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歷史的現(xiàn)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第11課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五代史伶官傳序晨讀時光【名句積累】歐陽修名句1.
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梅圣俞寄銀杏》哲思:人與人交往,貴在情意,鵝毛、鴨腳(銀杏)雖輕,但傳遞的是一份惦念。2.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歐陽文忠公文集》哲思:讀好書,學習好知識,是一個人立身的前提。3.
不修其身,雖君子而為小人;能修其身,雖小人而為君子。
——《答李詡書》哲思:修身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會改變一個人,提升其品質(zhì)。4.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玉樓春》哲思:人總是為情所困,這種煩惱完全出自內(nèi)心,而與外界的客觀環(huán)境無關。5.
努力圖樹立,庶幾終有成。
——《勉劉申》哲思:努力奮斗,決心有所建樹,終將取得成功。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亭記》哲思:做事看人,都要撥開表面現(xiàn)象,看到其深意。7.
少壯及時宜努力,老大無堪還可憎。
——《伏日贈徐焦二生》哲思:不想年老有遺憾,就要珍惜年少時光,好好努力。8.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歸田錄》哲思:要抓住每一個空閑的時間來讀書,時不我待?!绢愇膼傋x】早慮早豫,常懷憂患意識《荀子》中說:“患至而后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睙o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當?shù)溁冀蹬R時才開始考慮造成禍患的原因和解決禍患的辦法,為時已晚矣。孟子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說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由此可見,于安時思危,于治時憂亂,早慮早豫,常懷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是長久發(fā)展的必備思想。因為有憂患意識,唐太宗采納魏征“居安思?!钡慕ㄗh,勵精圖治,才有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也才有了讓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大唐盛世;因為沒有憂患意識,南唐后主沉溺于享樂,荒廢政事,致使國破家亡,最終只留下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無盡唏噓。于國如是,于個人亦如是?!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是孔子對“遠慮近憂”的辨證分析,深刻詮釋了“憂患意識”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那么眼前必定會有禍患;只有擁有長遠的目光,心中常懷憂患意識,才能在遭遇困境、挫折時擁有豁達之心、自信之膽、智慧之光。大鵬有遠慮,故而三月聚糧以適千里;諸葛亮有遠慮,故而備錦囊以解劉備危機;新中國的領導人有遠慮,故而傾盡全力研發(fā)“兩彈一星”以解西方核武之圍。對于即將結(jié)束高中生涯的我們而言,同樣也應提前為自己此后的人生和奮斗方向做好謀劃,事先考量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國家的未來發(fā)展,怎樣在龐大的社會坐標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國家如庭宇,萬千國人之歸屬;青年如庭柱,泱泱大國之棟梁。躬逢重任在肩的偉大時代,我輩青年豈敢高枕無憂。對于自身而言,不“早慮”“早豫”,我們未來的發(fā)展就會缺少方向指引;對于國家而言,當代青年不思“早慮”“早豫”,事先做好準備,當時代的風起時,我們拿什么談理想、談為國。作為將要掌舵未來的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早做打算,放遠目光,在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和未來人生的規(guī)劃中腳踏實地,在“早慮”“早豫”的警示下行穩(wěn)致遠,這樣才能將自身發(fā)展與時代需求完美契合,做時代的弄潮兒?!舅夭姆e累】1.
課內(nèi)素材
一聲“嗚呼”,感嘆于眨眼間的興衰;曲終人散,結(jié)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國夢;憂勞興國,敲響繁華盛世的警鐘;《五代史伶官傳序》,譜寫下那句至理名言——滿招損,謙受益。遙想李存勖當年,是何等的雄姿英發(fā),自從在24歲襲得晉王之位,先后攻燕國,破幽州,滅梁國。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壯闊;甚至于,“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但是,他沒有繼續(xù)憂勞,反而自滿得意。于是驕奢不檢寵愛伶人,導致最后被數(shù)十伶人圍困,中流矢而亡,可見死得是多么的凄慘。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們盡了全力去做了,我們就成功了。另外,對于任何事物都不能過于沉迷,因為那樣會使我們變得困惑、愚鈍。憂勞不一定可以興國,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記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過于放縱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滿招損,謙得益。適用主題:謙虛、憂患意識、抵制誘惑等。2.
時鮮素材雷軍在小米造車的歷程中,憑借高調(diào)的營銷手段,成功吸引大眾目光并提升品牌影響力。2021年,他高調(diào)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聲稱這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chuàng)業(yè)項目,親自帶隊,愿意押上全部聲譽,這番豪言瞬間引發(fā)各界廣泛關注。在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的上市發(fā)布會上,雷軍更是高調(diào)對標特斯拉、保時捷等知名品牌,突出小米汽車的優(yōu)勢,還給出極具吸引力的價格與福利,上市24小時大定就突破88
898輛。此外,雷軍還巧妙制造話題熱度,像在交付現(xiàn)場為用戶開車門、承認去工廠睡地板是“精心策劃的擺拍”等,這些行為讓小米汽車長期占據(jù)熱搜,持續(xù)保持高熱度。適用主題:高調(diào)與低調(diào)、自告奮勇等。初識文本
文白對譯評注另見本書265頁,古詩文評注《*五代史伶官傳序》【作者知識】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成就: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品:參與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又編《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文題解說】(1)五代: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qū)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2)伶官: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伶,古稱演戲的人為伶。(3)傳:傳記,史書編寫的一種體式。(4)序:一種文體,一般置于一部書前,說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或說明同這部書有關的文章。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傳》開頭的短序。(5)《新五代史》:宋代歐陽修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qū)別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背景知識】宋仁宗時期,北宋王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社會危機越來越令人不安。人民暴動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擾西北邊境,屢敗宋軍。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針對當時的弊政,力圖實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機,卻接二連三地遭到當權派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擔心五代慘痛歷史即將重演。寫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而不是僅僅滿足表面的虛榮?!臼煜せ局R鏈接】(1)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作“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崇或勉勵之辭。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2)說: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nèi)容上看,這種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從本質(zhì)上說,它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3)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5)記: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xiàn)代文“記……”的形式。這類文章中,大多數(shù)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净A知識】1.
讀準字音(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伶.官(línɡ)
(2)契.丹(qì)(3)錦.囊.(jǐn
nánɡ)
(4)系.燕父子(xì)(5)仇讎.(chóu)
(6)沾襟.(jīn)(7)逸.豫.(yì
yù)
(8)困于所溺.(nì)2.
古今異義詞(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詞語例句答案人事豈非人.事.哉古義:人的作為。今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與其與.其.所以失之者古義:兩個詞,與,連詞,和、同;其,代詞,他。今義:連詞,比較兩件事而決定取舍的時候,“與其”用在放棄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寧、不如”等呼應)詞語例句答案所以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的原因。今義:①連詞,表示因果關系;②名詞,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從事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官名,泛指一般屬官。今義:做,投身到(事業(yè)中去);(按某種辦法)處理。意氣其意.氣.之盛古義:氣勢。今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chǎn)生的情緒。前驅(qū)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古義:向前奔馳。今義:在前面起引導作用的人或事物。3.
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1)告①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動詞,告訴②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動詞,祭告③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動詞,告慰(2)歸①而皆背晉以歸.梁:動詞,歸順,歸附②君臣相顧,不知所歸.:動詞,返回③自牧歸.荑:動詞,同“饋”,贈送(3)本①抑本.其成敗之跡:動詞,考察,探究②人窮則反本.:名詞,根本③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名詞,樹木的根(4)易①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形容詞,容易②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動詞,更替③以亂易.整,不武:動詞,替代④今輕刑罰,民必易.之:動詞,輕視(5)其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示祈使語氣,一定②吾其.還也:表示祈使語氣,還是③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揣測語氣,大概④奔車朽索,其.可忽乎:表示反問語氣,難道⑤抑本其.成敗之跡:代詞,他⑥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的⑦失其.所與:代詞,自己的⑧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4.
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1)名詞的活用①負而前.驅(qū):名詞作狀語,向前②函.梁君臣之首: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③契丹與吾約.為兄弟:名詞作動詞,訂立盟約④抑本.其成敗之跡:名詞作動詞,考察,探究⑤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名詞作狀語,夜,在夜里;四,在四方(2)動詞的活用①而告以成.功.:動詞作名詞,成功的消息②憂勞可以興.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興盛(3)形容詞的活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詞作名詞,智勇兼?zhèn)涞娜?.
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處)(1)梁,吾仇也:判斷句,“……也”表判斷(2)此三者,吾遺恨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3)盛以錦囊:省略句和狀語后置句,“盛”后省略賓語,應為“盛(之)以錦囊”;狀語“以錦囊”后置,應為“以錦囊盛(之)”(4)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被動句,“為”表被動課堂強研習合作學習精研重難課堂研習任務1:初讀課文——文脈梳理任務2:精讀課文——深度研習活動一
熟讀文本,把握“序”的史實1.
(概括事件)請你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借助注釋及李存勖人物年表,歸納文章中心及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后唐莊宗李存勖人物年表時間事件908年晉王臨終前以三矢賜給李存勖,告之以三遺恨913年李存勖滅燕,殺劉仁恭、劉守光父子922年李存勖親率大軍北上,把南下的契丹兵驅(qū)逐出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帝位,建立后唐李存勖滅后梁后梁滅李存勖親宦官、伶官,政治紊亂925年發(fā)兵滅前蜀,勢力擴展至長江上游926年皇甫暉、李嗣源先后發(fā)動叛亂。李存勖倉皇親征,后又經(jīng)兵變,軍隊損失慘重,回宮后,伶官郭從謙突然發(fā)動叛亂,李存勖被流矢射死答案:中心: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啟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學考知識積累】“4大招”解答文言文文章理解題(1)審題干,看要求,找到對應的區(qū)域。明確題干要求后,考生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對應的答題區(qū)域,細讀文本內(nèi)容,然后進行概括。(2)扣文本,細思量,讀懂原文是王道。主觀簡答題,“讀懂”是王道??忌龅介喿x障礙時,要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的情節(jié)內(nèi)容加以推斷。從邏輯上推理、從情節(jié)上分析、從側(cè)面人物的表現(xiàn)上揣測,多方面尋找正確的理解,不能不顧全篇。(3)細梳理,抓關鍵,注意條分縷析??忌胁葴实梅贮c的意識,依據(jù)文段內(nèi)容,對照題目要求,仔細閱讀,分點作答。(4)依原文,得觀點,轉(zhuǎn)換成自己的語言。主觀簡答題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概括。活動二
研讀文本,賞析文本的論證特點2.
(分析行文思路特點)清人王符曾、沈德潛評價《伶官傳序》,都認為關鍵是“善用抑揚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樣使用這種筆法的嗎?答案:文中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第二段的敘事語勢比較平緩,沒有任何議論,但寓論點于敘事之中,以敘事論證了論點,與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應。全段敘事欲抑先揚,為下文寫“抑”張本;第三、四兩段的議論也都是欲抑先揚,先論其“壯”和“盛”,然后評其“衰”,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3.
(分析論證方法)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效果?答案:①舉例論證。史論一般都要運用舉例論證,運用這種方法,關鍵在于準確地選擇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以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為論據(jù),但在具體選材上,卻以“晉王賜三矢”這一不能確定為史實的傳說作為事例,并加以詳述,體現(xiàn)了作者精于選材的匠心。②對比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論點本身就是一個既正反對立又合二為一的命題。全文以“盛衰”二字貫穿始終,從“盛”“衰”兩個方面,圍繞著“人事”進行層層深入的對比論述。活動三
問題深度探究4.
(文章比較鑒賞)《過秦論》和《五代史伶官傳序》同為史論,但在寫作目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方法等方面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嘗試分析其區(qū)別。答案:①從兩文寫作的背景和目的來看,《過秦論》是賈誼按皇帝擬定的題目寫的,是應制之作。而在歐陽修的時代,統(tǒng)治階級并未明確地向文人學者提出類似的政治要求,《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寫作,則顯然帶有自發(fā)的性質(zhì),是一種文學的自覺。②從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來看,雖然都是借古諷今,但賈誼是“論秦”,歐陽修是“說唐”。③從文章寫法來看,《五代史伶官傳序》更像是一篇嚴密規(guī)范的政論文。任務3:達標驗收與能力提升【基礎達標】1.
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運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diào)。B.
第二自然段以“三矢”貫串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可以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
第三自然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jié)論。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nèi)涵。D.
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A解析:文章開篇是用表轉(zhuǎn)折關系的反問句,強調(diào)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所以,以“嗚呼”起筆,引發(fā)對歷史沉痛的追問,突出人事的作用。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答案:(1)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的作為嗎?(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答案:(2)難道是得到天下艱難而失去天下容易嗎?課時作業(yè)(十七)一、課內(nèi)基礎練1.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B
)A.
一夫夜.呼
B.
函.梁君臣之首C.
倉皇東.出
D.
負而前.驅(qū)解析:A、C、D三項中的名詞“夜”“東”“前”在動詞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語,而是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屬于名詞作狀語;B項中的“函”在此用作動詞,意為“用匣子裝”,屬于名詞作動詞。B一二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B.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C.
抑本其.成敗之跡D.
與其.所以失之者解析:A項中“其”為表示祈使語氣的副詞;B、C、D三項中“其”為代詞。一二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A.
與其所以失之.者爾其無忘乃父之.志B.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C.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為.天下笑D.
與.其所以失之者莫能與.之爭解析:A項,代詞,天下/助詞,的。B項,均為介詞,用。C項,動詞,成為/介詞,被。D項,連詞,和/介詞,和。故選B。B一二4.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C
)A.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B.
亂者四應,倉.皇.東出C.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D.
舉天下之豪.杰.解析:C項,古義: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今義:①做,投身到(事業(yè)中去);②(按某種辦法)處理。C一二5.
從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A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B.
此三者,吾遺恨也C.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D.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解析:A項與例句都是被動句。A一二6.
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
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B.
告廟,天子或諸侯遇出巡、戰(zhàn)爭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C.
伶官,古稱演戲的人為伶,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作伶官。D.
契丹,我國古代東北部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曾經(jīng)建立了西夏政權。解析:D項,“曾經(jīng)建立了西夏政權”錯誤,應是“曾經(jīng)建立了遼政權”。D一二7.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答案:(1)恭敬地取出他父親(留下)的箭,用錦囊裝著,背著在軍前開路,等凱旋時再把箭收藏(在祖廟里)。解析:(1)請:敬辭,用以代替某些動詞,表示恭敬、慎重。盛以錦囊: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以錦囊盛”。納:收藏。(2)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答案:(2)或者說探究他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嗎?解析:(2)抑:或者,還是。本:考察,探究。一二8.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開宗明義,用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
盛衰之理
,
雖曰天命
,
豈非人事哉
!”可謂立論鮮明,令人警醒。(2)孟子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句,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意思與之相近的兩句是“
憂勞可以興國
,
逸豫可以亡身
”。(3)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作者用“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一句鮮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細微之事困擾的道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一二二、課外拓展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材料一:后唐莊宗有二臣焉:李嗣源、郭崇韜也。嗣源挾震主之威,得國兵之權,執(zhí)之而不釋也。莊宗無.以.奪之,而稍忌其逼。崇韜有大功于國,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莊宗茍能挾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則嗣源雖懷不自安,而有顧憚,非敢輒發(fā)也。莊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韜以忠見疏,讒疾日急。使其營自救之計乃求將其征蜀之兵莊宗歸國中之師屬之而西。崇韜捷奏才上,而以讒死矣。莊宗知得蜀足以資其盛強,而不知崇韜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鄴下之變,嗣源以一旅之眾,遷大.器.易若反掌。使崇韜之不死,雖嗣源之強,亦何以御之?嗟乎!人臣之禍,起于操權,而速禍之權,莫重于制兵。崇韜謀避禍自全,而方求執(zhí)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異也?(節(jié)選自《何博士備論·郭崇韜論》)一二材料一:后唐莊宗有兩位大臣:李嗣源和郭崇韜。李嗣源擁有震懾君主的威望,掌握國家軍隊的權力,掌握權力而不放手。莊宗沒有辦法奪取他的權力,漸漸忌憚他的威脅。郭崇韜對國家有大功,忠誠而可以依靠,也是李嗣源所畏懼的人。莊宗如果能夠依靠可以依靠的人來控制所忌憚的人,那么李嗣源即使心中不安,也會有所顧忌,不敢輕易發(fā)動叛亂。莊宗知道忌憚誰卻不知道可以依靠誰,所以郭崇韜因為忠誠而被疏遠,讒言和嫉恨日益急迫。讓他謀劃自救的辦法,于是(他)請求率領征伐蜀地的軍隊,莊宗把國內(nèi)的軍隊交給他,讓他西征。郭崇韜捷報剛剛呈上,就因為讒言而死了。莊宗知道得到蜀地足以資助自己的強盛,卻不知道郭崇韜的死已經(jīng)去除了李嗣源的畏懼。所以鄴下之變,李嗣源憑借一旅的兵力,奪取國家政權易如反掌。如果郭崇韜不死,即使李嗣源強大,又拿什么來抵御他呢?唉!臣子的災禍,起源于掌握權力,而加速災禍的權力,沒有比掌握兵權更重要的了。郭崇韜謀劃躲避災禍來保全自己,但(莊宗)卻正在謀求掌握他的兵權,這和抱著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參考譯文]一二材料二:后唐莊宗初得天下,欲立愛姬劉氏為后。莊宗雖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亂,然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群臣雖往往阿諛,亡學術,然亦無敢當其議者。豆盧革為相,郭崇韜為樞密使,崇韜功高跡危,思為自安計,而革庸懦無所為,惟諂崇韜以自安,因相與上章言劉氏當立。劉氏既立,黷貨蠹政,殘賊忠良,天下遂大亂。嗚呼!革不足言矣,崇韜佐命大臣,其請立劉氏,非有他心也,不過謂天子所寵昵而自結(jié)焉。然唐之亡,實由劉氏,是亡唐者崇韜也。后唐之先,皆有勛勞于帝室。晉王克用百戰(zhàn)以建王業(yè),莊宗因之遂有天下。而崇韜顧區(qū).區(qū).之私,引劉氏以覆其社稷。(節(jié)選自陸游《書<郭崇韜傳>后》)一二材料二:后唐莊宗剛得到天下的時候,想要立寵愛的姬妾劉氏為皇后。莊宗雖然出身夷狄,又承接天下大亂,然而顧及典禮人情,也認為這件事很難。群臣雖然常常阿諛奉承,沒有學問,然而也沒有敢迎合他的提議的人。豆盧革擔任宰相,郭崇韜擔任樞密使,郭崇韜功勞高而處境危險,想著為自己謀求安穩(wěn)的辦法,而豆盧革平庸懦弱無所作為,只是諂媚郭崇韜來保全自己,于是一起上奏說劉氏應當立為皇后。劉氏被立為皇后之后,貪污財物敗壞政事,殘害忠良,天下于是大亂。唉!豆盧革不值得說,郭崇韜是輔佐帝王的大臣,他請求立劉氏為皇后,沒有別的心思,不過是認為天子寵愛的人而自己去結(jié)交罷了。然而唐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因為劉氏,所以滅亡唐朝的是郭崇韜。后唐的先輩,都對皇室有功勞。晉王李克用身經(jīng)百戰(zhàn)來建立帝王大業(yè),莊宗鞏固了他打下的基業(yè),于是擁有了天下。而郭崇韜卻因為小小的私心,引薦劉氏而顛覆了國家。[參考譯文]一二材料三:(郭崇韜)權兼內(nèi)外,素與宦者不合。時蜀兵寇邊,帝遣崇韜與皇子繼岌領兵征之。得勝將歸,宦者嫉其能,欲害之,私告皇后【注】曰:“郭崇韜恃功在外,將謀反。”皇后以書與子繼岌,命殺之。崇韜不能辯,竟死于軍中。(節(jié)選自《鑒略妥注·五代紀》)
【注】
皇后:材料二中提到的“劉氏”。[參考譯文]材料三:(郭崇韜)權力兼管朝廷內(nèi)外,一向與宦官不合。當時蜀地的軍隊侵犯邊境,皇帝派遣郭崇韜和皇子李繼岌率領軍隊征伐他們。得勝將要回來的時候,宦官嫉妒他的才能,想要謀害他,私下告訴皇后說:“郭崇韜倚仗功勞在外面,將要謀反?!被屎髮懶沤o兒子李繼岌,命令他殺死郭崇韜。郭崇韜不能辯解,最終死在軍中。一二9.
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使其營A自救之計B乃求將C其征D蜀之兵E莊宗歸F國中G之師H屬之I而西。答案:BEH解析:句意:讓他謀劃自救的辦法,于是(他)請求率領征伐蜀地的軍隊,莊宗把國內(nèi)的軍隊交給他,讓他西征?!盃I”是謂語,“自救之計”是賓語,故在B處斷開?!皩ⅰ笔侵^語,“征蜀之兵”是賓語,故在E處斷開?!扒f宗”是主語,“歸”是謂語,“國中之師”是賓語,故在H處斷開。故選BEH。一二10.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無以,指沒有(辦法),與“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的“無以”意思不同。B.
大器,指國家、帝位,與“人君當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的“神器”意思相同。C.
“亦難其事”的“難”和“恥學于師”(《師說》)的“恥”在句子中都活用為動詞。D.
區(qū)區(qū),指小、微不足道,與“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并序》)的“區(qū)區(qū)”意思不同。A一二解析:A錯誤,意思相同,都是“沒有(辦法)”的意思。句意:莊宗沒有辦法奪取他的權力。/如果沒有辦法,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B正確,意思相同,都是指“國家、帝位”。句意:奪取國家政權易如反掌。/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C正確,都活用為動詞,認為……難/以……為恥。句意:也認為這件事很難。/以向老師學習為恥。D正確,意思不同,小、微不足道/愚拙。句意:而郭崇韜卻因為小小的私心。/你怎么(竟然)這樣愚拙。故選A。一二1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
作為當時的權臣,李嗣源擁有極高的威望,而且緊握兵權不肯放手,這逐漸引起了莊宗的不滿。B.
郭崇韜對國家非常忠誠,并且軍事才能突出,如能得到莊宗的信任,將有助于后唐政權的穩(wěn)定。C.
莊宗欲立劉氏為后,平日很多阿諛奉承之人都不敢迎合莊宗,其原因之一是此舉不合禮制人情。D.
豆盧革平庸無能,平時通過討好郭崇韜來保全自己,因而明知劉氏貪婪,仍迎合了崇韜的做法。D一二解析:D項,“因而明知劉氏貪婪,仍迎合了崇韜的做法”錯誤,原文是“革庸懦無所為,惟諂崇韜以自安,因相與上章言劉氏當立”,并沒有提到豆盧革明知劉氏貪婪仍迎合崇韜的做法。故選D。一二12.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崇韜謀避禍自全,而方求執(zhí)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異也?答案:(1)郭崇韜謀劃躲避災禍來保全自己,但(莊宗)卻正在謀求掌握他的兵權,這和抱著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解析:(1)“自全”,保全自己;“方”,正在;“執(zhí)”,掌握;“此于……何異也”,固定句式,和……有什么不同呢。(2)晉王克用百戰(zhàn)以建王業(yè),莊宗因之遂有天下。答案:(2)晉王李克用身經(jīng)百戰(zhàn)來建立帝王大業(yè),莊宗鞏固了他打下的基業(yè),于是擁有了天下。解析:(2)“以”,來;“因”,鞏固;“遂”,于是;“有”,擁有。一二13.
史料互證是歷史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不同來源、不同性質(zhì)的史料相互比對、印證,能更準確地評判歷史事件。請結(jié)合三則材料,綜合分析導致郭崇韜身亡的原因。答案:①郭崇韜自身位高權重,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猜疑。②莊宗對他產(chǎn)生了猜忌,想要奪取他的兵權。③郭崇韜在處理事務時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導致他們在莊宗面前進讒言。④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復雜,權力斗爭激烈,郭崇韜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一二
固定句式的類型及示例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將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熟練地掌握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快速、正確地進行文言文翻譯非常有幫助。常見的固定句式如下:一二類型句式標志表疑問的固定句式①“如……何”“若……何”“奈……何”:中間可以插入名詞、代詞和短語,可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等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何也”“何哉”“何如”:表示詢問,可譯為“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③“何所”:是“所……者為何”的變式,可譯為“……的(人、事、物)是什么”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一二類型句式標志表反問的固定句式①“不亦……乎”:語氣比較委婉,可譯為“不也是……嗎”或“難道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海省面試題目精 編
- 循環(huán)利用材料在潛水產(chǎn)業(yè)中的可行性
- 校園安全生產(chǎn)兵法解讀
- 第三章第二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
- 藍色經(jīng)濟和海洋資源
- 隧道監(jiān)控量測選測
- 小手歌音樂活動策劃與實施
- 小學生醫(yī)學常識
- 血液透析護士進修
- 研究生研一上學期總結(jié)匯報
- 中建屋面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 《第八單元 三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課件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四章內(nèi)能的利用》章末測試卷帶答案
- 國家級緊急醫(yī)學救援隊伍建設規(guī)范
-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十一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 安徽省安慶市第十四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新生入學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 垃圾分類知識競賽200題(100道單選-100道多選-有答案)
- 東西湖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正式版)CB∕T 4548-2024 船舶行業(yè)企業(yè)相關方安全管理要求
- 投資協(xié)議合同范本
- JT-T-4-2019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