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一章 作業(yè)1 反應熱 焓變_第1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一章 作業(yè)1 反應熱 焓變_第2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一章 作業(yè)1 反應熱 焓變_第3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一章 作業(yè)1 反應熱 焓變_第4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一章 作業(yè)1 反應熱 焓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作業(yè)1反應熱焓變分值:100分[1~9題,每小題6分]題組一反應熱及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1.(2024·湖北十堰期中聯(lián)考)《天工開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糞肥,土脈發(fā)燒,東南風助暖,則盡發(fā)炎火,大壞苗穗,此一災也?!毕铝蟹磻心芰孔兓c上述不一致的是A.甲烷燃燒 B.鋁熱反應C.碳酸鈣高溫分解 D.酸堿中和反應2.(2024·廣東珠海期中)下列民俗、詩句、諺語等包含吸熱反應的是A.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B.民間焰火之最——確山打鐵花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3.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反應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向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緩慢倒入B.揭開杯蓋,用玻璃攪拌器攪拌,讓溶液混合均勻C.不能用環(huán)形銅絲攪拌器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D.改用等濃度的氨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對實驗結果無影響4.下列關于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溫度計能代替玻璃攪拌器,用于攪拌反應物B.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H2O(l)釋放的熱量都約為57.3kJC.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實驗中,讀取混合溶液不再變化的溫度為終止溫度D.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得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為52.3kJ,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可能是所用酸、堿溶液濃度過大題組二反應熱焓變5.下列關于內能和焓變的說法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過程中內能的變化等于焓變B.氣態(tài)水和液態(tài)水所具有內能一定不相同C.焓的大小受體系的溫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D.內能只與物質的種類、數量以及聚集狀態(tài)有關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1為放熱反應,放熱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反應B.圖2為吸熱反應,分解反應均為吸熱反應C.反應熱描述的是化學反應前后熱量的變化,任何化學反應都有反應熱D.濃硫酸溶于水時,體系的溫度升高,該過程屬于放熱反應,能量變化可用圖1表示7.已知在25℃、101kPa下,1mol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H2O(g)分解為H2(g)與O2(g)時放出熱量B.甲、乙、丙中物質所具有的總能量:乙>甲>丙C.H2(g)具有的能量高于H2O(g)具有的能量D.乙→丙的過程中若生成液態(tài)水,釋放的能量將小于930kJ8.(2025·西安高二期末)物質變化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如圖表示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B.2mol氣態(tài)氧原子結合生成O2(g)時,能放出498kJ能量C.斷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N2(g)和1molO2(g)反應生成2molNO(g)的ΔH=-180kJ·mol-19.中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復合光催化劑,利用太陽光在催化劑表面實現(xiàn)高效分解水,其主要過程如圖所示。已知:幾種物質中化學鍵的鍵能如表所示:化學鍵H2O中H—OO2中OOH2中H—HH2O2中O—OH2O2中O—H鍵能/(kJ·mol-1)463496436138463若反應過程中分解了2mol水,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總反應為2H2O2H2↑+O2↑B.過程Ⅰ吸收了926kJ能量C.過程Ⅱ放出了574kJ能量D.過程Ⅲ屬于放熱反應[10~12題,每小題7分]10.將V1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為22℃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0mol·L-1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11.(2024·成都外國語學校期中)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不相符的是A.(a)圖可表示鋅和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B.通過(b)圖可知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C.由(c)圖可知,2SO3(g)===2SO2(g)+O2(g)的ΔH=(a-b)kJ·mol-1D.(d)圖是某反應A→C的能量變化曲線圖(E表示能量),反應中ΔH=E1+E3-E2-E412.肼(H2NNH2)是一種高能燃料,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mol化學鍵所需的能量(kJ):N≡N為942、OO為500、N—N為154,則斷裂1molN—H所需的能量(kJ)是A.194 B.391 C.516 D.65813.(10分)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影響,二氧化碳含量逐漸增長,出現(xiàn)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惡劣現(xiàn)象,對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顯得尤為重要。Ⅰ.(1)已知工業(yè)上采用高溫煅燒石灰石的方法來制備CO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Ⅱ.已知CO2經催化加氫可合成低碳烯烴:2CO2(g)+6H2(g)===CH2CH2(g)+4H2O(g)(2)(3分)幾種物質的能量如表所示(在25℃、101kPa條件下,規(guī)定單質的能量為0,測得其他物質生成時的反應熱為其具有的能量):物質CO2(g)H2(g)CH2CH2(g)H2O(g)能量/(kJ·mol-1)-394052-242則該反應的ΔH=kJ·mol-1。

(3)(3分)幾種化學鍵的鍵能如表所示:化學鍵COH—HCCC—HH—O鍵能/(kJ·mol-1)803436615a463則a=。

14.(15分,每空3分)(2024·浙江溫州期中聯(lián)考)某學生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將100mL0.5mol·L-1的鹽酸與10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回答下列問題:已知:可以近似地認為酸堿稀溶液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等,c=4.18J·g-1·℃-1。(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2)簡易量熱計如果不蓋杯蓋,生成1molH2O(l)時所測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將(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實驗中改用80mL0.50mol·L-1的鹽酸和80mL0.55mol·L-1的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熱量(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用100mL0.5mol·L-1的醋酸與100mL0.55mol·L-1的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體系溫度升高了3.0℃,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向內筒中加入稀堿時,應當迅速加入B.將用量筒量取好的稀鹽酸加入內筒后,應當快速用水沖洗量筒內壁剩余的稀鹽酸至內筒中,以免造成測量誤差C.內筒洗凈后,未及時烘干,直接用該內筒進行實驗,對生成1molH2O(l)時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無影響答案精析1.C2.A3.C4.D[溫度計只能用于測量溶液的溫度,A項錯誤;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不一定等于57.3kJ,如濃硫酸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H2O(l)時,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B項錯誤,D項正確;應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C項錯誤。]5.C[在恒壓條件下反應物的內能與生成物的內能差等于焓變,A錯誤;等質量的氣態(tài)水和液態(tài)水所具有的內能一定不相同,但題干未說明水的質量是否相同,因此不能比較二者內能的大小,B錯誤;內能除了與物質的種類、數量以及聚集狀態(tài)有關外,還與體系的溫度、壓強有關,D錯誤。]6.C[圖1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有些放熱反應不加熱不能發(fā)生,如鋁熱反應,故A錯誤;圖2中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吸熱反應,但少數分解反應為放熱反應,如NH4NO3分解,釋放能量,故B錯誤;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中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中化學鍵的形成,過程中一定伴隨能量變化,所以任何化學反應都有反應熱,故C正確;濃硫酸溶于水,是物理變化,不是放熱反應,故D錯誤。]7.B[H2(g)和O2(g)反應生成H2O(g)放出熱量,則H2O(g)分解為H2(g)和O2(g)時吸收熱量,A錯誤;由圖可知,甲中物質變成乙中物質吸收685kJ能量,乙中物質生成丙中物質釋放930kJ能量,故物質具有的總能量:乙>甲>丙,B正確;H2(g)與O2(g)生成H2O(g)放出熱量,則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比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高,但不能比較H2(g)和H2O(g)具有的能量高低,C錯誤;等量的H2O(g)具有的能量高于H2O(l),故乙→丙的過程中若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能量大于930kJ,D錯誤。]8.D9.D[由圖可知,總反應為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實現(xiàn)了光能向化學能的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故A正確;過程Ⅰ為2molH2O變成2mol氫原子和2mol羥基的過程,吸收的能量為463kJ×2=926kJ,故B正確;過程Ⅱ為2mol氫原子和2mol羥基生成1mol氫氣和1mol過氧化氫,放出的能量為436kJ+138kJ=574kJ,故C正確;過程Ⅲ為1mol過氧化氫變成1mol氧氣和1mol氫氣,吸收的能量為463kJ×2+138kJ=1064kJ,放出的能量為496kJ+436kJ=932kJ,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該過程屬于吸熱反應,故D錯誤。]10.B[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溫度為22℃時,V1=5mL,則V2=45mL,此時已經開始發(fā)生中和反應,所以22℃一定不是做該實驗時的環(huán)境溫度,A錯誤;由曲線可知,隨著V1的增大,溶液溫度先升高后降低,溫度升高說明反應放熱,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B正確;當V1=30mL時溫度最高,說明此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則c(NaOH)=30mL×1.00mol·L-120mL=1.50mol·L-111.A[(a)圖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而鋅和稀硫酸反應為放熱反應,A錯誤;(b)圖中金剛石的能量大于石墨,能量越低物質越穩(wěn)定,則通過(b)圖可知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B正確;由(c)圖可知,反應為吸熱反應,2SO3(g)===2SO2(g)+O2(g)的ΔH=(a-b)kJ·mol-1,C正確;(d)圖是某反應A→C的能量變化曲線圖,反應中ΔH=E1+E3-E2-E4,D正確。]12.B[依據題圖分析,反應為N2H4(g)+O2(g)===N2(g)+2H2O(g),反應的焓變ΔH1=-534kJ·mol-1,反應的焓變=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生成物成鍵放出的總能量,設斷裂1molN—H吸收的能量為xkJ,則[(154+4x+500)-2752]kJ·mol-1=-534kJ·mol-1,解得x=391。]13.(1)CaCO3CaO+CO2↑吸熱(2)-128(3)409.2514.(1)玻璃攪拌器(2)偏大(3)不相等(4)2.508kJ(5)A解析(1)根據簡易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缺少的儀器是玻璃攪拌器,它的作用是攪拌,使強酸和強堿充分反應,加快反應速率。(2)簡易量熱計如果不蓋杯蓋,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但中和反應的焓變是負值,則生成1molH2O(l)時所測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將偏大。(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堿的量有關,實驗中改用80mL0.50mol·L-1的鹽酸和8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