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之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課件(PPT 168頁)_第1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課件(PPT 168頁)_第2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課件(PPT 168頁)_第3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課件(PPT 168頁)_第4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課件(PPT 16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第1頁,共168頁。目的1、把握命題趨勢 2、掌握做題方法重點 1、掌握常見文言實詞 2、特別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現象第2頁,共168頁??键c闡釋(結合系統(tǒng)P107) 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B 這一考點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常見實詞”,指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屬常用詞和次常用字;二是“在文中的含義”,指的就是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即結合上下文推測某個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特定含義;三是“理解”即不考一些名詞術語,而是側重于考查通過掌握文言實詞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的能力。 第3頁,共168頁??疾榉绞?、對一個實詞分別提供的幾種解

2、釋,要求選出正確的答案。2、在題干中給出示例,要求找出與示例相同 的選項。3、比較相同實詞的不同含義。4、對幾個加點實詞作出解釋,按要求選出符合要求的一項。第4頁,共168頁。高考命題走向2004年全國卷:文言實詞古今意義辨析:至孝、祈請、訪問、行旅2004年湖南卷:文言實詞句中含義的推斷:升、和、狎、陰2005年湖南卷:文言實詞古今意義辨析:游、悉、怪、繆2006年湖南卷:文言實詞句中含義的推斷:間2007年湖南卷:文言實詞句中含義的推斷:害、 體、倡、度2010年湖南: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 敵:敵人B故常伺孔明之開闔 伺:窺探C仲達出兵拒之 拒:抵

3、御D夫軍無見糧而轉軍與戰(zhàn) 見:現成的答案:6A第5頁,共168頁。近幾年的高考命題特點: 文言實詞考查有三個特點:堅持考查常用實詞的含義。堅持考查根據語境理解實詞的能力,只 要讀懂了相關的句子,大致理解了句子,推斷詞義就不太困難。堅持“能力立意”的原則,不考名詞術語,只考查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第6頁,共168頁。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 假 字偏義復詞考查內容第7頁,共168頁。第一課時一詞多義、通假字 (一)一詞多義1考點解析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一般地說,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 例如:見看:“吾見師之出而不

4、見其入也”左傳會見,謁見:“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荀子接見,召見:”暴見于王”孟子通“現”,出現,顯現:“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府吏見叮嚀”孔雀東南飛第8頁,共168頁。2技巧點撥 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本 義 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一是就詞的來源說的,即該詞最初的意義,如“向”的最初意義是朝北的窗戶,“兵”的最初意義的兵器,“走”的最初意義是跑。把這“最初的意義”叫做本義。 另一種理解是就詞的應用來說的。把最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意義”,如“兵”的基本意義是“兵士”,“走”的基本意義是“步行”。在現代漢語中談到本意

5、是指詞的后者即詞的基本意義,也就是常用的意義。掌握詞的基本意義是了解多義詞的好辦法。第9頁,共168頁。 小練習指出下列劃線詞語的本義:1.戰(zhàn)則請從 2.后因伐木,始見此山 3.范增數目項王 4.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跟隨 砍伐 攻伐 用眼睛示意 眼睛 得到第10頁,共168頁。詞的引申義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它意義。如“道”本義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氨尽钡谋玖x是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第11頁,共168頁。了解詞義引申的兩種方式(結合系統(tǒng)P111)1.連鎖式 即本義和引申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延伸展開。如:“寒”本義是冷,

6、引申為寒冷季節(jié),再引申為缺乏冬衣而受凍,又引申為貧寒,進而引申為恐懼、害怕。 例如: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冷)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寒冷季節(jié)) 一女不織,可受之寒(受凍) 大渡橋橫鐵索寒(恐懼)第12頁,共168頁。2輻射式詞義的引申環(huán)繞著一個中心而從不同的方面展開。如:“節(jié)”的本義是竹節(jié),由其輻射產生的引申意義有木節(jié),關節(jié),季節(jié),節(jié)操,節(jié)拍等。 例如: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破萬葉。竹(竹節(jié)) 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庖丁解 牛(關節(ji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七絕清明(季節(jié)) 單于壯其節(jié)蘇武(節(jié)操)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琵琶行(節(jié)拍)第13頁,共168頁。 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 項伯亦拔劍起舞,

7、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本義“身體”引申義“親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碴臿(ch)以為民先)“自己”“自身”(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身孕”(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性命”(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等。第14頁,共168頁。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本義“對男子的美稱”。引申義“做官的人”(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讀書人”(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有才能的人”(勝不敢復相士)“士兵”(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第15頁,共168頁。 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本義是“察看、仔細看”引申義是“輔助、輔佐”( 無物以相之)“選擇”( 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8、)“輔佐帝王的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6頁,共168頁。比喻義比喻義也屬于詞的一種引申,但因為它使用比喻手段,使語言風格特殊,色彩鮮明,所以跟引申義并列,成為轉義的一種。它是由本義通過打比方而產生的新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意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又如: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隱藏在敵人勢力范圍內。點滴經驗“點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亂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壞名義。第17頁,共168頁。 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和比喻意義。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義“手和腳”,比喻義“兄弟”“黨羽”。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 本義

9、指“頭和頸”,比喻義指“某個集團的領導人”。3. 草菅人命,縱橫鄉(xiāng)里 本義“野草”,比喻義“不值得珍惜的事物”。第18頁,共168頁。假借義假借義是指借用另外一個同音詞的意義。如:畔本義是田界,所以形旁從田(“半”是聲旁)。田界是在田的邊上,所以旁邊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橋畔,枕畔,這是“畔”的引申意義。畔和叛同音,所以又借用為背叛的意思,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這是“畔”的假借義。第19頁,共168頁。了解一詞多義演變的聯想方法類似聯想。采用類似的事物來比喻,形成一詞多義。如:引(本義“開弓”)延引牽引引導。接近聯想。應用接近的事物來代替。如:兵(本義“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zhàn)爭對照聯想。由常

10、用意義,聯想到相對的意義。如:去離開除去廢除舍棄損失、失去距離第20頁,共168頁。依據現代語法推測例:誠、告之于帝,帝感其誠 (名詞,誠 意,誠心)、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副詞,的確)、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許必諾 (連詞,如果,假如)第21頁,共168頁。借助本義引申義推測如:“鄙”字有許多義項:()邊疆,邊遠的地方。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質樸,厚道。例: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庸俗,知識少。例: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過分愛惜財物,鄙吝。例: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看不起,輕視。例: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第22頁,共168頁。小結 一詞多義 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一是

11、要掌握一個詞的常見義項,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qū)別較大的義項;二是掌握聯系語境推斷的具體含義的方法;三是注意古義與一詞多義的交叉現象。 第23頁,共168頁。 課堂演習 1分別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引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請)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公子引車入市(帶領)復引車追問侯生(退回)第24頁,共168頁。存:公子親數存之(問候)卻秦存趙(保存)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存在)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師表)第25頁,共168頁。就:乃謝客就車(上,登上)贏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勸學)使歸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戰(zhàn))第26頁

12、,共168頁。顧(結合系統(tǒng)P12724)荊軻顧笑武陽君臣相顧,不知所歸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 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 回頭看拜訪照顧顧念、考慮返還第27頁,共168頁。愛(結合系統(tǒng)P1211)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6古之遺愛也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 1(愛護) 2(喜歡,愛好) 3(愛惜,吝惜)4(愛惜,吝惜) 5(愛慕,欣賞)6(恩惠) 7(通“薆”。隱蔽,躲藏) 第28頁,共168頁。 微

13、(結合系統(tǒng)P13967)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偷偷地,悄悄地)其文約,其詞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不暴露)微行入古寺 (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表否定,不,不是)改裝,隱藏身份小稍微第29頁,共168頁。 間(結合系統(tǒng)P13036)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有時、偶然)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與)中間力拉崩塌之聲 (夾雜)讒人間之 (離間)侯生乃屏人間語曰 (表情態(tài):悄悄地)道芷陽間行 (小路)第30頁,共168頁。 過(結合系統(tǒng)P1272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經過、通過)愿枉車騎過之 (拜訪)則知明而行無過也

14、 (錯誤、過失)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責備)出門,其裘馬過世家焉 (超過)以其境過清 (過分、過于)第31頁,共168頁。 病 (結合系統(tǒng)P1228)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困乏、窘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恐深 (重?。┮载裁?、病梅為業(yè)以求錢 (損害、使病態(tài))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第32頁,共168頁。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項王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多謝后世人,戒之勿慎忘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 謝(結合系統(tǒng)P14070)謝絕辭謝請罪感謝告誡凋謝第3

15、3頁,共168頁。2、常見實詞的多義: 請識記系統(tǒng)集成P121-146中的內容。第34頁,共168頁。 (二)通假字(系統(tǒng)112頁)通假字,就是指本應用甲字,使用時借用與其意義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現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義。 如:“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義為“早一點”; “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義為“夜晚”。第35頁,共168頁。通假字的種類 聲韻相同或相近,是構成通假的原則?!奥暸宰帧贝妗靶温曌帧?如:昂其直,居為奇貨;(“直”通“值”) 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同聲旁的字互相代替。 如

16、: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被”通“披”) 道中手自鈔錄(“鈔”通“抄”)3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替代 如:“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通“罹”)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第36頁,共168頁。識別通假字妙法?第37頁,共168頁。1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通娶,娶妻)2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屬通囑,勸酒)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鴻門宴4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紉通韌,柔韌牢固)5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打開糧倉,救濟百姓)(涂通途,道路)孔孟兩章6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匪通“非”)7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庭廷小結: 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更換

17、偏旁,找出本字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1)利用字形結構掌握通假字第38頁,共168頁。(2)借助字音來推出“本字”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違背)2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藏通臟,臟腑)3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5則仆償前辱之責 (責通債)6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縣通懸,懸掛。)7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辯通變,變化。)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變化,來漫游于無窮無盡的宇宙的人。小結: 同音通假 聲母相同通假 韻母相同通假第39頁,共168頁。 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18、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2.贏糧而景從 景同影,像影子一樣。3.君子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第40頁,共168頁。4.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坐同座,座位。5.風吹草低見牛羊 見同現,露出。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繕,修治。7.離騷者,猶離憂也 離通罹,遭受。第41頁,共168頁。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今王田獵于此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枝:肢 田:畋 頒:斑直好世俗之樂耳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則苗浡然興之矣浡:勃 搶答題直:只已:矣第42頁,共168頁。民歸之,由水之就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皆欲赴愬于王由:猶蚤:早 施:迤愬:訴卒然問曰可得問與蓋亦反其本矣卒:猝與:歟蓋:盍第4

19、3頁,共168頁。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王說則必饜酒肉而后反涂:途說:悅反:返無以,則王乎刑于寡妻罔民而可為也以:已刑:型罔:網第44頁,共168頁。徑須沽取對君酌耶娘妻子走相送禾生隴畝無東西沽:酤耶:爺隴:壟為是其智弗若與施從良人之所之為:謂施:迤第45頁,共168頁。請識記 系統(tǒng)集成P117-120簡表中的通假字:第46頁,共168頁。古今異義、偏義復詞第二課時第47頁,共168頁。(一)古今異義 所謂“古今異義”,就是指文言詞語或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中書寫相同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的現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的,辨明這些詞語“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強我們閱

20、讀文言文的能力。 這一類實詞,從字面上看與今詞意義相同,而實際上意義不同甚至相反。學習、復習時可從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褒貶色彩的轉換、名稱說法的改變以及單雙音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辨析,防止以今義釋古義。 第48頁,共168頁。 古今異義的種類(系統(tǒng)111頁): 1. 詞義擴大。 4.詞義弱化2.詞義縮小。 5.詞義強化。3.詞義轉移。 6.感情色彩變化。 7.名稱說法改變。第49頁,共168頁。1. 詞義的擴大。所謂“詞義擴大”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的意義小,而現代漢語中的意思變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長江和黃河,現在泛指一切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在泛指一切美好

21、的性質。第50頁,共168頁。 練習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秦以虎狼之勢,與中國抗衡。 古義:中原地區(qū)。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古義:母親。今義:晚輩對任何女性長輩的親切稱呼。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古義:父母兄弟等親屬。今義:有婚姻關系的成員。第51頁,共168頁。2. 詞義的縮小所謂“詞義縮小”,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詞義大,而現代漢語中的意義變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壞氣味均可,現在只表示壞的氣味;“讓”,古代既可表示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在則只有第一種意義了。第52頁,共168頁。練習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古

22、今意義和用法。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妻,與“丈夫”相對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古義:因此寫作。今義:因果連詞,表原因。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第53頁,共168頁。3. 詞義轉移:所謂“詞義轉移”,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是一個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卻變成別的一個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淚,現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茍且、馬虎、刻薄、不厚道,今義轉移為偷竊。第54頁,共168頁。練習3.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外交使者。今義:出門時帶的包裹。顏色不少變 古義

23、:容顏、臉色。今義:色彩。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義:秋日的天空。今義:秋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義:年歲、年齡。今義:春天和秋天;也指“歲月”第55頁,共168頁。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戊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古義:因此寫作。今義:因果連詞,表原因。古義:攻克。今義:抬起。古義:跑。今義:行走。第56頁,共168頁。4. 詞義弱化:所謂“詞義弱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時所表示的語義較強,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則較弱。如:“很”,古義是兇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霸埂?,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在表示埋怨、責備。第57頁,共168頁。練習4.解釋下

24、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古義:盟約。今義:限制。戊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古義:攻克。今義:抬起。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古義:跑。今義:行走。吾羞,不忍為之下 古義:羞愧、感到恥辱。今義:害羞、不好意思。第58頁,共168頁。 5. 詞義強化: 所謂“詞義強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意義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增強了。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第59頁,共168頁。 練習5.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表示地位低,見識短淺,今:表示品德低下。烈士暮年,

25、壯心不已 古:表示剛直俠義之人,今:表示為正義犧牲的人。(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古:是揚言的意思,今:表示宣告,聲明。 璧有瑕,請指示王 古:是指給人看,今:是表示上對下申明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表示與外界隔絕之地,今:表示走投無路之時。第60頁,共168頁。6. 感情色彩變化有些詞語在應用的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這往往與它們意思的改變分不開。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見識淺,中性詞,現在表示品德低,含貶義?!白ρ馈惫糯硎镜昧Φ膸褪?,褒義詞,現在表示壞人的幫兇,貶義詞?!板憻?,古代除有冶煉之意外,還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之意,屬貶義詞,現在是

26、褒義詞。第61頁,共168頁。 練習6.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東家有好女,可憐體無比 這里是可愛之意,褒義詞,今意是令人憐憫之意,中性詞。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這里是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中性詞,現在指為正義而舍棄生命或其他利益,褒義詞。 天下云集響應 這里是像回聲一樣應和,中性詞,現在指積極聽從號召,褒義詞。第62頁,共168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璧有瑕,請指示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絕境:古代表示與外界隔絕之地,現在表示走投無路之時。古代表示剛直俠義之人,現在表示為正義犧牲的人。宣言:古代是揚言的意思,現在表示宣告,聲明。指示:古

27、代是指給人看,現在是表示上對下申明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第63頁,共168頁。7. 名稱說法的演變有些時候古文中用一個詞表示某一意思,而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語表示,而是換用別的詞語表示了。如:“目”現已換成“眼睛”,“寡”現已換用“少”了,“足”現已換用“腳”了。第64頁,共168頁。練習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 古代指大腿,現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愿為市鞍馬 這里指買,現在已不用,指城鎮(zhèn)、集市。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義指告戒、告訴,現已不用,用于指感謝。第65頁,共168頁。1特別注意古今同形的復音虛詞.如“地方,卑鄙,形容,宣 言”等。

28、重視整理,歸納課本上出現的古今同形的復音虛詞。2對古今同形詞,千萬不要以今釋古,即以今義代替古義。正確的作法是隨文取義,根據已知條件加以研釋。 例如:“然堯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謗,湯武有放軾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是故君子不責備于一人?!边@段文字中容易產生釋義錯誤的是“責備”二詞,稍不注意就會把它當作現代漢語中“責備(批評,指責)”解。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圣人也有缺點,所以君子對人不求全責備?!柏焸洹睉尀椤耙笸陚洹?。3考試時,頭腦中要有一種明確的意識,即要求解釋的決不是現代漢語的意思,而是古代的意義。技巧點撥第66頁,共168頁。4 解題時一定要將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之中去貫通文意,解

29、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5古漢語中也有一些雙音詞是不能拆成兩個單音詞來看的,秋水“望洋向若而嘆”中的“望洋”意為“抬頭望的樣子”不能理解為“望著海洋”,又如“布衣(平民百姓)”。也有一些古漢語詞可以作兩個單音詞講,也可作一個雙音詞講,應根據語境仔細辨認,如:“可以一戰(zhàn)?!薄翱梢浴笔恰翱梢詰{借”的意思?!皩W不可以已?!敝械摹翱梢浴眲t與現代漢語拼音相同?!坝谑呛硬廊蛔韵病敝小坝谑恰笔恰霸谶@時”的意思;“于是入朝見齊王”中的“于是”與現代漢語相同,這同樣要看具體語境。第67頁,共168頁。積累常見古今異義詞第68頁,共168頁。詞語古義今義例句親戚父母兄弟等旁系親屬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妻

30、子妻子兒女愛人(女方)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國中原地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若能以吳越之從與中國抗衡非常意外事故(名詞)很、大(副詞)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所以1、緣故 (名詞)2、表原因的虛詞3、用來,靠它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余叩所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絕境與外界隔絕沒有出路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第69頁,共168頁。詞語古義今義例句無論更不必說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往往處處常常旦日,卒中往往語用心思想意識的活動讀書用功或肯動腦筋蚓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魚肉魚和肉魚的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卑鄙出身低微,地位鄙賤。品質惡劣先帝不以臣卑鄙不過不超過轉

31、折連詞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第70頁,共168頁。詞語古義今義例句雖然雖、盡管;然,如此用于讓步復句的關聯詞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必取宋故事先例、舊事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南面面向南而坐,即稱帝南邊宜可以南面而刺秦可憐1、可愛2、值得同情值得憐憫中間中,當中;間,夾雜著當中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于是在此 承接連詞吾祖死于是第71頁,共168頁。詞語古義今義例句具體具,具備;體,形體。 明確,不抽 象,細致亦雁蕩具體面微者前進走上前;進獻。 向前行進, 思想進步相如前進缶,不必不一定 用不著, 不需要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智力智謀;力量。 理解事物 的能力可謂智力孤?;蛘哂?/p>

32、的人,有些人。 表選擇關系或者曰:夏商周漢封建而延初一剛剛開始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第72頁,共168頁。詞語古義今義例句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何苦而不平長者有德行的人年長的人以公子為長者婚姻姻親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勝所以自附為婚姻第73頁,共168頁。 (二)偏義復詞(系統(tǒng)114頁) 兩個語素的意義相近相類或相對,并列組成雙音詞后,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成為該雙音詞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的意義卻摒棄不用,只是作為一種陪襯,這就是偏義復詞例: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義在 “國”,“家”是襯字。 孰與君少長? 偏義在“長”,“少”是襯字。意謂“誰的

33、年齡大”。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偏義在“遠”,“近”是襯字。 第74頁,共168頁。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偏義復詞,不同。 晝夜勤作息 偏義復詞,勞作。 去來江口守空船 偏義復詞,離去。第75頁,共168頁。2.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園圃:偏義復詞,果園。公姥:偏義復詞,婆婆。父兄:偏義復詞,指兄長。出入:偏在”入”,指進來第76頁,共168頁。練 習下列句中劃線詞語不屬于偏義復詞的一項是A.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只有“遠”的意義)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偏義于“亡

34、”)C.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偏義于“入”)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偏義于“深”)E.會不相從許 (同義復詞,“相從,相許”之意 )第77頁,共168頁。(三) 綜合小練習:區(qū)別下列句中紅色詞語的古今意義。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不過:不超過,現為轉折連詞。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從而:跟隨而且,現在是承接連詞。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交通:交錯相通,現在指運輸、郵政等部門。第78頁,共168頁。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祖父:祖輩和父輩,現指父親的父親。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出入:偏義復詞,進入。 非常:不尋常,意外的情況,現指很、極,程度副詞。 屬余作文以記之 作文:

35、寫文章,現指學生的寫作練習。第79頁,共168頁。第三課時詞類活用第80頁,共168頁。詞類活用(系統(tǒng)112頁) 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數詞的特殊用法七個方面。其中尤以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意動為重點。 第81頁,共168頁。一、名詞活用名詞活用包括: 名詞活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作狀語, 名詞活用作使動, 名詞活用作意動。第82頁,共168頁。1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的

36、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第83頁,共168頁。例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 函: 用匣子裝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質于秦。 質: 做人質第84頁,共168頁。名詞活用為動詞類型(以系統(tǒng)112頁歸納為主)第85頁,共168頁。1、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之。籍吏民,封府庫沛公欲王關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神弗福也。置人所罾魚腹中大楚興,陳勝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其疾病而死。生死而肉骨稍稍賓客其父 王:稱王水:游泳福:保佑罾:捕撈

37、籍:登記肉:使長肉賓客:把當作賓客。王:稱王西:西進 / 疾病:患上疾病第86頁,共168頁。2、名詞作狀語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第87頁,共168頁。練習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的詞語,并加以解釋。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人皆得以隸使之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而相如廷叱之 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云、.響、景: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像影子一樣隸:當作奴隸東、北:向東邊、向北廷:在朝廷上

38、夜:在夜晚日:每天名詞用作狀語: 多為方位、地點、時間名詞處在動詞前面,對動詞起修飾作用。第88頁,共168頁。3、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使臣服”的意思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第89頁,共168頁。示 例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汗馬功勞 齊威王欲將孫臏 將:任命為將 第90頁,共168頁。4.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 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 “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第91頁,共168頁。示 例

39、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親:把當作親人。子:把當作兒子第92頁,共168頁。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友風而子雨幕天席地第93頁,共168頁。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動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魚肉縉紳 孟嘗君客我 君子病無能焉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魚肉:以為魚肉 客:把當作門客 ?。阂詾椴?鑒:意動用法,以為鑒王:讓稱王 規(guī)律:不能帶賓語的名詞強帶賓語,活用為使動或意動詞。 第94頁,共168頁。小結:名詞活用歌名詞連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謂語通。不能帶兵強帶賓,多是意動或使動。謂前不愿作主語,時間方位狀語共。區(qū)

40、分活用看仔細,切記放在句子中。第95頁,共168頁。二、動詞活用 動詞活用包括: 動詞用作名詞, 動詞用作使動, 動詞用作為動。第96頁,共168頁。1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第97頁,共168頁。又如 A、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B、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C、少仲尼之聞 問:見識第98頁,共168頁。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動詞用作名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古人之觀于天地、

41、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鉤黨之捕遍于天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蓋其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讒、譏:誣陷、嘲諷的話得: 收獲、心得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捕:搜捕的活動出、入:產品、收入至:到達的人動詞活用作名詞: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動詞前有定語(受“其”或“之”等詞語修飾限制)第99頁,共168頁。2.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第100頁,共168頁。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的含義。外連橫而斗諸侯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以夭梅病

42、梅為業(yè)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李牧連卻之斗:讓爭斗屈:使彎腰夭、?。菏箯澢股▲Q:使發(fā)出聲音卻:使退卻第101頁,共168頁。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驚天動地可燒而走也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既來之,則安之。第102頁,共168頁。3.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第103頁,共168頁。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的含義。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泣:為動用法,為哭泣死國:為國事而死第104頁,共168頁。秦不哀吾之喪而

43、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哀:為哀嘆第105頁,共168頁。4、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例如:登高而招 勸學登高在這里修飾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執(zhí)刃而立 棄甲曳兵而走 兒懼,啼告母第106頁,共168頁。四、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或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名事物。 第107頁,共168頁。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的含義。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二三其德一:專一貳:背離二三:不專一,不忠誠第108頁,共168頁。五、形容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包括:形容詞作名詞,形

44、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使動,形容詞用意動第109頁,共168頁。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的含義。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亦以明死生之大 。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四美具,二難并險以遠,則至者少 綠、紅:綠葉、紅花 固:堅固的地勢 遠近:遠近各地(的人) 大:重大意義 明:明智的 美:美好的事物 難:難得的人“險”“遠”:險峻、距離遠的地方(一)形容詞活用作名詞:1、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2、形容詞前有“之”、“其”或其他代詞作定語3、形容詞前面有數詞作定語第110頁,共168頁。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

45、詞的含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世之所高,莫若黃帝窮:看盡 /窮:揭穿窮:走到盡頭長:擅長 短:缺乏高:尊重、推崇(二)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形容詞直接帶賓語2、形容詞前有能愿動詞3、形容詞和動詞(動賓短語)之間用“而”連接4、形容詞前面有“所”字第111頁,共168頁。(三)形容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如貴貨而易土 易:認為容易患志之不立 患:以為憂患不恥下問是古非今不遠萬里第112頁,共168頁。

46、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的含義。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予怪而問之 漁人甚異之于是廢先王之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赫J為小怪:認為怪異:認為奇怪愚:使愚昧(愚蠢)第113頁,共168頁。(四)、形容詞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第114頁,共168頁。練一練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為奇貨 昂:使高昂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今媼

47、尊長安君之位戰(zhàn)國策第115頁,共168頁。1、下列加點詞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項是(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4.沛公軍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 6.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7.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A.1、2、4、6、8 B.1、3、4、6、10 C.2、4、5、6、8 D.5、6、8、9、10 (B)綜合練習第116頁,共168頁。2、下列句子中不屬于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A.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D

48、.卒廷見相如 (C)第117頁,共168頁。3、下列句中都有詞類活用的現象,請你找出來,然后在句后括號內用序號注明活用類別。 A.名詞作動詞 B.意動用法 C.形容詞用作名詞。 .吾師道也( ) .吾從而師之(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而恥學于師(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動詞的名詞。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 .沛公欲王關中( )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 ABCABB第118頁,共168頁。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方法第四課時(系統(tǒng)114頁)第119頁,共168頁。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推斷文

49、言實詞含義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水平。第120頁,共168頁。一、以形或音推義法第121頁,共168頁。 1、以形猜義法第122頁,共168頁。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形旁”給我們推斷詞義帶來有利的條件。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 形旁從“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詞義與五行有關; 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與兵器有關, 從“馬、牛、羊、豕 、犭、鳥、蟲”者與動物有關。從“讠(言)、辶(走)、忄(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 其它還有:禾-五谷、貝-金錢、 皿-器具、 纟-絲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 )-鳥雀、冖-籠罩

50、、 歹-死亡、 月-肉、 頁-首、 自-鼻、 目-眼、 尸 -身體 如念奴嬌檣櫓灰飛煙滅中的櫓: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論中的刊從形旁上看應該與刀有關; 再如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字的意義。造的義符為辶,聯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該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過也同理,也可譯為拜訪之義。 第123頁,共168頁。中國漢字中多為會意字和形聲字,因此我們可以借助漢字的形旁來忖度實詞的含義。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眾之才”中“牧”的含義。該句中的“牧”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為“牛(泛指牲畜”,右為“人手中拿著一條鞭子”,把兩者的意思聯系起來

51、,就是 “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對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統(tǒng)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該項的解釋是正確的。又如2004年全國高考試題甲卷要求解釋“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边@其中涉及對一個“糴”字的考查,而這個字對于大多數的考生而言都比較陌生。如果觀察這個字的字形我們不難發(fā)現,這是一個由“入”字和“米”字組成的會意字,故其本意應為“買進糧食”,與“糶”相對。第124頁,共168頁。 用“貝” 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例句: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論 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 ,將奈何? 用“ 糸 ”作偏旁的字與“絲織品、繩索”有關例句:

52、一曲紅綃不知數 琵琶行 自縊于庭樹 孔雀東南飛 夜縋而出,見秦伯 燭之武退秦師購:懸賞征求,重金收買縊:上吊,吊死綃:絲織品(縋:用繩子往下吊)(賂:賄賂)第125頁,共168頁。.用“ 王(玉) ”作偏旁的字與美玉珍寶有關例句:.何故懷瑾握瑜 屈原列傳 .被明月兮佩寶璐 涉江 白璧無瑕 瑕不掩瑜瑾、瑜:美玉,此處比喻美好品格璐:美玉(玉上的斑點)第126頁,共168頁。2、以音猜義法 古代漢語中,語音和語義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運用聲訓(訓詁學術語)原理,找到通假關系,用本義去解釋借義。如:“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句中“頓”與“鈍”字形相似,讀音相近,“鈍”的含義是“不鋒利”,“甲兵

53、頓弊”就是“甲弊兵鈍”,意即長期放棄戰(zhàn)備,鎧甲破弊,兵器也不鋒利了?!邦D”通“鈍”。又如:昌期少年,不閑吏事,(閑:空閑)。句中“閑”與“嫻”通假,“熟悉”的意思,“嫻于辭令”即為明證,“不閑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試題把“閑”理解為“空閑”就是錯誤的。 第127頁,共168頁。二、語境推斷法第128頁,共168頁。 語境推斷法也就是根據上下文相互制約的關系,推斷出該詞的含義?!霸~不離句,句不離詞”。要把握一個實詞的含義,決不能離開它生存的語境,有時上下文之間存在著照應,解釋,或暗示關系,這恰恰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第129頁,共168頁。1、石鐘山記:酈道元之

54、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2、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篡改贊同【推敲】: 聯系全篇及背景看,漁工水師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為文化水平低,沒法用文字記下來。因此應理解為“記載”。第130頁,共168頁。 3、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 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B “將兵”:將領和士兵 (2002高考題) “將”可當動詞“率領”講,也可作名詞“將領”講。 B項對還是錯? 【推斷】 聯系后文,既然說到“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可見是李廣對部下的關愛,帶兵有方,

55、說的是他領兵的情況而不是指李廣手下的將領和士兵。所以B項錯。第131頁,共168頁。【推斷】“知”字如譯為“知道”或“了解”都是不合邏輯的,因為“不知道”與“不了解”是不可能“皆為盡哀”的,這里只能翻譯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解,也“皆為盡哀”,可見李廣深得人心,這樣翻譯才合情理。4、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第132頁,共168頁。 閱讀 隆慶時,紹興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沖道,縛至府,問曰:“汝何業(yè)?”曰:“賣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識所謂,漫應之曰:“璋也弄,瓦也弄?!迸熤?。未己,果雙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推斷解釋“弄璋”、“弄瓦”在文中

56、的含義并說說你推斷的理由。 “我夫人有娠”(娠:身孕)“果雙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第133頁,共168頁??梢月撓瞪舷挛?尋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懷孕) “果雙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第134頁,共168頁。三、語法分析法運用所學的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語法知識,根據詞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其詞性,進而推斷出它的含義。第135頁,共168頁。例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威自京都省之 ?。禾酵.不審于何得此絹 審:知道。C.自放驢,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 信:使者。答案:C“樵”作“取

57、”的賓語,應為名詞,指柴草。第136頁,共168頁。 例2: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 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推斷】“意”后面帶有賓詞語,作動詞,應解釋為“料想”; 的 “ 意 ” 作主語,為名詞,的“ 意 ” 用法與此相同,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第137頁,共168頁。同樣一個“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中,它做謂語,而且?guī)в匈e語,釋為“藏匿”;在“微行入古詩”中,它做狀語,修飾“行”,釋為“暗暗地,隱蔽地”;在“微風鼓浪”中,它

58、做定語,限定“風”,釋為“微小、微弱”。又如“(優(yōu)孟)多辯,常以談笑諷諫辯:辯駁“句中“辯”作“多”的賓語,顯然只能翻譯為名詞“辯才”,還有“庭除甚蕪,堂屋甚殘 除:廢棄”,句中“庭除”“堂屋”均作句子主語,“除”翻譯為動詞“廢棄”顯然不對,應譯為“臺階”才講得通。 第138頁,共168頁。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善才繩之。 繩:捆綁。 B先涕泣不自勝。 勝:控制 C朕之恨深矣。 恨:遺憾。 D請今日為始。 請:請求。 “繩” 在這里作動詞,”捆綁“好,還是”制裁、處置”好?現有成語“繩之以法”。 古代漢語中,“恨”比較多的解釋為“遺憾”,但也有“怨恨、憤恨”之意。這里,

59、哪一義項更符合文中高宗的心情?答案:D 古代漢語中,“請”后面帶動詞時,一般有兩個義項:“請對方做某事”;“請允許我做某事”。B項的“勝”應為“能承受”第139頁,共168頁。判斷下列句中紅字解釋的正誤: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和”接代詞賓語“之”,當為動詞,而不能理解為形容詞“和睦”;再聯系上文“鳴”,可知“和”應為“應和”。第140頁,共168頁。四、對稱結構互解法(文言對舉法) 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求得詞語正確的解釋。第141頁,共168頁。 【文過飾非】 我們可能知道“飾”是“掩飾之意”,而對“文

60、”則有些把握不住。這個詞語中的過和非同義,那么文和飾也應該同義。文就是文飾、掩飾的意思。 【求全責備】 全,全面。備,完備。意思同。“求”和“責”意思也應該相同?!扒蟆笔且?,“責”也是要求(責成、尋求)。這樣就不會把則和備看成是“責備”了。 【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應相反。恭,恭敬。倨,傲慢。 第142頁,共168頁。 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 【推斷】上下句以“而”連接,表并列。據“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構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為并列關系, “圣君治國”當翻譯成“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成譯“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