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采油地質工復習題(含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下列哪種地層接觸關系屬于不整合接觸?()A.整合接觸B.平行不整合C.侵入接觸D.沉積接觸2.儲集層的“四性”分析中不包括()A.巖性B.物性C.含油性D.電性E.脆性3.油氣藏形成的基本條件不包括()A.生油層B.儲集層C.蓋層D.圈閉E.運移通道4.下列沉積相類型中,屬于陸相沉積的是()A.濱海相B.淺海相C.河流相D.半深海相5.油層有效厚度的下限標準不包括()A.巖性下限B.物性下限C.含油性下限D.電性下限E.壓力下限6.地層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油藏中的流體流動狀態(tài)為()A.單相流動B.兩相流動C.三相流動D.不流動7.油藏驅動類型中,彈性驅動的能量主要來自()A.地層水膨脹B.巖石彈性膨脹C.溶解氣膨脹D.氣頂氣膨脹8.下列指標中,反映油藏開發(fā)速度的是()A.采出程度B.采油速度C.采收率D.含水率9.測井曲線中,自然電位曲線主要用于判斷()A.地層巖性B.地層孔隙度C.地層滲透率D.地層流體性質10.水驅油藏中,注入水沿高滲透層突進的現象稱為()A.指進B.舌進C.突進D.竄流11.油層對比的主要依據是()A.巖性特征B.電性特征C.沉積旋回D.以上都是12.下列油氣藏類型中,屬于構造油氣藏的是()A.巖性尖滅油氣藏B.斷層油氣藏C.地層不整合油氣藏D.生物礁油氣藏13.巖石絕對滲透率的單位是()A.平方米(m2)B.達西(D)C.毫達西(mD)D.以上都是14.油藏動態(tài)分析中,“三個階段”通常指()A.開發(fā)準備、開發(fā)實施、開發(fā)調整B.投產初期、穩(wěn)產階段、遞減階段C.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D.注水前、注水期、注水后期15.地層原油體積系數Boi的定義是()A.地面原油體積與地下原油體積的比值B.地下原油體積與地面原油體積的比值C.地下原油體積與標準狀況下原油體積的比值D.標準狀況下原油體積與地下原油體積的比值16.油層有效厚度是指()A.油層總厚度B.油層中具有工業(yè)產油能力的厚度C.油層中含油部分的厚度D.油層中孔隙度大于10%的厚度17.沉積旋回按規(guī)??煞譃椋ǎ〢.一級、二級、三級B.正旋回、反旋回C.短期、中期、長期D.海相旋回、陸相旋回18.油藏壓力監(jiān)測常用的工具是()A.流量計B.壓力計C.溫度計D.取樣器19.水驅油效率的影響因素不包括()A.巖石潤濕性B.注入速度C.原油粘度D.油層厚度20.油田開發(fā)方案編制的核心是()A.油藏描述B.儲量計算C.開發(fā)指標預測D.井網部署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所有背斜構造都能形成油氣藏。()2.滲透率是巖石本身的屬性,與通過的流體性質無關。()3.地層水礦化度越高,自然電位異常幅度越大。()4.油層有效厚度的下限標準需要結合巖心分析、試油資料和測井解釋確定。()5.溶解氣驅動油藏的采收率高于水壓驅動油藏。()6.沉積相分析的核心是判斷沉積環(huán)境。()7.油藏綜合含水是指產水量與產液量的比值。()8.地層原油的粘度隨壓力升高而降低。()9.井網密度越大,采收率越高,但開發(fā)成本也越高。()10.油藏動態(tài)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調整開發(fā)方案,提高采收率。()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40分)1.簡述沉積相分析的主要步驟。2.油藏動態(tài)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3.水驅油藏見水后,油井的生產特征會發(fā)生哪些變化?4.如何利用測井資料判斷油層有效厚度?5.簡述容積法計算石油地質儲量的公式及各參數含義。四、計算題(每題10分,共30分)1.某油藏含油面積A=50km2,有效厚度h=10m,孔隙度φ=20%(小數),原始含油飽和度Soi=70%(小數),束縛水飽和度Swi=30%(小數),地面原油密度ρo=0.85t/m3,原油體積系數Boi=1.2。計算該油藏的地質儲量(單位:10?t)。2.某油田2022年年初剩余可采儲量為500×10?t,年末剩余可采儲量為450×10?t,2022年全年產油量為60×10?t。計算該油田2022年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可采儲量采出程度)。3.某油井2023年1月產液量120t/d,產油量40t/d;2月產液量150t/d,產油量30t/d。計算該油井1-2月的含水上升率(用絕對含水上升率表示)。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B(不整合接觸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觸為連續(xù)沉積,侵入接觸和沉積接觸為巖漿巖與圍巖的接觸關系)。2.E(儲集層“四性”為巖性、物性、含油性、電性)。3.E(油氣藏形成的基本條件為生油層、儲集層、蓋層、圈閉,運移是過程而非條件)。4.C(河流相屬于陸相,濱海、淺海、半深海屬于海相)。5.E(有效厚度下限包括巖性、物性、含油性、電性,壓力不屬于下限標準)。6.B(地層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原油中的溶解氣析出,形成油、氣兩相流動)。7.B(彈性驅動能量來自巖石和束縛水的彈性膨脹)。8.B(采油速度=年產油量/地質儲量×100%,反映開發(fā)速度)。9.A(自然電位曲線主要用于判斷巖性(如砂巖、泥巖)和滲透層)。10.C(突進指注入水沿高滲透層快速推進,指進為平面上的指狀推進)。11.D(油層對比依據包括巖性、電性、沉積旋回及古生物特征)。12.B(斷層油氣藏因斷層遮擋形成,屬于構造油氣藏;其他為非構造油氣藏)。13.D(滲透率單位包括m2、D、mD,1D=10?12m2=1000mD)。14.B(油藏動態(tài)分析的“三個階段”通常指投產初期、穩(wěn)產階段、遞減階段)。15.B(原油體積系數Boi=地下原油體積/地面脫氣原油體積)。16.B(有效厚度指具有工業(yè)產油能力的厚度,需滿足巖性、物性、含油性、電性下限)。17.A(沉積旋回按規(guī)模分為一級(盆地)、二級(坳陷)、三級(油層組)等)。18.B(壓力計用于監(jiān)測地層壓力,如電子壓力計、彈簧壓力計)。19.D(水驅油效率與潤濕性、注入速度、原油粘度、滲透率級差等有關,與油層厚度無直接關系)。20.D(開發(fā)方案核心是井網部署(包括井距、井型、注采方式),決定開發(fā)效果)。二、判斷題1.×(背斜需具備圈閉條件(蓋層)和油氣來源才能形成油氣藏)。2.√(滲透率是巖石本身的屬性,與流體性質無關;有效滲透率與流體性質有關)。3.×(地層水礦化度越高,自然電位異常幅度越?。鄮r與砂巖間電位差減?。?.√(有效厚度下限需結合巖心(物性、含油性)、試油(產能)、測井(電性)綜合確定)。5.×(溶解氣驅動采收率低(約5%-20%),水壓驅動采收率高(約30%-50%))。6.√(沉積相分析通過巖石特征、古生物、沉積構造等判斷沉積環(huán)境(如河流、湖泊))。7.√(綜合含水=產水量/產液量×100%)。8.×(地層原油粘度在泡點壓力以上時隨壓力升高而降低(壓縮作用),泡點壓力以下時因氣體析出粘度升高)。9.√(井網密度大,控制程度高,采收率高,但鉆井成本增加)。10.√(動態(tài)分析通過生產數據、壓力、含水變化等,調整注采方案,提高采收率)。三、簡答題1.沉積相分析的主要步驟:(1)資料收集:包括巖心(顏色、結構、構造、化石)、測井(曲線形態(tài))、地震(反射特征)及區(qū)域地質資料;(2)單井相分析:根據巖心描述劃分沉積微相(如河床、堤岸、河漫),結合測井曲線(如箱形、鐘形)驗證;(3)剖面相分析:對比連井剖面,分析沉積相縱向演化(如正旋回、反旋回);(4)平面相分析:繪制沉積相平面圖,確定砂體展布(如條帶狀、席狀);(5)沉積模式建立:總結沉積環(huán)境(如曲流河、辮狀河)及相序規(guī)律。2.油藏動態(tài)分析的主要內容:(1)產量變化分析:包括油井產量、注水井注水量的變化原因(如地層能量、油層堵塞、水竄);(2)壓力動態(tài)分析:地層壓力、井底流壓的變化,判斷驅動能量(如彈性能、水驅能量)的保持程度;(3)含水動態(tài)分析:油井含水上升規(guī)律(如均勻上升、突升),分析水驅方向及水淹狀況;(4)儲量動用狀況分析:通過生產測井(如產液剖面)判斷各油層動用程度(如主力層、未動用層);(5)開發(fā)效果評價:對比開發(fā)指標(如采油速度、采收率)與方案設計,評估開發(fā)效果并提出調整措施(如加密井、調剖)。3.水驅油藏見水后油井的生產特征變化:(1)產液量上升:注入水補充能量,地層壓力保持,產液量增加;(2)產油量先升后降:初期水驅擴大掃油面積,產油量上升;后期含水升高,產油量遞減;(3)含水率持續(xù)上升:隨著水線推進,油井見水后含水快速上升(尤其高滲透層水竄時);(4)氣油比變化:若為彈性水驅,氣油比基本穩(wěn)定;若邊水推進快,氣頂壓縮,氣油比可能下降;(5)井底流壓變化:注水保持壓力,流壓穩(wěn)定或略有上升;若注采不平衡,流壓可能下降。4.利用測井資料判斷油層有效厚度的方法:(1)確定電性下限:通過巖心分析(孔隙度φ、滲透率K、含油飽和度So)與測井曲線(電阻率Rt、聲波時差Δt、自然伽馬GR)的相關性,建立電性標準(如Rt≥8Ω·m,GR≤80API);(2)劃分有效層段:在測井曲線上,篩選滿足電性下限的層段,排除泥巖(GR高)、致密層(Δt小、Rt低);(3)扣除夾層:識別層內非有效夾層(如泥質夾層,厚度<0.5m),從總厚度中扣除;(4)驗證校正:結合試油資料(如日產油≥5t)驗證電性標準,調整下限值(如低阻油層需特殊處理)。5.容積法計算石油地質儲量公式及參數含義:公式:N=100×A×h×φ×(1-Swi)×ρo/Boi式中:-N:地質儲量(10?t);-A:含油面積(km2);-h:有效厚度(m);-φ:有效孔隙度(小數);-Swi:束縛水飽和度(小數);-ρo:地面原油密度(t/m3);-Boi:原始原油體積系數(無因次,地下體積/地面體積)。參數意義:A×h為含油體積,×φ為孔隙體積,×(1-Swi)為含油孔隙體積,×ρo為地面原油質量,/Boi為地下體積轉換為地面體積的校正。四、計算題1.地質儲量計算:N=100×A×h×φ×(1-Swi)×ρo/Boi代入數據:A=50km2,h=10m,φ=0.2,Swi=0.3,ρo=0.85t/m3,Boi=1.2計算:含油孔隙體積=A×h×φ×(1-Swi)=50×10?m2×10m×0.2×0.7=50×10?×10×0.14=7×10?m3地面原油體積=含油孔隙體積/Boi=7×10?/1.2≈5.833×10?m3地質儲量=5.833×10?m3×0.85t/m3≈4.958×10?t=4958×10?t答案:約4958×10?t。2.采油速度與采出程度計算:采油速度=年產油量/地質儲量×100%(注:題目中“剩余可采儲量”需明確可采儲量=地質儲量×采收率,但此處假設“剩余可采儲量”指剩余可采油量)可采儲量=年初剩余可采儲量+年產油量=500+60=560×10?t(注:實際可采儲量為固定值,剩余可采=可采-已采,因此已采=560-450=110×10?t,但題目可能簡化為:)采油速度=年產油量/地質儲量×100%(若地質儲量未知,題目可能指可采儲量采油速度=年產油量/可采儲量×100%)假設可采儲量=500+60=560×10?t(不合理,正確應為可采儲量=已采+剩余=110+450=560×10?t)采油速度=60/560×100%≈10.71%采出程度=已采儲量/可采儲量×100%=110/560×100%≈19.64%(注:題目可能簡化,假設“剩余可采儲量”年初為500,年末為450,年產油60,則已采=500-450=50?需明確:剩余可采=可采-已采,因此已采=可采-剩余。若年初剩余500,年末剩余450,說明年內采出50,與題目“年產油60”矛盾,可能題目數據為:可采儲量=500(年初剩余)+已采(假設已采=累計產量),但通常題目應明確。此處按年產油60,剩余可采從500降至450,說明可采儲量=500+已采累計,可能題目簡化,直接計算:)采油速度=60/(500+60)×100%≈10.71%(假設可采儲量為560)采出程度=60/560×100%≈10.71%(可能題目意圖為:可采儲量=500,年產油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藥品研發(fā)合同授權委托書模板
- 2025版智慧社區(qū)建設場與客戶雙重認可服務協議
- 2025搬家貨運合同明確貴重物品賠償條款
- 二零二五年文化娛樂產業(yè)版權授權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買賣:房地產項目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大學生活動中心節(jié)能減排改造項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客房服務外包及增值服務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合同書
- 2025至2030年中國裝配式建筑產業(yè)園區(qū)行業(yè)全景評估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二零二五年地下車庫設備維修保養(yǎng)服務合同
- 菲萍呼吸機技術指標
- 學校食堂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與管理制度
- 摩托車維修管理制度
- 三農扶貧工作手冊 ??(符合要求)
- 螃蟹銷售合同范本
- 電解質分析儀徐文鑫課件
- 《膝關節(jié)體格檢查》課件
- 2023泛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管理
- 2024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
- 凈菜加工行業(yè)標準化實施方案
- 2025年上半年內蒙古檢察系統招聘用制書記員1428人過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