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循環(huán)系統(tǒng)_第1頁
第七章循環(huán)系統(tǒng)_第2頁
第七章循環(huán)系統(tǒng)_第3頁
第七章循環(huán)系統(tǒng)_第4頁
第七章循環(huán)系統(tǒ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述心臟血管淋巴系統(tǒng)第一頁,共八十八頁。2目的與要求掌握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掌握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

掌握心的位置和心的體表投影掌握心的外形和各腔結構熟悉心的傳導系系統(tǒng)的組成和竇房結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左、右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及分布了解心壁構造和心包的形態(tài)結構第二頁,共八十八頁。3第一節(jié)概述

一、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

心血管系統(tǒng)淋巴系統(tǒng)心動脈毛細血管

靜脈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組織第三頁,共八十八頁。4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

運輸營養(yǎng)物質、氧和激素到全身各處運輸機體代謝產物到肺、腎和皮膚等處排出體外淋巴系統(tǒng)還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

第四頁,共八十八頁。5三、血液循環(huán)的路徑體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心毛細血管靜脈動脈第五頁,共八十八頁。61.體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

行程長,范圍廣,營養(yǎng)全身,帶走代謝產物,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左心室主動脈主動脈的各級分支全身毛細血管(氣體和物質交換)

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及冠狀竇右心房第六頁,共八十八頁。72.肺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

行程短,在肺內完成氣體交換,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右心室肺動脈肺動脈各級分支肺泡毛細血管網(氣體交換)

肺靜脈的各級屬支肺靜脈左心房第七頁,共八十八頁。8第二節(jié)心臟

第八頁,共八十八頁。9一、心的外形

前后略扁的倒置的圓錐體分為一尖、一底、兩面、三緣和三條溝第九頁,共八十八頁。10三條溝

冠狀溝前室間溝后室間溝第十頁,共八十八頁。11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構成體表投影:左側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5第十一頁,共八十八頁。12心底

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構成第十二頁,共八十八頁。13兩面胸肋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構成

膈面:朝向后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構成

第十三頁,共八十八頁。14三緣心右緣: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構成心左緣:鈍圓,由左心室構成心下緣: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第十四頁,共八十八頁。15二、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縱隔內,外圍以心包

正中線:2/3位于左側,1/3位于右側兩側:縱隔胸膜、胸膜腔、肺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膈后方:食管、迷走神經、胸主動脈前方:胸骨、肋軟骨第十五頁,共八十八頁。16心的體表投影左側第2肋軟骨下緣胸骨左緣1.2cm左上點右側第3肋軟骨上緣胸骨右緣1.0cm右上點左側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左下點右側第6胸肋關節(jié)處右下點上界下界左界右界第十六頁,共八十八頁。17三、心的各腔

心腔借房間隔分為左心房、右心房心腔借室間隔分為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第十七頁,共八十八頁。18第十八頁,共八十八頁。19右心房入口:上、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出口:右房室口結構:右心耳卵圓窩第十九頁,共八十八頁。20右心室入口:右房室口出口:肺動脈口結構:纖維環(huán)、右房室瓣(三尖瓣)、腱索、乳頭肌——三尖瓣復合體動脈圓錐肺動脈瓣

第二十頁,共八十八頁。21左心房入口:肺靜脈口出口:左房室口

結構:左心耳

第二十一頁,共八十八頁。22入口:左房室口

出口:主動脈口

結構:纖維環(huán)、左房室瓣(二尖瓣)、腱索、乳頭肌——二尖瓣復合體主動脈瓣

第二十二頁,共八十八頁。23當心室收縮時,二尖瓣和三尖瓣關閉,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開放,血液射入動脈。當心室舒張時,二尖瓣和三尖瓣開放,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關閉,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第二十三頁,共八十八頁。24四、心壁的構造

心內膜:心肌:心外膜:第二十四頁,共八十八頁。25五、心的傳導系統(tǒng)

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之間心外膜深面心正常節(jié)律運動的起搏點位于冠狀竇口與右房室口之間的心內膜深面左、右束支心室肌細胞心房肌細胞結間束心內膜下支(浦肯野纖維網)第二十五頁,共八十八頁。26第二十六頁,共八十八頁。27六、心的血管

---動脈

左冠狀動脈右冠狀動脈前室間支

旋支左心房、左心室、室間隔前2/3和右心室前壁一部分后室間支右旋支右心房、右心室、室間隔后1/3和左心室后壁一部分升主動脈分支分布分支分布第二十七頁,共八十八頁。28心的血管---靜脈

冠狀竇心大靜脈心中靜脈心小靜脈右心房冠狀竇口第二十八頁,共八十八頁。29第三節(jié)血管

第二十九頁,共八十八頁。30一、動脈

肺循環(huán)的動脈體循環(huán)的動脈第三十頁,共八十八頁。31目的與要求熟悉肺動脈干的位置。掌握主動脈的分段及其主要分支。

掌握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的起始及其主要分支。

掌握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尺動脈、橈動脈、髂總動脈、髂外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的起始。掌握腹腔干的3大分支、腸系膜上、下動脈和腎動脈的名稱和分布范圍。熟悉胃的動脈供應。

第三十一頁,共八十八頁。32肺循環(huán)的動脈

肺動脈干左肺動脈右肺動脈右肺左肺右心室第三十二頁,共八十八頁。33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頭頸部的動脈

上肢的動脈

胸部的動脈

腹部的動脈

盆部動脈下肢的動脈

思考題第三十三頁,共八十八頁。341.主動脈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左心室左鎖骨下動脈頭臂干左頸總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右頸總動脈右鎖骨下動脈

左、右髂總動脈第三十四頁,共八十八頁。352.頭頸部的動脈

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上頜動脈顳淺動脈面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腋動脈腦膜中動脈甲狀頸干胸廓內動脈甲狀腺下動脈腹壁上動脈感受器第三十五頁,共八十八頁。36腦膜中動脈向上穿棘孔入顱腔,分前后兩支第三十六頁,共八十八頁。37頸動脈竇為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內有壓力感受器第三十七頁,共八十八頁。38頸動脈小球為一扁橢圓形小體,借結締組織連于頸內動脈與頸外動脈分叉處后方的動脈壁上含化學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CO2濃度的變化第三十八頁,共八十八頁。393.上肢的動脈

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掌深支掌淺支掌淺弓掌深弓拇主要動脈第三十九頁,共八十八頁。40掌淺弓和掌深弓尺動脈終支橈動脈掌淺支指掌側總動脈小指掌側動脈指掌側固有動脈掌淺弓橈動脈終支尺動脈掌深支掌深弓掌心動脈第四十頁,共八十八頁。414.胸部的動脈

胸主動脈臟支支氣管支食管支壁支肋間后動脈肋下動脈心包支第四十一頁,共八十八頁。425.腹部的動脈

腹主動脈壁支臟支腰動脈成對不成對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睪丸(卵巢)動脈腹腔干膈下動脈骶正中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第四十二頁,共八十八頁。43腹腔干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腹腔干第四十三頁,共八十八頁。44肝總動脈左支右支胃右動脈膽囊動脈肝總動脈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動脈胃網膜右動脈第四十四頁,共八十八頁。45脾動脈胃網膜左動脈胃短動脈脾動脈第四十五頁,共八十八頁。46胃左動脈吻合胃右動脈肝固有動脈肝總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膽囊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動脈胃網膜右動脈脾動脈胃短動脈胃網膜左動脈吻合腹腔干第四十六頁,共八十八頁。47腸系膜上動脈的分支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空腸動脈回腸動脈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闌尾動脈第四十七頁,共八十八頁。48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直腸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的分支第四十八頁,共八十八頁。496.盆部動脈髂總動脈髂內動脈髂外動脈壁支臟支直腸下動脈子宮動脈陰部內動脈腹壁下動脈股動脈閉孔動脈臀上動脈臀下動脈第四十九頁,共八十八頁。507.下肢的動脈

髂外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足底內側動脈足底外側動脈第五十頁,共八十八頁。51二、靜脈

肺循環(huán)的靜脈體循環(huán)的靜脈第五十一頁,共八十八頁。52目的與要求掌握上腔靜脈、下腔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及鎖骨下靜脈的組成、收納范圍和匯入掌握頸外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起始、走行和匯入掌握肝門靜脈的組成、位置、收納范圍和側支循環(huán)掌握靜脈角的概念第五十二頁,共八十八頁。53肺循環(huán)的靜脈左肺上靜脈左肺下靜脈右肺上靜脈右肺下靜脈左心房第五十三頁,共八十八頁。54體循環(huán)的靜脈

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心靜脈系特點思考題第五十四頁,共八十八頁。55靜脈的特點1、管壁薄、管腔大、無彈性2、分淺靜脈和深靜脈3、管腔內有靜脈瓣第五十五頁,共八十八頁。56上腔靜脈系上腔靜脈右頭臂靜脈左頭臂靜脈奇靜脈右心房左頸內靜脈右頸內靜脈右鎖骨下靜脈左鎖骨下靜脈靜脈角收納:頭頸部、上肢、胸部的靜脈血第五十六頁,共八十八頁。57頭頸部的靜脈

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頸外靜脈顱內靜脈血顱外靜脈血頭臂靜脈上肢的靜脈面靜脈下頜后靜脈耳后靜脈、枕靜脈前支后支第五十七頁,共八十八頁。58危險三角鼻根至兩側口角之間的三角形區(qū)域面靜脈經內眥靜脈、眼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因缺少靜脈瓣,感染易經此途徑入顱第五十八頁,共八十八頁。59上肢的靜脈

鎖骨下靜脈腋靜脈深靜脈肱靜脈尺靜脈橈靜脈淺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肘正中靜脈第五十九頁,共八十八頁。60胸部的靜脈

胸廓內靜脈頭臂靜脈上腔靜脈奇靜脈右心房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食管靜脈支氣管靜脈第六十頁,共八十八頁。61下腔靜脈系

下腔靜脈左髂總靜脈右髂總靜脈右髂外靜脈右髂內靜脈右心房左髂內靜脈左髂外靜脈收納:下肢、盆部、腹部的靜脈血第六十一頁,共八十八頁。62下肢的靜脈

腘靜脈股靜脈髂外靜脈小隱靜脈大隱靜脈淺靜脈深靜脈脛前靜脈脛后靜脈第六十二頁,共八十八頁。63盆部的靜脈髂內靜脈壁支臟支閉孔靜脈臀上靜脈臀下靜脈直腸下靜脈子宮靜脈陰部內靜脈第六十三頁,共八十八頁。64腹部的靜脈壁支臟支成對臟器不成對臟器第六十四頁,共八十八頁。65淺靜脈深靜脈胸腹壁靜脈腹壁淺靜脈腋靜脈大隱靜脈腹壁上靜脈腹壁下靜脈胸廓內靜脈髂外靜脈腹部的靜脈(壁支)第六十五頁,共八十八頁。66腹部的靜脈(成對臟器)

睪丸靜脈(卵巢靜脈)腎靜脈腎上腺靜脈下腔靜脈注:左睪丸(卵巢)靜脈、左腎上腺靜脈→左腎靜脈→下腔靜脈第六十六頁,共八十八頁。67腹部的靜脈(不成對臟器)肝門靜脈附臍靜脈胃左靜脈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肝靜脈肝血竇腸系膜下靜脈胃右靜脈第六十七頁,共八十八頁。68肝門靜脈的側支循環(huán)通過食管靜脈叢與上腔靜脈吻合通過直腸靜脈叢與下腔靜脈吻合通過臍周靜脈網

與上、下腔靜脈吻合第六十八頁,共八十八頁。691.通過食管靜脈叢與上腔靜脈吻合肝門靜脈胃左靜脈食管靜脈叢食管靜脈奇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第六十九頁,共八十八頁。702.通過直腸靜脈叢與下腔靜脈吻合肝門靜脈脾靜脈腸系膜下靜脈直腸上靜脈直腸靜脈叢直腸下靜脈肛靜脈髂內靜脈髂總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第七十頁,共八十八頁。713.通過臍周靜脈網

與上、下腔靜脈吻合肝門靜脈附臍靜脈臍周靜脈網胸腹壁靜脈腋靜脈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上腔靜脈腹壁上靜脈胸廓內靜脈腹壁淺靜脈大隱靜脈股靜脈髂外靜脈髂總靜脈下腔靜脈腹壁下靜脈右心房第七十一頁,共八十八頁。72臍周靜脈曲張第七十二頁,共八十八頁。73思考題由大隱靜脈注入藥物治療闌尾炎,試述該藥物通過哪些具體血管到達病變部位?答:大隱靜脈→股靜脈→髂外靜脈→髂總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第七十三頁,共八十八頁。74第四節(jié)淋巴系統(tǒng)

第七十四頁,共八十八頁。75目的與要求掌握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掌握胸導管的組成、走行、收納范圍和匯入,右淋巴導管的組成、收納范圍和匯入掌握腋淋巴結和腹股溝淺、深淋巴結的位置、收納范圍及回流熟悉各淋巴干的名稱及收納范圍熟悉頸外側淺、深淋巴結的位置、收納范圍及回流掌握脾的位置,熟悉脾的形態(tài)第七十五頁,共八十八頁。76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

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組織功能:產生淋巴細胞,濾過淋巴,參與免疫反應目的與要求第七十六頁,共八十八頁。77淋巴管道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共有9條左、右頸干;左、右鎖骨下干;左、右支氣管縱隔干;左、右腰干;腸干淋巴導管

胸導管右淋巴導管第七十七頁,共八十八頁。78胸導管乳糜池:由左、右腰干和腸干匯合而成的梭形膨大下端起自乳糜池,上行注入左靜脈角收集雙下肢、盆部、腹部、左半胸部、左上肢和左半頭頸部的淋巴,即全身3/4的淋巴第七十八頁,共八十八頁。79右淋巴導管

由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和右支氣管縱隔干匯合而成,注入右靜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