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 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 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 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 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 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文言文閱讀(23-24八年級下·江蘇無錫·期末)馬說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1)駢死于槽櫪之間

駢:(2)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3)執(zhí)策而臨之

臨:2.翻譯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3.閱讀第三段,體會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寓了怎樣的感情?(18-19八年級下·江蘇連云港·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葑酉嗔?,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鴿,子知之乎?夫鹓鴿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鴿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1)或謂惠子曰

(2)欲代子相

(3)全矣

(4)請循其本5.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非練實不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知魚之樂/學然后知不足C.不獨子其子/子知之乎D.才美不外見/莊子往見之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1)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7.莊子與惠子關(guān)于“魚之樂”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妙在何處。(23-24八年級下·江蘇揚州·期末)滿井①游記【明】袁宏道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②,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③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紅裝而蹇⑥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⑦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⑧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選自《袁中郎全集》)【注】①滿井:明清時期北京東北角的一個游覽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時不落”,所以叫“滿井”。②東直:北京東直門。③靧(huì):洗臉。④鬣(liè):獸頸上的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⑤罍(léi):端著酒杯。⑥蹇(jiǎn):騎驢。⑦墮(huī)事:耽誤公事。⑧惡(wū)能:怎能。惡,怎么。8.借助方法提示,完成表格。方法

例句

解釋加點詞聯(lián)系成語淺嘗輒止(1)未百步輒返()借助課內(nèi)若聽茶聲然(2)娟然如拭()借助課內(nèi)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查閱字典①到……去;②適宜;③恰好;④剛才(4)而此地適與余近()(填序號)9.請用“/”為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斷句。(斷2處)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2)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11.比較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思想情感有何不同。(23-24八年級下·江蘇泰州·期末)閱讀文言文《樂羊子妻》,完成下面小題。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①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②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④,以就懿德⑤。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選自《《后漢書·列女傳》)【注釋】①樂羊子:人名。②盜泉:泉水名。傳說孔子路過盜泉,渴而不飲其水,因為厭惡它的名字。③稽廢:荒廢。④亡(wú)同“無”,沒有,不足。⑤懿(yì)德:美好的德行。1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①羊子嘗行路()

②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③當日知其所亡()

④若中道而歸

()(2)下列與“還以與妻”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B.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C.屠懼,投以骨(《狼》)

D.策之不以其道(《馬說》)1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2)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15.勸說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它既有針對性又有技巧性。樂羊子妻針對樂羊子哪兩個方面的問題,分別采用哪種方法來進行有效勸導的?(23-24八年級下·江蘇南通·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徐霞客傳(節(jié)選)錢謙益①徐霞客者,江陰梧滕里人也。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①出游。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陽羨、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徑山、天目、浙東五洩、四明、天臺、雁宕、南海落迦。有再三至,有數(shù)至,無僅一至者。②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禳被②,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shù)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凌絕壁,冒叢等,攀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③為床席,以溪澗為飲沐;時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④。居平未嘗簟帨⑤為古文辭,行游約數(shù)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⑥氣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③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病甚,語問疾者云:“張騫鑿空⑦,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屣⑧,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⑨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⑩矣?!保ㄓ袆h改)【注】①三時:指春、夏、秋三季。②禳被:包袱。③崟巖:高峻的山巖。④劃然心開: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⑤簟帨:華麗的藻飾。⑥甲乙之簿: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⑦鑿空:開辟道路。⑧孤筇雙屐:一根竹杖一雙鞋。⑨絕:遠。⑩恨:遺憾。16.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兩處)霞

南17.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從一奴或一僧()

(2)三月而畢()(3)語問疾者云()

(4)窮河沙()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意思。有再三至,有數(shù)至,無僅一至者。19.閱讀第①②段畫線句,回答下面問題。(1)第①段畫線部分的地名是否可以刪掉或者少寫幾個?簡述理由。(2)第②畫線句“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概括了徐霞客游記的哪兩個藝術(shù)特征?20.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徐霞客的性格特點。(23-24八年級下·江蘇泰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①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禮也者,義之實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jié)也,協(xié)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②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③也;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注】①蘗niè:釀酒的曲。②耜sì:古代一種用于翻土的農(nóng)具。③耨nòu:除草。21.請根據(jù)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文言詞句方法提示釋義父子篤成語推測法:情深意篤(1)大臣法語境推測法(2)國之肥也字典查詢法:①胖,跟“瘦”相對②寬大,形容衣物方面③富裕④肥料(3)(寫序號)四體既正課內(nèi)遷移法: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記》)(4)2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人之大端也

何陋之有(《陋室銘》)B.故禮之于人也

達于漢陰(《愚公移山》)C.猶耕而弗種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D.以樂為御

中峨冠而多髯為東坡(《核舟記》)23.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限劃兩處)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25.本文首先論述了的重要性,然后運用論證,從禮義對于、、國家強盛等三個角度的重要性,層層遞進,最終達到“大順”的境界。(23-24八年級下·江蘇無錫·期末)(一)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②盡,慟哭秋原③何處村?【注】①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后杜甫寓居夔州期間,白帝城在夔州東。②誅求:強制征收、剝奪。③秋原:秋天的原野。(二)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故書傳、禮記自孔氏。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①。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鬃油矶惨?。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②矣?!笨鬃右栽姇Y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減)【注】①衽席: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和情感;②彬彬:文質(zhì)兼?zhèn)涞臉幼印?6.下列對古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復沓句法寫白帝城云雨翻騰之景,強調(diào)白帝城的地勢之高。B.頷聯(lián)在工整的對仗中傳達了雨勢的急驟,暗示了黑暗的社會背景。C.頸聯(lián)中的“逸”字寫出了歸馬的悠閑,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過后短暫的安寧。D.尾聯(lián)中官府對寡婦搜刮盡凈,表達了詩人對民不聊生的社會的隱憂。27.下列對古文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皆弦歌之(弦樂器) B.韋編三絕(斷)C.適魯(到……去) D.學者宗之(尊崇)28.用“/”給古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29.翻譯古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30.孔子被稱為“至圣”,杜甫被稱為“詩圣”。請結(jié)合以上詩文,簡要分析孔子、杜甫被尊稱為“圣”的原因。(22-23八年級下·江蘇鹽城·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尊德性而道學問今且只將“尊德性而道學問”為心,日再求于學問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義亦是博文約禮①,下學土達②。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每日須求多少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③,此德性上之益;讀書求義理,編書須理會有所歸著④,勿徒寫過;又多識解前言往行⑤,此學問上益也。勿使有俄頃閑度,逐日似此,三年⑥庶幾有進。(選自《橫渠文集》)[注]①博文約禮:廣求學問,恪守禮法。②下學上達:學習人情事理,認識自然法則。③少不善:這里指薄弱的缺點。④理會有所歸著:指領(lǐng)會書籍的最終目的。⑤前言往行:前人的言和行。⑥庶凡:差不多。任務(wù)一:通讀文本識句讀3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任務(wù)二:逐字落實明句意32.參考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只寫詞義。文言語句方法借鑒釋義有所背否【成語推斷法】背信棄義背:安得不長【因音辨義法】cháng[×]

zhǎng[√]長:每日須求【查閱字典法】①尋求;②選擇;③感應(yīng)。求:勿徒寫過【詞語推斷法】徒勞徒:3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于德性有所懈否?(2)此學問上益也。任務(wù)三:聯(lián)讀分析知主旨34.選文中“尊德性”與“道學問”和鏈接材料中“教”與“學”,各自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請聯(lián)系文本分析。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札記·學記》)

《【江蘇省期末真題匯編】核心考點:文言文閱讀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參考答案1.(1)駢: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2)或:有時(3)臨:面對2.用馬鞭趕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3.寄寓了作者對人才被埋沒(不被賞識)的感慨、悲憤之情?!痉治觥?.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1)句意: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駢,引申義,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2)句意: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颍辉~多義,有時。(3)句意: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臨,本義,面對。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策,名詞作動詞,用馬鞭驅(qū)趕。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食,喂養(yǎng)。盡,竭盡。材,才能,才干。3.考查賞析作者感情。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fā)現(xiàn)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點睛】譯文: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4.(1)有人(2)做宰相(3)完全,完備(4)追溯5.B6.(1)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怒叱我嗎?(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7.妙在換角度思考問題。從邏輯上說,惠子本來不肯定莊子是否知魚之樂,且有不知魚的快樂的意思,而莊子卻說惠子已經(jīng)說過,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說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拔沂窃阱┧现赖摹保鸦葑印澳阍趺粗吏~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善用語詞上的巧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盾的機敏?!窘馕觥?.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或”,有的人;“相”,做宰相;“循”,追溯。5.A.“食”解釋為:吃/通“飼”,飼養(yǎng);B.“知”解釋為:知道,了解;C.“知”解釋為:撫養(yǎng)/你;D.“知”解釋為:顯現(xiàn)/看望;故選B。6.要求學生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欲”想要;“安”,怎么;“樂”,快樂。7.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結(jié)合“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妙在莊子借偷換概念,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為“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結(jié)合“‘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狈治?,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拔沂窃阱┧现赖摹保鸦葑印澳阍趺粗吏~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军c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應(yīng)該在直譯的基礎(chǔ)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guān)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參考譯文: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于是在國都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是從南海起飛,要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就不棲息,不是竹子所結(jié)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時鷂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鷂鷹看到仰頭發(fā)出‘喝!’的怒斥聲。難道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就是魚的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鼻f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8.就;……的樣子才③9.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10.(1)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自己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2)凡是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11.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表達作者被貶后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和孤寂凄涼的感情。袁宏道的《滿井游記》作者借助景物來表達自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流露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表現(xiàn)了親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懷?!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和方法提示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①空:聯(lián)系成語“淺嘗輒止”解釋: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輒:就。據(jù)此可知“未百步輒返”中的“輒”理解為“就”。句意:不到百步就返回。②空:聯(lián)系課文解釋:“若聽茶聲然”句意: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然:……的樣子。據(jù)此可知“娟然如拭”中的“然”理解為“……的樣子”。句意:美好的樣子就像剛擦過一樣。③空:聯(lián)系課文解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句意: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始:才。據(jù)此可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中的“始”理解為“才”。句意:(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④空:根據(jù)查閱字典法可確定選③。句意:而滿井這個地方恰好離我很近。適:恰好。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句意: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麥田里的麥苗像獸頸上的短毛高約一寸左右?!傲鴹l將舒未舒”描寫了柳條的狀態(tài),“柳條”是主語,“將舒未舒”是謂語,這是個主謂結(jié)構(gòu)的陳述句,其后應(yīng)斷開;“柔梢披風”描述了柳梢的情況,“柔梢”是主語,“披風”是動賓結(jié)構(gòu),因而“柔梢披風”是完整的陳述句,其后應(yīng)斷開;故斷句: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10.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作答時應(yīng)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1)夾堤:指柳樹夾立在堤岸兩旁。土膏:指肥沃的土地。若:好像。脫籠:逃脫籠子。之:助詞,的。鵠:指天鵝。(2)凡:凡是。曝沙:指在沙灘上曬太陽。之:助詞,的。呷浪:指浮到水面戲水。鱗:指魚。1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的情感和對比閱讀。《滿井游記》文章開篇寫作者久居室內(nèi),渴望出游,到滿井后看到明媚的春光,感到身心愉悅。文中描繪的景色充滿生機與活力,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等,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以及對自然的向往和對自由的追求。作者在文中還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達了對城居生活的厭倦和對大自然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欣賞;另外作者還寫到“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可知,作者想要親近大自然,不想因為當官而受到影響,從而也流露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小石潭記》則更多地傳達了作者被貶后孤獨、凄涼和憂傷的心情。作者在描繪小石潭清幽美麗的景色時,“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流露出他內(nèi)心深處的寂寞和痛苦。盡管小石潭的景色很美,但作者無法擺脫被貶的抑郁和憂傷,這種憂傷的情緒始終縈繞在文中?!军c睛】參考譯文: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殘余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一刮起來就飛沙走石。(我)被拘束在一間屋子里,想出去卻不能。每次頂著風快步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那天,天氣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岸兩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曠開闊的景象,(我感覺自己)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這時河面上的冰剛剛?cè)诨?,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層層的波浪像魚鱗一樣,清澈見底,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的鏡子,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日里的積雪洗凈,美好的樣子就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發(fā)髻。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柳梢在風中飄蕩,麥苗高約一寸左右。游玩的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勁,但徒步前行就會汗流浹背。凡是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兒,都悠然自得,動物身上都有著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大概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能夠無拘無束瀟灑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間的,恐怕只有我這種官職了。而滿井這個地方恰好離我很近,我的出游將從這里開始,怎么能沒有記錄呢?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12.曾經(jīng)聽說每天回家、回來C13.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14.(1)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2)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yè),并且七年沒有回來。15.樂羊子的妻子勸樂羊子路不拾遺,不要貪圖錢財;勸樂羊子學有所終,不要半途而廢。樂羊子的妻子首先用“不飲盜泉之水’,“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引典)勸諫丈夫改正行路拾遺的污行,接著樂羊子妻又以織為喻(比喻),規(guī)勸丈夫積學求知。【解析】12.(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羊子曾經(jīng)在行路時。嘗,曾經(jīng);②句意: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聞,聽說;③句意:應(yīng)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日,每天;④句意:如果中途就回來。歸,回家、回來。(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斑€以與妻”句意:(樂羊子)回家后把(金子)交給妻子。以:介詞,把;A.連詞,因為;B.介詞,憑借;C.介詞,把;D.介詞,按照;故選C。1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本句譯為:樂羊子十分慚愧,于是就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遠行去尋師求學。“羊子大慚”意思是樂羊子十分慚愧,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乃捐金于野”是樂羊子慚愧之后的行為;“而遠尋師學”與前面的行為承接。故斷為: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1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遺,丟失的東西;污,玷污;行,品行。(2)感,被……感動;終業(yè),完成學業(yè);遂,于是、就。15.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當樂羊子行路撿到遺金并拿回家給妻子時,妻子勸他路不拾遺,不要貪圖錢財。原句中妻子說:“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這里妻子首先引用“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和“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通過這些為人熟知的事例,讓樂羊子明白有志之士和廉潔之人都不會因不當之利而損害自己的名聲和品行,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出樂羊子行路拾遺的行為是錯誤的,會玷污他的品行,成功勸導樂羊子改正了這一污行。當樂羊子外出求學一年后歸來時,妻子勸他學有所終,不要半途而廢。妻子說:“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妻子在這里以織布為喻,將學習比作織布,從一根絲積累到一寸,再到一匹布,說明積累的重要性。如果中途中斷織布,就會前功盡棄,同理,如果中途放棄學習,也會荒廢學業(yè)。通過這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讓樂羊子深刻認識到半途而廢的危害,從而成功規(guī)勸他回去繼續(xù)完成學業(yè)?!军c睛】參考譯文:河南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子。樂羊子曾經(jīng)在行路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丟失的東西來謀求私利,從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樂羊子十分慚愧,于是就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遠行去尋師求學。一年后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著問他回來的緣故,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于是拿起刀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不停地織,才成丈成匹。現(xiàn)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yīng)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美好的德行。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yè),于是七年沒有回家。16.霞客/還/滇南17.跟從、跟隨、跟著結(jié)束、完成、完畢告訴、對……說盡、窮盡、走到……盡頭18.有去過兩三次的,有去過多次的,沒有只去過一次的。19.(1)不能,這些地名寫出了徐霞客去過的地方很多,游歷廣。(2)扣住“嚴謹、有條理、清晰”“生動”兩個方面。20.①他淡泊名利,從出游不帶治裝和糧草,以及不接受朝廷的任命可以看出他對名利的淡泊態(tài)度。②他不畏艱險,有探險精神,他能夠徒步走數(shù)百里,攀爬陡峭的山壁,這顯示了他不畏艱險的精神。③他嚴謹求實,有科學研究精神,他每到一地都會詳細記錄地形地貌等信息,這體現(xiàn)了他的嚴謹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④豁達樂觀精神?!窘馕觥?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徐霞客回到滇南?!跋伎汀笔侵髡Z,“還”作謂語,“滇南”作賓語,三者之間斷開。故斷句為:霞客/還/滇南。1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身后)跟著一個奴仆或者一個僧人。從:跟從、跟隨、跟著。(2)句意:三個月就完成了。畢:結(jié)束、完成、完畢。(3)句意:對前來探望病情的人說。語:告訴、對……說。(4)句意:走遍黃河沙漠。窮:盡、窮盡、走到……盡頭。1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再”:兩次?!叭保憾啻?。“數(shù)”:多次?!皟H”:只,僅僅。19.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1)作答時,首先表明觀點態(tài)度,不能。其次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闡明理由。畫線部分的這些眾多的地名全面而具體地呈現(xiàn)出徐霞客游歷過的地方數(shù)量眾多,范圍廣泛,且沒有只去一次的。倘若刪掉或減少幾個地名,就難以直觀而強烈地展現(xiàn)出他豐富的游歷經(jīng)歷,無法給讀者留下其游歷范圍極廣的深刻印象。(2)由第②段“行游約數(shù)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可知,“如甲乙之簿”寫他的游記記得像賬目一樣清楚,條理分明?!叭绲で嘀嫛斌w現(xiàn)了徐霞客游記生動的特征。從“走筆為記,……如丹青之畫”可以看出,他的游記描寫生動形象,如同精美的繪畫一般。20.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②段“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禳被,不治裝,不裹糧”可知,徐霞客出游不注重物質(zhì)準備,不追求外在的享受和名利,體現(xiàn)了他淡泊名利;由第②段“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凌絕壁,冒叢等,攀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可知,他能夠徒步長途跋涉,攀爬險峻的絕壁,展現(xiàn)出他不畏艱險,具有強烈的探險精神;由第②段“時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簟帨為古文辭,行游約數(shù)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氣如丹青之畫”可以看出,徐霞客每到一處都會認真探討山川地理,詳細記錄,表現(xiàn)出他嚴謹求實,具有科學研究的精神;由第③段“病甚,語問疾者云:‘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屣,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可知,即使病重,徐霞客依然能豁達地看待自己的游歷成就,顯示出他的豁達樂觀。【點睛】參考譯文:①徐霞客是江陰梧滕里人。三十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外出游歷。他每年春、夏、秋三季外出游歷。東南地區(qū)美麗的山水,像東西洞庭山、陽羨山、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的徑山、天目山、浙東的五洩、四明山、天臺山、雁宕山、南海的落迦山。有的地方去了多次,有的地方去了數(shù)次,沒有只去一次的。②他出行的時候,(身后)跟著一個奴仆或者一個僧人、一根拐杖、一個包袱,不整理行裝,不攜帶干糧;能忍受幾天饑餓,遇到食物就飽餐一頓,能徒步行走幾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穿越叢生的草木,上下攀爬,敏捷得像青色的猿猴,矯健得像黃色的小牛;把高峻的山巖當作床席,把溪流山澗當作洗漱的地方;時常和他談?wù)撋矫}的走向,分辨水流的脈絡(luò),探尋險要優(yōu)美的地方,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平時未曾寫過華麗的文章,出行游歷大約幾百里,就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拾取稻穗,動筆記錄下來,記得像賬目一樣清楚,像繪畫一樣生動,即使是有才華的文人,也無法超過他。③徐霞客回到滇南,腳不能走路,編寫《雞足山志》,三個月就完成了。病得很重的時候,對前來探望病情的人說:“張騫開辟道路,沒有看到昆侖山;唐玄奘、元耶律楚材接受君主的命令,才得以西游。我憑借年老的平民身份,一根竹杖一雙鞋,走遍黃河沙漠,登上昆侖山,游歷西域,在遙遠的國度留下名字,和這三個人成為四個人,死也沒有遺憾了?!?1.深,深厚;守法;③;已經(jīng),以后22.C23.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24.(1)所以治理國家而不依據(jù)(用、按照)禮,就好比不用農(nóng)具耕田。(“故”“以”“猶”)(2)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親”“子”)25.禮義對于做人比喻個人健全家庭和諧【解析】2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情深意篤: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篤:深,深厚。根據(jù)成語推測法,推測“父子篤”的“篤”也是此意,父子篤:父子感情深厚。(2)根據(jù)語境推測法,“大臣法”與后面“小臣廉”相對應(yīng),強調(diào)大臣能夠遵守法規(guī)。大臣法:大臣守法。法:守法。(3)根據(jù)字典查詢法,推測“肥”為③富裕,代入句中,國之肥也:這是國家的富足。語義通順,符合語境,故選③。(4)既出,得其船: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既:已經(jīng),以后根據(jù)課內(nèi)遷移法,推測“四體既正”的“既”也是此意,四體既正:四肢健全。既:已經(jīng),以后。2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A.結(jié)構(gòu)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B.介詞,對于/動詞,到;C.相同,都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卻”;D.動詞,作為/動詞,是;故選C。2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士用信相互考察,百姓用和睦相互守護,這是天下的富足。“士以信相考”與“百姓以睦相守”都是獨立的主謂句,且句式一致,兩者之間應(yīng)斷開,“天下之肥也”是判斷句。故斷句為: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2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治:治理。以:用。耜:古代翻土的農(nóng)具。(2)故:所以。親:意動用法,以……為親。子:意動用法,以……為子。25.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第一空,由“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可知,本文首先論述了禮義對于做人的重要性;第二空,由“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等可知,將禮比作酒曲、耒耜等,運用比喻論證;第三空,由“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可知,禮義能讓人的身心達到健全的狀態(tài);第四空,由“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可知,禮義能促進家庭中父子關(guān)系篤厚、兄弟關(guān)系和睦、夫婦關(guān)系和諧?!军c睛】參考譯文:禮義,是人的重要準則,是用來講求誠信、促進和睦,從而鞏固人肌膚的結(jié)合、筋骨的約束的。所以禮對于人,就好像釀酒要有酒曲一樣,君子重視禮,小人輕視禮。所以,禮是義的實質(zhì)。義是區(qū)分技藝的標準、仁德的節(jié)度,與技藝相協(xié)調(diào),與仁德相符合,做到這些的人就強大。仁,是義的根本,是順從的主體,做到這些的人就尊貴。所以治理國家不用禮,就好像沒有耒耜而去耕田;推行禮不依據(jù)義,就好像耕田卻不播種;推行義而不通過學習來講究,就好像播種了卻不除草;通過學習來講究義卻不與仁相結(jié)合,就好像除草了卻不收獲;與仁相結(jié)合卻不安于樂,就好像收獲了卻不吃;安于樂卻不達于順,就好像吃了卻不能長胖。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人的富足。父子感情深厚,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家庭的富足。大臣守法,小臣廉潔,官職有序,君臣相互匡正,這是國家的富足。天子把德當作車,把樂當作駕車的人,諸侯用禮相互交往,大夫用法相互排序,士用信相互考察,百姓用和睦相互守護,這是天下的富足。這叫做大順。26.C27.A28.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29.(如果)借我?guī)啄?,像這樣(的話),我對于《易經(jīng)》的文字和義理就能夠充分掌握(或我對于《易經(jīng)》就能夠文質(zhì)兼?zhèn)洹#?0.孔子被尊圣的原因:他恢復禮樂,整理經(jīng)典;開辦私學,培養(yǎng)弟子。杜甫被尊圣的原因:他的詩歌真實地記錄了唐王朝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關(guān)注百姓的生存狀況,表達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解析】26.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與賞析。C.“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的意思是:出征的馬不如歸田的馬走得輕逸,戰(zhàn)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逸”字確實寫出了歸馬的悠閑,但并非表現(xiàn)戰(zhàn)爭過后的短暫安寧,而是通過對比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向往;故選C。27.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A.“孔子皆弦歌之”的意思是:孔子都親自彈唱。弦:在這里用作動詞,彈奏樂器。選項理解為“弦樂器”不正確;故選A。28.本題考查句子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句意:古時候有詩三千多篇,到了孔子,他刪除重復的,選取可以應(yīng)用于禮義的?!肮耪咴娙р牌笔峭暾姆Q述句,其后應(yīng)斷開;“及至孔子”和“去其重”以及“取可施於禮義”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且這三個短語還是遞進的關(guān)系,因而它們之間應(yīng)斷開;故可斷為: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29.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yīng)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假:借。若是:像這樣。于:對于。易:指《易經(jīng)》。則:就。彬彬:文質(zhì)兼?zhèn)涞臉幼印?0.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詩歌《白帝》的大意是:團團烏云涌出白帝城門,白帝城下立刻暴雨傾盆。高漲的江水和陡峭的峽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蒼藤遮蔽群山,天昏地暗。出征的馬不如歸田的馬走得輕逸,戰(zhàn)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家中余下的寡婦被橫征暴斂得一貧如洗,那哀哀的哭聲來自秋原何處的荒村?從中可以看出,杜甫關(guān)注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憂國憂民。詩中“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戰(zhàn)亂和百姓疾苦的關(guān)心,體現(xiàn)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從《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鬃油矶惨住薄翱鬃右栽姇Y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中可以看出,孔子整理六經(jīng),傳承禮樂文化;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這些成就使孔子在文化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因此孔子被尊圣,是因為他恢復禮樂,整理經(jīng)典;開辦私學,培養(yǎng)弟子?!军c睛】參考譯文:在孔子時代,周王室衰微,禮樂制度被廢棄,詩書缺失??鬃幼粉櫲亩Y儀,編排書籍,上起唐虞時期,下至秦繆公,編次這些事跡。因此,書籍、禮記都源自孔子。古時候有詩三千多篇,到了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