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聯考:卓越聯盟 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 歷史(含答案)_第1頁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聯考:卓越聯盟 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 歷史(含答案)_第2頁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聯考:卓越聯盟 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 歷史(含答案)_第3頁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聯考:卓越聯盟 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 歷史(含答案)_第4頁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聯考:卓越聯盟 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 歷史(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卓越聯盟·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1.有學者認為,“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yè)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睗h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B.頒布“推恩令”C.推行郡縣制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漢代的絲綢之路到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我國一直與世界保持著廣泛的聯系。以下關于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表述錯誤的是()A.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印之間的文化交流B.鑒真東渡傳播了唐朝先進的文化C.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D.閉關鎖國政策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繁榮3.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綜觀國史,政體演進,約得三級:由封軍人所組之政府,漸變而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門第再變而為科舉競選,三也。”其中“由士族門第再變而為科舉競選”指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漢朝的察舉制C.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D.隋朝開始實行的科舉制4.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深刻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復雜變化。以下關于唐朝由盛轉衰相關史實的因果關系及影響表述,正確且全面的是()A.府兵制的崩潰直接導致了地方藩鎮(zhèn)割據局面的形成,使唐朝中央集權受到嚴重威脅B.唐玄宗統治后期,政治上的腐敗和對節(jié)度使權力的過度下放,是安史之亂爆發(fā)的重要誘因,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勢由盛轉衰,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減弱C.均田制的破壞主要是因為土地兼并現象的減少,這使得農民失去了土地,進而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加速了唐朝的衰落D.唐朝后期,科舉制度的僵化是導致社會階層流動停滯的唯一原因,使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加速了唐朝的滅亡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毕铝心軌蝮w現“商業(yè)革命”的是()A.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B.江南地區(qū)興起了許多工商業(yè)市鎮(zhèn)C.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種植格局D.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6.明朝時期,我國對外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方面與亞非各國保持友好往來,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外來侵略的威脅。以下史實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A.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B.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C.張騫出使西域和班超經營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7.有學者認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清政府慘敗而宣告結束。于是,(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過程驟然加快?!辈牧现械摹凹涌臁敝饕憩F在()A.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yè)文明B.開始制度變革的嘗試C.大力倡導實業(yè)救國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8.以下是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變化統計表。導致這一時期民族工業(yè)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759家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列強忙于一戰(zhàn),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中國民族工業(yè)得到大量外國資本D.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措施9.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發(fā)展歷程中,經歷了眾多關鍵事件,這些事件猶如坐標,標注著革命的方向與進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蘊含的革命理念與發(fā)展態(tài)勢,與以下哪一組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最為契合,并能體現這一理念從初步實踐到逐漸發(fā)展的過程?()A.中共一大召開——南昌起義——八七會議B.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土地革命的開展C.五四運動——北伐戰(zhàn)爭——南昌起義D.遵義會議——四渡赤水——三大戰(zhàn)役10.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對一場戰(zhàn)役作這樣的報道:“整個華北地區(qū),從晉北山區(qū)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zhàn)場……一百團人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zhàn)斗是熾烈而無情的?!睂ι鲜鰬?zhàn)役理解正確的是()A.發(fā)生于抗日戰(zhàn)爭的防御階段B.是抗戰(zhàn)以來的首次大捷C.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D.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形成11.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說:“(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guī)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yè)奇跡;鄧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盡管在類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來提高農業(yè)生產率?!辈牧现兴f的后一個“改變組織方式”指的是()A.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B.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實現土地歸農民所有人民掌握?!边@里的“人民”是指()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雅典婦女C.外邦人D.奴隸13.14世紀中葉以后,西歐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這種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具有()A.奴隸制性質B.封建主義性質C.資本主義性質D.社會主義性質14.有人說:“華盛頓創(chuàng)立了美國,林肯拯救了美國?!睂Α傲挚险攘嗣绹钡睦斫?,不正確的是()A.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B.林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C.林肯廢除了黑人奴隸制D.林肯實行了新政,擺脫了經濟危機15.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下列關于經濟全球化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②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16.(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fā)達,統治者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xù)性。中國與亞洲、非洲、歐洲國家都有往來,而且這些交往并不因中國國勢的變化而中斷,有明顯的連續(xù)性。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材料三: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同時,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于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朝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具體史實。(2分)19.(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9.(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材料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后,全國人大又通過了一系列法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及其作用。(2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和地位。(2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2分)(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主法制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2分)(5)從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歷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2分)20.(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材料二: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大戰(zhàn)持續(xù)了四年多,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卷入戰(zhàn)爭,參戰(zhàn)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zhàn)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1)根據材料一,指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2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直接原因。(2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特點。(2分)(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產生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朝海外貿易發(fā)達的表現。(2分)(3)根據材料二,分析宋朝政府設立市舶司的作用。(2分)(4)根據材料三,概括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2分)(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對外交往的認識。(2分)17.(9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時間19世紀60—9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陳獨秀、魯迅等“自強”"求富"民主、科學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fā)展過程,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近代化探索的過程中,中國人民不斷地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2分)(2)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張有何不同?(3分)(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2分)(4)根據材料二,談談你對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的認識。(2分)18.(6分)閱讀下列材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材料:羅斯福新政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新政在金融、工業(yè)、農業(yè)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對美國及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要求:題目自擬,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字數200字左右。卓越聯盟·吉林省2025屆初三統一模擬檢測也是秦朝開始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即實現了“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所以選D。解析: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唐朝先進文化;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友好往來。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阻礙而非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繁榮,所以選D。解析:秦朝蘭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與選官制度轉變無關;漢朝察舉制是由地方向中央舉薦人才;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門第為選官標準。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打破門第限制,通過考試選拔人牙,實現學由士族門第再變而為科舉競選”,所以選D先洲年平麻長升命革4.答案:BA選項,府兵制的崩潰是唐朝軍事制度變化的一個表現,但不是地方藩鎮(zhèn)割據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藩鎮(zhèn)割據局面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政治腐敗、節(jié)度使權力膨脹等,府兵制崩潰后募兵制的實行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所以A錯誤。,伊補要重泊膜切圓不密站惠B選項,唐玄宗統治后期,貪圖享樂,政治腐敗,并且給予節(jié)度使過多的軍事、財政等權力,導致地方勢力坐大。安祿山和史思明發(fā)動的安史之亂,持續(xù)八年之久,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減弱,地方藩鎮(zhèn)逐漸形成割據局面,該選項因果關系及影響表述正確且全面,所以B正確。C選項,均田制的破壞正是因為土地兼并現象日益嚴重,大量土地被貴族、官僚和富商兼并,農民失去土地,而非土地兼并現象減少。均田制的破壞使農民生活困苦,階級矛盾尖銳,但大規(guī)模D選項,科舉制度在唐朝后期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并不是導致社會階層流動停滯的唯一原因。社會階層流動停滯是由政治腐敗、土地兼并、藩鎮(zhèn)割據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且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也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不能簡單歸結于科舉制度的僵化,所以D錯誤。:案答.CI解析:江南地區(qū)興起許多工商業(yè)市鎮(zhèn)是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表現;南稻北粟種植格局是農業(yè)方面情況;長安在唐朝是國際大都市。宋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業(yè)活動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等,體現了商業(yè)革命,所以選A。6.答案:B解析: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對外交往史實;張騫出使西域和班超經營西域是漢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是唐朝民族交往史實。鄭和下西洋是明朝與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戚繼光抗倭是明朝抵御外來侵略,體現明朝對外關系新變化,所以選B。7.答案:B解析:開始引進西方工業(yè)文明是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危機加深,先進中國人認力倡導實業(yè)救國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發(fā)展實業(yè);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是洋務運動重點。所以選B。第S頁共9頁B選項,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率領部隊轉向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革命任務和斗爭形式的轉變,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表達的以農村的發(fā)展過程,所以D選項不符合。土地所有制經歷多次變化。所以選C。13.答案:C第7頁共9頁二、非選擇題-答案:玄奘西行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文化;日本派遣唐使來華等(任答兩點得2分)。解析:唐朝對外交往頻繁,在文化交流方面,玄奘西行促進中印文化交流,鑒真東渡推動中日文化傳播,日本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先進制度、文化等,這些都是典型史實。答案:中國商船蹤跡遠,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分)解析:從材料二“中國商船的蹤跡……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以及“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直接得出答案。-答案: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促進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任答兩點得2分)-解析:宋朝政府設立市舶司,從管理角度看,是為規(guī)范和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管理有序能促進海外貿易發(fā)展,而海外貿易發(fā)展又會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答案: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經濟交流;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侵犯;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統治。(任答兩點得2分)解析:從材料三“清朝統治者認為……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可概括-答案: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文化發(fā)展;應堅持對外開放;閉關鎖國不利于國家發(fā)展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兩點得2分)。-解析:通過唐朝、宋朝對外交往促進經濟文化繁榮,與清朝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對比,可得出對外交往的重要性及應持態(tài)度。-答案: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改變封建制度,治標不治本,這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解析: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引進西方技術,但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根基變中國落后狀況,所以最終失敗。會時殊另公潮-答案:戊戌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通過改良的方式,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讓資產階級參與政權;辛亥革命主張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行民主共和制。(3分)-解析: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希望通過光緒帝進行自上而下改良,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答案: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2分)-解析: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陳獨秀等知識分子猛烈抨擊封建禮教等舊道德舊文化;倡導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在文學領域提倡白話文等新文學,反對文言文等舊文學。答案: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艱難曲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反映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