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_第1頁
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_第2頁
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_第3頁
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_第4頁
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小兒外科護理理論考試試題與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新生兒胃容量約為:A.10-20mlB.30-60mlC.80-100mlD.120-150ml答案:B解析:新生兒胃容量較小,出生時約30-60ml,1-3個月時增至90-150ml,1歲時達250-300ml,此特點決定了新生兒需少量多次喂養(yǎng),避免胃擴張。2.評估2歲幼兒術后疼痛最適宜的工具是:A.VAS視覺模擬評分B.NRS數字評分C.FLACC量表D.FACES臉譜評分答案:C解析:FLACC量表(面部表情、腿部活動、活動狀態(tài)、哭鬧、可安撫性)適用于2個月至7歲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兒童,通過觀察5項指標(每項0-2分)評估疼痛程度,是嬰幼兒疼痛評估的金標準。VAS和NRS需患兒理解數字或刻度,FACES適用于3歲以上能識別表情的兒童。3.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A.胎便排出延遲(>24小時)B.反復嘔吐C.腹脹如鼓D.血便答案:A解析:先天性巨結腸因遠端腸管神經節(jié)細胞缺失導致痙攣性狹窄,近端腸管代償性擴張。約90%患兒生后24-48小時無胎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需灌腸或開塞露輔助排便,此為最早期典型表現。腹脹、嘔吐為繼發(fā)癥狀,血便多見于合并小腸結腸炎時。4.小兒腸套疊最常見的類型是:A.回盲型B.小腸型C.結腸型D.回回型答案:A解析:腸套疊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腸管內,80%為回盲型(回腸末端套入結腸),其次為回結型,小腸型和結腸型較少見,與小兒回盲部活動度大、系膜發(fā)育不完善有關。5.嬰幼兒肱骨髁上骨折最易并發(fā)的神經損傷是:A.橈神經B.尺神經C.正中神經D.腋神經答案:C解析: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伸直型)因骨折端向前下移位,易壓迫或損傷走行于前方的正中神經,表現為拇指對掌功能障礙、示中指遠節(jié)屈曲障礙。橈神經損傷多因骨折端向后移位壓迫,尺神經損傷較少見。6.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缺氧發(fā)作時,首選的體位是:A.平臥位B.側臥位C.膝胸臥位D.頭高腳低位答案:C解析:膝胸臥位可增加體循環(huán)阻力,減少右向左分流,同時使回心血量增加,提高肺血流量,緩解缺氧。平臥位會加重回心血量,頭高腳低位減少下肢血液回流,均不利于緩解缺氧。7.新生兒臍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A.金黃色葡萄球菌B.大腸埃希菌C.銅綠假單胞菌D.B族鏈球菌答案:A解析:臍部殘端是細菌入侵的門戶,新生兒臍炎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占60%-80%),其次為大腸埃希菌、溶血性鏈球菌等。8.小兒急性闌尾炎最易發(fā)生穿孔的年齡是:A.<2歲B.3-5歲C.6-8歲D.>10歲答案:A解析:嬰幼兒闌尾壁薄、管腔細,大網膜發(fā)育不全,無法包裹炎癥灶,且病情進展快,就診時多已出現穿孔(穿孔率高達80%)。年長兒大網膜較發(fā)達,能局限炎癥,穿孔率較低。9.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使用Pavlik吊帶的最佳年齡是:A.0-6個月B.7-12個月C.1-2歲D.>2歲答案:A解析:Pavlik吊帶通過保持髖關節(jié)屈曲外展,利用股骨頭的壓力促進髖臼發(fā)育,適用于6個月以內的患兒(軟骨可塑性強)。7個月以上患兒需采用閉合復位石膏固定,2歲以上多需手術治療。10.早產兒術后靜脈補鉀的濃度應不超過:A.0.1%B.0.3%C.0.5%D.1%答案:B解析:小兒靜脈補鉀濃度一般不超過0.3%(30mmol/L),早產兒因腎功能不成熟,排鉀能力差,需嚴格控制濃度,避免高鉀血癥導致心律失常。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包括:A.細胞外液比例高B.每日水交換量占細胞外液的1/2C.對缺水耐受性差D.腎臟濃縮稀釋功能不完善答案:ABCD解析:小兒年齡越小,細胞外液比例越高(新生兒細胞外液占體重45%);每日水交換量為細胞外液的1/2(成人僅1/7),故易脫水;腎臟濃縮(最大尿比重1.020)和稀釋(最小尿比重1.001)功能不成熟,調節(jié)能力差。2.先天性唇腭裂患兒術前護理要點包括:A.指導家長用湯勺喂養(yǎng)B.保持口腔清潔C.避免感冒D.術前3天開始練習用奶嘴吸吮答案:ABC解析:唇腭裂患兒因口腔結構異常,需避免奶瓶喂養(yǎng)(易嗆咳),術前應訓練用湯勺或滴管喂養(yǎng);保持口腔清潔預防感染;感冒會增加麻醉風險。術后才需練習吸吮,術前用奶嘴可能加重傷口張力。3.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成功的標志有:A.患兒安靜入睡B.排出黃色大便C.腹部包塊消失D.透視下氣體進入回腸末端答案:ACD解析:復位成功后,患兒哭鬧停止、安靜;腹部包塊消失;透視可見氣體進入回腸(“杯口征”消失);部分患兒可排出果醬樣便(殘留積血),黃色大便提示完全通暢但非直接標志。4.小兒骨折的特點包括:A.青枝骨折多見B.骨骺損傷可能影響生長C.愈合速度快于成人D.復位要求絕對解剖復位答案:ABC解析:小兒骨膜厚、彈性大,骨折多為青枝骨折(不完全斷裂);骨骺是生長中心,損傷可能導致肢體短縮或畸形;因成骨活躍,愈合時間約為成人的1/2-2/3;功能復位(對線、對位達50%以上)即可,不要求絕對解剖復位。5.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的早期表現有:A.胃潴留增加B.血便C.腹脹D.體溫不穩(wěn)定答案:ACD解析:NEC早期以非特異性表現為主,如胃潴留(喂養(yǎng)不耐受)、腹脹、嘔吐、體溫不穩(wěn)定;血便(大便潛血或肉眼血便)為中晚期表現。6.法洛四聯(lián)癥的病理組成包括:A.室間隔缺損B.肺動脈狹窄C.主動脈騎跨D.右心室肥厚答案:ABCD解析:法洛四聯(lián)癥是最常見的青紫型先心病,四大病理解剖特征為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最關鍵,決定病情嚴重程度)、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繼發(fā)于肺動脈狹窄)。7.小兒燒傷后液體復蘇的注意事項包括:A.膠體首選血漿B.晶膠比為1:1(嬰兒)C.尿量維持1-2ml/kg/hD.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燒傷面積×體重×1.8ml+2000ml基礎液答案:ABC解析:小兒燒傷液體復蘇公式為: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燒傷面積(Ⅱ-Ⅲ度)×體重(kg)×1.8ml(嬰兒)或1.5ml(兒童)+基礎水分(嬰兒100-150ml/kg,兒童70-100ml/kg)。膠體首選血漿,晶膠比嬰兒1:1,兒童1:0.5;尿量嬰兒1-2ml/kg/h,兒童1ml/kg/h為復蘇有效的指標。8.先天性巨結腸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有:A.吻合口瘺B.小腸結腸炎C.便秘復發(fā)D.肛門狹窄答案:ABCD解析:術后吻合口瘺(因血運差或感染)、殘余無神經節(jié)細胞腸管導致便秘復發(fā)、腸黏膜炎癥(小腸結腸炎)、吻合口瘢痕增生致肛門狹窄均為常見并發(fā)癥。9.新生兒臍疝的護理措施包括:A.避免哭鬧、便秘B.用硬幣加壓包扎C.直徑>2cm需手術D.多數1-2歲自愈答案:AD解析:臍疝因臍環(huán)未閉,腹壓增高(哭鬧、便秘)時突出,多數1-2歲隨腹肌發(fā)育自愈。避免用硬幣加壓(可能損傷皮膚),直徑>5cm或4歲未愈才需手術。10.小兒急性腸套疊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A.陣發(fā)性哭鬧B.嘔吐C.果醬樣便D.腹部臘腸樣包塊答案:ABCD解析:腸套疊三聯(lián)征為陣發(fā)性哭鬧(腹痛)、嘔吐(反射性)、果醬樣便(腸黏膜缺血壞死出血),腹部可觸及臘腸樣包塊(右下腹空虛)。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新生兒正常尿量為______ml/kg/h,嬰兒為______ml/kg/h。答案:1-3;2-42.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患兒嘔吐物特點為______,不含______。答案:無膽汁的乳汁或乳凝塊;膽汁3.小兒氣管插管深度(經口)計算公式為______(cm)。答案:年齡(歲)/2+124.川崎病患兒使用丙種球蛋白的最佳時間是病程______天內,劑量為______g/kg。答案:7-10;25.小兒股靜脈穿刺的定位方法是______與______連線的內1/3處。答案:髂前上棘;恥骨結節(jié)6.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出現嚴重循環(huán)充血時,首選的利尿劑是______,劑量為______mg/kg/次。答案:呋塞米;1-27.新生兒敗血癥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______,其次是______。答案:產后感染(接觸感染);宮內感染(胎盤傳播)8.小兒結核菌素試驗(PPD)注射后______小時觀察結果,硬結直徑______mm為強陽性。答案:48-72;≥209.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大便顏色呈______,血清______指標進行性升高。答案:陶土色(白陶土樣);直接膽紅素10.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時,______靜脈回血呈沖擊狀,______靜脈管壁薄易壓癟。答案:額;顳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1.簡述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清潔灌腸的注意事項。答案:①肛管選擇:新生兒用8-10號,嬰幼兒12-14號,涂石蠟油潤滑;②插入深度:經肛門插入10-15cm(達擴張腸段),避免暴力以免穿孔;③液體選擇:等滲鹽水(禁用肥皂水,以免水中毒),溫度38-40℃;④壓力控制:緩慢注入,每次10-20ml(嬰兒),總量不超過100ml/kg,注入后輕揉腹部,待糞便流出后再注,直至流出液澄清;⑤觀察反應:如患兒哭鬧劇烈、面色蒼白、腹脹加重,立即停止并報告醫(yī)生;⑥記錄:排出量應大于注入量,防止水鈉潴留。2.列出腸套疊患兒空氣灌腸復位后的護理要點。答案:①禁食4-6小時,觀察有無嘔吐、腹脹;②觀察大便性狀:復位后6-12小時可排出黑色血便(殘留積血),之后轉為黃色軟便;③生命體征監(jiān)測:每30分鐘測心率、呼吸,注意有無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提示復發(fā)或腸穿孔);④腹部觸診:檢查包塊是否消失;⑤允許進食后從流質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⑥向家長宣教:如再次出現哭鬧、嘔吐,立即就診(復發(fā)率3%-10%)。3.簡述小兒骨折固定后的護理觀察內容。答案:①肢端血運:觀察皮膚顏色(蒼白/發(fā)紺)、溫度(發(fā)涼)、腫脹程度,觸摸動脈搏動(橈動脈/足背動脈);②感覺運動:詢問年長兒有無麻木、刺痛,觀察手指/足趾活動是否靈活;③固定效果:檢查石膏/夾板有無松動、移位,邊緣是否壓迫皮膚(壓瘡);④疼痛評估:使用適合年齡的量表(如FLACC),排除因固定過緊引起的疼痛;⑤并發(fā)癥觀察:有無骨筋膜室綜合征(劇烈疼痛、被動牽拉痛、感覺異常),尤其是前臂/小腿骨折;⑥功能鍛煉:指導家長協(xié)助患兒進行未固定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如手指伸屈),促進血液循環(huán)。4.闡述新生兒臍部護理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答案:操作步驟:①洗手,戴手套;②用棉簽蘸75%酒精,從臍根中心向外環(huán)形消毒(半徑3cm),清除分泌物;③如臍輪紅腫、有膿性分泌物,用3%過氧化氫清洗后再用酒精消毒;④覆蓋無菌紗布,膠布固定。注意事項:①保持臍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尿布低于臍部);②避免摩擦(穿寬松衣物);③每日消毒2-3次,直至臍殘端脫落(7-10天);④脫落后繼續(xù)消毒1-2天,觀察有無滲血、滲液;⑤如出現臍部滲血不止、周圍皮膚紅腫范圍>2cm、有異味分泌物,提示感染,及時就醫(yī)。5.說明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的缺氧發(fā)作的處理措施。答案:①立即取膝胸臥位:增加體循環(huán)阻力,減少右向左分流;②吸氧:高流量面罩吸氧(5-10L/min),提高血氧飽和度;③藥物治療:皮下注射嗎啡(0.1-0.2mg/kg),緩解痙攣;靜脈注射普萘洛爾(0.05-0.1mg/kg),降低心肌收縮力;④糾正酸中毒:靜脈滴注5%碳酸氫鈉(2-5ml/kg);⑤安撫患兒:避免哭鬧加重缺氧;⑥監(jiān)測: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心率、血氧飽和度),觀察意識狀態(tài);⑦反復發(fā)作或持續(xù)不緩解者,需緊急手術(姑息性分流術)。五、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案例1:男嬰,42天,因“生后未解胎便,腹脹2周”入院。查體:腹脹明顯,可見腸型,肛診直腸空虛,拔出手指后有大量糞便及氣體噴出。鋇劑灌腸顯示“遠端腸管狹窄,近端腸管擴張,移行段明顯”。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問題:(1)該患兒目前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有哪些?(2)術前清潔灌腸的關鍵護理措施是什么?答案:(1)主要護理問題:①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長期腹脹、嘔吐導致攝入不足有關;②潛在并發(fā)癥(小腸結腸炎):與腸管擴張、糞便淤積、細菌繁殖有關;③舒適的改變(腹脹):與腸管梗阻、積氣積液有關;④家長知識缺乏:缺乏先天性巨結腸護理及手術相關知識。(2)術前清潔灌腸關鍵措施:①嚴格使用等滲鹽水(禁用清水或肥皂水),防止水中毒或電解質紊亂;②肛管插入深度需超過狹窄段(一般插入10-15cm),確保進入擴張腸段,避免僅刺激直腸導致排便不徹底;③采用“注入-停留-排出”反復沖洗,每次注入量嬰兒不超過20ml,總量不超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