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總結(jié)(高考復(fù)習(xí)必背)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總結(jié)(高考復(fù)習(xí)必背)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總結(jié)(高考復(fù)習(xí)必背)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總結(jié)(高考復(fù)習(xí)必背)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總結(jié)(高考復(fù)習(xí)必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2025部編版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下注釋歸納《勸學(xué)》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趙國人,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2.君子:這里指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3.青,取之于藍(lán):靛青從藍(lán)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lán),草名,葉子可提取靛青。4.青于藍(lán):比藍(lán)草顏色深。5.中繩:合乎木匠用來取直的墨線。6.??: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7.規(guī):圓規(guī)。8.雖有槁暴:即使又曬干了。有,同“又”。槁暴,曬干。槁,枯。暴,曬。9.挺:直。10.受繩:經(jīng)過墨線比量。11.金:指金屬制的刀斧等。12.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礪,磨刀石。13.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檢驗。省,省察。乎,相當(dāng)于“于”。14.知:同“智”,見識。15.跂:踮起腳后跟。16.見者遠(yuǎn):意思是遠(yuǎn)處的人也能看見。17.疾:勁疾。18.彰:清楚。19.假:借助。20.輿馬:車馬。這里指車子。21.利足:善于奔走。22.致:到達(dá)。23.能水:善于游水。水,游泳。24.絕:橫渡。25.生非異: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生,同“性”,天性。26.物:外物,包括各種客觀條件。27.興焉:在這里興起。興,起。焉,兼詞,相當(dāng)于“于此”。28.神明:非凡的智慧。29.圣心:圣人的思想。30.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31.無以:沒有用來……的,無從。32.騏驥:駿馬。33.駑馬十駕:劣馬拉車走十天。駕,一天的行程。34.功在不舍:功效來源于走個不停。舍,停止、止息。35.鍥:刻。36.鏤:雕刻。37.埃土:泥土,塵土。38.黃泉:地下的泉水。39.一:專一。40.六跪:蟹的八條腿。41.螯:蟹鉗。42.躁:浮躁,不專心?!稁熣f》1.學(xué)者:求學(xué)的人。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所以,用來……的。受,同“授”,傳授。3.生而知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之,指知識和道理。4.其為惑也: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5.聞:知道,懂得。6.從而師之:跟隨他學(xué)習(xí),即以他為老師。7.吾師道也:我學(xué)習(xí)的是道。師,學(xué)習(xí)。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庸,表示反問語氣。9.無貴無賤:意思是就從師問道來說,沒有貴和賤的區(qū)分。10.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11.師道:尊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12.出人:超出一般人。13.猶且:尚且,還。14.眾人:一般人。15.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發(fā)。16.身:自己。17.恥師:以從師學(xué)習(xí)為恥。18.惑:糊涂。19.童子:未成年的男子。20.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教給他書本的文字,(幫助他)學(xué)習(xí)句讀。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古書沒有標(biāo)點,所以要學(xué)習(xí)句讀。21.句讀之不知:不明句讀。2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不向老師學(xué)習(xí)。不,同“否”。23.小學(xué)而大遺:小的方面(句讀)學(xué)習(xí)了,大的方面(道理)卻丟棄了。2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以祝禱、占卜等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樂師,以演奏音樂為職業(yè)的人。百工,各種工匠。25.君子不齒:君子不屑與之同列。不齒,不屑一提。26.乃:竟。27.其可怪也歟:真是令人奇怪??!其,加強(qiáng)反問語氣。歟,語氣詞。28.常師:固定的老師。29.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一帶)的國君,相傳他曾向孔子傳授官職名稱的由來。萇弘,周敬王時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關(guān)于音樂的事。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孔子曾向他學(xué)習(xí)彈琴。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楚國人,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向他問禮。30.之徒:這些人。31.不必:不一定。32.術(shù)業(yè)有專攻:學(xué)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攻,學(xué)習(xí)、研究。33.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名蟠。34.好古文:喜歡古文。古文,指先秦及秦漢散文。35.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xué)習(xí)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jīng)書。經(jīng),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傳,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通,普遍。36.不拘于時:不受時俗的限制。時,時俗,指當(dāng)時士大夫中恥于從師的不良風(fēng)氣。37.學(xué)于余:向我學(xué)習(xí)。38.嘉:贊許。39.古道:指古人從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40.貽:贈送?!冻啾谫x》1.壬戌之秋: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秋天。壬戌,天干地支紀(jì)年法。2.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望,農(nóng)歷十五日。3.蘇子:蘇軾自稱。4.泛舟:坐船游玩。5.赤壁:這里指黃州赤壁,在今湖北黃岡西北長江北岸,并非三國時赤壁之戰(zhàn)的舊址。6.屬客:勸客人飲酒。屬,勸請。7.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朗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明月之詩,指《月出》,這首詩的第一章有“舒窈糾兮”的句子,所以稱為“窈窕之章”。窈糾,同“窈窕”。8.少焉:一會兒。9.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10.白露:白茫茫的水汽。11.橫:籠罩。12.縱一葦之所如:任憑小船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縱,放任。一葦,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葦葉。如,往。13.凌萬頃之茫然:越過那茫茫的江面。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廣闊。茫然,曠遠(yuǎn)的樣子。14.馮虛御風(fēng):凌空駕風(fēng)而行。馮,同“憑”,乘。虛,太空。御,駕。15.遺世獨立:脫離塵世,獨自存在。遺,遺棄。16.羽化而登仙: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升仙境。羽化,傳說成仙的人能飛升,像長了翅膀一樣。17.扣舷:敲著船邊,指打節(jié)拍。舷,船的兩邊。18.桂棹兮蘭槳:桂木做的棹,蘭木做的槳。棹,船槳。19.擊空明兮溯流光: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彰鳎冈鹿庀碌那宀?。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動的月光。20.渺渺兮予懷:我的情思啊悠遠(yuǎn)茫茫。渺渺,悠遠(yuǎn)的樣子。予懷,我的心。21.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22.倚歌而和之:按照歌曲的聲調(diào)和節(jié)拍唱和。倚,循、依。和,唱和。23.客有吹洞簫者:有位吹洞簫的客人。洞簫,管樂器的一種。24.其聲嗚嗚然:那簫聲嗚嗚咽咽。25.怨:哀怨。26.慕:思慕。27.泣孤舟之嫠婦: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嫠婦,寡婦。28.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29.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危坐,端坐。30.何為其然也:(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悲涼)呢?31.曹孟德:即曹操,字孟德。32.方其破荊州,下江陵:當(dāng)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的時候。方,當(dāng)。荊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帶。江陵,今湖北荊州。33.順流而東也:順著長江東下。東,向東進(jìn)軍,名詞作動詞。34.舳艫千里:戰(zhàn)船連接千里。舳艫,船頭和船尾的并稱,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35.旌旗蔽空:軍旗遮蔽了天空。36.釃酒臨江:面對長江斟酒。釃酒,斟酒。37.橫槊賦詩:橫執(zhí)長矛吟詩。槊,長矛。38.固一世之雄也: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固,本來。39.而今安在哉: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安,哪里。40.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砍柴。子,對對方的尊稱,您。漁樵,捕魚砍柴,名詞作動詞。江渚,江中的小洲。41.侶魚蝦而友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42.駕一葉之扁舟:駕著一只小船。扁舟,小船。43.舉匏樽以相屬:舉起匏樽來相互勸酒。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屬,勸請。44.寄蜉蝣于天地: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蜉蝣,一種小飛蟲,生存期很短,這里用來比喻人生短促。45.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顆谷粒。滄海,大海。粟,谷粒。46.哀吾生之須臾: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須臾,片刻。47.羨長江之無窮: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48.挾飛仙以遨游:同仙人一起遨游。挾,持,帶。49.抱明月而長終:和明月一起永存。長終,永遠(yuǎn)存在。50.知不可乎驟得: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屢次得到。驟,屢次。51.托遺響于悲風(fēng):把簫聲的余音寄托給悲涼的秋風(fēng)。遺響,余音,指簫聲。悲風(fēng),秋風(fēng)。52.逝者如斯:(江水)總是像這樣滾滾流去。斯,這,指江水。53.而未嘗往也:卻始終未曾流走。往,流逝。54.盈虛者如彼:時圓時缺的(月亮)像那樣。盈虛,指月亮的圓缺。彼,指月亮。55.而卒莫消長也:但最終沒有增減。卒,最終。消長,消減和增長。5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來看。蓋,這里表示假設(shè)語氣。57.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曾,竟。一瞬,一眨眼。58.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從那不變的一面來看。59.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那么萬物和我們都是永恒的。60.而又何羨乎:又何必羨慕呢?61.且夫:再說。62.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天地之間,萬物都有各自的主宰。63.茍非吾之所有:如果不是我所擁有的。茍,如果。64.雖一毫而莫?。杭词挂唤z一毫也不索取。雖,即使。65.惟江上之清風(fēng):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惟,只有。66.與山間之明月:和山間的明月。67.耳得之而為聲: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68.目遇之而成色: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69.取之無禁:取用它們沒有人禁止。70.用之不竭:使用它們不會竭盡。71.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造物者,指大自然。無盡藏,無窮無盡的寶藏。72.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適,享用。73.更酌:再次飲酒。74.肴核既盡: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肴核,菜肴和果品。75.狼籍:雜亂的樣子。76.枕藉:互相枕著墊著。77.既白: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登泰山記》1.選自《惜抱軒詩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姚鼐(1732-1815),字姬傳,桐城(今屬安徽)人,清代散文家。2.汶水:發(fā)源于山東萊蕪東北原山,向西南流經(jīng)泰安。3.濟(jì)水:發(fā)源于河南濟(jì)源西王屋山,東流到山東入海。4.陽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5.當(dāng)其南北分者: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6.古長城:古代的長城,指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所筑長城的遺址,古時齊魯兩國以此分界。7.以:在。8.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乾隆,清高宗的年號(1736-1795)。9.乘:這里是“冒”的意思。10.齊河、長清:齊河縣、長清縣,都在山東省。11.限:界限。12.是月丁未:這個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3.朱孝純子穎:朱孝純,字子穎。當(dāng)時是泰安府的知府。14.磴:石階。15.環(huán)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汶水》:“又合環(huán)水,水出泰山南溪?!?6.循以入:順著(中谷)進(jìn)山。17.道少半:路不到一半。18.中嶺:山名,又名“中溪山”。19.崖限當(dāng)?shù)勒撸合耖T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限,門檻。20.云:助詞,無實義。21.幾:幾乎。22.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負(fù),背。燭,照。23.城郭:指城市。24.徂徠:山名,在泰安城東南。25.居:停留。26.戊申晦:戊申日月底這一天。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27.五鼓:五更。28.日觀亭:亭名,在日觀峰上。29.漫:彌漫。30.稍:逐漸。31.樗蒲:古代的一種博戲,這里指樗蒲所用的擲具,長形而末端尖銳,立起來像山峰。32.極天:天邊。33.采:同“彩”。34.丹:朱砂。35.東海:泛指東面的海。這里是想象,實際上在泰山頂上并不能看見東海。36.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37.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錯雜。絳,大紅。皓,白。駁,雜。38.僂:脊背彎曲的樣子。引申為鞠躬的樣子。日觀峰西面諸峰都比日觀峰低,所以說“若僂”。39.岱祠:東岳大帝廟。40.碧霞元君:傳說是東岳大帝的女兒。41.行宮:皇帝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42.顯慶:唐高宗的年號(656-661)。43.漫失:模糊或缺失。圜:同“圓”?!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2.以吾一日長乎爾:以,因為;長,年長。3.毋吾以也:吾,作“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以,通“已”,止。4.居則曰:居,平日,平時。5.如或:如果有人。6.則何以哉:何以,用什么(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以,動詞,用。7.率爾: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8.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9.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處;乎,于,在。10.加之以師旅: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師旅,指軍隊。11.因之以饑饉:接連下來(國內(nèi))又有饑荒。因,接續(xù);饑饉,泛指饑荒。12.比及:等到。13.方:合乎禮義的行事準(zhǔn)則。14.哂:微笑。15.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計量面積用語,多用以計量土地,后加表示長度的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表示縱橫若干長度;如,或者。16.足:使富足。17.如:至于。18.俟:等待。19.能:勝任、能做到。20.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21.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22.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種禮服,這里用作動詞,穿著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用作動詞,戴著禮帽。23.小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24.鼓瑟希:鼓,彈奏;希,同“稀”,稀疏。25.鏗爾:鏗的一聲,指止瑟聲。2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來。27.撰: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28.何傷:何妨,有什么妨害。29.莫春:即暮春,農(nóng)歷三月。莫,同“暮”。30.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3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32.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澡。乎,相當(dāng)于“于”。33.風(fēng)乎舞雩: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風(fēng),用作動詞,吹風(fēng)。舞雩,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34.詠:唱歌。35.喟然:嘆息的樣子。36.與:贊成。37.后:用作動詞,走在后面。38.為國以禮:用禮來治理國家。39.讓:謙讓。40.唯求則非邦也與:唯,語氣助詞,用于句首,無實義;與,同“歟”,語氣助詞,表示疑問。41.安見:怎見得。《齊桓晉文之事》1.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2.以吾一日長乎爾:以,因為;長,年長。3.毋吾以也:吾,作“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以,通“已”,止。4.居則曰:居,平日,平時。5.如或:如果有人。6.則何以哉:何以,用什么(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以,動詞,用。7.率爾: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8.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9.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處;乎,于,在。10.加之以師旅: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師旅,指軍隊。11.因之以饑饉:接連下來(國內(nèi))又有饑荒。因,接續(xù);饑饉,泛指饑荒。12.比及:等到。13.方:合乎禮義的行事準(zhǔn)則。14.哂:微笑。15.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計量面積用語,多用以計量土地,后加表示長度的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表示縱橫若干長度;如,或者。16.足:使富足。17.如:至于。18.俟:等待。19.能:勝任、能做到。20.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21.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22.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種禮服,這里用作動詞,穿著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用作動詞,戴著禮帽。23.小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24.鼓瑟希:鼓,彈奏;希,同“稀”,稀疏。25.鏗爾:鏗的一聲,指止瑟聲。2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來。27.撰: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28.何傷:何妨,有什么妨害。29.莫春:即暮春,農(nóng)歷三月。莫,同“暮”。30.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3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32.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澡。乎,相當(dāng)于“于”。33.風(fēng)乎舞雩: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風(fēng),用作動詞,吹風(fēng)。舞雩,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34.詠:唱歌。35.喟然:嘆息的樣子。36.與:贊成。37.后:用作動詞,走在后面。38.為國以禮:用禮來治理國家。39.讓:謙讓。40.唯求則非邦也與:唯,語氣助詞,用于句首,無實義;與,同“歟”,語氣助詞,表示疑問。41.安見:怎見得?!垛叶〗馀!?.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名為“丁”的廚師。一說即廚師,“丁”指從事專門勞動的人。2.文惠君:即梁惠王,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3.履:踩。4.踦(yǐ):支撐,接觸,意思是宰牛之時用膝蓋抵住牛。5.砉(xū)然向(xiǎng)然:砉,擬聲詞,皮肉筋骨分離的聲音。向,同“響”。6.奏刀騞(huō)然:進(jìn)刀時發(fā)出“騞”的聲音。奏,進(jìn)。騞,擬聲詞,插刀裂物的聲音。7.中(zhòng)音:合乎音律。8.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樂的節(jié)拍。《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9.乃中《經(jīng)首》之會:又合乎《經(jīng)首》樂曲的節(jié)奏?!督?jīng)首》,傳說中堯時的樂曲名。乃,又。會,音節(jié)、節(jié)奏。10.蓋(hé):同“盍”,何、怎么。11.道:天道,自然的規(guī)律。12.進(jìn)乎技矣:超過技術(shù)了。進(jìn),超過。技,具體的操作技術(shù)。13.無非牛者:沒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見的一樣。14.未嘗見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這是說對牛的全身結(jié)構(gòu)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頭??闯扇?,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東西。15.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稱。遇,接觸。16.官知止而神欲行: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官知,感官的知覺,這里指視覺。神欲,精神活動。17.天理:指牛體的自然結(jié)構(gòu)。18.批大郤(xì):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同“隙”,空隙。19.導(dǎo)大窾(kuǎn):順著(骨節(jié)之間的)空處進(jìn)刀。導(dǎo),順著、循著,這里指引刀而入。窾,空。20.因其固然:依照牛體本來的結(jié)構(gòu)。21.技經(jīng)肯綮(qìng)之未嘗:脈絡(luò)相連和筋骨相結(jié)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嘗試。技,應(yīng)是“枝”字,指支脈。經(jīng),指經(jīng)脈???,附在骨上的肉。綮,結(jié)合處。22.軱(gū):大骨。23.更:更換。24.割:這里指生割硬砍。25.族庖:一般廚師。族,眾。26.折:斷,指用刀砍斷骨頭。27.新發(fā)于硎(xíng):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發(fā),出。硎,磨刀石。28.彼節(jié)者有間(jiàn):那牛的骨節(jié)有空隙。間,空隙。29.恢恢乎:寬綽的樣子。30.族:(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31.怵(chù)然:戒懼的樣子。32.視為止,行為遲:眼睛因為(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而凝視不動,動作也因此緩慢下來。33.謋(huò):擬聲詞,迅速裂開的聲音,這里形容骨與肉分開的聲音。34.委:堆積。35.善:揩拭。36.養(yǎng)生:指養(yǎng)生之道。《燭之武退秦師》1.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略攤涞木幠晔分?,舊說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2.晉侯、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以其無禮于晉:指晉文公出亡經(jīng)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應(yīng)有的禮遇接待他。以,因為。4.貳于楚:依附于晉的同時又親附于楚。5.晉軍函陵:晉軍駐扎在函陵。軍,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6.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屬鄭地。7.佚之狐:鄭國大夫。8.鄭伯:指鄭文公。9.若:假如。10.辭:推辭。11.臣之壯也:我年輕的時候。壯,古時男子三十為“壯”,即壯年。12.猶:尚且。13.無能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已,表肯定語氣。14.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15.寡人:諸侯謙稱,意思是寡德之人。16.然:然而。17.許之:答應(yīng)了這件事。許,答應(yīng)。18.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19.既:已經(jīng)。20.敢以煩執(zhí)事:冒昧地用(“亡鄭”這件事)麻煩執(zhí)事。執(zhí)事,辦事的官員,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恭敬。21.越國以鄙遠(yuǎn):越過別國而把遠(yuǎn)地當(dāng)作邊邑。鄙,邊邑,這里用作動詞。遠(yuǎn),指鄭國。22.焉用亡鄭以陪鄰:哪里用得著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陪,增加。鄰,鄰國,指晉國。23.鄰之厚,君之薄也: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就相對削弱了。2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舍,放棄(圍鄭)。25.行李:外交使者。26.共其乏困:供應(yīng)他們?nèi)鄙俚馁Y糧。共,同“供”,供給。其,指外交使者。27.嘗為晉君賜矣:曾經(jīng)給予晉君恩惠。嘗,曾經(jīng)。為,給予。賜,恩惠。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護(hù)送晉惠公回國的事。28.許君焦、瑕:(晉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這兩個地方。焦、瑕,均在今河南三門峽市。29.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指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濟(jì),渡河。設(shè)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墻用的夾板。30.既東封鄭: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31.肆其西封:擴(kuò)張它(晉國)西邊的疆界。肆,延伸、擴(kuò)張。32.闕秦:使秦國土地減少。闕,侵損、削減。33.將焉取之: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34.唯君圖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35.杞子、逢孫、楊孫:秦國大夫。36.乃還:于是秦國就撤軍了。37.子犯:晉國大夫狐偃,晉文公的舅舅。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微,沒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損害。40.失其所與,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與,結(jié)交、親附。知,同“智”。41.以亂易整,不武: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時所應(yīng)遵守的道義準(zhǔn)則。42.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43.去之:離開鄭國。之,指代鄭國?!而欓T宴》1.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題目是編者加的。鴻門,地名,在新豐(今陜西臨潼東)。2.沛公:劉邦,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秦末起義軍領(lǐng)袖,稱沛公。后建立西漢王朝,即漢高祖。3.霸上: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4.左司馬:官名,將軍下面的屬官,參掌軍政。5.王:稱王。6.關(guān)中: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西,今陜西一帶。7.子嬰:秦朝最后的國君,在位46天,當(dāng)時已投降劉邦。8.饗:用酒食款待賓客,這里是犒勞的意思。9.范增:項羽的主要謀士。10.說:勸說。11.山東:指崤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12.美姬:美女。13.幸:這里指君主寵愛女子。14.望其氣:觀察他的云氣(以預(yù)測吉兇窮達(dá))。望氣是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之術(shù),據(jù)說“真龍?zhí)熳印彼诘牡胤剑炜罩杏幸环N異樣的祥云,方士能夠看出來。15.失:指失去時機(jī)。16.楚左尹項伯:項伯,名纏,字伯。左尹,官名。17.季父:叔父。18.素善留侯張良:一向與張良友善。善,友善、交好。張良,字子房,劉邦的主要謀士。劉邦得天下后,封他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19.之沛公軍:到劉邦駐軍地。之,往。20.臣為韓王送沛公:張良曾任韓王司徒。劉邦從洛陽南行,讓韓王留守,自己同張良西入武關(guān)。送,這里是跟從的意思。21.此計:指下文“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的計策。22.鯫生:淺陋無知的小人。鯫,淺陋、卑微。23.距:同“拒”,把守。24.毋內(nèi)諸侯:不要讓諸侯進(jìn)來。內(nèi),同“納”,接納。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25.當(dāng):對等,比得上。26.有故:有舊,有交情。27.活之:救了他?;睿埂蠲?。28.幸:幸虧,幸而。29.孰與君少長:即“與君孰少孰長”。30.兄事之:用侍奉兄長的禮節(jié)對待他。31.要:同“邀”,邀請。32.奉卮酒為壽:奉上一杯酒,祝(項伯)健康。卮,酒器。33.婚姻:兩家結(jié)為婚姻關(guān)系。34.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財物絲毫不敢據(jù)為己有。近,接觸。35.籍吏民:造冊登記官吏、百姓。36.將軍:指項羽。37.備:防備。38.非常:指意外的變故。39.倍德:忘恩。倍,同“背”。40.蚤:同“早”。41.謝:道歉。42.因:趁著(機(jī)會)。43.從百余騎:以一百多人馬跟從他。從,使……跟從。44.戮力:合力。戮,同“勠”。45.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懷王命項羽渡黃河救趙,又命劉邦沿黃河南進(jìn)攻秦。河,黃河。46.意:料想。47.郤:同“隙”,隔閡、嫌怨。48.亞父:項羽對范增的尊稱,意思是尊敬他僅次于對待父親。亞,次。49.侍:這里是陪坐的意思。50.數(shù):屢次,多次。51.目:遞眼色。52.玉玦:環(huán)形有缺口的佩玉?!矮i”與“決”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項羽要下決心除掉劉邦。53.三:多次。54.項莊:項羽的堂弟。55.若屬:你們這些人。56.翼蔽:遮護(hù)。翼,像翅膀一樣。57.樊噲:劉邦的部下。58.與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衛(wèi)在劉邦身旁,竭力保護(hù)他。之,指劉邦。59.交戟之衛(wèi)士:拿戟交叉著守衛(wèi)軍門的兵士。60.披?。合崎_帷幕。披,分開。61.目眥:眼眶。62.按劍而跽:握著劍,跪直身子。這是一種警備的姿勢。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63.參乘:亦作“驂乘”,古時站在車右擔(dān)任警衛(wèi)的人。64.斗卮:大酒杯。65.彘肩:豬的前腿根部。66.加彘肩上:把豬腿放(在盾)上。67.啖:吃。68.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殺人像是怕不能殺盡,給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盡酷刑。舉、勝,都有“盡”的意思。69.懷王:名心,是戰(zhàn)國時楚懷王之孫。項梁起兵,立他為王,也稱楚懷王。破秦后,項羽尊他為義帝,后來項羽又令人把他殺了。70.細(xì)說:小人的讒言。71.亡秦之續(xù):已亡的秦朝的后繼者。意思是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吨G逐客書》1.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前208),楚國上蔡(今屬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為客卿。前237年,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議,下令驅(qū)逐在秦的六國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書勸諫,為秦王采納。2.繆公:即秦穆公。3.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為秦穆公重用,幫助秦國攻滅西戎眾多小國,稱霸西戎。戎,古代對西部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4.東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為虞大夫,虞亡時為晉所俘,作為晉獻(xiàn)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地,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張羊皮將他贖回,授以國政,號“五羖大夫”。5.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薦舉,秦穆公請他入秦,委任為上大夫。6.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丕豹,晉國大夫丕鄭之子,丕鄭被晉惠公殺死后,丕豹投奔秦國,被秦穆公委任為大夫。公孫支,秦大夫。來,招致、招攬。7.并:兼并,吞并。8.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他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日益富強(qiáng),奠定了日后統(tǒng)一天下的基礎(chǔ)。商鞅,公孫氏,名鞅,衛(wèi)國人,戰(zhàn)國時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陜西商洛東南),號商君,故稱商鞅。9.殷盛:殷實,富裕。10.樂用:樂于為用。11.獲楚、魏之師:指戰(zhàn)勝楚國、魏國的軍隊。前340年,商鞅率軍大敗魏軍,俘獲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同年又南侵楚,戰(zhàn)況不詳,據(jù)此,當(dāng)也是秦軍獲勝。12.舉:攻克,占領(lǐng)。13.治強(qiáng):安定強(qiáng)盛。治,社會安定。14.惠王用張儀之計:惠王,即秦惠王,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孝公之子,初號惠文君,后稱惠王。他任用張儀為相,采取連橫策略,屢敗魏、韓、趙、楚等國,降服巴、蜀,取得許多土地,使秦國更為強(qiáng)盛。張儀,戰(zhàn)國時魏國人,縱橫家。15.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黃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時,張儀請出兵三川,未能實現(xiàn)。至秦武王時攻取。16.巴、蜀:巴,指巴國,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蜀,指蜀國,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帶。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蜀,在其地分別設(shè)置巴郡、蜀郡。17.上郡:原為魏郡,在今陜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讓給秦。18.漢中:原為楚地,在漢水中游一帶,前312年被秦攻取。19.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包,吞并、囊括。九夷,這里指當(dāng)時楚國境內(nèi)各少數(shù)民族所居之地。20.制鄢、郢:控制楚國鄢、郢之地。鄢,楚國別都,在今湖北宜城東南。郢,楚國都城,在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qū)西北。前279年,秦將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21.東據(jù)成皋之險:在東面占有成皋這樣的要隘。成皋,原為韓邑,在今河南滎陽,地勢險要,前249年被秦攻取。22.散六國之從:拆散六國結(jié)成的合縱。當(dāng)時韓、魏、燕、趙、齊、楚六國聯(lián)盟抗秦,稱為合縱。從,同“縱”。23.施:延續(xù)。24.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昭王,即秦昭襄王,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范雎,戰(zhàn)國時魏國人。先被昭王拜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宣太后擅權(quán),權(quán)貴用事,將危及昭王的統(tǒng)治。昭王遂下令廢宣太后,將穰侯、華陽君等貴戚放逐到關(guān)外,并拜范雎為相,封于應(yīng)(今河南平頂山西),稱應(yīng)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異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鄧州),稱穰侯。華陽,即華陽君羋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將軍等職,與魏冉同掌國政,受封于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故稱華陽君。25.公室:王室。26.杜私門:抑制豪門貴族的勢力。杜,堵塞、封閉。私門,對公室而言,指權(quán)貴大臣之家。27.向使:假使。28.昆山:昆侖山,古代以出產(chǎn)美玉而聞名。29.隨、和之寶:即隨侯珠與和氏璧,傳說中春秋時隨侯得到的寶珠和楚人卞和所獲的美玉。30.明月:寶珠名。31.服太阿之劍:佩帶太阿劍。服,佩帶。太阿,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著名工匠歐冶子、干將所鑄。32.纖離:駿馬名。33.建翠鳳之旗:樹起以翠羽裝飾的鳳形旗幟。建,樹立。34.靈鼉:即楊子鱷,古人認(rèn)為有靈性,皮可蒙鼓。35.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36.玩好:供玩賞的寶物。37.駃騠:駿馬名。38.西蜀丹青:蜀地出產(chǎn)的丹青顏料。丹,丹砂,可以制成紅色顏料。青,青雘,可以制成青黑色顏料。39.下陳:古代殿堂下放置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40.宛珠:宛地出產(chǎn)的寶珠。41.傅璣之珥:鑲嵌著珠子的耳飾。傅,附著、加上。璣,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珠子。42.阿縞:古代齊國東阿所產(chǎn)的細(xì)絹。43.隨俗雅化:嫻雅變化而能隨俗。44.佳冶:嬌美妖冶。45.擊甕叩缶:敲擊甕、缶奏樂。這是秦國的風(fēng)俗。甕,用來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種瓦制的打擊樂器。46.搏髀:唱歌時拍打大腿以應(yīng)和節(jié)拍。搏,擊打、拍打。髀,大腿。47.《鄭》《衛(wèi)》《桑間》:指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桑間,原是衛(wèi)國濮水邊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陽南,相傳衛(wèi)國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歡會歌唱。48.《昭》《虞》《武》《象》:都是傳說中的古樂名,這里泛指古樂?!墩选?,即《韶》,傳說中舜時的樂曲。49.適觀:適于觀聽。50.人民:和下文的“眾庶”都是百姓的意思。51.擇:同“釋”,舍棄。52.就:成就。53.卻:推辭,拒絕。54.充:豐裕,繁盛。55.五帝三王:五帝,《史記?五帝本紀(jì)》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即夏禹、商湯和周武王。56.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57.資:資助,供給。58.業(yè):使成就霸業(yè)。59.藉寇兵而赍盜糧:給敵人提供武器和糧食。藉,同“借”。赍,送給、付與?!杜c妻書》1.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妻見字如面”。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舊時夫?qū)ζ薜膼鄯Q。如晤,如同見面,舊時書信用語。2.竟:完成。3.彀:同“夠”。4.司馬春衫: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里比喻極度悲傷。春衫,應(yīng)為“青衫”。5.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說,意思是修養(yǎng)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樂之情。6.充:擴(kuò)充。7.與使:與其。8.無寧:不如。9.有身:有身孕。10.寸管:指筆。11.第:只是。12.抑:還是。13.骨化石:古代傳說,有一男子外出未歸,其妻天天登山遠(yuǎn)望,日久天長變成了一塊石頭。后人稱之為“望夫石”。14.率性:任性。15.依新:作者的兒子。16.肖:像。17.旁:靠近。18.的的:實在,的確。19.偶:婚配,嫁給。20.巾:這封信寫在一條白布方巾上,故云。21.模擬:想象,揣摩。22.一慟:大慟。23.辛未:應(yīng)是“辛亥”,即1911年。24.念:俗同“廿”,二十。25.四鼓:四更天。26.諸母:各位伯母、叔母?!洞倏棥?.選自《聊齋志異》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促織,蟋蟀的別名。2.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號(1426-1435)。3.尚:崇尚,喜好。4.促織之戲:斗蟋蟀的游戲。5.征:征收。6.西:這里指陜西。7.華陰令:華陰縣縣令。華陰縣,明代屬西安府,治所在今陜西華陰。8.進(jìn):進(jìn)奉。9.才:有才能。這里指勇猛善斗。10.責(zé):責(zé)令。11.里正:里長。里,古代基層行政組織。12.游俠兒:這里指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的年輕人。13.昂其直:抬高它的價錢。直,價值、價錢。14.居為奇貨:儲存起來,當(dāng)作稀奇的貨物(等待高價)。居,囤積、儲存。15.里胥:管理鄉(xiāng)里事務(wù)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16.假此科斂丁口:借此向百姓攤派(進(jìn)貢蟋蟀的)有關(guān)費用。假,憑借、利用??茢?,攤派、征收。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滿十六歲男子稱口。17.操童子業(yè):意思是,正在讀書,準(zhǔn)備考秀才。操,從事。童子,童生??婆e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jì)大小,都稱為“童生”。18.售:賣出。這里指考取秀才。19.迂訥(nè):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辭。20.薄產(chǎn)累盡:微薄的家產(chǎn)逐漸耗盡。累,積累。21.裨益(bì):補(bǔ)益。22.敗堵:殘破的墻垣。23.靡計不施,迄無濟(jì):什么辦法都用上了,最終也沒有成功。靡,無。迄,最終。濟(jì),成功。24.款:款式,規(guī)格。25.宰嚴(yán)限追比:縣令嚴(yán)定期限,按期查驗追逼。追比,舊時地方官限期交稅、交差等,過期以杖責(zé)、監(jiān)禁等方式繼續(xù)追逼。26.流離:形容液體濕淋淋地往下滴的樣子。27.行:做,從事。28.能以神卜:能夠憑借神力占卜。29.具資詣問:準(zhǔn)備好錢財前去詢問。具,準(zhǔn)備。詣,到、前往。30.紅女白婆:紅裝的少女,白發(fā)的老婆婆。31.爇(ruò)香:點燃香。32.祝:禱告。33.翕(xī)辟:開合。翕,合。辟,開。34.竦(sǒng)立:恭敬地站著。35.無毫發(fā)爽:沒有絲毫差失。爽,差失、不合。36.納:貢獻(xiàn),繳納。37.食頃:一頓飯的工夫,形容時間很短。38.蘭若(rě):寺廟,梵語“阿蘭若”的省稱。39.青麻頭:蟋蟀品名。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也都是上品蟋蟀的名稱。40.得無:莫非。41.所:處所,地方。42.逼似:非常相似。逼,非常。43.有古陵蔚起:有古墳草木濃密而隆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44.蹲石鱗鱗:蹲踞著的一塊塊石頭像魚鱗般排列。45.冥搜:盡力搜索。46.趁:追逐。47.躡跡披求:跟隨(蛤蟆的)蹤跡,撥開(叢草)尋求。躡,追隨。披,撥開。48.掭(tiàn):輕輕撥動。49.審視:仔細(xì)察看。50.雖連城拱璧不啻(chì)也:即使價值連城的寶玉也比不上它。拱璧,大璧,指極為珍貴的東西。啻,止。51.土于盆而養(yǎng)之:用盆裝上土來養(yǎng)它。52.蟹白栗黃:蟹肉和栗實,指蟋蟀吃的精飼料。53.塞:充抵。54.發(fā):打開。55.斯須:一會兒。56.業(yè)根:禍種,惹禍的東西。業(yè),惡業(yè),造成惡果的言語行為等。57.而翁:你父親。而,你。58.算:算賬,追究。59.被:覆蓋。60.搶(qiāng)呼欲絕:頭撞地,口呼天,幾乎要絕命,形容十分悲痛。61.向隅:面對著墻角(哭泣)。62.不復(fù)聊賴:不再有所指望。意謂因絕望而精神郁悶。聊賴,依賴、指望。63.藁(gǎo)葬:用草席裹著尸體埋葬。64.惙(chuò)然:氣息微弱的樣子。65.氣斷聲吞:出不來氣,說不出話,形容極度悲傷。66.交睫:閉上眼睛睡覺。67.東曦既駕:東方的太陽已經(jīng)升起?!吨G太宗十思書》1.選自《貞觀政要集校》卷一(中華書局2003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2.長(zhǎng):生長,這里指長得好。3.固:使……穩(wěn)固。4.浚(jùn):疏通水道。5.德義:德行和道義。6.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用作謙辭。7.明哲:明智的人。這里指唐太宗。8.當(dāng)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權(quán)。當(dāng),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9.居域中之大: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間。語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0.休:喜慶,福祿。11.戒奢以儉:戒奢侈,行節(jié)儉。12.凡百元首:(歷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13.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14.殷憂:深深憂慮。殷,深。15.能克終者蓋寡: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克,能夠。蓋,表示推斷。16.傲物:看不起別人。物,人。17.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彼此敵對的兩個諸侯國。18.骨肉為行路:親骨肉成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行路,路人。19.董之以嚴(yán)刑:用嚴(yán)酷的刑罰督察人民。董,督察。20.振:同“震”,威嚇。21.終茍免而不懷仁: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皇上的)仁德。2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23.載舟覆舟:語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tǒng)治。24.所宜深慎:這是應(yīng)當(dāng)深切戒慎的。25.見可欲:看見(自己)貪圖的東西。語出《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下文的“知足”(知道滿足)、“知止”(知道適可而止),語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與“知止不殆”。26.作:建造,興建。這里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情。27.安人:安民。28.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qiáng)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謙沖,謙虛。牧,養(yǎng)。這里用了《周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意思。29.滿溢:容器中水滿而溢出,指驕傲自滿,聽不進(jìn)不同意見。30.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意思是,要有度量,善于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下,居于……之下。31.盤游:娛樂游逸,指田獵。32.三驅(qū):語出《周易》“王用三驅(qū)”。田獵時設(shè)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shè),指田獵有度,不過分捕殺。33.敬:慎。34.慮壅(yōng)蔽:擔(dān)心(耳目被)堵塞蒙蔽。35.想讒邪:考慮到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36.黜(chù)惡:斥退奸惡小人。黜,排斥。37.謬賞:不恰當(dāng)?shù)鬲勝p。38.弘茲九德:光大九德的修養(yǎng)。弘,光大。九德,指《尚書·皋陶謨》所講的九種品德。39.簡:選拔。40.仁者播其惠:仁愛的人廣泛施布他們的恩惠。41.信者:誠信的人。42.豫游:出游,游樂。帝王秋天出巡稱“豫”,春天出巡為“游”。43.松、喬之壽:像仙人赤松子、王子喬那樣的長壽。赤松子、王子喬,都是上古傳說中的仙人。44.垂拱: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wù))?!洞鹚抉R諫議書》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冊,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版)。司馬諫議,指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當(dāng)時司馬光任翰林學(xué)士、右諫議大夫,寫信反對王安石變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2.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3.蒙教:承蒙您賜教(指來信)。蒙,受。4.游處(chǔ):同游共處,交往。5.每:常常。6.所操之術(shù):指所持的政治主張。操,持。術(shù),方法、主張。7.強(qiáng)聒(guō):嘮叨不休。聒,說話聲嘈雜。8.不蒙見察:不能被(您)理解。9.故略上報:所以只簡單地給您回信。司馬光因反對新法,曾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其中第一封長達(dá)三千字。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寫了一封短信回復(fù),即此處說的“略上報”。10.辨:同“辯”,分辯。11.重念:又想。12.視遇:看待,對待。13.反復(fù):指書信往返。14.鹵莽:粗疏草率。鹵,同“魯”。15.具道所以:詳細(xì)地說出我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16.尤在于名實:特別在于名和實(是否相符)。17.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18.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這都是司馬光信上指責(zé)的話。意思是,王安石變法,添設(shè)新官,侵奪原來官吏的職權(quán);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擾民;設(shè)法生財,與民爭利;朝中有反對的意見,拒不接受。征,求。19.以謂:以為,認(rèn)為。20.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給負(fù)有專責(zé)的官吏(去執(zhí)行)。人主,君主。21.不為:不能算是。22.舉:施行。23.辟邪說,難(nàn)壬人: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辟,批駁。難,排斥。壬人,善巧言獻(xiàn)媚、惑眾取寵的人。24.前:預(yù)先。25.茍且:得過且過,沒有長遠(yuǎn)打算。26.非一日:不是一天(的事)了。27.恤:顧念,考慮。28.同俗自媚于眾: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xiàn)媚討好。29.洶洶然:大吵大鬧的樣子。30.盤庚之遷:商王盤庚為了鞏固統(tǒng)治、避免自然災(zāi)害,將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陽)。31.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32.非特:不僅。33.度(dù):計劃。34.度(duó)義而后動:考慮適宜就行動。義,適宜。35.是:認(rèn)為正確。36.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37.膏澤斯民:施恩惠給人民。38.不事事:不做事,無所作為。前一個“事”是動詞,辦事。39.知:知道,這里是領(lǐng)教的意思。40.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沒有緣由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之極。這是古代書信的套語。不任,不勝。區(qū)區(qū),小,謙辭,指區(qū)區(qū)之心。《阿房宮賦》1.選自《樊川文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阿(ē)房宮,秦宮殿名,遺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時尚未完工。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六王畢:六國滅亡了。六王,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君,即指六國。畢,完了,指為秦國所滅。3.一:統(tǒng)一。4.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禿了,阿房宮建成了。兀,光禿。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殆盡。出,出現(xiàn),意思是建成。5.覆壓三百余里:覆蓋三百多里地。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占地極廣。覆壓,覆蓋。6.隔離天日:遮蔽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7.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通達(dá)。8.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樣子,一說為緩緩流動的樣子。9.廊腰縵回:走廊縈繞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縵,縈繞?;?,曲折。10.檐牙高啄:檐牙高聳,如鳥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翹出如牙齒的部分。11.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說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走向而建。12.鉤心斗角: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致工巧。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與中心區(qū)相連。斗角,指屋角相對,好像兵戈相斗。13.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回環(huán)曲折,像蜂房,像水渦(一樣稠密層疊)。盤盤,盤旋的樣子。焉,“……的樣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樣子。14.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高高聳立。15.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這是形容長橋似龍。《周易》有“云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rèn)為有龍就應(yīng)該有云。16.復(fù)道:樓閣之間架在空中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所以叫復(fù)道。17.冥迷:分辨不清。18.歌臺暖響,春光融融:人們在臺上唱歌,歌聲響起,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和暖。19.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20.妃嬪(pín)媵嬙(yìngqiáng):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人。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21.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到秦國。輦,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車。2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23.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下文“脂水”,指含有脂粉的洗臉?biāo)?4.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香衣物。25.轆轆遠(yuǎn)聽:車聲越聽越遠(yuǎn)。轆轆,車行的聲音。26.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肌膚、姿容都嬌媚極了。盡態(tài),姿態(tài)美好。妍,美麗。27.縵立:久立。28.三十六年:指嬴政在位期間(前247—前210)。29.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jīng)營”“精英”也指金玉珍寶等物。30.剽(piāo)掠其人:從百姓那里搶來。剽,搶劫、掠奪。31.倚疊:積累。32.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33.邐迤(lǐyǐ):連續(xù)不斷。這里有“到處都是”的意思。34.負(fù)棟之柱:支撐房屋大梁的柱子。35.磷磷:有棱角的樣子。這里形容突出的釘頭。36.庾:谷倉。37.九土:九州。38.獨夫:殘暴無道、失去人心的統(tǒng)治者。這里指秦始皇。39.驕固:驕橫頑固。40.戍卒叫:指陳涉、吳廣起義。41.函谷舉:劉邦于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tǒng)治,并派兵守函谷關(guān)。舉,攻占。42.楚人一炬:項羽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陽,縱火焚燒。43.族:滅族。44.遞:依次傳遞?!读鶉摗?.選自《嘉祐集箋注》卷三:《嘉祐集》是蘇洵的文集,由南宋姚宏箋注。2.蘇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散文家。3.賂秦:以財物贈予秦國,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賂,贈送財物。4.或曰:有人說。這是設(shè)問,下句的“曰”是對設(shè)問的回答。5.互喪:相繼滅亡。互,交互、相繼。6.率:全都,一概。7.完:完好。8.以攻?。河霉?zhàn)(的方法)取得。9.厥先祖父:他們的祖輩父輩。厥,相當(dāng)于“其”。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泛指祖輩、父輩。10.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暴,同“曝”。11.舉以予人:拿來送給別人。12.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送給秦越多,秦侵犯六國(就)越厲害。彌、愈,都是“更加”的意思。13.判:斷定。14.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jié)果。15.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語出《史記·魏世家》和《戰(zhàn)國策·魏策》。16.此言得之:這話說對了。17.遷滅:滅亡。18.與嬴:親附秦國。與,親附、親近。嬴,秦王的姓。19.始有遠(yuǎn)略: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20.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荊卿(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禍患。荊卿,荊軻。始,方才。速,招致。21.李牧:趙國的良將,曾幾次打退秦軍。后趙王中了秦的反間計,殺李牧,趙國被秦所滅。22.洎:及,等到。23.向使:假使。24.三國:指韓、魏、楚三國,這三國都曾經(jīng)割地賂秦。25.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勝敗存亡的命運(yùn)。數(shù)、理,指天數(shù)、命運(yùn)。26.較:較量。27.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28.劫:脅迫,挾持。29.為國者:治理國家的人?!?lt;論語>十二章》1.就:靠近。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4.如…何:古代常用句式,當(dāng)中一般插入代詞、名詞或其他詞語,意思是“把(對)…怎么樣(怎么辦)”。5.喻:通曉,明白。6.思:希望,想著。7.齊:看齊。8.賢:德才兼?zhèn)涞娜恕?.?。褐阜词∮袥]有相同的毛病。10.質(zhì):質(zhì)樸。11.文:文飾。12.史:虛浮不實。13.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14.士:有抱負(fù)的人。15.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qiáng)。毅,剛強(qiáng),勇毅。16.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17.已:結(jié)束。18.譬如:比如。19.簣:盛土的筐子。20.止:中止,停止。21.往:前進(jìn)。22.知:同“智”。23.克己復(fù)禮: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歸到禮的方面去,即合于禮。復(fù)禮,歸于禮。24.歸:稱贊。25.目:條目,細(xì)則。26.事:實踐,從事。27.一言:一個字。28.行:奉行。29.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30.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31.施:施加。32.小子: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指學(xué)生們。33.觀:觀察政治的得失,風(fēng)俗的盛衰。34.怨:諷刺。35.邇:近。《大學(xué)之道》1.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的宗旨?!按髮W(xué)”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xué)”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xué)而言的“大人之學(xué)”。古人八歲入小學(xué),學(xué)習(xí)“灑掃應(yīng)對進(jìn)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xué),學(xué)習(xí)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暗馈钡谋玖x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yáng)、弘揚(yáng)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親民:有觀點認(rèn)為是親近愛撫民眾;也有說法認(rèn)為“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4.知止:知道目標(biāo)所在。5.得:處事合宜。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興旺發(fā)達(dá)。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或把自己對事物的認(rèn)識推到極致。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一概,一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不忍人:即憐愛別人。忍人,狠心對待別人。2.怵(chù)惕:驚駭,恐懼。3.惻隱:哀痛,憐憫(別人的不幸)。4.內(nèi)(nà)交:結(jié)交。內(nèi),同“納”。5.要(yāo)譽(yù):博取名譽(yù)。要,求取。6.鄉(xiāng)黨:同鄉(xiāng)。7.羞惡(wù):對自身的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8.辭讓:謙遜推讓。9.端:萌芽,發(fā)端。10.四體:四肢。11.賊:傷害。12.達(dá):流通,指泉水涌出。13.保:安定?!?lt;老子>四章》1.選自《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版。老子,生卒年不詳,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春秋時期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孔子曾向他問禮?!独献印酚址Q《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2.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3.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車的功用正是產(chǎn)生于車轂的“無”。無,指車轂的中空處。4.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5.戶牖:門窗。6.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無”起了作用。7.企者不立: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8.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9.自見:自我顯露。見,通“現(xiàn)”。10.自是: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是,意動用法,以為是。11.自伐:自我夸耀。12.自矜:夸耀?!胺ァ薄榜妗蓖x。13.長:長久。一說讀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14.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行,同“形”。15.處:為,做。16.強(qiá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強(qiáng),qiǎng。17.不失其所者久: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18.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19.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泮,同“判”,分離。20.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xì)微的事物。21.累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22.無為:指順應(yīng)自然,不求有所作為。23.幾:接近。24.欲不欲:想望人所不想望的。25.學(xué)不學(xué):學(xué)習(xí)人所不學(xué)習(xí)的。26.復(fù)眾人之所過:補(bǔ)救眾人所犯的過錯。復(fù),彌補(bǔ)、補(bǔ)救。《五石之瓠》1.五石之瓠:五石容量的葫蘆。石,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瓠,葫蘆。2.惠子:宋國人,姓惠名施,做過梁惠王的相?;菔┦窍惹孛掖?,本篇及以下許多篇章中所寫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為寓言性質(zhì),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3.魏王:即梁惠王,又稱魏惠王。4.貽:贈送。5.樹:種植。6.實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東西。實,容納。7.堅:堅固程度。8.自舉:承托自身。9.瓠落:寬大空廓的樣子。10.呺然:內(nèi)中空虛而寬大的樣子。11.掊:擊破。12.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13.不龜手之藥:防止手凍裂的藥物。龜,同“皸”,皮膚凍裂。14.洴澼絖:漂洗絲絮。洴澼,漂洗。絖,同“纊”,絲綿絮。15.鬻:賣。16.說:同“悅”,取悅。17.難:指越人發(fā)兵侵吳。18.將:領(lǐng)兵。19.慮:用繩結(jié)綴。20.樽:盛酒器。這里指大瓠像大樽,縛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21.蓬之心:比喻不通達(dá)的見識。蓬,一種草,彎曲不直?!都鎼邸?.當(dāng)察亂何自起:當(dāng),通“嘗”,嘗試。2.故不孝不慈亡有:亡,通“無”,沒有。3.故盜賊有亡:有,通“又”。4.起不相愛:起源于互不相愛。相愛,古義指互相親愛、友好,今義指互相愛慕。5.故虧父而自利:虧,使動用法,使……虧損;利,使動用法,使……受益。6.雖父之不慈子:慈,形容詞作動詞,慈愛。7.故賊人以利其身:賊,名詞作動詞,劫奪財物。8.惡施不孝:惡,同“何”,從何。9.亡有:沒有。10.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惡得,怎得、怎么能。禁惡,禁止互相憎惡。勸,鼓勵。11.交相惡:互相憎恨。交,互相。《屈原列傳》1.博聞強(qiáng)志:知識廣博,長于記憶。聞,學(xué)識。志,記。2.明于治亂:明曉國家安定與動蕩的道理。治,指國家安定。亂,指國家動蕩。3.嫻于辭令:熟練、熟悉應(yīng)對的言辭。嫻,熟練、熟悉。4.圖議:謀劃計議。5.任:信任。6.同列:朝列、班列,指官職地位。7.害:嫉妒。8.憲令:國家法令。9.屬:撰寫。10.奪:強(qiáng)取為己有。11.與:給,這里指同意。12.伐:自夸,炫耀。13.疾:痛心。14.聰:明察。15.讒諂:說人壞話、奉承獻(xiàn)媚的小人。16.蔽:蒙蔽。17.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18.害:損害。19.方正:端方正直的人。20.離憂:遭遇憂患。離,同“罹”,遭受。21.窮:困窘?jīng)]有出路。22.反本:返回根本,這里指追念根本。23.倦極:疲倦困苦。極,疲困。24.慘怛:憂傷,悲痛。25.見:被。26.蓋:大概,表推測。27.淫:過度、無節(jié)制。28.怨誹:怨憤發(fā)牢騷。29.刺:譏刺。30.廣崇:廣大崇高。31.條貫:條理。32.靡:無,沒有。33.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34.約:簡約。35.微:含蓄隱晦。36.指:同“旨”,意旨。37.邇:近。38.疏:遠(yuǎn)離。39.濯淖污泥:污濁。40.蟬蛻:像蟬脫殼那樣。41.獲:辱,被辱。42.滋:黑。43.皭然:清白、潔凈的樣子。44.泥:同“涅”,染黑。45.滓:污染。46.推:推贊,推許。47.絀:同“黜”,指被罷免官職。48.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49.佯:假裝。50.厚幣:豐厚的禮物。51.委:呈獻(xiàn)。52.質(zhì):同“贄”,見面禮。53.誠:如果。54.絕:斷絕。55.使使:派使者。56.如:到,往。57.明年:第二年。58.用事者:當(dāng)權(quán)者。59.設(shè)詭辯:說假話。60.顧反:回來。顧,還。反,同“返”。61.咎:怪罪,責(zé)怪。62.嫉:恨。63.存:思念。64.反覆:回歸。65.三致志:再三表達(dá)(這種)意愿。66.自為:幫助自己。67.相隨屬:接連出現(xiàn)。68.治國:安定太平的國家。69.短:詆毀。70.遷:放逐。71.被:同“披”,披散。72.形容:外貌,模樣。73.凝滯:拘泥、執(zhí)著。74.與世推移:隨世道變化而變化。75.啜:喝。76.醨:薄酒。77.懷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瑾、瑜,美玉。78.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79.察察:潔凈的樣子。80.汶汶:渾濁的樣子。81.皓皓:皎潔的樣子。82.溫蠖:塵垢。83.辭:文辭,指文學(xué)。84.祖:效法,繼承。85.適:到某地去。86.吊:憑吊。87.彼其材:他那樣的才能。88.同:將……同等看待。89.去就: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以下補(bǔ)充高中部編版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屈原列傳》剩余的課下注釋,與前文銜接完整:91.屈原既死之后:屈原已經(jīng)去世以后。既,已經(jīng)。92.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類人。之徒,這類人,指同屬辭賦家的人。宋玉,相傳為屈原弟子,戰(zhàn)國后期楚國辭賦家;唐勒、景差,均為戰(zhàn)國時楚國辭賦家。93.皆好辭而以賦見稱:都喜好文辭,并且憑借辭賦被世人稱贊。辭,文辭,這里指楚辭。見稱,被稱贊。9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但都只是效法屈原委婉含蓄的文辭。祖,效法、繼承。從容辭令,委婉含蓄的文辭(指屈原辭賦的語言風(fēng)格)。95.終莫敢直諫:終究沒有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進(jìn)諫。莫,沒有誰。直諫,直言規(guī)勸君主改正過錯。96.其后楚日以削:從那以后,楚國的領(lǐng)土一天比一天縮小。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以,連詞,表修飾。削,削減、縮?。ㄖ割I(lǐng)土被侵占)。97.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幾十年后,最終被秦國滅亡。竟,最終。為……所,表被動。98.太史公曰:太史公說(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發(fā)表評論的常用格式,“太史公”是司馬遷自稱,因他曾任太史令)。99.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我閱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均為屈原的代表作)。余,我(司馬遷自稱)。100.悲其志:為他的志向感到悲傷。悲,為……悲傷(意動用法)。志,志向、抱負(fù)。101.適長沙:到長沙去。適,到……去。長沙,戰(zhàn)國時為楚國地,今屬湖南。102.觀屈原所自沉淵:參觀屈原投水自盡的深淵。所自沉淵,指屈原投江的地方(相傳為汨羅江)。103.未嘗不垂涕:沒有一次不流下眼淚。未嘗,沒有一次。垂涕,落淚。104.想見其為人:想象屈原的為人(指他的品德、志向和風(fēng)度)。想見,想象出。105.及見賈生吊之:等到看到賈誼憑吊屈原的文章。賈生,指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途經(jīng)汨羅江時作《吊屈原賦》。吊,憑吊、祭奠(指對死者表示哀悼)。106.又怪屈原以彼其材:又責(zé)怪屈原憑借他那樣的才能。怪,責(zé)怪(這里隱含司馬遷對屈原處境的惋惜,并非單純指責(zé))。彼其材,他那樣的才能。107.游諸侯,何國不容:游歷各諸侯國,哪個國家會不接納他呢?游,游歷(指到各國謀求任用)。容,接納、容納。108.而自令若是:卻讓自己落到這樣的境地(指投江自盡)。自令,讓自己(陷入困境)。若是,像這樣。109.讀《服鳥賦》:閱讀(賈誼的)《服鳥賦》(賈誼被貶長沙時作,文中抒發(fā)了對生死、禍福的看法,有道家“齊生死”的思想)。服鳥,即“鵩鳥”,一種貓頭鷹(古人認(rèn)為是不祥之鳥)。110.同死生,輕去就:把生死看作同等,把離官去職和在朝任職看得很輕。同,把……看作同等(意動用法);輕,把……看得輕(意動用法)。去就,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111.又爽然自失矣:又感到茫然若有所失了(指司馬遷讀《服鳥賦》后,對之前責(zé)怪屈原的想法產(chǎn)生動搖,理解了屈原堅守節(jié)操的選擇)。我可以幫你把《屈原列傳》完整的課下注釋按原文段落順序重新梳理,標(biāo)注對應(yīng)語句,方便你結(jié)合課文理解,需要我這樣做嗎?《蘇武傳》1.節(jié)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間229年的歷史。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2.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年輕時,憑借父親職位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官。依漢朝制度,凡職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舉子弟一人做郎官。并,都。郎,官名,漢代專指皇帝的侍從官。3.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漸漸升到栘中廄監(jiān)。稍,漸漸。栘中廄,漢有栘園,其中的馬廄稱“栘中廄”。監(jiān),管事的官員。4.胡:這里指匈奴。5.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互派使者窺探觀察對方的情況。數(shù),屢次。通使,互派使者。6.十余輩:十幾批。7.相當(dāng):相抵。8.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漢,漢武帝年號(前100—前97)。9.且鞮侯單于初立:且鞮侯剛剛即位為單于。單于,匈奴的最高首領(lǐng)。10.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漢天子是我的長輩。丈人,對長輩的尊稱。行,輩。11.嘉其義:贊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義,做事合乎情理。1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帝)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jié)出使匈奴,護(hù)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憑證。13.因厚賂單于:趁機(jī)贈送豐厚的禮物給單于。賂,贈送財物。14.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15.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招募了士卒、偵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募,招募。士,士卒。斥候,偵察兵。俱,一同。16.置幣遺單于:備辦了一些財物送給單于。幣,財物。遺,送給。17.益驕:漸漸倨傲。益,漸漸。18.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適逢緱王與原長水校尉虞常等人在匈奴國內(nèi)密謀反叛。會,適逢。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虞常,指漢朝投降匈奴的原長水校尉虞常。19.昆邪王姊子也: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昆邪王,匈奴的一個親王,其部落在今甘肅西北部。20.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后來又跟隨浞野侯陷沒在匈奴中。浞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太初二年(前103),他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沒,陷入而不能脫身。21.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連同衛(wèi)律所率領(lǐng)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衛(wèi)律,長水胡人,生長于漢,曾任漢使出使匈奴,后因事株連,畏罪逃亡,投降匈奴,封為丁靈王,成為單于的親信。將,率領(lǐng)。22.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暗地里一起密謀劫持單于的母親閼氏歸附漢朝。陰,暗地里。相與,互相、一起。閼氏,匈奴單于正妻的稱號。23.素與副張勝相知:一向與副使張勝相熟識,有交情。素,一向。相知,相熟識,有交情。24.私候勝曰:私下拜訪張勝說。候,拜訪。25.幸蒙其賞賜: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賜。幸,希望。蒙,蒙受、得到。26.貨物:一般財物。27.欲發(fā):發(fā)動,動手。28.夜亡:在夜里逃跑。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亡,逃跑。29.告之:告發(fā)這件事。30.虞常生得:虞常被活捉。生得,被活捉。31.治其事:審理這個案件。治,審理。32.恐前語發(fā):擔(dān)心以前與虞常的談話泄露。發(fā),暴露、泄露。33.以狀語武:把情況告訴蘇武。狀,情狀、情況。語,告訴。34.此必及我:這一定會牽連到我。及,牽連。35.見犯乃死,重負(fù)國: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見犯,指受到侮辱。重,更加。36.引張勝:牽扯張勝。引,牽扯。37.貴人:貴族大臣。38.左伊秩訾:匈奴王號。39.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假使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即,假使。40.宜皆降之:應(yīng)該讓他們都投降。降,使動用法,使……投降。41.受辭:聽取供詞。42.屈節(jié)辱命:污損了節(jié)操,辜負(fù)了使命。屈,使……屈。辱,使……辱。43.坎:坑。44.置煴火:生起沒有火焰的微火。煴火,沒有火焰的微火。45.蹈其背以出血:蹈,同“搯”,叩擊,拍打。一說當(dāng)作“焰”,熏。46.半日復(fù)息:過了半天又能呼吸了。復(fù)息,又能呼吸。47.輿歸營:用車載送回營帳。輿,車,這里用作動詞,用車載送。48.單于壯其節(jié):單于認(rèn)為他的氣節(jié)豪壯。壯,意動用法,認(rèn)為……豪壯。49.候問:問候。50.收系張勝:逮捕監(jiān)禁張勝。收系,逮捕監(jiān)禁。51.武益愈:蘇武漸漸痊愈。益,漸漸。愈,痊愈。52.使使曉武:派使者通知蘇武。使使,派使者。曉,通知。53.會論虞常:會同判定虞常的罪。論,判罪。54.當(dāng)死:判處死罪。當(dāng),判處。55.相坐:相連坐治罪。一個人犯了罪,有關(guā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