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地球科學》期末考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所屬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場號:________考生號:________一、選擇題1.地球內部結構從地核到地幔,物質密度和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A.密度和溫度均逐漸減小B.密度逐漸增大,溫度逐漸減小C.密度逐漸減小,溫度逐漸增大D.密度和溫度均逐漸增大答案:D解析:地球內部結構從地核到地幔,隨著深度的增加,物質受到的壓力增大,因此物質密度逐漸增大。同時,地核和地幔內部物質由于放射性元素衰變等因素,溫度也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升高。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晝夜更替B.四季變化C.晝夜長短變化D.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圍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運動,一個完整的自轉周期為一天。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即地球上一半區(qū)域面向太陽時為白天,背向太陽時為黑夜。3.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A.正圓B.橢圓C.拋物線D.雙曲線答案:B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一個完整的公轉周期為一年。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鐵元素D.鋁元素答案:A解析: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的最外層,其化學成分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約占46.6%,其次是硅元素,約占27.7%。5.地幔位于地球內部結構的()A.最外層B.中間層C.最內層D.地核之上答案:B解析: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地球內部結構的中間層。6.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其中傳播速度較快的波是()A.橫波B.縱波C.都一樣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能傳播,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傳播速度較慢。7.下列巖石類型中,主要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是()A.花崗巖B.片麻巖C.礦巖D.礦巖答案:C解析: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稱為火山巖,主要包括玄武巖、安山巖和流紋巖等。花崗巖和片麻巖屬于侵入巖,是在地殼深部形成的。8.河流地貌中,河流在侵蝕作用下形成的V型谷主要發(fā)育在()A.平原地區(qū)B.高原地區(qū)C.盆地地區(qū)D.丘陵地區(qū)答案:B解析:V型谷是河流在山區(qū)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地貌,水流速度較快,侵蝕能力較強,主要發(fā)育在高原和山地地區(qū)。9.氣候類型中,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是()A.全年高溫多雨B.全年低溫少雨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答案:A解析: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10.下列地質現象中,不屬于內力作用的是()A.地震B(yǎng).巖漿活動C.河流侵蝕D.地殼運動答案:C解析: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因素引起的地質作用,主要包括地震、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等。河流侵蝕是外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11.地球內部結構中,地幔與地核之間的分界面稱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球面界面D.液面界面答案:B解析:古登堡界面是地球內部結構中地幔與地核之間的分界面,位于地下約2900公里處。此界面上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tài)存在顯著差異,縱波速度在此處發(fā)生劇烈變化。12.地球上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內部運動D.太陽活動答案:B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其軌道平面與地球自轉軸之間存在夾角,導致太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從而形成四季更替。13.地殼中含量第二豐富的元素是()A.氧B.硅C.鐵元素D.鋁元素答案:B解析: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的最外層,其化學成分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約占46.6%,其次是硅元素,約占27.7%,硅元素是地殼中含量第二豐富的元素。14.地幔物質的主要狀態(tài)是()A.固態(tài)B.液態(tài)C.氣態(tài)D.液態(tài)和固態(tài)答案:D解析: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其物質狀態(tài)主要是固態(tài),但上地幔部分區(qū)域由于溫度和壓力較高,可以呈現塑性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流動性。15.地震波中的面波是根據其()A.傳播速度分類B.振動方向分類C.傳播路徑分類D.能量大小分類答案:B解析:地震波根據其振動方向與波傳播方向的關系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根據其傳播路徑是否沿著地球表面分為面波(Love波和Rayleigh波)。16.下列巖石類型中,屬于火成巖的是()A.石灰?guī)rB.頁巖C.礦巖D.花崗巖答案:D解析:火成巖是指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花崗巖是常見的火成巖之一。石灰?guī)r和頁巖屬于沉積巖,礦巖不是標準的巖石分類名稱。17.河流地貌中,河流在堆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主要發(fā)育在()A.平原地區(qū)B.高原地區(qū)C.河口地區(qū)D.丘陵地區(qū)答案:C解析:三角洲是河流在入??谔幱捎诹魉贉p緩,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的扇形地貌,主要發(fā)育在河口地區(qū)。18.氣候類型中,寒帶氣候的特征是()A.全年高溫多雨B.全年低溫少雨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答案:B解析: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極地附近,其特征是全年低溫少雨,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19.下列地質現象中,屬于外力作用的是()A.地震B(yǎng).巖漿活動C.風化作用D.地殼運動答案:C解析:外力作用是指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質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等。地震、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20.地質年代劃分的基本單位是()A.時期B.代C.紀D.世答案:B解析:地質年代劃分的基本單位是代,代是地質年代劃分的最高級別,例如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紀和世是代的進一步劃分,時期是紀的進一步劃分。二、多選題1.地球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A.地殼B.地幔C.地核D.大氣圈E.水圈答案:ABC解析: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外殼,地幔位于地殼之下,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大氣圈、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層,不屬于內部結構。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A.晝夜更替B.經度差異C.地球形狀D.時差E.四季變化答案:ABD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圍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運動,一個完整的自轉周期為一天。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A),由于地球自轉速度在不同經度處不同,導致地方時存在差異,形成時差(D)。地球的形狀是球體,這是地球形成的基礎,與自轉無直接關系(C)。經度差異是時差產生的原因(B)。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的結果(E)。3.地殼中常見的巖石類型有()A.花崗巖B.礦巖C.玄武巖D.頁巖E.石灰?guī)r答案:ACDE解析:地殼中的巖石主要分為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花崗巖(A)屬于火成巖,玄武巖(C)屬于火成巖,頁巖(D)屬于沉積巖,石灰?guī)r(E)屬于沉積巖。礦巖不是標準的巖石分類名稱(B)。4.地震波的類型主要有()A.縱波B.橫波C.面波D.體波E.表波答案:ABCD解析:地震波根據其振動方向與波傳播方向的關系分為縱波(P波,A)和橫波(S波,B)。根據其傳播路徑是否沿著地球表面分為面波(包括Love波和Rayleigh波,C)和體波(包括縱波和橫波,D)。表波是面波的一種通俗說法,但標準分類中主要分為縱波、橫波和面波(E錯誤,面波已包含縱波和橫波)。5.下列地質現象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有()A.地震B(yǎng).巖漿活動C.風化作用D.地殼運動E.河流侵蝕答案:ABD解析: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因素引起的地質作用,主要包括地震(A)、巖漿活動(B)和地殼運動(D)等。風化作用(C)和河流侵蝕(E)是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6.河流地貌中,主要由河流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有()A.河谷B.洪積扇C.V型谷D.三角洲E.河漫灘答案:ACE解析:河流在侵蝕作用下會形成各種地貌。河谷(A)是河流長期侵蝕切割形成的狹長地帶。V型谷(C)是河流在山區(qū)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地貌。河漫灘(E)是河流在中下游地區(qū)洪水泛濫時沉積形成的平坦地貌。洪積扇(B)和三角洲(D)主要是河流在出山口或入??谔幱捎诹魉贉p緩,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的,屬于堆積地貌。7.氣候類型的劃分依據主要有()A.年平均氣溫B.年降水量C.溫帶D.熱帶E.寒帶答案:AB解析:氣候類型的劃分主要依據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特征。年平均氣溫(A)和年降水量(B)是劃分氣候類型的主要指標。溫帶、熱帶、寒帶是氣候帶的劃分,而不是氣候類型的劃分依據(C、D、E錯誤)。8.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有()A.顏色B.硬度C.光澤D.解理E.密度答案:ABCDE解析:礦物是指具有確定化學成分和內部晶體結構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礦物的物理性質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顏色(A)、光澤(C)、硬度(B)、解理(D)、密度(E)等。9.地質年代劃分的單位有()A.時期B.代C.紀D.世E.年答案:BCD解析:地質年代劃分的基本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代、紀、世、時期。代是最高級別的單位,例如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紀是代的進一步劃分,世是紀的進一步劃分,時期是世的進一步劃分。年(E)是時間的基本單位,不是地質年代劃分的正式單位。10.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有()A.地球巖石圈是由若干個大型板塊組成的B.板塊在軟流圈上緩慢移動C.板塊邊緣是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地帶D.海底擴張是板塊構造的主要驅動力之一E.礦物是板塊構造的直接證據答案:ABCD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圈(或稱巖石圈板塊)是由若干個大型板塊組成的(A),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并緩慢移動(B)。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板塊邊緣,是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地帶,那里會發(fā)生地震、火山和造山運動(C)。海底擴張(D)被認為是板塊構造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它推動著洋殼板塊的生成和移動。礦物是構成巖石的基本單元,巖石是板塊構造的組成物質,但礦物本身不是板塊構造的直接證據(E錯誤)。11.地球的內部結構中,地幔與地核之間的分界面稱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球面界面D.液面界面答案:B解析:古登堡界面是地球內部結構中地幔與地核之間的分界面,位于地下約2900公里處。此界面上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tài)存在顯著差異,縱波速度在此處發(fā)生劇烈變化。1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晝夜更替B.四季變化C.晝夜長短變化D.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圍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運動,一個完整的自轉周期為一天。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即地球上一半區(qū)域面向太陽時為白天,背向太陽時為黑夜。1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鐵元素D.鋁元素答案:A解析: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的最外層,其化學成分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約占46.6%,其次是硅元素,約占27.7%。14.地幔位于地球內部結構的()A.最外層B.中間層C.最內層D.地核之上答案:B解析: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地球內部結構的中間層。15.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其中傳播速度較快的波是()A.橫波B.縱波C.都一樣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v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能傳播,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傳播速度較慢。16.下列巖石類型中,主要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是()A.花崗巖B.片麻巖C.礦巖D.礦巖答案:C解析: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稱為火山巖,主要包括玄武巖、安山巖和流紋巖等。花崗巖和片麻巖屬于侵入巖,是在地殼深部形成的。17.河流地貌中,河流在堆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主要發(fā)育在()A.平原地區(qū)B.高原地區(qū)C.河口地區(qū)D.丘陵地區(qū)答案:C解析:三角洲是河流在入??谔幱捎诹魉贉p緩,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的扇形地貌,主要發(fā)育在河口地區(qū)。18.氣候類型中,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是()A.全年高溫多雨B.全年低溫少雨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答案:A解析: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19.下列地質現象中,不屬于內力作用的是()A.地震B(yǎng).巖漿活動C.河流侵蝕D.地殼運動答案:C解析: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因素引起的地質作用,主要包括地震、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等。河流侵蝕是外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20.地質年代劃分的基本單位是()A.時期B.代C.紀D.世答案:B解析:地質年代劃分的基本單位是代,代是地質年代劃分的最高級別,例如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紀和世是代的進一步劃分,時期是紀的進一步劃分。三、判斷題1.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答案:錯誤解析:雖然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確認存在生命的地方,但在科學探索中,其他一些行星和衛(wèi)星也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宜居條件,可能存在生命形式。因此,說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的說法過于絕對。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答案:正確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圍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運動,其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3.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外層、最薄的部分。()答案:正確解析: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的最外層,相對于地球的整個半徑來說,地殼是最薄的部分。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約35公里;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7公里。4.地幔位于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巖石。()答案:正確解析:地幔是地球內部結構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圈層,占據了地球體積的大部分。地幔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其物質狀態(tài)介于固態(tài)和塑性體之間。5.地震波中的P波(縱波)總是比S波(橫波)傳播速度更快。()答案:正確解析: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v波是壓縮波,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傳播速度最快。橫波是剪切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傳播速度比縱波慢。6.礦物是指具有確定化學成分和內部晶體結構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答案:正確解析:根據定義,礦物是指天然產生的、具有確定化學成分和內部晶體結構的單質或化合物。這是礦物區(qū)別于巖石和其他自然物質的基本特征。7.沉積巖是三大巖石類型之一,主要由火山活動形成。()答案:錯誤解析:沉積巖是三大巖石類型之一,主要由外力作用下的風化產物被搬運、沉積、壓實、膠結而形成。火山活動形成的巖石屬于火成巖。8.河流地貌中,瀑布主要發(fā)育在河流的侵蝕段。()答案:正確解析:瀑布是河流在侵蝕過程中,由于不同巖性的巖石抗蝕性差異,導致軟弱巖石被快速侵蝕形成的水體垂直跌落景觀,因此主要發(fā)育在河流的侵蝕段。9.氣候類型中,寒帶氣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答案:正確解析: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極地附近,其特征是全年氣溫低,冬季嚴寒,夏季短暫涼爽,年降水量稀少,蒸發(fā)量也小。10.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板塊是固定不動的。()答案:錯誤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圈是由若干個大型板塊組成的,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并相互移動,板塊邊緣是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地帶。四、簡答題1.簡述地球的內部結構及其主要特征。答案: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外殼,其厚度不均,大陸地殼較厚,海洋地殼較薄。地幔位于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其物質狀態(tài)主要是固態(tài),但上地幔部分區(qū)域由于溫度和壓力較高,可以呈現塑性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地幔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分為液態(tài)的外核和固態(tài)的內核,其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外核的液態(tài)狀態(tài)對地球磁場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2.簡述地震波的類型及其主要特征。答案:地震波主要分為兩大類型:縱波(P波)和橫波(S波)??v波是壓縮波,其振動方向與波傳播方向一致,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傳播速度最快。橫波是剪切波,其振動方向垂直于波傳播方向,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傳播速度比縱波慢。此外,還有一種面波,它是橫波在地表附近傳播時形成的一種混合波,包括Love波和Rayleigh波,其傳播速度介于縱波和橫波之間,但振幅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