七章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第七章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49

身體鍛煉有助心理健康

身體鍛煉有助心理健康50重要問題體育鍛煉帶來的心理效益。健康體能是社會應激的重要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育鍛煉影響心理健康的原因各種鍛煉行為模式之間的差異。影響人們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促進人們體育鍛煉堅持性的策略。體育鍛煉的消極影響。重要問題體育鍛煉帶來的心理效益。51第一節(jié)

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一、對體育鍛煉的界定

在體育運動心理學領域,身體活動是個上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產(chǎn)生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移動,包括體育鍛煉以及職業(yè)勞動。全民健身,不僅健身,而且健心第一節(jié)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全民健身,不僅健身,而521、身體活動

是指能量消耗高于休息時的新陳代謝水平的人類身體運動。通常指那些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進行的有助于健康的身體活動,如有規(guī)律的長時間散步、騎單車、爬樓梯等等。2、身體鍛煉

是以發(fā)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zhì),調(diào)節(jié)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各種與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韌性和身體成份等有關的活動形式,

3、有氧運動:就是以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謝方式提供能量的運動,它是一種能夠增加心肺功能的身體活動。有氧鍛煉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有氧舞蹈、有氧健美操等。

1、身體活動53心理健康的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自我情況良好,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2)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54《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為:認知過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樂觀,精神舒暢;意志堅強,做事有目的、計劃、步驟、方法,能克服困難達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價值觀等均正常;養(yǎng)成健康習慣和行為,無不良行為;精力充沛地適應社會,人際關系良好。心理健康的標準《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為:認知過程正55(1)智力正常;(2)適當?shù)那榫w控制能力;(3)對自己能作出適當?shù)脑u價;(4)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季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標準至少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1)智力正常;季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標準至少應該56(1)智力正常;(2)心理特點符合年齡;(3)情緒穩(wěn)定而愉快;(4)意志健全;(5)行為協(xié)調(diào);(6)人際關系適應;(7)反應適度。王極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為:(1)智力正常;王極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為:57(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三、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三、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58(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59(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1、對認知的理解(1)認知是信息的處理過程;(2)認知是心理上的符號運算;(3)認知是問題求解;(4)認知是思維;(5)認知是一組相關的活動,如知覺、記憶、思維、判斷、推理、問題求解、學習、想象、概念形成、語言使用等等。

(一)體育鍛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602、身體鍛煉與認知衰老(1)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2)身體鍛煉與中老年的反應速度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衰老2、身體鍛煉與認知衰老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衰老613、馬啟偉,張力為(1996)總結(jié)了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反應時關系的以下規(guī)律:第一,進行積極身體活動的老年人,其反應時和其他認知功能的下降幅度比不進行積極身體活動的老年人小。第二,測驗的任務難度越大,身體鍛煉對反應時和其他認知功能的這種影響就越明顯,比如,身體鍛煉效應在選擇反應時上表現(xiàn)得比在簡單反應時上更明顯;但也有個別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鍛煉的效應隨任務難度加大而呈現(xiàn)縮小趨勢。第三,即使是年齡很大時才開始進行身體鍛煉,同樣可以提高信息加工速度。3、馬啟偉,張力為(1996)總結(jié)了身體鍛煉與中老年人反應時62(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

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

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二)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63

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1)諾斯等人(Northetal.,1990)對1969年至1989年間的80項關于身體鍛煉與抑郁的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結(jié)論如下:

①短期身體活動和長期身體鍛煉都能有效地降低抑郁;②鍛煉的降抑郁效果在那些要求心理幫助的人身上最為明顯;③身體鍛煉與特質(zhì)性抑郁和狀態(tài)性抑郁的降低都有聯(lián)系;④身體鍛煉既可以降低心理健康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者 的抑郁;⑤無氧練習和有氧練習均能降低抑郁;⑥鍛煉周數(shù)和每周次數(shù)與抑郁的降低量相聯(lián)系;⑦身體鍛煉降低抑郁比放松和愉快的活動更有效;⑧身體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jié)合比單純進行身體鍛煉的降抑郁效果好。1.體育鍛煉的抗抑郁效能64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

佩特魯澤羅等人(Petruzzelloetal.,1991)對1960年至1989年間的104項關于身體鍛煉與焦慮的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①鍛煉的活動時間必須長于20分鐘,才能有效地降低焦慮;②漸進性放松練習同身體鍛煉一樣可以有效降低狀態(tài)焦慮;③身體鍛煉比漸進性放松練習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質(zhì)焦慮;④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⑤長期的和短期的有氧練習均可有效降低狀態(tài)焦慮;⑥身體鍛煉必須堅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降低特質(zhì)焦慮。2.體育鍛煉降低焦慮的效能65拉方丹等學者(LaFontaineetal.,1992)對1985年至1990年間涉及有氧練習和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且實驗控制十分嚴格的研究進行了總結(jié)分析,結(jié)論如下:

①有氧練習可降低焦慮、抑郁;②有氧練習對長期性的輕微到中度的焦慮癥和抑郁癥有治療作用;③鍛煉者參加鍛煉前的焦慮、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身體鍛煉的程度也越大;④身體鍛煉后,即便心血管功能沒有提高,焦慮、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⑤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尚不足以證明或反駁身體鍛煉導致或引起焦慮和抑郁下降的假設。拉方丹等學者(LaFontaineetal.,199266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指描述個體目前體驗到的幸福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進行的整體性評價。由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個不同的維度組成。

(1)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支持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具有某種關系;(2)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項目差異;3.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67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

(1)最佳表現(xiàn)(Berger&Motl,2001)

①清晰的注意指向;②高水平的行為表現(xiàn);③對活動任務本身的迷戀;④自發(fā)產(chǎn)生,不期而至;⑤強烈的自我意識;⑥對個人實力的意識;⑦極大的滿足感;⑧發(fā)生的短暫性;⑨對這種卓越狀態(tài)的不可描述性流暢體驗4、體育鍛煉中的特殊情緒體驗68(2)流暢體驗

一種理想的內(nèi)部體驗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從事的活動之中,從活動過程本身體驗到樂趣和享受,并產(chǎn)生對動作過程的控制感。

流暢就像林中的小溪(2)流暢體驗流暢就像林中的小溪69(3)高峰體驗

人在某項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強烈的情感狀態(tài),如喜悅、興高采烈、極大的樂趣以及精神啟迪。這一經(jīng)歷可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沖破外部阻力的自由感,可以理解為“極度歡樂的時刻”。(4)跑步者高潮

瞬間體驗到的一種欣快感,通常是不可預料地突然出現(xiàn)。高潮出現(xiàn)時,跑步者的健康幸福感高漲,對大自然的欣賞大增,而且有強烈的時空障礙超越感。

(3)高峰體驗70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1

最初的30分鐘,純粹是極大的痛苦—那是周身的劇痛并伴隨著人生觀的危機。30分鐘一過,情況有所好轉(zhuǎn)。雙臂和雙腿變得輕松和有節(jié)奏。疲勞消失并感到又恢復了力量?!拔蚁?,我今天要跑25英里。我要把研究預算金額加倍。我要就此找院長談話而且再也不能容忍他含糊其辭……”于是,開關一轉(zhuǎn),我由四擋轉(zhuǎn)入了超速飛馳……有時候跑到第二個小時,靈光閃現(xiàn)的時刻到來了:周圍的色彩明亮而美麗,水光鱗鱗,云飛如絮,而我那正在游泳的身體,仿佛飄離了地球。我的心靈深處被一種可愛的滿足感所占據(jù),思想毫無保留地向上冒出。我找到了自己將來的生活歸宿。跑步的文獻中說如果你每天跑6英里并堅持2個月,你將永遠為之著迷。這句話我理解了。跑到6—10英里之間就可以體驗到一種博大的視野和宇宙的寧靜。

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171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2

……我跑第一步時就感到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輕快松弛。我的襯衫緊附著我的身體,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付骨架在風洞中飛馳而下。我仿佛感到自己每英里都跑得飛快,就像說謊一樣令人難以相信,就像換了一個別人從未聽說過的軀體。我的頭腦一如水晶般的清晰,以至于可以主持一項會談。此時惟一的感覺就是節(jié)奏和心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完善和自然……距離、時間、動作渾然一體。那里只有我自己——這種膠合劑,只有對雙腿的模糊感覺,以及即將到來的黃昏。我不由得繼續(xù)飛奔。我本可以不停地向前跑。可能,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人生觀的轉(zhuǎn)變,但無論如何,它是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我來到路邊,悲喜交加,失聲而泣:喜的是自己生龍活虎;悲的是那種暫時性的模糊感覺,而且自己不可能將這種神奇的體驗傳授給任何人。

引自Weinberg&Gould,1999,p.363

跑步高潮者自述自述272《美國總統(tǒng)身體健康與體育委員會通訊》1992年刊登的一份聲明指出:

“假如鍛煉可以包裝成一枚藥片,那它應該是全國上下惟一一劑應用最廣的良藥?!保⊿taff,1992)

《美國總統(tǒng)身體健康與體育委員會通訊》1992年刊登的一份聲明73

1、某些人格特質(zhì)在體育鍛煉中的改變2、體育鍛煉對自尊的影響(1)體育鍛煉能提高身體自我價值和其他重要的身體自我認知(如身體表象)。(2)體育鍛煉對不同性別人群的自尊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3)體育鍛煉對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顯(4)不同鍛煉方式對自尊的影響有差異(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

1、某些人格特質(zhì)在體育鍛煉中的改變(三)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74體能是社會應激的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能與有氧體能通常體能分為兩類:一是與健康有關的體能二是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能有氧體能是指人體消耗氧的能力,它是由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的綜合表現(xiàn)所決定的。體能是社會應激的調(diào)節(jié)變量體能與有氧體能75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心血管系統(tǒng)的喚醒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的抑郁有氧體能與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有氧體能和應激狀態(tài)下心血管系統(tǒng)的喚醒76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解釋一、生理學假設(一)氨基酸類神經(jīng)遞質(zhì)假說(二)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假說(三)腦內(nèi)神經(jīng)肽假說(四)心血管健康假說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解釋一、生理學假設77(一)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二)注意力分散假說(三)認知行為假說(四)社會交互作用假說(五)心理控制感假說(六)運動愉快感假說二、心理學假設(一)心境狀態(tài)改善假說二、心理學假設78第二節(jié)影響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

歸納國內(nèi)關于成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原因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參與鍛煉的原因極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審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和休閑娛樂的需要等。甚至還有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不需要理由,其動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第二節(jié)影響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79

鍛煉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絕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他們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沒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動機”。可以發(fā)現(xiàn),在所有阻礙體育鍛煉的因素中,很多都是個人可控制的因素。不從事體育鍛煉的理由鍛煉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絕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80(三)不參加身體鍛煉的理由沒時間沒精力沒動機(四)退出鍛煉的理由影響工作家務家庭成員生病缺乏鍛煉樂趣花時間和金錢堅持鍛煉的影響因素很多,既有個人因素也有環(huán)境因素(三)不參加身體鍛煉的理由堅持鍛煉的影響因素很多,81

許多人認為鍛煉時間過長影響了工作和家務、家庭成員需要照顧、鍛煉缺乏樂趣、去健身中心太費時間和金錢等原因是自己退出體育鍛煉的原因

退出體育鍛煉的理由許多人認為鍛煉時間過長影響了工作和家務、家庭成員需要照顧、82(一)個人因素1.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2.個體生理狀況3.個人行為4.個人心理特征和狀態(tài)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一)個人因素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83

1.社會環(huán)境2.物理環(huán)境3.體育活動的特征(二)環(huán)境因素1.社會環(huán)境(二)環(huán)境因素84

第三節(jié)

鍛煉行為的理論及干預一、健康信念理論HBM模型(Beckeret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學領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鍛煉心理學的研究中來。HBM模型認為,健康行為來于自心理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其核心內(nèi)容是關于健康的個人信念,人是否產(chǎn)生預防性的健康行為,取決于其對自身潛在疾病的嚴重性的知覺,及其對采取行動的代價與所獲利益的評估,這些信念調(diào)節(jié)著人們對威脅的感知,從而影響他們采取健康行為的可能性。

當人們健康受到威脅時可能采取健身行為第三節(jié)鍛煉行為的理論及干預當人們健康受到威脅85合理行為理論(Ajzen&Fishbein,1980)認為,人是理智的,當他看到危險時會以一種最理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