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_第1頁
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_第2頁
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_第3頁
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_第4頁
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比熱容專題導學案設計一、學習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掌握比熱容的定義及單位。2.能運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熱現象(如沿海與沙漠晝夜溫差差異)。3.熟練掌握熱量計算公式\(Q=cm\Deltat\),并能進行準確的熱量計算。(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體會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用時間表示吸熱多少)的科學方法。2.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提升實驗設計與邏輯推理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感受比熱容知識與生活、科技的緊密聯系,增強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合作精神。二、前置知識回顧1.熱量: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的多少,用符號\(Q\)表示,單位是焦耳(J)。2.影響物體吸熱多少的因素:物體的質量(質量越大,吸熱越多);物體溫度的變化量(溫度變化越大,吸熱越多);物體的物質種類(猜想: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可能不同)。三、科學探究:比熱容的引入(一)提出問題問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如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熱量時,溫度變化是否相同?(二)猜想與假設猜想: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熱量后,煤油的溫度升高得更快(或“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同”)。(三)設計實驗1.實驗目的: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質量、初溫、吸熱多少相同);轉換法(用酒精燈加熱時間表示吸熱多少)。3.實驗器材:相同規(guī)格的酒精燈(或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天平、秒表、水、煤油。4.實驗步驟:(1)用天平稱取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如各50g),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2)用溫度計測量水和煤油的初溫\(t_0\),記錄數據;(3)將兩個燒杯放在相同的酒精燈上同時加熱,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持續(xù)加熱5分鐘;(4)停止加熱,記錄水和煤油的末溫\(t_1\),計算溫度變化量\(\Deltat=t_1-t_0\)。(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物質質量\(m/g\)初溫\(t_0/℃\)加熱時間\(t/min\)末溫\(t_1/℃\)溫度變化\(\Deltat/℃\)水502053010煤油502054020(五)分析論證與得出結論1.分析數據:加熱時間相同(吸熱相同),水的溫度變化量(10℃)小于煤油(20℃)。2.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熱量時,溫度變化量不同(水的吸熱能力更強)。四、知識梳理:比熱容的概念與計算(一)比熱容的定義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二)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單位: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示例:水的比熱容\(c_{水}=4.2×10^3J/(kg·℃)\),表示1kg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或1kg水溫度降低1℃放出的熱量是4.2×103J。特性:比熱容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質量、溫度變化、吸收/放出的熱量無關,僅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tài)有關(如冰的比熱容小于水)。(三)熱量計算公式1.公式推導:由比熱容定義可知,質量為\(m\)、溫度變化為\(\Deltat\)的物質,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Q=cm\Deltat\]其中:\(Q\):熱量(J);\(c\):比熱容(\(J/(kg·℃)\));\(m\):質量(kg);\(\Deltat\):溫度變化量(\(\Deltat=|t_末-t_初|\),升高時取正值,降低時取正值)。2.公式應用:吸熱時:\(Q_吸=cm(t_末-t_初)\)(\(t_末>t_初\));放熱時:\(Q_放=cm(t_初-t_末)\)(\(t_末<t_初\))。五、典例分析(一)用比熱容解釋自然現象例1:為什么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小,而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大?解析:沿海地區(qū)多水,沙漠地區(qū)多砂石。水的比熱容(\(4.2×10^3J/(kg·℃)\))遠大于砂石的比熱容(約\(0.9×10^3J/(kg·℃)\))。白天:太陽照射時,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少,砂石溫度升高多;夜晚:環(huán)境降溫時,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少,砂石溫度降低多。因此,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小,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答案:見解析。(二)熱量計算例2:質量為2kg的水,溫度從20℃升高到70℃,需要吸收多少熱量?(\(c_{水}=4.2×10^3J/(kg·℃)\))解析:已知:\(m=2kg\),\(t_初=20℃\),\(t_末=70℃\),\(c=4.2×10^3J/(kg·℃)\);計算溫度變化量:\(\Deltat=t_末-t_初=70℃-20℃=50℃\);代入公式:\(Q_吸=cm\Deltat=4.2×10^3J/(kg·℃)×2kg×50℃=4.2×10^5J\)。答案:4.2×10?J。(三)實驗探究題例3: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記錄數據如下表:物質質量\(m/g\)初溫\(t_0/℃\)加熱時間\(t/min\)末溫\(t_1/℃\)甲10020530乙10020540(1)實驗中用電加熱器加熱的目的是______;(2)分析數據可知,______(選填“甲”或“乙”)物質的吸熱能力更強。解析:(1)電加熱器的功率相同,加熱時間越長,放出的熱量越多,因此用加熱時間表示吸收熱量的多少(轉換法);(2)質量相同、加熱時間相同(吸熱相同),甲的溫度變化量(10℃)小于乙(20℃),說明甲的吸熱能力更強(比熱容更大)。答案:(1)用加熱時間表示吸收熱量的多少;(2)甲。六、鞏固練習(一)基礎題1.比熱容是物質的______屬性,單位是______。2.酒精的比熱容是\(2.4×10^3J/(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3.質量為0.5kg的水,溫度升高20℃,吸收的熱量是______J(\(c_{水}=4.2×10^3J/(kg·℃)\))。答案:1.固有;\(J/(kg·℃)\);2.1kg酒精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2.4×103J;3.4.2×10?。(二)提升題4.為什么冬天用熱水袋取暖而不用鐵塊?(提示:比較水和鐵的比熱容)5.質量為1kg的鋁塊,溫度從30℃降低到10℃,放出的熱量是多少?(\(c_{鋁}=0.88×10^3J/(kg·℃)\))答案:4.水的比熱容遠大于鐵,相同質量的水和鐵,降低相同溫度時,水放出的熱量更多,因此熱水袋取暖效果更好;5.\(Q_放=cm(t_初-t_末)=0.88×10^3J/(kg·℃)×1kg×(30℃-10℃)=1.76×10^4J\)。(三)拓展題6.設計一個實驗,比較牛奶和豆?jié){的比熱容大小,寫出實驗步驟和結論。提示:實驗步驟:①用天平稱取質量相等的牛奶和豆?jié){,倒入相同燒杯;②用溫度計測初溫;③用相同酒精燈同時加熱,記錄相同時間后的末溫;④計算溫度變化量。結論:相同質量、相同加熱時間(吸熱相同),溫度變化量小的物質,比熱容大。七、拓展延伸:比熱容的生活與科技應用1.農業(yè)應用:冬天秧田灌水防霜凍——水的比熱容大,夜晚溫度降低時,水放出熱量,使秧田溫度不會太低,防止秧苗受凍。2.科技應用:電腦散熱片用鋁合金——鋁合金的比熱容較大,吸收相同熱量時溫度升高少,能有效散熱;同時鋁合金密度小、硬度大,適合做散熱材料。3.生活應用:汽車水箱用冷水——水的比熱容大,吸收發(fā)動機放出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少,能有效冷卻發(fā)動機。八、學習反思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核心知識?(如比熱容的定義、公式、物理意義)2.實驗探究中用到了哪些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3.你能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如海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