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題型專練 題型12 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技巧點撥】備戰(zhàn)高考生物二輪題型復(fù)習(xí)講解(原卷版)_第1頁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題型專練 題型12 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技巧點撥】備戰(zhàn)高考生物二輪題型復(fù)習(xí)講解(原卷版)_第2頁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題型專練 題型12 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技巧點撥】備戰(zhàn)高考生物二輪題型復(fù)習(xí)講解(原卷版)_第3頁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題型專練 題型12 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技巧點撥】備戰(zhàn)高考生物二輪題型復(fù)習(xí)講解(原卷版)_第4頁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題型專練 題型12 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技巧點撥】備戰(zhàn)高考生物二輪題型復(fù)習(xí)講解(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題型12快速突破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題型歸納)在高考中,對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的考查主要是從基因自由組合的條件、雙雜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9:3:3:1及其變式等角度進行,試題常常需要考生根據(jù)親本基因型求子代表型的比例、根據(jù)子代表型之比推測親本基因型等。(2022?山東)野生型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xiàn)了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xiàn)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1種隱性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jù)表中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下列推斷錯誤的是()雜交組合子代葉片邊緣①×②光滑形①×③鋸齒狀①×④鋸齒狀①×⑤光滑形②×⑥鋸齒狀A(yù).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 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2021?湖北)甲、乙、丙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純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種甲分別與乙、丙雜交產(chǎn)生F1,F(xiàn)1自交產(chǎn)生F2,結(jié)果如表。根據(jù)結(jié)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組別雜交組合F1F21甲×乙紅色籽粒901紅色籽粒,699白色籽粒2甲×丙紅色籽粒630紅色籽粒,490白色籽粒A.若乙與丙雜交,F(xiàn)1全部為紅色籽粒,則F2玉米籽粒性狀比為9紅色:7白色 B.若乙與丙雜交,F(xiàn)1全部為紅色籽粒,則玉米籽粒顏色可由三對基因控制 C.組1中的F1與甲雜交所產(chǎn)生玉米籽粒性狀比為3紅色:1白色 D.組2中的F1與丙雜交所產(chǎn)生玉米籽粒性狀比為1紅色:1白色(2021?河北)我國科學(xué)家利用栽培稻(H)與野生稻(D)為親本,通過雜交育種方法并輔以分子檢測技術(shù),選育出了L12和L7兩個水稻新品系。L12的12號染色體上帶有D的染色體片段(含有耐缺氮基因TD),L7的7號染色體上帶有D的染色體片段(含有基因SD),兩個品系的其他染色體均來自于H(圖1)。H的12號和7號染色體相應(yīng)片段上分別含有基因TH和SH?,F(xiàn)將兩個品系分別與H雜交,利用分子檢測技術(shù)對實驗一親本及部分F2的TD/TH基因進行檢測,對實驗二親本及部分F2的SD/SH基因進行檢測,檢測結(jié)果以帶型表示(圖2)回答下列問題:(1)為建立水稻基因組數(shù)據(jù)庫,科學(xué)家完成了水稻條染色體的DNA測序。(2)實驗一F2中基因型TDTD對應(yīng)的是帶型。理論上,F(xiàn)2中產(chǎn)生帶型Ⅰ、Ⅱ和Ⅲ的個體數(shù)量比為。(3)實驗二F2中產(chǎn)生帶型α、β和γ的個體數(shù)量分別為12、120和108,表明F2群體的基因型比例偏離定律。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無活性。已知只有一種基因型的花粉異常,推測無活性的花粉帶有(填“SD”或“SH”)基因。(4)以L7和L12為材料,選育同時帶有來自D的7號和12號染色體片段的純合品系X(圖3)。主要實驗步驟包括:①;②對最終獲得的所有植株進行分子檢測,同時具有帶型的植株即為目的植株。(5)利用X和H雜交得到F1,若F1產(chǎn)生的無活性花粉所占比例與實驗二結(jié)果相同,雌配子均有活性,則F2中與X基因型相同的個體所占比例為。(2022?河北)藍粒小麥是小麥(2n=42)與其近緣種長穗偃麥草雜交得到的。其細胞中來自長穗偃麥草的一對4號染色體(均帶有藍色素基因E)代換了小麥的一對4號染色體。小麥5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純合后,可誘導(dǎo)來自小麥的和來自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配對并發(fā)生交叉互換。某雄性不育小麥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號染色體上。為培育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研究人員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雜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親本不育小麥的基因型是,F(xiàn)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是。(2)F2與小麥(hh)雜交的目的是。(3)F2藍粒不育株在減數(shù)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個正常的四分體。如果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隨機分配,最終能產(chǎn)生種配子(僅考慮T/t、E基因)。F3中基因型為hh的藍粒不育株占比是。(4)F3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有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變異。(5)F4藍粒不育株和小麥(HH)雜交后單株留種形成一個株系。若株系中出現(xiàn):①藍??捎核{粒不育:非藍??捎悍撬{粒不育=1:1:1:1。說明:;②藍粒不育:非藍??捎?:1。說明。符合育種要求的是(填“①”或“②”)。(2022?乙卷)某種植物的花色有白、紅和紫三種,花的顏色由花瓣中色素決定,色素的合成途徑是:白色紅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卮鹣铝袉栴}。(1)現(xiàn)有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紅花雜合體植株雜交,子代植株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子代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子代白花植株中純合體所占的比例是。(2)已知白花純合體的基因型有2種?,F(xiàn)有1株白花純合體植株甲,若要通過雜交實驗(要求選用1種純合體親本與植株甲只進行1次雜交)來確定其基因型,請寫出所選用的親本基因型、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2021?乙卷)果蠅的灰體對黃體是顯性性狀,由X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長翅對殘翅是顯性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卮鹣铝袉栴}:(1)請用灰體純合子雌果蠅和黃體雄果蠅為實驗材料,設(shè)計雜交實驗以獲得黃體雌果蠅。(要求:用遺傳圖解表示雜交過程。)(2)若用黃體殘翅雌果蠅與灰體長翅雄果蠅(XAYBB)作為親本雜交得到F1,F(xiàn)1相互交配得F2,則F2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黃體長翅:黃體殘翅=,F(xiàn)2中灰體長翅雌蠅出現(xiàn)的概率為。(2022?新華區(qū)校級一模)苦葉菜屬于雌雄同花植株,其花色(黃色和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E/e、R/r)控制。E基因控制黃色素的合成,使花色表現(xiàn)為黃色,而R基因的存在會抑制E基因的表達,使花色表現(xiàn)為白色?,F(xiàn)有多株純合的白色植株和黃色植株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中白色植株有338株,黃色植株有78株。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苦葉菜親本雜交過程中去除雄蕊需要在花成熟后進行 B.E/e和R/r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C.F2白花植株中表現(xiàn)型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 D.F1植株進行測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是白色:黃色=1:3(2022?洛陽一模)已知水稻香味性狀與抗病性狀獨立遺傳。香味性狀受隱性基因(a)控制,抗病(B)對感?。╞)為顯性。為選育抗病香稻新品種,進行一系列雜交實驗,其中無香味感病與無香味抗病植株雜交子代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A.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 B.子代中無香味抗病的植株占 C.子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 D.讓所有子代自交,后代群體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為(2022?襄城區(qū)校級模擬)某科研小組利用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shù),將攜帶R(抗倒伏基因)和A(抗蟲基因)的豌豆染色質(zhì)片段直接導(dǎo)入玉米體細胞,兩種染色質(zhì)片段可隨機與玉米染色質(zhì)融合形成雜交細胞,將雜交細胞篩選培育成既抗蟲又抗倒伏性狀的可育植株(F1),過程如圖。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過程雜交細胞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類型為染色體變異 B.該雜交植物在F2才首次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 C.該雜交植物第一次出現(xiàn)性狀分離,會出現(xiàn)的既抗蟲又抗倒伏的個體 D.若將兩個染色體片段分別整合到同源染色體的兩條染色體上,則自交后代可能出現(xiàn)既不抗蟲又不抗倒伏的植株(2022?洛陽一模)現(xiàn)有若干未交配過的四種果蠅(甲、乙、丙、?。?,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體色有灰體(E)和黑體(e),兩對基因分布情況如圖所示(除圖示外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丙果蠅染色體之間交換片段,屬于基因重組 B.乙果蠅有絲分裂后期移向一極的基因是B,E或b、E C.若甲與丁雜交,子代中灰體雄果蠅所占比例為 D.F1中獲得基因型為BbEe的比例最高的雜交組合是甲乙(2022?棗莊二模)某自花傳粉植物,有紫花和白花性狀,受細胞核基因控制。選擇某紫色植株自交,所得子代數(shù)量足夠多,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F1中開白花植株的比例為,其余均開紫花(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互換)。相關(guān)分析錯誤的是()A.若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對親本植株進行測交,則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為 B.若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1的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后代中有的植株開白花 C.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可能是雜合子植株產(chǎn)生的某種配子中有不參與受精 D.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1的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后代中有的植株開白花(2022?重慶模擬)生菜的顏色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野生生菜通常為綠色,遭遇逆境時合成花青素,使葉片變?yōu)榧t色,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種在各種環(huán)境下均為綠色。用野生型紅色生菜與人工栽培的綠色生菜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中有的個體始終為綠色。育種工作者根據(jù)A/a、B/b的基因序列設(shè)計特異性引物,分別對F2中部分紅色植株的DNA進行PCR擴增,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人工栽培的生菜均為綠色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不含有合成紅色花青素的基因 B.基因型為A_B_的生菜可能為紅色,紅色生菜光合作用可能較弱 C.由圖中擴增結(jié)果可知,編號1到8的紅色生菜中雜合植株所占比例為 D.F2中的紅色生菜植株自交,若后代在適宜環(huán)境下生長發(fā)育,則綠色植株所占比例會增大(2022?歷下區(qū)校級模擬)某動物的毛黑色(N)對白色(n)為顯性,有尾(R)對無尾(r)為顯性。下圖為甲、乙兩品系動物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情況。已知含片段缺失染色體的雄配子致死。取自甲品系的某雌性個體與取自乙品系的某雄性個體雜交,后代出現(xiàn)一個基因型為RRr的子代(丙)。相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甲品系的動物相互交配,后代有2種表型和8種基因型 B.甲品系雄性個體與乙品系雌性個體雜交,F(xiàn)1有四種基因型且F1的雄配子均不致死C.丙與其父本雜交,產(chǎn)生Rr后代的概率是 D.丙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甲個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異常所致(2022?保定一模)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的紅花與白花(由等位基因A、a控制)為一對相對性狀,高莖(B)對矮莖(b)為顯性性狀。下表中是該植物兩個雜交組合的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下列有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親本組合F1額表現(xiàn)型及其株數(shù)組別表現(xiàn)型紅花高莖紅花矮莖白花高莖白花矮莖甲紅花高莖×白花矮莖2001980205乙紅花矮莖×紅花高莖1973090104A.根據(jù)乙組的實驗結(jié)果,可判斷出紅花對白花為顯性 B.甲組親本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 C.在乙組F1的紅花矮莖植株中,雜合子大約有206株 D.用甲組F1中的紅花高莖植株自交,可驗證含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多選)(2022?青島一模)玉米高稈紫莖對矮稈綠莖為顯性,豌豆高莖紅花對矮莖白花為顯性,兩種生物的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育種工作者利用玉來和豌豆完成以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P(純合)組別處理方式玉米高稈紫莖×矮稈綠莖一自然種植直至Fn二自然種植,自F1開始逐代去掉矮稈個體直至Fn豌豆高莖紅花×矮莖白花三自然種植直至Fn四自然種植,自F1開始逐代去掉矮莖個體直至FnA.第一組和第三組Fn中所得純合子的比例相同 B.第二組和第四組中莖色和花色的基因頻率始終不變 C.第三組Fn中雜合子的比例為()n D.第四組比第二組更容易得到純合子(2021?鶴壁模擬)某雌雄異株的一年生植物有紫花白花兩種花色。利用紫花和白花植株進行以下實驗:甲組:紫花植株多代隨機交配,后代均為紫色;乙組:純種白色植株與純種紫色植株雜交。正交反交的F1代均為白色個體;丙組:用乙中F1與紫色植株雜交,統(tǒng)計后代中白色個體與紫色個體數(shù)量之比約為15:1。(1)上述實驗說明該相對性狀至少受對等位基因控制。(2)一株紫花雌性植株的葉型表現(xiàn)為異型葉,該植株與雙親及其他個體的葉型都不同,若該葉型由核內(nèi)顯性基因控制,該植株與正常葉植株雜交,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異型葉雌:異型葉雄:正常葉雌:正常葉雄=1:1:1:1。此結(jié)果說明該異型葉植株為(填“純合子”或“雜合子”)。能否根據(jù)此結(jié)果判斷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填“能”或“不能”),原因是。(3)若確定該異型葉植株為雜合子,且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發(fā)現(xiàn)無法通過連續(xù)自交選種獲得純合異型葉植株,也無法通過測交留種,請分析原因??捎梅椒ǐ@得純合異型葉植株。三對及三對以上等位基因的遺傳問題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也有涉及,對三對及三對以上等位基因的考查,既有全部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的情況,也有部分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部分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的情況,試題綜合性比較強,能很好考查考生的科學(xué)探究和推理能力。(2021?乙卷)某種二倍體植物的n個不同性狀由n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雜合子表現(xiàn)顯性性狀)。已知植株A的n對基因均雜合。理論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植株A的測交子代會出現(xiàn)2n種不同表現(xiàn)型的個體 B.n越大,植株A測交子代中不同表現(xiàn)型個體數(shù)目彼此之間的差異越大 C.植株A測交子代中n對基因均雜合的個體數(shù)和純合子的個體數(shù)相等 D.n≥2時,植株A的測交子代中雜合子的個體數(shù)多于純合子的個體數(shù)(多選)(2022?山東)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無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駼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騃不影響上述2對基因的功能,但i純合的個體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I_和A_bbI_的個體分別表現(xiàn)紫紅色花和靛藍色花?,F(xiàn)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它們的花色分別為靛藍色、白色和紅色。不考慮突變,根據(jù)表中雜交結(jié)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雜交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乙紫紅色紫紅色:靛藍色:白色=9:3:4乙×丙紫紅色紫紅色:紅色:白色=9:3:4A.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可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 B.讓表中所有F2的紫紅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 D.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F2表型比例為9紫紅色:3靛藍色:3紅色:1藍色(2022?臨沂三模)果蠅的眼色由A/a和B/b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體上,A和B同時存在時果蠅表現(xiàn)為紅眼,B存在而A不存在時為粉紅眼,其余均為白眼。果蠅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基因T、t與A、a不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dāng)t純合時對雄果蠅無影響,但會使雌果蠅性反轉(zhuǎn)成不育的雄果蠅。讓一只純合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白眼雄果蠅雜交所得F1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xiàn)2雌雄比例為3:5且無粉紅眼出現(xiàn)。用帶熒光標記的B、b基因的特異序列作探針,與F2中各雄果蠅細胞裝片的細胞內(nèi)B、b雜交,通過觀察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熒光點的個數(shù)判斷果蠅是否可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a、B/b、T/t三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親代雄果蠅的基因型為ttAAXbY C.F2雌果蠅共有4種基因型,純合子占 D.能觀察到4個熒光點的雄果蠅不育(2022?信陽二模)某植物有缺刻葉品系甲和乙,讓它們分別與一純合的正常葉植株丙(AABBCC)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雜交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據(jù)此推測正確的是()雜交組合甲×丙乙×丙F1全為正常葉植株全為正常葉植株F2正常葉植株36株,缺刻葉植株28株正常葉植株27株,缺刻葉植株37株A.品系甲、乙均為純合子,其控制葉形的基因型均有多種 B.控制葉形的三對等位基因均遵循分離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上述F2中的雜合子植株自交均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D.上述兩個F1雜交,理論上后代正常葉植株中雜合子的比例為(2022?沙坪壩區(qū)校級模擬)某植物的花色受三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存在B基因時A基因才能表達,A、B、D基因同時存在時開紫花,存在A、B基因而沒有D基因時開紅花,其他情況開白花。如果用兩個純種作親本雜交,F(xiàn)1植株均開紫花,F(xiàn)1自交得到的F2植株出現(xiàn)白:紅:紫=28:9:27的數(shù)量比,則親本的雜交組合不可能是()A.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 C.a(chǎn)aBBDD×AAbbdd D.a(chǎn)abbDD×AABBdd(2022?河北模擬)小鼠的毛色是由小鼠毛囊中黑色素細胞合成的色素控制的。酪氨酸是合成色素的前體物,酪氨酸在酪氨酸激酶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多巴醌,B基因控制酪氨酸激酶的合成,b基因無法控制酪氨酸激酶的合成,表現(xiàn)為白化小鼠。D基因可以表達黑色素合成酶,將多巴醌合成黑色素,d基因無法表達黑色素合成酶,多巴醌會轉(zhuǎn)化成棕黃色素。B基因與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獨立遺傳。(1)為探究某只白化雌鼠是否能表達出黑色素合成酶,選用基因型為Bbdd的雄鼠與該雌鼠雜交,若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說明該白化雌鼠不能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