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修安全培訓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設備檢修前需執(zhí)行“停電-驗電-掛牌-上鎖”程序,正確的操作順序是()A.切斷電源→掛警示牌→驗電→上鎖B.切斷電源→驗電→掛警示牌→上鎖C.驗電→切斷電源→掛警示牌→上鎖D.切斷電源→上鎖→驗電→掛警示牌答案:B解析:正確流程應為先切斷電源,確認無電后驗電,再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最后加鎖確保不會誤啟動。2.進入容積大于30m3的反應釜內檢修時,氧氣濃度應保持在()范圍內A.16%-18%B.19.5%-23.5%C.20%-25%D.18%-21%答案:B解析:根據《工貿企業(yè)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管理規(guī)定》,有限空間內氧氣濃度應維持在19.5%-23.5%,低于19.5%為缺氧環(huán)境,高于23.5%可能引發(fā)富氧燃燒。3.使用手持電動工具進行設備表面打磨時,應優(yōu)先選擇()A.Ⅰ類工具(需要接地保護)B.Ⅱ類工具(雙重絕緣)C.Ⅲ類工具(安全特低電壓)D.普通家用工具答案:B解析:Ⅱ類工具采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結構,無需外接保護接地,在潮濕或金屬容器內作業(yè)時更安全。4.檢修現場臨時用電線路架空高度在機動車道上方應不低于()A.2.5米B.3米C.4.5米D.5米答案:C解析:《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架空線路在機動車道上方的最小垂直距離為4.5米,人行道上方為2.5米。5.進行焊接作業(yè)時,氧氣瓶與乙炔瓶的間距應不小于(),與明火的距離應不小于()A.3米;5米B.5米;10米C.8米;15米D.2米;5米答案:B解析:氧氣與乙炔屬于易燃易爆氣體,瓶間距不足易引發(fā)連鎖爆炸,與明火保持10米以上可降低引燃風險。6.高處(2米以上)檢修作業(yè)時,安全帶的正確使用方式是()A.低掛高用B.高掛低用C.水平懸掛D.隨意固定答案:B解析:高掛低用可利用安全帶長度差減少墜落時的沖擊力,降低傷害程度;低掛高用會增加墜落距離,風險更高。7.有限空間作業(yè)前應進行氣體檢測,檢測順序應為()A.氧氣→有毒氣體→可燃氣體B.有毒氣體→氧氣→可燃氣體C.可燃氣體→氧氣→有毒氣體D.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氣體答案:A解析:先檢測氧氣濃度確認是否具備基本作業(yè)條件,再檢測有毒氣體(如硫化氫、一氧化碳)防止中毒,最后檢測可燃氣體(如甲烷)防止爆炸。8.檢修過程中發(fā)現設備表面溫度超過60℃,應優(yōu)先采取的措施是()A.直接用手觸摸確認溫度B.佩戴防燙手套繼續(xù)作業(yè)C.等待設備自然冷卻至40℃以下D.用濕毛巾包裹設備降溫答案:C解析:60℃以上表面屬于高溫物體,直接接觸可能造成二度燙傷,應等待自然冷卻或采取強制冷卻(如風機散熱)至安全溫度(通?!?0℃)后再作業(yè)。9.更換傳動皮帶時,應首先()A.松開張緊輪B.切斷電機電源并上鎖C.佩戴防割手套D.檢查皮帶磨損情況答案:B解析:傳動設備檢修的核心是防止意外啟動,必須先切斷動力源并執(zhí)行上鎖掛牌(LOTO)程序,否則可能因誤啟動導致肢體卷入。10.檢修結束后,設備試運轉前應確認()A.工具、材料已清理B.所有安全防護裝置復位C.無關人員撤離現場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試運轉前需全面檢查,確保無遺留工具(防止卡阻)、防護裝置有效(防止機械傷害)、人員安全(避免卷入或飛濺物傷害)。11.處理泄漏的腐蝕性液體(如濃硫酸)時,應佩戴()A.普通橡膠手套B.丁腈橡膠手套C.防酸堿手套(PVC或氯丁橡膠)D.棉線手套答案:C解析: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普通橡膠手套無法抵御,需使用專用防酸堿手套(材質通常為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膠)。12.進入地下管道(有限空間)作業(yè)時,照明燈具的電壓應不超過()A.220VB.110VC.36VD.12V答案:D解析:有限空間內濕度大、易接觸金屬導體,為防止觸電,照明應使用安全特低電壓(≤12V),36V僅適用于干燥環(huán)境。13.進行砂輪切割作業(y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砂輪的()A.正前方B.側面C.后方D.任意方向答案:B解析:砂輪高速旋轉時可能因破裂產生碎片,站在側面可避免碎片直接沖擊人體,降低傷害風險。14.檢修過程中如需移動臨時配電箱,應首先()A.關閉電源B.佩戴絕緣手套C.檢查線路完整性D.通知其他作業(yè)人員答案:A解析:移動帶電設備易導致線路拉扯、絕緣破損,必須先斷電再操作,防止觸電或短路。15.發(fā)現同事在受限空間內突然暈倒,正確的救援措施是()A.立即進入空間內施救B.佩戴空氣呼吸器后進入施救C.用繩子將其拉出D.撥打120等待專業(yè)救援答案:B解析:受限空間內可能存在有毒氣體或缺氧,盲目進入會導致救援者中毒;應先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系好安全繩,在外部監(jiān)護下實施救援。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檢修時為方便操作,可以臨時拆除設備的防護罩,作業(yè)結束后再恢復。()答案:×解析:防護罩是防止機械傷害的重要設施,拆除后必須設置臨時防護欄或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作業(yè)。2.雨天在戶外進行電氣設備檢修時,只要穿戴絕緣靴和手套即可作業(yè)。()答案:×解析:雨天空氣濕度大,絕緣性能下降,戶外電氣檢修應禁止,特殊情況需經審批并采取額外絕緣措施(如搭建防雨棚)。3.有限空間作業(yè)時,為保持空氣流通,可以同時使用純氧通風。()答案:×解析:純氧會導致環(huán)境氧濃度過高(>23.5%),遇火源易引發(fā)劇烈燃燒甚至爆炸,應使用清潔空氣通風。4.檢修用腳手架搭設完成后,作業(yè)人員可直接使用,無需驗收。()答案:×解析:腳手架需經安全管理人員驗收,確認承重能力、固定措施、防護欄高度(≥1.2米)符合標準后方可使用。5.使用角磨機打磨金屬時,必須佩戴護目鏡和防塵口罩。()答案:√解析:角磨機作業(yè)會產生金屬飛濺物和粉塵,護目鏡防飛濺,防塵口罩(N95及以上)防吸入。6.設備檢修時,只要斷開電源開關即可,無需上鎖。()答案:×解析:僅斷開開關可能被誤合閘,必須執(zhí)行上鎖掛牌(LOTO)程序,鑰匙由作業(yè)人員保管。7.夜間檢修時,只要現場有足夠的照明燈光,無需增加警示標識。()答案:×解析:夜間視線較差,需在檢修區(qū)域周圍設置反光警示帶、爆閃燈等,防止無關人員誤入。8.搬運重型設備部件時,可采用單人肩扛的方式,只要小心即可。()答案:×解析:超過25kg的重物應使用機械工具(如叉車、葫蘆)搬運,單人搬運易導致肌肉拉傷或物體墜落傷人。9.檢修壓縮空氣管道時,只需關閉閥門即可開始作業(yè)。()答案:×解析:壓縮空氣管道可能存在殘余壓力,需先泄壓(打開排空閥),確認壓力表歸零后再作業(yè),防止管道突然噴射。10.發(fā)現滅火器壓力指針指向紅色區(qū)域時,說明壓力正??梢允褂?。()答案:×解析:滅火器壓力指針綠色為正常,紅色為壓力不足,黃色為超壓,均需更換或檢修。三、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1.簡述檢修作業(yè)中“三不傷害”原則的具體內容及實踐要求。答案:“三不傷害”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不傷害自己:嚴格遵守安全規(guī)程,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不冒險作業(yè)(如未驗電觸碰電線)。-不傷害他人:作業(yè)前確認周邊人員安全(如吊裝時設置警戒區(qū)),不隨意啟動他人負責的設備,傳遞工具時避免拋擲。-不被他人傷害:觀察周圍環(huán)境(如注意上方有無墜物、腳下有無油污),拒絕進入無防護的危險區(qū)域,發(fā)現他人違規(guī)及時提醒。2.有限空間作業(yè)需執(zhí)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yè)”程序,請說明各步驟的具體要求。答案:-通風:作業(yè)前30分鐘開始強制通風(如使用軸流風機),通風量應不小于空間容積的3-5倍,持續(xù)時間≥20分鐘;禁止用純氧通風。-檢測:使用多氣體檢測儀(需經校準)檢測氧氣(19.5%-23.5%)、可燃氣體(≤爆炸下限的10%)、有毒氣體(如H?S≤10ppm,CO≤25ppm);檢測點應包括上、中、下三層(高度0.5m、1.5m、頂部),檢測結果記錄并存檔。-作業(yè):檢測合格后30分鐘內開始作業(yè),超過30分鐘需重新檢測;作業(yè)過程中每2小時重復檢測一次,出現頭暈、異味等異常立即撤離。3.列舉5種常見的檢修作業(yè)危險源,并說明對應的防護措施。答案:(1)機械旋轉部件:如皮帶輪、齒輪。防護措施:加裝防護罩,檢修前切斷動力源并上鎖。(2)電氣漏電:如臨時線路絕緣破損。防護措施:使用漏電保護器(RCD),定期檢查線路絕緣電阻(≥0.5MΩ)。(3)高處墜落:2米以上作業(yè)平臺。防護措施:佩戴五點式安全帶(高掛低用),設置防護欄(高度≥1.2米)和擋腳板(高度≥18cm)。(4)有毒氣體泄漏:如污水井中的硫化氫。防護措施:作業(yè)前檢測氣體,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設置專人監(jiān)護。(5)物體打擊:上方工具或材料墜落。防護措施:佩戴安全帽(下頜帶系緊),工具使用防墜繩固定,設置水平安全網(網距工作面≤3米)。4.簡述焊接作業(yè)中的“十不焊”規(guī)定。答案:(1)無操作證、無動火票不焊;(2)設備未斷電、容器未泄壓不焊;(3)可燃物料未清理、易燃物未覆蓋不焊;(4)密閉容器未通風、未檢測不焊;(5)與易燃物距離<10米且無防護不焊;(6)雨天、六級以上大風無防護不焊;(7)焊具不合格(如焊槍漏氣、電纜破損)不焊;(8)作業(yè)人員未佩戴防護裝備(如焊帽、手套)不焊;(9)附近有易燃易爆氣體(如煤氣)未排除不焊;(10)監(jiān)護人員未到位、消防器材(滅火器、水桶)未備齊不焊。5.設備試運轉前需進行哪些安全檢查?答案:(1)人員檢查:無關人員撤離現場,作業(yè)人員站在安全區(qū)域(如設備側面)。(2)設備檢查:所有拆卸的部件已復位(如螺絲緊固、防護罩安裝),潤滑點已加油,管道閥門處于正確開關狀態(tài)。(3)電氣檢查:臨時線路已拆除,接地保護可靠(接地電阻≤4Ω),控制按鈕功能正常。(4)環(huán)境檢查:作業(yè)區(qū)域無遺留工具、材料,地面無油污/積水(防止滑倒),照明充足(≥500lux)。(5)應急準備:滅火器、急救箱在位,監(jiān)護人員明確應急聯絡方式(如對講機頻道、緊急電話)。四、案例分析題(每題15分,共30分)案例1:某化工廠機修班接到反應釜攪拌器檢修任務。班長張某未辦理有限空間作業(yè)票,僅安排工人李某、王某進入釜內作業(yè)。李某未佩戴空氣呼吸器(認為“味道不重”),王某負責外部監(jiān)護但中途離開買水。作業(yè)10分鐘后,李某突然暈倒,王某返回后試圖直接進入救援,也因吸入硫化氫昏迷。最終兩人經送醫(yī)搶救無效死亡。問題:分析事故原因,列出責任人及預防措施。答案:事故原因:(1)管理原因:未辦理有限空間作業(yè)票(違反《工貿企業(yè)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管理規(guī)定》),未進行氣體檢測和強制通風。(2)操作原因:作業(yè)人員未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硫化氫無色劇毒,低濃度即可致人昏迷),監(jiān)護人擅離職守(未全程監(jiān)護)。(3)應急原因:盲目施救(未佩戴防護裝備進入有限空間),未提前制定應急預案。責任人:-班長張某:未執(zhí)行作業(yè)審批制度,未落實安全措施,負主要管理責任。-王某(監(jiān)護人):擅離職守,未履行監(jiān)護職責,負直接責任。-企業(yè)安全部門:未監(jiān)督作業(yè)過程,培訓不到位,負監(jiān)管責任。預防措施:(1)嚴格執(zhí)行有限空間“作業(yè)票”制度,作業(yè)前檢測氧氣、硫化氫等氣體(本案例中反應釜可能因物料殘留產生H?S)。(2)強制通風≥30分鐘,作業(yè)人員必須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隨身攜帶氣體檢測儀。(3)監(jiān)護人需全程在崗,與作業(yè)人員保持通訊(如對講機),禁止擅自離開。(4)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救援三腳架、安全繩等設備,明確“先防護、后救援”原則(禁止無防護施救)。(5)加強安全培訓,使員工掌握有限空間危害(如H?S的“臭雞蛋味”在高濃度時會麻痹嗅覺)及應急處置方法。案例2:某機械廠鉗工組檢修車床時,工人趙某為趕進度,未切斷電源即開始拆卸皮帶。此時學徒工小劉誤觸車床啟動按鈕,導致皮帶輪突然轉動,趙某右手被卷入皮帶輪,造成前臂粉碎性骨折。問題: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答案:直接原因:(1)趙某違規(guī)操作:未切斷電源并上鎖(違反LOTO程序),冒險在帶電設備上作業(yè)。(2)小劉誤觸按鈕:未確認設備狀態(tài)(“有人檢修”警示牌未懸掛),隨意操作設備。間接原因:(1)安全培訓不足:員工對“上鎖掛牌”制度理解不深,缺乏“設備未上鎖=可能啟動”的風險意識。(2)現場管理缺失:檢修區(qū)域未設置警戒標識,啟動按鈕未加裝防護鎖(如鑰匙式按鈕罩)。(3)監(jiān)督不到位:班組長未檢查作業(yè)前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如是否斷電、掛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