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3篇.docx_第1頁
課外文言文3篇.docx_第2頁
課外文言文3篇.docx_第3頁
課外文言文3篇.docx_第4頁
課外文言文3篇.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外文言文(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王承元者,成德軍節(jié)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謀。年十六,勸承宗亟引兵共討叛軍李師道, 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發(fā)喪,大將謀取帥它姓。參謀崔燧與諸 校計,以祖母涼國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諸將固請,承元曰:“上使中貴 人監(jiān)軍,盍先請?"監(jiān)軍至,又如命,乃謝曰:“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茍有令,其從 我乎? ”眾曰:“惟所命。"乃視事牙闔之偏,約車有不得稱留后氣事一關參佐,密表 請帥于朝。穆宗詔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檢校工部尚書、義成軍節(jié)度使。將往義成, 北鎮(zhèn)以兩河故事脅誘,欲

2、其留成德,承元不納,諸將皆悔。者至,士哭于軍,承元令曰:“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雖然,格天子詔,我獲罪奈何?前李師道有詔赦死,欲舉族西, 諸將止弗遣,他日乃共殺之。今君等幸置我,無與師道比。”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元即 出家貨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于是諫議大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 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鎮(zhèn),左右裒器幣自隨,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為棗 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見,帝命中宮禮賽異等。彼承元郎坊丹延節(jié)度。 俄徙鳳翔。鳳翔右袤涇原,地平少巖險,多番數(shù)入盜。承元據(jù)勝地為郭,置守兵千,詔號 臨洸城。府郛左百賈州聚,異時為虜剽奪,至燎蜂相警,承元版堞繚之,

3、人乃告安。以勞 封岐國公。太和初,祖母喪,詔曰:武俊當橫流時,拯定奔潰,功在史官。今李不幸, 贈恤宜加厚?!鼻医o儀仗以葬。五年,徙節(jié)平盧、淄青。始,鹽禁未嘗行兩河,承元請歸 有目,由是兗、郛諸鎮(zhèn)皆奉法。承元資仁裕,所至愛利。卒,年三十三,贈司徒。(節(jié)選自新唐書王承元傳)【注】留后,唐代節(jié)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武俊,王承元祖父, 曾任成德軍節(jié)度使。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 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元即出家/貿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于是諫議 大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B. 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

4、元即出家貿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于是諫議大 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C. 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元/即出家賢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于是諫議大 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D. 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元/即出家/賢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于是諫議 大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左右,有“幫助,輔佐;袒護,保護;近臣,隨從”等意思。文中指隨從。B. 昆弟,同伯仲,指兄和弟;比喻親密

5、友好或同輩的人。文中指兄和弟。C.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社會生產以農牧業(yè)為主。D. 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亦泛指官吏。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王承元少年老成,頗有遠見。年輕時便力主討伐逆賊,效忠朝廷,并且在兄長死 后一直拒絕諸將的擁戴,直至朝廷任命后才接受。B. 王承元注重大局,處事果斷。得到朝廷的異地任命后,部將不想讓他離開,他非常 理智,以李師道為鑒,堅決離開本軍去上任。C. 王承元文武兼?zhèn)?,政績卓著。在鳳翔任職期間,修筑防御工事,派兵據(jù)守,有效阻 止了吐蕃的擾亂,讓當?shù)匕傩者^上了安定的生活。D.

6、王承元寬厚仁惠,關愛百姓。所到之處能給百姓帶來恩惠;兩河之地沒有實行私鹽 禁令,他請求使之得以實行,保障了百姓的生活。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勸承宗亟引兵共討叛賊李師道,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往指目之。(4分)承元據(jù)勝地為部,置守兵千,詔號臨沂城。(4分)5. 王承元為什么不聽諸將的挽留,離開成德前往義成上任?請簡要說明。(3分)(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也。玄少孤貧,博學善屬文,解鐘律。性剛勁亮直,不能 容人之短??ど嫌嬂粼倥e孝廉,太尉件,皆不就。州舉舂才,除郎中。五等建,封鶉觸岑。 武帝為晉王,以

7、玄為散騎常侍。及堂替,進爵為于,加附馬都尉。帝初即位,廣納直言,開 不諱之路,玄及散騎常侍皇甫陶共掌律職。玄上疏,詔報曰:“舉清遠有禮之臣者,此 尤 今之要也。”乃使玄草詔進之。玄復上疏,帝下詔曰:“二常侍懇懇于所論,可謂乃心欲佐 益時事者也。”俄遷侍中。初,玄進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與陶爭,言喧嘩,為有司 所奏,二人竟坐免官。泰始四年,以為御史中丞。時頗有水旱之災,玄復上疏,詔曰:“得 所陳便宜,言農事得失及水官興廢,又安邊御胡政事寬猛之宜,申省周備,一二具之,此 誠為國大本,當今急務也。"五年,遷太仆。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御會議。玄應 對所問,陳事切直,獨不盡施行,而常見

8、優(yōu)容。轉司隸校尉。獻皇后崩于弘訓宮,設喪位。 舊制司隸于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而謁者以弘訓 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厲聲色而貴謁者。謁者妄稱尚書所處,玄對百僚而罵尚 書以下。御史中丞庾純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實,坐免官。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珠踴不寐,坐 而待旦。尋卒于家,時年六十二,謚曰刖。玄少時避難于河內,專心誦學,后雖顯貴,而 著述不廢。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qū)例,名 為傅子,為內、外、 中篇,凡有四部、六錄,合百四十首,數(shù)十萬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內篇成, 子成以示司空王沈。沈與玄書曰

9、:“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 以塞楊、墨之流遁,齊孫、孟于往代。每開卷,未嘗不嘆息也。'不見賈生,自以過之, 乃今不及',信矣! ”其后追封清泉侯。(選自晉書傅玄傳,有刪改)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 舊制/司隸于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 而謁者以弘訓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B. 舊制/司隸于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 而謁者以弘訓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C. 舊制/司隸于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

10、而謁者以弘訓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D. 舊制/司隸于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 而謁者以弘訓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秀才在漢時與孝廉并為舉士的科名,東漢時避劉秀諱改稱“茂才"。唐初曾與明經、 進士并為舉士科目。后唐宋明清則稱入府州縣學生員為秀才。B. 辟是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自漢代起實行,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確 定是否任用。隋唐以后,主要實行科舉制。C. 五等爵位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是為公、侯、伯、子、男。“封 鶉瓠男” “進爵為子”中的“男”

11、“子”即為爵位。D. 受禪即接受禪讓,此處指晉武帝司馬炎接受魏元帝的禪讓而稱帝。禪讓是傳說中五 帝時期帝位傳承制度,如堯禪讓于舜。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傅玄博學善文,著述頗豐。他擅長寫文章,年少在河內避難時就求學專心,入仕后 仍筆耕不輟,著有傅子,被王沈高度評價,但他自認趕不上賈誼。B. 傅玄寵命優(yōu)渥,深受信賴。傅玄年少時就被州郡推崇,晉武帝即位后又加官進爵, 進諫雖不都被采納,但常受到寬容,死后被追封為清泉侯。C. 傅玄曾做諫官,直言進諫。晉武帝剛即位的時候廣開言路。他常常上疏,泰始四年 談論農業(yè)、水利、邊防等事項,被皇帝認為是當前必須的事務。D.

12、 傅玄性格剛直,缺乏容人之量。它曾和皇甫陶高聲爭論,被彈劾丟官。參加眾卿會 議回答皇帝問話,議政激切直爽。每有奏疏檢舉,常睡不著覺。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玄上疏,詔報曰:“舉清遠有禮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保?分)(2)五年,遷太仆。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4分)(三)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曙少舉進士不第,以父任為殿前承旨,改 右班殿直。感手中,以閣門祗候為蘇、杭、湖、秀等州都巡檢使。中左侍禁,領東西排岸 司,與謝德權提舉在京倉草場。嘗于倉隙地牧牛羊,為德權所訟。真宗以問

13、德權曰:“牛 羊食倉粟邪? ”曙聞而自劾,帝勉諭之。它日,召曙問:“汝才孰與德權?”對曰:“德 權畏法慎亨,臣乃敢于官倉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稱之。鄂州男子聞人若挫,告其徒 永興民李琰將作亂,命曙同度支判官李應機往按之。至則設方略,捕琰黨三十余人,皆伏 法。琰辭連己所不快者數(shù)十人,一切不問??蠈ο攘蔚聲残@罹w謙炒眾扳帝楚其讒乂命 喙至育州與通刊魏德升同至紈無瞼遂奔德吏知肯坦*齊賢奏晴撞戮人帝旦丕爾毛羅安枝 告者曙還,奏德憚緒治軍嚴,故誣之。帝擢緒本軍虞侯,而進曙東頭供奉官。初,太宗 平幣未,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毀,帝欲新之,遣內侍經度,計工二百萬。帝疑,命曙往, 減費十九。改內殿崇班。祥符二

14、年,黎州夷人為亂,詔曙乘驛往招撫,其首首納款,殺牲 為誓。曙按行鹽井,夷人復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領三人,斬首數(shù)十級。因上言蠻阻 險拒命,請必加討。詔知慶州孫正辭、環(huán)慶駐泊都監(jiān)張繼勛領陜西兵,同曙俱進,所至皆 降。曙又言:王師已至而方出,請誅之。真宗謂王旦曰:“已降而殺之,何以信四夷? ” 不許。夷人平,遷內殿承制,再遷如京副使、知登州。會歲饑,請漕江、淮米以振貧乏, 活者甚眾。系遷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遷西上閣門使,徙郛州,提舉 在京諸司庫務,fo曙為人沈敏,有干略,為論利害亨,朝廷數(shù)任使之。(選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傳八十五,有刪改)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

15、的一項是A. 青州卒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升同至劾/無 驗/遂棄德市/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者/B. 青州卒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升同至劾/ 無驗/遂棄德市/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者/C. 青州卒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升同至劾/ 無驗/遂棄德市/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者/D. 青州卒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升同至劾/無 驗/遂棄德市/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

16、者/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咸平,是宋真宗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表示年 份)。B. 遷,本意是指移動、搬換、轉變,在古代多指變動官職,一般指升職。文中意為升 職。C. 河東,黃河以東的地方,在今陜西西南部。黃河流經陜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 說。D. 卒,古人稱大夫死為“卒”。古代對不同地位人的死的稱呼不同,如士人死為“不 祿”等。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侍其曙知錯能改,為人不計嫌怨。因為在官倉隙地放牧牛羊而被謝德權告發(fā),他不 僅能夠自我反省,沒有忌恨謝德權,而且還在皇帝面前對謝德權大加贊賞。B. 侍其曙嚴明公正,辦案明察秋亳。對于告發(fā)作亂案件,他深入調查,獲得實情,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