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_第1頁
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_第2頁
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_第3頁
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_第4頁
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標準模板一、引言教學觀摩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優(yōu)化教學質量的關鍵路徑。科學的評價表是教學觀摩的“指揮棒”,能引導評價者聚焦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核心,客觀診斷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為教師提供可操作的改進方向。本模板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結合幼兒園教學實際,遵循“發(fā)展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整體性”原則設計,旨在為幼兒園管理者、教研人員及教師提供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教學評價工具。二、評價表設計原則1.發(fā)展性原則: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幼兒全面發(fā)展為核心,避免“獎懲性評價”,強調“診斷-改進”功能。2.科學性原則:符合《指南》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指標體系覆蓋教學全流程(目標、內容、實施、互動、效果),等級描述具體可觀察。3.可操作性原則:指標細化為可測量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者無需依賴主觀判斷即可完成評分,適用于集體教學、區(qū)域活動、生活活動等多種教學場景。4.整體性原則:兼顧“教”與“學”的評價,既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與素養(yǎng),更重視幼兒的參與狀態(tài)與發(fā)展效果。三、幼兒園教學觀摩評價表(核心內容)本評價表設6個一級維度、18個二級指標,每個指標對應4個等級(優(yōu)秀、良好、合格、待改進),并附具體的行為描述。(一)教學目標(權重20%)維度說明: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南針”,需體現(xiàn)《指南》的領域目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發(fā)展需求,且具有可操作性。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適宜性完全符合《指南》對應年齡段目標,緊密結合幼兒現(xiàn)有經驗與發(fā)展需求(如小班“能感知常見水果的顏色、形狀”)?;痉稀吨改稀纺繕耍Y合了幼兒經驗,但針對性略有不足(如中班“能說出蔬菜的名稱”未延伸至“用途”)。部分符合《指南》目標,幼兒經驗關聯(lián)不緊密(如大班“能計算10以內加減法”超出部分幼兒現(xiàn)有水平)。不符合《指南》目標,脫離幼兒經驗(如小班要求“能寫自己的名字”)。整體性涵蓋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2個及以上領域,目標間邏輯關聯(lián)(如“通過水果分類活動,發(fā)展觀察能力(科學)與語言表達(語言)”)。涵蓋1-2個領域,目標間有一定關聯(lián),但融合不夠自然(如“水果繪畫”僅涉及藝術領域)。僅關注1個領域,目標間無關聯(lián)(如“認識蘋果”僅涉及科學領域)??刹僮餍阅繕司唧w、可測量(如“能說出3種水果的名稱及主要特征”),便于教師調整策略與評價效果。目標較具體,但可測量性一般(如“能說出水果的名稱”)。目標模糊(如“了解水果”),無法指導教學與評價。目標空泛(如“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無實際指導意義。(二)教學內容(權重15%)維度說明:內容是實現(xiàn)目標的載體,需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年齡特點,且體現(xiàn)趣味性與教育性的統(tǒng)一。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生活性內容源于幼兒生活經驗(如“我家的蔬菜”“幼兒園的小花”),能引發(fā)幼兒共鳴與探究興趣。內容與幼兒生活有一定關聯(lián),但吸引力不足(如“常見的動物”未結合幼兒飼養(yǎng)經驗)。內容與幼兒生活關聯(lián)較弱(如“遙遠的太空”),幼兒參與積極性低。內容脫離幼兒生活(如“古代的貨幣”),幼兒無法理解。層次性內容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如小班“認識蘋果”→中班“水果分類”→大班“水果的生長過程”)。內容有層次,但梯度不夠明顯(如“蔬菜的種類”未從“常見”到“少見”遞進)。內容無層次,邏輯混亂(如“先講水果的顏色,再講水果的味道,最后突然跳到“水果的價格”)。內容零散,無邏輯(如“隨機選擇水果圖片,無順序講解”)。融合性自然融合2個及以上領域(如“水果沙拉制作”融合科學(觀察水果切面)、藝術(裝飾沙拉)、社會(分享食物))。融合了1個領域,但不夠自然(如“水果繪畫”僅在結尾加入“說說水果的味道”(語言))。未融合其他領域,內容單一(如“認識蘋果”僅涉及科學領域)。內容與領域目標無關(如“水果拼圖”僅關注精細動作,未關聯(lián)認知發(fā)展)。(三)教學實施(權重20%)維度說明:教學實施是目標落地的關鍵,需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中心”的理念,采用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策略(如游戲化、探究式)。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游戲化策略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創(chuàng)設、操作游戲等方式(如小班“水果超市”角色扮演,幼兒用“水果幣”購買水果)。采用了游戲策略,但趣味性不足(如“水果分類”用“排排隊”游戲,幼兒參與度一般)。游戲策略與內容結合不緊密(如“認識蘋果”用“搶椅子”游戲,與目標無關)。無游戲策略,以教師講解為主(如“直接展示蘋果圖片,讓幼兒背誦名稱”)。探究性支持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如實物、圖片、工具),鼓勵幼兒通過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如大班“水果沉浮實驗”,提供水盆、水果讓幼兒自主探索)。提供了操作材料,但數(shù)量或種類不足(如“水果分類”僅提供3種水果,幼兒選擇有限)。操作材料與目標無關(如“認識蘋果”提供積木,幼兒無法關聯(lián))。無操作材料,幼兒被動聽講(如“教師講蘋果的特征,幼兒坐著聽”)。節(jié)奏把控符合幼兒注意力時長(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如“從操作活動到分享環(huán)節(jié)”用“兒歌”銜接)。時間安排基本合理,但環(huán)節(jié)過渡略有生硬(如“操作結束后直接進入總結,未用兒歌引導”)。時間安排不合理(如小班活動超過25分鐘,幼兒注意力分散)。環(huán)節(jié)混亂(如“操作活動未結束就開始講故事”),幼兒無法適應。(四)師幼互動(權重25%)維度說明:師幼互動是教學的核心,需體現(xiàn)“尊重、回應、支持”的原則,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回應的及時性能快速捕捉幼兒的問題與需求(如幼兒說“蘋果是酸的”,教師立刻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并給予反饋。能回應幼兒的問題,但速度較慢(如幼兒舉手10秒后才被關注)。僅回應部分幼兒的問題(如只關注前排幼兒,忽略后排幼兒的需求)。未回應幼兒的問題(如幼兒舉手,教師未注意;幼兒提問,教師未回答)。支持的有效性通過追問、提示、示范等方式支持幼兒深入探究(如幼兒說“蘋果是圓的”,教師追問“還有什么東西是圓的?”;幼兒不會剝香蕉,教師示范“從柄開始剝”)。能支持幼兒,但方式單一(如僅用“你再想想”回應幼兒的問題)。支持方式不當(如幼兒想自己剝橘子,教師說“我?guī)湍銊儭?,剝奪了幼兒的操作機會)。無支持(如幼兒遇到困難,教師未關注;幼兒偏離活動主題,教師未引導)?;拥钠降刃砸杂變簽橹黧w,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你覺得蘋果像什么?”“你喜歡吃什么水果?”),教師不包辦代替。能鼓勵幼兒表達,但主導性較強(如“你來說說蘋果的顏色,是不是紅色?”)。僅少數(shù)幼兒有表達機會(如“請舉手的小朋友回答”,未關注沉默的幼兒)。教師主導互動(如“我來說,你們聽”,幼兒無表達機會)。(五)教學效果(權重15%)維度說明:教學效果是目標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需關注幼兒的參與狀態(tài)、學習收獲與發(fā)展變化。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參與度全體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如小班幼兒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中班幼兒專注操作,大班幼兒主動探究),情緒愉快。大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但少數(shù)幼兒注意力分散(如1-2個幼兒玩自己的衣服)。半數(shù)幼兒參與活動,部分幼兒游離(如3-4個幼兒說話、走動)。多數(shù)幼兒未參與活動(如5個及以上幼兒發(fā)呆、玩玩具)。目標達成度90%以上幼兒完成預設目標(如小班“能說出3種水果的名稱”,90%幼兒能說出“蘋果、香蕉、橘子”)。70%-89%幼兒完成預設目標(如70%幼兒能說出3種水果的名稱)。50%-69%幼兒完成預設目標(如50%幼兒能說出2種水果的名稱)。不足50%幼兒完成預設目標(如僅少數(shù)幼兒能說出1種水果的名稱)。發(fā)展性表現(xiàn)幼兒在情感、認知、技能等方面有明顯提升(如小班幼兒學會了“分享水果”(社會),中班幼兒學會了“分類”(科學),大班幼兒學會了“記錄水果的生長過程”(科學))。幼兒在某一方面有提升(如小班幼兒學會了“說水果的名稱”(語言),但社會領域無發(fā)展)。幼兒無明顯提升(如活動前后幼兒的表現(xiàn)一致,未學到新經驗)。幼兒發(fā)展出現(xiàn)負面變化(如活動中幼兒因教師批評而情緒低落,不愿意參與后續(xù)活動)。(六)教師素養(yǎng)(權重5%)維度說明:教師素養(yǎng)是教學質量的保障,需體現(xiàn)專業(yè)知識、能力與職業(yè)態(tài)度。二級指標優(yōu)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待改進(≤4分)專業(yè)知識熟悉《指南》目標與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如知道小班幼兒“能感知物體的基本特征”,中班幼兒“能進行簡單的分類”),能準確解讀幼兒的行為(如幼兒咬蘋果是在探索“味道”)。了解《指南》目標,但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把握略有不足(如認為中班幼兒“能計算10以內加減法”,超出《指南》要求)。對《指南》目標不熟悉(如不知道大班幼兒“能說出常見物體的用途”),無法解讀幼兒的行為(如幼兒玩蘋果是“調皮”,未意識到是在探索)。不了解《指南》目標,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錯誤(如認為小班幼兒“能寫自己的名字”)。應變能力能靈活應對突發(fā)情況(如幼兒突然哭了,教師能快速安撫并調整活動;操作材料不夠,教師能用替代材料)。能應對突發(fā)情況,但方式不夠靈活(如幼兒哭了,教師讓其坐在旁邊,未融入活動)。應對突發(fā)情況能力不足(如幼兒爭吵,教師無法制止,導致活動中斷)。無法應對突發(fā)情況(如幼兒哭了,教師不知所措;操作材料損壞,教師停止活動)。職業(yè)態(tài)度有愛心、耐心,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如對膽小的幼兒給予鼓勵,對調皮的幼兒給予引導,不批評指責)。有愛心,但對個體差異的關注不夠(如對調皮的幼兒批評較多,對膽小的幼兒關注較少)。職業(yè)態(tài)度一般(如對幼兒的問題不耐煩,說“別問了”;對幼兒的錯誤批評指責)。職業(yè)態(tài)度差(如對幼兒發(fā)脾氣,說“你真笨”;忽略幼兒的需求)。四、評價實施指南(一)評價主體核心主體: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評價能力)。參與主體:園長(宏觀指導)、一線教師(同伴互評)、家長(可選,如開放日活動)。(二)評價方式1.現(xiàn)場觀察:重點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如策略使用、師幼互動)與幼兒的表現(xiàn)(如參與度、發(fā)展性表現(xiàn))。2.資料查閱:查看教學計劃(目標、內容設計)、幼兒作品(如繪畫、手工)、活動記錄(如照片、視頻)。3.幼兒訪談:通過簡單提問了解幼兒的學習收獲(如“你今天學到了什么?”“你喜歡這個活動嗎?”)。(三)評分規(guī)則1.采用百分制,各維度權重如下:教學目標(20%):20分教學內容(15%):15分教學實施(20%):20分師幼互動(25%):25分教學效果(15%):15分教師素養(yǎng)(5%):5分2.評分流程:(1)評價者根據(jù)現(xiàn)場觀察與資料查閱,對照每個指標的等級描述,給出相應分數(shù)(如“教學目標-適宜性”評為優(yōu)秀,得10分)。(2)計算各維度總分(如教學目標維度3個指標得分之和)。(3)計算總得分(各維度總分之和)。3.等級劃分:優(yōu)秀(≥90分):教學質量高,符合《指南》要求,值得推廣。良好(80-89分):教學質量較好,有一定優(yōu)勢,但需優(yōu)化。合格(60-79分):教學質量達標,需改進薄弱環(huán)節(jié)。待改進(≤59分):教學質量不達標,需全面調整。五、結果運用建議(一)反饋與改進個性化反饋:向教師提供具體的反饋意見(如“師幼互動中,你能及時回應幼兒的問題,但支持方式不夠多樣,可嘗試用‘示范’‘提示’等方式引導幼兒深入探究”),避免籠統(tǒng)的“好”或“不好”。制定改進計劃:根據(jù)評價結果,教師與教研組長共同制定改進計劃(如“針對‘教學內容融合性不足’的問題,下次活動可設計‘水果沙拉制作’,融合科學、藝術、社會領域”)。(二)專業(yè)發(fā)展教研活動:將評價中發(fā)現(xiàn)的共性問題(如“游戲化策略使用不足”)作為教研主題,組織教師學習、研討(如“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活動?”)。分層培養(yǎng):根據(jù)評價結果,對教師進行分層培養(yǎng)(如對“待改進”教師,開展一對一指導;對“優(yōu)秀”教師,提供展示機會)。(三)質量提升園本課程建設:將評價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秀案例(如“水果分類活動”)納入園本課程,推廣經驗。管理決策:根據(jù)評價結果,調整幼兒園的教學管理策略(如“增加游戲化教學的培訓”“優(yōu)化操作材料的投放”)。六、示例說明(一)活動基本信息活動名稱:小班《認識蘋果》活動目標:1.能說出蘋果的名稱、顏色、形狀(科學);2.能嘗試用“蘋果像XX”的句式說話(語言);3.愿意參與活動,喜歡吃蘋果(健康)?;顒觾热荩?.出示蘋果,引導幼兒觀察(顏色、形狀);2.請幼兒摸一摸、聞一聞蘋果;3.教師示范用“蘋果像XX”說話(如“蘋果像小太陽”),請幼兒模仿;4.品嘗蘋果,說說味道。(二)評價結果維度得分評價意見教學目標18目標符合《指南》小班要求(科學、語言、健康領域),具體可測量(如“能說出蘋果的名稱、顏色、形狀”)。教學內容13內容源于幼兒生活(蘋果是常見水果),但融合性不足(僅涉及科學、語言領域,未融合藝術或社會領域)。教學實施17采用了“觀察、操作、品嘗”等策略,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但游戲化策略不足(未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師幼互動22能及時回應幼兒的問題(如幼兒說“蘋果是紅的”,教師追問“還有什么東西是紅的?”),支持方式有效(如幼兒不會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