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甘肅省文物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校園招考聘用模擬題(附答案)一、公共基礎知識(共4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20分)1.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下列關于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的表述,錯誤的是()。A.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ōu)秀文明資源B.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C.國有博物館可根據(jù)運營需要,將部分珍貴文物作為資產抵押融資D.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文物保護事業(y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2.甘肅省是中華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擁有多項世界文化遺產。下列屬于甘肅省世界文化遺產的是()。A.云岡石窟B.元上都遺址C.鎖陽城遺址D.高句麗王城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下列行為中合法的是()。A.某施工單位在未取得考古調查、勘探許可的情況下,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工程建設B.某個人將其合法收藏的三級文物轉讓給本省另一名文物收藏愛好者C.某博物館將館藏一級文物借給非國有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D.某企業(yè)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上設置商業(yè)廣告4.202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發(fā)布《甘肅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提出“建設河西走廊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任務。下列屬于河西走廊文化遺產的是()。A.大地灣遺址B.麥積山石窟C.炳靈寺石窟D.懸泉置遺址5.下列關于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的表述,正確的是()。A.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B.有保護規(guī)劃、有管理機構、有執(zhí)法隊伍、有資金保障C.有保護方案、有監(jiān)測系統(tǒng)、有修復技術、有應急預案D.有文物名錄、有保護級別、有歷史價值、有社會影響6.2024年7月,甘肅省文物局聯(lián)合省教育廳開展“文物進校園”活動。下列活動中,最符合“讓文物活起來”理念的是()。A.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并抄寫文物解說詞B.邀請考古專家講述敦煌莫高窟壁畫修復故事C.要求學生背誦《甘肅省不可移動文物名錄》D.舉辦“文物知識”閉卷考試并排名7.根據(jù)《博物館管理辦法》,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不包括()。A.收藏B.研究C.銷售D.教育8.甘肅省某縣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墓葬群,根據(jù)《文物保護法》,當?shù)卣紫葢扇〉拇胧┦牵ǎ.立即組織考古發(fā)掘B.劃定保護范圍并設立標志C.向上級文物行政部門報告D.公開招募志愿者參與保護9.下列關于文物修繕的原則,錯誤的是()。A.最小干預B.修舊如舊C.優(yōu)先使用現(xiàn)代建筑材料D.保留歷史信息10.2024年,甘肅省文物局推動“數(shù)字文物”工程,其中“敦煌莫高窟數(shù)字孿生系統(tǒng)”通過高精度掃描、建模還原洞窟實景。該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替代實體文物供游客參觀B.為文物保護、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C.開發(fā)文物主題游戲獲取經濟收益D.減少文物保護的財政投入(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5題,5分)1.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但可作為企業(yè)資產經營。()2.考古發(fā)掘單位在發(fā)掘工作結束后,應當及時向省文物局提交結項報告,并于3年內完成考古發(fā)掘報告的編寫。()3.博物館應當對公眾開放,基本陳列應當每5年至少更新一次。()4.非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和其他單位舉辦展覽需借用國有館藏文物的,應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批準;借用國有館藏一級文物的,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準。()5.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jù)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報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部門批準。()(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3題,15分)1.簡述甘肅省文物資源的突出特點。2.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規(guī)定的文物保護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3.結合實際,說明博物館如何通過“社教活動”提升公眾文物保護意識。二、專業(yè)知識(共40分,考古崗、文保崗、博物館崗任選一類作答)(一)考古崗(40分)1.案例分析題(20分)甘肅省某縣在修建高速公路時,施工隊發(fā)現(xiàn)一處疑似漢代聚落遺址,地表可見陶片、夯土遺跡??h文物局接到報告后,委托省考古研究院進行考古調查。問題:(1)考古調查的主要步驟包括哪些?(2)若確認該遺址為重要漢代聚落,需制定考古發(fā)掘方案,方案應包含哪些核心內容?(3)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枚帶銘文的銅?。ǔ醪脚袛酁椤澳晨h丞印”),應如何進行現(xiàn)場保護與記錄?2.論述題(20分)田野考古是獲取古代社會信息的重要手段。請結合甘肅地區(qū)典型考古遺址(如居延遺址、齊家坪遺址等),論述田野考古中地層學與類型學的應用價值。(二)文物保護崗(40分)1.案例分析題(20分)甘肅省某石質文物(唐代摩崖造像)因長期受風雨侵蝕,表面出現(xiàn)裂隙、起甲(片狀剝離)病害。經檢測,造像巖石主要成分為砂巖,裂隙最深達15厘米,起甲面積占比約30%。問題:(1)分析該石質文物病害的主要成因。(2)提出針對性的修復方案(需包含前期勘察、材料選擇、修復步驟)。(3)修復后應建立哪些長期監(jiān)測機制?2.論述題(20分)甘肅是我國壁畫類文物大?。ㄈ缍鼗湍呖?、榆林窟等),壁畫保護需綜合考慮環(huán)境控制與科學修復。請結合實例,論述“最小干預原則”在壁畫保護中的具體實踐。(三)博物館崗(40分)1.案例分析題(20分)甘肅省某市級博物館計劃推出“河隴遺珍——絲綢之路甘肅段文物特展”,展覽主題為“交流·融合·傳承”。問題:(1)展覽大綱應包含哪些核心板塊?請列舉3個并說明設計思路。(2)為提升展覽互動性,可設計哪些社教活動?(3)若展覽中需展出一級文物“銅奔馬”(復制品),需履行哪些審批程序?2.論述題(20分)博物館是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請結合甘肅博物館的特色館藏(如敦煌文書、馬家窯彩陶等),論述如何通過“數(shù)字技術+文物”模式提升公眾參與度。三、綜合應用能力(共20分)材料:2024年11月,甘肅省文物局收到某縣村民聯(lián)名信,反映該縣正在實施的“明代長城烽火臺修繕工程”存在問題:施工方使用水泥修補墻體,導致傳統(tǒng)夯土結構被破壞;修繕范圍超出文物保護規(guī)劃劃定的區(qū)域;施工期間未設置警示標志,部分村民進入工地撿拾“古磚”。村民要求暫停工程并徹查。任務:假設你是甘肅省文物局工作人員,請根據(jù)材料撰寫一份《關于某縣明代長城烽火臺修繕工程問題的核查處理意見》(要求:格式規(guī)范,內容完整,措施可行,500字左右)。參考答案一、公共基礎知識(一)單項選擇題1.C(解析:《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yè)資產經營。)2.C(解析:甘肅省世界文化遺產包括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部分)。)3.B(解析:A項需取得考古調查許可;C項一級文物不得外借;D項禁止在文物本體設置商業(yè)廣告。)4.D(解析:懸泉置遺址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市,大地灣在天水,麥積山在天水,炳靈寺在臨夏。)5.A(解析:“四有”即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6.B(解析:“讓文物活起來”強調互動與理解,專家講述修復故事能傳遞文物背后的文化。)7.C(解析:博物館基本職能為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不包括銷售。)8.C(解析:《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發(fā)現(xiàn)文物應立即報告當?shù)匚奈镄姓块T。)9.C(解析:文物修繕應優(yōu)先使用傳統(tǒng)材料,保持歷史原真性。)10.B(解析:數(shù)字孿生系統(tǒng)主要用于文物保護研究,而非替代或盈利。)(二)判斷題1.×(解析: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也不得作為企業(yè)資產經營。)2.√(解析:《考古發(fā)掘管理辦法》規(guī)定,發(fā)掘結束后3年內完成報告編寫。)3.×(解析:基本陳列更新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但鼓勵定期更新,非“應當”。)4.√(解析:《文物保護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借用一級文物需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準。)5.√(解析:《文物保護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建設控制地帶內工程需經文物部門同意后報規(guī)劃部門。)(三)簡答題1.甘肅省文物資源特點:①歷史跨度大,涵蓋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文化序列完整;②類型豐富,包括古遺址(大地灣)、古墓葬(雷臺漢墓)、石窟寺(敦煌莫高窟)、長城(明代長城)等;③地域特色鮮明,是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多民族融合文化的交匯地;④世界文化遺產集中,6項世界遺產數(shù)量居全國前列。2.文物保護基本原則:①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②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修舊如舊);③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各級政府承擔保護責任);④統(tǒng)籌協(xié)調(文物保護與城鄉(xiāng)建設、經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3.博物館提升公眾文物保護意識的社教活動:①互動體驗類,如“文物修復小課堂”,讓公眾模擬陶器修復,理解文物脆弱性;②主題研學類,設計“跟著文物學歷史”路線,結合敦煌壁畫講解古代藝術與保護技術;③社區(qū)聯(lián)動類,組織“我家附近的文物”攝影展,引導公眾關注身邊文保單位;④數(shù)字參與類,開發(fā)文物保護知識H5小游戲,通過答題普及《文物保護法》。二、專業(yè)知識(以考古崗為例)1.案例分析題(1)考古調查步驟:①資料收集(查閱縣志、舊地圖、以往考古報告);②地表踏查(劃分區(qū)域,記錄陶片分布、夯土范圍、遺跡現(xiàn)象);③局部試掘(選擇典型區(qū)域布探溝,確認地層堆積和文化內涵);④編制調查報告(明確遺址年代、性質、保存狀況)。(2)考古發(fā)掘方案核心內容:發(fā)掘目的(厘清聚落結構、社會形態(tài));發(fā)掘范圍(根據(jù)調查確定重點區(qū)域);發(fā)掘方法(采用探方法,按地層分層揭露);文物保護措施(現(xiàn)場文物加固、環(huán)境控制、應急方案);時間安排(分階段實施,避開雨季);人員組織(考古隊資質、技術人員配置);經費預算(發(fā)掘、保護、資料整理費用)。(3)銅印現(xiàn)場保護與記錄:①立即停止周圍發(fā)掘,清理周邊土壤,避免機械損傷;②用軟毛刷清理表面泥土,拍攝多角度高清照片(包括銘文特寫);③測量坐標(記錄三維位置),繪制出土平面圖;④使用無酸紙包裹,放入防震盒,標注編號、出土層位;⑤現(xiàn)場初步檢測(材質、銹蝕程度),填寫文物出土登記表;⑥24小時內移交文物庫房,登記入庫。2.論述題地層學與類型學是田野考古的基礎方法,在甘肅地區(qū)考古中應用廣泛。以居延遺址(漢代邊塞)為例:-地層學應用:居延遺址包含漢代文化層、魏晉擾亂層、近現(xiàn)代堆積。通過分層發(fā)掘,可判斷不同時期遺跡的疊壓關系(如漢代烽燧被魏晉垃圾層覆蓋),確定遺存年代順序,避免混淆不同時期文物。-類型學應用:居延漢簡中出土大量木簡,通過比較簡牘的形制(長度、寬度)、書寫格式(詔書、私信、兵器簿),可分類研究漢代邊塞的行政、軍事制度。如“候官”“燧長”類簡牘屬官方文書,“妻子書信”類屬民間遺存,類型學分析能揭示社會結構的多樣性。齊家坪遺址(新石器時代)中,通過陶器類型學研究(如高領折肩罐、雙大耳罐的演變),可建立齊家文化的分期序列,結合地層疊壓關系(早中期陶器與晚期陶器的層位差異),為探討齊家文化與中原龍山文化的交流提供依據(jù)。綜上,地層學解決“時間順序”問題,類型學解決“文化關系”問題,二者結合為甘肅地區(qū)考古學文化譜系構建、古代社會研究提供了關鍵支撐。三、綜合應用能力關于某縣明代長城烽火臺修繕工程問題的核查處理意見縣文物局:接村民反映你縣明代長城烽火臺修繕工程存在問題,我局高度重視,立即組建核查組赴現(xiàn)場調查?,F(xiàn)將處理意見通知如下:一、核查情況經實地勘察,施工方存在以下問題:①使用水泥修補墻體,違反《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材料兼容性”要求;②修繕范圍超出省文物局批復的保護規(guī)劃(原批準修繕面積50㎡,實際施工80㎡);③未設置警示標志,導致部分村民進入工地撿拾古磚,存在文物損毀風險。二、處理措施1.立即停工整改。責令施工方3日內撤出工地,封存已使用的水泥材料,待方案調整后復工。2.重新制定修繕方案。委托省古建研究所對烽火臺進行病害評估,改用傳統(tǒng)夯土(黃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