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_第1頁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_第2頁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_第3頁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_第4頁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jié)原文、注釋、翻譯和簡析原文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yuǎn)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蔽墓c之處,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fù)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為圣人氓?!标愊嘁娫S行而大悅,盡棄其學(xué)而學(xué)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惡得賢?”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薄霸S子必織布而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薄霸S子冠乎?”曰:“冠?!痹唬骸稗晒??”曰:“冠素?!痹唬骸白钥椫c?”曰:“否。以粟易之?!痹唬骸霸S子奚為不自織?”曰:“害于耕?!痹唬骸霸S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薄白詾橹c?”曰:“否。以粟易之?!薄耙运谝仔灯髡?,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nóng)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薄叭粍t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當(dāng)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偪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jì)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dāng)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勛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ト酥畱n民如此,而暇耕乎?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nóng)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陳良,楚產(chǎn)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xué)于中國。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dāng)?shù)十年,師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后歸。子貢反,筑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后歸。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褚材闲U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xué)之,亦異于曾子矣。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芄角意咧?,子是之學(xué),亦為不善變矣?!薄皬脑S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谷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痹唬骸胺蛭镏积R,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逐句注釋和翻譯第一段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yuǎn)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弊⑨專簽樯褶r(nóng)之言者:研究神農(nóng)學(xué)說的人(神農(nóng)是傳說中教民耕種的遠(yuǎn)古帝王,“神農(nóng)之言”指農(nóng)家學(xué)說)。之:到,往。滕:戰(zhàn)國時諸侯國,在今山東滕州。踵門:親自上門(“踵”指腳后跟,此處意為“親自走到”)。文公:滕文公,滕國君主。廛(chán):古代平民的住宅。氓(méng):百姓(多指外來移民)。翻譯:有個研究神農(nóng)學(xué)說的人叫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親自上門告訴滕文公說:“我是遠(yuǎn)方的人,聽說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處住宅,做您的百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注釋:與之處:給他住宅(“與”后省略賓語“之”)。衣(yì)褐:穿粗麻布衣服(“衣”作動詞,穿;“褐”指粗麻布短衣,古代貧賤者所穿)。捆屨(jù):編草鞋(“捆”指編織;“屨”指草鞋)。以為食:以此為生。翻譯:滕文公給了他住宅,他的門徒有幾十人,都穿著粗麻布衣服,靠編草鞋、織席子為生。第二段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fù)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為圣人氓?!弊⑨專宏惲迹撼娜寮覍W(xué)者。徒:門徒。耒耜(lěisì):古代農(nóng)具,耒為柄,耜為鏟,代指農(nóng)具。負(fù):背著。宋:戰(zhàn)國時諸侯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是:這(指滕文公)。翻譯: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背著農(nóng)具從宋國來到滕國,說:“聽說您施行圣人的政治,您也是圣人啊,希望做圣人的百姓?!钡谌侮愊嘁娫S行而大悅,盡棄其學(xué)而學(xué)焉。注釋:悅:高興。盡棄其學(xué):完全拋棄自己原來的學(xué)說(指儒家學(xué)說)。學(xué)焉:向他(許行)學(xué)習(xí)(“焉”代指許行)。翻譯:陳相見到許行,非常高興,完全拋棄了自己原來的學(xué)說,向許行學(xué)習(xí)。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惡得賢?”注釋:道:轉(zhuǎn)述。誠:確實。雖然:雖然這樣。聞道:懂得治國的道理。并耕而食:和百姓一起耕種來生活。饔飧(yōngsūn)而治:自己做飯同時治理國家(“饔”指早餐,“飧”指晚餐,此處作動詞,做飯)。倉廩(lǐn):糧倉。府庫:存放財物的倉庫。厲民:剝削百姓(“厲”指損害、剝削)。惡(wū):怎么,哪里。翻譯:陳相見到孟子,轉(zhuǎn)述許行的話說:“滕君,確實是賢明的君主;雖然這樣,但他還不懂得治國的道理。賢明的君主應(yīng)該和百姓一起耕種來生活,自己做飯同時治理國家?,F(xiàn)在滕國有糧倉和府庫,這是剝削百姓來養(yǎng)活自己,怎么能算賢明呢?”第四段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注釋:許子:對許行的尊稱。粟:小米,代指糧食。然:是的。翻譯:孟子說:“許先生一定自己種糧食才吃飯嗎?”陳相說:“是的。”“許子必織布而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弊⑨專阂拢▂ì):穿。褐:粗麻布短衣(古代褐多為未經(jīng)過紡織的粗麻制成,故許行無需織布)。翻譯:“許先生一定自己織布才穿衣嗎?”陳相說:“不。許先生穿粗麻布衣服?!薄霸S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弊⑨專汗冢╣uàn):戴帽子(作動詞)。奚冠:戴什么帽子(“奚”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素:白色的生絹(未染色的絹,此處指用生絹做的帽子)。翻譯:“許先生戴帽子嗎?”陳相說:“戴?!泵献诱f:“戴什么帽子?”陳相說:“戴白色生絹做的帽子?!痹唬骸白钥椫c?”曰:“否。以粟易之?!弊⑨專号c:同“歟”,語氣詞。以粟易之:用糧食交換它(指帽子)。翻譯:孟子說:“是自己織的嗎?”陳相說:“不是。用糧食換的?!痹唬骸霸S子奚為不自織?”曰:“害于耕?!弊⑨專恨蔀椋簽槭裁矗ā稗伞弊髻e語前置)。害于耕:對耕種有妨礙。翻譯:孟子說:“許先生為什么不自己織呢?”陳相說:“會妨礙耕種?!痹唬骸霸S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自為之與?”曰:“否。以粟易之?!弊⑨專焊╢ǔ):鍋。甑(zèng):古代蒸飯的瓦器。爨(cuàn):燒火做飯。鐵:指鐵制農(nóng)具。翻譯:孟子說:“許先生用鍋和甑做飯,用鐵制農(nóng)具耕種嗎?”陳相說:“是的?!泵献诱f:“是自己制作的嗎?”陳相說:“不是。用糧食換的?!钡谖宥巍耙运谝仔灯髡撸粸閰柼找?;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nóng)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注釋:械器:指農(nóng)具、器皿等。陶冶:指陶工(制釜甑者)和鐵匠(制鐵器者)。豈:難道。且:況且。舍:同“啥”,什么(一說“舍”指“一切”)。諸:“之于”的合音。宮中:家里(“宮”在古代指一般住宅,非特指宮殿)。紛紛然:忙忙碌碌的樣子。百工:各種工匠。不憚(dàn)煩:不怕麻煩。翻譯:“用糧食交換器械,不算剝削陶工和鐵匠;陶工和鐵匠也用他們的器械交換糧食,難道是剝削農(nóng)夫嗎?況且許先生為什么不自己做陶工、鐵匠,什么都從自己家里取來用呢?為什么要忙忙碌碌地和各種工匠交換?許先生為什么不怕麻煩呢?”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弊⑨專汗蹋罕緛?。耕且為:一邊耕種一邊做(百工的事)。翻譯: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本來就不能一邊耕種一邊做。”第六段“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弊⑨專喝粍t:既然這樣,那么。獨:偏偏,唯獨。大人之事:指統(tǒng)治者(君子)的事務(wù)(如治理國家)。小人之事:指勞動者(百姓)的事務(wù)(如耕種、工匠等)。百工之所為備:各種工匠制作的東西都要具備(指人生活需要各種工匠的產(chǎn)品)。率天下而路:帶領(lǐng)天下人疲于奔命(“路”指在路上奔波,不得安寧)。翻譯:“既然這樣,那么治理天下偏偏可以一邊耕種一邊做嗎?有統(tǒng)治者的事務(wù),有勞動者的事務(wù)。況且一個人身上,各種工匠制作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制作然后才使用,這是帶領(lǐng)天下人疲于奔命啊?!薄肮试唬夯騽谛模騽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弊⑨專夯颍河械娜?。勞心:腦力勞動。勞力:體力勞動。治于人:被人治理。食人:供養(yǎng)人(“食”作動詞,sì,供養(yǎng))。食于人:被人供養(yǎng)。通義:普遍的道理。翻譯:“所以說:有的人做腦力勞動,有的人做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治理人,體力勞動者被人治理;被治理的人供養(yǎng)別人,治理人的人被別人供養(yǎng):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钡谄叨萎?dāng)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偪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注釋:堯:傳說中上古帝王。平:安定。橫流:雜亂流淌。暢茂:茂盛。繁殖:繁衍增多。登:成熟,豐收。偪(bī):同“逼”,逼迫。獸蹄鳥跡之道:野獸蹄印、飛鳥足跡形成的道路(形容禽獸眾多)。中國:指中原地區(qū)。翻譯:在堯的時候,天下還不安定,洪水雜亂流淌,在天下泛濫。草木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谷不能豐收,禽獸逼迫人類。中原地區(qū)到處都是野獸蹄印和飛鳥足跡形成的道路。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注釋:舉:選拔。舜:堯的繼承人,上古帝王。敷治:治理(“敷”有“分布、施行”義)。益:舜的大臣。掌火:掌管火(事務(wù))。烈山澤而焚之:在山野沼澤燃起大火(“烈”作動詞,使燃燒得猛烈)。逃匿:逃跑躲藏。翻譯:堯獨自為這事?lián)鷳n,選拔舜來治理天下。舜讓益掌管火,益在山野沼澤燃起大火焚燒,禽獸逃跑躲藏起來。禹疏九河,瀹濟(jì)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dāng)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注釋:禹:舜的繼承人,治水有功。疏九河:疏通九條河流(“九河”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九條支流,泛指眾多河流)。瀹(yuè):疏導(dǎo)。濟(jì)(jǐ)、漯(tà):都是古代河流名。注諸海:注入大海(“諸”是“之于”)。決:開鑿。汝、漢:汝水、漢水。排:排泄?;?、泗:淮河、泗水。注之江:注入長江??傻枚常嚎梢裕ǜN)獲得糧食。八年于外:在外(治水)八年(一說“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三次經(jīng)過家門都不進(jìn)去(典故,形容治水辛勞)。得乎:可能嗎?翻譯:禹疏通九條河流,疏導(dǎo)濟(jì)水、漯水,讓它們流入大海;開鑿汝水、漢水,排泄淮河、泗水,讓它們注入長江,這樣中原地區(qū)才可以耕種獲得糧食。在那時,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經(jīng)過家門都不進(jìn)去,即使想耕種,可能嗎?第八段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注釋:后稷(jì):堯時農(nóng)官,傳說中教民耕種的始祖。稼穡(jiàsè):耕種和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樹藝:種植(“樹”“藝”都是“種植”義)。育:養(yǎng)育,生存。翻譯:后稷教百姓耕種收獲,種植五谷,五谷成熟了,百姓才能生存。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注釋:有道:有(為人的)道理。逸居:安逸地居住。無教:沒有教化。有:通“又”。契(xiè):舜的大臣。司徒:古代掌管教化的官。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guān)系。親:親情。義:道義。別:分別(指職責(zé)、地位的區(qū)別)。序:次序。信:誠信。翻譯:人有這樣的道理:吃飽、穿暖、住得安逸卻沒有教化,就和禽獸差不多。圣人又為這事?lián)鷳n,讓契做司徒,用倫理教導(dǎo)百姓:父子之間有親情,君臣之間有道義,夫婦之間有區(qū)別,長幼之間有次序,朋友之間有誠信。放勛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ト酥畱n民如此,而暇耕乎?注釋:放勛:堯的號。勞之來之:使他們勤勞,使他們來歸附(“勞”“來”都作使動,“來”讀lài)??镏敝杭m正他們,使他們正直。輔之翼之:輔助他們,保護(hù)他們(“翼”作動詞,像翅膀一樣保護(hù))。自得之:使他們自己覺悟(懂得道理)。振德之:救濟(jì)他們,使他們得到恩德(“振”通“賑”,救濟(jì))。暇:空閑。翻譯:堯說:‘使他們勤勞,使他們歸附,糾正他們使他們正直,輔助他們保護(hù)他們,使他們自己覺悟,又接著救濟(jì)他們使他們受恩?!ト诉@樣為百姓擔(dān)憂,還有空閑耕種嗎?第九段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nóng)夫也。注釋:皋陶(gāoyáo):舜時的司法官,以公正著稱。百畝:古代農(nóng)夫受田百畝,代指農(nóng)田。不易:不能治理好(“易”有“治”義)。翻譯:堯把得不到舜當(dāng)作自己的擔(dān)憂,舜把得不到禹、皋陶當(dāng)作自己的擔(dān)憂。把百畝農(nóng)田不能種好當(dāng)作自己擔(dān)憂的,是農(nóng)夫。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注釋:惠:恩惠,仁慈。忠:盡心竭力。為天下得人:為天下找到賢才。與:給予,禪讓。翻譯:把財物分給別人叫做惠,教導(dǎo)別人行善叫做忠,為天下找到賢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禪讓給別人容易,為天下找到賢才難??鬃釉唬骸笤請蛑疄榫?!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注釋:則之:以它(天)為準(zhǔn)則。蕩蕩乎:廣闊浩大的樣子。無能名焉:無法用言語形容(“名”作動詞,形容)。巍巍乎:高大的樣子。不與焉:不參與(指不親自處理瑣事,或不把天下?lián)榧河校?。豈:難道。亦:只不過。翻譯:孔子說:‘堯作為君主多么偉大??!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效法天,他的恩德廣闊浩大,百姓無法用言語形容!舜真是個君主?。《嗝锤叽蟀?,擁有天下卻不把它據(jù)為己有!’堯舜治理天下,難道沒有用心思嗎?只不過不用在耕種上罷了。第十段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陳良,楚產(chǎn)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xué)于中國。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杰之士也。注釋:用夏變夷:用中原的文化改變蠻夷(“夏”指中原華夏族,“夷”指周邊少數(shù)民族)。變于夷:被蠻夷改變。楚產(chǎn):楚國人(楚國在當(dāng)時被視為“夷”之一)。周公:周文王之子,輔佐武王、成王,制禮作樂。仲尼:孔子。北學(xué)于中國:到北方中原地區(qū)學(xué)習(xí)。未能或之先:沒有誰能超過他(“或”指“有人”,“先”作動詞,超過,賓語“之”前置)。豪杰之士:才能出眾的人。翻譯:我聽說過用中原文化改變蠻夷的,沒聽說過被蠻夷改變的。陳良是楚國人,喜愛周公、孔子的學(xué)說,到北方中原地區(qū)學(xué)習(xí)。北方的學(xué)者,沒有誰能超過他。他就是人們所說的才能出眾的人。子之兄弟事之?dāng)?shù)十年,師死而遂倍之。注釋:子之兄弟:你們兄弟(指陳相、陳辛)。事之:侍奉他(指陳良)。倍:通“背”,背叛。翻譯:你們兄弟侍奉他幾十年,老師一死就背叛他。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后歸。子貢反,筑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后歸。注釋:沒(mò):通“歿”,去世。三年之外:三年之后(古代弟子為老師服喪三年)。治任:整理行裝(“任”指行李)。子貢:孔子弟子,端木賜,以口才著稱。相向:面對面。失聲:悲不成聲。反:通“返”,返回。場:墳?zāi)骨暗目盏?。翻譯:從前孔子去世,三年之后,弟子們整理行裝準(zhǔn)備回家,進(jìn)門向子貢作揖告別,面對面哭泣,都悲不成聲,然后才離開。子貢返回,在墓前空地上蓋了房子,獨自住了三年,然后才回家。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注釋:子夏、子張、子游:都是孔子弟子。有若:孔子弟子,相貌像孔子。圣人:指孔子。強(qiǎng):勉強。曾子:孔子弟子,曾參,以孝著稱。江漢以濯(zhuó)之:用長江、漢水洗滌它(指孔子的德行)。秋陽以暴(pù)之:用秋天的太陽暴曬它(“暴”通“曝”)。皜皜(hào)乎:潔白光明的樣子。不可尚已:沒有人能超過(“尚”指超過)。翻譯:后來,子夏、子張、子游因為有若相貌像孔子,想用侍奉孔子的禮節(jié)侍奉他,勉強曾子同意。曾子說:“不行。(孔子的德行)像用長江、漢水洗滌過,像用秋天的太陽暴曬過,潔白光明得沒有人能超過?!苯褚材闲U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xué)之,亦異于曾子矣。注釋:南蠻鴃(jué)舌之人:指許行(許行是楚人,當(dāng)時楚被視為南方蠻夷;“鴃”即伯勞鳥,“鴃舌”形容說話像鳥叫,難懂,含貶義)。非先王之道:否定古代圣王的學(xué)說。異于曾子:和曾子(堅守師道)不同。翻譯:現(xiàn)在這個南方蠻夷地區(qū)說話像鳥叫的人,否定古代圣王的學(xué)說,你背叛自己的老師向他學(xué)習(xí),和曾子(的做法)太不一樣了。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注釋:幽谷:幽深的山谷(比喻低俗的地方)。喬木:高大的樹木(比喻高尚的地方)。下喬木:從高大的樹上下來。翻譯:我聽說過(鳥)從幽深的山谷飛到高大的樹上,沒聽說過從高大的樹上飛下來進(jìn)入幽深的山谷的。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xué),亦為不善變矣?!弊⑨專呼旐灒骸对娊?jīng)》的一部分。戎狄是膺(yīng),荊舒是懲:打擊戎狄,懲罰荊舒(“是”為賓語前置標(biāo)志;“戎狄”“荊舒”都是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荊即楚)。方且:正要。膺:打擊。是之學(xué):學(xué)習(xí)這個(指許行的學(xué)說)(“是”作賓語前置)。不善變:不善于改變(指不該向蠻夷學(xué)習(xí))。翻譯:《魯頌》說:‘打擊戎狄,懲罰荊舒?!芄驌羲麄儯銋s學(xué)習(xí)他們的學(xué)說,也算是不善于改變了。”第十一段“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谷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注釋:從:遵循。市賈(jià)不貳:市場價格一致(“賈”通“價”)。偽:欺詐。五尺之童:指小孩(古代五尺約合今一米多)。適市:到市場去。莫之或欺:沒有人欺騙他(賓語前置)。布帛:麻布和絲織品。相若:相同。麻縷絲絮:麻線、絲綿。屨:草鞋。翻譯:陳相說:“遵循許先生的學(xué)說,市場價格就會一致,國內(nèi)沒有欺詐。即使讓小孩到市場去,也沒有人欺騙他。麻布絲織品長短相同,價格就相同;麻線絲綿輕重相同,價格就相同;五谷多少相同,價格就相同;草鞋大小相同,價格就相同?!钡谑卧唬骸胺蛭镏积R,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注釋:不齊:不一樣(指質(zhì)量、價值不同)。情:本性。倍蓰(xǐ):一倍到五倍(“蓰”指五倍)。什百:十倍到百倍。千萬:千倍到萬倍。比而同之:并列起來使它們相同。巨屨小屨:大草鞋和小草鞋(指質(zhì)量、做工不同)。相率:一同,競相。惡(wū):怎么。翻譯:孟子說:“事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