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長沙市長郡二十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現(xiàn)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取決于彼此的距離,而是取決于可以使用的交流技術(shù)。網(wǎng)絡技術(shù)幫助我們連接遠方的人們,更為準確地說,是連接很多來自遠方的人。但奇怪的是,我們也變得更加孤獨。我們總向別人吹噓網(wǎng)上有多少好友,然而沒有人可以讓我們吐露內(nèi)心的秘密,或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求助。
互聯(lián)網(wǎng)所形成的連接并沒有把我們聯(lián)系得更緊密,卻讓人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我們一旦忘記把手機放在什么地方,就變得焦慮不安。人們確保手機必須時刻在身上,仿佛那是自己的護身符。飯桌上,家庭成員很孤獨地待在一起,每個人都低著頭看著自己的手機。我們和網(wǎng)絡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而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打交道的時間越來越少。
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跟真實的人打交道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感到無聊,很容易就能和一些新朋友聯(lián)系上;一個人匆忙地閱讀一長串消息,并學會如何抓住“亮點”——夸張的標題往往能吸引注意力;游戲里面的動作總是被精簡到一個從驚恐到安全、然后反復的模式。生活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沒有所謂的“空閑時間”,人們即使在休憩或在旅行中,也難以找到獨處的狀態(tài),安靜讓他們變得煩躁不安。
我相信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一個反思的轉(zhuǎn)折點,必須采取一些行動。我們可以從重拾一些過去認為是美德的行為開始。比如和朋友面對面聊天,無論在吃飯、鍛煉還是在休息時,都不使用手機。誠然,手機和網(wǎng)絡的多任務處理模式已在某種意義上重構(gòu)我們的大腦,我們一旦試圖專心起來,就得和自己作斗爭。但是無論這有多么困難,都是時候讓我們再次審視“獨處、審慎、活在當下”的價值了。我們值得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只要記得提醒自己,我們才是能夠決定怎樣利用科技的人。(摘編白雪莉?特克爾《群體性孤獨》)材料二:
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雪莉?特克爾用一部專著《群體性孤獨》向社會發(fā)出了靈魂拷問。《群體性孤獨》觀察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依賴數(shù)字技術(shù),忽視了真實世界的社會關系。盡管與他人保持著聯(lián)系,其交往卻是淺層的,人們從在線聯(lián)系中感受到的不是關愛和親近,而是孤獨和隔離。遺憾的是,特克爾的出發(fā)點存在偏誤,她直接把人們數(shù)字社交導致群體性孤獨當作事實,并依據(jù)過去的社會交往模式把“低頭族”的行為判斷為病態(tài),而不是優(yōu)先探討沉浸于數(shù)字世界是否真的帶來了群體性孤獨。
數(shù)字技術(shù)賦能的連接泛在給社會帶來了可見的變化,比如,生活中出現(xiàn)的“低頭族”。這種現(xiàn)象作為普遍存在的事實(a),怎么可以被簡單地診斷為社會病態(tài)呢?以“除夕夜團圓飯,人們都在低頭看手機”為例,可以提出的問題是:身體同場是人所必需的嗎?(所謂身體同場,指人們相聚在同一個物理空間。)如果答案為“否”,那便意味著還存在其他滿足人類群體性需求的形態(tài)。進一步的問題還可以是:依賴于身體同場的群體性是人的自然屬性還是社會屬性?如果是自然屬性的,那就是天性,是不可以改變的;如果是社會性的,那就是社會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時候人都處在與他人身體同場的相處場景里,以至于人們把身體同場當作了社交的默認狀態(tài)。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b)是:在沒有手機而只能憑書信聯(lián)絡的年代,人際連接也可以在身體不在一起時發(fā)生。身體與社交的分離讓人們思考:釋放社交天性是否一定需要身體同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世代”逐步登上歷史舞臺,依托于網(wǎng)絡技術(shù)開展數(shù)字社交,已成為人際交往的主流形態(tài)。既然人與人在網(wǎng)絡中交往(即數(shù)字同場)也能滿足人們的群體性需求,這就意味著釋放社交天性的必要條件既不是身體,也不是數(shù)字,而是同場。
事實(c)上,沒有人忽視釋放人類社交天性的重要性。但特克爾誤讀了人類正在發(fā)生的社交革命。在特克爾那里,依賴于身體同場的群體性被設定為人的自然屬性,由此推出身體異場就會讓人產(chǎn)生孤獨和隔離感。這明顯忽略了數(shù)字同場也意味著群體性的事實(d)。人們之所以忽視一家人吃團圓飯的身體同場,而只顧著看自己的手機,不正是因為數(shù)字同場的存在嗎?人們之所以感到孤獨,與身體同場或異場無關,而是因為可以與之互動共情的人并不在場?;庸睬榈那疤崾切撵`同場,即心靈之間可以溝通與交流;而心靈同場不必依賴于身體的同場,也可以通過其他路徑實現(xiàn)。
群體性孤獨與其說是刻畫了數(shù)字技術(shù)給人類心靈帶來的負面影響,還不如說是呈現(xiàn)了特克爾以及相當一部分人在數(shù)字社交中的焦慮。其中,最大的假設謬誤可能是把現(xiàn)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完全分割、對立起來。當然,數(shù)字技術(shù)的一切都還在快速發(fā)展中,對此有不同的觀察、觀點,原本無可厚非。但只有把發(fā)展中的現(xiàn)象放在更加長遠的歷史和更加廣泛的事實里,才能真正理解現(xiàn)象的本質(zhì),這也是學術(shù)之于社會的應有之義。
(摘編自邱澤奇《重構(gòu)關系:數(shù)字社交的本質(zhì)》)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人們利用網(wǎng)絡能夠結(jié)識很多遠方的人,但是又不得不在維持彼此友誼上,投入了比真實社交更多的時間。
B.結(jié)合兩則材料可知,“群體性孤獨”是指人們在網(wǎng)絡交往中感受到的孤獨,表現(xiàn)為網(wǎng)絡上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
C.材料二認為,特克爾對“低頭族”的嚴厲批評,反映其過分看重身體同場而誤讀了正在發(fā)生的社交革命。
D.材料一、二都認識到數(shù)字技術(shù)對社交的影響,但前者強調(diào)真實社交更為重要,后者則強調(diào)數(shù)字社交更為重要。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獨處”與前面的“孤獨”明顯有別,前者可以減少網(wǎng)絡的不良影響,后者屬于沉迷網(wǎng)絡帶來的后果。
B.材料一認為,手機和網(wǎng)絡在某種意義上重構(gòu)我們的大腦。對此,材料二并不認同,認為這反映特克爾在數(shù)字社交中的焦慮。
C.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可以印證身體同場帶來的有可能是互動共情,也有可能是孤獨與隔閡。
D.在材料二看來,特克爾關于群體性孤獨的論述存在事實認識錯誤,也因為缺乏更寬廣的學術(shù)視野而難以洞察現(xiàn)象的本質(zhì)。3.事實指可以被觀測和驗證的客觀存在;觀點則指個人的主觀看法、判斷或信念。材料二中提及的幾個“事實”中,實際上屬于“觀點”的一項是(______)
A.a和b
B.c和d
C.a和c
D.b和d4.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世代”,應當怎樣更好地開展數(shù)字社交?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請你結(jié)合兩則材料,列出自己的發(fā)言要點。5.請結(jié)合材料二的觀點,分析詩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內(nèi)涵。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讀山賈平凹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懶懶散散地樂得清靜幾天。家里人都忙著他們的營生,我便往河上釣幾尾魚了,往田畦里拔幾棵菜了,然后空著無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來。
山于我是有緣的。但我十分遺憾,從小長在山里,竟為什么沒對山有過多少留意?如今半輩子行將而去了,才突然覺得山是這般活潑潑的新鮮。每天都看著,每天都會看出點內(nèi)容;久而久之,①好像面對著一本大書,讀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其實這山來得平常,出門百步,便可蹬著那道崖縫夾出的細水,直嗓子喊出一聲,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太黑亂,太粗笨了,渾渾沌沌的。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點,它便將日光逼走,陰影鋪了整個村子。但我卻不覺得壓抑,我說它是憨小子,憨得可惱,更憨得可愛。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動人處,那陽面,陰面,一溝,一梁,緩緩陡陡,起起伏伏,②似乎是一條偌大的蟲,蠕蠕地從遠方運動而來了,驀然就在那里停下,驟然一個節(jié)奏的凝固。這個發(fā)現(xiàn),使我大驚,才明白其中大智:(甲)
于是,我常常捉摸這種內(nèi)在的力,尋找著其中貫通流動的氣勢。但我失望了,終未看出什么規(guī)律。一個山峁,一個山峁,見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動目,抑且歷久?一個崖頭,一個崖頭,連連綿綿地起伏,卻分明有種精神在團聚著?我這么想了:一切東西都有規(guī)律,山則沒有;無為而為,難道無規(guī)律正是規(guī)律嗎?
最是那方方圓圓的石頭生得一任兒自在,滿山遍坡的,或者立著,或者倚著,仄,斜,蹲,臥,各有各的形象,純以天行,極拙極拙了。拙到極處,卻便又雅到了極處。我總是在黎明,在黃昏,在日下,雨中,以我的情緒去靜觀,它們就有了別樣形象,愈看愈像,如此卻好。如在屋中聽院里拉大鋸,那音響假設“嘶,嘶,嘶”,便是“嘶”聲,假設“沙,沙,沙”,便是“沙”聲。真是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亂!而且沒有一條直著,能從山下走到山頂,能從山頂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開,或者干脆斷去了。我終未解,那短短的彎路,看得見它的兩頭,為什么總感覺不到盡頭呢?如果將那彎線兒拉直,或許長了,那一定卻是感覺短了呢,因為城里的大街,就給人這種效果。這效果太過直白無趣。我懂了:(乙)
我早早晚晚是要看一陣山上的云霧的:陡然間,那霧就起身了,一團一團,先是那么翻滾,似乎是在滾著雪球。滾著滾著,滿世界白茫茫一片了,偶爾就露出山頂,林木蒙蒙地細膩了,溫柔了,脈脈地有著情味。接著山根也出來了。但山腰,還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嘆著,一眨眼,云霧卻倏忽散去,從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我想這不是別的什么,大概這閱歷久久的大山們在顯示嫵媚和靈怪,也說不定。
如果是早晨,起來看天的四腳高懸,便等著看太陽出來,山頂就腐蝕了一層紅色,折身過山梁,光就有了棱角,谷溝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隱隱透出輪廓,倏忽又不復存在,③如夢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樣看不清任何東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來得不要太猛,雨扯細線,就如從絲簾里看過去,山就顯得嫵嫵媚媚。漸漸黑黝起來,黑是潑墨地黑,白卻白得光亮,那石的陽處,云的空處,天的闊處,樹頭的虛靈處……一時覺得山是個瑩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邊,有蓄著水的花冠在搖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著氣……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開,山就像一個點著的燈籠,凸凸凹凹,深深淺淺,就看得清楚:遠處是鐵青的,中間是黑灰的,近處是碧綠的,看得見的那石頭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發(fā)軟發(fā)膩,小草在錚泠泠挺著,每一片葉子,像長著一顆眼珠,亮亮地閃光。這時候,④漫天的鳥如撕碎紙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飄在山尖上空了,數(shù)它安詳。
我總恨沒有一架飛機,能使我從高空看下去山是什么樣子,曾站在房檐看院中的一個土堆,上面甲蟲在爬,很覺得有趣,但想從天上看下面的山,一定更有好多妙事了。但我卻確實在滿月的夜里,趴在地上,仰臉兒上瞧過幾次山。那時月亮還沒有出來,天是一個昏昏的空白,山便覺得富富態(tài)態(tài);這時候月光上來了,但卻十分地小,山便又覺得瘦骨嶙峋了。
到底我不能囫圇道出個山來,只覺得它是個謎,幾分說得出,幾分意會了則不可說,幾分壓根兒就說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無窮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給人類的一個窺視嗎?我趴在窗口,雖然看不出個徹底,但卻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覺從家里出來,走到山中去了。我坐在一堆亂石之中,聚神凝想,競幾次不知了這山中的石頭就是我呢,還是我就是這山中的一塊石頭?
(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在城里,“我”感到身心疲倦;在老家,“我”享受懶散清凈。老家人民不必忙碌,“釣幾尾魚”“拔幾棵菜”的生活令人向往。
B.作者筆下的石頭富有生命情調(diào),《故都的秋》中的落蕊等頗顯悲涼,作家將不同的情感賦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C.“一時覺得山是個瑩透物了”,作者通過想象描繪出山那邊活潑生氣的景象,尋常的細節(jié)中傾注了對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D.作者從多個角度讀山,脈絡條理自然清晰。如從記錄“早晨”看山到描寫“下雨天”看山,場景的轉(zhuǎn)換有內(nèi)在的連續(xù)性。7.關于文中畫橫線處的比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①句將山比作“大書”,照應了標題“讀山”,自然總領全文對山充滿哲理情思的描繪。
B.②句“蟲”既形象地刻畫出傍晚前山景的形態(tài)特征,又化靜為動,體現(xiàn)出兒童的趣味性。
C.③句以“夢”設喻,恰如《荷塘月色》中“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般營造出幽靜優(yōu)雅之境。
D.④句將“漫天的鳥”比作“撕碎的紙片”,喻體生動新奇,陌生化效果增強了語言表現(xiàn)力。8.本文飽含哲思。請將下面兩句話分別補寫到文中甲、乙處,并從“景與理”的關系角度說明理由。
①這就是含蓄,豐富吧!
②強勁的騷動正寓以屑屑的靜寂里??!9.文末畫波浪線句中,作者提到“到底我不能囫圇道出個山來,只覺得它是個謎”,全文是如何寫出這種“謎”的感受的?請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重修邢州廟學記[金]鄭昕邢州素號繁劇之郡,龍岡鴛水,地望甚雄。文物風流,若一都會。故平居無事之日,庠序如云,俊秀如林,吐奇噴藻,詞采郁興,頭角嶄然,幾為一路之冠。名卿重器,皆出于此涂。及夫鼙鼓一驚,干戈四起,赤幟滿乎山谷,青衿散于塵埃。弦誦靡聞,棟宇遂壞,鞠為榛莽之地,混為瓦礫之場者,凡幾年于此矣。
天會乙卯歲,節(jié)度使金吾衛(wèi)大將軍班公子成、同知將作監(jiān)田公谷,政事之馀,因議及此,相對嘆息,發(fā)于至誠??粦懭褰讨ミt,傷士風之凋喪,職當師帥拯救為先,況乃巨藩,仰承宣命,既設教導之官,豈宜郡學荒蕪?于是相與經(jīng)營揆度,得舊宋監(jiān)香提舉之公室,此宣獨存,漸向傾欹,若歷歲時,殆為棄物。
遂鳩工運木,遷徙于舊學之側(cè),孔圣廟貌之東。大筑弘基,起為堂宇,云蒸雷動,壁立山橫。架梁之日,冠帶輻輳,黃童白叟,奔走來觀。堂既建矣,又創(chuàng)為廊廡齋舍,以為土人藏修游息之地。鸞翔虎踞,基構(gòu)聯(lián)翩。且復葺其故廳,立其峻戶,周圍掩映,氣象高明。不侈不蕪,不儉不陋。功用告畢,大合樂以落之。然布衣韋帶之士,歡欣忭蹈自慶,復見三代之遺風,莫不負笈鼓篋,振衣彈冠,奮勵激昂,馳騖于詩書圣賢之域,無有自暴自棄,舍正路而不由者。
乃告仆曰:世之仕宦者,拘于常聞,溺于淺見,以簿書期會為急,以賦斂聽訟為務。茍且因循,遷延歲月,視學校之興廢,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了無欣戚。于其間而能毅然以興復為心者,實鮮矣。殊不知化民成俗必由于學豪杰賴之以陶鑄政教以之為權(quán)衡,隱然道德之藩籬。
壯哉,禮義之干櫓,栽培根本,助國家立太平不拔之基,實無大于此者。觀夫魯僖修泮宮,而淮夷率服;文翁崇儒術(shù),而西蜀向化;鄭欲棄學,子產(chǎn)責之。其得失之效可見也。
惟我守貳鄙俗吏之小才,達君子之大道,故承流宣化之外,孜孜汲汲,每留意于學校之間,如饑之于食,如渴之于飲,必躬必親,督勵工役,不踰月而功已就,使千里之內(nèi),勃生古風??芍^監(jiān)鄭之言,而慕魯蜀之為政。
若不作文以紀其實,悉久而曖昧,不足以稱守貳尊儒重道之意。仆以謂可書而不書,是謂掩善。不可書而書,是為虛美。惟茲建學之事,勿憚一時之勞,而立萬世之教,此一可書也。于兵戈粗定之際,復舉太平之墜典,新斯民之耳目,此二可書也。土木之功,巍然壯觀,皆召募力役,而不勞于民,此三可書也。有三美而可書,仆其敢以固陋為讓?
(《順德府志(集成287)》,有刪改)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殊不知A化民B成俗C必由于學D豪杰E賴之F以陶鑄G政教H以之為權(quán)衡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涂”通“途”,意思為“路途”,與《孫權(quán)勸學》中“卿今當涂掌事”的“涂”用法相同。
B.“殆”,意思為“幾乎”,與《項脊軒志》中“殆有神護者”的“殆”意思相同。
C.“云蒸雷動”中的“云”“雷”名詞活用作狀語,與《過秦論》中“云集響應”的“云”“響”用法相同。
D.“冠帶”代指縉紳、官吏和士族,與《琵琶行》中“舉酒欲飲無管弦”的“管弦”用法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邢州一向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人才輩出,后因戰(zhàn)亂,文化教育遭到破壞。
B.班子成和田谷痛惜邢州教育衰微,士風凋敝,于是在廟學原址進行大規(guī)模重建。
C.作者列舉魯僖公、文翁和子產(chǎn)重視教育的事例論證禮義對安邦治國的重要性。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表明寫作緣由,表達了對興辦教育的地方官的贊美之情。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及夫鼙鼓一驚,干戈四起,赤幟滿乎山谷,青衿散于塵埃。
②若不作文以紀其實,恐久而曖昧,不足以稱守貳尊儒重道之意。14.文中末尾說,此記有三個寫作緣由,請簡要概括。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各題。獻池州牧
杜荀鶴
池陽今日似漁陽,大變兇年作小康。
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后絕戎裝。
分開野色收新麥,驚斷鶯聲摘嫩桑。
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xiāng)。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本詩為獻給池州牧的干謁詩,作者沒有著意強調(diào)自己的才華抱負,而重在表達對池州牧工作的高度評價。
B.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出了池陽兇年和戰(zhàn)爭之后的安定美好生活,以及水路交通順暢、貿(mào)易往來繁榮的興盛場景。
C.頸聯(lián)“驚斷鶯聲”與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句,均以動襯靜,意境相同,呈現(xiàn)出一幅和諧寧靜的畫面。
D.本詩語言平易自然,樸實明暢,清新秀逸;其內(nèi)容重在反映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詩人現(xiàn)實主義詩風的特點。16.儒家主張“仁政”,這首詩體現(xiàn)了哪些“仁政”思想?請結(jié)合本詩簡要分析。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戰(zhàn)國策?楚策》中“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兩句語意相近。(2)《擬行路難(3)《蘭亭集序》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人生短暫的感嘆,與“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臨安春雨初霽》中,歸心似箭的陸游,用“______,______”表達自己渴望早日離開臨安,回到家鄉(xiāng)的迫切心情。(5)“木”是常見的意象,被無數(shù)文人寫入詩詞中,如古詩詞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含有“木”字的詩句。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作為“奔月先行者”,進入環(huán)月大橢圓使命軌道的鵲橋二號中繼星終于迎來了嫦娥六號探測器的到來,并在其近月制動過程中展示了太空的超強本領。鵲橋二號中繼星是探月四期工程的“總開關”,后續(xù)探月四期任務也少不了它的“①”。
嫦娥六號任務是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難度②。為確保任務圓滿成功,鵲橋二號中繼星在先期到達環(huán)月軌道的一個半月里,堅持“苦練內(nèi)功”,在順利進入24小時周期的環(huán)月大橢圓使命軌道后,③地開始各項測試工作。
首先,同正在月球背面開展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完成對通測試,證明如果鵲橋一號中繼星一旦退役,自己(A)。隨后,與嫦娥六號探測器(地面狀態(tài))開展對通測試,與它調(diào)通后,便可證明鵲橋二號中繼星能夠與嫦娥六號正常開展通信。
完成上述兩項關鍵試驗后,又進行中繼通信天線指向標定測試,確認天線指向精度滿足要求。此外,還要進行一次完全模擬嫦娥六號任務月面工作前后的全流程演練,以有效保障其在軌運行全階段實現(xiàn)各類重要數(shù)據(jù)信號的傳送及其他重要功能。
(B),鵲橋二號中繼星終于可以暫時松口氣:“我已就位,狀態(tài)良好,嫦娥六號可以按計劃出發(fā)!”
鵲橋一號中繼星是為嫦娥四號任務量身定做的,(C)。為了服務眾多探測器,鵲橋二號中繼星用于接收月面探測器數(shù)據(jù)的返向中繼鏈路,不僅要適應不同的調(diào)制方式,還要支持多達17種碼速率,并能夠根據(jù)需要自由切換。后續(xù),探月四期任務有“空窗期”,這時鵲橋二號中繼星也不會“放假”,而是搖身變成為一顆科學與技術(shù)試驗衛(wèi)星。
(摘編自《人民日報》相關報道)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20.文中有多處使用引號的表達,有人認為這樣寫降低了新聞的客觀準確性,有人則認為不然。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結(jié)合新聞特點及本文簡要說明。21.校園公眾號準備轉(zhuǎn)載上文,請你為其擬寫一則標題。要求:突出重點,至少使用一種修辭,不超過20個字。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樣看不清任何東西?!Z平凹《讀山》(見現(xiàn)代文閱讀Ⅱ)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故天地配以陰陽?!?程允升《幼學瓊林》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調(diào)和百味香。——中華俗語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C、B、B、①利用數(shù)字社交擴大朋友圈。②數(shù)字社交要有度,避免沉迷。③數(shù)字社交要與真實社交結(jié)合。④數(shù)字社交也要追求互動共情、①“海內(nèi)”反映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屬于身體異場。②“存知己”反映兩人心靈可以相通,屬于心靈同場。③“天涯若比鄰”則體現(xiàn)身體異場的兩人通過心靈同場,實現(xiàn)了互動共情(或:避免了孤獨與隔離)【解析】(1)A.“投入了比真實社交更多的時間”錯誤,材料一只是說“我們和網(wǎng)絡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而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打交道的時間越來越少”,并沒有表明在維持彼此友誼上投入更多時間。
B.“表現(xiàn)為網(wǎng)絡上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錯誤,根據(jù)材料二“人們之所以忽視一家人吃團圓飯的身體同場,而只顧著看自己的手機,不正是因為數(shù)字同場的存在嗎?……互動共情的前提是心靈同場,即心靈之間可以溝通與交流;而心靈同場不必依賴于身體的同場,也可以通過其他路徑實現(xiàn)”可見,人們在網(wǎng)絡交往中感受到的孤獨,不是因為找不到真正的朋友,而是因為“心靈同場”。
D.“后者則強調(diào)數(shù)字社交更為重要”錯誤,材料二是反駁特克爾的觀點,強調(diào)“只有把發(fā)展中的現(xiàn)象放在更加長遠的歷史和更加廣泛的事實里,才能真正理解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并沒有強調(diào)數(shù)字社交更為重要。
故選C。
(2)B.“材料二并不認同,認為這反映特克爾在數(shù)字社交中的焦慮”錯誤。材料二認為“特克爾誤讀了人類正在發(fā)生的社交革命。在特克爾那里,依賴于身體同場的群體性被設定為人的自然屬性,由此推出身體異場就會讓人產(chǎn)生孤獨和隔離感。這明顯忽略了數(shù)字同場也意味著群體性的事實”,并沒有體現(xiàn)“不認同”以及“焦慮”,而是指出其觀點的錯誤。
故選B。
(3)a.描述了“低頭族”這一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是一個可以被觀測和驗證的客觀情況,因此屬于“事實”。b.提到在沒有手機而只能憑書信聯(lián)絡的年代,人際連接也可以在身體不在一起時發(fā)生。這同樣是一個描述歷史現(xiàn)象的客觀陳述,也屬于“事實”。
c.表述為“沒有人忽視釋放人類社交天性的重要性”。這里涉及到“沒有人忽視”這樣的主觀判斷,實際上是在表達一個普遍的觀點或看法,而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觀測的事實。因此,這一項屬于“觀點”。
d.表述為“人們之所以感到孤獨,與身體同場或異場無關,而是因為可以與之互動共情的人并不在場”。這同樣是在闡述一個主觀的觀點或看法,關于人們感到孤獨的原因,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觀測的事實。因此,這一項也屬于“觀點”。
綜上所述,材料二中提及的幾個“事實”中,實際上屬于“觀點”的一項是c和d。這兩項都是在表達主觀的看法或判斷,而不是在陳述客觀存在的事實。
故選B。
(4)材料一中提到:“網(wǎng)絡技術(shù)幫助我們連接遠方的人們,更為準確地說,是連接很多來自遠方的人?!边@說明數(shù)字社交可以打破地理限制,幫助我們結(jié)識更多的人。材料一中指出:“我們和網(wǎng)絡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而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打交道的時間越來越少?!币约啊叭藗兇_保手機必須時刻在身上,仿佛那是自己的護身符?!边@表明過度依賴數(shù)字社交會導致沉迷,影響現(xiàn)實生活。
材料一結(jié)尾部分提到:“我們可以從重拾一些過去認為是美德的行為開始。比如和朋友面對面聊天,無論在吃飯、鍛煉還是在休息時,都不使用手機?!边@強調(diào)了數(shù)字社交不應取代真實社交,而是應與之結(jié)合。
材料二中指出:“互動共情的前提是心靈同場,即心靈之間可以溝通與交流;而心靈同場不必依賴于身體的同場,也可以通過其他路徑實現(xiàn)。”這說明在數(shù)字社交中,追求心靈的溝通和共情同樣重要。
(5)①“海內(nèi)”反映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屬于身體異場。原文引用:“身體同場是人所必需的嗎?如果答案為‘否’,那便意味著還存在其他滿足人類群體性需求的形態(tài)?!边@句話說明身體同場并不是必須的,人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滿足群體性需求。詩句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正好反映了身體異場的情況,即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
②“存知己”反映兩人心靈可以相通,屬于心靈同場。原文引用:“心靈同場不必依賴于身體的同場,也可以通過其他路徑實現(xiàn)?!边@句話說明心靈同場不依賴于身體同場,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xiàn)。詩句中的“存知己”正好反映了心靈同場的情況,即兩人雖然身體分隔,但心靈相通。
③“天涯若比鄰”則體現(xiàn)身體異場的兩人通過心靈同場,實現(xiàn)了互動共情(或:避免了孤獨與隔離)。原文引用:“人們之所以感到孤獨,與身體同場或異場無關,而是因為可以與之互動共情的人并不在場?!边@句話說明孤獨感與身體同場或異場無關,而是因為缺乏互動共情的人。詩句中的“天涯若比鄰”正好體現(xiàn)了身體異場的兩人通過心靈同場實現(xiàn)了互動共情,避免了孤獨與隔離。
答案:
(1)C
(2)B
(3)B
(4)①利用數(shù)字社交擴大朋友圈。②數(shù)字社交要有度,避免沉迷。③數(shù)字社交要與真實社交結(jié)合。④數(shù)字社交也要追求互動共情。
(5)①“海內(nèi)”反映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屬于身體異場。②“存知己”反映兩人心靈可以相通,屬于心靈同場。③“天涯若比鄰”則體現(xiàn)身體異場的兩人通過心靈同場,實現(xiàn)了互動共情(或:避免了孤獨與隔離)。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
(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述類文本論據(jù)與論點關系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相關材料信息,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明確文章的論述話題是什么,觀點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論據(jù),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做好選項和文章觀點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
(4)本題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和歸納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nèi)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句中詩句內(nèi)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句子的意思,并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
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6~9.【答案】A、C、、【解析】(1)A.“老家人民不必忙碌,‘釣幾尾魚’‘拔幾棵菜’的生活”錯誤。原文是“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懶懶散散地樂得清靜幾天。家里人都忙著他們的營生,我便往河上釣幾尾魚了,往田畦里拔幾棵菜了”,“釣幾尾魚”“拔幾棵菜”寫的是我個人回老家后懶散清凈的生活狀態(tài),而“家里人都忙著他們的營生”。
故選A。
(2)C.“恰如《荷塘月色》……般營造出幽靜優(yōu)雅之境”錯誤。本文中以“夢”設喻寫景,突出早晨看山時不真切的茫然感受,沒有表現(xiàn)出優(yōu)雅之境。
故選C。
(3)甲處:前文說山“來得平?!?,但“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動人處”“那陽面,陰面,一溝,一梁,緩緩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條偌大的蟲,蠕蠕地從遠方運動而來了,驀然就在那里停下,驟然一個節(jié)奏的凝固”,描述山的平常模樣卻有著獨特的動態(tài)呈現(xiàn),在平凡中蘊含著讓人意外的動勢。應補寫“強勁的騷動正寓以屑屑的靜寂里啊”,因為前文描寫山的平凡中蘊含的力量,這里以“靜寂”和“騷動”的對比,強調(diào)山的內(nèi)在力量和生命力,景與理相互呼應,即通過具體的自然景觀,傳達出對事物內(nèi)在規(guī)律的感悟,故選②句。
乙處:看到“山上的路那么亂!而且沒有一條直著,能從山下走到山頂,能從山頂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開,或者干脆斷去了”“總感覺不到盡頭”,山路的亂、彎以及給人的獨特感受,然后和“城里的大街,就給人這種效果。這效果太過直白無趣”對比后,“這就是含蓄,豐富吧”剛好能點明山路這種獨特形態(tài)所蘊含的深層韻味,以“含蓄”和“豐富”的表述,強調(diào)山的內(nèi)涵和美感,景與理相互交融,故選①句。
(4)①作者通過對山的形態(tài)、色彩、光影等細節(jié)的描繪,比如“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點,它便將日光逼走,陰影鋪了整個村子”,展現(xiàn)出山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使讀者感受到山的神秘和豐富;多個角度描繪山的形態(tài)特質(zhì),雄偉、渾沌、靜謐、無規(guī)律、靈怪、夢幻、瑩透……山的變化無常盡顯大自然的“謎”之神秘。
②作者將山與城市、與日常生活進行對比,通過聯(lián)想和比喻,揭示出山的獨特魅力和內(nèi)在意義,如將山的靜寂與城市的喧囂對比,突顯山的寧靜與深邃;通過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描繪山的過程中,融入了對自然、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如“無為而為”的哲學觀念,使山的形象超越了自然本身,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作者通過自己在山中的親身體驗,如靜觀、漫步、冥想等,將個人的情感與山的形象緊密結(jié)合,使山的“謎”性更加生動和具體。
③作者在文中多次表達了對山的未解之謎的感慨,如“到底我不能囫圇道出個山來”,這種未解之謎正是山的魅力所在,激發(fā)讀者對自然的探索和思考。作者在文末兩段留下高空視角下的山的形態(tài)空白,以山與人的心靈對話創(chuàng)設物我交融的狀態(tài),激起讀者想象并思考山與人的關系的未知之謎。
答案:
(1)A
(2)C
(3)甲:②
乙:①
甲:②。理由:甲處前文先寫山的渾沌、凝固,再于觀察中表現(xiàn)其貫通流動的氣勢,表現(xiàn)出力(動)勢于靜寂中醞釀的哲理,故選②句。
乙:①。理由:乙處前文描寫山路之亂的趣味,對比城里大街的直白無趣,說明彎曲中蘊含著含蓄和豐富的哲理,故選①句。
(4)①作者從多個角度描繪山的形態(tài)特質(zhì),雄偉、渾沌、靜謐、無規(guī)律、靈怪、夢幻、瑩透……山的變化無常盡顯大自然的“謎”之神秘。
②作者在表達對山的精神內(nèi)涵的思考時多處使用問句、猜測說法、直抒疑惑,體現(xiàn)出山中深邃的哲理、智慧像謎難以被譯解。
③作者在文末兩段留下高空視角下的山的形態(tài)空白,以山與人的心靈對話創(chuàng)設物我交融的狀態(tài),激起讀者想象并思考山與人的關系的未知之謎。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內(nèi)容,明確文本的藝術(shù)特色,再判斷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橫線處比喻的分析能力。解答時,要明確相關分析,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文本內(nèi)容及哲理表達的理解與分析能力,以及語句的銜接連貫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描寫人物的方法,再結(jié)合文本分析作答。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理解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題目要求,再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分析作答。
文學類選擇題解答步驟:
第一步:細讀選項,抓關鍵。
此類題4個選項,答題區(qū)域涉及文本的各個角落,因此需要仔細閱讀選項,把握選項中的部分關鍵詞語,給第二步打好基礎。
第二步:精準定位,找區(qū)間。
根據(jù)選項中的關鍵性詞語,迅速瀏覽文本,找與之匹配的關鍵詞,從而確定選項的答題區(qū)間。
第三步兩相比較,問三問。
兩相比較就是把選項和相關區(qū)域的原文進行比較,在具體比較時可以“問三問”:選項有沒有篡改內(nèi)容,有沒有混淆邏輯,有沒有主觀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圍、程度、時間等的內(nèi)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幾個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原文中有沒有此類信息。選項命制時加入了命題者的臆想,主觀臆想的選項內(nèi)容往往是無中生有的。10~14.【答案】CDG、B、B、①到了戰(zhàn)鼓震天,戰(zhàn)亂爆發(fā)(的時候),紅色的戰(zhàn)旗布滿了山谷,讀書人流落塵埃。
②如果不寫一篇文章來記載這件事,恐怕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不足以表達我們這些守郡副職尊崇儒學尊重儒道的意愿、①修建廟學能樹立萬世的教化,值得記載;②現(xiàn)在戰(zhàn)亂剛剛平息,能重新恢復太平時期尊儒重道的傳統(tǒng),教化百姓,值得記載;③新建的廟學宏偉壯觀,而沒有勞民傷財,值得記載【解析】(1)句意:他們不知道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風俗,必須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xiàn),豪杰之士依賴它來培養(yǎng)造就,政治教化把它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
“知”作謂語,“化民”“成俗”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二者作“知”的賓語,應在C處斷開;
“豪杰”作后句主語,其前D處斷開;
“賴之”是謂語和賓語,“以”目的連詞,連接“賴之”和“陶鑄”,應在G處斷開;
故選CDG。
(2)A.正確。都是通假字,通“途”。句意:著名的官員和重要的官員,都出自這條道路。/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掌管事務。
B.“意思相同”錯誤。幾乎/大概,表示揣測。句意:幾乎成為廢棄的東西。/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吧。
C.正確。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句意:(施工場面)像云霧蒸騰、雷聲轟鳴一樣
(熱鬧非凡)。/天下百姓像云一樣聚集在一起,響應起義。
D.正確。都是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縉紳、官吏和士族/代指音樂。句意:官員們紛紛前來。/舉起酒杯想喝酒卻發(fā)現(xiàn)沒有音樂相伴助興?。?
故選B。
(3)B.“于是在廟學原址進行大規(guī)模重建”錯誤,根據(jù)原文“于是相與經(jīng)營揆度……孔圣廟貌之東”可知,是選擇了“舊宋監(jiān)香提舉之公室”作為新址,并未在“廟學原址”重建。
故選B。
(4)①“鼙鼓”,戰(zhàn)鼓,代指戰(zhàn)爭;“干戈”,指代戰(zhàn)爭;“赤幟”,紅色的戰(zhàn)旗;“青衿”,指代讀書人。譯文:到了戰(zhàn)鼓震天,戰(zhàn)亂爆發(fā)(的時候),紅色的戰(zhàn)旗布滿了山谷,讀書人流落塵埃。
②“紀”,通“記”,記載;“曖昧”,模糊不清;“稱”,表達。譯文:如果不寫一篇文章來記載這件事,恐怕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不足以表達我們這些守郡副職尊崇儒學尊重儒道的意愿。
(5)①根據(jù)“惟茲建學之事,勿憚一時之勞,而立萬世之教,此一可書也”可知,修建廟學能弘揚儒教,樹立長遠的教化,盡管花費了一時的辛勞,但意義重大,所以值得記載。
②根據(jù)“于兵戈粗定之際,復舉太平之墜典,新斯民之耳目,此二可書也”可知,現(xiàn)在處于戰(zhàn)亂剛剛平息的時期,能夠重新恢復太平時期尊儒重道的傳統(tǒng),使百姓耳目一新,教化百姓,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種行為值得記載。
③根據(jù)“土木之功,巍然壯觀,皆召募力役,而不勞于民,此三可書也”可知,新建的廟學工程宏偉壯觀,然而在修建過程中都是招募勞力,沒有讓百姓勞累,這種不勞民傷財?shù)淖龇ㄖ档糜涊d。
答案:
(1)CDG
(2)B
(3)B
(4)①到了戰(zhàn)鼓震天,戰(zhàn)亂爆發(fā)(的時候),紅色的戰(zhàn)旗布滿了山谷,讀書人流落塵埃。
②如果不寫一篇文章來記載這件事,恐怕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不足以表達我們這些守郡副職尊崇儒學尊重儒道的意愿。
(5)①修建廟學能樹立萬世的教化,值得記載;②現(xiàn)在戰(zhàn)亂剛剛平息,能重新恢復太平時期尊儒重道的傳統(tǒng),教化百姓,值得記載;③新建的廟學宏偉壯觀,而沒有勞民傷財,值得記載。
參考譯文:
重修邢州廟學記[金]鄭昕
邢州一向被認為是政務繁忙的郡縣,龍岡山與鴛鴦水環(huán)繞其間,地理位置十分顯赫。這里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仿若一座大都市。因此,在和平安寧的日子里,學校里
學生眾多,人才濟濟,他們才華橫溢,文采飛揚,個個出類拔萃,幾乎成為這一路最出人才的地方。許多著名的官員和杰出人物都出自這里。到了戰(zhàn)鼓震天,戰(zhàn)亂爆發(fā)(的時候),紅色的戰(zhàn)旗布滿了山谷,讀書人流落塵埃。學校的弦歌誦讀之聲再也聽不到了,校舍也變成了廢墟,這里變成了一片荊棘叢生、瓦礫遍地的荒涼之地,這樣的狀況已經(jīng)持續(xù)了好幾年了。
天會乙卯年,節(jié)度使金吾衛(wèi)大將軍班子成、同知將作監(jiān)田谷,在處理政務的閑暇之余,談及此事,相對嘆息,情感真摯懇切。他們深深憐憫儒家教化的衰落遲緩,感傷士大夫風氣的敗壞喪失,認為自己身為地方長官,應以拯救為重;何況這里是大藩重鎮(zhèn),承蒙朝廷命令,既然已設置負責教導的官員,又怎能讓州郡的學校荒蕪呢?于是二人一同籌劃測量,找到原宋朝監(jiān)香提舉的官署,這處建筑獨自留存,但已漸漸傾斜,如果再經(jīng)過幾年,恐怕就會變成廢棄之物。
隨后便聚集工匠、運送木材,將其遷移到舊學旁邊、孔圣廟的東面。大規(guī)模地修筑地基,建造廳堂屋宇,工程聲勢浩大,新建筑如墻壁般矗立、似山巒般橫陳。架設屋梁那天,士大夫們紛紛聚集,老人小孩都跑來觀看。廳堂建成后,又建造了廊屋、齋舍,作為讀書人潛心學習、游玩休憩的地方。這些建筑布局如鸞鳥飛翔、猛虎盤踞,地基結(jié)構(gòu)連貫有序。此外還修繕了舊廳堂,設立了高大的門戶,四周建筑相互掩映,氣勢高大明亮。既不奢侈繁雜,也不儉省簡陋。工程完成后,大規(guī)模合奏音樂舉行落成典禮。從此,平民書生們歡欣鼓舞、手舞足蹈,暗自慶幸又見到了夏商周三代的遺風,無不背著書箱、提著書篋,整理衣裳、彈去帽上灰塵,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在詩書與圣賢的領域努力鉆研,沒有自暴自棄、舍棄正路不走的人。
于是,他們對我說:世上的官員們,往往被常規(guī)和淺見束縛,把處理公文和應付差事當作急務,把征收賦稅和處理訴訟當作主要工作。他們茍且偷安,因循守舊,拖延時間,對學校的興廢漠不關心,就像越國人對待秦人的肥瘦一樣,毫無喜怒哀樂之情。在這其中,能毅然決然地把興復學校作為自己心愿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他們不知道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風俗,必須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xiàn),豪杰之士依賴它來培養(yǎng)造就,政治教化把它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它也是道德規(guī)范的屏障。
多么壯美啊,這是禮義的盾牌,它培育根本,幫助國家奠定太平盛世不可動搖的基礎,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纯呆斮夜藿ㄣ鷮m,淮夷就歸順了;文翁尊崇儒學,西蜀就歸化了;鄭國想要廢棄學校,子產(chǎn)就責備他。這些得失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這些守郡的副職,雖然只是粗鄙的俗吏,卻懂得君子的大道,所以在秉承朝廷旨意、宣揚教化之外,還孜孜不倦、急切地關注著學校的事務,就像饑餓的人急于求食、口渴的人急于求飲一樣,一定要親自督促勉勵工匠,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工程就完成了,這使得千里之內(nèi)的地區(qū),重新煥發(fā)了古風。這可以說是遵循了鄭國的教誨,而仰慕魯國和蜀國的為政之道。
如果不寫一篇文章來記載這件事,恐怕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不足以表達我們這些守郡副職尊崇儒學尊重儒道的意愿。我認為,應該記載而不記載,是掩蓋善行;不應該記載而記載,是虛夸美德。只有這件建學的事情,不怕一時的辛勞,而能樹立萬世的教化,這是值得記載的第一點。在戰(zhàn)亂剛剛平息的時候,又能恢復太平時期的傳統(tǒng),使百姓耳目一新,這是值得記載的第二點。土木工程的成就,宏偉壯觀,都是招募工匠來完成的,沒有勞民傷財,這是值得記載的第三點。有了這三點美好之處而值得記載,我怎么敢因為自己的固陋而謙讓呢?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
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diào)整過來。15~16.【答案】C、①反對戰(zhàn)爭,體現(xiàn)仁政。直接抒發(fā)對“小康”的祈愿,敘述水陸交通安全,郡城不見戎裝,表達對社會安定、人民安樂的政治訴求。
②重視生產(chǎn),體現(xiàn)仁政。描寫商賈往來不絕,百貨暢行無阻,新麥得以收割,嫩桑得以采摘,繪出一幅百業(yè)興盛、百姓勤勞的畫卷。
③以民為本,體現(xiàn)仁政。想象背井離鄉(xiāng)的流民,聞說家鄉(xiāng)變化,不久遠道還鄉(xiāng),安居樂業(yè),暗含詩人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憧憬。
④為官仁愛,體現(xiàn)仁政。這首詩獻給當?shù)毓賳T,既是對他們工作的欽敬和贊美,也是對他們想民生疾苦、同百姓憂樂的期待和勸勉【解析】(1)C.“意境相同”錯誤,“月出驚山鳥”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驚斷鶯聲”以動襯靜,繪出了一幅百業(yè)興盛、百姓勤勞的畫卷。
故選C。
(2)前四句“池陽今日似漁陽,大變兇年作小康。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后絕戎裝”意思是池陽像漁陽一樣,一掃以往年成不好的氣象,成了社會安定,人民安樂的小康社會。水路交通順暢,郡城安定,不見戎裝,“絕戎裝”抒發(fā)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反對,也抒發(fā)了對“小康”的祈愿以及人民安樂的政治訴求。
“江路靜來通客貨”“分開野色收新麥,驚斷鶯聲摘嫩?!?,作者描寫的視角一個是商業(yè)貿(mào)易,一個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路交通順暢,貿(mào)易往來繁榮,老百姓辛勤收割小麥、采摘嫩桑,繪出一幅百業(yè)興盛、百姓勤勞的畫卷,表明官員們重視生產(chǎn)。
“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xiāng)”,作者由眼前的國泰民安的景象聯(lián)想到背井離鄉(xiāng)的流民,也許他們聽說家鄉(xiāng)的仁政,不久就會回到家鄉(xiāng),說明作者以民為本,心系百姓,也暗含詩人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憧憬。
由題目“獻池州牧”可知這首詩是獻給當?shù)毓賳T的?!按笞儍茨曜餍】怠薄翱こ前埠蠼^戎裝”“江路靜來通客貨”“分開野色收新麥,驚斷鶯聲摘嫩桑”等表達了對當?shù)毓賳T工作的欽敬和贊美,“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xiāng)”,也表達了對他們想民生疾苦、同百姓憂樂的期待和勸勉。說明官員為官仁愛。
答案:
(1)C
(2)①反對戰(zhàn)爭,體現(xiàn)仁政。直接抒發(fā)對“小康”的祈愿,敘述水陸交通安全,郡城不見戎裝,表達對社會安定、人民安樂的政治訴求。
②重視生產(chǎn),體現(xiàn)仁政。描寫商賈往來不絕,百貨暢行無阻,新麥得以收割,嫩桑得以采摘,繪出一幅百業(yè)興盛、百姓勤勞的畫卷。
③以民為本,體現(xiàn)仁政。想象背井離鄉(xiāng)的流民,聞說家鄉(xiāng)變化,不久遠道還鄉(xiāng),安居樂業(yè),暗含詩人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憧憬。
④為官仁愛,體現(xiàn)仁政。這首詩獻給當?shù)毓賳T,既是對他們工作的欽敬和贊美,也是對他們想民生疾苦、同百姓憂樂的期待和勸勉。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
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注注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qū)懽黠L格。
(四)關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
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17.【答案】【小題1】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小題2】心非木石豈無感
吞聲躑躅不敢言【小題3】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小題4】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小題5】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解析】故答案為:
(1)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重點字:諫)
(2)心非木石豈無感
吞聲躑躅不敢言(重點字:躅)
(3)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重點字:俯)
(4)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重點字:猶)
(5)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重點字:澄)
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
名篇名句的背誦和默寫,不應機械古板地死記硬背,要聯(lián)系上下文,在具體語境中分析品味和識記一些關鍵的詞語,從而使自己對名句既有感性的記憶,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聯(lián)系“琵琶女本不愿為人彈奏,是千呼萬喚的情況下才出來”的具體語境,就會把“始”寫成“使”。18~21.【答案】(1)①:此處強調(diào)鵲橋二號中繼星在后續(xù)探月四期任務中有著重要作用,能起到協(xié)助、幫忙的關鍵作用,此處有引號,可用擬人化表達,如可填“一臂之力”/“鼎力相助”/“運籌帷幄”。一臂之力: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從旁幫一點忙。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幫助。一般用于請人幫助時的客氣話。運籌帷幄:在軍帳內(nèi)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計,考慮決策。
②:嫦娥六號任務是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其難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可填“不言而喻”/“前所未有”。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前所未有:從來沒有過的。
③:前文提到中繼星“苦練內(nèi)功”,進入相應軌道后就開始各項測試工作,可形容工作之迅速,或者工作的有條理,如可填“馬不停蹄”/“有條不紊”/“按部就班”。馬不停蹄: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有條不紊:有條理,有次序,一點兒不亂。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guī)矩辦事,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2)A處:前文提到要和嫦娥四號完成對通測試,目的就是驗證在鵲橋一號中繼星退役的情況下自身能否接替其為嫦娥四號服務,可填“可以立刻接棒為嫦娥四號服務”。
B處:前面段落詳細闡述了中繼星進行的多項關鍵試驗和測試等工作,此處說“終于可以暫時松口氣”,那必然是在這些工作都順利完成之后,這樣補寫能自然承接上文的工作內(nèi)容并引出后面中繼星發(fā)出的狀態(tài)良好的話語,可填“順利完成這些工作后”。
C處:前文說鵲橋一號中繼星是為嫦娥四號任務量身定做的,后面說鵲橋二號中繼星要服務眾多探測器,有不同的功能要求,通過對比突出鵲橋二號中繼星肩負任務更多,所以補寫內(nèi)容體現(xiàn)其肩負多個任務這一情況,可填“而鵲橋二號中繼星則肩負多個任務”。
(3)新聞雖然要求客觀準確,但也需要考慮可讀性和傳播效果等。在這篇報道中,使用引號有著積極作用。
比如用引號標注“總開關”“苦練內(nèi)功”等,“總開關”屬于特殊含義,能鮮明地突出鵲橋二號中繼星在探月四期工程里至關重要的地位和關鍵作用;
“苦練內(nèi)功”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中繼星當作人一樣為完成任務而積極準備,寄寓著航天工作者們?yōu)榱巳蝿湛炭嚆@研、認真籌備、不懈努力的工作態(tài)度和作風。
還有像提到一些功能方面的表述使用引號體現(xiàn)特殊含義,展示出鵲橋二號中繼星獨特的任務能力。
整體上并沒有改變新聞本身客觀準確報道探月工程相關情況的實質(zhì),反而讓科普類的新聞語言更生動形象、富有文學性,增強了對讀者的吸引力,更利于傳播。
(4)首先,明確標題的作用是概括文章核心內(nèi)容并吸引讀者注意力。在本題中,要突出重點關鍵主體“鵲橋二號中繼星”以及其主要行為或在探月任務中的關鍵意義。
由于是校園公眾號面向?qū)W生群體,使用修辭能使標題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強閱讀吸引力。比如運用擬人,可以將鵲橋二號當作有情感、有行動目的的人來描述,像示例中的“苦練內(nèi)功”,把它為任務做準備的過程擬人化;運用比喻,則可將其與探月工程的關系比作某種形象的助力行為,如“鵲橋二號:探月征程的忠誠導航星”,把鵲橋二號比喻成導航星,突出其在探月工程里的引領、輔助作用。
同時,要注意字數(shù)限制在20
字以內(nèi),這就要求我們精煉語言,去除冗余詞匯,精準地傳達關鍵信息,讓讀者一眼就能了解文章圍繞鵲橋二號在探月工程中的作為展開報道,從而激發(fā)他們閱讀正文的興趣。
答案:
(1)示例:①一臂之力(鼎力相助/運籌帷幄)
②不言而喻(前所未有)
③馬不停蹄(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2)示例:A可以立刻接棒為嫦娥四號服務
B順利完成這些工作后
C而鵲橋二號中繼星則肩負多個任務
(3)示例:可以使用。文中多處使用引號,或以特定稱謂突出鵲橋二號中繼星的地位、作用,或以擬人的寫法寄寓航天人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風,或借特殊含義表現(xiàn)鵲橋二號中繼星的任務能力,新聞內(nèi)容、報道價值仍是客觀準確的,在科普類報道中,這樣表達增強了新聞語言的生動性、文學性、可讀性等。
(4)示例:鵲橋二號“苦練內(nèi)功”,盡心助力探月工程。、、、【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成語的含義,再結(jié)合語境選擇恰當?shù)某烧Z填空。
(2)本題考查學生句子補寫的能力。解答時,先把握文段語脈,定位句子關系;然后根據(jù)上下語境,進行合理推導。
(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談觀點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觀點,再分析作答。
(4)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標題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題目要求,再分析作答。
語段綜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性考查。一是通過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漢字、詞語、句子等在內(nèi)的各項基礎知識;二是不僅考查語文知識,還考查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試題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
①在語段內(nèi)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或給漢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錯別字;
②理解和運用語段內(nèi)的詞語、成語和熟語;
③判斷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
④在語段中調(diào)整句子順序或把從語段中抽出的句子歸位;
⑤改正語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語段的基本內(nèi)容歸納語段主旨??疾榭忌谝粋€語段中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試題材料可以來自于考生所學教材,也可來自于課外生活。22.【答案】陰陽相濟萬物生調(diào)和之道見乾坤
賈平凹在《讀山》中寫下“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樣看不清任何東西”,這看似悖謬的頓悟,恰如《周易》所言“一陰一陽之謂道”。從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到人間煙火的滋味,從自然造化的玄機到文明演進的密碼,萬物都在陰陽調(diào)和的韻律中舒展生命。當我們在太極圖中看見黑白交融的智慧,便讀懂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深層密碼。
天地以陰陽相生孕育萬物,這是宇宙最深邃的詩篇。程允升在《幼學瓊林》中記載的“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道出了自然界的根本法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歷經(jīng)千年風沙,正因西北干燥的氣候與洞窟封閉的環(huán)境陰陽相濟,才讓千年丹青得以留存;紫禁城建筑群嚴格遵循“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布局,將陰陽五行融入空間美學,讓金水河的柔波與太和殿的巍峨相映成趣。這些凝固的時光里,藏著中國人對“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
人間煙火在五味調(diào)和間升騰,這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樣。中華俗語“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調(diào)和百味香”的智慧,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早有記載:“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鄙虦珪r期的伊尹以“調(diào)和五味”論治國之道,將廚房方寸化作治國理政的沙盤。正如蘇軾在《老饕賦》中所寫:“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边@種對味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泊秦淮及試題和答案
- java星號輸出算法面試題及答案
- 生氣的考試題及答案
- 粵語選擇測試題及答案
- 三年級半期考試題及答案
- 【03-暑假培優(yōu)練】專題07 find和with復合結(jié)構(gòu)的用法 (學生版)-2025年新高一英語暑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
- 2025年精密水準儀經(jīng)緯儀綜合檢驗儀合作協(xié)議書
- 同學之間矛盾處理課件
- 吊車吊裝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脲醛塑料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上半年廣東汕頭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招聘28人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1套
- 小型企業(yè)網(wǎng)絡構(gòu)建:VPN設置與配置詳解
- 基孔肯雅熱預防宣講課件
- 四川綿陽郵政招聘試題帶答案分析2024年
- 林業(yè)科普知識課件
- 年度在職培訓管理辦法
- 35kv電力線路施工安全協(xié)議2025年度模板
- 消化道內(nèi)異物疑難病例討論
- 2025年預防接種技能競賽征集試題
- 中國十二碳二元酸行業(yè)調(diào)查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