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_第1頁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_第2頁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_第3頁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_第4頁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

一.選擇題(共3小題)

1.(2023?南沙區(qū)二模)2013年4月5日,我國帆船手鴦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實

現(xiàn)了中國人首次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海的壯舉。如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圖。此次航行中,

最能利用盛行風和洋流的航程是()

一>航向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一臺灣海峽D.臺灣海峽一青島

2.(2020?梅州模擬)讀下面某中低緯度大洋環(huán)流局部示意圖(圖甲)及世界某地區(qū)圖(圖

乙),完成題。

A.甲圖所示海域與乙圖所示地區(qū)都位丁北半球

B.甲圖中①洋流與乙期中M洋流成因、性質都相同

C.甲圖中③洋流與乙圖中M洋流成因、性質都相同

D.乙圖中M洋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

3.(2020?梅州模擬)如圖為世界某大陸西岸沿海地區(qū)示意圖,圖中緯線上面的數(shù)據(jù)代表各

點距海岸的距離,下面的數(shù)據(jù)代表相應的海水表層溫度。該大陸及其西岸洋流性質可能

為()

(米)186245204163122031045230陸

《匕》212品品19.7W5LS8品稱W地

1Aa

A.南美洲大陸、寒流B.非洲大陸、暖流

C.北美洲大陸、寒流D.澳大利亞大陸、曖流

二.解答題(共17小題)

4.(2023?廣州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調節(jié)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受太陽輻射、近地表

氣溫、降水、風速、水位等因素的影響,洞里薩湖表面水溫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

變化。如圖示意洞里薩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薩湖表面水溫、氣溫和水位的多年月平

均狀況。

104°106°

104°106°

時間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水溫(℃)27.529.830.129.026.225.725.3

氣溫(℃)28.929.328.727.827.327.3272

水位(m)2.11.71.52.03.55.77.7

(1)風對洞里薩湖表面水體有降溫效應,試說明原因。

(2)與4?5月相比,6?8月洞里薩湖表面水溫明顯降低,分析其原因。

(3)受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2019年洞里薩湖表面水溫出現(xiàn)異常高值,分析其機制c

5.(2023?惠州校級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上層平均密度較小、深層平均密度較大,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垂向熱力結構,這種結

構會抑制水體的垂向混合過程,進而影響熱量的垂向輸送。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

北冰洋有無河流徑流輸入對北冰洋海水性質有顯著影響。圖1示意北極地區(qū)大洋環(huán)流,

圖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無河流徑流輸入時的平均溫度。

圖1圖2

(1)在圖1中用箭頭標注洋流方向,將北極地區(qū)大洋環(huán)流補充完整。

(2)從海水運動角度,分析關閉北極河流徑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積減少的原因。

(3)簡析關閉北極河流徑流對拉普捷夫海表層水溫的影響。

6.(2023?東莞市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遼東灣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灣頂及東西兩側向中央傾斜,灣頂水深在10米左右,

最深處位于灣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約32米。遼河口南臨遼東灣,河口岸線平面形態(tài)呈喇

叭狀,屬于強潮河口,大潮潮差可達4m以上。遼河口內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灘和

島嶼,分布著我國最大的蘆葦濕地;口外海水鹽度分布表現(xiàn)出較為復雜的、明顯不同于

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來遼河下游工、農業(yè)用水量不斷增多。如圖示意遼東灣位置,如

圖示意三道溝站海水鹽度隨水位變化。

…"U

2O|7J2J(K3DK.IJ

..MM

分析與同緯度海區(qū)相比,遼東灣冬季海冰廣布的原因。

9.(2022?東源縣校級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西南季風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響粵東至閩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夏

季珠江徑流對東經(jīng)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如圖示意粵閩沿海部分海底地

(I)分析甲處上升流的形成機制。

(2)指出上升流發(fā)生對,甲、乙兩處表層海水溫度和密度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3)說明夏季珠江徑流對丙處上升流有明顯抑制作用的原因。

10.(2022?深圳模擬)海水的水齡(海水在一處滯留的時間)與海域水體的流動性密切相關,

深層海水的水齡?般大于表層。巴斯海峽位于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其海

水流動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如圖)。研究表明,巴斯海峽東南部(圖中虛線框范圍)水

齡較大,對水質和海洋生物分布造成一定影響。

I46,I4M

-濘*<t>

—*清*<%>

—?律汰《6彳)

II.(2021?廣東模擬)閱讀圖文材料,I可答問題。

材料一:黃海中央水團分布在黃海中央水下洼地區(qū)域。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

薄層的高溫、低鹽水;下層為厚層低溫、高鹽水,下層也稱為“黃海冷水團”,兩者之間

出現(xiàn)明顯的溫躍層。溫躍層是位于海面以卜某深度內溫度和鹽度有巨大變化的薄薄?層,

是上層的薄暖水層與卜層的厚冷水層間出現(xiàn)水溫急劇下降的層。

材料二:如圖為黃海中部海區(qū)某月海水溫度垂直結構。

(I)描述圖中海域內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特點。

(2)推測黃海海域溫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并分析成因。

(3)黃海冷水團的形成、發(fā)展和消亡與溫躍層的演變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指出黃海冷水

團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

12.(2022?東源縣校級模刃,)海平面高度受盛行風向、水溫、大風天氣、海洋水文運動等多

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升降變化,并對沿海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重大影

響圖1示意上海區(qū)域及觀測站位置,圖2表示上海東部沿海海平面高度的年內變化(1980

■2019年平均狀況)

汨平面島啜變化

?*)

由2

與冬春季相比,分析上海東部沿海海平面夏秋季較高的原因。

13.(2021?佛山模擬)珠每大萬山島面積約8.1kn?,人口約300人,周邊海域資源豐富。

該島全年以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為主,南側的海底開闊平整,屬丁非航區(qū)和非漁區(qū),符

合波浪能開發(fā)條件。2020年6月30日,我國首臺50()T瓦波浪能發(fā)電裝置“舟山號”進

駐大萬山島,打造國際先進的波浪能發(fā)電試驗場。如圖為大萬山島及其周邊地區(qū)示意圖。

指出影響波浪能開發(fā)的自然因素,并簡述波浪能開發(fā)對海島開發(fā)的意義。

14.(2021?肇慶二模)黑海是歐洲東南部和亞洲小亞細亞半島之間的陸間海,海水由狹窄的

博斯普魯斯海峽溢注,與地中海溝通。黑海表層海水鹽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體溶

質質量與海水質量之比)平均為12%?22%,下層海水鹽度顯著升高。如圖示意黑海位

置。

可流

分析黑海表層海水鹽度低于下層的主要原因。

15.(2021?廣東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蒸發(fā)巖是古湖泊在干旱環(huán)境下水體長期蒸發(fā),由水中鹽類物質結晶而成。近年來,地質

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地中海底部自上而下海相沉積巖和蒸發(fā)巖相間分布,蒸發(fā)巖層形成之后,

直布羅陀地區(qū)地殼下降形成海峽,海峽東側海底有洪水沖蝕的痕跡。如圖示意地中海海

底地質剖面。

蜜3海底沉積物

室海相沉積巖

國蒸發(fā)右

■■基巖

(1)據(jù)圖文資料,推測地質歷史時期地中??赡芙?jīng)歷的海陸變化過程。

(2)說明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

(3)推測地中海未來的海陸變遷趨勢。

16.(2021?龍崗區(qū)模擬)如圖示意大西洋表層某月海水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變化圖。

26■■36

20

2435

■■10①

■②

22■-34

20-■33■

SO>7

6020204060▲

指出圖中①、②、③曲線代表的涵義“根據(jù)①、②、③的緯度變化特點推測圖示月份,

并說明理由。

17.(2021?廣東模擬)在遼東灣北部,遼河等河流攜運而來的泥沙在潮汐作用下堆積出一片

淤泥質海岸,海岸上部10公里的地帶內既有耐鹽、耐濕、耐瘠薄的“堿蓬”構成紅海

灘景觀,又有由潮流作用形成的獨特“潮溝”景觀,潮溝為堿蓬提供了生長的養(yǎng)分,堿

蓬的生長又穩(wěn)定了潮溝的發(fā)育,潮溝地帶物產(chǎn)豐富,成為海洋生產(chǎn)活動的重要區(qū)域。圖

1為遼東灣位置圖,圖2為堿蓬潮溝景觀分布。

圖1

圖2

從植物角度分析遼東灣潮溝景觀較為穩(wěn)定的原因,及穩(wěn)定的潮溝對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有利

影響。

18.(2021?廣東模擬)[地理-選修2:海洋地理]閱讀國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沖浪是一項以海浪為動力,在海上體驗“乘風破浪”快感的極限運動。風是形成涌浪的

最主要因素。中國海岸線漫長,但優(yōu)質浪點比較匱乏。山東青島附近的石老人沙灘是我

國北方的優(yōu)質浪點之%如圖示意我國主要浪點分布。

(1)簡述我國主要浪點的分布特征。

(2)推測青島石老人沙灘沖浪的最佳季節(jié)并分析此季節(jié)風浪大的原因。

19.(2021?韶關一模)北部灣是我國沿海主要的海霧多發(fā)區(qū)之一,年均海霧日數(shù)達到20天

以上,且多為平流冷卻霧,即暖濕空氣流經(jīng)冷海面,近海面空氣冷卻達到其露點溫度而

形成霧:圖1、圖2分別示意北部灣海洋各月海霧出現(xiàn)頻次及不同海溫北部灣海霧發(fā)生頻

率。

說出北部灣海霧高頻次出現(xiàn)的海溫范圍及主要季節(jié),并分析北部灣該季節(jié)有利于海霧形

成的條件。

20.(2020?肇慶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白鯨集中分布于環(huán)北冰洋地區(qū),生活環(huán)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為北極地區(qū)原著居民提供

了食物、皮革等物質。白鯨主要在河口附近食物廣泛的海面活動,會成群地季節(jié)性遷徙,

但游動速度緩慢,大致每年夏季,攜帶“幼子”遷徙到河口或海灣,圣勞倫斯灣是白鯨

主要遷徙目的地。如圖示意圣勞倫斯灣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狀況。

72*64*56

52*

4?*

44,

(1)分析圖中虛線所示洋流對白鯨遷徙的影響。

(2)指出圣勞倫斯灣海水具有分層現(xiàn)象且海水表面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原因。

(3)有人建議在圣勞倫斯灣建白鯨自然保護區(qū),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廣東三年高考地理模擬試題匯編——地球上的水

一.選擇題(共3小題)

1.(2023?南沙區(qū)二模)2013年4月5日,我國帆船手駕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實

現(xiàn)了中國人首次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海的壯舉。如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圖。此次航行中,

最能利用盛行風和洋流的航程是()

90*W0*90*E180*

66-34'S

—>航向

A.南美洲以南一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一南海

C.南海―臺灣海峽D.臺灣海峽一青島

【考點】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專題】地理關聯(lián)圖:熱點問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1.中低緯海區(qū),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huán)流,

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huán)

流.3.南極大陸外圍,在南緯40。?60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橫貫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風漂流,其性質為寒流。

【解答】解:由題中圖可以看出,4月5日榮歸,航行時間在此之前。根據(jù)圖中航線位

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風帶范圍內,順風順水,A對。非洲以南■南

海之Ian在南半球是東南信風帶,不是順風,赤道是無風帶,也難利用,B錯。南海?

臺灣海峽時段,大概在春季,風力不明顯,C錯。臺灣海峽-青島時段,季風不明顯,

不是利用風最方便的時段,D錯。

故選:Ao

【點評】本題以我國帆船手駕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

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解題時應注意對

課本知識的把握。

2.(2020?梅州模擬)讀下面某中低緯度大洋環(huán)流局部示意圖(圖甲)及世界某地區(qū)圖(圖

乙),完成題。

甲乙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中圖所示海域與乙圖所示地區(qū)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圖中①洋流與乙組中M洋流成因、性質都相同

C.甲圖中③洋流與乙到中M洋流成因、性質都相同

D.乙圖中M洋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

【考點】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地理規(guī)律;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中低緯度海區(qū)形成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南半球

為逆時針,大陸東岸是暖流,大陸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形成以副極地低壓

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huán)流,大陸東岸是寒流,大陸西岸是暖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

溫減濕。

【解答】解:A.甲圖呈逆時針,是南半球中低緯的洋流,乙圖所示地區(qū)位于北半球,A

錯誤;

B.甲圖中①洋流與乙圖中M洋流都是補償流,但①洋流是暖流、M洋流是位于非洲的

西海岸,是加那利寒流,兩洋流性質不相同,B錯誤;

C.甲圖中③洋流是補償流也是寒流,與乙圖中M洋流成因、性質都相同,C正確;

D.乙圖中M洋流是寒流對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考杳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難

度不大,要熟記洋流分布的特點即可。

3.(2020?梅州模擬)如圖為世界某大陸西岸沿海地區(qū)示意圖,圖中緯線上面的數(shù)據(jù)代表各

點距海岸的距離,下面的數(shù)據(jù)代表相應的海水表層溫度。該大陸及其西岸洋流性質可能

為()

(米)6245204163122031045230陸

《匕》212分820319.71851S8品稱W地

5a

A.南美洲大陸、寒流B.非洲大陸、暖流

C.北美洲大陸、寒流D.澳大利亞大陸、暖流

【考點】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①中低緯度海區(qū)形成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南半球為逆時

針;

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形成以副極地低壓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huán)流:

③南緯40。附近海域形成環(huán)球性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區(qū)為冬逆夏順的季風洋流。

【解答】解:從緯度位置來看,該區(qū)域位于南半球,從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距海岸208米處

水溫低于同緯度附近水域水溫,說明這里有寒流經(jīng)過。結合選項,BD排除;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C錯;

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而且南美洲的西岸為寒流,符合題意,A正確。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屬于基礎題,要熟記洋流分布的特點和性質。

二.解答題(共17小題)

4.(2023?廣州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調節(jié)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受太陽輻射、近地表

氣溫、降水、風速、水位等因素的影響,洞里薩湖表面水溫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

變化。如圖示意洞里薩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薩湖表面水溫、氣溫和水位的多年月平

均狀況。

10401060

104°106°

時間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水溫(℃)27.529.830.129.026.225.725.3

氣溫(℃)28.929.328.727.827.327.3272

水位(m)2.11.71.52.03.55.77.7

(1)風對洞里薩湖表面水體有降溫效應,試說明原因。

(2)與4?5月相比,6?8月洞里薩湖表面水溫明顯降低,分析其原因。

(3)受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2019年洞里薩湖表面水溫出現(xiàn)異常高值,分析其機制。

【考點】海水的溫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一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厄爾尼諾、拉

尼娜現(xiàn)象及其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

【分析】(1)風對洞里薩湖表面水體有降溫效應的原因需要結合蒸發(fā)和水汽運動進行分

析。

(2)6?8月洞里薩湖表面水溫明顯降低需要結合水量和氣候類型進行分析。

(3)厄爾尼諾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剖的海面溫度異常升高的現(xiàn)象;厄爾

尼諾發(fā)生時,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岸地區(qū),氣候由原來的干燥少雨變?yōu)槎嘤?,引發(fā)洪澇

災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區(qū),氣候由原來的濕潤多雨變?yōu)楦稍锷儆???茖W家發(fā)現(xiàn),

厄爾尼諾現(xiàn)象還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解答】解:(1)風吹過水面,使水面之上的空氣加速流動,降低了空氣的水汽飽和度,

使湖泊表層水蒸發(fā)加劇,蒸發(fā)過程吸熱,導致湖面溫度下降;由于風的擾動,是湖面形

成波浪,加劇了湖水垂直方向的水體交換,湖泊底層水溫低,垂直方向水體交換,導致

了熱量交換加劇,使表層水溫下降。

(2)由圖表可知,洞里薩湖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4?5月,6?8月氣溫低于4?5月,一般來,

氣溫和水溫相關,氣溫下降,水溫會隨之下降;該湖泊位于東南亞,結合緯度位置可知

其為熱帶季風氣候,4?5月為其干季,降水少,6月起進入雨季,降水次數(shù)增多,且降

水量大,湖泊上空云量增加,削弱了到達湖面的太帕輻射,湖水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減

少,導致水溫下降;結合圖表水位信息和該地區(qū)氣候條件可知,進入雨季后,流入該湖

泊的河流徑流量增加,導致湖泊接受河水補給量增大,水位上升,從而導致湖泊面積增

大,蒸發(fā)面積增大,蒸發(fā)吸收了更多熱量,導致湖泊表面水體降溫;6?8月時,由于氣

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變成西南風,控制湖泊所在區(qū)域,西南風勢力強勁,

導致6?8月時湖泊所在區(qū)域風力大于4?5月,結合第一問分析可知,風力大,導致湖

泊表面溫度下降。

(3)由圖示經(jīng)緯度和海陸位置可知,洞里薩湖位于熱帶西太平洋海域附近。每隔數(shù)年,

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泛現(xiàn)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回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

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原來的干旱氣候轉變?yōu)槎嘤隁夂颍踔猎斐珊樗簽E,而西太

平洋地區(qū)表層暖海水堆積量減少,水溫降低,降水減少,這就是厄爾尼諾現(xiàn)象。此時赤

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溫度下降,對流減弱,上升氣流減弱,從而導致成云致雨的

情況減少,云量減少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明顯減少“受其影響,洞里薩湖所在區(qū)

域太陽輻射量明顯增強,湖水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加,導致水溫明顯升高,出現(xiàn)異常值。

故答案為:

(1)風加快湖面蒸發(fā)散熱,風加劇水的垂向擾動,促進上下湖水的熱交換,使湖面水溫

下降。

(2)洞里薩湖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4?5月,6?8月氣溫下降,水溫下降;6?8月,降水增

多,公量增大,表面湖水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減少;河水補給量大,水位上升,湖面擴

大,蒸發(fā)散熱增強,使表面水溫降低;6?8月風速大,湖面水溫下降。

(3)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溫度下降,上升氣流減弱,降

水減少,云量減少,大氣削弱作用弱,洞里薩湖表面湖水吸收太陽輻射增多,水溫升高,

出現(xiàn)異常面值。

【點評】本題以洞里薩湖相關材料為背景設置題目,涉及影響水溫的因素,海氣相互作

用,厄爾尼諾現(xiàn)象的影響等知識,考自:學生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

5.(2023?惠州校級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上層平均密度較小、深層平均密度較大,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垂向熱力結構,這種結

構會抑制水體的垂向混合過程,進而影響熱量的垂向輸送。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

北冰洋有無河流徑流輸入對北冰洋海水性質有顯著影響。圖1示意北極地區(qū)大洋環(huán)流,

圖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無河流徑流輸入時的平均溫度。

圖2

圖1

(1)在圖1中用箭頭標注洋流方向,將北極地區(qū)大洋環(huán)流補充完整。

(2)從海水運動角度,分析關閉北極河流徑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積減少的原因。

(3)簡析關閉北極河流徑流對拉普捷夫海表層水溫的影響。

【考點】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海一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1)一般地,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為暖流;由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為寒流。

(2)關閉北極河流徑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積減少的原因從海面高度降低、楚科奇海的暖

海水增加、楚科奇海向外輸送的海冰增加角度分析解答。

(3)北極河流徑流對拉普捷夫海表層水溫的影響從陸地徑流向海輸送的熱量減少、表層

水溫下降、海水表層密度增加、海水熱量的垂向輸送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1)結合所學可知,格陵蘭島的東側應為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歐洲西

側應為北大西洋暖流,從低緯流向高緯流,因此繪圖如下:

(2)結合圖中海水流向可知,北太平洋的海水經(jīng)楚科奇海后流向北冰洋,因此關閉北極

徑流之后,北冰洋匯入水量變少,海面高度降低,從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

溫度升高,導致海冰融化,因此楚科奇海向外輸送的海冰增加,由此導致楚科奇海海冰

面積減少。

(3)結合圖中位置可知,拉普捷夫海位于北冰洋附近,因此北極河流徑流關閉后,陸地

徑流自較低緯度亞歐大陸向拉普捷夫海輸送的熱量減少,導致海水表層水溫下降;關閉

北極河流徑流之后,由于缺少淡水的輸入,拉普捷夫附近的鹽度上升,海水表層密度增

加,有利于海水熱量的垂向輸送,因此導致拉普捷夫海表層水溫下降。

故答案為:

(1)--------之

(2)關閉北極徑流后,北冰洋海面高度降低,從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導

致海冰融化,楚科奇海向外輸送的海冰增加。

(3)北極河流徑流關閉后,陸地徑流自較低緯度亞歐大陸向拉普捷夫海輸送的熱量減少,

表層水溫下降;由于缺少淡水的輸入后附近的鹽度上升,海水表層密度增加,利于海水

熱量的垂向輸送,因此拉普捷夫海表層水溫下降。

【點評】本題以北極地區(qū)大洋環(huán)流圖和楚科奇海、拉普捷夫海有無河流徑流輸入時的平

均溫度圖為資料,涉及了洋流分布、海冰面積變化和海水溫度的知識,重點考查學生獲

取和解讀信息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了綜合思維能力的學科索養(yǎng)。

6.(2023?東莞市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遼東灣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灣頂及東西兩側向中央傾斜,灣頂水深在10米左右,

最深處位于灣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約32米。遼河口南臨遼東灣,河口岸線平面形態(tài)呈喇

叭狀,屬于強潮河口,大潮潮差可達4m以上。遼河口內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灘和

島嶼,分布著我國最大的蘆葦濕地:口外海水鹽度分布表現(xiàn)出較為復雜的、明顯不同于

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來遼河卜游工、農業(yè)用水量不斷增多。如圖示意遼東灣位置,如

圖示意三道溝站海水鹽度隨水位變化。

(1)分析遼河口海水鹽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

(2)說明潮汐對三道溝鹽度的影響。

(3)分析遼河口鹽度垂直變化小的原因。

【考點】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

的溫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1)遼河口海水鹽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需要結合降水、溫度和風向進行分析。

(2)潮汐對三道溝鹽度的影響需要結合海水運動方向和溫度進行分析工

(3)遼河口鹽度垂直變化小的原因需要結合地理位置和大風、潮汐、海浪等因素進行分

析。

【解答】解:(I)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春季氣溫回升,地表徑流補給量增多,同時海冰

消融鹽度降低;夏季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較多,入海徑流量增大,同時也是一年中

海洋受到的補給量最大的時候,海水鹽度最低;秋季,季風結束,降水量減少,入海徑

流減少,鹽度升高;冬季氣溫最低,海水結冰且地面徑流暫時性停止,補給量達到了最

低值,海水鹽度達到了最高。

(2)根據(jù)三道溝站海水鹽度隨水位變化可知,海水位在一口中有兩次高值和兩次低值,

分別為漲潮和落潮,海水鹽度與潮水位呈正相關;漲潮期間,高鹽海水入侵河口,鹽度

升高;退潮期間,河水下泄,高鹽海水向口外退出,鹽度降低;一天中海水鹽度有兩次

高值和兩次低值。

(3)河口是位于陸地與海洋交界處的半封閉水體,是河流與海洋之間的過渡區(qū)域,根據(jù)

三道溝海水鹽度隨水位變化可知,潮汐會影響鹽度;根據(jù)第?題可知,徑流也會影響鹽

度,故徑流與潮汐是影響河II鹽度分布的兩個最主要因素:夏季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

降水吊主要通過轉化為行流,最后流入海洋,垂青變化較?。和瑫r海洋卜的海浪等因素

也會造成影響。

故答案為:

(1)春季,氣溫升高,海冰消融鹽度降低;夏季,入海徑流量大,鹽度最低;秋季,入

海徑流減少,鹽度升腐:冬季海水結冰,鹽度最高。

(2)漲潮期間,高鹽海水入侵河口,鹽度升高;退潮期間,河水下泄,高鹽海水向口外

退出,鹽度降低;一天中海水鹽度有兩次高值和兩次低值(海水鹽度與潮水位呈正框關

(3)由于遼河□□外水深較淺,受大風、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響,表層與底層海水鹽

度的差異小,垂直變化不明顯。

【點評】本大題以遼東灣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海水鹽度、海水性質和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

性等知識點,考查學生應用地理基本知識分析圖文材料的能力。

7.(2022?廣東模擬)海鹽是食用鹽的一種,是將海水引入鹽田,經(jīng)過FI曬、蒸發(fā)、結晶而

成。我國的海鹽生產(chǎn),一般采用口曬法,也叫“灘哂法”,就是利用濱海灘涂,筑壩開辟

鹽田。圖為我國沿海省區(qū)海鹽生產(chǎn)能力圖。

(1)比較圖中甲和乙兩海域的鹽度高低,并說明理由。

(2)與河北相比,浙江海鹽產(chǎn)量明顯較低,試分析自然原因。

【考點】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圖文結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洋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

【分析】(1)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有溫度、降水、陸地徑流、海域封閉程度等。

(2)影響鹽場分布的因素有曬鹽的場所、天氣、迎背風坡、風力、海水鹽度等。

【解答】解:(1)根據(jù)圖片,甲海域位于我國臺灣俄的西部,乙海域位于長江入??冢?/p>

甲所處的緯度較低,海水溫度較高,蒸發(fā)更旺盛,海水鹽度較高;乙所處緯度較高,蒸

發(fā)較弱,加上位于長江入???,陸地徑流稀釋海水鹽度,導致乙海域鹽度較低。

(2)與河北相比,浙江海岸線較曲折,適宜曬鹽的天面積灘涂較少;所處的緯度較低,

受夏季風和臺風的影響更強,全年陰雨天氣較多,日照時間較短,適宜曬鹽的天氣較少:

浙江沿岸地區(qū)入海徑流量較大,受入海徑流稀釋作用的影響,海水鹽度較低,使得浙江

海鹽產(chǎn)量較低。

故答案為:

(1)甲海域鹽度高于和乙海域。理由:甲海域位于副熱帶海區(qū),蒸發(fā)較旺盛,鹽度較高

(或乙海域位于長江入??冢a給多,鹽度較低)。

(2)浙江多基巖海岸,海岸線曲折,適宜曬鹽區(qū)域面積??;緯度較低,降水較豐富,日

照時間相對較短;入海徑流量大,海水鹽度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影響海水鹽度和鹽場分布的因素。

8.(2022?廣東模擬)如圖為遼東灣2017?2018年冬季海冰面積變化示意圖。

分析與同緯度海區(qū)相比,遼東灣冬季海冰廣布的原因。

【考點】海水的溫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實;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影響海水溫度因素有太陽輻射、洋流、海陸位置等。

【解答】解:根據(jù)文字材料“海底地形為大陸架”,而大陸架是水深低于200米的海域,

可知大陸架海域,水深較淺,水量較少,儲存的熱量有限,冬季降溫明顯;海域相對封

閉,水體受大陸影響大,受洋流影響小,與外海水體熱量交換少,水溫偏低;鹽度也是

影響海冰的重要因素,鹽度越高,海水的冰點溫度越低,遼東灣有多條河流注入,鹽度

會有明顯的減低,海冰量增大。

故答案為:

大陸架海域,水深較淺,夏季儲存的熱量少;多條河流注入,鹽度較低,利于海冰的形

成;受陸地影響大,冬季溫度較低;半封閉海域,與外海水體熱量交換較少。

【點評】本題以遼寧南部的遼東灣為材料,考查學生解讀圖文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

識解答問題的能力,題目難度適中。

9.(2022?東源縣校級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西南季風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響粵東至閩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夏

季珠江徑流對東經(jīng)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如圖示意粵閩沿海部分海底地

形.

(1)分析甲處上升流的形成機制。

(2)指出上升流發(fā)生時,甲、乙兩處表層海水溫度和密度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3)說明夏季珠江徑流對丙處上升流有明顯抑制作用的原因。

【考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專題】原因類簡答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地理規(guī)律:海水運動一一洋流.

【分析】(1)上升流,又名涌升流,是從表層以下沿直線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層流場產(chǎn)

生水平輻散所造成。如風吹走表層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補充。因表層流場的水平輻

散,使表層以下的海水鉛直上升的流動。

(2)海水的密度隨鹽度、溫度、壓力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降低、鹽度增加或壓力加大

時,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隨時間、空間變化幅度較

??;海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淡水中不易下沉。

(3)徑流對上升流的抑制作用從地表徑流量、結冰厚度、密度分析。

【解答】解:(1)甲海區(qū)有西南風經(jīng)過,西南季風在甲處是離岸風,風可將沿海表層海

吹離,造成該處海平面降低;此時附近海域的深層海水便會從深層涌流至該處作為補充,

在沿岸形成上升流,受地形影響,外海底層海水向岸運動,在甲處沿海底地形爬升,海

水下涌。

(2)底層海水溫度大于表層海水,甲處海水具有從底層攜帶來的大量營養(yǎng)物質,所以其

密度較乙處海水更高。

(3)夏季珠江徑流能夠抑制上升流,說珠江徑流足夠大,且在水流速度上更快,能夠迅:

速補充表層海水缺失后的部分,其次便是丙處距離珠江口近,受其影響大,珠江水較底

層海水密度?。}度低),海水層結穩(wěn)定,海水上升不明顯。

故答案為:

(1)西南季風在甲處是離岸風,使表層海水偏離海岸,形成離岸流:表層水減少,帶動

底層海水上泛;外海底層海水向岸運動,在甲處沿海底地形爬升,海上下涌。

(2)差異:與乙處相比,甲處表層海水溫度較低、密度較大。

原因:甲處表層海水來自底層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徑流量大,在西南季風和海水運動的夫同作用下,珠江水向東擴展到丙處

表層,珠江水較底層海水密度?。}度低),海水層結穩(wěn)定,海水上升不明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上升流的相關知識,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答題,難度適中。

10.(2022?深圳模擬)海水的水齡(海水在一處滯留的時間)與海域水體的流動性密切相關,

深層海水的水齡?般大于表層。巴斯海峽位于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其海

水流動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如圖)。研究表明,巴斯海峽東南部(圖中虛線框范圍)水

齡較大,對水質和海洋牛物分布造成一定影響。

-ifA<?>

iTA<%>

?ifA<禽年>

分析巴斯海峽東南部水齡較大的原因。

【考點】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圖文結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影響海水水齡的因素有風、洋流、深度、海域的封閉性等。

【解答】解:根據(jù)材料,海水的水齡主要與海水的流動性有關;巴斯海峽位于塔斯馬尼

亞島和澳大利亞大陸中間,海域相對封閉,水流相對緩慢,水體的更新速度較慢;夏季,

該地盛行東南風,對該地而言是離岸風,形成上升補償流,地層水齡較大、更新線慢的

深層海水帶至表層;冬季該地受盛行西風和西風漂流的影響,洋流沿巴斯海峽北部自西

向東流動,對巴斯海峽東南部影響較?。粬|澳大利亞暖流受巴斯海峽東南部以東島嶼的

阻擋,無法進入巴斯海峽,對該地影響相對較??;該地東南部以東有島嶼阻擋加之位于

較封閉的巴斯海峽內,海水流動性更差。

故答案為:

夏季,澳大利亞東南部盛行東南風,巴斯海峽東南部為離岸風,驅動水齡較大、更新緩

慢的深層海水上涌;冬季,西風漂流主流位于偏北位置,對巴斯海峽東南部的更新較弱;

東澳大利亞暖流進入西風帶后順著強勁的西風漂流東流,且受島嶼阻擋無法進入巴斯海

峽;東南部海域相對封閉,水流較緩,更新不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影響水齡的因素并了解巴斯海峽的自然地理

特征。

11.(2021?廣東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黃海中央水團分布在黃海中央水下洼地區(qū)域。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

薄層的高溫、低鹽水;下層為厚層低溫、高鹽水,下層也稱為“黃海冷水團”,兩者之間

出現(xiàn)明顯的溫躍層。溫躍層是位干海面以下某深度內溫度和軟度有巨大變化的薄薄一層.

是上層的薄暖水層與下層的厚冷水層間出現(xiàn)水溫急劇下降的層。

材料二:如圖為黃海中部海區(qū)某月海水溫度垂直結構。

(1)描述圖中海域內海水溫度的垂百.分布特點。

(2)推測黃海海域溫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并分析成因。

(3)黃海冷水團的形成、發(fā)展和消亡與溫躍層的演變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指出黃海冷水

團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

【考點】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區(qū)域產(chǎn)業(yè)結構及其變化的過程與影響:海

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溫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海洋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

【分析】海水溫度分布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表層海水溫度分布規(guī)律:太陽輻射的季節(jié)差

異,同一海域:夏季,冬季。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不同緯度:低緯,高緯。洋流的性

質,同一緯度:暖流區(qū)>寒流區(qū);垂直水溫分布規(guī)律:1000m以內:隨深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導熱率低,太陽輻射集中在表層。1000m以下:變化很小,經(jīng)常保持低溫。

【解答】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較大,上層高溫,下層海水表

現(xiàn)為相對低溫,海面0米?10米,基本不下降;水深10米?30米,隨深度增加,海水

溫度急劇下降;約到達30米之后,海水溫度隨海水深度增加下降的不再顯著。

(2)海水溫度方面: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淺層海水增溫明顯,水溫高;

底層海水受太陽輻射影響小,增溫不顯著,水溫低。海水鹽度方面:夏季,我國東部季

風區(qū)進入雨季,河流流吊認到峰值,補給海洋淡水增多,海洋表層款度降低顯著:但底

層海水受淡水補影響較小,鹽度還是較大。溫度和鹽度的綜合影響,導致出現(xiàn)了顯著的

溫躍層。

(3)由上題分析可知,溫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是在夏季,發(fā)育于春季,消退于秋冬季。冷

水團的形成、發(fā)展和消亡與溫躍層的演變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所以冷水團也是春季發(fā)育,

夏季鼎盛,秋冬季消退。

故答案為:

(1)①表層水溫高,向深處水溫降低;②在水深10米?30米附近,隨著深度增加海水

溫度迅速下降;③約30米以下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不明顯。

(2)夏季。原因:夏季,太陽輻射強,淺層海水受太陽輻射影響明顯,水溫高;夏季由

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響淺層海水鹽度低;而較深層海水受太陽

輻射和淡水的影響小,水溫低、鹽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處出現(xiàn)了水溫和鹽度突

然變化的溫躍層。

(3)春季形成發(fā)展,夏季成熟,形成明顯冷水團;秋冬季衰退。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水性質的相關知識,解答此題,關鍵在于讀圖,要求學生較強

材料閱讀和分析能力,能從材料中較快地獲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12.(2022?東源縣校級模隊)海平面高度受盛行風向、水溫、大風天氣、海洋水文運動等多

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升降變化,并對沿海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重大影

響圖1示意上海區(qū)域及觀測站位置,圖2表示上海東部沿海海平面高度的年內變化(1980

-2019年平均狀況)

汨平面島啜變化

與冬春季相比,分析上海東部沿海海平面夏秋季較高的原因。

【考點】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根據(jù)材料,盛行風向、水溫、大風天氣、海洋水文運動等因素影響海平面的高

度。

【解答】解:上海東部地區(qū)位于長江入海U附近,夏秋季節(jié)長江處于豐水期,大量河水

注入海洋,加之此時盛行東南風,江水與海水相互頂托作用明顯;此時盛行東南風,推

動海水向岸運動,沿海地區(qū)海平面較高;夏秋季節(jié)海水溫度較高,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

較高;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多臺風,帶來的大風天氣導致風暴潮,使海平面上升。

故答案為:

夏秋季節(jié)受東南季風影響,海水向近岸堆積,海平面較品;夏秋季節(jié)水溫舟,海水膨脹,

海平面上升;夏秋季干多熱帶氣旋,易出現(xiàn)風暴潮天氣;夏半年長江入海徑流量大,且

與東南季風影響疊加,江水與海水相互頂托更明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影響海平面高度的因素并了解長江口東部地

區(qū)在不同季節(jié)的自然地理特征。

13.(2021?佛山模擬)珠海大萬山島面積約8.1km2,人口約300人,周邊海域資源豐富。

該島全年以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為主,南側的海底開闊平整,屬于非航區(qū)和非漁區(qū),符

合波浪能開發(fā)條件。2020年6月30日,我國首臺500千瓦波浪能發(fā)電裝置“舟山號”進

駐大萬山島,打造國際先進的波浪能發(fā)電試驗場。如圖為大萬山島及其周邊地區(qū)示意圖。

113.7°E

白尸

萬山島

21.9。\

南海

指出影響波浪能開發(fā)的自然因素,并簡述波浪能開發(fā)對海島開發(fā)的意義。

【考點】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評價區(qū)位、影響、條件類簡答題;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洋資源

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

【分析】大型波浪發(fā)電裝置可同時起到消波防浪,保護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

養(yǎng)殖場等作用。波浪能開發(fā)對海島開發(fā)的意義,可從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的角度去論述:

大多數(shù)海島由于面積較小,往往存在缺電、缺水的問題,導致島上居民較少,經(jīng)濟落后。

【解答】解:從材料可知,該地具有符合波浪能開發(fā)的條件為“全年以東北季風和西南

季風為主”,“南側的海底開闊平整”,“屬于非航區(qū)和非漁區(qū)”,其中前兩個條件為自然條

件,從中取影響波浪能開發(fā)的自然因素有“盛行風風向”、“海底地形”,若對波浪能開發(fā)

較了解的學生,可能會寫出海域深度的答案,因為不同的海水深度,對設備的要求不同,

技術和成本不同。

波浪能開發(fā)對海島開發(fā)的意義包括開發(fā)清潔能源,保護海島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大陸電能長

距離輸入,節(jié)約輸電成本;改善島上居民生產(chǎn)生活用電,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相關產(chǎn)業(yè)

發(fā)展。

故答案為:

因素:行風向、海底地形、海域深度。

意義:改善島上居民用電,提高生活質量;為海島資源開發(fā)提供電能,促進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波浪能屬「清潔能源,利于保護海島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大陸電能長距離輸入,節(jié)約輸電成

本。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海能源開發(fā)的區(qū)位因素和意義,解題的關鍵是從圖

中獲取信息和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14.(2021?肇慶二模)黑海是歐洲東南部和亞洲小亞細他半島之間的陸間海,海水由狹窄的

博斯普魯斯海峽溢注,與地中海溝通。黑海表層海水鹽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體溶

質質量與海水質量力比)平均為12%?22%,下層淹水鹽度顯著升高。如圖示意黑海位

置。

—河流

分析黑海表層海水鹽度低于下層的主要原因。

【考點】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包括蒸發(fā)、降水、陸地徑流和海域封閉程度。

【解答】解:黑海周邊地區(qū)河流較多,眾多河水流入黑海,使黑海表層海水鹽度較低:

鹽類物質,密度較大,底層海水鹽度較高,表層海水和底層海水鹽度的差異抑制了黑海

表層海水和底層海水的交換,使底層海水保持較高鹽度;由于黑海表層海水鹽度較低,

表層海水流向與之聯(lián)通的地中海,深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而地中海底層海水鹽度

較高,使得黑海底層海水鹽度更高。

故答案為:

黑海地區(qū)年降水量在50()亳米以上,周圍有多條大河匯入,表層海水鹽度偏低;因鹽度

較低,表層海水密度較小,抑制上下層海水交換,使下層海水得不到淡水稀釋,鹽度增

高;由于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鹽度差異,導致鹽度較低的表層海水由黑海流向地中海,

鹽度較高的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下層海水鹽度更高。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15.(2021?廣東模擬)閱注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蒸發(fā)巖是占湖泊在干旱環(huán)境卜水體長期蒸發(fā),由水中鹽類物質結晶而成。近年來,地質

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地中海底部白上而下海相沉積巖和蒸發(fā)巖相間分布,蒸發(fā)巖層形成才后,

直布羅陀地區(qū)地殼下降形成海峽,海峽東側海底有洪水沖蝕的痕跡。如圖示意地中海海

底地質剖面。

密海底沉積物

室海相沉積巖

空蒸發(fā)方

■■基巖

(1)據(jù)圖文資料,推測地質歷史時期地中海可能經(jīng)歷的海陸變化過程。

(2)說明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

(3)推測地中海未來的海陸變遷趨勢。

【考點】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板塊構造學說和板塊構造示意圖;不同地

質年代的成礦規(guī)律和生物演化簡史;海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關聯(lián)圖;分析與綜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tài).

【分析】(1)在地球表面某位置發(fā)生的由海變?yōu)殛懟蛴申懽優(yōu)楹5淖兓凶龊j懽冞w,

海陸變遷即洋陸轉化。按運動方向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發(fā)量、徑流量、溶解度等因素

(3)地中海未來的海陸變遷趨勢主要從非洲板塊的運動狀況和補給狀況方面分析。

【解答】解:(1)根據(jù)材料“蒸發(fā)巖是古湖泊在干旱環(huán)境下水體長期蒸發(fā),由水中鹽類

物質結晶而成”分析可知,有蒸發(fā)巖的巖層所在的地質時期,地中海地區(qū)應該是陸地,

沉積巖層自上而下代表由新到老,所以地中經(jīng)歷的海陸變化可能為,海洋(最下方的海

相沉積巖)一板塊的碰撞擠壓使得地中??s小為內陸湖,陸地(氣候干旱,蒸發(fā)旺盛,

形成蒸發(fā)巖)一直布羅陀地區(qū)地殼下降,海水涌入,地中海再次成為海洋(證據(jù)為海相

沉積巖)。

(2)地中海地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蒸發(fā)旺盛,加上緯度相對較低,

蒸發(fā)旺盛(大西洋南北緯度跨度大,海水在洋流的作用下不同緯度相互交換),地中海海

區(qū)封閉,和外海的海水交流較少,同時沿岸地區(qū)注入的淡水較少。

(3)地中海處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未來如果兩大板塊繼續(xù)位移,地中海

可能面積會縮小,甚至再次封閉成為內陸湖泊,那么在水汽補給不足,氣候干旱的前提

下,湖區(qū)可能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湖水逐漸減少干涸,成為內陸盆地。

故答案為:

(1)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中海縮小為內陸湖;由于氣候干旱,

蒸發(fā)旺盛,湖水逐漸蒸發(fā)干涸,演化為內陸盆地;直布羅陀地區(qū)地殼下降,大西洋海水

涌入,地中海再次成為海洋。

(2)緯度較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卜.沉,降水最?。?/p>

海區(qū)比較封閉,與大洋海水交換少;注入海洋的徑流量較少。

(3)如果非洲板塊繼續(xù)向北漂移,地中海將逐步縮小至封閉,再次成為內陸湖泊;在補

給不足的情況下,湖水將逐漸減少直至干涸,再次成為內陸盆地。

【點評】本題以地中海海底地質剖面為背景,考查了地質歷史時期地中海可能經(jīng)歷的海

陸變化過程、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讀圖文分析解決問題。

16.(2021?龍崗區(qū)模擬)如圖示意大西洋表層某月海水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變化圖。

指出圖中①、②、③曲線代表的涵義。根據(jù)①、②、③的緯度變化特點推測圖示月份,

并說明理由。

【考點】海水的密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

的溫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鹽度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圖文結合思想;利用圖表信息;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海洋表面平均鹽度自副熱帶海區(qū)向南北兩側遞減,海洋表面平均溫度自赤道向

南北兩側遞減,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緯向高緯逐漸增大。

【解答】解:圖中①曲線數(shù)值自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為表層海水溫度曲線;②曲線自

副熱帶海區(qū)向南北兩側遞減,為表層海水鹽度曲線;③曲線數(shù)值自低緯向高緯逐漸增加,

為表層海水密度曲線。圖中海水溫度最高值、密度最小值和鹽度的相對低值出現(xiàn)在赤道

以北地區(qū),說明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因此對應的月份最有可能是7月份。

故答案為:

①為海水溫度、②為海水鹽度、③為海水密度;7月份;7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海水溫

度最高值出現(xiàn)在赤道以北,從而導致海水密度與海水鹽度相對低值也出現(xiàn)在赤道以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表層海水溫度、密度和鹽度的變化規(guī)律。

17.(2021?廣東模擬)在遼東灣北部,遼河等河流攜運而來的泥沙在潮汐作用下堆積出一片

淤泥質海岸,海岸上部10公里的地帶內既有耐鹽、耐濕、耐瘠薄的“堿蓬”構成紅海

灘景觀,又有由潮流作用形成的獨特“潮溝”景觀,潮溝為堿蓬提供了生長的養(yǎng)分,堿

蓬的生長又穩(wěn)定了潮溝的發(fā)育,潮溝地帶物產(chǎn)豐富,成為海洋生產(chǎn)活動的重要區(qū)域。圖

1為遼東灣位置圖,圖2為堿蓬潮溝景觀分布。

6—詼.

圖1

圖2

從植物角度分析遼東灣潮溝景觀較為穩(wěn)定的原因,及穩(wěn)定的潮溝對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有利

影響。

【考點】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海洋與海岸帶.

【分析】淤泥質海岸:由于平原河流流速較緩,只能攜帶顆粒較細的物質。淤泥質海灘,

岸帶寬度大,坡度小,海岸線平直。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區(qū)。大多數(shù)淤泥質海岸土

質肥沃,適宜開展灘涂養(yǎng)殖,但是缺乏建造海港與浴場的條件。

【解答】解:結合材粒可知,遼河等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在潮汐作用下,堆積出淤泥

質海岸,該地營養(yǎng)物質豐富,為“堿蓬”的生長提供了條件,大量的“堿蓬”生長,可

以減少對潮溝地帶的沖刷,從而保護潮溝地帶的發(fā)育。潮溝地帶物產(chǎn)豐富,成為海洋成

產(chǎn)活動的重要區(qū)域,為人類提供大量海洋資源。

故答案為:

遼河等河流運來的泥沙在潮汐作用下堆積出淤泥質海岸,營養(yǎng)物質豐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