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術雜感錄(之一)_第1頁
2021年武術雜感錄(之一)_第2頁
2021年武術雜感錄(之一)_第3頁
2021年武術雜感錄(之一)_第4頁
2021年武術雜感錄(之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武術雜感錄(之一) 我記得有位大科學家說過,一個大寫的人,應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要索取,更要給予。用我們傳統(tǒng)的說法,就是一位有出息的人,應為 _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立德、立功、立言”。我想,當一位有出息的人創(chuàng)造了豐功偉績,又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即應由自己或他人把這些偉績和經驗,不論用什么體裁,忠實地記錄、和歸納、演繹出來,上升為某個領域的科學規(guī)律和系統(tǒng)理論,成為我們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共同財富,且傳諸后世這就是“立言”的歸宿吧! 我相信,為人民創(chuàng)造了幸福生活的人,人民是不會忘記的。他自己也能因此而得到幸福和滿足。我也想,從事這種崇高的直接或間接的“立言”事業(yè),也是對祖國、對民族和人類社會

2、的一種可貴的貢獻。當今,武術界興起一種編書、寫書的熱潮,為徒子徒孫留下一份寶貴的財富,那是值得倡導和贊賞的。 我平常有一種激昂的心情,聽說武友中有誰在編書、寫書,我就為他感到特別高興,如需要,我還愿助其一臂之力。其實,我對武術項目沒有多大的發(fā)言權。具體到某個拳種,更是如此。但我對武術的興趣特別大。這不是為了別的什么,就因為武術是我中華民族極其優(yōu)秀、又極其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促使武術這種偉大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興旺發(fā)達,是我們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有識之士,包括全體武術工 _和愛好者,像愛護自己的眼珠子一樣,去關愛它、扶植它,且殫精竭慮地去挖掘、,去繼承和傳播,以至把它發(fā)揚光大。 我愿

3、做個弘揚中華武術的“義工”,愿為這個偉大的事業(yè)添磚加瓦,奔走呼號、搖旗吶喊。 經過一番思考后,我最近對武術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提了兩大意見。一是習武之人必須同時學好文化,且武術館校應以文為主。 _?這是因為武術是一種精邃和廣袤的文化現象,要想真正掌握,沒有一定文化功底是不行的。何況當今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全方位需求,以及獨生子女的家長們“望子成龍”或“愿女飛鳳”的強烈意愿。我在寫文章、武術 _會或在武術館校授課時,都頑強地闡明我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廣大同好和師生們的贊同。二是我們想要武術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和發(fā)展,應給武術重新定位。不能只囿于當前把武術圈在“體育范疇”內。實事求是地說,體育遠遠包涵不了它。

4、武術崇尚武德修養(yǎng),“武德”是它的靈魂,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武術還可以培養(yǎng)人的頑強進取、韌性戰(zhàn)斗、不屈不撓的意志品格,能使桀驁不馴之輩,培養(yǎng)成為棟梁之材。我們應把武術作為一種“國魂”“國粹”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來繼承、來弘揚,如語文、數學、外語一樣,從幼兒園到大學,進入各級各類學校。我深信, _、 _后,就像外國朋友所理解的那樣,不僅我們國家總理、國家 _會武術;而且元帥、將軍、士兵,以至全國老百姓,都會武術。那該多好啊!為了更好地借用電視媒體的威力,我又嘔心瀝血地撰文,向 _電視臺建議舉辦“tv武術電視大賽”,得到他們的肯定和重視。 太極拳,屬于武術。有人說太極拳已有一千多年的

5、歷史,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我想,至少也有數百年。它以攻防技擊為核心,遵循中國古代太極陰陽學說之理而融人于武術,隨著社會 _的發(fā)展和需要,由萌發(fā)而形成,繼而逐步成長、繁衍、完善,以至于爐火純青,漸漸派生出諸多拳派,成為當今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拳種。 弘揚太極拳,也是一種偉大而崇高的事業(yè)。 人說太極拳是一種“哲拳”,我贊成。因它崇尚陰陽學說,遵循著一種圓的運動規(guī)律。其內涵充滿著唯物辯證法和人生哲理。如剛柔、快慢、開合、進退、上下、左右、前后等等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 人說太極拳是一種“武拳”,我也這樣認為。因為它仍以技擊為核心,每一招式都具有攻防含意;雖以柔為主,仍以柔化剛,剛柔相濟,如借力打

6、力,牽動四兩撥千斤。只是其技擊性不像其他拳種那樣彰顯罷了。 人說太極拳是一種“文拳”,這也對頭。因為它的內涵又深藏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它的動作名稱,如“白鶴亮翅”“青龍出水”“玉女穿梭”等,頗具詩意;“歌訣”“拳諺”,也素有武術“唐詩”之稱;清人王宗岳著、被后人奉為研修太極拳經典的“民拳”,或說它是“ _”“健身拳”,我覺得都很貼切。從各種武術拳種傳播的實際考察,太極拳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海內外學練太極拳的平民百姓是最多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東方的人文哲學,是一種老少咸宜的健身運動。曾有人預言:“21世紀,中國的太極拳將是世界人民最喜歡的健身項目。” 但我更感贊佩的是,有那么一大批先賢俊杰,或可

7、畏后生,對武術太極拳前輩豐富的實踐和人生的感悟,在那兒腳踏實地、皓首窮經地去研習、探索,一心一意地在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并不遺余力地推而廣之。可當今有一種現象,值得我們三思而應自勉,有的人竟熱衷于爭“發(fā)明權”,搶“正宗”、鬧“嫡傳”,打擊別的拳派,鬧得不可開交,打口水仗,甚至對簿公堂。全忘了武林先輩們有關于“武德”的諄諄教誨,使我們這些武術愛好者也都感到痛心。 我想起了 _的一句名言:“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內無派,稀奇古怪?!爆F在我們可否套用一下,對武術界這樣說:“拳外有拳,拳內有派;拳內無派,稀奇古怪?”!武術的拳種、門派,是客觀存在;其正宗、嫡傳,也是客觀存在;其發(fā)展歷史,更是客觀存在。我們應該面對現實,承認拳種門派,相互關照,可不應鬧“門派(戶)之見”!我常想,你爭這個、他爭那個的,實際沒有啥用。只要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武術、為熱愛的拳種或拳派一心一意、默默耕耘,做點實實在在的貢獻,比什么都強。可喜的是有許許多多武術界的有識之士都是這樣做的。我由衷地尊敬他們。我懷念赫赫一世的武林先輩:如董海川以“神勇”譽世,郭云深以“崩拳”揚名,劉蘭奇以“文武”載道,他們相互傾慕、相互切磋,以至“永結金蘭”之好;嗣后,又有“不分畛域,清除界限”的“七俠結義”“九俠盟哲”(注),傳為一時的佳話。他們以大海的胸懷,彌勒的肚量,來面對人生、面對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