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包裹體測溫實驗_第1頁
流體包裹體測溫實驗_第2頁
流體包裹體測溫實驗_第3頁
流體包裹體測溫實驗_第4頁
流體包裹體測溫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實驗

一、實驗目的

在已經具備一定有關流體包裹體的基礎知識下,通過老師的演示及講解:

(1)了解流體包惠體巖相學基礎,能夠識別出不同類型的包裹體;

(2)明白不同流體牖體體系下的冷凍一均一法測溫方法;

(3)能觀察到在不同溫度下流體包裹體發(fā)生的不同的相變;

(4)通過對包裹體的觀察,可明確在NaCI-H20體系流體包裹體下的三個溫度——

初熔溫度、冰點溫度、均一溫度;在NaCI-H2O-CO2體系流體包裹體下的四個溫度——

液態(tài)二氧化碳變?yōu)楣虘B(tài)二氧化碳溫度、固態(tài)二氧化碳熔融溫度、籠形物分解溫度、均一溫

度。

二、實驗原理

(1)包裹體研究理論前提:

1.均勻體系。包裹體形成時,被捕獲的流體是均勻體系,即主礦物是在均勻體系中生

長的。

2.封閉體系。充填(滯留)在晶體缺陷中的流體為主礦物封閉,形成獨立的封閉體系,

沒有外來物質的加入和內部物質的逸出。

3.等容體系。包裹體形成后,體積基本恒定不變,保持等容體系的特點,因而可以利

用各種與之有關的物理化學相圖。

(2)冷凍一均一法:

1.冷凍法:指在包裹體冷卻到室溫以下時觀察液相向固相轉變(即固化)過程?;?/p>

原理是通過在冷臺上改變溫度,觀察包裹體所發(fā)生的相變過程。

符合拉烏爾定律——對于稀濃度溶液而言,溶液的冰點下降數(shù)值與溶質的種類及性質

無關,而僅僅取決于溶解在水(溶劑)中的溶質的濃度;對于具有相同濃度的各種溶質,

其冰點的下降溫度也相同。

A甘”RX(Tm)2XM

3=版X小,其中31000x"

2.均一法:根據(jù)包裹體的基本假設和前提,包裹體所捕獲的流體為原始均勻的單一相

流體,它們充滿著整個包裹體空間。隨著溫度下降,流體(氣體或液體)的收縮系數(shù)大于

固體(主礦物)的收縮系數(shù),包裹體將沿著等容線演化,一直到兩相界面的位置,如果原

來捕獲的是大于臨界密度的流體,則分離出一個氣相,氣體逸出后,由于表面張力的影響,

氣體在自利位置形成球形的氣泡;如果原來捕獲的是小于臨界密度的富氣體流體,則氣體

在流體中凝聚出一個液相,形成具有一個大氣泡的兩相包裹體。

如果在冷熱臺中升溫,則可看到可逆的相變化現(xiàn)象:首先看到的是隨著溫度的升高氣、

液相的比例發(fā)生變化,而當升到一定溫度時,就發(fā)生了相的轉變,即從兩相(或多相)轉

變成一個相,也即達到了相的均一,這時的溫度即為均一溫度。

圖6.1置體包,體均一性狀(黑盧?章y.IRO)

V|.氣體長毫體;V,.■罪狀2箝包?體:V>t一體觸■體

三、實驗儀器及說明

測溫分析的原理比較簡單,只要在光學顯微鏡上附加一種測溫設備,就能在地質上有

意義的各種透明(或半透明)礦物中廣泛應用。該方法是在詳細觀察和辨認包裹體中含流

體的各種物相(固相、氣相、液相)基礎上,通過升溫或冷凍來測量各種瞬間相變化的溫

度。相較于適用o~15OOK測溫范圍的linkam-TS15O型熱臺JinkamTHMSG-600型冷

熱臺適合本次實驗要求。

圖6.6英國LinkamTHMSG600冷熱臺剖面圖(左)和實物圖(右)

四、實驗內容

(1)流體包裹體類型識別及巖相學觀察

液相占整個在低于co,喧

界阻度時可見

包裹體體積

氣體co,.液

50%以上,體co,、和水

均一到液相溶液三相

ro.包果體

氣相占整個含

包裹體體積如

至少大干嫉

50%以上,等

均一到氣相

除液相或氣相由玻璃質I氣

外,含有各種泡土流體組

子礦物如NaCl.I成,有時見

KCI.赤鐵礦.方少量結晶質

熔融(巖漿)包II體

本次實驗要求認識出氣液兩相的包裹體與含C02包裹體。二者最便于區(qū)分的方法是升

降溫,C02包褰體將出現(xiàn)明顯別于氣液包裹體的現(xiàn)象。

(2)NaCI-H2O體系流體包裹體冷凍一均一法測溫

實驗效果理想的話,在顯微鏡下將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

(3)NaCI-H2O-CO2體系流體包裹體冷凍一均一法測溫

實驗效果理想的話,在顯微鏡下將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

五、實驗步驟

(1)清理顯微鏡載物臺

(2)加入液氮制冷

(3)尋找待觀測包裹體

(4)設置參數(shù)具體數(shù)值——氣液包裹體三個;C02包裹體五個

(5)觀測流體包裹體變化并記錄相對應的溫度

六、實驗現(xiàn)象及結果(注:文中圖片比例尺沒有嚴格相等的關系,不能代表其體積變

化)

(1)流體包裹體類型識別及巖相學觀察

圖a圖b圖c

1)氣液兩相包褰體:流體包裹體是氣液兩相,為氯化鈉和水,由圖a可見氣相呈

圓球狀氣泡,與液相共存,二者之間的界限為一粗粗的黑圓圈(圓圈的粗細與包裹體的大

小和切片穿過包裹體的方向有關)

2)含CO2包裹體:CO2包裹體是NdCLH2O、CO2,圖b與圖d有相近之處,但

在升降溫的過程中,圖b會出現(xiàn)圖c的現(xiàn)象,里面出現(xiàn)一小氣泡,且運動活躍。

(2)NaCI-H20體系流體包裹體冷凍一均一法測溫

觀察三個溫度:①初熔溫度:?30.5℃;②冰點溫度:?7.1。(:;③均一溫度:一般在20(TC

(未觀察)

在冷凍時,該包裹體沿著一條平行于溫度軸的垂直軌跡變化。在理論上,溫度達到冰

點應形成冰,然后冰繼續(xù)結晶直到共結溫度為止;持續(xù)冷凍后,剩余的液體結晶成水石鹽,

直至包裹體完全凍結。

但在實際冷凍過程中,由于絕大多數(shù)包募體在降溫冷卻過程中都存在亞穩(wěn)態(tài)現(xiàn)象,即

冷凍到相變點時不變化仍保持原來狀態(tài)的現(xiàn)象,直至-90℃情況下包裹體內還沒有出現(xiàn)冰,

而且液體變得越來越過冷卻,最后突然發(fā)生凝固作用。實際測溫過程中,由液體到固體的

轉變是瞬時的、可能是難以辨別的,常常僅有氣泡突然消失或變形這樣的證據(jù)。在這一溫

度下,凝固體是透明的,并可能多少有些斑點。

①初熔溫度:-30.5℃

圖d圖bSic

在重新加熱回溫過程中,包裹體到達低共結溫度時,體系中的水石鹽熔化,這就是初

熔溫度(Tfm),體系內剩下冰和液體。由于熔化產生的液體數(shù)量小,初熔可能難以或者實際

上是不可能識別的,通常只是因為包裹體呈現(xiàn)完全粒狀化的外貌,才能識別這種變化。圖

a為降溫后升溫前狀態(tài),圖b為中間變化過程,圖c為初熔溫度時刻。

②冰點溫度:

圖a圖b圖c

隨著溫度的繼續(xù)升高,冰不斷熔化,直到最后一塊冰晶熔化為止,這就是最終的冰熔

化溫度Tm。理論上來說,通過逐漸降溫,直到包裹體內液體開始結冰,該溫度即為冰點,

但由于亞穩(wěn)態(tài)現(xiàn)象的存在,實際冰點測定過程中采用將包裹體迅速降溫至過冷卻,流體相

全部凝固,再緩慢回溫直至最后一塊冰晶熔化,從而測得冰點(Tm)。圖a為初熔后包裹體

現(xiàn)象,圖b為中間過程現(xiàn)象,圖c為包裹體到達冰點時刻溫度的現(xiàn)象。

通過測定冰點,可以計算出鹽度這一流體包裹體的參數(shù)。

Hall等(1988)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了利用冰點下降潟度計算片度的公式:

3

W=0.00+1.78Tm-0.0442%+0.000557Tm

式中,卬為NaCl的重敢百分數(shù),Tm為冰點下降溫度(C)o

③均一溫度:一般在200℃(未觀察)

(3)NaCI-H2O-CO2體系流體包裹體冷凍一均一法測溫

觀察四個溫度:①液態(tài)二氧化碳變?yōu)楣虘B(tài)的溫度:-104。(:;②固態(tài)二氧化碳熔融溫度:

-623℃;③籠形物分解溫度:7.8℃;④均一溫度:部分均一溫度:117C;完全均一溫

度(未觀察)

CO2包裹體常見的為H2O+液態(tài)CO2(LCO2)+氣態(tài)CO2(Gcs)三相包裹體,在冷凍

升溫過程中會存在五個相:水溶液、冰、氣體水合物(籠形物)、固體CO2、富CO2液

體,富CO2氣體。由于哪物的形成,各相之間有強烈的相互作用。

①液態(tài)二氧化碳變?yōu)楣虘B(tài)的溫度:-104℃

圖a圖b圖c

圖a為降溫后未升溫前的包裹體形態(tài),圖b為中間過程,圖c為液態(tài)二氧化碳變?yōu)楣?/p>

態(tài)二氧化碳溫度下現(xiàn)象。液態(tài)CO2變?yōu)榘咨腆w物質,呈月牙狀,存在氣體CO2顏色較

暗。(Sic)

②固態(tài)二氧化碳熔融溫度:-62.3℃

圖a圖b圖c

圖a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