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腦卒中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一、概述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旨在通過標準化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本規(guī)范涵蓋腦卒中的識別、評估、治療及康復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適用于各級醫(yī)療機構。

二、診斷與評估

(一)識別與初步評估

1.高危因素篩查:詢問病史,重點排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心臟病等。

2.神經功能缺損評估:采用NIHSS(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進行評分,0-42分,評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

3.快速影像學檢查:

(1)顱腦CT:用于排除腦出血,掃描時間<5分鐘。

(2)MRI或CTA:進一步明確血管病變,如腦梗死部位、程度及血管閉塞情況。

(二)病因分類

1.缺血性腦卒中:

(1)大血管閉塞:如頸動脈或椎動脈血栓形成。

(2)小血管閉塞:如腔隙性梗死。

2.出血性腦卒中:

(1)腦內出血:高血壓性或自發(fā)性出血。

(2)腦室出血:常伴隨昏迷,需緊急處理。

三、治療原則與流程

(一)急性期治療

1.時間窗內溶栓:

(1)靜脈溶栓:發(fā)病4.5小時內,使用阿替普酶(50mg-0.9mg/kg),監(jiān)測APTT確保在正常范圍。

(2)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適用于狹窄>70%的患者,手術時間<30分鐘。

2.介入治療:

(1)機械取栓:適用于大血管閉塞,設備準備時間<60分鐘。

(2)血管成形術:配合支架植入,改善血流。

(二)對癥支持治療

1.血壓管理:

(1)缺血性卒中:>180/100mmHg時需降壓。

(2)出血性卒中:維持血壓穩(wěn)定,避免劇烈波動。

2.血糖控制:

(1)血糖>200mg/dL時需胰島素干預。

(2)避免高滲糖溶液,以防腦水腫。

四、康復與隨訪

(一)康復訓練

1.早期介入:發(fā)病后24小時內啟動肢體功能訓練。

2.多學科協(xié)作: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言語治療同步進行。

3.步態(tài)訓練:采用等速肌力訓練,每周5次,每次30分鐘。

(二)長期隨訪

1.定期復查:每3個月進行神經系統(tǒng)評估,包括血壓、血脂檢測。

2.生活方式干預:戒煙限酒,低鹽飲食,每日運動≥30分鐘。

五、質量控制與改進

(一)流程優(yōu)化

1.建立院前急救與院內綠色通道,縮短DNT(發(fā)病到溶栓時間)。

2.每月召開病例討論會,分析漏診或誤診案例。

(二)培訓與考核

1.每季度對神經科醫(yī)師進行溶栓技術考核,合格率≥90%。

2.護理人員需掌握腦卒中急救流程,通過模擬演練評估。

一、概述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臨床診療技術規(guī)范旨在通過標準化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本規(guī)范涵蓋腦卒中的識別、評估、治療及康復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適用于各級醫(yī)療機構。其核心在于縮短診斷和治療時間窗,特別是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每延遲1分鐘可能導致約1.9%的腦組織不可逆損傷。規(guī)范的實施需要多學科團隊(包括神經科、急診科、影像科、康復科、護理科等)的緊密協(xié)作。

二、診斷與評估

(一)識別與初步評估

1.高危因素篩查:

(1)病史采集:系統(tǒng)詢問患者既往病史,重點排查:

-高血壓:詢問確診時間、治療情況及血壓控制水平(如收縮壓/舒張壓范圍)。

-糖尿?。菏欠裼锌诳?、多尿、多食癥狀,或已確診糖尿病。

-高血脂:詢問是否有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史,或血脂檢查結果。

-吸煙:詢問吸煙年限、每日支數(shù)及戒煙情況。

-心臟?。号挪橛袩o房顫、瓣膜病、冠心病等(可通過心電圖、心臟超聲輔助)。

-頸動脈狹窄:詢問有無頸項強直、偏側麻木/無力史。

-其他:肥胖(BMI≥28kg/m2)、飲酒(每日飲酒量)、缺乏運動等。

(2)家族史:詢問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有無腦卒中或心肌梗死史。

2.神經功能缺損評估:

(1)NIHSS評分詳解:采用標準化的神經功能缺損評估量表(NIHSS),由經過培訓的評估員進行,確保評分客觀、一致。評分項目包括意識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眼球運動、面部表情、肢體運動、感覺、語言、共濟運動及腦神經功能。每項得分相加,總分0-42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例如:

-意識障礙:格拉斯哥3分記3分,4分記1分,5分記0分。

-面部無力:額顳頂紋消失記1分,完全歪斜記2分。

-上肢運動:不能抵抗重力記1分,不能抵抗阻力記2分。

-下肢運動:不能抵抗重力記1分,不能抵抗阻力記2分。

(2)動態(tài)觀察:評分應在發(fā)病后早期(如15分鐘內)和治療前(溶栓前)完成,以便監(jiān)測病情變化。

3.快速影像學檢查:

(1)顱腦CT:

-適應癥:首選檢查,主要用于快速排除腦出血,同時可觀察腦水腫、腦室受壓等情況。

-操作要點:患者仰臥,頭顱固定,層厚層距5mm,掃描范圍從顱頂至顱底。重點觀察基底節(jié)、丘腦、腦干等部位有無高密度灶。全腦掃描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以內。

-結果判讀:高密度灶提示出血,低密度灶提示缺血可能,但早期缺血性病變CT表現(xiàn)不明顯。

(2)MRI或CTA/MRA:

-MRI:

-適應癥:更敏感地檢測早期缺血性病變(如DWI高信號),觀察腦白質病變、血管畸形等。

-序列選擇:常規(gu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必要時加做DWI、MRA(磁共振血管成像)、PWI(灌注加權成像)。

-操作要點:患者需去除金屬物品,平躺于掃描床,保持靜止。掃描時間根據(jù)序列不同,從15分鐘到30分鐘不等。

-CTA/MRA:

-適應癥:快速評估血管情況,明確有無血管閉塞或狹窄。CTA掃描時間<30秒,MRA(特別是3D-TOF)掃描時間<60秒。

-操作要點:經肘靜脈注射造影劑,跟蹤劑量曲線,選擇最佳時相進行掃描。

(二)病因分類

1.缺血性腦卒中:

(1)大血管閉塞:

-病因:多為血栓或栓子堵塞顱內大動脈(如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椎動脈)。

-臨床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強制性運動或感覺障礙(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

-診斷依據(jù):結合NIHSS評分、CTA/MRA顯示相應血管閉塞。

-治療選擇:靜脈溶栓(發(fā)病4.5小時內)、動脈取栓(發(fā)病6小時內,特定患者可延長至24小時)。

(2)小血管閉塞(腔隙性梗死):

-病因:微栓子或小動脈痙攣導致腦深部小穿通動脈閉塞。

-臨床表現(xiàn):癥狀較輕,多為純運動性或純感覺性輕偏癱,或構音障礙、共濟失調等。

-診斷依據(jù):MRI(DWI顯示小點狀高信號)+臨床不符血管閉塞部位。

-治療選擇:主要是對癥治療和預防復發(fā)。

2.出血性腦卒中:

(1)腦內出血:

-病因:多為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破裂引起,常發(fā)生在基底節(jié)、丘腦、腦葉。

-臨床表現(xiàn):突發(fā)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從嗜睡到昏迷),可伴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診斷依據(jù):CT顯示相應部位高密度出血灶。

-治療選擇: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止血、防治并發(fā)癥。

(2)腦室出血:

-病因:多為腦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腦室,或高血壓腦室出血。

-臨床表現(xiàn):迅速出現(xiàn)的昏迷、頻繁嘔吐、腦疝風險高。

-診斷依據(jù):CT顯示腦室系統(tǒng)充滿高密度出血。

-治療選擇:緊急手術清除血腫或引流,控制血壓,防治腦積水。

三、治療原則與流程

(一)急性期治療

1.時間窗內溶栓:

(1)靜脈溶栓(IVtPA):

-適應癥:發(fā)病4.5小時內的缺血性腦卒中,無溶栓禁忌癥(如近期手術、活動性出血、高血壓控制不佳等)。

-藥物選擇:阿替普酶(Alteplase),劑量50mg負荷劑量,隨后0.9mg/kg(最大90mg)在60分鐘內靜脈輸注。

-操作流程:

(1)嚴格篩選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2)迅速抽血檢查APTT、PT、FIB,確保APTT在正常范圍(如60-150秒)。

(3)配制藥物,使用專用溶栓泵精確控制輸注速度。

(4)輸注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每15分鐘)、神經系統(tǒng)癥狀變化、有無出血傾向(皮膚瘀斑、鼻衄、牙齦出血等)。

(5)輸注結束后繼續(xù)監(jiān)測APTT,目標控制在正常1.5-2倍。

-療效評估:溶栓后24-48小時復查影像學檢查,評估血管再通率和臨床改善情況。

(2)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

-適應癥:頸動脈狹窄>70%-99%,伴缺血性腦卒中或TIA史,患者一般情況允許手術。

-操作要點:

(1)術前評估:血管超聲、CTA/MRA明確狹窄部位、程度及側支循環(huán)。

(2)手術過程:全身麻醉,切開頸部皮膚,分離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切除內膜斑塊,縫合血管。

(3)術后管理:監(jiān)測血壓、神經系統(tǒng)功能,預防并發(fā)癥(如卒中、出血、喉返神經損傷)。

-時間要求:手術總時間(從切皮到縫合)應盡可能控制在30分鐘以內,以減少麻醉和手術時間對血流的影響。

(3)動脈取栓(機械取栓):

-適應癥:大血管閉塞(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M1段、M2段)的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6小時內(特定患者可延長至24小時),靜脈溶栓效果不佳或不適合溶栓者。

-設備與準備:

(1)準備好機械取栓設備(如RePass、Solitaire等),確保設備功能完好。

(2)建立并保持通暢的動脈通路(股動脈或橈動脈)。

(3)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快速完成CTA/MRA確認閉塞部位。

-操作流程:

(1)全身麻醉,建立股動脈通路,穿刺置入動脈鞘。

(2)經導管將取栓支架送至閉塞遠端,釋放支架并回拉,摘取血栓。

(3)術中使用導絲通過閉塞段,評估再通效果(如TICI分級2b-3級)。

(4)術后留置鞘管24-48小時,抗血小板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時間要求:從穿刺到取栓結束的總時間(Time-to-Reperfusion)應盡可能縮短,理想情況<60分鐘。

2.對癥支持治療:

(1)血壓管理:

-缺血性卒中:

-發(fā)病前有高血壓者:若血壓>180/100mmHg,應緩慢降壓至<140/90mmHg。

-發(fā)病前血壓正常者:一般不主動降壓,除非血壓過高(>220/120mmHg)導致癥狀。

-溶栓或取栓治療中:根據(jù)血壓反應調整藥物(如拉貝洛爾、硝苯地平)。

-出血性卒中:

-基礎血壓:維持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05mmHg。

-劇烈降壓:若血壓過高(如>220/120mmHg)且誘發(fā)出血加重,可使用強力降壓藥(如尼卡地平)。

-降壓目標:避免快速或過度降壓,以防腦灌注不足。

(2)血糖控制:

-目標值:血糖控制在80-180mg/dL(4.4-10.0mmol/L)范圍內。

-高血糖處理:

(1)若血糖>200mg/dL,無需胰島素治療,可輸注生理鹽水。

(2)若血糖>250mg/dL或持續(xù)>200mg/dL,需啟動胰島素治療(如短效胰島素加葡萄糖輸注),每1-2小時監(jiān)測血糖調整劑量。

-低血糖風險:注意溶栓、甘露醇等治療可能誘發(fā)低血糖,需監(jiān)測并及時糾正。

(3)腦保護治療:

-體溫控制:高熱(>38℃)者行物理或藥物降溫,目標體溫<37.5℃。

-神經保護劑: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被證實明確有效,避免使用未經批準的藥物。

(4)液體管理:

-缺血性卒中:若無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嚴重腦水腫,可給予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維持輕度脫水狀態(tài)(如尿量>0.5ml/kg/h)。

-出血性卒中:根據(jù)血腫量、意識水平、尿量決定補液量,必要時使用甘露醇(如125-250ml,每6-8小時一次)降低顱內壓,同時監(jiān)測腎功能和電解質。

(二)介入治療(除上述溶栓、取栓外)

1.血管成形術與支架植入:

-適應癥:慢性頸動脈或椎動脈重度狹窄(>70%),癥狀性或無癥狀性。

-操作流程:

(1)患者仰臥,全身麻醉,穿刺股動脈或橈動脈。

(2)經導管將球囊導管送至狹窄段,行球囊擴張。

(3)若擴張后殘余狹窄仍>20%-30%,或需要更好血流動力學效果,則植入自膨式或球擴式支架。

(4)術后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30天,后改為單藥)。

2.腦動脈瘤治療:

-適應癥:未破裂或破裂后需要處理的腦動脈瘤。

-方法:

(1)血管內介入治療(EVAR):通過導管將微導管、微彈簧圈送入動脈瘤囊內進行栓塞。

(2)外科夾閉術:開顱手術,用夾子夾閉動脈瘤頸。

-術前準備:詳細評估瘤體大小、形態(tài)、位置、載瘤動脈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

四、康復與隨訪

(一)康復訓練

1.早期介入原則:

(1)啟動時機:發(fā)病后48小時內即可開始床上活動,如翻身、肢體被動活動。

(2)目標:預防并發(fā)癥(如壓瘡、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

(3)內容:物理治療師指導家屬或護士進行良肢位擺放(如肩部外展外旋、肘關節(jié)伸直、足踝部中立位),定時翻身(每2小時一次)。

2.多學科協(xié)作康復(MDT):

(1)團隊成員:神經科醫(yī)生、康復科醫(yī)生、物理治療師(PT)、作業(yè)治療師(OT)、言語治療師(ST)、心理治療師、護士。

(2)評估內容:運動功能、感覺功能、認知功能、言語吞咽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適應能力。

(3)制定計劃: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分階段的康復計劃,明確各治療師職責。

3.具體訓練項目:

(1)物理治療(PT):

-運動療法:

(1)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每天2-3次,每個關節(jié)活動全范圍,注意輕柔。

(2)主動輔助/主動運動:病情允許后,逐漸過渡到主動活動,如坐起、站立、步行訓練。

(3)神經促通技術:如Bobath、Brunnstrom、PNF等,根據(jù)偏癱階段選擇。

-平衡與協(xié)調訓練:坐位、站立位平衡訓練,精細協(xié)調訓練(如拍球、投擲)。

-步態(tài)訓練:

(1)早期:床邊坐站轉移,平行杠內步行。

(2)中期:社區(qū)環(huán)境行走,使用助行器或手杖。

(3)后期:提高步速、耐力、復雜地形適應能力。

-心臟康復: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進行適應性有氧運動(如功率自行車)。

(2)作業(yè)治療(OT):

-上肢功能訓練:精細動作訓練(如捏豆、扣紐扣)、工具使用訓練(如寫字、吃飯)。

-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穿衣、洗漱、進食、如廁等,結合環(huán)境改造建議。

-認知功能訓練:記憶力、注意力、執(zhí)行功能訓練(如拼圖、數(shù)數(shù))。

-支具應用:根據(jù)需要選擇手部、足部矯形器,維持功能位,預防攣縮。

(3)言語治療(ST):

-失語癥治療:根據(jù)類型(運動性、感覺性、混合性)采用不同溝通策略和訓練方法(如圖片交流系統(tǒng)、語音刺激)。

-構音障礙治療:口唇舌肌運動訓練、呼吸訓練、發(fā)聲練習。

-吞咽治療:評估吞咽功能,指導安全進食姿勢、食物性狀調整(如糊狀食物),進行吞咽肌訓練。

4.康復設備使用:

(1)助行器/手杖:根據(jù)平衡能力和肌力選擇,如四腳助行器、前導式手杖。

(2)平行杠:用于早期站立和步行訓練。

(3)減重支持系統(tǒng)(GCS):輔助行走訓練,減輕體重負荷。

(4)功能性電刺激(FES):刺激肌肉收縮,輔助站立、行走或手部功能。

(5)虛擬現(xiàn)實(VR):提供趣味性訓練環(huán)境,提高認知和運動康復效果。

(二)長期隨訪

1.隨訪計劃:

(1)急性期后: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進行復查。

(2)慢性期:之后每6-12個月隨訪一次,或出現(xiàn)新癥狀時隨時就診。

(3)隨訪內容:神經系統(tǒng)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監(jiān)測,影像學復查(如CT、MRI)。

2.生活方式干預:

(1)戒煙限酒:完全戒煙,限制酒精攝入(如每日不超過1標準杯)。

(2)合理飲食:遵循DASH飲食(低鈉、高鉀、高鈣、高蛋白、低脂),控制總熱量,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3)規(guī)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分散進行,避免長時間連續(xù)運動。

(4)體重管理:將BMI維持在18.5-23.9kg/m2范圍。

(5)壓力管理:學習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參與社交活動,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3.復發(fā)風險因素控制:

(1)抗血小板治療:缺血性卒中后,根據(jù)風險分層選擇阿司匹林(75-100mg/d)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lián)抗血小板,3個月-1年,后改為單藥)。

(2)他汀類藥物:所有卒中患者均推薦使用他汀,目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8mmol/L。

(3)嚴格控制危險因素: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血脂達標,勸導戒煙。

五、質量控制與改進

(一)流程優(yōu)化

1.建立卒中中心:

(1)標準設置:參照國內外卒中中心認證標準,建立組織架構(包括綠色通道、多學科團隊、設備配置、培訓體系)。

(2)DNT縮短:通過流程優(yōu)化(如預檢分診、床旁快速檢查、影像優(yōu)先)、技術改進(如24小時備好溶栓藥物和設備)、人員培訓,將靜脈溶栓的DNT(從癥狀onset到靜脈用藥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

(3)TICI2b-3級再通率:對于符合條件的動脈取栓患者,力爭達到良好的血管再通率(TICI2b-3級>70%)。

2.院前急救整合:

(1)培訓急救人員:對救護車醫(yī)護人員進行卒中識別和初步處理(如保持患者側臥位、監(jiān)測生命體征)培訓。

(2)信息傳輸系統(tǒng):建立與醫(yī)院卒中中心的通訊系統(tǒng)(如電話專線、移動APP),提前傳輸患者信息(時間、癥狀、危險因素),指導院前急救措施。

3.定期流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