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學習任務3 感受生命的詩意_第1頁
單元學習任務3 感受生命的詩意_第2頁
單元學習任務3 感受生命的詩意_第3頁
單元學習任務3 感受生命的詩意_第4頁
單元學習任務3 感受生命的詩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學習任務任務一感受生命的詩意1.詩歌的本質(zhì)是對生命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表達,誦讀本單元的詩歌,完成下表。詩題作者不同的人生際遇詩歌的思想情感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

夢游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聲聲慢(尋尋覓覓)

我的感悟:【答案】詩題作者不同的人生際遇詩歌的思想情感短歌行曹操社會大動蕩對“天下歸心”的渴望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老莊哲學思潮抬升的亂世“復得返自然”的淡泊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受到排擠,被放出京馳騁想象的豪邁登高杜甫唐由盛轉(zhuǎn)衰,晚年旅居夔州登高望遠的悲涼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詩題作者不同的人生際遇詩歌的思想情感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壯志難酬的感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韓佗胄籌劃北伐對國事的擔憂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家國身世之愁我的感悟:這些詩詞都是有志之人對生命的高歌。在多樣愁情中,憂多于悲,作者并未因志向未就而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心懷一種深切的憂慮,這種憂慮源于作者遠大的理想,呈現(xiàn)出慷慨蒼涼的情感,這是一種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濟蒼生平天下的責任擔當。平淡質(zhì)樸,并非內(nèi)心虛無,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種歸隱和平和。2.古詩詞中常常寄寓著詩人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社會的思考。閱讀本單元詩作,可以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通過了解詩人的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處的時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憂國傷時、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及《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寫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詞作中蘊含的壯志難酬的憂憤及曠達灑脫的豪情。從本單元選擇一首詩詞,查找相關資料,探討詩作的內(nèi)涵,說說它對你有怎樣的啟示,與同學交流。【答案】示例:(1)何謂知人論世?所謂知人,是指了解詩人各個方面的情況和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所謂論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所處的社會狀況?!爸苏撌馈边@種方法能夠從外在的社會歷史文化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聯(lián)系詩歌產(chǎn)生的背景和根源,結(jié)合詩人生平,對作品進行深入解讀。讀者應平心靜氣,對作品反復涵泳,仔細體味,用真摯的情感來品讀,以求得詩人之用心所在。(2)杜甫生平及主要思想。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35歲以后,他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的他,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先后輾轉(zhuǎn)多地。乾元二年(759),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大歷五年(770)冬,杜甫病逝。杜甫出身于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了杜甫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教養(yǎng)并賦予了他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的這種理想和抱負建立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憂患意識之上,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3)《登高》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與杜甫的境遇。李白的時代,唐王朝主要在走上坡路;而杜甫的時代,唐王朝則在走下坡路。乾元二年(759),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幾經(jīng)輾轉(zhuǎn),他來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永泰元年(765),嚴武去世,杜甫只得離開成都,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到達夔州。這幾年杜甫生活艱苦,他在去世的那一年,還因為避臧珍之亂而餓了五天??少F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論多么艱難,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總是在關心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兜歉摺愤@首詩就是他在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時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任務二體會古代詩歌中的思想情感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1.憂國傷時(1)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窮兵黷武。如杜牧《過華清宮》、杜甫《兵車行》。(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4)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5)表達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表達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2.建功報國(1)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2)抒發(fā)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3)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4)表達對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3.思鄉(xiāng)懷人(1)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邊關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秋思》。(4)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4.生活雜感(1)表現(xiàn)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2)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3)抒發(fā)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4)抒發(fā)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5)抒發(fā)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5.長亭送別(1)依依不舍的留戀。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王維《渭城曲》。(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聚焦高考]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考點鏈接“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痹姼枰员砬檫_意為最終目的,在鑒賞詩歌時,無論是對其表達技巧、形象還是語言的鑒賞,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解讀詩歌的思想感情。典題在線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蘇舜欽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開頭四句寫景,太湖岸風物蕭索,洞庭山孤寂,太湖浩渺迷蒙,景色凄涼。B.上闋結(jié)尾句中的“暴風雨”,語義雙關,既指自然界風雨,更喻人世間的風雨。C.下闋“鷗鳥相猜”一句,反用“鷗鳥忘機”的典故,這里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D.詞的結(jié)尾重在寫志抒情,又與下闋前三句相呼應,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詞人的風神。【答案】A

【解析】“風物蕭索”“孤寂”“景色凄涼”錯,開頭四句極寫太湖岸之瀟灑,洞庭山閑淡之意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太湖景色的生機與情韻,景色秀美。2.詞人在這首詞中展現(xiàn)出復雜的情感,試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答案】①對超脫與隱逸生活的向往。“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等句,傳達出詞人渴望擺脫塵世紛擾、追求心靈寧靜的愿望。詞人借用陶朱公范蠡和張翰的典故,表達了隱逸之志。②壯志未酬的惆悵與無奈。“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詞人認為在盛年時期應當有所作為,不愿閑散度日。然而,詞人又通過“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等句,流露出對年華老去,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惆悵。③猶豫與彷徨?!皵M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句展現(xiàn)了詞人欲憑臨寒潭隱居,卻擔心不被鷗鳥信任和接納,生命看不到出路,時間正黯淡著光芒,未來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負的機會太渺茫。技法攻略鑒賞詩歌感情“3步驟”步驟說明步驟一整體感知,關注詩歌中的意象,確定詩歌題材,如懷古詠史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戍詩、山水田園詩等。步驟二分析詩句,具體分析所涉及詩句分別寫了什么,概述內(nèi)容。作答形式是“××句(聯(lián))寫了××”,答題時不要簡單羅列意象,也不要以譯代析。步驟三概括情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表達的主旨或情感。作答形式是“抒發(fā)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任務三體會詩詞的音韻美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這些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nèi)涵豐富,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特別適合誦讀。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以下誦讀方法來體會詩詞的音韻美。1.注重節(jié)奏古典詩詞誦讀節(jié)奏的劃分,通常有兩種依據(jù),即按音節(jié)劃分和按語意劃分。也就是說,在朗讀時停頓的單位可以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jié)或意義。例如:“城闕輔三秦”一句,依音節(jié)可劃分為“城闕/輔/三秦”;依意義可劃分為“城闕/輔三秦”?!皠窬M一杯酒”一句,依音節(jié)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按意義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一般來說,詩歌中按表音節(jié)奏劃分多,按表意節(jié)奏劃分少。四言為“二二”節(jié)奏,如“東臨/碣石,以觀/滄?!薄拜筝?蒼蒼,白露/為霜”。五言有“二二一”節(jié)奏,也有“二一二”節(jié)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節(jié)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無邊/落木/蕭蕭/下”。另外還有“二二一二”節(jié)奏,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時,韻腳要讀得響亮而稍長,讀出詩歌的韻味。2.注重語速語氣和語調(diào)古典詩詞誦讀要做到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在詩歌的誦讀中,節(jié)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jié)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并且要注意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jié)發(fā)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jié)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語速要快,情節(jié)舒緩、情緒憂郁悲傷時語速要慢。對重音的處理,要結(jié)合句子找出規(guī)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diào)的定語、表結(jié)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于語氣語調(diào),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嘆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為誦讀添彩。任務四學寫文學短評【寫作技法】閱讀文學作品時,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用簡要的文字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寫出來,就是文學短評。這種文體的重心就是評論,評論的對象是作家、作品、文學創(chuàng)作等方面,評論的內(nèi)容主要是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成就兩個方面。在分析和評價中,往往要將“贊美”與“指瑕”結(jié)合起來,反對“偽圣化”,倡導“不虛美,不隱惡”的評論傳統(tǒng),以展現(xiàn)真正的評論風格。當然,評論也要有道德底線,不能將評論變成惡意的諷刺、挖苦甚至攻擊。

我們確定寫作的重點,即“一線、二點、三統(tǒng)、四步”。

“一線”,就是畫定一條紅線,區(qū)分“評”(評論)與“感”(讀后感)?!霸u論”重在“評”,屬于評論體,側(cè)重分析評價作品思想藝術的優(yōu)劣高下,帶有客觀評價的色彩;“讀后感”重在“感”,屬于引申體,側(cè)重寫自己的感想、體會、收獲,可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帶有主觀抒發(fā)的色彩。“二點”,就是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點”與“面”的關系,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與閱讀視野,最好不要寫“以面圈點”的全面性的評論,而要寫“以小見大”的文學短評。二是“評”與“敘”的關系,應該確立以“評”為主,以“敘”為輔的定位。

“三統(tǒng)”,就是謀求“情”“理”“文”三者的統(tǒng)一。在分析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理性分析,又要有感性表達;既要有議論性,又要有文學性?!八牟健?,就是寫作文學短評的四個步驟,即“閱讀—定題—評論—寫作”四個步驟。其中“閱讀”宜細,“定題”宜小,“評論”宜透。因此,表面上是寫一篇文學短評,實際上是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雖然文學評論的角度很多,但我們下筆時不能貪多求全、面面俱到,這樣會流于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抓準一點,才能集中筆墨,深入挖掘,分析透徹。選擇角度時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點,以小見大。行文時則要注意筆墨集中,語言簡潔明快,不拖泥帶水。另外,評析要兼具議論性和文學性,因此文章的語言應當給人以美感,

文理結(jié)合,不要淪為干癟的說教文字?!纠馁p析】淺析《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音樂本是無形之物,很難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它那飄忽即逝的音響、旋律,是很難被捕捉和用文字表現(xiàn)的。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抽象且難以言傳。詩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樂修養(yǎng)和駕馭語言藝術的功力,使他筆下生花,寫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筆下,那復雜多變的琵琶聲被描繪得層次豐富、音色分明。詩人描繪音樂的手法有:一是多方設喻,以表現(xiàn)琵琶曲中復雜、細微的音響變化。詩人用許多形象、新鮮、貼切的比喻來描寫極難用語言摹寫的美妙樂聲,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和具體的印象。如詩人以人們在生活中可以聽到的聲音作比,以驟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節(jié);以小女兒般的輕柔“私語”比喻細弦細碎綿密的聲調(diào);以“大珠小珠灑落玉盤”比喻樂聲的高低音調(diào);以“花底”的“鶯語”、“冰下”的“泉流”比喻樂聲流動的婉轉(zhuǎn)與幽咽若凝;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樂聲暫時休止后又驟然響起;以“裂帛”聲比喻四弦齊撥時樂聲的清脆短促、響亮非凡。詩人在妙喻聯(lián)翩中賦予抽象的音樂以有聲有色、具體可感的形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變化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二是以聲傳情,聲情交融。詩人把音樂與演奏者的身世之悲、聽者(詩人)的主觀感受結(jié)合在一起來寫,大大加深了讀者對樂曲內(nèi)容及樂曲內(nèi)在情韻的體驗。如果說琵琶女在校音定調(diào)時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隨著正式彈奏的開始,她流露出的感情漸趨明朗。在對千變?nèi)f化的曲調(diào)旋律的描寫中,詩人仍然意在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整個演奏過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訴;或圓潤流美,鶯歌玉囀;或高亢明快,鐵騎交鋒……無不生動地傳達出演奏者內(nèi)心深處浪濤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織著她對人生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不僅如此,音樂還將詩人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系起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縱深發(fā)展。琵琶女身世飄零的命運,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擊、貶謫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運的相似,兩個萍水相逢的人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中,一個重彈,一個重聽。詩末六句更是寫出了悲凄的樂曲聲聲扣人心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