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種樹郭橐駝傳》——高二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期末易錯題集訓【常見易錯點】1.古漢語基礎詞匯理解:古文中存在大量古今異義詞和通假字,例如“病僂”中的“病”,在這里指的是患有某種疾?。贡硰澢乾F代漢語中生病的意思;還有“名我固當”的“名”,意為命名或稱呼。語法結構:文言文中特殊的句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較為常見,學生需要準確識別這些語法現象才能正確理解句子意思。2.人物形象分析郭橐駝的形象塑造:文章通過對郭橐駝外貌特征(隆然伏行)及其種樹技藝高超的描寫,展現了一個雖身有殘疾但擁有卓越技能的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不僅僅是在描述一個種樹高手,更是借此傳達深刻的社會寓意。對比手法:通過將郭橐駝與其他種樹者進行對比,突顯出前者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做法與后者過度干預樹木生長之間的差異。3.主題思想把握寓言性質的理解:本文表面上是關于種樹的經驗介紹,實際上是借題發(fā)揮,批判了當時官府頻繁征發(fā)勞役、苛捐雜稅等擾民行為,并提出了“順民之天以致其性”的治理理念。治國理政之道:文章最后一段明確指出,“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即從種樹的道理中悟出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強調政府應減少不必要的干涉,讓人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發(fā)展。4.邏輯推理因果關系分析:文中提到“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這里闡述了正確的種樹方法與其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即遵循自然法則則樹木茂盛。論證思路梳理:文章首先介紹了郭橐駝的基本情況及種樹技藝,接著詳細說明了他的種樹之道,最后引申到社會治理層面,形成了完整的論證鏈條。5.寫作技巧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具體的事例——種樹,反映普遍的社會問題,這種方法要求讀者能夠從小處著眼,看到更廣泛的意義。諷刺藝術的應用: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指責官府,但通過對不當種樹方法的否定間接表達了對不合理行政措施的不滿,這種含蓄的諷刺手法值得細細品味。6.常見誤區(qū)忽視文本深層含義: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表面故事上,而忽略了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政治批判和社會理想。對某些細節(jié)缺乏關注:例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边@一段落不僅是關于種樹技術的具體指導,也隱喻了如何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事務的原則。【易錯題訓練】1.下列對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名我固當(恰當) 早實以蕃(茂盛)B.移之官理(治) 煩其令(讓人厭煩)C.勖爾植(勉勵) 早繅而緒(絲頭)D.字而幼孩(養(yǎng)育) 故病且息(生病)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名我固當②旦視而暮撫③傳其事以為官戒也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碩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移之官理⑧而木之性日以離矣⑨蕃吾生而安吾性⑩駝業(yè)種樹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⑩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⑩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⑩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⑩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B.既然已,勿動勿慮C.不抑耗其實而已 D.若不過焉則不及4.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病僂,隆然伏行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B.不知始何名 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C.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元方入門不顧D.官命促爾耕 君何能爾5.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理,非吾業(yè)也。 D.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6.寫出下列特殊句式的類型并分析。(1)理,非吾業(yè)也________________(2)傳其事以為官戒也________________(3)而卒以禍________________(4)茍有能反是者________________(5)然吾居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6)移之官理,可乎________________詞語積累:判斷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使用的正誤。7.這座亭子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再看柱子上的這副對聯,真的是橐駝之技,讓人叫絕?。。ǎ?.研究表明,魚油并不像廣告宣傳的那樣具有神效,有時候,好東西攝入太多反而會過猶不及。()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9.繅絲,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是古代婦女經常從事的一種勞動。()10.豕、豚、彘,都是“豬”的意思。其中,豕是豬的統(tǒng)稱,豚是大豬,彘是小豬。()11.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為保護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壘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進植物根部發(fā)育等作用。B.繅,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壗z是制絲的一個主要工序,傳說黃帝之妻嫘祖是養(yǎng)蠶繅絲的創(chuàng)始人。C.鳴鼓,指擊鼓聚集、召集人,公開宣布某件事。例如屈原《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中的“鳴鼓”就是此義。D.飧饔,晚飯和早飯。周朝時亦是招待賓客的兩種禮宴,“飧,客始至之禮;饔,即將幣之禮”(鄭玄注)。12.下列對相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柳屯田”,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B.柳宗元的留世詩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有所寄托;詩歌清峻恬淡,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C.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僅有的兩位唐朝作家。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D.柳宗元的文學性傳記散文,大都取材于勞動人民,如《種樹郭橐駝傳》寫以種樹為業(yè)的郭橐駝的事跡,并通過談論種樹之理來進一步闡明治國之道。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郭橐駝植樹技藝高超,享譽長安,他種植或移栽的樹木成活率高,而且高大茂盛,果實結得早而多。許多種樹的人雖然暗中觀察仿效,但都趕不上他。B.郭橐駝的種樹經驗是:對樹木要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細心呵護,根要舒展,土要勤換,培土要平且搗筑細密,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順應樹木的生長天性。C.作者借郭橐駝之口,寫“養(yǎng)樹”細膩生動,曲折有致,用的是繁筆,目的是為下文用簡筆寫“養(yǎng)人”做鋪墊。有此鋪墊,推出“養(yǎng)人”之術水到渠成。D.作者通過寫郭橐駝種樹來闡明治民之道,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文中兩種與郭橐駝截然不同的種樹方法,暗喻了作者對“煩令擾民”的時弊的強烈不滿。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2)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3)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到,如果違背樹木的本性,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招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2)《種樹郭橐駝傳》中,以種樹類比治民,借郭橐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養(yǎng)樹之道,批評了官員繁政擾民的做法。(3)《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在介紹種樹經驗時說到,為了保持樹木的天性,種樹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這個比喻十分恰當,對于育人也頗有啟發(fā)意義。(4)《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認為自己“_____________”,并不懂得治理百姓的方法;但最后又說“_____________”,認為兩者有相通之處。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提到自己的種樹經驗時謙虛地說,自己之所以種樹種得好,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提到自己種樹的四點秘訣時說,除了要讓樹的根得以充分舒展,還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在介紹種樹的經驗時說,為了保持樹木的天性,種樹人要在栽種時和栽種后采取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在介紹自己種樹經驗的同時,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種樹的“易土”與“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其他種樹人對所種樹木不放心,早晚探視、時時關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種樹郭橐駝傳》中,對“長人者”養(yǎng)人之不善,文章先簡要地用幾句話加以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與上文“他植者”養(yǎng)樹之不善相呼應。17.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15字)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chuàng)造了光輝的業(yè)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理論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xiāng)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其所作之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其發(fā)展規(guī)律,應當“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即必須順應自然規(guī)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他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能憑著主觀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杏樹易活,并不需要精心照料。我小時就曾將杏核埋到地里,每天澆水,蹲著等待,不幾日杏核就會發(fā)芽。小孩的好奇心總是很快消滅,可是家里的雞們還喜歡去啄那些新綠,杏樹后來到底也沒活下來。有次朋友帶我去了杏園,__________只是在半山腰平整出幾畝條狀地,再將樹苗栽下罷了。正是春天,杏樹的芭蕾剛剛綻開,滿山白洼洼的。春日游,杏花吹滿頭。真是美妙。過河上山,才發(fā)覺山上好冷,樹上的花,都在顫抖,襯得黑色山體愈發(fā)深濃,神情凝重,仿佛剛被火熏過,緩轉頭來,用眼前的花定定神,才有活下去的勇氣。枝上撲簌簌的白色花瓣,在風中轉眼就被吹落,只剩蕊心一點黃,顫巍巍抖著。突然覺得杏花是即便傷、即便死都要葆有尊嚴的花,像流水雖已枯竭,干撲撲的沙底,依舊保留濕潤的、活著的氣息。18.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可以說是園,也可以說是山。 B.說是園,其實就是山。C.杏園就在山上。 D.杏園和山連成一片。19.下列各項中,和畫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B.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C.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D.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為天下者本于人。其執(zhí)役者,為徒隸,為鄉(xiāng)師、里胥;其上為下士;又其上為中士,為上士;又其上為大夫,為卿,為公。離而為六職,判而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以就役焉,猶眾工之各有執(zhí)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guī)矩、繩墨以定制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于堵而績于成也。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衙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夫然后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焙笾搜E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笔炕蛘勔?、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執(zhí)事之勤勞而不得紀焉,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zhí)用者不列也。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其不知體要者反此。以恪勤為公,以簿書為尊,銜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②于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規(guī)矩之方圓、尋引之短長,姑奪眾工之斧斤刀鋸以佐其藝,又不能備其工,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不亦謬歟?(選自柳宗元《梓人傳》,有刪改)[注]①方伯、連率:泛指地方長官。②聽(yín)聽:此處應作“龂龂”,爭斗的樣子。21.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能A者B進C而D由E之F使G無H所I德J不K能L者M退N而O休P之Q亦R莫S敢T慍2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外薄四?!迸c“但以劉日薄西山”(《陳情表》)中的“薄”含義相同。B.本文的“梓人”是木匠,《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笔菑N師,“庖”和“梓”都表明職業(yè)。C.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封地稱為“國”,士大夫的封地稱為“家”?!皣痹谖闹兄傅氖侵T侯封地。D.“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中的“伐”含義不同。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認為治理國家在于以人為本,從事具體工作的人大略可以分為六種職別,又可以細分為各種差事。B.文章用類比的手法,說明宰相輔佐天子、治理國家就好像木匠用規(guī)矩和繩墨確定法式尺寸來完成工程一樣。C.文章列舉“伊、傅、周、召”來證明,實際動手造房子的工人們是不能列名的,而木匠師傅卻可以列名。D.木匠如果不懂得繩墨、規(guī)矩、尺寸的用法,奪取工匠們的斧子刀鋸卻又不能完成他們的工作,就會導致失敗。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2)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25.與《種樹郭橐駝傳》一樣,本文也是一篇寓言性質的傳記作品。請簡要分析本文的寓意。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爽,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士贾M鎮(zhèn),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學鴻詞,授集賢殿正字??〗芰?,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fā),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誒。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耶?”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闭堄诔瑢菔?,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征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于后如今無疑也。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摘編自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注])[注]墓志銘是古代的一種悼念性的文體。通常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跡等,稱為“志”;后一部分是“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贊頌。26.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1)以事母,棄太常博士——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____________(2)比一歲——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____________(3)免而歸者且千人——年且九十(《愚公移山》)____________(4)愿以柳易播——愿陛下矜愍愚誠(《陳情表》)____________(5)斥時有人力能舉之——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____________27.文中畫框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涂黑。其A俗B以C男D女E質F錢G約H不I時J贖K子L本M相N侔O則P沒Q為R奴S婢。28.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考,對亡父的尊稱,也可表示已亡父祖的通稱。在本文中指先父。B.“嶄然見頭角”中,“嶄”意為突出,“見”意為顯現。文中指年輕人顯露超群才華。C.“踔厲風發(fā)”中,“踔厲”形容人精神振奮、見識高遠;“風發(fā)”原指像風一樣迅速,現多指奮發(fā)。D.元和,指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秦始皇時開始使用年號。2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年少時就以精明聰敏、博學多才聞名,后成為朝廷的年輕官員。他發(fā)言時,常常能慷慨陳詞,旁征博引,眾人每每折服。B.柳宗元到了柳州之后,積極作為:他設法解救借債人的子女,使當地風氣好轉;衡山、湘水以南準備進士考試的人,都以他為師。C.劉禹錫被貶播州,柳宗元被貶柳州。播州不適宜常人居住。柳宗元上書皇上,請求二人對調?;实鄞饝怂恼埱?。D.韓愈對柳宗元認為可以一蹴而就的“功業(yè)觀”并不贊同,但能理解柳宗元的想法,對他的做法沒有苛責,充滿了同情和惋惜。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2)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31.請聯系文章內容對柳宗元“為政”之道作簡要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抱甕子傳[明]宋濂予嘗游括①之少微山,俯瞰四周如列屏障,山之趾有隨地形高下為蔬圃約二十畝,凡可藝者咸藝焉,傍列桃、杏、李諸樹。時春氣方殷,蔬苗怒長,滿望皆翡翠色。遙望草廬一區(qū),隱約出竹陰間,疑中有隱者,亟前候之。良久,見一士戴棕葉冠,身被紫褐裘,抱甕出汲水灌畦。予進問曰:“夫子何名?”曰:“山澤之民,無名也?!睆娭唬骸叭艘员МY,遂呼為抱甕子耳。”曰:“丈夫處世亦多術,出則華軒結駟,入則鐘鳴鼎食,有志者輒能致之。夫子恒營營逐逐于一甕間,無乃自苦乎?”抱甕子囅然②一笑,答曰:“吾受血肉,軀與人同,豈不樂榮貴與人異哉?百歲之間寧復幾何?與其強情而徇世,寧若任真以自放也。且當抱甕之時,嗒然忘形,志慮外絕,精神內營,目不見色,耳不聞聲,招之弗前,麾之不驚,而萬物吾敢攖。子以吾為逐逐營營,不亦過歟?”曰:“然則灌畦亦有道乎?”曰:“有。蔬性不欲燥,燥則生意厄而不伸;蔬性宜濕,濕或過焉則氣傷而寢屈。吾日夜調之,俾適夫厥中,則芄然而秀,嫣然而榮矣?!毖杂櫛МY而去。(選自《宋濂全集》,有刪改)[注]①括:括蒼縣,治在今浙江省麗水市。②囅(chǎn)然:笑的樣子。3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抱甕,典出《莊子》,為子貢與一抱甕老人關于灌園的對話,后以“抱甕灌園”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B.丈夫,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成年男子身長約八尺,故以丈夫為男子通稱。此處是指有所作為的男子。C.志慮,指心意,意志。文中“志慮”的意思與諸葛亮《出師表》中“志慮忠純”的“志慮”不同。D.嫣然,嬌美的樣子,也可用以指嬌媚的笑態(tài),如“嫣然一笑”。3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少微山景色秀麗,植被繁茂,抱甕子隱居于竹林草廬;雖有蔬圃數畝,卻無雞犬之聲,其環(huán)境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所不同。B.作者認為“出則華軒結駟,入則鐘鳴鼎食”才是有志者應該追求的生活,抱甕子抱甕灌畦是一種“自苦”的行為,于人于己無益。C.抱甕子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逐逐營營”,在闡發(fā)了一番關于灌畦的理論之后,就抱著甕離開了。D.本文與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有相似之處,作者以灌畦之理喻處世之道,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的意趣心態(tài),寓理于事,言近旨遠。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時春氣方殷,蔬苗怒長,滿望皆翡翠色。(2)與其強情而徇世,寧若任真以自放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①柳宗元(1)冬十月,作新亭于馬退山之陽。因高丘之阻以面勢,無樽櫨節(jié)稅之華。不斫橡,不翦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昭其儉也。(2)是山岸②然起于莽蒼之中,蛇奔云矗,亙數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翠詭狀,綺布繡錯。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參夷徼③,周王之馬跡不至;謝公之屐齒不及,巖徑蕭條,登探者以為嘆。(3)歲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試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嘗俳徊此山,以寄勝概。乃墜乃涂,作我攸④宇⑤,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風止雨收,煙霞澄鮮,輒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極而登焉。于是手揮絲桐,目送還云,西山爽氣,在我襟袖,八極萬類,攬不盈掌。(4)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使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閩嶺,佳境罕到,不書所作,使盛跡郁堙,是貽林間之愧。故志之。[注]①柳宗元被貶廣西任柳州刺史時,其仲兄柳寬亦任職邕州(今廣西南寧)。②岑(zú);險峻。③徼:邊界。④攸:處所。⑤宇:房屋、居處。35.下列對第(3)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的二哥因為實施了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B.本段寫景簡練傳神,可與第(2)段的“以為嘆”相呼應。C.本段文字體現了山川之美與士子俊逸相得益彰的情趣。D.由本段文字可看出柳宗元的二哥不留戀官場而縱情于山水。36.下列各項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故志之 聽臣微志B.乃暨乃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步山極而登焉 曲肱而枕之D.夫其德及故信孚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3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2)使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38.結合本文內容,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永州司馬柳宗元為柳州刺史,朗州司馬劉禹錫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萬無母子俱往理。”欲請于朝,愿以柳易播。會中丞裴度亦為禹錫言曰:“禹錫誠有罪,然母老,與其子為死別,良可傷!”上曰:“為人子尤當自謹,勿貽親憂,此則禹錫重可責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錫在所宜矜?!鄙狭季?,乃曰:“朕所言,以責為人子者耳;然不欲傷其親心?!蓖?,謂左右曰:“裴度愛我終切?!泵魅?,禹錫改連州刺史。宗元善為文,嘗作《梓人傳》,以為:“梓人不執(zhí)斧斤刀鋸之技,專以尋引①規(guī)矩、繩墨度群木之材,視棟宇之制,相高深、圓方、短長之宜,指魔眾工,各趨其事,不勝任者退之。大夏既成,則獨名其功,受祿三倍。亦猶相天下者,立綱紀、整法度,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能者進之不能者退之,萬國既理,而談者獨稱伊、傅、周、召②,其百執(zhí)事之勤勞不得紀焉?;蛘卟恢w要,炫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聽聽③于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庇肿鳌斗N樹郭橐駝傳》曰:“橐駝之所種,無不生且茂者?;騿栔瑢υ唬骸荫劮悄苁鼓緣矍夷跻?。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全而性得矣。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幕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為政亦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之。旦暮吏來,聚民而令之,促其耕獲,督其蠶織,吾小人輟饔飧以勞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職此故也?!贝似湮闹欣碚咭?。(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五十五》)[注釋]①尋引:度量長短的工具,尺度。②伊、傅、周、召:指古時的宰相伊尹、傅說、周公、召公。③聽聽:爭辯的樣子。39.文中畫框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擇A天下之士B使稱其職C居天下D之人E使安其業(yè)F能者G進之H不能者I退之40.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相當于現在的省長或者市長。B.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統(tǒng)籌調度的能力。C.受祿,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祿”之意,“無功不受祿”中的“受祿”也指此意。D.饔飧,常有“做飯、熟食、饋食及宴飲之禮”的意思,其中,饔指晚餐,飧指早餐。4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很能為他人著想。劉禹錫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劉母年邁,柳宗元主動提出讓自己去播州,最終成功說服皇上。B.柳宗元行文能針砭時弊。他創(chuàng)作的《黔之驢》《捕蛇者說》等文章對當時的一些權貴的丑態(tài)及社會弊政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與批判。C.柳宗元對治術頗有見地。柳宗元認為宰相應識大體顧大局,沒有必要親身去做細微的勞務,承擔百官責任,而應擅長謀劃、知人善用。D.柳宗元認為繁政擾民。他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對百姓的侵擾,提出為政要務本、清靜,不要政令頻出、擾民妨民。4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朕所言,以責為人子者耳;然不欲傷其親心。(2)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為政亦然。43.清代的張伯行說:“子厚之體物精矣,取喻當矣?!闭埥Y合柳宗元的《梓人傳》,談談你對“取喻當矣”的理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蕃:多。B.煩:繁多。D.病:困苦。2.答案:A解析:①③④⑦是名詞做動詞,②⑧是名詞做狀語,⑤⑥⑨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⑩是名詞的意動用法。3.答案:C解析:A.古義,所以鄉(xiāng)里;今義,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xiāng)、老家。B.古義,已經這樣;今義,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還”跟它呼應,表示先對現實或已有的結論予以承認,而后進一步做出判斷。C.“而已”古今義均為“罷了”。D.古義,不是多了;今義,連詞,用在后半句的開頭兒,表示轉折,對上半句話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4.答案:C解析:A項,動詞,得病/動詞,憂慮。B項,名詞,名字/名詞,名聲。C項,均為“回頭看”。D項,代詞,你們/代詞,這樣。5.答案:C解析:A.定語后置句。B.賓語前置句。C項與例句都是判斷句。D.省略句,“居”后省略“于”。6.答案:(1)判斷句,“非……也”表否定判斷(2)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詞“之”(3)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詞“之”(4)省略句,“反”后省略介詞“于”(5)省略句,“居”后省略介詞“于”(6)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詞“于”解析:7.答案:×解析:橐駝之技:指高明的栽培技藝。不合語境。8.答案:√解析:過猶不及:事情辦得過火,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9.答案:√解析:10.答案:×解析:豕、彘都泛指豬,豚指小豬。1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援玉枹兮擊鳴鼓”中的“鳴鼓”指的是鼓。12.答案:A解析:“世稱……‘柳屯田’”錯誤,“柳屯田”一般指柳永。1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分析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的能力。B項,“土要勤換”說法錯誤。郭橐駝的做法是“其土欲故”,即移栽樹木要保留根部的舊土。14.答案:(1)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且孳長茂盛啊,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使它依照本性生長罷了。(2)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是又養(yǎng)護太過,擔心它太過分了。(3)我們小民中斷吃飯來慰勞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么能使我們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孳:繁殖。順:順應。焉爾:罷了。(2)茍:如果。恩:寵愛。(3)吾小人:我們小民。飧:晚飯。饔:早飯。蕃:使繁盛。15.答案:(1)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2)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4)我知種樹而已;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解析:16.答案:1.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2.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4.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5.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6.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解析:17.答案: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和育人思想。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瀏覽語段,看語段的中心話題是什么;然后看語段由幾句話組成,這些句子之間是什么關系,進行同類合并;最后簡要概括即可。這段文字介紹的對象是“柳宗元”,一共有七句話。第一句話中“卻在文學上創(chuàng)造了光輝的業(yè)績”,介紹柳宗元的文學成就;第二到五句都在介紹柳宗元的文學成就;第七句說“他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從第六句而來,由種樹到育人。綜合起來看,這段文字主要講述兩個方面內容,即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和“育人思想”。18.答案:B解析:從后文中的“只是在半山腰平整出幾畝條狀地”及“過河上山,才發(fā)覺……”等可以看出杏園是建在山上的,再結合“罷了”可知,橫線處的語句應突出杏園根本就不像園,因此B項銜接最恰當。19.答案:C解析:文中畫框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A項,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愁緒比作“一江春水”。B項,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說人比黃花還消瘦。C項,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花當作人,說“花不語”。D項,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以孤帆代指船。20.答案:可是小孩的好奇心總是很快消失,家里的雞們還喜歡去啄那些新綠,杏樹后來到底也沒活下來。解析: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阂皇恰昂闷嫘摹迸c“消滅”搭配不當,可將“消滅”改為“消失”;二是關聯詞“可是”語序不當,“小孩的好奇心總是很快消失”與“家里的雞們……也沒活下來”之間不是轉折關系,而畫橫線的句子與前面的“杏樹易活”“每天澆水,蹲著等待”是轉折關系,可將“可是”移至“小孩”前。21.答案:FJQ解析:“能者進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句子結構相同,故應各自斷開。22.答案:D解析:A.二者均指“迫近”。D.“含義不同”錯誤?!胺ァ痹趦蓚€句子中都是“自夸、炫耀”的意思。23.答案:C解析:文章用實際動手造房子的工人們是不能列名的,而木匠師傅卻可以列名來說明,那些從事具體事務的官員雖然終日辛勞,但史書上卻沒有記載。24.答案:(1)這完全可以給輔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沒有比這更近似的了。(2)選擇天下的官吏,使他們適合自己的職務;安置天下的百姓,使他們專心從事自己的職業(yè)。解析:重點詞:(1)是,這;相,治理;莫,沒有;近乎此,狀語后置,按照現代漢語語序應為“乎此近”,比這更近似。(2)使稱其職,省略句,“使(之)稱其職”;居,安置;安,專心從事。25.答案:本文借木匠善用眾工的故事來表明,國家宰相應該以抓治國大綱為主要職責,選拔任用人才,使天下之士各稱其職、天下之人各安其業(yè),從而達到國治民安的目的。解析:本文作者通過講述木匠“善運眾工”的故事,生動形象而又合理自然地闡明了當宰相治理國家的道理。文中化用孟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來說明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各司其職。好的管理者應該使用他的思想智慧,掌握全局要領,不自大,不虛圖功名,不親自去做瑣碎的事情,信任下屬,且不干涉下屬的工作。[參考譯文]我聽說勞心的人役使別人,勞力的人被別人役使。他大概是勞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藝的人出力勞動,有才智的人出謀劃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這完全可以給輔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沒有比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以人為根本。那些供職服役的人,是徒隸,是鄉(xiāng)師、里胥;他們的上面是下士;下士上面是中士,是上士;再往上是大夫、卿、公。合并起來有六種職別,可以細分為各種差事。國都以外迫近四方邊境,有方伯、連率這樣的地方長官。每個郡有郡守,每個縣有縣令,(而且)都有副手輔助行政。郡守、縣令下面有胥吏,再往下還有嗇夫、版尹,各司其職,就像工匠們各憑技能吃飯一樣。那輔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宰相,推薦人才來委任官職,發(fā)出命令來指派任務,梳理綱紀而(適時)增減,統(tǒng)一法制而(經常)整頓;這就好像木匠有規(guī)矩和繩墨來確定法式尺寸一樣。選擇天下的官吏,使他們適合自己的職務;安置天下的百姓,使他們專心從事自己的職業(yè)??戳藝季土私饬私纪猓戳私纪饩土私饬酥T侯國,看了諸侯國就了解了整個天下。那些遠近大小的國事,可以手按地圖來研究、了解,這就好像木匠在墻上繪畫房子的圖樣而完成建造一樣。對有才能的人就推薦任用,使他不必感恩戴德;對沒有才能的人就罷黜回鄉(xiāng),他也不敢惱恨。不炫耀自己的才能,不夸耀自己的功名,不親自去做瑣碎的事情,不干涉百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人才一起討論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這就像木匠善于運用眾工匠(的力量)而不自夸手藝一樣。這樣以后,才算懂得做宰相的道理,從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做宰相的方法已經掌握了,天下已經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會抬頭仰望著說:“這是我們宰相的功勞。”后世的人追念(先人的)事跡也會仰慕地說:“這是那個宰相的才能?!庇惺咳苏務撘蟆⒅苤卫韲?,(都會說這是)伊尹、傅說、周公、召公(的功勞),那些從事具體事務的官員雖終日辛勞卻沒有記載,就像木匠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勞績,而動手操作的工匠卻不能列名一樣。通曉這個道理的人,便是我們所說的宰相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領的人卻與此相反。(他們)以謹小慎微、勤勤懇懇為功績,以處理公文案牘為重責,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名聲,親自去做瑣碎的事情,干涉百官的工作,侵奪部下官吏應做的事拿來自己做,在州府廳堂上大聲爭論,卻遺棄了那些重大的、長遠的事情,這是所說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這就像木匠不懂得繩墨的曲直、規(guī)矩的方圓、尺丈的短長,只能奪取工匠們的斧子刀鋸來幫助他們發(fā)揮技藝,卻又不能完全(掌握)他們的技藝,以至使事情失敗,選用了他們卻沒有成就,這難道不是錯誤的嗎?26.答案:(1)服事,侍奉(2)及,等到(3)將近(4)希望(5)提拔,推舉解析:27.答案:GKO解析:“錢”是“質”的賓語,賓語“錢”后斷開;“子本”是主語,“相侔”是謂語,結構完整,“子本相侔”前后斷開。故在G、K、O處斷開。28.答案:D解析:“秦始皇時開始使用年號”錯誤,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開始使用年號。29.答案:C解析:“柳宗元上書皇上……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錯誤,由原文“將拜疏……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可知,是柳宗元將要上書,正遇上有人把夢得的情況告知了皇上,夢得因此改任連州刺史。30.答案:(1)那些公卿貴人爭著想讓他成為自己的門生,眾口同聲地推薦贊譽他。(2)握手發(fā)誓以見肝膽相照,指天畫日,痛哭流涕,發(fā)哲不論生死誰都不背棄朋友,簡直像真的一樣可信。解析:(1)“要人”,居高位、有權勢的顯要人物,此處可譯為貴人;“交口”,眾口同聲;“薦譽”,推薦贊譽。(2)“涕泣”,哭泣;“若”,像。31.答案:①關心民生疾苦,注重調查研究。②因地制宜,解決地方問題。③不畏強權,敢于直言進諫。解析:由原文“既至,嘆曰……州人順賴”“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免而歸者且千人”可知,柳宗元因地制宜,注重調查研究。由原文“其俗以男女質錢……免而歸者且千人”可知,柳宗元關心民生疾苦,解決地方問題。由原文“子厚泣曰……雖重得罪死不恨”可知,柳宗元不畏強權,敢于直言進諫。[參考譯文]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慶,做過北魏的侍中,被封為濟陰公。曾伯祖柳爽,做過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韓瑗一起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時期。父親叫柳鎮(zhèn),因為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請求到江南做縣令。子厚年少時就精明聰敏,沒有不明白通曉的事。當他父親在世時,他雖然很年輕,但已經成才,能夠考取進士,突出地顯露超群才華,大家都說柳家有個好兒子。后來又通過博學鴻詞科的考試,被授予集賢殿正字的官職。他俊秀出眾,廉潔不貪,精明強悍,發(fā)表議論時能引古今事例為依據,精通經史及諸子百家典籍,議論時精神振奮,見識高遠,意氣風發(fā),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聲轟動,一時之間人們都希望與他交往,那些公卿貴人爭著想讓他成為自己的門生,眾口同聲地推薦贊譽他。貞元十九年,子厚由藍田縣尉調任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授予他禮部員外郎的官職,遭遇當權人獲罪之事,他也照例被貶出京城當刺史;還沒有到任,又依例被貶為永州司馬。身處清閑的職位,自己更加刻苦為學,專心記誦閱覽,寫作詩文,文筆氣勢渾厚,含蓄深沉,像無邊的海水那樣精深博大。元和年間,曾將他和一道照例被貶的人召回京師,又一起被貶出京做刺史,子厚被分到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嘆道:“這里難道不值得做出政績嗎?”于是按照當地的風俗,為柳州制定了法令,全州百姓都順從并信賴他。當地風俗用兒女做抵押向人借錢,約定如果不能按時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金相等時,子女就要淪落為債主的奴婢。子厚替借債人想方設法,都讓他們把子女贖了回來。那些特別窮困,沒有能力贖回的,就讓債主記下子女當傭工的工錢,到應得的工錢足夠抵銷債務時,就讓債主歸還被抵押的人。觀察使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別的州縣,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將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準備考進士的人,都把子厚當作老師。那些經過子厚詳細地講說指點而撰寫文章的人,全部都有很好的寫作技巧。他被召回京師又再次被遣出京做刺史時,中山人劉夢得(禹錫)也在被遣之列,(他)應當去播州。子厚流著淚說:“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況且夢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沒有辦法把這事告訴他的老母。況且絕沒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北阆虺⒄埱螅蕚涑蔬f奏章,情愿拿柳州換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獲罪,死也無憾。正遇上有人把夢得的情況告知了皇上,夢得因此改任連州刺史。唉,讀書人遇到了困境,才看得出他的節(jié)操和義氣,當今的人們平日里互相敬慕喜歡,相邀飲宴,追逐游戲,強顏歡笑以示謙卑友好,握手發(fā)誓以見肝膽相照,指天畫日,痛哭流涕,發(fā)誓不論生死都不背棄朋友,簡直像真的一樣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沖突,僅僅像頭發(fā)絲般細小,便翻臉不認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機推擠他,再往下扔石頭,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啊。子厚從前年輕時,勇于幫助別人,不看重和愛惜自己,認為功名事業(yè)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牽連而被貶謫;被貶謫后,又沒有熟識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薦和扶植,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邊遠之地。才干不能為世間所用,抱負不能在當世施展!如果子厚在御史臺、尚書省做官時,能謹慎約束自己,像后來在做司馬、刺史時那樣,也自然不會被貶官了;貶官后,如果有人能夠推舉他,也必將會再次被任用,不至于處于困境。然而若是子厚被貶的時間不久,窮困的處境未達到極點,雖然能夠在官場中出人頭地,但他對文學辭章一定不能像這樣下功夫,以至于像今天這樣一定流傳后世,這是毫無疑問的。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終年四十七歲。32.答案:C解析:“不同”錯誤。文中的“志慮”與諸葛亮《出師表》中“志慮忠純”的“志慮”意思相同都是心意、意志的意思。33.答案:B解析:“于人于己無益”于文無據。34.答案:(1)當時春天的氣息正盛,蔬菜苗長勢旺盛,望去滿眼都是翡翠般的綠色。(2)與其勉強自己的意志來順從世俗,不如聽任自己的本性而放縱自我啊。解析:(1)“殷”,盛大;“方”,正;“怒”,旺盛。(2)“強”,勉強;“徇”,順從;“任”,聽任;“真”,本性;“自放”,放縱自我。[參考譯文]我曾游歷括蒼縣的少微山,俯瞰四周仿佛看到一排屏障,山腳下有一塊隨地勢高低起伏的約二十畝大小的蔬菜園,種植著所有可食用的蔬菜,旁邊還有桃、杏、李等樹木。當時春天的氣息正盛,蔬菜苗長勢旺盛,望去滿眼都是翡翠般的綠色。遠遠地望見有一座草廬,隱約出現在竹林的陰影中,懷疑其中有隱居的人,我急忙前去探聽。很久,見到一個戴著棕葉冠,身穿紫褐裘,抱著甕出來取水澆灌田地的男子。我上前問道:“先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我是山澤之民,沒有名字?!蔽颐銖娝卮?。他說:“人們因為我抱著甕,就稱我為抱甕子。”我說:“有所作為的男子生活在人世間有多種方法,出門就乘坐華美高貴的車子,回家就敲著鐘,列鼎而食,有志向的人都可以得到這樣的生活。您整日圍著一個甕忙忙碌碌,只怕會讓自己很辛苦吧?”抱甕子笑了,回答說:“我和別人一樣,也是血肉之軀,怎么會不喜歡榮華富貴與眾不同呢?想到人生只有短短的百年,還能有多少時間呢?與其勉強自己的意志來順從世俗,不如聽任自己的本性而放縱自我啊。況且當抱著甕的時候,我完全忘懷其中,我的心意、神志都在里面,眼睛看不到顏色,耳朵聽不到聲音,別人叫我,我也不會向前,別人招呼我,我也不會驚訝,但是萬物都不會擾亂我。您覺得我忙忙碌碌,競相追逐,不也是錯了嗎?”我說:“那么澆灌田地這種事中也有道嗎?”他回答:“當然有。蔬菜不喜歡太干,太干了生命力受困而不能生長;蔬菜喜歡濕潤,但是如果太濕了,氣息就會漸漸受損。我日夜調節(jié),讓它們得到適當的濕度,這樣它們就會長得茂盛,花開得嬌美。”說完,他抱著甕走了35.答案:D解析:“可看出柳宗元的二哥不留戀官場而縱情于山水”于文無據。36.答案:C解析:C項均是連詞,表順承,不譯。A項,記/心意。B項,助詞,不譯/竟。D項,他/副詞,表示祈使語氣。37.答案:(1)大自然的美麗的風景積聚在這里,不局限于偏遠之地。(2)(比如)蘭亭,如果沒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長的竹子,也將荒蕪和隱沒在空山之中。解析:(1)“鐘”,積聚;“秀”,美麗;“于是”,在這里;“退”,遠。(2)“遭”,逢,遇到;“湍”,急流的水;“修”,長、高;“蕪”,田野荒蕪,長滿雜草;“沒”,隱沒。38.答案:本文通過記述二哥建造茅草亭的時間和地點,描寫茅草亭的簡樸和馬退山的雄偉奇秀,贊美了二哥的德政,同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解析:本文第①段寫二哥建造茅草亭的時間和地點,描寫茅草亭的簡樸;第②段寫馬退山的雄偉奇秀;第③段贊美了二哥的德政;第④段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梢娮髡叩膶懽饕鈭D應為贊美二哥的德政,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觀點。[參考譯文]這年冬天十月,在馬退山的南面修建了一個新亭子。因為地處高山峻嶺的險阻環(huán)境中,所以建造時沒有雕飾華麗的房梁、斗拱等。(亭子)沒有砍削橡子,沒有修剪亭頂上的茅草,沒有在四周修建圍墻,把白云當作籬笆,把青山當作屏風,來彰顯它的儉樸。這座山高高聳立在山野之中,山勢蜿蜒如奔蛇,山峰直插云霄,綿延一百幾十里,山尾盤伏于偏僻之地,山頭伸入大河,四周群山朝向它,那情形好像眾星拱月,山上樹木青綠茂密形狀怪異,縱橫交錯。大自然的秀美之景聚集在這里,不局限于偏遠之地。但因為這里與荒僻之地接壤,風俗與東部邊界之地混雜,周穆王的遠游之馬未曾來過,謝靈運的足跡也沒到過這里,山路寂寥,登山探尋的人也為此而慨嘆。辛卯年(元和六年),我二哥獲命擔任當地長官,來到這個地方試任。因為他實施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得到百姓的信任就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就有更多閑暇時間。因此他常常流連于馬退山,寄懷于這里的美景。(他)筑圍墻涂泥漿,建造自己的房屋,因此,在很短時間內就建造完成了。每當風停雨駐,山林間空氣清新的時候,(他)就戴上方巾穿上鹿皮做的大衣,帶領兄弟朋友弟子等五六個成年人,爬上山頂登上茅亭。(他們)就手彈著琴,眼望著環(huán)繞在身邊的流云,隱居者的閑情逸致,在我胸懷之中,四面八方萬種風光,收攬過來還放不滿手心。美麗的事物不是因為本身美麗而聞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賞與活動)才得以揚名。如果蘭亭沒有遇到王義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長的竹子,也將荒蕪和隱沒在空山之中了。這座亭子,身處嶺南偏遠之地,是美景但人跡罕至,(如果我)不記下(我二哥)在這座山上建造亭子的事,會使美好的景觀埋沒,這將留下愧對山林溪水的遺憾。所以寫下這篇記。39.答案:CFH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皳裉煜轮渴狗Q其職”與“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分別由“擇”和“居”兩個動詞引起,句式相似,內容相關,應各自獨立成句,C處與F處應斷開?!澳苷哌M之”和“不能者退之”兩句分別以“能者”和“不能者”為主語,語意相反,應各自獨立成句,H處應斷開。40.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的含義的能力。D項“饔指晚餐,飧指早餐”說法錯誤。饔指早餐,飧指晚餐。4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業(yè)用電智能化改造合同范本
- 2025年PVC工業(yè)配件批量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服務合同
- 2025年電力變壓器行業(yè)智能化改造人才引進及培訓合同
- 減震施工課件
-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測試及答案03
- 新華基礎知識培訓課件課程
- 減少丟棄及再利用課件
- 涼瓜主題勞動課件
- 新入職員工入職培訓課件
- 智能影視特效制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特種設備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管理制度
- 2024年縣鄉(xiāng)教師選調進城考試《教育學》題庫及完整答案(全優(yōu))
- 2023年HSE法律法規(guī)清單
- 糖尿病運動療法講座醫(yī)學課件
- 《體育科研方法》課件
- 2023年汽車裝調工考試真題模擬匯編(共772題)
- 員工自我評價表
- 多發(fā)性硬化癥診治護理
- 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
- 直播電商行業(yè):直播電商供應鏈研究報告
- 涉詐風險賬戶審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