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上海建平實驗中學(xué)七年級下學(xué)期文言文難題語文試題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給下列劃線的詞語注音。________________山門圮于河棹數(shù)小舟(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眾服為確論/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B.
當求之于上流/生于憂患C.
其反激之力/然則天下之事
D.
如是在嚙/如其言(3)對下列句子翻譯不當?shù)囊豁検牵?/p>
)A.
沿河求之。(順著河流尋找石獸)B.
石必倒擲坎穴中。(用石頭把坑洞填滿)C.
尋十余里無跡。(尋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石獸的蹤跡。)D.
竟不可得。(最終沒找到)(4)請談?wù)勀銓ο旅婢渥拥睦斫猓⒄f說它在文中的作用。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5)寺僧們、講學(xué)家和老河兵分別代表了哪三種生活態(tài)度?答案:C解析:(1)pǐ;zhào(2)C(3)B(4)這句話既是對講學(xué)家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的辛辣嘲諷,又以反問的方式指明了認識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yīng)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以議論的表達方式點明主題。(5)在打撈石獸一事上,寺僧們顯得考慮不周,忽而原地打撈,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的態(tài)度。講學(xué)家自恃博才,空談事理,不切實際,代表的正是“據(jù)理整斷”的態(tài)度。唯有老河兵能織合考慮各種因素,自信滿滿,提出符合實際的結(jié)論,代表的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2.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1)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讀音與畫線句中“濯”的讀音相同的一項是(
)A.
著我舊時裳(《木蘭詩》)B.
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杞人憂天》)C.
槕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河中石獸》)D.
徐以杓酌油瀝之(《賣油翁》)(2)下列句子中“之”與“水陸草木之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何陋之有?(《陋室銘》)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C.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D.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河中石獸》)(3)下列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翻譯:苔蘚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青色。B.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保ā逗又惺F》)翻譯:一位講學(xué)家為寺廟搭建帳篷,聽聞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懂得物理學(xué)的原理?!盋.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翻譯: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云鬢,后貼花黃。D.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焉。(《愛蓮說》)翻譯: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蓮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4)下面對詩文的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著在困境中堅持下去,終究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C.
《愛蓮說》通過贊頌蓮花、菊花、牡丹花的品格,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D.
木蘭集眾多優(yōu)秀品質(zhì)于一身,既有勞作不已的勤、對父母的孝、對國家的忠,也有女扮男裝的智、征戰(zhàn)沙場的勇。答案:A解析:(1)A(2)D(3)B(4)C3.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靜以修身________
②非學(xué)無以廣才________
③年與時馳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勉的信,主要論述修身治學(xué),強調(diào)淡泊寧靜的價值。B.
作者闡述“靜”與“明志”“成才”的關(guān)系,“淡泊”“寧靜”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學(xué)必須通過學(xué)習,求學(xué)的過程中要有堅定的志向,心無旁騖。諸葛亮將立志、學(xué)習、成才三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C.
作者先提出”靜以修身“的觀點,指出唯有寧靜專一,才能明確志向,達成志向。接下來先反后正,論述了“靜“與“學(xué)”“志”三者的關(guān)系。最后一句,再從反面論述,強調(diào)勤學(xué)刻苦,不能荒廢學(xué)業(yè)。D.
從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個條件:立志、學(xué)習、惜時。三者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砥礪品德。答案:C解析:(1)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增長;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②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3)C【解析】【分析】(1)“靜以修身”翻譯為“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靜”意思是“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非學(xué)無以廣才”翻譯為“不學(xué)習就無法增長才干”,“廣”意思是“增長”?!澳昱c時馳”翻譯為“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意思是“飛馳”。(2)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意思是“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確志向”,“寧靜”意思是“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意思是“實現(xiàn)遠大目標”。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慢”意思是“怠慢”,“勵精”意思是“振奮精神,盡心,專心”,“險躁”意思是“冒險急躁,狹隘浮躁”,“治性”意思是“修養(yǎng)性情”。兩個句子語序正常,據(jù)此翻譯。(3)C.“接下來先反后正”應(yīng)為“先正后反”。故選C。故答案為:⑴①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②增長;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⑵①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②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⑶C【點評】⑴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⑵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⑶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注意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選項正誤?!緟⒖甲g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所以不學(xué)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4.閱讀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題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千,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梓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①竟不可得________②湮于沙上________③可據(jù)理臆斷歟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②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則故事說明天下事物雖有共同的規(guī)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質(zhì)原理,切不可臆斷。B.
文章最后一句以簡短的議論作結(ji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C.
本文文筆簡約精粹,說理明暢透辟,故事意味雋永,發(fā)人深思。D.
文中的寺僧和講學(xué)家都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全面分析問題,他們會出錯是因為遇到的情況比較特殊。答案:D解析:(1)終了,最后;埋沒;主觀地判斷(2)①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②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3)D【解析】【分析】(1)本題中的“臆斷”是“主觀地判斷”;“竟”是古今異義詞,“終了,最后”的意思。(2)①句中的“是(這)、豈(怎么,哪里)、為(被)”幾個詞是賦分點;②句中的“已(停止)、遂(于是,就)、溯(逆流而上)”幾個詞是賦分點。(3)D項,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全面分析問題是“老河兵”,老河兵因為常年與河流打交道,對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習性有更細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而文中的寺僧和講學(xué)家都犯了脫離客觀實際的錯誤。據(jù)此,答案為D。故答案為:⑴①終了,最后;②埋沒;③主觀地判斷⑵①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②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⑶D【點評】⑴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⑵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⑶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選項正誤?!緟⒖甲g文】
滄州南部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入河中。過了十多年,寺僧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到底沒能找到。寺僧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講學(xué)家在寺廟里設(shè)館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是石頭的特點應(yīng)該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它們,不是很荒唐嗎?"大家都很信服,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之后,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yīng)當在上游尋找它。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jīng)_刷成為坑洞,越?jīng)_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里。照這樣多次沖刷,石頭又會多次向前翻轉(zhuǎn),不停地轉(zhuǎn)動,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荒唐了;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寺僧們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紀昀《河中石獸》)【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②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于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xiāng)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劉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癭:讀yǐng。頸瘤,俗稱大脖子病。②焦:細瘦干枯。(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轉(zhuǎn)轉(zhuǎn)不已________③及見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類__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B.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C.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D.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②吾鄉(xiāng)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兩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答案:C解析:(1)埋(埋沒);停(停止);來(來到);像(類似)(2)C(3)①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會被暴漲的河水(或大水)帶走呢?②我們這地方(或鄉(xiāng)里)的人全都是這樣,哪里用得著(或:為什么要)除去呢?。?)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見識而主觀臆斷。示例二:一個人不能孤陋寡聞自以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6.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①世隸耕________②日扳仲永________③稱前時之聞________④受之天________(2)下面各組劃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
借旁近與之
夸父與日逐走
B.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C.
又七年,還自揚州
屠自后斷其股
D.
于舅家見之
但當涉豬,見往事耳(3)翻譯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②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方仲永作詩由“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說明了________。答案:C解析:(1)屬于;通“攀”,牽,引;相當;承受(2)C(3)①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泯然眾人(矣);后天受教育的重要(或:后天教育對一個講人是否成材是至關(guān)重要的。再或:后天教育對成材的重要性)7.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炯住?/p>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
周敦頤,字茂叔,為分寧主簿①。有獄②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當死,轉(zhuǎn)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③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卞游?,囚得免。(選自《宋史·周敦頤傳》)【注】①主簿:官名。②獄: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時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持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1)《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是________時期的________家。(2)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①可愛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鮮有聞________③轉(zhuǎn)運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④將棄官去________(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4)【甲】文中作者獨愛蓮花,認為蓮才是花中君子。請結(jié)合對蓮的描寫體會蓮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黃庭堅稱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閱讀【乙】文,說說文中的周敦頤是個怎樣的人?解析:(1)北宋;哲學(xué)家(2)多;少;想要;離開(3)①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沒有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嬌艷。②王逵是兇悍、殘酷的官吏,眾人不敢和他爭辯。(4)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以看出蓮的高潔傲岸、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的品性;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以看出蓮的豁達、正直不茍的品性;從“香遠益清”可以看見蓮的美名遠播的品性;從“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看出蓮的清高風度,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5)周敦頤一方面他才能過人,處理案件,快速準確,另一方面他剛直不阿,敢于據(jù)理力爭,不阿諛權(quán)貴。8.閱讀《馬說》,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p>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________,字退之,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2)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駢死(________)
②食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3)伯樂對千里馬至關(guān)重要,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執(zhí)策”者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將來你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訓(xùn),將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怎樣的條件?解析:(1)韓愈(2)兩馬并駕,并列;通“飼”,喂養(yǎng);鞭打;趕馬的鞭子,名詞(3)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4)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5)為人才的成長提供優(yōu)越的條件,采用正確的方法使用人才,了解人才的思想感情。9.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①牽牛來責蹊田②者。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③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注釋】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踐踏田地。③策:通“冊”。④恬:心神安適。(1)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已而復(fù)如初(________)
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寫佛像“獰惡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個青春勵志的典型。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解析:(1)又,再;離開(2)從側(cè)面烘托了王冕癡迷于學(xué)習的精神(3)參考:王冕在艱苦的條件下發(fā)憤學(xué)習,現(xiàn)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學(xué)習條件要優(yōu)越很多,沒有理由不努力學(xué)習。10.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1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鬩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龍則靈(________)②談笑有鴻儒(________)③可以調(diào)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仙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弊髡叱晒Φ剡\用了比興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龍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文章從陋室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室主人博學(xué)多識、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C.
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諸葛亮、揚雄的事例來證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賢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與古代賢人一樣的志趣和抱負。D.
在語言表達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diào)和諧,音節(jié)鏗鏘。答案:C解析:(1)神異;大;不加裝飾的,樸素的(2)yi5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②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3)C1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孫權(quán)勸學(xué)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蒙辭以軍中多務(wù)。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孫權(quán)勸學(xué),既指出了學(xué)習的必要性,又現(xiàn)身說法地指出學(xué)習的可能性,易于讓人接受。B.
從魯肅的由衷贊嘆和結(jié)友舉動,可見他坦誠、率直、敬才愛才。C.
寫魯肅與呂蒙的對話,表明在孫權(quán)勸說下呂蒙“就學(xué)”的結(jié)果,從正面表現(xiàn)呂蒙學(xué)有所成。D.
孫權(quán)勸學(xué)的成功告訴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別人;勸說別人要講究方式方法。答案:C解析:(1)經(jīng)過;擦拭;對朋友輩的敬稱(2)①呂蒙以軍中事務(wù)繁多推托。②只是應(yīng)該廣泛(粗略)閱讀,了解歷史罷了。(3)C12.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強項令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后特征為洛陽令。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侯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捶,請得自殺?!奔匆灶^擊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父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能搏擊豪強,京師莫不震粟。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稃鼓不鳴董少平?!?/p>
在縣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詔遣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shù)斛,敞車一乘。帝傷之,曰:“董宣廉潔,死知之?!币孕麌L為二千石,賜艾綬,葬以大夫禮。(1)下列四個選項中,加橫線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后特征為洛陽令/故其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也
B.
及主出行/及魯肅過潯陽C.
大言數(shù)主之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乃駐車叩馬/蒙乃始就學(xué)(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宣
不
從
強
使
頓
之
宣
兩
手
據(jù)
地
終
不
肯
俯。(3)“天子不與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C解析:(1)C(2)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3)“天子”與“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應(yīng)不同;作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應(yīng)遵守法紀。(答到大意即可給滿分)【解析】【分析】(1)A.做,擔任。B.等到。C前者結(jié)構(gòu)助詞“的”;后者主謂之間的結(jié)構(gòu)助詞,取獨,不譯。D.于是。故選C。(2)此題較容易,根據(jù)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譯為:董宣不聽從,宦官強使董宣磕頭,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此題要注意把相關(guān)的幾個意思之間劃開。(3)“天子不與白衣同”:天子與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應(yīng)不同。結(jié)合下文“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等句分析,作為天子,要胸懷寬廣,治理天下,更應(yīng)遵守法紀,還要善待像董宣這樣堅守法紀的人。說明文中的皇帝是個明君。故答案為:⑴C⑵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⑶“天子”與“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應(yīng)不同;作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應(yīng)遵守法紀。(答到大意即可給滿分)【點評】⑴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⑵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jù)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⑶本題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讀全文,把握“天子不與白衣同”的含義。結(jié)合具體句子分析作為天子應(yīng)該具有的品行。【參考譯文】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圉地(今河南杞縣南)人。后來特地征召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殺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這個家奴當隨從,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們。于是就攔住車馬,用刀在地上畫著,大聲數(shù)落公主的過失,呵斥那個家奴下車,就殺了那個家奴。公主立即回宮向皇帝告狀?;实酆苌鷼?,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被实壅f:“想說什么?”董宣說:“陛下圣德,使國家中興,卻放縱家奴殺良民,將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請讓我自殺?!本陀妙^撞擊房柱,血流滿面。皇帝命令宦官挾持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聽從?;鹿購娛苟念^,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公主說:“文叔做普通人的時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們不敢上門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勢竟然不能使一個洛陽令聽命嗎?”皇帝笑著說:“天子與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為強項令,放了他,賜給他錢三十萬。董宣把錢全部分給了下屬官員。董宣從此開始打擊豪強惡霸勢力,沒有不震驚害怕的。京師百姓稱他為臥虎,歌頌他說:“董少平做洛陽令,鳴冤之鼓不再響。
董宣當了五年洛陽令,七十四歲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問,只見粗布被褥覆蓋遺體,妻子兒女相對而哭。家里只有幾斛大麥,一輛破車。光武帝傷心地說:“董宣清正廉潔,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銜艾綬,按大夫的禮節(jié)安葬他。1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
B.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C.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D.
可據(jù)理/臆斷/歟(2)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思。①山門圮于河________②棹數(shù)小舟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蓋石性堅重________(3)翻譯下面句子。①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4)閱讀本文后,你有何啟示?答案:C解析:(1)C(2)崩塌,倒塌;劃船;此,這;原來(是)(3)①到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②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據(jù)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呢?(4)啟示我們: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據(jù)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14.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乙】
蜀中有杜處士①,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②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牧童見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兩股間,今乃掉⑤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注】①杜處士:姓杜的讀書人。②戴嵩:唐代畫家,韓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縮。此指“夾”。⑤掉:擺動。(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山門圮于河________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③可據(jù)理臆斷歟________④尾搐入兩股間________(2)對下面幾個句子的翻譯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翻譯:(寺僧)在水中找這兩個石獸,最終沒有找到。(他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就劃著幾條小船,拖著鐵鈀,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發(fā)現(xiàn)石獸的蹤跡。理解:寺僧找石獸,既不了解事物特點,也沒有考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只是憑感覺盲目地尋找,所以找不到。B.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翻譯:一個講學(xué)家在寺廟中設(shè)館教書,聽說了這件事后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原理。這兩個石獸不是木片,怎么可能被大水沖走呢?”理解:講學(xué)家的笑,包含著對寺僧的嘲笑和輕視,也反映了他驕傲自大、好為人師的特點。C.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翻譯:這是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它撞擊石頭形成的反沖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對著水的地方?jīng)_刷沙子最終形成坑洞。理解:老河兵既考慮了石頭和沙的特點,又考慮了沙子、水和石頭的相互關(guān)系,所以按照他的見解,石獸能被找到。D.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翻譯:在下游找石獸,本來就錯亂了,在原地找,不是更錯亂嗎?理解:一個“固”字,表現(xiàn)了老河兵對講學(xué)家固執(zhí)己見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應(yīng),表現(xiàn)了老河兵的見多識廣,以及對自己判斷的篤定。(3)【甲】文和【乙】文共同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道理?請結(jié)合兩文的內(nèi)容加以具體分析。答案:D解析:(1)倒塌;逆;主觀(地);大腿(2)D(3)都表現(xiàn)了實踐出真知(生活經(jīng)驗比理論知識更重要;實踐更重要;應(yīng)該結(jié)合生活實際考慮問題)的道理。【甲】文中老河兵比講學(xué)家多了生活實踐,所以能從石和沙的特點以及水、沙與石的相互關(guān)系來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正確結(jié)論?!疽摇课闹心镣苁煜づ5牧曅?,知道斗牛的尾巴應(yīng)該是夾在兩腿之間的,所以能看出畫中的錯誤?!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有古今異義詞,如“股”:大腿。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而“圮”作為生僻詞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guān)鍵。(2)D項,對句子的翻譯和理解不正確?!扒笾铝?,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譯為: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固然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固:固然。固然:猶誠然、雖然。(3)【甲】文告訴我們: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fù)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主觀做出判斷,只有社會實踐才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乙】文從牧童常年放牛,熟悉了解牛的生活習性進而看出畫中的錯誤等內(nèi)容告訴我們:要善于觀察。故答案為:⑴倒塌;逆;主觀(地);大腿;⑵D;⑶都表現(xiàn)了實踐出真知(生活經(jīng)驗比理論知識更重要;實踐更重要;應(yīng)該結(jié)合生活實際考慮問題)的道理。【甲】文中老河兵比講學(xué)家多了生活實踐,所以能從石和沙的特點以及水、沙與石的相互關(guān)系來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正確結(jié)論。【乙】文中牧童很熟悉牛的習性,知道斗牛的尾巴應(yīng)該是夾在兩腿之間的,所以能看出畫中的錯誤?!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學(xué)對語句的翻譯和理解能力。結(jié)合語句和文章內(nèi)容即可做出選擇;⑶本題考查短文所蘊含的道理,答題時應(yīng)注意,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大局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體感要求來概括重點作答?!靖絽⒖甲g文】
【甲】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jīng)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xué)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xué)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yīng)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固然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jié)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乙】四川境內(nèi)有個姓杜的讀書人,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畫的《?!罚貏e喜愛,用錦囊盛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撫掌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斗角,畫錯了啊!”讀書人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有句古話說:“耕地應(yīng)當去問男奴,織布應(yīng)當去問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15.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甲】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款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選自《孫權(quán)勸學(xué)》)【乙】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選自《說苑》)【注】①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xué)習,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③炳燭:點燃蠟燭。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②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3)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請寫出你在學(xué)習上得到的兩點啟示。解析:(1)到,等到;遲,晚(2)①只是應(yīng)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②少年時代喜歡學(xué)習,就像初升的太陽;壯年時代喜歡學(xué)習,就像正午的陽光。(3)①知錯就改(呂蒙);②隨時可學(xué)(師曠)。1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
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詞。①可愛者甚蕃(________)②濯清漣而不妖(________)③亭亭凈植
(________)④陶后鮮有聞(________)(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牡丹之愛,宜乎眾矣。(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錯的一項是(
)A.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B.
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風度氣質(zhì)、體態(tài)香氣等方面描寫蓮花,賦予蓮君子般的美好品格。C.
這篇短文,采用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襯托蓮花,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D.
短文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4)讀文賞荷:賞荷,不但觀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愕目捶?。答案:C解析:(1)多;洗;豎立;少(2)①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在清水里洗過卻不顯得妖媚。②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yīng)該很多了。(3)C(4)【示例1】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示例2】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示例3】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更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17.閱讀《河中石獸》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下面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閱十余歲
閱:經(jīng)過,經(jīng)歷B.竟不可得
竟:竟然C.轉(zhuǎn)轉(zhuǎn)不已
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2)對“爾輩不能究物理”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們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學(xué)這門學(xué)科。D.我們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學(xué)這門學(xué)科。(3)下面對選文寫作特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條理清晰,是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B.本文語言平易,風格簡淡,敘述精到明快,沒有多余的修飾。C.本文作者善于在敘述中制造節(jié)奏波瀾,平而不板。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遠,作者興趣所在是渲染尋找石獸的神奇過程。答案:B解析:(1)B(2)A(3)D18.閱讀《短文兩篇》,回答下列小題。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社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下面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仙則名
名:出名,有名B.談笑有鴻儒
鴻儒:博學(xué)的人C.亭亭凈植
植:種植D.宜乎眾矣
宜:應(yīng)當(2)下面句子中,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A.無絲竹之亂耳B.何陋之有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蓮,花之君子者也(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陋室銘》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開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陋室銘》一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C.《愛蓮說》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統(tǒng)領(lǐng)全篇,引出下文對“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的闡發(fā),為表達主題作準備。D.《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對菊花、牡丹、蓮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羨慕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對世人追逐名利的厭惡態(tài)度。答案:C解析:(1)C(2)D(3)D19.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師曠勸學(xué)
晉平公問于師曠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②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④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⑤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T之明,孰⑥與昧行⑦乎?”公曰:“善哉!”(選自《說苑》)【注】①師曠:春秋時晉國人,著名樂師,目盲。②暮:晚,遲。③炳燭:點燃火把火炬。先秦時尚無蠟燭,稱火炬為燭。④戲:戲弄。⑤盲臣:師曠為盲者,故自稱盲臣。⑥孰:誰,哪個。⑦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黑暗。(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3)晉平公擔心自己學(xué)而無獲的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4)從師曠勸說晉平公的言辭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解析:(1)怎么;恐怕(2)點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個更好呢?(3)晉平公擔心自己會因為年紀大而學(xué)不好。(4)“活到老學(xué)到老”、“只要有心學(xué)習,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勸諫要講究方法”。2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p>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玩焉。
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ㄟx自周敦頤《愛蓮說》)【乙】
天臺多牡丹,大如拱把①,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樹葉離披錯處檐瓷②之上三間皆滿焉?;〞r數(shù)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栗,萼樓穰吐③,淋漓簇沓。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戲四五臺,婆娑樂神。有侵花至漂發(fā)④者,立致奇崇⑤。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⑥而壽。(選自張岱《天臺牡丹》)【注】①拱把:指其徑圍大如兩手合圍。②檐甃(zhóu):墻壁和房檐。③穰(ráng)吐:豐盛的樣子。④漂發(fā):分散,散開。⑤奇崇:奇異的災(zāi)禍。⑥蔽芾(bì
fèi):茂盛的樣子。(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①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_____②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③植五圣祠前
植:________④花時數(shù)十朵
花:__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
B.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C.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
D.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4)兩文都寫到了牡丹?!炯住课膶懩档さ哪康氖牵篲_______;文中“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用感嘆的方式,含蓄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乙】文則表達了土人對牡丹的________之情。答案:B解析:(1)洗滌;少;種植;開花(2)B(3)①(蓮的花莖)筆直地潔凈聳立,可以遠遠地去觀賞她,但不可以貼近而輕慢地撫摸撥弄(她)。②當?shù)厝烁嬲](民眾)不要去侵犯(牡丹),所以牡丹花能夠開得茂盛長久。(4)襯托(反襯)蓮花;不愿隨俗沉浮(或不愿同流合污);敬重2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何澤為洛陽令。唐莊宗好田獵,數(shù)踐民田。澤乃潛身伏草間伺莊宗,當馬諫曰:“陛下未能一天下①以休民②,而暴斂疲民以給軍食。今田將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賦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聽臣言,愿賜臣死于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過?!鼻f宗大笑,為之止獵。(選自《新五代史》)【注釋】①一天下:統(tǒng)一天下。②休民:使人民休養(yǎng)生息。(1)
文中“數(shù)踐民田”中的“數(shù)”的意思是________。(2)請用“/”為文中畫線句斷句。使
民
何
以
出
租
賦
吏
何
以
督
民
耕?(3)通過選文,可以看出何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解析:(1)多次,屢次(2)使民何以出租賦/吏何以督民耕?(3)是一個敢于犯顏直諫,為民請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22.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1)對“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
我也沒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B.
我也沒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罷了。C.
我也不說別的,只有手熟練。
D.
我更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2)這段橫線上最恰當?shù)臉它c是哪一種?為什么?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A.
句號。因為一句話已經(jīng)說完了,要稍作停頓。B.
問號。因為這是一疑問句,句中含有疑問詞“安”(怎么)。C.
逗號。因為一句話尚未說完。D.
感嘆號。因為它深刻地表現(xiàn)陳堯咨盛氣凌人,怒不可遏的驕傲態(tài)度。(3)在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句是(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無他,但手熟爾(4)陳堯咨的神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填寫在下面橫線上。(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矜——________——________答案:A解析:(1)A(2)D(3)B(4)忿;笑23.閱讀文言文,完成題目。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zhuǎn)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①,我任②之。”即發(fā)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③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咀ⅰ竣僮l:譴責,責備。②任:承擔責任。③任:職位。(1)下列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室無賄賂,案無留牘(牘:寫字用的木片)
B.
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輒:就)C.
值歲荒,人相食(值:遇到)
D.
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譯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從文中可以看出鄭板橋是一個怎樣的人?答案:A解析:(1)A(2)(鄭板橋)離任的時候,當?shù)匕傩昭芈匪退?。?)鄭板橋是一個有才、清廉、勤政、愛民的好官。24.閱讀《愛蓮說》,回答下列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解釋文中加下劃線的詞語。蕃:________
鮮: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蓮之愛,同予者何人?(3)從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來看,君子應(yīng)該是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解析:(1)多;很少(2)①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②(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25.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衰玩焉。(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②不若己者?!c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③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保ㄟx自《孔子家語》)【注釋】①“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說:談?wù)?。③化:融為一體。④鮑魚之肆:賣咸魚的店鋪。(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香遠益清
則商也日益
B.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C.
水陸草木之花
一老河兵聞之
D.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陳康肅公善射(2)用“/”給乙段中的畫線文字斷句。(限斷兩處)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4)人生在世,應(yīng)該如何修煉自身,讓自己不斷進步發(fā)展?請聯(lián)系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闡述你的看法。答案:B解析:(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3)①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顯得妖艷。②商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賜喜歡談?wù)摬刨|(zhì)比不上自己的人。(4)示例:人成長與他外在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我們要與優(yōu)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學(xué)識,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正如乙文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堅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環(huán)境不如意,也應(yīng)如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保持獨立高潔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2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p>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顧《愛蓮說》)【乙】
黃楊每歲長一寸,不溢分毫,至間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憐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樹”。天不使高強爭無益故守困厄為當然。冬不改柯,夏不易葉,其素行原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歲長一寸是已。至間年反縮一寸,其義何居?歲閏而我不閏,人間而己不,已見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閏,又復(fù)從而刻
之。是天地之待黃楊,可謂不仁之至,不義之甚者矣。乃黃楊不憾天地,枝葉較他木加榮,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蓮為花之君子,此樹當為木之君子。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黃楊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注】①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①笠翁:李漁,字謫凡,號笠翁(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天
不
使
高
強
爭
無
益
故
守
困
厄
為
當
然。(2)根據(jù)語境,為下面句中劃線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6桓目?,夏不易葉,其素行原如是也。①易________A.容易
B.改變②素________A.樸素,質(zhì)樸
B.向來,平素(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蓮之愛,同子者何人?丹之愛,宜平眾矣。②是天地之待黃楊,可謂不仁之至,不義之甚者矣(4)【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側(cè)重。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寫出你對“君子”品質(zhì)的理解。答案:B解析:(1)天不使高/強爭無益/故守困厄為當然。(2)B;B(3)①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yīng)當很多了。②這樣(看來)天地對待黃楊,可以說是不仁不義到了極點。(4)蓮花雖生長在淤泥中卻不沾染污穢,雖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氣遠播,潔凈挺立,可見君子潔身自好、正直不阿、莊重質(zhì)樸的堅貞品質(zhì);黃楊雖每年能生長一寸,年不長反縮,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樹,但它的枝葉卻比別的樹更茂盛,可見君子不爭不顯不露、安守困境、低調(diào)知命、寬容大度的美好品質(zhì)?!窘馕觥俊痉治觥竣盼难晕臄嗑淇疾榈氖强忌木C合閱讀能力,是否弄懂該句的大意,是否能根據(jù)句式、詞性、語感將句子斷開,考查的知識點多樣,需要考生加以重視。句意是:老天不讓他長高,強爭也沒用,在艱苦環(huán)境下堅守是根本。據(jù)此斷句為:天不使高/強爭無益/故守困厄為當然。⑵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易:動詞,改變。素,副詞,向來,平素。⑶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字字落實,對號入座。①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有很多人吧。宜乎:當然(應(yīng)該)。宜:當。眾:眾多。句意是: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yīng)當很多了。②是:這樣。待:對待。謂:說。至:極點。句意是:這樣(看來)天地對待黃楊,可以說是不仁不義到了極點。⑷“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甲文的蓮花: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風范,可見君子潔身自好、正直不阿、莊重質(zhì)樸的堅貞品質(zhì)。乙文的黃楊:雖每年能生長一寸,年不長反縮,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樹,但它的枝葉卻比別的樹更茂盛,可見君子不爭不顯不露、安守困境、低調(diào)知命、寬容大度的美好品質(zhì)。以黃楊的“知命”勸喻世人當知“艱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奮發(fā)有為,擺脫困厄以求成功。故答案為:⑴天不使高/強爭無益/故守困厄為當然。⑵B;B。⑶①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yīng)當很多了。②這樣(看來)天地對待黃楊,可以說是不仁不義到了極點。⑷蓮花雖生長在淤泥中卻不沾染污穢,雖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氣遠播,潔凈挺立,可見君子潔身自好、正直不阿、莊重質(zhì)樸的堅貞品質(zhì);黃楊雖每年能生長一寸,年不長反縮,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樹,但它的枝葉卻比別的樹更茂盛,可見君子不爭不顯不露、安守困境、低調(diào)知命、寬容大度的美好品質(zhì)?!军c評】⑴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答題時應(yīng)注意,首先明白語句大意,,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把握準語意,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⑵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yīng)注意,對重點實詞的解釋,要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理解。⑶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yīng)注意,遵循“一一對應(yīng),字字落實”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⑷本題考查分析形象的品質(zhì)。答題時應(yīng)注意,把握好文言文的形象的精神品質(zhì),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的特點,我們可以分析具體事件,因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種描寫,因為通過描寫可以表現(xiàn)思想品質(zhì)。【附參考譯文】【乙】黃楊木生長在千米高山云霧籠罩的巖壁上,以巖縫中的滴水和雨露為養(yǎng)分,可以說吸收了天地之精華而長成。黃楊生長極其緩慢,有千年黃楊長一寸之說。李漁在《閑情偶寄》里這樣評價黃楊木說:“黃楊每歲一寸,不溢分毫,至閏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命也。”黃楊木長得慢是大家共知的,但是至于閏年反縮一寸,倒是未有人考證過。蘇軾也有詩云:“園中草木春無數(shù),只有黃楊厄閏年?!钡幢闶沁@樣,黃楊也安守困境,冬不改柯,夏不換葉,所以李漁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知命樹”,安于天命,老天不讓他長高,強爭也沒用。李漁說,按常理,閏年閏月,樹木應(yīng)該多長一寸才是,現(xiàn)在黃楊非但不多長,反而縮短一寸,這造物主對它的安排實在太不公平了。但黃楊并不恨天怨地,而照樣把枝葉長得很茂盛。所以李漁評價它有君子之風,說“蓮是花中君子,黃楊就是樹中君子”了。2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題示兒燕孫枝蔚
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①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②,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選自《溉堂文集》)【注釋】①未遑:來不及。遑,閑暇。②舊窯:年深日久的陶瓷。窯,陶瓷器代稱。(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字。①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________)②然貧家止有此器(________)(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不要怕弄壞書,在書上加圈加點才是讀書的好辦法。B.
珍惜書籍是那些有財力的藏書人的做法,窮人學(xué)不了。C.
就算忍渴忍饑,窮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來做飯碗。D.
書是拿來讀的,別為了珍惜書籍而不充分使用它。答案:C解析:(1)的;僅僅,只(2)C【解析】【分析】(1)本題中的“止”是通假字,同“只”,是一個副詞,表僅限于某一范圍,解釋為“只”“僅僅”。(2)本題從原文“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這句話可知,作者認為茶杯飯碗這類東西,明明知道是古瓷,但家貧只有這點器物,不能不吃不喝去把它們珍藏起來。所以選項C的表述錯誤。故答案選C。故答案為:⑴的;僅僅,只;⑵
C?!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的學(xué)習和積累是學(xué)習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工作聚會活動方案
- 醫(yī)院5年戰(zhàn)略規(guī)劃
- T細胞淋巴瘤護理查房
- 醫(yī)學(xué)個案匯報
- 變電站運維基本知識培訓(xùn)課件
- (2025年標準)村莊搬遷協(xié)議書
- 營銷述職亮點匯報
- (2025年標準)池塘施工協(xié)議書
- 變電站消防器材培訓(xùn)課件
- 最美鄉(xiāng)村公路解讀
- 探索虛擬現(xiàn)實在心理健康培訓(xùn)中的應(yīng)用前景
- 顧客審核管理辦法
- Q-JJJ 9002-2025 鐵路建設(shè)項目安全穿透式管理實施指南
- 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
- DB44T 2632-2025 內(nèi)河航道架空纜線通航凈空尺度標準
- 熟食技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各種導(dǎo)管的固定與護理
- 血小板減少病人的護理
- 測繪機構(gòu)安全管理辦法
- JCJ125-2024危險房屋鑒定計算
- 抑郁癥的護理討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