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867-2025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50T 1867-2025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50T 1867-2025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50T 1867-2025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50T 1867-2025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0I 23.4苗木出圃及分級 2 3 3 3 3 4 4 4 45.4整形修剪 4 45.6病蟲害防治 4 4 4 4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1三葉木通栽培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三葉木通豐產栽培的播種育苗、栽培GB/T3543.1農作物種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去掉果皮,果肉放置1d~2d后,將果肉與種子分離,分離時不要碰傷種子,用清水反復沖洗種子3.2播種成熟新鮮果實,播種育苗種子純度不低于95%,凈度不低于70%,發(fā)芽率不低2將種子用12%草木灰+3%石膏粉+50mg/kgNAA浸泡12h~24h,自然晾干1d~2d,當種子萌動露澆水后1h~2h,待苗床覆蓋土無明顯澆水痕跡時,覆蓋小棚膜。3.3苗床管理維持苗床土壤溫度15℃~25℃,保證種子正常發(fā)芽;當溫度≤15℃時,采用蓋草保溫;當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種子、幼苗不失水,發(fā)芽期間苗床濕潤幼苗3片~4片真葉時間苗或補苗,密度宜控制在50株/m2左右,通常選擇陰雨天進行。當幼苗出土30d~40d時,每15天施用0.3%~0.5%尿素450kg/hm2,每月澆施一次,連續(xù)3次。3.4苗木出圃及分級3苗木應符合GB6000和GB/T600I4栽培技術4.2造林地選擇海拔400m~1400m,pH值為5.5~7.5,土層厚度3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塊。4.3栽培前準備4.3.1整地方式定植穴大小為40cm×40cm×40cm。栽植株行距1m×2m~1.5m4.3.3施基肥每穴施有機肥3kg~5kg、過磷酸鈣0.07kg~0.1kg,施肥后覆土104,4植苗造林4.4.2苗木處理對苗木過長根須或藤莖進行適當修剪,用1:2:10的石硫合劑對苗木根部進行消毒處4.4.3栽植方法4旬結合中耕除草施壯果肥,株施45%硫酸鉀復合肥0.3kg~0.4kg。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結合修剪清園施越冬肥,株施腐熟農家肥3kg~4kg、硫酸鉀復合肥0.25kg。進入花期后,花前和花后噴施磷酸二氫鉀800倍液,并在花前噴0.2%~0.3%的硼酸或硼砂溶液。果期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800倍液5.2棚架搭設5.4.1疏果28~30個/株;第四年留果40~50個/株;一5.6病蟲害防治見附錄A,農藥應符合GB4285及NY/T在8月~10月果實接近成熟時,果皮上腹縫線呈白色即為最佳采收時期,應及時采6.2采后處理選擇無病蟲大小均勻的果實進行分級貯藏,采用無菌薄膜袋封口包裝,在室內溫度為5℃~15℃的5發(fā)病初期,葉面有褐色小斑點;遇雨水或澆灌水,病情加重,葉面呈水浸狀黃斑,葉背出現(xiàn)塊狀白霜,果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生,度為20~30℃,相對濕度90%以夏季定期清園;秋季徹底清焚燒或深埋。全園每15天噴1次波為1:0.7:200),不可間斷或相隔太葉面覆蓋灰色粉塵;枝條初期為褐色水浸狀斑塊,后期為灰色粉塵;果粒前期有白霜覆蓋果面,之后顏色以菌絲體在寄主的被害組織內或生長期可用石硫合劑進行保護性預防;發(fā)病期可噴施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天1主要危害果穗,亦可危害新梢、葉等部位。果穗感病,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先發(fā)生,小果?;蛩胼S上發(fā)生淺褐色、水漬狀、不規(guī)則病斑,逐漸蔓延至整個果穗。果粒發(fā)病,果粒基部變褐色軟腐,整個果粒迅速變褐腐爛,伴有灰白色小粒點分布。葉片發(fā)病,多從葉尖、葉緣開始;葉緣深裂處易發(fā)病;病斑初期呈水漬狀,逐漸擴大成深淺不同的輪紋狀的大發(fā)病嚴重時,致使全穗腐爛,果梗、穗軸干枯縊縮,受震動時病果甚絲體隨殘留體遺留于地面和土壤且可存活2年以上,從土壤逐級逐500~7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70%百菌清350~700倍液、25%的多菌靈300~500倍液藥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實,也可危害新梢、葉片和果梗。發(fā)病初期,發(fā)病部位呈淡褐色,整個果穗軟腐,空氣潮濕時病穗上長出一層鼠灰色霉狀物,空氣干燥時,新梢、葉片被害,產生淡褐色、不規(guī)則形的病斑,病斑上能長出鼠灰色霉場所甚至空氣中都可能有病菌孢上進行初侵染。致病最適溫度20~花前和果實近成熟期可使用津800倍液。農利靈對灰霉菌有特6病原菌誘發(fā)植物寄主細胞分裂失控。主要危害根、莖、主根和側根,受害的組織初形成形似愈傷組織或黃豆粒大小的肉質腫瘤,腫瘤逐漸膨大后,色澤由灰綠色變?yōu)楹稚灾梁诤稚?,內部組織逐漸木質化而堅硬,外皮粗糙不平,形狀為球形、扁球形或發(fā)生根癌病的植株主根發(fā)育不良,側根極少,地上枝蔓、葉片呈嚴重缺水、缺肥狀,葉片細小、發(fā)黃,選用無病苗木或進行苗木消刮后的傷口處涂抹密度為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以保護傷利用放射野桿菌K84進行浸根果銹病屬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主要發(fā)生在三葉木通果實,伴發(fā)生葉片上,果實上表現(xiàn)為黃褐色木栓化銹斑銹斑,常發(fā)生在果皮表面,可能影響果實發(fā)育和質量;葉片上可呈現(xiàn)黃色、橙色或紅色的銹斑,甚至褪色直在生長季節(jié)中各項農事操作膠懸劑600倍液進行防治,亦可噴常發(fā)生于葉片上,發(fā)病初期在葉后期擴大呈深褐色病斑,中央則有灰褐色轉為灰白色,而邊緣則呈紫褐色或暗綠色,有時邊緣有黃暈,最后病斑轉黑褐色,并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有時在莖上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有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盤在寄主殘體適溫度為28~30℃,適宜的pH值為5~6;病菌可以通過風雨、澆水等入。通常在春季開始發(fā)病,4月初老葉開始發(fā)病,5至6月間迅速發(fā)并要及時清除死亡植株;發(fā)病期間,使用菌殺600~800倍液,均勻噴霧,連續(xù)使用2-3次,間隔期為成、若螨在葉背刺吸汁液,初期葉背呈白色斑,葉組織因受刺激長出密集的茸毛呈毛氈狀斑塊,葉面呈腫脹而凹突不平,嚴重時葉皺縮干枯;花梗、嫩果、嫩莖、卷須受害后使生芽萌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