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艾滋相關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題,60分)1.HIV病毒的主要靶細胞是:A.CD4+T淋巴細胞B.CD8+T淋巴細胞C.B淋巴細胞D.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答案:A解析:HIV通過表面糖蛋白gp120與CD4分子結合,主要侵犯CD4+T淋巴細胞,導致其數量減少和功能缺陷,是艾滋病免疫損傷的核心機制。2.以下哪項不屬于HIV的傳播途徑?A.無保護性交(陰道/肛門)B.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C.與HIV感染者共用餐具D.母嬰垂直傳播(宮內、分娩、哺乳)答案:C解析: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包括血制品、共用針具)和母嬰途徑傳播。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擁抱、握手等不會傳播,因HIV在外界環(huán)境中存活能力弱,且需足夠病毒量進入人體。3.關于HIV的窗口期,以下描述正確的是:A.感染后立即能通過抗體檢測確診B.窗口期內病毒載量極低,無傳染性C.第四代檢測(抗原+抗體)可縮短窗口期至2-4周D.窗口期是指從感染到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答案:C解析:窗口期是感染HIV后至可檢測到病毒標志物(抗體、抗原或核酸)的時間。第四代檢測(p24抗原+抗體)可將窗口期縮短至2-4周,核酸檢測(RNA)可更早(約1周)。窗口期內病毒載量可能較高,具有傳染性。4.目前推薦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ART)方案中,核心藥物不包括:A.整合酶抑制劑(INSTI)如多替拉韋(DTG)B.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如替諾福韋(TDF)C.蛋白酶抑制劑(PI)如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PV/r)D.融合抑制劑(FI)如恩夫韋肽(T20)答案:D解析:2023年WHO指南推薦以整合酶抑制劑(如DTG、比克替拉韋BIC)為核心的“INSTI+2NRTI”作為一線方案,因其療效強、耐藥屏障高、副作用少。融合抑制劑(如T20)因需注射給藥、使用不便,僅用于耐藥挽救治療。5.HIV暴露后預防(PEP)的最佳啟動時間是:A.暴露后2小時內B.暴露后24小時內C.暴露后72小時內D.暴露后1周內答案:A解析:PEP需在暴露后盡快啟動,最佳時間為2小時內,最晚不超過72小時(超過72小時效果顯著下降)。療程為28天,需嚴格遵醫(yī)囑完成。6.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是:A.卡波西肉瘤(KS)B.肺孢子菌肺炎(PCP)C.巨細胞病毒(CMV)視網膜炎D.弓形蟲腦病答案:B解析:肺孢子菌肺炎(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是HIV感染者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時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占艾滋病相關住院病例的30%-50%,是重要的致死原因。7.以下哪項不是HIV急性期的典型表現?A.發(fā)熱、咽痛、淋巴結腫大B.CD4+T細胞計數急劇下降C.血清HIV抗體陽性D.病毒載量極高(10^5-10^7copies/ml)答案:C解析:急性期(感染后2-4周)因抗體尚未產生(或量少),血清抗體檢測可能為陰性(窗口期),需通過核酸檢測(HIVRNA)確診。此期病毒大量復制,CD4+T細胞短暫下降,臨床表現類似流感。8.關于HIV的耐藥性,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不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如漏服)是耐藥主要誘因B.耐藥突變可通過傳播導致“原發(fā)性耐藥”C.耐藥檢測僅需在治療失敗時進行D.整合酶抑制劑的耐藥屏障通常高于核苷類藥物答案:C解析:耐藥檢測應在啟動ART前(尤其是流行地區(qū))、治療失敗時(病毒學突破)及母嬰阻斷前進行,以指導方案選擇。原發(fā)性耐藥(未治療者感染耐藥毒株)比例逐年上升,需重視基線耐藥檢測。9.艾滋病的臨床分期不包括:A.急性期B.無癥狀期(臨床潛伏期)C.艾滋病期(臨床進展期)D.病毒抑制期答案:D解析:根據《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版)》,HIV感染自然病程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CD4+T細胞<200個/μl或出現艾滋病相關機會性感染/腫瘤)?!安《疽种破凇狈菢藴史制?,通常指ART有效控制后的狀態(tài)。10.以下哪種檢測方法可直接反映HIV復制活性?A.HIV抗體檢測(ELISA)B.CD4+T細胞計數C.HIV病毒載量(RNA定量)D.p24抗原檢測答案:C解析:病毒載量(HIVRNA定量)直接反映病毒復制水平,是評估疾病進展、治療效果及傳染性的核心指標。抗體檢測僅提示感染狀態(tài),CD4計數反映免疫功能,p24抗原可輔助窗口期診斷。11.關于HIV母嬰阻斷,以下措施錯誤的是:A.孕婦確診HIV后立即啟動ART(無論CD4計數)B.分娩方式首選剖宮產(CD4<200或病毒載量>1000copies/ml)C.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服用齊多夫定(AZT)預防D.鼓勵純母乳喂養(yǎng)至2歲答案:D解析:為降低母嬰傳播風險,HIV感染母親應避免母乳喂養(yǎng)(除非無法獲得安全代乳品且國家政策允許),推薦人工喂養(yǎng)。其他選項均為標準阻斷措施(2023年WHO指南)。12.艾滋病患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HIV/TB共感染)時,治療原則不包括:A.優(yōu)先啟動抗結核治療(ART可延遲至抗結核2-8周后)B.避免使用利福平與蛋白酶抑制劑(PI)聯用(因藥物相互作用)C.所有患者均需預防性使用復方新諾明(SMZ-TMP)D.密切監(jiān)測免疫重建炎癥綜合征(IRIS)答案:C解析:復方新諾明預防主要針對CD4<200個/μl的HIV感染者,預防肺孢子菌肺炎及弓形蟲病。HIV/TB共感染患者是否需SMZ-TMP預防需根據CD4計數決定,非“所有患者”。13.以下哪項是HIV暴露前預防(PrEP)的適用人群?A.最近6個月有1次無保護性交的普通人群B.男男性行為者(MSM)中最近6個月有≥2次無保護肛交C.HIV陽性伴侶的CD4>500個/μl且病毒載量未抑制者D.靜脈吸毒者但未共用針具答案:B解析:PrEP適用于高暴露風險人群,如MSM中最近6個月有≥2次無保護肛交、異性戀中最近6個月有≥2次無保護陰道性交或性伴侶HIV陽性、注射吸毒者最近6個月共用針具等。需評估依從性并定期檢測HIV(每3個月)。14.關于HIV的實驗室檢測,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初篩陽性即可確診B.確證試驗常用免疫印跡法(WB)或核酸檢測C.快速檢測(如膠體金法)準確性高于ELISAD.新生兒HIV檢測首選抗體檢測答案:B解析:HIV檢測需遵循“初篩→確證”流程,初篩陽性需通過確證試驗(如WB、核酸檢測)確認。快速檢測敏感性高但特異性略低,需結合確證。新生兒因母傳抗體干擾,需用核酸檢測(DNA或RNA)確診。15.艾滋病患者出現“毛狀白斑”,最可能的病原體是:A.白色念珠菌B.EB病毒(EBV)C.人乳頭瘤病毒(HPV)D.單純皰疹病毒(HSV)答案:B解析:毛狀白斑是發(fā)生在舌側緣的白色斑塊,表面呈毛狀,由EB病毒感染引起,常見于CD4<200個/μl的HIV感染者,是艾滋病期的特征性表現之一。16.以下哪種抗病毒藥物需注意腎功能監(jiān)測?A.多替拉韋(DTG)B.比克替拉韋(BIC)C.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D.阿巴卡韋(ABC)答案:C解析:替諾福韋酯(TDF)和TAF均為核苷酸類反轉錄酶抑制劑,可能引起腎毒性(如腎小管損傷、血肌酐升高),需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肌酐清除率)。DTG、BIC腎毒性較低,ABC需警惕超敏反應(HLA-B5701篩查)。17.關于HIV的致病機制,核心環(huán)節(jié)是:A.病毒直接殺傷CD8+T細胞B.免疫激活導致CD4+T細胞耗竭C.破壞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功能D.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答案:B解析:HIV感染后,持續(xù)的病毒復制和免疫激活(如炎癥因子釋放)導致CD4+T細胞過度活化、凋亡增加,最終耗竭,是艾滋病免疫缺陷的核心機制。18.艾滋病患者CD4+T細胞計數<50個/μl時,需重點預防的機會性感染是:A.肺孢子菌肺炎(PCP)B.弓形蟲腦病C.隱球菌腦膜炎D.以上均是答案:D解析:CD4<200時需預防PCP;CD4<100時需警惕弓形蟲腦?。ㄓ绕銲gG陽性者);CD4<50時隱球菌腦膜炎風險顯著升高(約5%-10%)。因此,CD4<50時需綜合預防。19.以下哪項是ART治療成功的標志?A.CD4+T細胞計數恢復至正常水平B.病毒載量持續(xù)低于檢測下限(<20-50copies/ml)C.臨床癥狀完全消失D.HIV抗體轉陰答案:B解析:ART的核心目標是抑制病毒復制至檢測不到(病毒學抑制),從而阻斷疾病進展、減少傳染性。CD4計數可能部分恢復,但難以完全正常;HIV抗體終身陽性;臨床癥狀緩解是結果而非標志。20.關于HIV的耐藥突變,以下描述錯誤的是:A.突變可發(fā)生在反轉錄酶、整合酶或蛋白酶基因B.拉米夫定(3TC)的耐藥屏障低,易出現M184V突變C.多替拉韋(DTG)的耐藥主要與Y143R、Q148H/K/R等突變相關D.一旦發(fā)生耐藥,所有同類藥物均不可再使用答案:D解析:部分耐藥突變可能僅影響特定藥物,而非整個類別。例如,整合酶抑制劑中,Q148H突變對DTG敏感性下降,但對拉替拉韋(RAL)高度耐藥;Y143R突變對DTG仍敏感。需根據耐藥檢測結果選擇未耐藥的藥物。21.以下哪項不是艾滋病的典型腫瘤?A.霍奇金淋巴瘤B.卡波西肉瘤(KS)C.非霍奇金淋巴瘤(NHL)D.宮頸浸潤癌答案:A解析:艾滋病相關腫瘤主要包括卡波西肉瘤(HHV-8相關)、非霍奇金淋巴瘤(EBV或HHV-8相關)、宮頸浸潤癌(HPV相關)。霍奇金淋巴瘤與HIV感染相關性較低。22.關于HIV職業(yè)暴露的處理,錯誤的是:A.立即用肥皂水沖洗暴露部位(如皮膚破損)B.暴露源為HIV陽性且病毒載量高時,需啟動PEPC.暴露后需檢測暴露者HIV抗體(0、4、8、12周及6個月)D.若暴露源HIV陰性,無需隨訪答案:D解析:即使暴露源HIV陰性(如檢測窗口期),仍需隨訪至6個月,因暴露源可能處于窗口期未被檢測到。其他選項均為標準處理流程。23.以下哪種HIV檢測方法可用于早期診斷(感染后1周內)?A.第三代抗體檢測(ELISA)B.第四代抗原抗體聯合檢測C.HIVRNA定量檢測D.CD4+T細胞計數答案:C解析:HIVRNA檢測(核酸檢測)可在感染后約7-10天檢測到病毒,是早期診斷的金標準。第四代檢測(抗原+抗體)約2-4周,第三代抗體檢測約4-12周。24.艾滋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時,治療原則是:A.優(yōu)先治療HCV(因進展更快)B.優(yōu)先治療HIV(ART可改善免疫功能)C.同時啟動HIV和HCV治療(需注意藥物相互作用)D.等待CD4>350后再治療HCV答案:C解析:HIV/HCV共感染者中,HCV進展更快(肝硬化、肝癌風險增加),需盡早治療。目前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HCV療效好,與ART(尤其INSTI方案)無顯著相互作用,推薦同時治療。25.關于HIV的病毒結構,錯誤的是:A.外層為脂質包膜(來自宿主細胞膜)B.包膜表面有gp120(附著蛋白)和gp41(跨膜蛋白)C.核心含2條單鏈正股RNA和反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D.衣殼蛋白為p24,是病毒復制的標志答案:D解析:p24是HIV的核心衣殼蛋白,其檢測可輔助窗口期診斷,但病毒復制的直接標志是HIVRNA。p24抗原陽性提示病毒活躍復制,但需結合RNA檢測。26.以下哪項是艾滋病的確診標準?A.HIV抗體初篩陽性B.HIV確證試驗陽性(如WB)或核酸檢測陽性,且CD4+T細胞<200個/μl或出現機會性感染C.有高危行為史且出現發(fā)熱、體重下降D.HIVRNA陽性答案:B解析:艾滋病確診需滿足:HIV感染(確證試驗或核酸陽性)+臨床分期為艾滋病期(CD4<200或出現艾滋病相關疾病)。單純HIVRNA陽性僅提示感染,未達艾滋病期。27.關于HIV的變異,最主要的原因是:A.反轉錄酶缺乏校正功能(錯誤率高)B.整合酶的隨機插入C.宿主免疫壓力D.抗病毒藥物選擇壓力答案:A解析:HIV反轉錄酶在將RNA反轉錄為DNA時缺乏3’→5’外切酶校正功能,錯誤率高達10^-4-10^-5,導致病毒高頻變異,是耐藥性產生和疫苗研發(fā)困難的主要原因。28.艾滋病患者出現“吞咽疼痛、胸骨后燒灼感”,最可能的診斷是:A.胃食管反流病B.巨細胞病毒(CMV)食管炎C.念珠菌食管炎D.食管癌答案:C解析:念珠菌食管炎是HIV感染者最常見的食管機會性感染(CD4<100時),表現為吞咽痛、胸骨后痛,內鏡下可見食管黏膜白色假膜。CMV食管炎多見于CD4<50,表現為潰瘍;食管癌罕見于年輕HIV感染者。29.以下哪項是ART的“治療即預防”(TasP)策略的核心?A.降低患者體內病毒載量至檢測不到,減少傳播B.提高CD4+T細胞計數,增強免疫力C.預防機會性感染D.延長患者生存期答案:A解析:TasP策略基于“U=U”(檢測不到=不傳染)理論,通過ART使病毒載量持續(xù)低于檢測下限,從而完全阻斷性傳播和母嬰傳播風險,是預防HIV傳播的重要手段。30.關于青少年HIV感染,以下特點錯誤的是:A.感染途徑以性傳播為主(尤其無保護同性/異性性交)B.急性期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C.抗病毒治療依從性較好(因對健康重視)D.合并心理問題(如抑郁、恥辱感)比例高答案:C解析:青少年因學業(yè)壓力、社交活動頻繁、對疾病認知不足等,ART依從性常較差(漏服率高),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加強心理支持和用藥指導。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每題至少2個正確選項,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1.以下哪些是HIV的傳播途徑?A.無保護陰道性交B.共用牙刷或剃須刀(有血液接觸)C.蚊蟲叮咬D.器官移植(供體HIV陽性)答案:ABD解析:HIV不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病毒在蚊蟲體內不復制,且蚊蟲吸血時不注入前一次血液)。其他選項均為血液或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直接接觸傳播。2.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病原體包括:A.耶氏肺孢子菌(PCP)B.結核分枝桿菌(MTB)C.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D.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HHV-8)答案:ABC解析:HHV-8是卡波西肉瘤的病原體,屬于腫瘤而非機會性感染。機會性感染指免疫缺陷時由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3.關于HIV母嬰阻斷,正確的措施包括:A.孕婦ART應覆蓋整個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B.新生兒出生后48小時內開始抗病毒預防C.避免母乳喂養(yǎng)(除非無安全代乳品)D.剖宮產可降低傳播風險(尤其病毒載量未抑制時)答案:ACD解析:新生兒應在出生后6小時內(最晚12小時)啟動抗病毒預防(如AZT或NVP),以提高阻斷效果。4.以下哪些屬于HIV的實驗室檢測方法?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抗體B.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HIVRNAC.流式細胞術檢測CD4+T細胞計數D.免疫印跡法(WB)確證試驗答案:ABCD解析:HIV檢測包括抗體篩查(ELISA、快速檢測)、確證試驗(WB、核酸)、病毒載量(RNA定量)及免疫功能評估(CD4計數)。5.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的禁忌證包括:A.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無法調整藥物劑量)B.對所有一線藥物過敏C.患者拒絕治療(無強制指征)D.處于艾滋病終末期(預期壽命<3個月)答案:ABC解析:ART應盡早啟動(2023年WHO指南推薦所有HIV感染者一旦確診即開始治療),無絕對禁忌證。終末期患者仍可通過ART延長生存期,需個體化評估。6.關于HIV的暴露前預防(PrEP),正確的描述是:A.常用方案為替諾福韋(TDF)+恩曲他濱(FTC)每日口服B.需每3個月檢測HIV抗體(因存在窗口期)C.對注射吸毒者無效(僅預防性傳播)D.依從性差(漏服>2天)會顯著降低保護效果答案:ABD解析:PrEP對注射吸毒者(共用針具)同樣有效(降低血液傳播風險),但需結合針具交換等綜合措施。7.艾滋病患者合并馬爾尼菲籃狀菌(Talaromycesmarneffei)感染時,典型表現包括:A.發(fā)熱、體重下降B.皮膚丘疹、壞死性皮疹C.肝脾腫大D.主要流行于北美地區(qū)答案:ABC解析: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是東南亞及中國南方(如廣西、云南)HIV感染者的特征性機會性感染(CD4<100時),表現為發(fā)熱、皮疹(臍凹樣丘疹)、肝脾腫大,組織病理可見細胞內酵母樣菌體。8.以下哪些因素會增加HIV的傳播風險?A.性伴侶同時感染其他性傳播疾?。ㄈ缑范?、HSV)B.女性處于月經期C.男性包皮過長(未環(huán)切)D.病毒載量>1000copies/ml答案:ABCD解析:其他性傳播疾病導致黏膜破損、月經期陰道黏膜脆弱、包皮過長增加病毒接觸面積、高病毒載量均會增加傳播概率。9.關于HIV的免疫重建炎癥綜合征(IRIS),正確的是:A.發(fā)生在ART啟動后數周至數月內B.CD4+T細胞計數快速上升,導致對機會性感染病原體的過度免疫反應C.常見于合并結核、隱球菌感染的患者D.需立即停用ART答案:ABC解析:IRIS是ART后免疫功能恢復時,針對已存在的機會性感染病原體發(fā)生的過度炎癥反應,處理原則為對癥治療(如激素),無需停用ART(除非嚴重危及生命)。10.艾滋病的社會心理支持包括:A.隱私保護(避免歧視)B.心理輔導(緩解焦慮、抑郁)C.職業(yè)技能培訓(促進社會融入)D.強制隔離治療答案:ABC解析:艾滋病患者享有平等權利,強制隔離治療違反倫理和法律,應通過規(guī)范治療和社會支持促進其正常生活。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題,10分。正確打“√”,錯誤打“×”)1.HIV離開人體后在干燥環(huán)境中可存活數小時,因此共用剃須刀有感染風險。(√)解析:HIV在血液中(如剃須刀殘留血液)可存活數小時至數天,若皮膚有破損,可能感染。2.所有HIV感染者都會發(fā)展為艾滋病期。(×)解析:極少數“長期不進展者”(約5%)感染后10年以上CD4仍>500,病毒載量低,可能不進展。3.抗病毒治療(ART)可以完全清除體內HIV病毒。(×)解析:ART可抑制病毒復制,但無法清除潛伏在記憶T細胞、巨噬細胞中的病毒庫,需終身治療。4.艾滋病患者的唾液、淚液中不含HIV,因此無需防護。(×)解析:唾液中HIV病毒載量極低(通常無傳染性),但淚液、腦脊液等體液可能含病毒,需避免直接接觸破損黏膜。5.男性同性性行為(MSM)人群HIV感染風險高于異性戀人群,主要因肛交易導致黏膜破損。(√)解析:肛交時直腸黏膜脆弱,易破損,且接受方黏膜接觸病毒量更大,感染風險是陰道性交的18倍(WHO數據)。6.HIV抗體檢測陰性即可排除感染。(×)解析:需結合窗口期,若處于窗口期(如感染后2周內),抗體可能未產生,需核酸檢測確認。7.艾滋病患者的CD4+T細胞計數越低,傳染性越強。(√)解析:病毒載量與CD4計數負相關,CD4越低,病毒復制越活躍,傳染性越強(“U=U”時除外)。8.暴露后預防(PEP)僅需服用1周即可。(×)解析:PEP療程為28天,需嚴格完成,否則可能失敗。9.艾滋病患者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時,ART方案中需包含同時抗HIV和HBV的藥物(如替諾福韋)。(√)解析:替諾福韋(TDF/TAF)和拉米夫定(3TC)對HBV也有抑制作用,共感染時需選擇雙重抑制藥物,避免單用3TC導致HBV耐藥。10.艾滋病的預防只需關注生物學措施(如安全套、ART),無需社會干預。(×)解析:預防需綜合生物學(疫苗、治療)、行為(安全套、PrEP)和社會措施(消除歧視、健康教育),缺一不可。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5題,40分)1.簡述HIV的復制周期。答案:HIV復制分為7個階段:①附著與進入:gp120與CD4分子結合,再與輔助受體(CCR5或CXCR4)結合,gp41介導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釋放病毒核心。②反轉錄:病毒RNA在反轉錄酶作用下合成雙鏈DNA(cDNA)。③整合:cDNA在整合酶作用下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DNA中,形成前病毒。④轉錄與翻譯:前病毒DNA在宿主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為病毒RNA(mRNA和基因組RNA),mRNA翻譯為病毒蛋白(如Gag、Pol、Env前體蛋白)。⑤裝配:病毒蛋白與基因組RNA在細胞膜下組裝成未成熟病毒顆粒。⑥出芽:病毒顆粒從宿主細胞膜出芽釋放。⑦成熟:病毒蛋白酶切割前體蛋白,形成成熟的感染性病毒顆粒。2.簡述艾滋病的臨床分期及各期特點。答案:根據《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版)》,HIV感染分為三期:(1)急性期:感染后2-4周,表現為發(fā)熱、咽痛、淋巴結腫大等流感樣癥狀,病毒載量極高(10^5-10^7copies/ml),CD4+T細胞短暫下降,抗體檢測可能陰性(窗口期),需核酸檢測確診。(2)無癥狀期(臨床潛伏期):持續(xù)6-8年(可短至數月或長至15年以上),無明顯臨床癥狀,病毒低水平復制(病毒載量10^2-10^4copies/ml),CD4+T細胞逐漸下降(每年減少約50-100個/μl)。(3)艾滋病期:CD4+T細胞<200個/μl或出現艾滋病相關機會性感染(如PCP、隱球菌腦膜炎)、腫瘤(如KS、NHL)或消耗綜合征(6個月內體重下降>10%)。此期免疫功能嚴重缺陷,病死率高。3.簡述暴露前預防(PrEP)的適用人群、推薦方案及注意事項。答案:(1)適用人群:高HIV感染風險人群,包括:①最近6個月有≥2次無保護肛交的MSM;②最近6個月有≥2次無保護陰道性交且性伴侶HIV陽性或感染狀態(tài)不明的異性戀者;③最近6個月共用針具的注射吸毒者;④HIV陽性伴侶的未感染方(尤其對方病毒載量未抑制時)。(2)推薦方案:每日口服替諾福韋(TDF)+恩曲他濱(FTC)(商品名Truvada);或按需服用(僅適用于MSM):性行為前2-24小時服用2片,性行為后24小時和48小時各服1片(“2-1-1”方案)。(3)注意事項:①用藥前需確認HIV陰性(排除窗口期);②定期檢測HIV(每3個月)、腎功能(每6個月);③需結合安全套使用(提高保護效果并預防其他性傳播疾?。虎軓娬{依從性(漏服>2天顯著降低保護率);⑤孕婦/哺乳期女性需評估風險后使用。4.簡述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預防策略。答案:(1)免疫重建:盡早啟動ART,使CD4+T細胞計數回升(目標>200個/μl),是最根本的預防措施。(2)化學預防:根據CD4計數針對性用藥:①CD4<200:口服復方新諾明(SMZ-TMP)每日1片,預防PCP和弓形蟲病;②CD4<100且弓形蟲IgG陽性:加用乙胺嘧啶+亞葉酸預防弓形蟲腦病;③CD4<50且隱球菌抗原陽性:氟康唑預防隱球菌腦膜炎。(3)疫苗接種:接種肺炎球菌疫苗(23價多糖疫苗)、流感疫苗(每年)、乙肝疫苗(未感染者)等,預防常見細菌/病毒感染。(4)行為干預: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原體的環(huán)境(如鴿糞、生肉)、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生食)、口腔護理(預防念珠菌感染)。(5)定期篩查:CD4<200時每3-6個月評估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必要時行胸部CT、腦脊液檢查等早期發(fā)現感染。5.簡述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的啟動指征及療效監(jiān)測指標。答案:(1)啟動指征:根據2023年WHO指南,所有HIV感染者一旦確診即應啟動ART(“testandtreat”策略),無需等待CD4計數。特殊情況(如妊娠、共感染TB/HCV)需盡早治療。(2)療效監(jiān)測指標:①病毒學:每3-6個月檢測HIVRNA(目標:治療3-6個月后<20-50copies/ml,持續(xù)抑制);若治療6個月后病毒載量仍>200copies/ml,提示治療失敗(需排查耐藥、依從性)。②免疫學:每3-6個月檢測CD4+T細胞計數(目標:逐漸回升,最終接近正常范圍);CD4/CD8比值恢復(正常>1)提示免疫功能改善。③臨床:定期評估癥狀(如體重、機會性感染發(fā)生情況)、藥物副作用(如肝腎功能、血脂、血糖)。④耐藥性:治療失敗時需進行耐藥基因檢測,指導調整方案。五、案例分析題(每題15分,共2題,30分)案例1:患者男性,28歲,MSM,因“發(fā)熱、咳嗽2周,加重伴呼吸困難3天”就診。否認ART史。查體:T38.5℃,呼吸28次/分,雙肺底可聞及細濕啰音。實驗室檢查:CD4+T細胞計數85個/μl,HIV抗體確證陽性,HIVRNA1.2×10^6copies/ml,血氣分析:PaO265mmHg(正常>90)。胸部CT示雙肺彌漫性磨玻璃影。問題:(1)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依據是什么?(2)需完善哪些檢查以明確病因?(3)治療原則包括哪些?答案:(1)最可能的診斷:艾滋病期(CD4<200)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依據:①MSM(HIV高危人群);②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PCP典型癥狀);③CD4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