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概況講義_第1頁
中國地理概況講義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4/4中國地理概況講義中國地理概況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經(jīng)緯度位置:73E-135E,4N-53N

四至點(疆域):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南:曾母暗沙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次于俄羅斯、加拿大

五帶位置:大部分位于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臺,粵,桂,云總結(jié)(優(yōu)越性):緯度位置和氣候差異,為發(fā)展多種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提供條件

瀕臨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

領(lǐng)海:海岸線12海里海域,大約30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起始點:鴨綠江口(中朝)到北侖河口(中越界河)共1.8萬千米,島嶼6000多個

陸上鄰國(14):

東:朝鮮

北:俄羅斯、蒙古

西北:哈沙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巴基斯坦、阿富汗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越南、老撾、緬甸

隔海相望國家(6):

東:韓國、朝鮮

東南:菲律賓

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2、行政區(qū)劃:

三級行政區(qū)劃: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

東北區(qū):黑吉遼

華北區(qū):晉內(nèi)蒙古京津冀

華東區(qū):滬蘇浙贛魯皖閩

中南區(qū):豫鄂湘粵桂瓊

西南區(qū):川或蜀,云或滇,貴或黔,藏,渝

西北區(qū):陜或秦,甘或隴,寧青新

我國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總?cè)丝冢?3.75億,平均人口密度135/平方千米,人口分布不均勻,東南多,西北少

人口密度分布線:黑河-騰沖,人口密度線東南面積占43%,人口占94%,農(nóng)村人口比重大,城鎮(zhèn)人口比重小,華僑與華人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zhì)

民族分布:東北、西北、西南

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3、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

界限: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1000米-2000米,以高原盆地為主

界限: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階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為主

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五種基本地形齊全,為因地制宜,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提供條件,山區(qū)面積廣大,不利于發(fā)展種植業(yè),在林、牧、礦、旅等方面有優(yōu)勢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多雪山,冰川,大河源頭,多湖泊

內(nèi)蒙古高原:我國北部,大興安嶺-祁連山山脈一帶,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

黃土高原:祁連山東端--太行山,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qū),地表千溝萬壑,支流破碎云貴高原:云南東部,貴州大部,地勢西高東低,石灰?guī)r廣布,地表崎嶇,有許多壩子塔里木盆地:新疆境內(nèi),天山南北兩側(cè),周圍高山環(huán)繞,內(nèi)部平坦,沙漠廣布,邊緣多綠洲準噶爾盆地:新疆境內(nèi),天山南北兩側(cè),周圍高山環(huán)繞,內(nèi)部平坦,沙漠廣布,邊緣多綠洲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東北部,典型的內(nèi)陸高原荒漠盆地,東部多沼澤和鹽湖

四川盆地:四川省東部,周圍高原、山嶺環(huán)繞,內(nèi)部多丘陵、低山,西部有成都高原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東北平原: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遼河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黃渤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我國第二大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地勢坦蕩

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到海濱,我國第三大平原,呈東西狹長狀,地勢低平,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

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4、氣候:

冬季南北溫差大,原因: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地形阻擋;距冬季風原地遠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天山、大興安嶺除外)

1月幾處等溫線拐彎處:

橫斷山脈山河相間處:山谷等溫線向北凸,山嶺等溫線向南凸,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溫線向上游凸

地形對冬季風影響: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臺灣難以受冬季風影響

各溫度帶積溫(≧10℃)和作物熟制:

熱帶:滇、粵、臺和瓊,積溫大于8000℃,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積溫4500-8000,一年兩熟或三熟,稻麥兩熟或雙季稻,雙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麥

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和新疆南部,積溫:3400℃-4500℃,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冬小麥復種蕎麥,或冬小麥復種玉米、谷子、甘薯等

中溫帶:東北和內(nèi)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積溫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nèi)蒙古東北部,積溫≤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跨溫度最多的?。焊拭C

5、降水:

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減少,800mm等降水量線

讀降水量圖注意:東北800mm等降水量線在長白山以東

新疆西部迎風坡

雅魯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臺灣島和海南島東西部降水特點

降水年際變化:北方大,南方小

讀我國干濕區(qū)劃分注意:

東北地區(qū)濕潤區(qū)面積比800mm降水量大的原因:蒸發(fā)弱

海南島半濕潤區(qū)的原因:降水少,蒸發(fā)大

跨干濕區(qū)最多的省區(qū):甘肅、西藏、陜西、內(nèi)蒙古

總結(jié)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強、季風氣候顯著

6、湖泊和河流

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

外流河: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

內(nèi)流河:最終沒有注入海洋的河流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段一線,南段和200mm等降水量線相近水系形態(tài):

主導因素:地貌、自然災害

黃土高原河網(wǎng)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四川盆地的向心狀水系和噴第一地形

橫斷山區(qū)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

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東西不對稱水系(淮河):北部支流眾多,南部支流較少,易成洪澇

河流水文特征:從水量、水位、含沙量、結(jié)冰期等方面考慮

外流區(qū)水文特征:

東北地區(qū):水量豐富、有汛期、含沙量小、有結(jié)冰期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jié)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jié)冰期

內(nèi)流河水文特征:

分布地區(qū):西北內(nèi)陸

主要特征:水源補給: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季節(jié)性河流,夏季為豐水期,其他季節(jié)降水較少,甚至斷流,河流流程不長(蒸發(fā),下滲,灌溉)

新疆著名坎兒井: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地下農(nóng)田的水利設(shè)施,開鑿順序:從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長度不一,最長為20-30km,每隔20-30m,有一個通地面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減少,暗渠水流經(jīng)田莊處流出地面,灌溉農(nóng)田,這一技術(shù)又通過絲綢之路將它傳入中亞等國,坎兒井工程相當浩大,要常年修理保養(yǎng),在暗渠清楚淤泥,

支撐梁柱,甚至還要加掘上游暗溝,以增加水源

湖泊:內(nèi)流湖--鹽水湖,外流湖--淡水湖

分布: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占我國湖泊面積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區(qū):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最集中的淡水胡群

主要河流:

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正源沱沱河,注入東海,流經(jīng)11個省區(qū):青藏云川渝鄂湘皖贛蘇滬,流經(jīng)地形區(qū):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和湖泊: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烏江,洞庭湖,鄱陽湖,上中下游分界點:宜昌和湖口,上游水電開發(fā);中下游,通航,但也是重要危害區(qū)(防洪成為首要任務),治理措施: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及分洪蓄洪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