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昆明小升初語文數(shù)學試卷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下列哪個字不屬于“天地人”三才中的字?
A.天
B.地
C.人
D.山
2.“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部古代經(jīng)典?
A.《論語》
B.《孟子》
C.《大學》
D.《中庸》
3.下列哪項不屬于“四書”的范疇?
A.《論語》
B.《孟子》
C.《詩經(jīng)》
D.《大學》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哪一篇?
A.《學而》
B.《為政》
C.《八佾》
D.《里仁》
5.下列哪個成語中的“鼎”字與古代的烹飪用具無關?
A.一言九鼎
B.革故鼎新
C.約法三章
D.破釜沉舟
6.“五經(jīng)”中哪一部主要記載了古代的歷史事件?
A.《詩經(jīng)》
B.《尚書》
C.《禮記》
D.《周易》
7.下列哪項不是“六藝”中的內(nèi)容?
A.禮
B.樂
C.詩
D.醫(yī)
8.“之乎者也”中的“者”字在古代漢語中通常表示什么?
A.助詞
B.疑問代詞
C.指示代詞
D.副詞
9.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
A.《西游記》
B.《水滸傳》
C.《三國演義》
D.《紅樓夢》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出自哪位唐代詩人?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維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屬于“四書”的范疇?
A.《論語》
B.《孟子》
C.《詩經(jīng)》
D.《大學》
2.“五經(jīng)”中哪些是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A.《詩經(jīng)》
B.《尚書》
C.《禮記》
D.《周易》
E.《春秋》
3.“六藝”中哪些屬于古代士人必修的技能?
A.禮
B.樂
C.詩
D.射
E.御
F.數(shù)
4.下列哪些成語中的“鼎”字與古代的烹飪用具有關?
A.一言九鼎
B.革故鼎新
C.約法三章
D.破釜沉舟
E.問鼎中原
5.唐代哪些詩人被譽為“詩仙”和“詩圣”?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維
三、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________篇。
2.“五經(jīng)”中,《詩經(jīng)》主要記載了________時期的詩歌。
3.“六藝”中,________是古代士人必修的禮儀技能。
4.成語“一鳴驚人”中的“鳴”字與古代的________有關。
5.唐代詩人________被譽為“詩圣”,其代表作有《登高》等。
四、計算題(每題10分,共50分)
1.計算:3/4+2/5-1/10
2.計算:12×3/4-6÷2
3.計算:5^2-3^2+4×2
4.計算:(1/2+1/3)×6-3
5.計算:8÷(2/3)+4×1/2
本專業(yè)課理論基礎試卷答案及知識點總結如下
一、選擇題答案及解析
1.D山不屬于“天地人”三才中的字?!疤斓厝恕比攀侵袊糯軐W思想中的基本構成要素,分別代表天、地、人三種基本的存在形式。
2.B“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孟子》。這是《孟子·告子上》中的名句,表達了孟子性善論的核心觀點。
3.C《詩經(jīng)》不屬于“四書”的范疇?!八臅卑ā墩撜Z》、《孟子》、《大學》和《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4.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論語·學而》。這句話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
5.C約法三章中的“鼎”字與古代的烹飪用具有關。約法三章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是劉邦在入關中時對民眾做出的承諾,與鼎無關。
6.B《尚書》主要記載了古代的歷史事件?!渡袝肥侵袊糯鷼v史文獻的總稱,主要記載了從夏朝到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7.D醫(yī)不是“六藝”中的內(nèi)容?!傲嚒卑ǘY、樂、射、御、書、數(shù),是古代士人必修的技能。
8.A“之乎者也”中的“者”字在古代漢語中通常表示助詞。在古代漢語中,“者”字有多種用法,其中之一就是作為助詞,用于句中或句末。
9.B《水滸傳》不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水滸傳》是明代文學家施耐庵所著,而吳承恩是明代小說家,主要作品是《西游記》。
10.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杜甫。這句話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表達了杜甫對讀書的重視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追求。
二、多項選擇題答案及解析
1.ABD《論語》、《孟子》和《大學》屬于“四書”的范疇,而《詩經(jīng)》不屬于“四書”。
2.ABCDE《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都是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五經(jīng)”的范疇。
3.ABCDEF“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古代士人必修的技能。
4.ABE一言九鼎、革故鼎新和問鼎中原中的“鼎”字與古代的烹飪用具有關,而約法三章和破釜沉舟與鼎無關。
5.AB杜甫被譽為“詩圣”,李白被譽為“詩仙”,白居易、王維雖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但并不被稱為“詩圣”或“詩仙”。
三、填空題答案及解析
1.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
2.周《詩經(jīng)》主要記載了周朝時期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3.禮“六藝”中,禮是古代士人必修的禮儀技能,包括各種禮儀儀式和行為規(guī)范。
4.鼎成語“一鳴驚人”中的“鳴”字與古代的鼎有關,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旦行動就令人驚訝。
5.杜甫唐代詩人杜甫被譽為“詩圣”,其代表作有《登高》、《春望》等。
四、計算題答案及解析
1.計算:3/4+2/5-1/10
解題過程:
3/4+2/5-1/10=15/20+8/20-2/20=21/20
答案:21/20
2.計算:12×3/4-6÷2
解題過程:
12×3/4-6÷2=9-3=6
答案:6
3.計算:5^2-3^2+4×2
解題過程:
5^2-3^2+4×2=25-9+8=24
答案:24
4.計算:(1/2+1/3)×6-3
解題過程:
(1/2+1/3)×6-3=(3/6+2/6)×6-3=5-3=2
答案:2
5.計算:8÷(2/3)+4×1/2
解題過程:
8÷(2/3)+4×1/2=8×3/2+2=12+2=14
答案:14
知識點分類和總結
1.儒家經(jīng)典
-“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經(jīng)”:包括《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古代士人必修的技能。
2.古代漢語
-詞語解釋:如“之乎者也”中的“者”字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
-成語解析:如“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等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3.古代文學
-著名作家:如吳承恩、施耐庵等明代文學家。
-著名作品:如《西游記》、《水滸傳》等。
4.數(shù)學計算
-分數(shù)運算:如分數(shù)的加減乘除。
-代數(shù)運算:如整數(shù)的加減乘除、冪運算等。
各題型所考察學生的知識點詳解及示例
1.選擇題
-考察學生對儒家經(jīng)典、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等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示例:選擇題第1題考察學生對“四書”的范疇的掌握。
2.多項選擇題
-考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建筑工程臨時用工合同模板
- 稅務師考試《涉稅服務實務》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心靜脈導管非計劃性拔管的應急預案流程
- 薪稅師職業(yè)資格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檢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整改
- 跨地域協(xié)作優(yōu)化-洞察及研究
- 能源循環(huán)利用-洞察及研究
- 生物相容性調(diào)控-洞察及研究
- 兒科護理學重點歸納
- 護士聘用合同
- 真空濾油機技術規(guī)范書
- 公司詩詞大會策劃方案
- 小學生反詐知識宣傳課件
- 《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課件
- 無線電基礎知識資料
- 2022年江蘇省連云港市公開招聘消防員模擬二筆試卷(含答案)
- 食品質(zhì)量安全風險日管控、周排查、月調(diào)度檢查記錄表
- 輻射工作設備操作規(guī)程
- 口腔種植技術管理規(guī)范
- 2023年諸城市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與技術崗位招聘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GB/T 28648-2012化學品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急性毒性分類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