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_第1頁
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_第2頁
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_第3頁
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_第4頁
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康復理療證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題)1.下列哪項不屬于十二正經的交接規(guī)律?A.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在手指端交接B.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在足趾端交接C.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D.足三陰經與手三陰經在胸腹部交接2.以下腧穴中,屬于“絡穴”的是?A.列缺B.太淵C.合谷D.足三里3.推拿手法中,“滾法”的操作頻率一般為?A.60-80次/分鐘B.120-160次/分鐘C.200-240次/分鐘D.300次/分鐘以上4.艾灸療法中,“隔姜灸”主要適用于?A.實熱證B.虛寒性腹痛、腹瀉C.陰虛火旺D.濕熱下注5.中醫(yī)康復理療中,“治未病”思想不包括以下哪項?A.未病先防B.既病防變C.瘥后防復D.急則治其標6.下列關于“刮痧”操作的描述,錯誤的是?A.刮痧板與皮膚呈45°-60°角B.同一部位可連續(xù)刮痧3-5次,直至出痧C.刮痧后30分鐘內避免冷水沐浴D.空腹或過度疲勞者禁忌刮痧7.足太陰脾經的起始穴是?A.隱白B.大敦C.厲兌D.至陰8.下列哪項屬于“十二經筋”的生理功能?A.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B.約束骨骼,主司關節(jié)運動C.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D.感應傳導信息9.推拿手法“按法”操作時,強調?A.快速下壓,突然放松B.由輕到重,穩(wěn)而持續(xù)C.左右擺動,頻率均勻D.旋轉摩擦,透熱為度10.中醫(yī)辨證中,“肝陽上亢型眩暈”的主要癥狀不包括?A.頭痛且脹B.遇勞加重C.面紅目赤D.急躁易怒11.下列關于“拔罐”的注意事項,正確的是?A.皮膚有潰瘍處可拔罐B.留罐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C.拔罐后局部出現水皰需立即挑破D.凝血功能障礙者禁忌拔罐12.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是?A.曲池B.手三里C.陽溪D.合谷13.下列哪種手法適用于小兒食積的康復調理?A.拿肩井B.推脾經C.點按風池D.滾法施于背部14.中醫(yī)康復中,“氣滯血瘀型”腰痛的典型表現是?A.腰部冷痛重著,遇寒加重B.腰痛如刺,痛有定處,拒按C.腰部酸軟無力,遇勞更甚D.腰部灼熱疼痛,伴口渴心煩15.下列關于“耳穴壓豆”的操作,錯誤的是?A.選穴以痛點、反應點為主B.貼壓后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1-2分鐘C.夏季貼壓時間不超過2天D.耳部有炎癥時仍可操作16.十二經脈中,“循行于上肢內側前緣”的是?A.手太陰肺經B.手厥陰心包經C.手少陰心經D.手陽明大腸經17.下列哪項不屬于“中醫(yī)康復理療常用介質”?A.滑石粉B.紅花油C.酒精D.姜汁18.“痿證”的中醫(yī)康復原則不包括?A.治痿獨取陽明B.滋補肝腎C.清熱利濕D.溫經散寒19.下列關于“穴位貼敷”的描述,正確的是?A.貼敷時間越長效果越好B.貼敷后局部出現瘙癢需立即撕除C.糖尿病患者可正常使用D.藥物需現配現用,避免變質20.足少陰腎經的原穴是?A.太溪B.大鐘C.水泉D.照海21.推拿手法“揉法”的操作關鍵是?A.帶動皮下組織運動,不與皮膚摩擦B.垂直下壓,快速提起C.直線往返,頻率均勻D.旋轉摩擦,透熱深層22.下列哪項屬于“中風中經絡”的康復重點?A.急救醒神B.通腑泄熱C.疏通經絡,恢復肢體功能D.回陽固脫23.艾灸“關元穴”主要用于調理?A.肺熱咳嗽B.脾胃虛弱C.腎陽不足D.肝陽上亢24.下列關于“落枕”的康復處理,錯誤的是?A.局部可配合熱敷B.推拿時重點松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C.針刺選穴以阿是穴、風池、懸鐘為主D.急性期劇烈扳動頸部以復位25.“寒濕阻絡型”頸椎病的主要癥狀是?A.頸部灼熱疼痛,伴口苦咽干B.頸部冷痛僵硬,遇寒加重C.頸部酸痛,伴上肢麻木無力D.頸部刺痛,痛處固定26.下列哪項屬于“刮痧”的正常反應?A.局部皮膚紫黑且疼痛劇烈B.出痧后皮膚輕微灼熱、瘙癢C.刮痧過程中出現頭暈、冷汗D.刮痧后局部皮膚破損、滲血27.手少陽三焦經的終止穴是?A.絲竹空B.關沖C.耳門D.中渚28.中醫(yī)康復中,“虛證”患者的推拿手法宜?A.重刺激、長時間B.輕刺激、短時間C.中等刺激、均勻持久D.快速摩擦、透熱為度29.下列關于“膝骨關節(jié)炎”的康復選穴,錯誤的是?A.犢鼻B.內膝眼C.委中D.太沖30.“督脈”的生理功能是?A.調節(jié)陽經氣血,為“陽脈之?!盉.調節(jié)陰經氣血,為“陰脈之?!盋.主胞胎D.約束諸經---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1.下列屬于“奇經八脈”的是?A.任脈B.帶脈C.陰蹺脈D.足陽明胃經2.推拿手法“推法”的分類包括?A.直推法B.旋推法C.分推法D.合推法3.中醫(yī)康復理療中,“氣滯血瘀證”的常見表現有?A.疼痛如刺,痛有定處B.舌質紫暗,有瘀斑C.脈細弱D.局部腫脹,皮色紫暗4.下列關于“艾灸”的禁忌,正確的是?A.孕婦腹部、腰骶部禁灸B.實熱證患者禁灸C.大血管附近穴位禁灸D.所有面部穴位均可施灸5.小兒捏脊療法的作用包括?A.健脾和胃B.疏通經絡C.補益氣血D.清熱解毒6.下列屬于“中風后遺癥”的是?A.半身不遂B.言語謇澀C.口眼歪斜D.意識昏迷7.刮痧療法的適應病癥包括?A.風寒感冒B.急性胃腸炎C.高熱神昏D.局部皮膚破損8.下列關于“經絡”的生理功能,正確的是?A.溝通表里上下,聯(lián)絡臟腑器官B.運行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C.感應傳導信息D.調節(jié)機能平衡9.中醫(yī)康復中,“痹證”的分型包括?A.行痹(風痹)B.痛痹(寒痹)C.著痹(濕痹)D.熱痹10.下列關于“拔罐后護理”的正確措施是?A.避免受風著涼B.局部水皰小者可自行吸收C.水皰大者需用無菌針挑破,涂碘伏D.24小時內可劇烈運動---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題)1.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在食指端交接。()2.推拿手法“抖法”操作時,需保持被抖動部位放松,頻率由快到慢。()3.隔蒜灸適用于治療瘡瘍初起、毒蟲咬傷。()4.足少陰腎經的絡穴是大鐘。()5.刮痧時,出痧越多說明效果越好。()6.中風急性期患者應盡早進行康復理療,以促進功能恢復。()7.小兒推拿中,“清天河水”可用于退高熱。()8.艾灸“足三里”可調理脾胃、增強體質。()9.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fā)作期,應重點使用重手法推拿以緩解疼痛。()10.耳穴“神門”可用于安神、止痛。()---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5題)1.簡述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及其含義。2.列舉拔罐療法的操作步驟,并說明留罐法的注意事項。3.中醫(yī)康復中,如何辨證調理“氣血不足型”眩暈?4.簡述“頸椎病”的中醫(yī)分型及各型的康復選穴原則。5.說明“小兒捏脊療法”的操作方法、常用穴位及臨床應用。---五、案例分析題(共20分)患者,男,52歲,主訴“腰痛伴右下肢麻木1月余,加重3天”?;颊?月前搬重物后出現腰部疼痛,向右臀部、大腿后側放射至小腿外側,咳嗽時加重;近3天因勞累癥狀加劇,伴神疲乏力,納差,舌淡暗,苔白,脈沉細。查體:腰椎活動受限,L4-L5棘突旁壓痛(+),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問題:1.結合中醫(yī)辨證,分析該患者的證型及病因病機。(5分)2.提出具體的康復理療方案(包括選穴、手法、輔助療法)。(10分)3.簡述康復護理的注意事項。(5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DABBD6-10:BABBB11-15:DABBA16-20:ACDDA21-25:ACCDB26-30:BABDA二、多項選擇題1.ABC2.ABCD3.ABD4.ABC5.ABC6.ABC7.AB8.ABCD9.ABCD10.ABC三、判斷題1.√2.×(頻率由慢到快)3.√4.√5.×(以患者耐受為度)6.√7.√8.√9.×(急性期禁用重手法)10.√四、簡答題1.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持久:手法能持續(xù)運用一定時間,不輕易疲勞。-有力:手法具有適當的力度,根據患者體質、部位調整。-均勻:手法頻率、壓力、幅度保持一致,無突快突慢、時輕時重。-柔和: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柔相濟,避免生硬。-深透:手法力量能滲透至深層組織,達到“力透達病所”的效果。2.拔罐療法操作步驟:①準備:選擇合適罐具(玻璃罐、竹罐等),清潔皮膚。②定位:根據病癥選擇穴位或部位(如背俞穴、阿是穴)。③點火:用閃火法(鑷子夾酒精棉,點燃后伸入罐內旋轉,迅速退出并扣罐)。④留罐:罐具吸附后保持10-15分鐘(兒童、虛弱者5-10分鐘)。⑤起罐:一手按壓罐旁皮膚,另一手輕提罐口,使空氣進入后取下。留罐法注意事項:-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出現頭暈、冷汗等暈罐現象,立即起罐并處理。-同一部位不宜每日連續(xù)拔罐,避免皮膚損傷。-罐具吸附后不可移動,以免脫落或導致皮下出血加重。3.“氣血不足型”眩暈的辨證調理:-主癥: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fā),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脈細弱。-調理原則:補養(yǎng)氣血,健運脾胃。-選穴:百會(升提氣血)、脾俞(健脾)、胃俞(和胃)、足三里(補氣)、氣海(益氣)、血海(補血)。-手法:推拿用輕揉法、摩法施于腹部(中脘、氣海);艾灸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藥可配合八珍湯加減。4.頸椎病中醫(yī)分型及康復選穴原則:-寒濕阻絡型:頸肩冷痛,遇寒加重,選穴風池、大椎(溫經散寒)、肩井、阿是穴(局部取穴)。-氣滯血瘀型:頸肩刺痛,痛有定處,選穴膈俞(活血)、合谷(行氣)、后溪(通經)、阿是穴(化瘀)。-肝腎不足型:頸肩酸軟,伴頭暈耳鳴,選穴肝俞、腎俞(補益肝腎)、太溪(滋陰)、懸鐘(強筋骨)。-氣血虧虛型:頸肩隱痛,伴神疲乏力,選穴脾俞、胃俞(健運脾胃)、氣海、血海(補氣養(yǎng)血)、百會(升清)。5.小兒捏脊療法操作方法:-患兒俯臥,醫(yī)者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指、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沿脊柱兩側(從長強至大椎)自下而上推行,每捏3次提1次(“捏三提一”),重復5-7遍。-常用穴位:長強、命門、至陽、大椎等背俞穴。-臨床應用:調理小兒疳積、腹瀉、便秘、厭食等脾胃虛弱病癥;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fā)育。五、案例分析題1.證型:腎虛血瘀型腰痛(或“氣滯血瘀兼腎虛”)。病因病機:患者搬重物致腰部筋脈受損,氣血瘀滯,不通則痛;久病及腎,腎氣不足,腰府失養(yǎng),故神疲乏力、脈沉細;舌淡暗為血瘀之象,苔白為寒象(或無明顯熱象)。2.康復理療方案:-選穴:腎俞(補腎)、大腸俞(疏調腰部氣血)、委中(“腰背委中求”)、環(huán)跳(通經活絡)、陽陵泉(疏筋)、阿是穴(局部止痛)。-手法:①放松階段:滾法施于腰部及患側下肢(3-5分鐘),緩解肌肉緊張。②解痙止痛:按揉腎俞、大腸俞、委中,每穴1分鐘;彈撥腰部豎脊肌、臀中肌痛點(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度)。③整復調理:腰椎旋轉復位法(適用于無嚴重椎管狹窄者),調整小關節(jié)紊亂。④結束手法:擦法沿督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