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閱讀一、要點梳理初中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以及對比閱讀。課內文言文一般考查名篇,側重內容的理解、文學常識、文言知識的考查。對于課內文言文,要做到熟讀成誦,字字會翻譯、句句會翻譯、篇篇會翻譯。課外文言文一般主要考實詞、虛詞、翻譯和文意理解題。主要是對經典性文言內容進行初步賞析,對重點內容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對相關重要的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欣賞和評價。一般情況下,有兩到三題。比較閱讀涵蓋的內容很豐富,不僅注重傳統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檢測,而且強調比較鑒別、遷移拓展、評價探究、創(chuàng)新應用等綜合能力的考查。二、方法點撥(一)課內、課外文言文閱讀方法1.基本文常知識題注意課內文言文注釋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生平、寫作背景,注意文言內容中出現的人名、地名、官職名等。例1:《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翻譯。答:“慶歷”是年號、“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砂堰@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例2:《湖心亭看雪》中“本文出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人名)是明末清初文學家?!贝穑禾这謮魬?;張岱2.開放性試題①理解概括類例如:《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認為起義能夠得到天下人響應的原因(條件)有哪些?(要求: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回答)”答:根據文章內容,可以總結概括為“老百姓對秦統治的不滿。老百姓擁戴扶蘇、項燕,又不知道兩人的真實情況,有借用兩人名義的可能”。②聯系類首先結合文章內容,三篇都要講講。再聯系自己、聯系生活。例如:“請你聯系學過的《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談談你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人?”答:曠達,灑脫,追求寧靜自然,不同流合污等。③欣賞類首先概括表述觀點,然后找出關鍵點進行闡述。例如:《與朱元思書》中“這篇文言文很有特點,讀過之后你有何感受?請任意選擇一個角度(內容、結構形式、語言等)加以賞析說明?!贝穑航Y構形式采用先總后分的方式;語言采用對偶(駢文)的修辭手法,并采用整散句式相結合的方式。④評論類首先要表明觀點,即“我同意這種看法(或我不同意這種看法)”,然后從文中找根據,表明自己的理由。例如:《曹劌論戰(zhàn)》中“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zhàn),勇氣也’這一觀點?請談談你的理由?!贝穑鹤鲬?zhàn)的時候如果沒有勇氣,看到敵人強大,掉頭就逃跑,不能打好仗;要想戰(zhàn)勝敵人,就必須有勇氣,敢于面對敵人(或作戰(zhàn)中也不能光憑匹夫之勇,還要有頭腦、有智謀,尤其是現在的現代化戰(zhàn)爭)。⑤人物分析類文言文以故事取勝,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內容后,要想進一步體會文章主旨,自然離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則要關注人物描寫,尤其是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往往能傳達出人物的本質和用心。如:揣摩人物語言的語氣,關注神態(tài)的變化,注意動作的指向等,從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圖。例如: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賴,愿以易米數斗?!敝魅舜笮Γ推溆尥?,揮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這則短文中,寫主人的“大笑”、“嗤”、“揮叱”、“竟不取視”等神態(tài)、語氣,仔細品讀,就可發(fā)現主人是一個自以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結合結局,短文的啟示意義就凸顯而出了。因此,品讀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為人也就了然于心,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順理成章了。(二)對比閱讀的方法1.求同類異中求同是常見的比較題,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聚合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一般選擇差異較大但本質上又有一定聯系的材料,要求考生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分析、探究、發(fā)現并概括材料的共性。例如:請比較兩篇短文的相同點。于是入朝見威王……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注]①舍人:門客,指封建官僚貴族家里養(yǎng)的幫閑或幫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輕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伏著身子緊貼著樹枝。⑤務:一心,一定。(1)從進諫方式看,鄒忌與少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進諫結果看,威王與吳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從進諫方式來看鄒忌與少孺子都采用設喻(類比、諷諫)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過失。從進諫結果看威王與吳王都能接受進諫,并付諸行動。2.求異類同中求異也是比較閱讀中常見的類型,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分析辨別能力。一般選取內容相似的材料,要求考生從表面的相同或相近中發(fā)現不同點,從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寫作意圖等方面概括出材料的不同之處。例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得無異乎?”(范仲淹《岳陽樓記》)與“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保W陽修《醉翁亭記》)(1)上面兩段文字都寫到了景物的變化,作者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什么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答:第一問中,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fā)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中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第二問中,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于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qū)別。3.求通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推理能力。一般選取內容上可以相互解讀、互為印證的材料,要求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究其中的內在聯系,找出對應之處或相通之處。例如: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答:從孔子的言行可推斷出,孔子認為“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即“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么,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ㄈf鐘:這里指優(yōu)厚的俸祿)。4.概括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常常選擇一組同類材料,提供同類人物的相關事跡或同類事件的不同側面,要求考生從規(guī)定的角度進行分析、整合、提煉,從而形成一種比較完整概括的認識。例如:魏王在“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時任用田文為相,請結合選文中魯莊公的言行,簡要分析古代統治者的治國策略。十年春……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恫軇フ搼?zhàn)》選段吳起者,衛(wèi)人也,好用兵。嘗學于曾子。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逼鹪唬骸皩⑷?,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逼鹪唬骸爸伟俟?,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逼鹪唬骸笆匚骱佣乇桓覗|鄉(xiāng)③,韓趙賓從④,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逼鹪唬骸按巳撸咏猿鑫嵯?,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蔽脑唬骸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病!眳瞧鹉俗灾ト缣镂?。[注]①魏置相:魏國設置相位。②田文:戰(zhàn)國時人,曾任魏相,能禮賢下士。③不敢東鄉(xiāng):鄉(xiāng),同“向”。不敢向東侵犯。④賓從:服從、歸順。⑤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⑥屬:同“囑”,委托、托付。答:這道題可以概括為“取信于民,善于用人”。5.感悟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聯系實際的分析能力,所選材料或同或異,往往要求考生從思想內容的角度談感受、體會、啟示、看法、建議,在比較中尋求對今天的學習和生活的借鑒意義,以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例如:【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甲】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應?!队薰粕健罚ü?jié)選)【乙】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⒆陨缴像Y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⑹煲暰弥?,至以首抵觸,庶幾②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小兒不畏虎》[注]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幾:在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答:根據兩文的中西思想,可以總結為“人生有時會面對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zhèn)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zhàn)勝災難?!闭n內文言文:例題1、

閱讀《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3)題。梵天寺木塔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蹦艘酝卟贾?,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苯硯熑缙溲裕於?。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1)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A.患其塔動

患:_______________B.故如此

故:_______________C.蓋釘板上下彌束

蓋:_______________D.人皆伏其精練

伏:_______________(2)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匠師如其言,塔遂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請用原文回答匠師以為塔動的原因以及喻皓指點的定塔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1.A.嫌,擔心

B.

所以

C.因為

D.同“服”,佩服

(2)12.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wěn)定了。(3)13.未布瓦,上輕。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解析】

(1)本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義和用法。如:“伏”就是通假用法,同“服”,佩服。(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理解和翻譯。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弄明白句中有關詞語的指代義,把握句子間的關系,看是否有活用現象,明確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謂“翻譯句子:就是能將文言句子譯成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的白話文,做到文從字順,規(guī)范簡明,通順暢達。注意句中重點字的翻譯。注意“如”翻譯為“遵照”。(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隨練1、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8-11題。(8分)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節(jié)選自《捕蛇者說》)(1)8.下列句中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①君將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①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C.①叫囂呼東西????????????②從流飄落,任意東西D.①謹食之???????????????②日食飲得無衰乎(2)9.下列句中畫線詞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A.①饑渴而頓踣????②潭西南而望B.①時而獻焉?????②父異焉,借旁近與之C.①吾嘗疑乎是????②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D.①故為之說?????②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1.我們現在對稅收與作者對“賦”的認識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2分)(2)D;(2分)(3)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分)(4)我們現在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者認為“賦”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2分)【解析】

參考譯文: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然而我干這差事的不幸,還比不上恢復我繳納賦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呀。(假使)從前我不當這個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xiāng)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里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饑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處處死人互相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里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于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鄉(xiāng),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xiāng)民的氣勢,(不要說人)即使雞狗也不能夠安寧?。∥揖托⌒囊硪淼仄饋?,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養(yǎng)蛇,到規(guī)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丶液笥凶逃形兜爻灾锏乩锍霎a的東西,來度過我的余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余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xiāng)鄰們那樣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脅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與我的鄉(xiāng)鄰相比,我已經死在(他們)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鬃诱f:“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暴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根據蔣氏的遭遇來看這句話,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苛捐雜稅的毒害比這種毒蛇的毒害更厲害呢!所以(我)寫了這篇“說”,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來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忌鶕n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A.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君:你/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君:你。B.從前我不當這個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豪Э嗖豢?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喝琛.到處吵嚷叫囂。東西:到處/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D.我小心地喂養(yǎng)蛇。食:喂養(yǎng)/平常的飲食有沒有減少???食:名詞作動詞,吃。故選:A。(2)本題考查虛詞的用法,答題時注意題目要求,僅分析“用法”,不要分析詞義。A.又饑又渴倒在地上。而:連詞,表遞進/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而:連詞。B.到規(guī)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焉:代詞/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焉:代詞。C.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乎:介詞/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于:介詞。D.所以(我)寫了這篇“說”。之:代詞/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后凋謝的。之:助詞。故選:D。(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孰:誰;之:結構助詞,的;甚:厲害;于:比。句子翻譯為: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聯系現實、結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答題時刻聯系思想政治的有關內容。我們現在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者認為“賦”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課外文言文閱讀例題1、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5分)原憲甘貧原憲居魯,環(huán)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①,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②而弦歌。子貢乘大馬,中紺③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蹝履④,杖藜而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弊迂曞已捕欣⑸?。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⑤,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選自《莊子》【注釋】①不完:不完整,簡陋殘缺。

②匡坐:正坐???,端正。

③中紺(gàn):內穿紅色衣服。中,內里。紺,一種深青帶紅的顏色。④華冠蹝履:戴著樺樹皮做的帽子,拖著沒有后跟的鞋。華,同“樺”。⑤慝(tè):邪惡。(1)14.解釋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蓬戶不完(

)②匡坐而弦歌(

)(2)15.子貢見原憲即曰“先生何病”,而原憲卻答曰“非病”。子貢所問的“病”和原憲所答的“病”分別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6.原憲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弟子??鬃幼鲷攪究軙r,他是總管家??鬃铀篮螅[居于衛(wèi),破屋蓬戶,衣褐食蔬。從這段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原憲具有怎樣的人生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4.①門

②彈琴唱歌(2)15.子貢所說的病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原憲所說的病則是學到了東西不去施行。(3)16.寧可安貧守道,絕不做違背仁義道德、玷污節(jié)操的事?!窘馕觥?/p>

(1)14.此題考查??嫉奈难詫嵲~與虛詞,學生應熟練掌握相關的常考點實詞與虛詞。(2)15.此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聯系上下文可知,子貢所說的病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原憲所說的病則是學到了東西不去施行。(3)16.此題考查對人物性格及其精神的理解,人物的行為反映人物的性格,原憲在孔子死后隱居,安貧樂道,體現了高尚的人格,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緟⒖甲g文】原憲甘貧孔子去世,原憲就流亡隱居在荒郊野地之中。子貢出任衛(wèi)國之相,隨從的車馬前呼后擁,分開高過人頭的野草,進入僻陋的里巷,探望問候原憲。原憲整理好所穿戴的破舊衣帽會見子貢。子貢為此感到羞恥,說:“夫子難道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財產叫做貧,學習道義而不能實行才叫做病。像我這樣,是貧,而不是病啊?!弊迂曈X得慚愧,不高興地離去,一生都因為這次言語的過失而感羞恥。隨練1、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疑人竊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边f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保ㄟx自《歷代寓言大觀》,作者:王守仁)【注釋】①踵:到,走到。②繆:通“謬”,錯誤,荒謬。(1)13.解釋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友人來過(

)②逾年而事暴(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