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汽車動力性的主要評價指標不包括以下哪項?A.最高車速B.加速時間C.最大爬坡度D.百公里油耗答案:D解析:汽車動力性評價指標為最高車速、加速時間(包括原地起步加速和超車加速)、最大爬坡度;百公里油耗屬于經濟性指標。2.滾動阻力系數(shù)f的大小與以下哪項無關?A.輪胎結構B.路面類型C.汽車質量D.行駛速度答案:C解析:滾動阻力系數(shù)主要受輪胎結構(如子午線胎與斜交胎)、路面類型(瀝青路、土路)、行駛速度(高速時因輪胎遲滯損失增加f增大)影響;汽車質量影響滾動阻力大?。‵f=Gf),但不直接影響f本身。3.某轎車在干燥瀝青路面(附著系數(shù)φ=0.8)上緊急制動,若前軸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β=0.6,同步附著系數(shù)φ0=0.7,則此時制動時會出現(xiàn):A.前輪先抱死B.后輪先抱死C.前后輪同時抱死D.無法判斷答案:A解析:當路面附著系數(shù)φ>φ0時,前軸利用附著系數(shù)φf=β/φ,后軸φr=(1-β)/φ;此時φ=0.8>φ0=0.7,前軸制動力需求大于后軸,前輪先抱死。4.汽車等速行駛時,發(fā)動機功率Pe應滿足:A.Pe=(Ff+Fw)u/3600ηTB.Pe=(Ff+Fw+Fi)u/3600ηTC.Pe=(Ff+Fw)u/(3600ηT)D.Pe=(Ff+Fw)uηT/3600答案:C解析:等速行駛時無加速阻力(Fj=0)和坡度阻力(Fi=0,水平路面),發(fā)動機功率需克服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公式為Pe=(Ff+Fw)u/(3600ηT),其中u單位為km/h,ηT為傳動系效率。5.下列哪種情況會導致汽車不足轉向特性增強?A.增大前輪胎側偏剛度B.增大后輪胎側偏剛度C.增加前軸載荷D.增加后軸載荷答案:B解析:不足轉向梯度K=(m/(L2))(a/k2-b/k1),其中k1為前側偏剛度(負),k2為后側偏剛度(負)。增大后軸側偏剛度k2(絕對值增大)會使K減?。ǜ摚?,不足轉向特性增強。6.評價汽車平順性的主要指標是:A.車身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B.懸架動撓度C.車輪接地性指數(shù)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平順性評價需綜合考慮人體對振動的反應(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懸架工作空間(動撓度)、車輪與地面的接觸特性(接地性指數(shù))。7.某4×2后驅車在良好路面上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率會:A.增大B.減小C.不變D.先增后減答案:A解析:爬坡時,重心后移(后軸載荷增加),驅動輪(后軸)法向反作用力增大,而驅動輪所需的切向力(驅動力)也增大,但附著率為驅動力與法向反作用力的比值,因坡度導致的附加阻力使驅動力需求增加,附著率(Fxt/Fz2=(Gfcosα+Gsinα+Fw)/Fz2)隨α增大而增大。8.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評價指標“等速百公里油耗”是指:A.最高擋在某一穩(wěn)定車速下行駛100km的燃油消耗量B.各擋在經濟車速下的平均油耗C.城市循環(huán)工況下的油耗D.綜合工況下的油耗答案:A解析:等速百公里油耗特指最高擋(直接擋或超速擋)在指定穩(wěn)定車速(如40km/h、60km/h、90km/h等)下行駛100km的燃油消耗量,是簡化的經濟性評價指標。9.下列關于汽車制動時方向穩(wěn)定性的描述,錯誤的是:A.前輪抱死會失去轉向能力B.后輪抱死易發(fā)生后軸側滑C.前后輪同時抱死最安全D.單側車輪制動會導致跑偏答案:C解析:前后輪同時抱死時,汽車仍可能因側風或路面不平產生側滑,并非絕對安全;理想情況是前后輪接近同時抱死但不抱死,保持最大地面制動力且方向穩(wěn)定。10.汽車的轉向特性中,中性轉向時的穩(wěn)定性因數(shù)K為:A.K>0B.K=0C.K<0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穩(wěn)定性因數(shù)K=0時為中性轉向,K>0為不足轉向(穩(wěn)定),K<0為過多轉向(不穩(wěn)定)。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20分)1.汽車行駛的驅動-附著條件是:驅動力Ft應滿足______且______。答案:Ft≥Ff+Fw+Fi+Fj;Ft≤Fφ(或Ft≤μFz,μ為附著系數(shù),F(xiàn)z為驅動輪法向反作用力)2.空氣阻力的計算公式為Fw=______,其中CD為______。答案:(1/2)ρCDAu2;空氣阻力系數(shù)3.發(fā)動機的外特性曲線是指______時的性能曲線,此時節(jié)氣門開度為______。答案:發(fā)動機節(jié)氣門全開;100%(或最大)4.制動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______,其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答案:抗熱衰退性能;制動器溫度(或摩擦副材料、制動初速度、制動強度)5.汽車的側偏特性是指______與______之間的關系。答案:輪胎側偏力;側偏角6.四自由度汽車平順性模型通??紤]______、______、俯仰角和側傾角四個方向的振動。答案:垂直位移;縱向位移(或質心垂直振動、車身垂直振動)7.汽車的后備功率是指______與______的差值。答案:發(fā)動機功率;汽車行駛阻力功率(或Pe-(Ff+Fw)u/(3600ηT))8.傳動系的機械效率ηT主要由______和______損失決定。答案:齒輪嚙合;軸承摩擦9.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由______和______決定。答案:轉向輪最大偏轉角;汽車軸距10.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使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駕駛習慣。答案:行駛車速;擋位選擇(或道路條件、載荷)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1.簡述汽車動力性的三個評價指標及其測試方法。答案:(1)最高車速uamax:指汽車在水平良好路面上能達到的最高穩(wěn)定行駛速度。測試方法:選擇足夠長的直道,汽車以最高擋加速至無法再加速時,記錄穩(wěn)定車速(往返各測一次取平均)。(2)加速時間: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時間(0→100km/h或0→80km/h)和超車加速時間(如40→100km/h)。測試方法:使用儀器記錄加速過程的時間-速度曲線,取指定速度區(qū)間的時間。(3)最大爬坡度imax:指汽車在良好路面上用最低擋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測試方法:選擇足夠長的坡道,汽車以最低擋勻速上坡,記錄能通過的最大坡度角(tanα=imax)。2.解釋為什么汽車在濕滑路面上制動時容易出現(xiàn)后軸側滑,而干燥路面上更易前輪抱死。答案:(1)濕滑路面附著系數(shù)φ較低(如φ=0.2~0.4),同步附著系數(shù)φ0(設計時通常取0.6~0.8)大于實際φ。根據(jù)制動過程分析,當φ<φ0時,后軸利用附著系數(shù)φr=(1-β)/φ,前軸φf=β/φ。由于β(前軸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通常大于0.5,當φ降低時,后軸φr可能超過φ,導致后輪先抱死。后輪抱死時,側滑臨界力(側向附著力)消失,微小側向干擾(如路面不平、轉向)會引發(fā)后軸側滑。(2)干燥路面φ較高(φ=0.8~1.0),φ>φ0,前軸φf=β/φ可能超過φ,導致前輪先抱死。前輪抱死時,轉向輪失去側向附著力,汽車失去轉向能力但不易側滑(重心在前)。3.分析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主要結構因素,并說明如何通過改進設計提高經濟性。答案:主要結構因素:(1)發(fā)動機:熱效率(壓縮比、燃燒效率)、負荷率(小排量渦輪增壓提高低負荷效率)、附件消耗(如空調、發(fā)電機)。(2)傳動系:傳動效率(采用多擋變速器減少功率損失)、主減速器傳動比(優(yōu)化i0使常用車速處于發(fā)動機經濟轉速區(qū))、擋位數(shù)(增加擋位數(shù)擴大經濟運行范圍)。(3)汽車質量:輕量化(使用高強度鋼、鋁合金)降低滾動阻力和加速阻力。(4)空氣動力學:降低CD值(優(yōu)化車身流線型,如減小前臉面積、增加尾部收縮角)減少空氣阻力。改進措施示例:采用阿特金森循環(huán)發(fā)動機提高熱效率,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器提升傳動效率,使用碳纖維車身減重,設計溜背式車身降低CD至0.25以下。4.簡述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的“路感”概念及其影響因素。答案:“路感”指駕駛員通過轉向系統(tǒng)感受到的路面狀況和輪胎受力信息。影響因素包括:(1)轉向系統(tǒng)剛度:齒輪齒條間隙小、轉向柱剛度高,能更直接傳遞力反饋。(2)輪胎側偏特性:側偏剛度高的輪胎(如寬胎、低扁平比)在轉向時產生更大的回正力矩,增強路感。(3)助力系統(tǒng)特性:電動助力(EPS)可通過程序調節(jié)助力大小,保留部分路感;液壓助力因油液阻尼可能削弱路感。(4)懸架定位參數(shù):主銷后傾角增大,回正力矩增加,路感更清晰;主銷內傾角過大會導致轉向沉重,影響路感反饋。四、計算題(每題12分,共24分)1.某轎車參數(shù)如下:總質量m=1500kg,軸距L=2.6m,質心至前軸距離a=1.2m,至后軸距離b=1.4m,輪胎滾動半徑r=0.3m,傳動系效率ηT=0.9,空氣阻力系數(shù)CD=0.3,迎風面積A=2.2m2,發(fā)動機外特性曲線在n=3000r/min時輸出轉矩Ttq=180N·m,轉速與車速關系u=0.377rn/(i0ig)(i0為主減速器傳動比,ig為變速器傳動比)。求:(1)當ig=1(直接擋)、i0=4.0時,該車速下的驅動力Ft;(2)若此時汽車以u=90km/h等速行駛,求滾動阻力Ff(f=0.015)和空氣阻力Fw;(3)判斷該車速下發(fā)動機功率是否滿足需求。答案:(1)驅動力計算:Ft=Ttq×i0×ig×ηT/r=180×4.0×1×0.9/0.3=2160N(2)滾動阻力與空氣阻力:Ff=mgf=1500×9.8×0.015=220.5Nu=90km/h=25m/s,F(xiàn)w=0.5×ρ×CD×A×u2(ρ=1.225kg/m3)Fw=0.5×1.225×0.3×2.2×252=0.5×1.225×0.3×2.2×625=0.5×1.225×412.5=252.19N(3)發(fā)動機功率需求:等速行駛時,發(fā)動機功率Pe=(Ff+Fw)u/(3600ηT)代入數(shù)值:(220.5+252.19)×90/(3600×0.9)=472.69×90/(3240)=42542.1/3240≈13.13kW發(fā)動機此時輸出功率Pe'=Ttq×n/(9550)=180×3000/9550≈56.55kW因56.55kW>13.13kW,滿足需求。2.某汽車在附著系數(shù)φ=0.6的路面上緊急制動,已知總質量m=1800kg,軸距L=2.8m,質心高度hg=0.6m,質心至前軸距離a=1.5m,后軸制動力Fxb2=5000N。求:(1)前軸制動力Fxb1的最大值(不抱死時);(2)此時的制動減速度a;(3)若路面變?yōu)楸妫é?0.1),后軸先抱死,求此時的制動減速度。答案:(1)前軸不抱死前,地面能提供的最大制動力受附著條件限制。制動時前軸法向反作用力Fz1=(mgb+mahga)/L(a為減速度,此處先假設地面制動力等于附著力,即Fxb1=φFz1)。聯(lián)立方程:Fxb1+Fxb2=ma(牛頓第二定律),F(xiàn)z1=(mgb+Fxb1hg)/L(考慮動態(tài)載荷轉移)。代入φ=0.6,F(xiàn)xb2=5000N,mg=1800×9.8=17640N,b=2.8-1.5=1.3m。由Fxb1≤φFz1=0.6×[(17640×1.3)+Fxb1×0.6]/2.8展開:Fxb1≤0.6×(22932+0.6Fxb1)/2.8Fxb1≤(13759.2+0.36Fxb1)/2.82.8Fxb1≤13759.2+0.36Fxb12.44Fxb1≤13759.2→Fxb1≤5640.66N(取整5641N)(2)總制動力Fxb=Fxb1+Fxb2=5641+5000=10641N制動減速度a=Fxb/m=10641/1800≈5.91m/s2(約0.6g,符合φ=0.6的附著條件)(3)冰面φ=0.1,后軸先抱死,此時后軸制動力Fxb2=φFz2,F(xiàn)z2=(mga-mahgb)/L(動態(tài)載荷轉移)??傊苿恿xb=φ(Fz1+Fz2)=φmg(因Fz1+Fz2=mg,動態(tài)轉移僅改變前后分配,總法向反作用力不變)故制動減速度a=φg=0.1×9.8=0.98m/s2五、論述題(14分)結合汽車理論知識,論述前驅(FF)、后驅(FR)、四驅(4WD)三種驅動形式對汽車動力性、操縱穩(wěn)定性的影響,并舉例說明各自適用場景。答案:1.動力性影響:(1)前驅(FF):動力傳遞路徑短(發(fā)動機-離合器-變速器-前驅動橋),傳動效率較高(ηT≈0.92~0.94),且前軸載荷大(約60%~70%),驅動輪附著條件好,低附著路面(濕滑、冰雪)起步不易打滑。但高速爬坡時重心后移,前軸載荷減小,可能出現(xiàn)驅動力不足。(2)后驅(FR):動力傳遞需通過傳動軸(ηT≈0.88~0.92),效率略低。但前后軸載荷分配更均衡(約50:50),高速行駛時后軸載荷因空氣升力減?。ㄈ甾I車尾部上翹),可能導致驅動輪附著率下降,濕滑路面易出現(xiàn)后輪打滑。(3)四驅(4WD):通過分動器將動力分配至前后軸(如50:50或智能分配),總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