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研究課件第9章知識點_第1頁
材料科學研究課件第9章知識點_第2頁
材料科學研究課件第9章知識點_第3頁
材料科學研究課件第9章知識點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RF-STM材料研究方法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朱和國 課程內容一X射線熒光光譜掃描隧道電鏡二一、X射線熒光光譜(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S)工作原理:光致發(fā)光。二次特征X射線波譜與能譜類似于電子探針中的波譜與能譜。應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一、X射線熒光光譜(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S)分析技術探測粒子檢測粒子信息深度/nm檢測質量極限/%檢測濃度極限/10-6橫向分辨率/m不能檢測元素檢測信息損傷程度譜線橫坐標XPS光子電子1310,He成分、價態(tài)弱結合能AES電子電子0.

2、52.510-181010010-2103 H,He成分、價態(tài)、結構弱動能XRF光子光子金屬:0.1mm樹脂:3mm10-21H,He,Li成分無波譜(波長);能譜(能量)AES、XPS、XRF三者之間的特性比較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1. STM的基本原理 圖9-25 隧道效應示意圖圖9-26 STM結構原理圖隧道電流:注意:1)隧道電流與絕緣體厚度呈指數(shù)關系,對厚度十分敏感,故其精度高。2)待測試樣為導體、針尖為金絲、鉑絲、鎢絲等,針尖長度不超0.3nm,理想為1個原子。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

3、ing Microscopy, STM)2. STM的工作模式(a)恒流式(b)恒高式圖9-27STM的工作模式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1)橫流模式 讓針尖安置在控制針尖移動的壓電管上,由反饋電路自動調節(jié)壓電管中的電壓,使針尖在掃描過程中隨著樣品表面的高低上下移動,并保持針尖與試樣表面原子間的距離不變,即保持隧道電流的大小不變(恒流),通過記錄壓電管上的電壓信號即可獲得樣品表面的原子結構信息。該模式測量精度高,能較好地反映樣品表面的真實形貌,但比較費時。2)恒高式 即針尖在掃描過程中保持高度不變,這樣針尖與樣品表面原子間的距離

4、在改變,因而隧道電流隨之發(fā)生變化,通過記錄隧道電流的信號即可獲得樣品表面的原子結構信息。恒高工作模式掃描效率高,但要求試樣表面相對平滑,因為隧道效應只是在絕緣體厚度極薄的條件下才能發(fā)生,當絕緣體厚度過大時,不會發(fā)生隧道效應,也無隧道電流,因此當樣品表面起伏大于1nm時,就不能采用該模式工作了。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3. STM的特點STM與前述的表面分析儀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在平行和垂直于樣品表面方向上的分辯率分別達到0.1nm和0.01nm,而原子間距為0.1nm量級,故可觀察原子形貌,分辨出單個原子,克服了SEM、TE

5、M的分辨率受衍射效應的限制,因而STM具有原子級的高分辨率。2)可實時觀察表面原子的三維結構像,用于表面結構研究,如表面原子擴散運動的動態(tài)觀察等。3)可觀察表面單個原子層的局部結構,如表面缺陷、表面吸附、表面重構等。4)工作環(huán)境要求不高,可在真空、大氣或常溫下工作。5)一般無需特別制備樣品,且對樣品無損傷。STM雖具有以上優(yōu)點,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恒流工作時,對樣品表面微粒間的某些溝槽不能準確探測,分辨率也不高。2)樣品須是導體或半導體。對不良導體雖然可以在其表面涂敷導電層,但涂層的粒度及其均勻性會直接影響圖像對真實表面的分辨率,故對不良導體的表面成像宜采用其他手段,如原子力顯微鏡等進行觀察

6、。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4. STM的應用舉例圖9-28 Mo(110)面生長Ni膜過程中的STM圖(a)-清潔表面 (b)-1.5ML (c)-3.9ML (d)-11.6ML例1Mo(110)表面Ni膜的生長研究 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例2氧化膜的形成研究圖9-29NiAl(16 14 1)面氧化膜形成約20時的STM照片A-總貌(200200nm2)B-膜核(4545 nm2) C-膜簇(4545 nm2)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如圖9-30即為MoS2單原子層生長過程的STM照片及其對應的模型圖,從該圖可以清晰地看到MoS2單層納米晶體膜的生長過程,即Mo原子和S原子均通過擴散運動以三角形的堆積方式逐漸長大成膜。 二 、掃描隧道電鏡(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例3表面形貌觀察 (a)二維 (b)三維圖9-31鉑銥合金絲表面的STM 掃描圖二 、掃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