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_第1頁
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_第2頁
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_第3頁
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_第4頁
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詞修辭手法專項訓練課件引言:為何研習詩詞修辭?詩詞,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其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邃,引人無限遐思。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正是詩詞煥發(fā)生命力的核心所在。它如畫家之丹青,能點染萬物;如樂師之琴弦,能奏響心曲。研習詩詞修辭手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與藝術魅力,提升文學鑒賞能力,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滋養(yǎng)我們的語言表達,使我們的文字更富文采與感染力。本課件旨在引領諸位深入探究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通過辨識、分析與實踐,提升對詩詞藝術的感悟力與表現(xiàn)力。一、比喻:以彼物喻此物,化抽象為具體(一)內(nèi)涵與作用比喻,亦稱“譬喻”,是用具有相似點的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式。其核心在于抓住事物間的“相似性”,將抽象的、深奧的、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情感,化為具體的、淺顯的、易于感知的形象。比喻能使描繪更生動形象,說理更通俗易懂,情感表達更含蓄深刻。(二)辨識與分析1.構成要素:通常包含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用來比喻的事物)和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如“如”、“似”、“若”、“像”、“是”、“成為”等)。但在詩詞中,為求簡潔,有時會省略喻詞甚至本體。2.常見類型:*明喻:本體、喻體、喻詞三者皆現(xiàn)。例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保ɡ钯R《馬詩》)以“雪”喻大漠之沙,以“鉤”喻燕山之月,形象鮮明。*暗喻(隱喻):本體、喻體出現(xiàn),喻詞多用“是”、“為”、“成”等,或直接省略。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俺睢笔潜倔w,“一江春水”是喻體,“恰似”為喻詞,將無形的愁緒比作滔滔不絕的春水,生動展現(xiàn)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綿綿不絕。*借喻:本體和喻詞均不出現(xiàn),直接以喻體代替本體。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梨花”喻雪,未出現(xiàn)“雪”字,卻通過“梨花”的潔白、繁盛,描繪出雪落枝頭的壯麗景象。3.分析要點:*準確找出本體、喻體(若有)。*分析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是什么?(形態(tài)、色彩、性質(zhì)、動態(tài)等)*體會運用比喻后,詩句的意境、情感有何變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三)思考與練習1.辨識下列詩句中的比喻類型,并分析其表達效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ɡ畎住锻麖]山瀑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保ㄌK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二、擬人:賦予萬物以人情,顯靈動之趣(一)內(nèi)涵與作用擬人,是將非人的事物(動物、植物、無生命物、抽象概念等)賦予人的思想、情感、動作、語言或情態(tài)的修辭方式。它能使描寫對象人格化,更具親切感與生命力,便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使道理更形象易懂。(二)辨識與分析1.核心特征:將人的特性(情感、動作、語言、心理等)直接賦予非人的對象。2.表達效果:使所描繪的事物更生動形象,富有情趣;便于作者抒發(fā)強烈的情感,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3.辨析:擬人強調(diào)“人格化”,即賦予人的思想情感或言行舉止。與比喻中的“擬物”(把人當作物寫)有所不同。(三)思考與練習1.分析下列詩句中擬人的妙處:*“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保ǘ鸥Α洞和罚?“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綠”字的活用,可視為擬人的一種延伸)*“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三、夸張:言過其實,增強感染力(一)內(nèi)涵與作用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其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強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二)辨識與分析1.類型:*擴大夸張:對事物的形象、數(shù)量、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縮小夸張:對事物的形象、數(shù)量、程度等加以縮小。例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保谠督罚ā敖^”、“滅”有極度縮小之意)*超前夸張:在時間上把后出現(xiàn)的事物提前一步。(詩詞中相對少見,但亦有其例)2.分析要點:*明確夸張的內(nèi)容(是夸大還是縮小,具體夸張了什么)。*理解夸張背后的真實情感或意圖,夸張并非虛妄,而是情感的極致表現(xiàn)。*體會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三)思考與練習1.品味下列詩句中的夸張手法及其表達效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ɡ畎住锻麖]山瀑布》)*“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保ㄡ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保ɡ畎住顿浲魝悺罚┧?、對偶:字句對稱,音韻和諧(一)內(nèi)涵與作用對偶,是用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能使句式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和表現(xiàn)力,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尤其在律詩中應用廣泛。(二)辨識與分析1.基本要求: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結構相似(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等),平仄協(xié)調(diào)(古漢語要求,現(xiàn)代漢語可適當放寬),意義相關(或相近、或相反、或承接、或因果等)。2.常見類型:*正對: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似,互相補充。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保ǘ鸥Α督^句》)*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對,對比鮮明。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詩句,雖非古詩,但對偶典型)*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相承,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等關系。例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保ǘ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分析要點:*指出對偶句的對應關系(詞性、結構)。*體會對偶句在內(nèi)容上的互補、對比或承接作用。*感受其形式上的對稱美和音韻上的節(jié)奏感。(三)思考與練習1.找出下列詩句中的對偶句,并分析其類型和妙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保ㄍ蹙S《使至塞上》)*“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保ㄍ醪端投派俑问裰荨罚?“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保▌⒂礤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五、借代:不直說本意,而用相關事物代替(一)內(nèi)涵與作用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式。借代可以使表達更簡潔含蓄,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趣味性。(二)辨識與分析1.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中“旌旗”代指軍隊(相關性),是借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燕雀”、“鴻鵠”喻指胸無大志者和有遠大抱負者(相似性),是借喻。2.常見借代方式:*用特征代本體(如“朱門酒肉臭”中“朱門”代指富貴人家)。*用具體代抽象(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杜康”代指酒)。*用部分代整體(如“孤帆遠影碧空盡”中“帆”代指船)。*用專名代泛稱(如“諸生”代指學生)。3.分析要點:*明確本體和借體是什么。*理解借體與本體之間的關聯(lián)點。*體會借代手法帶來的表達效果(簡潔、形象、含蓄等)。(三)思考與練習1.指出下列詩句中運用借代的詞語及其指代的內(nèi)容,并分析其表達效果:*“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保ㄎ奶煜椤哆^零丁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保ɡ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六、其他重要修辭手法簡介(一)用典指在詩詞中引用古代的故事、神話傳說或前人的詩句、名言。用典可以使詩詞內(nèi)涵更豐富,表達更含蓄典雅,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保▌⒂礤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便用了向秀《思舊賦》和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訓練要點:了解典故的原始出處和含義,結合上下文理解詩人用典的意圖。(二)設問與反問*設問: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反問:無疑而問,答案寓于問句之中,以加強語氣。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訓練要點:區(qū)分設問與反問,體會其表達的語氣和強調(diào)的內(nèi)容。(三)互文指上下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同一件事。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實指“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關隘”。*訓練要點:理解互文的“互補”特點,避免孤立解讀字面意思。七、綜合辨識與運用:提升詩詞鑒賞與創(chuàng)作能力(一)融會貫通,辨識多修辭一首詩詞中,往往不止運用一種修辭手法,而是多種手法兼用或連用。要學會綜合辨識,分析不同手法如何共同服務于詩歌主旨和意境的營造。*示例分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比喻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無私奉獻(比喻)。*“絲”諧音“思”,暗含思念之情(雙關,諧音雙關)。*“淚”賦予蠟燭以人的情感(擬人)。*兩句結構對稱,意義相關(對偶)。(二)由鑒到創(chuàng),嘗試運用在深刻理解和辨識各種修辭手法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在自己的詩詞習作(或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中加以運用,體會其妙處。初期可模仿經(jīng)典詩句,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風格。(三)多讀多悟,培養(yǎng)語感學習修辭手法,最根本的途徑還是多讀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通過反復吟詠,細細品味,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鑒賞力,許多修辭手法的妙處自會了然于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